http://.biquxs.info/
</p>
洛陽城外,揚名山巔。
一名黑袍老者獨自一人立於山巔之上,遙遙望著東都洛陽。他雙眸微張,半夢半醒。在山巔往下數十裏,有軍帳數百,連綿成林。
但此處奇怪的是,除了每戶軍帳外有兩名兵卒駐守,再無他人。軍帳內也是悄無聲息,沒有一點生人氣息。
更加令人費解的是那軍帳密不透風,本應佯關的窗布和門簾都用縫的嚴嚴實實,甚至還用鐵鏈纏了好幾圈,加了三把銅鎖用以固定。
軍帳外駐守的兩名兵士,臉上表情怪異萬分,並未互望的兩人,眼神中皆透著驚恐,渾身還不自覺地打著哆嗦。似乎並不是單純駐守,而是為了看住軍帳裏的東西,不讓他們跑出來。
黑袍老者雙手環於袍袖中,因疾風而鼓脹的袍袖,被吹的鼓鼓囊囊,但他臉上絲毫瞧不出有任何不適,反而透著一種與年紀不符的興奮。
黑袍老者將身體緩緩前傾,側著頭望山巔勁風中使勁嗅了嗅,自語道:“來了嗎?”
…………
卻說這揚名山,山高百丈,位於洛陽城外三十裏地,其下有一條幽徑,深邃不知盡頭。
此山為何名為“揚名”,眾說紛紜。有常年流連酒肆茶舍的閑散人,從說書先生那知曉,百年前,曾有聖人徒步登山,立於山巔之上,口中之言便是“揚名”。
也曾有另一種說法,此山原名“煬命”,隋朝年間,為避諱隋煬帝名諱,才更名為“陽名”。後世聖人或許是覺著此名有諸多歧義,才最後定為“揚名”。
便是取了一個“立於山巔之上,當揚名立萬”的彩頭。
此時黑袍老者將數百軍帳安紮在此,可不是因為人年紀大了的信奉那荒誕不羈的“鬼神之說”,或是什麽求個彩頭,而是此山崎嶇峰巒,人跡罕至,那百丈絕壁之下的幽徑,還有駭人傳說。
話說多年前有行腳商人路過此地,因舟車疲乏,有恐有匪患劫道,便尋了這麽一處幽徑棲身。
可誰知,數十人的車馬商隊,一夜之間,就這麽消失的無影無蹤。就連屍骨都沒有留下。後來官府也曾派人尋找,當走入幽徑,有被淡黃瘴氣所迷,更有人吸入瘴氣腸穿肚爛,甚為嚇人。
後來越傳越玄乎,說這條幽徑中有白鱗巨蟒出沒,專門吞噬來往行人牲畜,鬧的人心惶惶。久而久之,此處便再也無人問津,若是有人問起,洛陽城中百姓也佯裝不知。
官府也下了禁令,但還是有外鄉人或是膽大之人要去送死,官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再往後晚唐亂世,烽煙四起,此處久更不入世人之眼,僅流傳於坊間,成為說書人口中的“絕地”所在。
…………
卻說顧醒等人出門後便向著揚名山方向直奔而去,但他們顯然不是去山中訪仙,也不是去找那山巔之上黑袍老者的晦氣,而是為了顧醒。
顧醒此時趴伏在賈鴻道背上,就是零陵這種寡淡涼薄的性子,瞧見他那副模樣,也是有擔憂神色隱現。更別說身旁林匠辛和急匆匆趕來的墨野了。
四人中,有兩人與顧醒又師徒情分,一人則與他淵源頗深,還有一人則是有必須跟著的原因。但這些時日相處之後,若說心境沒有半點改變,那卻是說不過去的。
所以,當墨野快步追了上來,瞧見顧醒又陷入那種生死不知狀態的時候,果斷決定前往事情緣始之處,希望能夠尋求破解之法。
眾人之中,除了賈鴻道和林匠辛對這揚名山下的幽徑有所耳聞,其餘人等皆是一概不知。但兩人說起此處皆是諱莫如深,許是知道些什麽,卻不願道出,怕沾染了晦氣。
倒是提議者墨野神鬼不忌,將此前從幽徑將顧醒救迴的事情掐頭去尾的講了一遍。眾人才從滿肚狐疑中如夢初醒。
彼時墨野一來便要求眾人隨他前往揚名山幽徑,眾人雖未有異議,但心中卻是七上八下。擔心這來路不明的明月樓墨長老,暗地裏使什麽陰招。
好在墨野豁達性子,並未計較,反倒將此間原委表明,讓其餘人等皆安了心。
眾人一路疾行,倒是為遇到任何阻礙,或許是覺著眾人無法逃脫城中“天羅地網”,所以並未在城外安置任何伏兵。
因腳程關係,加之五人目標過大,在墨野授意下分頭行動。賈鴻道背著顧醒,與墨野一起,走小道趕往揚名山幽徑。
而林匠辛則跟零陵一道,從官道前行,掩人耳目。此舉乃是權宜之計,墨野趕來途中,便猜想後唐國主不會善罷甘休。至於高承英,或許也是留有一手,打著別的主意。
至於為何要讓林匠辛與零陵一道,墨野心中另有盤算,因為這位壹分錢莊的林匠辛,或許是找到葛老的重要線索,至於零陵,他總覺得此人不簡單。
所以便借口支開兩人,先讓他們碰上一碰。若是沒有異樣,匯合之後,再繼續觀察行事。若是出了狀況,也不必出手,有人自會收拾。
墨野心中知曉,那一位明月樓的樓主,不可能對洛陽城中之事一無所知,也不會無動於衷。至於那隱匿在暗處的葛老,說不定也會按奈不住,浮出水麵。
若是能引得兩人相爭,那這盤“洛陽棋局”,或許就能增添更多變數。畢竟自從收到孤嘯山莊的消息後,墨野便開始接下來的布局。
這是完成最後的任務,有羅休和白琊從中配合,必定萬無一失。隻是這潭看似平靜的死水,不知其下有多少暗流湧動,又有多少兇險。
此時此刻,城中兩處,均有一人手握密章,借著燭光仔細瞧著。隻是一人麵容陰晴不定,看來已經極力壓抑心中激蕩,而另一人麵帶淡笑,雲淡風輕。
那麵容陰晴不定之人正是葛老,他地麵有一名身著華服的男子,正端著一杯清茶,低眉品嚐,對葛老的情緒波動置若罔聞。
葛老將那密章放在燭火上,看著密章慢慢燒灼殆盡,也沒有放開手的意思,直至火苗在那雙枯槁中慢慢消失,才輕聲歎息,“王海當真如此說?”
那華服男子放下茶盞,眼神中帶著些許笑意,卻是答非所問,“這杯茶所泡茶葉,可是那炎雪坪上獨有的‘春來俏’?葛老,你藏私啊。”
葛老並未惱怒,隻是有些無奈道:“王爺,就別再拿老朽開玩笑了,如今局勢,該如何是好?”
那華服男子,自然便是後唐唯一的王爺李閆韻,此時他出現在這裏,便是收到了白麵年輕人王海的密章,才來此與葛老商量對策。
隻是,他並不著急,而是品嚐著這比貢品還要珍貴的茶葉泡出的茶水,沒有切入正題。
反而是葛老,已然心亂如麻。
李閆韻抬手示意葛老稍安勿躁,語調微揚,“葛老可知,後周使者最近有何異動?”話語中夾雜著些許詢問,還有幾分興奮之情。
葛老一頭霧水,不知這問話跟密章所言之事,有何關聯。但又不能不迴答,隻好無奈搖頭,表示不知。
李閆韻眼神中突然迸發出了別樣的神采,開懷笑道:“後周使者項遷差人告知了兩件事。其一便是,後唐國境之中,有人要與他們裏應外合。其二嘛,便是不久前有兩名後周細作,被明月樓給扣押了,至今未歸。”
葛老聞聽第一件事,心中咯噔一下,心中暗道,“莊主難道已經察覺時機成熟,要‘收網’了嗎?那自己此時的處境,不就更加岌岌可危。”
本來陰晴不定的麵容,變得更加愁苦,仿佛一位好賭之徒輸光了全部家當,欲哭無淚。當聽聞第二件事,葛老愁雲慘淡的麵容中閃過一絲曙光,明月樓扣押後周細作,值得大做文章。
李閆韻觀察著葛老情緒的變化,他太喜歡看人了,從小就喜歡。隻是彼時父王李克用對他這種洞察人心的眼神有些反感,他也就隱忍至今。
隻是能通過人表情的變化,推測別人的心裏,實在是太有趣的一件事了。李閆韻又端起茶盞淺嚐一口,不覺讚歎,“好一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韻味。”
葛老如夢方醒,漸漸收斂神情,也學著李存勖的模樣,端起那杯早已涼透的絕品好茶,淺嚐即止。
李存勖見葛老心境平複,這才慢悠悠地說道:“不妨靜觀其變,坐收漁翁之利。後周使者在我等手中,便是當下最為倚重的一步妙棋。至於國主怎麽想,已經不太重要了。”
葛老心領神會,重重點了點頭。
此時另一邊,明月樓二層樓內,納蘭正在擦拭這手中長劍,隻是將那密章輕放在桌案上,並無表態。儒士躬身立於門側,不敢有絲毫僭越,等待著納蘭下一步指示。
雖然入樓如此多年,但終究還是猜不透這位樓主的心思。
納蘭並未停下手中的動作,卻饒有興致地問了一句,“高承英當真放他們出城?”
儒老連忙答道:“稟樓主,千真萬確!在下已派人跟隨,一有風吹草動,立刻來報。”
“做得很好,但還有一事,需要儒老費心。”納蘭語調溫柔,那俊美麵容,在燭火映襯下熠熠生輝。
儒老聞言普通一聲跪倒,俯身貼地道:“願為樓主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納蘭聞言笑道:“何須如此嚴重,就是墨野帶迴來的兩位女子,關係重大。近前有一件緊迫的事,需要你去辦。不知你可願意?”
儒老未起身,依舊伏貼地麵,朗聲道:“願意。”這兩字出言極重,吹起了地麵的灰塵,但儒老卻沒有半點異樣,似乎在等待納蘭的下文。
“殺掉一人,將人頭想辦法交予國主李存勖。送還一人,送給王爺李閆韻。”納蘭說的輕描淡寫,可在儒老聽來,卻是欽佩不已。
儒老口中稱是,納蘭起身將儒老扶起,繼續說道:“至於個中緣由,你不必知曉,隻是此事要快,越快越好。”說完便揮手讓儒老離去。
當儒老走出二層樓時,門外月明星稀。
卻說那高承英領兵出城後,便將北城門嚴防死守,還調撥麾下赤甲壓陣。此舉明麵上雖是為了防止生變,但用心所為恐怕並沒有這麽簡單。
因為高承英臨行前暗中留下了一句話,若是見揚名山上黑煙起,便令行起兵。看來,北城門的這一記後手,進可攻,退可守。
這便是破局的開始……
</p>
洛陽城外,揚名山巔。
一名黑袍老者獨自一人立於山巔之上,遙遙望著東都洛陽。他雙眸微張,半夢半醒。在山巔往下數十裏,有軍帳數百,連綿成林。
但此處奇怪的是,除了每戶軍帳外有兩名兵卒駐守,再無他人。軍帳內也是悄無聲息,沒有一點生人氣息。
更加令人費解的是那軍帳密不透風,本應佯關的窗布和門簾都用縫的嚴嚴實實,甚至還用鐵鏈纏了好幾圈,加了三把銅鎖用以固定。
軍帳外駐守的兩名兵士,臉上表情怪異萬分,並未互望的兩人,眼神中皆透著驚恐,渾身還不自覺地打著哆嗦。似乎並不是單純駐守,而是為了看住軍帳裏的東西,不讓他們跑出來。
黑袍老者雙手環於袍袖中,因疾風而鼓脹的袍袖,被吹的鼓鼓囊囊,但他臉上絲毫瞧不出有任何不適,反而透著一種與年紀不符的興奮。
黑袍老者將身體緩緩前傾,側著頭望山巔勁風中使勁嗅了嗅,自語道:“來了嗎?”
…………
卻說這揚名山,山高百丈,位於洛陽城外三十裏地,其下有一條幽徑,深邃不知盡頭。
此山為何名為“揚名”,眾說紛紜。有常年流連酒肆茶舍的閑散人,從說書先生那知曉,百年前,曾有聖人徒步登山,立於山巔之上,口中之言便是“揚名”。
也曾有另一種說法,此山原名“煬命”,隋朝年間,為避諱隋煬帝名諱,才更名為“陽名”。後世聖人或許是覺著此名有諸多歧義,才最後定為“揚名”。
便是取了一個“立於山巔之上,當揚名立萬”的彩頭。
此時黑袍老者將數百軍帳安紮在此,可不是因為人年紀大了的信奉那荒誕不羈的“鬼神之說”,或是什麽求個彩頭,而是此山崎嶇峰巒,人跡罕至,那百丈絕壁之下的幽徑,還有駭人傳說。
話說多年前有行腳商人路過此地,因舟車疲乏,有恐有匪患劫道,便尋了這麽一處幽徑棲身。
可誰知,數十人的車馬商隊,一夜之間,就這麽消失的無影無蹤。就連屍骨都沒有留下。後來官府也曾派人尋找,當走入幽徑,有被淡黃瘴氣所迷,更有人吸入瘴氣腸穿肚爛,甚為嚇人。
後來越傳越玄乎,說這條幽徑中有白鱗巨蟒出沒,專門吞噬來往行人牲畜,鬧的人心惶惶。久而久之,此處便再也無人問津,若是有人問起,洛陽城中百姓也佯裝不知。
官府也下了禁令,但還是有外鄉人或是膽大之人要去送死,官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再往後晚唐亂世,烽煙四起,此處久更不入世人之眼,僅流傳於坊間,成為說書人口中的“絕地”所在。
…………
卻說顧醒等人出門後便向著揚名山方向直奔而去,但他們顯然不是去山中訪仙,也不是去找那山巔之上黑袍老者的晦氣,而是為了顧醒。
顧醒此時趴伏在賈鴻道背上,就是零陵這種寡淡涼薄的性子,瞧見他那副模樣,也是有擔憂神色隱現。更別說身旁林匠辛和急匆匆趕來的墨野了。
四人中,有兩人與顧醒又師徒情分,一人則與他淵源頗深,還有一人則是有必須跟著的原因。但這些時日相處之後,若說心境沒有半點改變,那卻是說不過去的。
所以,當墨野快步追了上來,瞧見顧醒又陷入那種生死不知狀態的時候,果斷決定前往事情緣始之處,希望能夠尋求破解之法。
眾人之中,除了賈鴻道和林匠辛對這揚名山下的幽徑有所耳聞,其餘人等皆是一概不知。但兩人說起此處皆是諱莫如深,許是知道些什麽,卻不願道出,怕沾染了晦氣。
倒是提議者墨野神鬼不忌,將此前從幽徑將顧醒救迴的事情掐頭去尾的講了一遍。眾人才從滿肚狐疑中如夢初醒。
彼時墨野一來便要求眾人隨他前往揚名山幽徑,眾人雖未有異議,但心中卻是七上八下。擔心這來路不明的明月樓墨長老,暗地裏使什麽陰招。
好在墨野豁達性子,並未計較,反倒將此間原委表明,讓其餘人等皆安了心。
眾人一路疾行,倒是為遇到任何阻礙,或許是覺著眾人無法逃脫城中“天羅地網”,所以並未在城外安置任何伏兵。
因腳程關係,加之五人目標過大,在墨野授意下分頭行動。賈鴻道背著顧醒,與墨野一起,走小道趕往揚名山幽徑。
而林匠辛則跟零陵一道,從官道前行,掩人耳目。此舉乃是權宜之計,墨野趕來途中,便猜想後唐國主不會善罷甘休。至於高承英,或許也是留有一手,打著別的主意。
至於為何要讓林匠辛與零陵一道,墨野心中另有盤算,因為這位壹分錢莊的林匠辛,或許是找到葛老的重要線索,至於零陵,他總覺得此人不簡單。
所以便借口支開兩人,先讓他們碰上一碰。若是沒有異樣,匯合之後,再繼續觀察行事。若是出了狀況,也不必出手,有人自會收拾。
墨野心中知曉,那一位明月樓的樓主,不可能對洛陽城中之事一無所知,也不會無動於衷。至於那隱匿在暗處的葛老,說不定也會按奈不住,浮出水麵。
若是能引得兩人相爭,那這盤“洛陽棋局”,或許就能增添更多變數。畢竟自從收到孤嘯山莊的消息後,墨野便開始接下來的布局。
這是完成最後的任務,有羅休和白琊從中配合,必定萬無一失。隻是這潭看似平靜的死水,不知其下有多少暗流湧動,又有多少兇險。
此時此刻,城中兩處,均有一人手握密章,借著燭光仔細瞧著。隻是一人麵容陰晴不定,看來已經極力壓抑心中激蕩,而另一人麵帶淡笑,雲淡風輕。
那麵容陰晴不定之人正是葛老,他地麵有一名身著華服的男子,正端著一杯清茶,低眉品嚐,對葛老的情緒波動置若罔聞。
葛老將那密章放在燭火上,看著密章慢慢燒灼殆盡,也沒有放開手的意思,直至火苗在那雙枯槁中慢慢消失,才輕聲歎息,“王海當真如此說?”
那華服男子放下茶盞,眼神中帶著些許笑意,卻是答非所問,“這杯茶所泡茶葉,可是那炎雪坪上獨有的‘春來俏’?葛老,你藏私啊。”
葛老並未惱怒,隻是有些無奈道:“王爺,就別再拿老朽開玩笑了,如今局勢,該如何是好?”
那華服男子,自然便是後唐唯一的王爺李閆韻,此時他出現在這裏,便是收到了白麵年輕人王海的密章,才來此與葛老商量對策。
隻是,他並不著急,而是品嚐著這比貢品還要珍貴的茶葉泡出的茶水,沒有切入正題。
反而是葛老,已然心亂如麻。
李閆韻抬手示意葛老稍安勿躁,語調微揚,“葛老可知,後周使者最近有何異動?”話語中夾雜著些許詢問,還有幾分興奮之情。
葛老一頭霧水,不知這問話跟密章所言之事,有何關聯。但又不能不迴答,隻好無奈搖頭,表示不知。
李閆韻眼神中突然迸發出了別樣的神采,開懷笑道:“後周使者項遷差人告知了兩件事。其一便是,後唐國境之中,有人要與他們裏應外合。其二嘛,便是不久前有兩名後周細作,被明月樓給扣押了,至今未歸。”
葛老聞聽第一件事,心中咯噔一下,心中暗道,“莊主難道已經察覺時機成熟,要‘收網’了嗎?那自己此時的處境,不就更加岌岌可危。”
本來陰晴不定的麵容,變得更加愁苦,仿佛一位好賭之徒輸光了全部家當,欲哭無淚。當聽聞第二件事,葛老愁雲慘淡的麵容中閃過一絲曙光,明月樓扣押後周細作,值得大做文章。
李閆韻觀察著葛老情緒的變化,他太喜歡看人了,從小就喜歡。隻是彼時父王李克用對他這種洞察人心的眼神有些反感,他也就隱忍至今。
隻是能通過人表情的變化,推測別人的心裏,實在是太有趣的一件事了。李閆韻又端起茶盞淺嚐一口,不覺讚歎,“好一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韻味。”
葛老如夢方醒,漸漸收斂神情,也學著李存勖的模樣,端起那杯早已涼透的絕品好茶,淺嚐即止。
李存勖見葛老心境平複,這才慢悠悠地說道:“不妨靜觀其變,坐收漁翁之利。後周使者在我等手中,便是當下最為倚重的一步妙棋。至於國主怎麽想,已經不太重要了。”
葛老心領神會,重重點了點頭。
此時另一邊,明月樓二層樓內,納蘭正在擦拭這手中長劍,隻是將那密章輕放在桌案上,並無表態。儒士躬身立於門側,不敢有絲毫僭越,等待著納蘭下一步指示。
雖然入樓如此多年,但終究還是猜不透這位樓主的心思。
納蘭並未停下手中的動作,卻饒有興致地問了一句,“高承英當真放他們出城?”
儒老連忙答道:“稟樓主,千真萬確!在下已派人跟隨,一有風吹草動,立刻來報。”
“做得很好,但還有一事,需要儒老費心。”納蘭語調溫柔,那俊美麵容,在燭火映襯下熠熠生輝。
儒老聞言普通一聲跪倒,俯身貼地道:“願為樓主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納蘭聞言笑道:“何須如此嚴重,就是墨野帶迴來的兩位女子,關係重大。近前有一件緊迫的事,需要你去辦。不知你可願意?”
儒老未起身,依舊伏貼地麵,朗聲道:“願意。”這兩字出言極重,吹起了地麵的灰塵,但儒老卻沒有半點異樣,似乎在等待納蘭的下文。
“殺掉一人,將人頭想辦法交予國主李存勖。送還一人,送給王爺李閆韻。”納蘭說的輕描淡寫,可在儒老聽來,卻是欽佩不已。
儒老口中稱是,納蘭起身將儒老扶起,繼續說道:“至於個中緣由,你不必知曉,隻是此事要快,越快越好。”說完便揮手讓儒老離去。
當儒老走出二層樓時,門外月明星稀。
卻說那高承英領兵出城後,便將北城門嚴防死守,還調撥麾下赤甲壓陣。此舉明麵上雖是為了防止生變,但用心所為恐怕並沒有這麽簡單。
因為高承英臨行前暗中留下了一句話,若是見揚名山上黑煙起,便令行起兵。看來,北城門的這一記後手,進可攻,退可守。
這便是破局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