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貞元十五年,也就是公元799年,唐德宗李適,為尋母和紀念心愛的宮女青蓮,采納了中書舍人高參的建議,命人在此處山脈修建寺廟,賜名‘恩情寺’


    “選址說起來頗有點無厘頭,據說這裏就是德宗生母沈氏,也稱‘睿真皇後’的失蹤之地。


    “到了五代十國時期,後梁朝末帝朱友貞,按照原寺廟建築的格局,在對麵的山頭增建了一座一模一樣的寺廟,後人稱其為‘怨情寺’。


    “後來,金國太祖皇帝的禦弟完顏烈康來此寺修行,在通向兩寺的山道分叉路上修建了一道大門,門楣上題名‘恩怨寺’,寓意了卻佛門、世間諸多恩怨之寺。


    “相傳,清順治皇帝出家最後落腳的地方也是恩怨寺。”


    寧珂覺得很幸運,剛到恩怨寺的山腳下,就遇到一位對恩怨寺很有研究的“金陵神學院”的宗教學博士研究生。他現在研究的課題就是“論恩怨寺之辯經”。


    此人今年剛過而立之年,自稱叫劉西子。個子中等,人很文靜,相貌平庸,比較瘦,戴著一副近似眼鏡,人卻非常的健談。


    黑娘聽此人說到完顏烈康,小心髒都有點抖顫起來。


    “……恩怨寺的恩、怨二宗很好分辨。你們看,進入山寺的大門,有兩條道,靠左走就進入了怨宗的地界,靠右走當然就是恩宗的地界;從服裝上也可看出恩宗弟子和怨宗弟子的不同......你們看,寺廟大門後的那些和尚,所穿僧服凡是往左開衣襟的就是恩宗弟子,反過來就是怨宗弟子……”


    寧珂順著劉西子指的廟門一看,林立門後道路左右兩邊的僧人,他們的衣著果如劉西子所說。一邊和尚的衣襟是朝左開的,另一邊卻是朝右開著。


    “恩宗和怨宗,自古兩宗辯經不止。為了辯經,這裏的和尚經常大打出手,相互屠戮。所謂辯經,既辯文經,也印證武經。


    “文經是以佛門各類經典為辯論的材料,可直接問答。又分為‘對辯’和‘立宗辯’。


    “對辯為兩人相辨,你引某佛教典籍一句經文為論據,我以另一佛教典籍經文去辯答……就這樣互相引經據典的辯幾,答不上來者為輸家。辯者二人,也可由其中一方直接提問,另一方迴答,且不許反問。告一段落後,再反過來,直至一人無法問出問題或是答不上來。


    “立宗辯,辯者無人數限製。立宗人自立一說,待人辯駁。多坐於地上,隻可迴答,也不可反問;問難者不斷提出問題,有時一人提問,有時數人提問,被提問者是無反問機會的。立宗辯的過程中,問難者可高聲怪叫,也可鼓掌助威,舞動念珠、拉袍撩衣、來迴踱步,也可用手撫拍對方身體等做出各種奚落,甚至侮辱對方的動作。


    “學校裏或是電視台等舉行的辯論會,世俗上的人在辯論時會采取兜著圈子顧左右而言他,常偷換概念,令人忘了本來辯論的主題。而在佛法辯論上,辯者則隻可答‘是’、‘不是’或‘不定’三種可能之一,絕不可以胡言應付過去,所以辯論者的勝負結果立竿見影。


    “凡當答者被問倒時,周圍觀看者會大聲噓喝倒台,常常逼的輸者無地自容,立即自戕也不乏其人……”


    寧珂一聽,不禁插嘴道:“這究竟是怎樣的一種論辯?!文經辯論就能逼的輸者自殺,那印證武經的比武,不是要死更多的人嗎?!”


    “這也是我想弄清楚的事!”


    劉西子繼續說著恩怨寺的事......


    “明日就有辯經,你在現場就會受到那種激烈辯論的影響。對辯論輸的僧人沒有人會同情,隻會厭惡、憎恨......


    “而辨武經就更殘酷了,那可是真刀真槍的比試武功、功法、法術等,說白了相當於一種生死的決鬥......


    “參與辯經的和尚,年齡不得超過60歲,越小越受歡迎。恩怨寺每12年一小辯,每60年一大辯。小辯三輪,大辯九輪。小辯輸者尚可活命,而大辯輸者必死。有直接跳崖歸西的、亦有用利刃自戕圓寂的、亦或投入事先準備好的柴薪堆中自焚坐化的......實為佛界乃至修行界所不齒。


    “這種惡俗已延續近千年之久,是從古印度佛教傳過來的。隻在革文時期中斷過,現在又開始興起。今年正值大辯之年,辯論分三個階段。第一至三輪,臘月初八開始,也就是明日;第四至六輪,二月初八開始;最後的總辯賽,即第七至九輪,是在佛祖的誕辰之日,四月初八開始。”


    “對了,帥哥,還有兩位美女。”朱西子像想起來什麽,說:“辯經會普通世俗人是不準入寺觀摩的,你們來了怕是也進不進去呀!”


    “叔叔,那你能進去嗎?”穆安兒好奇的問道。


    “當然,我有恩怨寺遞送給華夏宗教協會的邀請函和金陵神學院宗教研究委員會的證件......”


    寧珂一聽,這個寺廟還不是能隨便進的,心裏急切的思索起來。


    從時間上來推,在錢塘錢王祠與自己交手的那幾個和尚應該沒有馬上迴恩怨寺。不然,也不會到現在才把我姆媽綁架了。


    出現這種情況,最可能的原因是那幾個和尚丟失了鎮廟的寶貝鎖魂環。不敢迴寺裏,躲到外麵直至最近才返迴寺裏……


    寧珂費盡心思也沒迴想起,那幾個和尚穿的僧衣的衣襟是往左還是往右開的?這樣也就判斷不了,他們到底是恩寺還是怨寺的和尚?


    不過,恩怨寺和尚的陰險、歹毒,寧珂是領教過的。


    劫持人質是這廟裏的和尚一種常用的手段,無論是秦葉還是他自己都差點成了劫囚。


    他們劫持了姆媽無非是要挾自己!


    況且,他們是從寧家人手中劫持了姆媽,這說明他們並不顧忌京城的寧家。


    他們依仗的是什麽?!


    竟有如此的膽量?!


    現在自己拚命的手段有不少,也不畏懼這裏的和尚。聽了牛西子的話和他對恩怨寺和尚的了解,他可以確定,姆媽就是這裏的和尚綁架的。


    問題是,怎樣才能安全的救出自己的母親?!


    寧珂思索半天,對劉西子說:“我們代表京城的寧家,準備向寺廟裏捐贈一塊價值不菲的上等岫岩玉,難道還能不讓我等進寺參看辯經?!”


    寧珂知道,母親隻要是恩怨寺的和尚擄走,這裏的和尚肯定是了解自己的情況的。現在沒有人能躲過到處都有的攝像頭,麵部識別的軟件越來越精準,在大數據麵前,人幾乎沒有了隱私。


    沒必要再遮著掩著,直接打著京城寧家的旗號進入寺中,反而讓事情更簡單化。


    要打就打,要殺就亮劍。


    他之所以要亮出自己是寧家的人,本來這也是真的;二來恩怨寺怎能不知道擄走的是寧家的家眷?......


    這樣打著寧家的旗號,寧珂多少還是有些心虛的。他弄不清,到了關鍵的時刻,寧家會不會出賣自己?他想致他死地時,寧家肯定會出賣他,若是不痛不癢的卻會保護他。


    有時他想,這要真是家族內部的事情倒好了,然而,實際上一致對外隻是一種奢望。


    不知怎麽迴事,寧珂竟產生了家族的意識……


    也許這些年,他一直缺少大勢力的照拂。


    “哦?……這倒是個趣事。我幾乎研究了這座寺廟涉及到的所有方麵的問題,獨獨沒有研究過這座寺廟的捐贈問題。據我所知,恩怨寺一向香客稀少......不過,寺廟若沒有捐贈和化齋是難以維持的。”


    “叔叔,您還是說說恩怨寺的來曆吧。”


    穆安兒在一旁插話道。


    平常她對曆史興趣不大,這些年窩在家裏沒有看過多少曆史方麵的書籍。在她心裏,進恩怨寺根本就不是個事。若不讓進,她就聯係穆家的家主,通過華夏宗教協會或是統戰部的宗教管理部門,不可能不行。


    這就是世家子女處世的態度和方法。


    劉西子見小美女對恩怨寺的由來蠻有興趣,繼續說道:


    “唐德宗李適生於天寶元年,是唐肅宗李亨的長孫、唐代宗李豫的長子。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李適剛滿十四歲,爆發了唐朝最大的動蕩‘安史之亂’。次年,長安失守,唐玄宗出逃四川,天下大亂。


    “李適與家人失散,他飽嚐了戰亂和家國破碎之痛,親曆了戰火的磨礪和摧殘。在逃亡的路上,李適受到比他大四歲的宮女青蓮,無微不至的關懷,二人產生了戀情,遂發生了關係。一次亂兵追來,身懷六甲的青蓮,為了救李適,將唯一的馬匹讓他騎走逃生,而自己則死在了叛軍馬下。


    “安史之亂傷害了兩位與李適關係最親密的女人。其生母沈氏不知所蹤,情人青蓮慘死於馬下。


    “李適即位後,便派人在此地修座廟宇以紀念這兩位女性。等你們進入恩怨寺就會發現,此處寺廟裏供奉的神祗與別處的寺廟很不相同......


    “唐德宗在位期間,做過的兩件奇葩之事是值得一提的。一是,遣人四處尋訪生母。建中二年(781年),有消息傳來,在洛陽找到了他的生母沈氏,當時長安城中是一片喜悅。


    “很快就證實了所謂的‘沈太後’,隻是高力士的一位養女,因其年紀、相貌酷似沈氏,並與之曾在宮中有所接觸,誘於名利而行冒充之舉。


    “事情敗露後,朝野上下一片憤怒!紛紛請求要對這個冒充的女人治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寄生情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村小尚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村小尚吃並收藏寄生情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