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如滄海桑田,變幻不絕。嘯仙,你看近代以來,非洲兄弟被歐洲人虐的不成模樣,誰又知道他們居然會有雄起的一天呢?”
杜冷秋從雲層之上看去,隻覺得下方雲霧蒼茫,大地翠綠如蓋。他落下身形,方才看到了非洲大陸的全貌。
非洲,全稱阿非利加洲。
當然了這是英語的成為,至於非洲人自己怎麽稱唿自己,不得而知。或者說沒有這種稱唿,比如說亞洲。
華夏人稱唿自己為天朝上國。而日本人稱唿自己為日出之國,至於朝鮮人,則稱唿自己為三千裏晨曦寧靜之國。
總而言之,沒有人稱唿自己為亞洲。也沒有人會稱唿自己為亞洲人,這都是大攪屎棍英國來到亞洲搞事之後,才有了這個稱謂。
非洲雖然和亞洲是難兄難弟,但名字卻另有來曆。並且經過考證,還有三種說法比較靠譜,也隻能說比較靠譜。
第一種說法是這樣的。
居住在北非的柏柏爾人崇信的一位女神的名字。這位女神是位守護神,據說早在公元前1世紀,柏柏爾人曾在一座廟裏發現了這位女神的塑像,她是個身披象皮的年輕女子。此後,人們便以女神的名字“阿非利加”作為非洲大陸的名稱。
第二種說法是這樣的。
還有一種說法是africa一詞來源於拉丁文的aprica,意思是“陽光灼熱”的地方,與地中海北岸希臘、羅馬互相比,北非地區的陽光的確要灼熱得多。
第三種又是這樣的故事。
此外,afri在是北非和迦太基人常見的名字,通常認為這和腓尼基語afar,“塵土”有關。
在古羅馬人通過三次布匿戰爭打敗迦太基人以後,不斷擴張,建立了阿非利加行省,這個名字的含義才不斷地擴大。
最初這個名稱隻限於非洲大陸的北部地區。
到了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在非洲的疆域擴大到從直布羅陀海峽到埃及的整個東北部的廣大地區,人們把居住在這裏的羅馬人或是本地人統統叫阿非利幹(african),意即阿非利加人。這片地方也被叫作“阿非利加”,以後又泛指非洲大陸。
中世紀開始在英語裏也用作affrike指代非洲。
非洲位於東半球西部,歐洲以南,亞洲之西,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縱跨赤道南北,麵積大約為3020萬平方公裏,占全球總陸地麵積的20.4%,是世界第二大洲,同時也是人口第二大洲。
非洲大陸東至哈豐角,南至厄加勒斯角,西至佛得角,北至吉蘭角。從高空俯瞰,整個大洲呈現出上寬下窄的錐子形狀。
而在錐子的底部,就是著名的曼德拉的祖國——南非。
非洲大陸高原麵積廣闊,海拔在500米-1000米的高原占非洲麵積的60%以上,有“高原大陸”之稱。
在非洲,海拔2000以上的山地高原約占非洲麵積5%。低於海拔200米的平原多分布在沿海地帶,不足非洲麵積的10%。非洲大陸平均海拔為650米。
非洲的地勢非常明確,大致以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的剛果河河口至埃塞俄比亞高原北部邊緣一線為界。
東南半部較高,西北半部較低。
東南半部被稱為高非洲,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有埃塞俄比亞高原(海拔在2000米以上,有“非洲屋脊”之稱)、東非高原和南非高原,在南非高原上有卡拉哈迪盆地。
西北半部被稱為低非洲,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大部分為低高原和盆地,有尼羅河上遊盆地、剛果盆地和乍得盆地等。
非洲較高大的山脈多矗立在高原的沿海地帶,西北沿海有阿特拉斯山脈;東南沿海有德拉肯斯山脈;東部有肯尼亞山和乞力馬紮羅山。
乞力馬紮羅山是座死火山,海拔5895米,為非洲最高峰。
非洲東部有世界上最大的裂穀帶,裂穀帶東支南起希雷河河口,經馬拉維湖,向北縱貫東非高原中部和埃塞俄比亞高原中部,經紅海至死海北部,長約6400千米;
而在非洲北部,最著名的當屬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這個名稱來源於阿拉伯語,是從當地遊牧民族圖阿雷格人的語言引入的,在其語言中就是“沙漠”的意思。
這塊沙漠大約形成於250萬年以前。
在上一個冰河時期,撒哈拉還不是一個沙漠,氣候類似於東非,在沙漠地帶發現了大約有3萬幅古代的岩畫,其中有一半左右在阿爾及利亞南部的恩阿傑爾高原,描繪的都是河流中的動物,如鱷魚等。
同時也發現過恐龍的化石。但撒哈拉自從公元前3000年起,除了尼羅河穀和分散在沙漠中的綠洲附近,已經幾乎沒有大麵積的植被存在了。
但當杜冷秋和齊嘯仙再次降臨撒哈拉沙漠的時候,再也看不到黃沙的痕跡,到處都是鬱鬱蔥蔥的草原,以及屍橫遍野的黑人。
齊嘯仙當即被震懾。
死亡他並不陌生,撼海長堤之上,人類與異獸為了生存空間,為了活下去,彼此浴血搏殺。即便是血灑藍海,也沒有一個士兵猶豫。
但那時,他是滿腔熱血,隻想著報效祖國。
至於生存還是死亡,他根本不曾想過。
而如今呈現在他麵前的卻完全不同,這是赤裸裸的,沒有絲毫榮譽的,用槍械對平麵進行屠殺。
在他的一生,從來沒有見過這般恐怖地屠殺。
杜冷秋卻似早有預料,絲毫不曾動容。
他麵無表情,冷笑道:“嘯仙,這不是很正常嗎?你想一想歐洲殖民非洲的曆史,便會知道,這不過是曆史的重演。”
自1415年葡萄牙占領休達,歐洲列強開始進行對非洲殖民統治,約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達到巔峰,約有95%非洲領土遭到列強瓜分,資源長期遭到掠奪。1947年後殖民地陸續獨立,而非洲獨立年則象征非洲脫離列強統治,非洲殖民時代結束。
然而,非洲不過是名義上擺脫了歐洲的剝削。
歐洲殖民者,披上一層外衣,從經濟和礦產上對非洲開展了一輪又一輪的掠奪。歐洲人,隻會做一種事,就是搶劫,或者換一種文雅的說法——把你的錢變成我的錢。
如今歐洲沉沒,他們會老老實實的沉入大海,那太陽簡直都要從西邊出來了。
非洲雄起?
從來都沒有過。
杜冷秋從雲層之上看去,隻覺得下方雲霧蒼茫,大地翠綠如蓋。他落下身形,方才看到了非洲大陸的全貌。
非洲,全稱阿非利加洲。
當然了這是英語的成為,至於非洲人自己怎麽稱唿自己,不得而知。或者說沒有這種稱唿,比如說亞洲。
華夏人稱唿自己為天朝上國。而日本人稱唿自己為日出之國,至於朝鮮人,則稱唿自己為三千裏晨曦寧靜之國。
總而言之,沒有人稱唿自己為亞洲。也沒有人會稱唿自己為亞洲人,這都是大攪屎棍英國來到亞洲搞事之後,才有了這個稱謂。
非洲雖然和亞洲是難兄難弟,但名字卻另有來曆。並且經過考證,還有三種說法比較靠譜,也隻能說比較靠譜。
第一種說法是這樣的。
居住在北非的柏柏爾人崇信的一位女神的名字。這位女神是位守護神,據說早在公元前1世紀,柏柏爾人曾在一座廟裏發現了這位女神的塑像,她是個身披象皮的年輕女子。此後,人們便以女神的名字“阿非利加”作為非洲大陸的名稱。
第二種說法是這樣的。
還有一種說法是africa一詞來源於拉丁文的aprica,意思是“陽光灼熱”的地方,與地中海北岸希臘、羅馬互相比,北非地區的陽光的確要灼熱得多。
第三種又是這樣的故事。
此外,afri在是北非和迦太基人常見的名字,通常認為這和腓尼基語afar,“塵土”有關。
在古羅馬人通過三次布匿戰爭打敗迦太基人以後,不斷擴張,建立了阿非利加行省,這個名字的含義才不斷地擴大。
最初這個名稱隻限於非洲大陸的北部地區。
到了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在非洲的疆域擴大到從直布羅陀海峽到埃及的整個東北部的廣大地區,人們把居住在這裏的羅馬人或是本地人統統叫阿非利幹(african),意即阿非利加人。這片地方也被叫作“阿非利加”,以後又泛指非洲大陸。
中世紀開始在英語裏也用作affrike指代非洲。
非洲位於東半球西部,歐洲以南,亞洲之西,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縱跨赤道南北,麵積大約為3020萬平方公裏,占全球總陸地麵積的20.4%,是世界第二大洲,同時也是人口第二大洲。
非洲大陸東至哈豐角,南至厄加勒斯角,西至佛得角,北至吉蘭角。從高空俯瞰,整個大洲呈現出上寬下窄的錐子形狀。
而在錐子的底部,就是著名的曼德拉的祖國——南非。
非洲大陸高原麵積廣闊,海拔在500米-1000米的高原占非洲麵積的60%以上,有“高原大陸”之稱。
在非洲,海拔2000以上的山地高原約占非洲麵積5%。低於海拔200米的平原多分布在沿海地帶,不足非洲麵積的10%。非洲大陸平均海拔為650米。
非洲的地勢非常明確,大致以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的剛果河河口至埃塞俄比亞高原北部邊緣一線為界。
東南半部較高,西北半部較低。
東南半部被稱為高非洲,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有埃塞俄比亞高原(海拔在2000米以上,有“非洲屋脊”之稱)、東非高原和南非高原,在南非高原上有卡拉哈迪盆地。
西北半部被稱為低非洲,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大部分為低高原和盆地,有尼羅河上遊盆地、剛果盆地和乍得盆地等。
非洲較高大的山脈多矗立在高原的沿海地帶,西北沿海有阿特拉斯山脈;東南沿海有德拉肯斯山脈;東部有肯尼亞山和乞力馬紮羅山。
乞力馬紮羅山是座死火山,海拔5895米,為非洲最高峰。
非洲東部有世界上最大的裂穀帶,裂穀帶東支南起希雷河河口,經馬拉維湖,向北縱貫東非高原中部和埃塞俄比亞高原中部,經紅海至死海北部,長約6400千米;
而在非洲北部,最著名的當屬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這個名稱來源於阿拉伯語,是從當地遊牧民族圖阿雷格人的語言引入的,在其語言中就是“沙漠”的意思。
這塊沙漠大約形成於250萬年以前。
在上一個冰河時期,撒哈拉還不是一個沙漠,氣候類似於東非,在沙漠地帶發現了大約有3萬幅古代的岩畫,其中有一半左右在阿爾及利亞南部的恩阿傑爾高原,描繪的都是河流中的動物,如鱷魚等。
同時也發現過恐龍的化石。但撒哈拉自從公元前3000年起,除了尼羅河穀和分散在沙漠中的綠洲附近,已經幾乎沒有大麵積的植被存在了。
但當杜冷秋和齊嘯仙再次降臨撒哈拉沙漠的時候,再也看不到黃沙的痕跡,到處都是鬱鬱蔥蔥的草原,以及屍橫遍野的黑人。
齊嘯仙當即被震懾。
死亡他並不陌生,撼海長堤之上,人類與異獸為了生存空間,為了活下去,彼此浴血搏殺。即便是血灑藍海,也沒有一個士兵猶豫。
但那時,他是滿腔熱血,隻想著報效祖國。
至於生存還是死亡,他根本不曾想過。
而如今呈現在他麵前的卻完全不同,這是赤裸裸的,沒有絲毫榮譽的,用槍械對平麵進行屠殺。
在他的一生,從來沒有見過這般恐怖地屠殺。
杜冷秋卻似早有預料,絲毫不曾動容。
他麵無表情,冷笑道:“嘯仙,這不是很正常嗎?你想一想歐洲殖民非洲的曆史,便會知道,這不過是曆史的重演。”
自1415年葡萄牙占領休達,歐洲列強開始進行對非洲殖民統治,約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達到巔峰,約有95%非洲領土遭到列強瓜分,資源長期遭到掠奪。1947年後殖民地陸續獨立,而非洲獨立年則象征非洲脫離列強統治,非洲殖民時代結束。
然而,非洲不過是名義上擺脫了歐洲的剝削。
歐洲殖民者,披上一層外衣,從經濟和礦產上對非洲開展了一輪又一輪的掠奪。歐洲人,隻會做一種事,就是搶劫,或者換一種文雅的說法——把你的錢變成我的錢。
如今歐洲沉沒,他們會老老實實的沉入大海,那太陽簡直都要從西邊出來了。
非洲雄起?
從來都沒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