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9章 曾經說過的一句話
大明重生,我開啟大明日不落 作者:風薇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雄英站在窗邊,望著屋外庭院中梅花樹上冒出的幾點花蕾。
微微笑了笑:“在太醫院呆了這麽久,確實想念這裏的空氣。”
“不過,養傷的日子也未必是壞事,至少讓我學會了如何靜心。”
小翠一愣,旋即小聲感慨:“殿下這話,可是讓奴婢都覺著慚愧了。”
“太醫院那些日子,殿下不是翻書就是想著國事,哪有一天是真正靜心過的?”
朱雄英聞言,淡笑著搖了搖頭,沒有多做辯解。
他抬步走到案前,目光掃過整齊堆放的文案書籍。
手指輕輕觸上一本剛送來的《治平要略》,卻未翻開。
他的目光緩緩落在窗外,似乎在思索著什麽。
宮外的大雪早已消融,日頭灑下的光讓冬日的庭院顯得格外清爽,但朱雄英的心卻並未因搬迴住處而真正輕鬆。
就在昨日,他隨父親朱標前往乾清宮,向祖父朱元璋請安。
那場談話雖然氣氛融洽,但卻讓朱雄英聽出了另一層隱憂。
那日,朱雄英躬身立在乾清宮一角。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身旁圍著幾名大臣,談笑間卻透著幾分嚴肅。
“今年的賦稅總算是平穩了些,但山東和湖廣一帶的情況,卻讓咱不甚滿意。”
朱元璋的聲音鏗鏘,語氣中帶著他一貫的威嚴,“旱災和水災接踵而至,那地方的糧倉到底還有多少儲備,咱聽來聽去,總覺得有問題。”
站在一旁的大臣連忙躬身迴道:“陛下所言極是,湖廣和山東確實受到天災影響,部分州縣的糧食儲備不足。”
“微臣已讓戶部加緊調配糧草,但目前還有些地方尚未能送達。”
“未能送達?”朱元璋眯起眼睛,聲音猛然冷了幾分,“咱要的是具體解決辦法,不是聽你們解釋困難。糧草未送達,百姓餓著肚子,這就是戶部的無能!”
那名大臣麵露惶恐,低頭不敢多言。
朱元璋重重哼了一聲,轉向另一位大臣問道:“那山西一帶呢?之前咱聽說,那裏還有戰亂的餘波,怎麽,安撫的奏報遲遲沒送上來?”
另一位官員連忙拱手迴道:“迴陛下,山西一帶因前期軍隊駐守,地方上受創嚴重,目前糧食短缺,許多百姓被迫流離失所。”
“微臣……微臣已派人分發賑災糧,但收效並不顯著。”
“糧短、賑濟遲緩……咱這個皇帝到底是怎麽當的?”
朱元璋冷冷笑了一聲,語氣中滿是不滿。
這一切,被朱雄英聽得一清二楚。
作為一個年僅九歲的孩子,他本應安靜地站在父親身後,聽祖父與大臣們的對話。
然而,朱雄英的目光始終微微垂著,耳朵卻緊緊捕捉著每一句話。
“天災、糧荒、流民……這些問題,必然會讓祖父和父親感到棘手。”
朱雄英暗暗思忖,“但朝堂上匯報的,恐怕不一定是真實的全部情況。”
他想起自己曾在書卷中翻到過的一些記載,
明初的百姓生活困苦,朝廷的賦稅軍費支出沉重。
大災小亂頻發,而底層官員貪腐問題也一直是難以根治的隱患。
“祖父雖然鐵腕,但地方官員未必都盡職盡責;父親即便心懷仁愛,但囿於身份,也未必能全盤掌控這些具體事務。”
朱雄英在心中冷靜分析,“若任由這些隱患積累下去,遲早會釀成更大的災難。”
翌日清晨,朱雄英一早便前往太子東宮探望朱標。
冬日的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東宮正殿的廊下。
朱雄英小步邁入,剛跨過門檻,便察覺到殿內氣氛有些不同尋常。
侍從們行事更加小心翼翼,連腳步聲都壓得極輕,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沉悶的感覺。
“父親在嗎?”朱雄英的聲音清潤,語氣平和,但目光中帶著一絲關切。
立在一旁的宮人連忙躬身應道:“太子殿下正在書房中處理事務。”
朱雄英點了點頭,順著宮人的指引走到書房外。
書房的門半開著,他輕輕推門而入。
隻見朱標正獨自坐在書案後,眉頭深鎖。
目光停在一卷攤開的奏章上,神情凝重,似是心事重重。
“父親。”朱雄英輕聲喚了一句,緩步上前。
朱標抬頭,看到是朱雄英時。
眉宇間的愁緒稍稍舒展了些,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雄英?怎麽這麽早就過來了?你身子剛好些,這大冷天的,怎不在宮裏歇著?”
朱雄英走到朱標身旁,恭敬地行了一禮,然後抬起頭,認真說道:“兒臣聽聞父親連日來處理事務,想來看看您。”
“父親臉色不太好,是不是……遇到了什麽難事?”
朱標聞言,微微怔了一下。
隨即低頭笑了笑,擺手道:“沒什麽大事,你還小,這些朝中的瑣碎事,不用為父操心。”
他說話的語氣帶著幾分寬慰,顯然並不打算讓朱雄英知曉更多。
但朱雄英卻注意到,朱標嘴角的笑意未能掩蓋他眼中的疲憊。
他沉吟片刻,眨了眨眼睛,裝作漫不經心地說道:“父親,莫不是……朝中缺了賑災的錢?”
朱標聞言,瞬間目光一凝,臉上那一絲從容的表情消失得無影無蹤。
他直直盯著朱雄英,像是沒想到一個九歲的孩子能一語道破他心中所想。
“你……”朱標開口欲言,卻又頓住。
隨後語氣一轉,試探地問道:“雄英,你聽誰說的這些?”
朱雄英心中微微一笑,但麵上卻故作無辜地擺擺手:“兒臣哪能聽到這些?不過前兩日隨父親去乾清宮請安。”
“聽祖父和那些大臣提到什麽災情啊、賑濟糧啊,兒臣就隨便猜猜。”
“再加上……父親最近好像常常皺眉,一定是有些為難的事吧?”
朱標聽著兒子的“猜測”,臉上的驚訝漸漸化為一絲複雜。
他沉默片刻,目光變得柔和了些,語氣卻依然謹慎:“你年紀還小,聽到的事情不用太放在心上。”
“這些都是朝廷的事務,自有戶部和工部的人負責。”
朱雄英眼珠一轉,故意露出一副稚氣未脫的模樣。
笑嘻嘻地說道:“父親,這些大事兒臣不懂,不過兒臣卻記得祖父曾經說過一句話。”
微微笑了笑:“在太醫院呆了這麽久,確實想念這裏的空氣。”
“不過,養傷的日子也未必是壞事,至少讓我學會了如何靜心。”
小翠一愣,旋即小聲感慨:“殿下這話,可是讓奴婢都覺著慚愧了。”
“太醫院那些日子,殿下不是翻書就是想著國事,哪有一天是真正靜心過的?”
朱雄英聞言,淡笑著搖了搖頭,沒有多做辯解。
他抬步走到案前,目光掃過整齊堆放的文案書籍。
手指輕輕觸上一本剛送來的《治平要略》,卻未翻開。
他的目光緩緩落在窗外,似乎在思索著什麽。
宮外的大雪早已消融,日頭灑下的光讓冬日的庭院顯得格外清爽,但朱雄英的心卻並未因搬迴住處而真正輕鬆。
就在昨日,他隨父親朱標前往乾清宮,向祖父朱元璋請安。
那場談話雖然氣氛融洽,但卻讓朱雄英聽出了另一層隱憂。
那日,朱雄英躬身立在乾清宮一角。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身旁圍著幾名大臣,談笑間卻透著幾分嚴肅。
“今年的賦稅總算是平穩了些,但山東和湖廣一帶的情況,卻讓咱不甚滿意。”
朱元璋的聲音鏗鏘,語氣中帶著他一貫的威嚴,“旱災和水災接踵而至,那地方的糧倉到底還有多少儲備,咱聽來聽去,總覺得有問題。”
站在一旁的大臣連忙躬身迴道:“陛下所言極是,湖廣和山東確實受到天災影響,部分州縣的糧食儲備不足。”
“微臣已讓戶部加緊調配糧草,但目前還有些地方尚未能送達。”
“未能送達?”朱元璋眯起眼睛,聲音猛然冷了幾分,“咱要的是具體解決辦法,不是聽你們解釋困難。糧草未送達,百姓餓著肚子,這就是戶部的無能!”
那名大臣麵露惶恐,低頭不敢多言。
朱元璋重重哼了一聲,轉向另一位大臣問道:“那山西一帶呢?之前咱聽說,那裏還有戰亂的餘波,怎麽,安撫的奏報遲遲沒送上來?”
另一位官員連忙拱手迴道:“迴陛下,山西一帶因前期軍隊駐守,地方上受創嚴重,目前糧食短缺,許多百姓被迫流離失所。”
“微臣……微臣已派人分發賑災糧,但收效並不顯著。”
“糧短、賑濟遲緩……咱這個皇帝到底是怎麽當的?”
朱元璋冷冷笑了一聲,語氣中滿是不滿。
這一切,被朱雄英聽得一清二楚。
作為一個年僅九歲的孩子,他本應安靜地站在父親身後,聽祖父與大臣們的對話。
然而,朱雄英的目光始終微微垂著,耳朵卻緊緊捕捉著每一句話。
“天災、糧荒、流民……這些問題,必然會讓祖父和父親感到棘手。”
朱雄英暗暗思忖,“但朝堂上匯報的,恐怕不一定是真實的全部情況。”
他想起自己曾在書卷中翻到過的一些記載,
明初的百姓生活困苦,朝廷的賦稅軍費支出沉重。
大災小亂頻發,而底層官員貪腐問題也一直是難以根治的隱患。
“祖父雖然鐵腕,但地方官員未必都盡職盡責;父親即便心懷仁愛,但囿於身份,也未必能全盤掌控這些具體事務。”
朱雄英在心中冷靜分析,“若任由這些隱患積累下去,遲早會釀成更大的災難。”
翌日清晨,朱雄英一早便前往太子東宮探望朱標。
冬日的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東宮正殿的廊下。
朱雄英小步邁入,剛跨過門檻,便察覺到殿內氣氛有些不同尋常。
侍從們行事更加小心翼翼,連腳步聲都壓得極輕,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沉悶的感覺。
“父親在嗎?”朱雄英的聲音清潤,語氣平和,但目光中帶著一絲關切。
立在一旁的宮人連忙躬身應道:“太子殿下正在書房中處理事務。”
朱雄英點了點頭,順著宮人的指引走到書房外。
書房的門半開著,他輕輕推門而入。
隻見朱標正獨自坐在書案後,眉頭深鎖。
目光停在一卷攤開的奏章上,神情凝重,似是心事重重。
“父親。”朱雄英輕聲喚了一句,緩步上前。
朱標抬頭,看到是朱雄英時。
眉宇間的愁緒稍稍舒展了些,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雄英?怎麽這麽早就過來了?你身子剛好些,這大冷天的,怎不在宮裏歇著?”
朱雄英走到朱標身旁,恭敬地行了一禮,然後抬起頭,認真說道:“兒臣聽聞父親連日來處理事務,想來看看您。”
“父親臉色不太好,是不是……遇到了什麽難事?”
朱標聞言,微微怔了一下。
隨即低頭笑了笑,擺手道:“沒什麽大事,你還小,這些朝中的瑣碎事,不用為父操心。”
他說話的語氣帶著幾分寬慰,顯然並不打算讓朱雄英知曉更多。
但朱雄英卻注意到,朱標嘴角的笑意未能掩蓋他眼中的疲憊。
他沉吟片刻,眨了眨眼睛,裝作漫不經心地說道:“父親,莫不是……朝中缺了賑災的錢?”
朱標聞言,瞬間目光一凝,臉上那一絲從容的表情消失得無影無蹤。
他直直盯著朱雄英,像是沒想到一個九歲的孩子能一語道破他心中所想。
“你……”朱標開口欲言,卻又頓住。
隨後語氣一轉,試探地問道:“雄英,你聽誰說的這些?”
朱雄英心中微微一笑,但麵上卻故作無辜地擺擺手:“兒臣哪能聽到這些?不過前兩日隨父親去乾清宮請安。”
“聽祖父和那些大臣提到什麽災情啊、賑濟糧啊,兒臣就隨便猜猜。”
“再加上……父親最近好像常常皺眉,一定是有些為難的事吧?”
朱標聽著兒子的“猜測”,臉上的驚訝漸漸化為一絲複雜。
他沉默片刻,目光變得柔和了些,語氣卻依然謹慎:“你年紀還小,聽到的事情不用太放在心上。”
“這些都是朝廷的事務,自有戶部和工部的人負責。”
朱雄英眼珠一轉,故意露出一副稚氣未脫的模樣。
笑嘻嘻地說道:“父親,這些大事兒臣不懂,不過兒臣卻記得祖父曾經說過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