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張右相的汙蔑
孕妻嬌媚,戰神將軍放肆寵 作者:甜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金烏西垂,天色開始昏暗,張右相進了宮,求見嘉佑帝。
“老臣叩見陛下,老臣有要事稟報陛下。”
殿中掌了燈,張右相雙膝跪地,俯身在嘉佑帝的床前。
嘉佑帝身體雖大好,但身體懶洋洋地不想動彈,側躺在龍床上,眼皮都沒抬:“張相啊,你有什麽事便說吧。”
張右相拱手道:“陛下此前命榮王殿下徹查九陽山之事,榮王殿下擔心自己忙不過來,便托臣老幫著一起查九陽山之事。老臣前段時日查到了一樁事,再三確認無誤,這才來稟報陛下。”
提到九陽山,嘉佑帝就想起了那日慘不忍睹的狀況以及慘死的四兒子,隨即追問:“張相查到了什麽。”
張右相不敢有所隱瞞,“老臣查到了李不言將軍曾偷偷將假五殿下身邊的侍衛顧修武偷偷安葬。”
嘉佑帝睜大了眼睛,立馬坐了起來。
“你所言可是屬實?”嘉佑帝聲音很急切。
李不言怎會與那個假兒子有牽扯?
張右相眉目認真,嚴肅道:“老臣不敢有所隱瞞,老臣已經將目睹李將軍安葬顧修武的證人帶來了。”
嘉佑帝即刻命人把那名證人闖了進來。
這名證人行了叩拜大禮,並將他看到李不言帶走顧修武屍骸的事和盤托出。
證人證詞,又加上畫像指正,嘉佑帝心中已然信了七八分。
讓汪振海把證人帶了出去,嘉佑帝說道:“張相,此事暫不聲張,你繼續暗中調查,務必找到李不言與假蕭圻勾連的證據,查清李不言與假蕭圻到底是何種關係?”
張右相作揖:“老臣遵旨。”
張右相離開了皇宮,嘉佑帝就將汪振海傳到跟前,吩咐他:“振海,把李不言所有的資料都給朕找來。”
汪振海心中不明,不過半個時辰,李不言所有的資料都呈到嘉佑帝的麵前。
嘉佑帝仔仔細細看著李不言的生辰八字,“李不言竟是嘉佑十二年四月的生辰,隻比朕的嘉兒和圻兒小了一歲。”
合上資料,嘉佑帝看向汪振海,詢問道:“當年皇後身邊的女官和顧長康帶著圻兒逃離東都,他們當時往北逃,你說顧長康二人會帶著圻兒去何處?”
當年宮中傳遍流言蜚語,皆說五皇子與小公主非他親生,而是皇後與樂師趙唯一私通所生。
他想證明五皇子和小公主是他的親生骨肉,就讓親信到皇後宮中把小皇子和小公主抱過來滴血認親。
誰知皇後誤以為他要殺了五皇子和小公主,就先一步安排身邊女官和顧長康帶走五皇子,又把小公主以罪臣的身份藏在掖廷。
聽著嘉佑帝的話,汪振海麵色平淡,心中卻已明白嘉佑帝的猜想。
明懿皇後曾對李家有恩,當時英國宮李繹駐守城陽關,城陽關在北,顧長康和女官紈素往北而去,怕是想投奔李繹。
思忖著措辭,汪振海緩緩開了口:“若是五皇子還活著,那英國公會不會知道五皇子的下落?”
他自然明白嘉佑帝的猜測,陛下特意查李不言的生辰八字,必然是懷疑李不言有可能是五皇子。
嘉佑帝想了想,還是說出心中的猜測:“振海,你跟著朕多年你說,你可覺得李不言有些像朕?”
汪振海象征意義地微怔一下,“陛下是懷疑李將軍是五皇子?”
“你就說,他是不是有些像朕?”
汪振海平日裏不太留意李不言,哪裏看得出來像不像嘉佑帝,如實迴複:“陛下,臣看不出來。”
“不過李將軍的鼻子很挺,唇形很薄。”
補充了兩句,“倒是有些像太子殿下。”
兩日後,殿前司將英國公府團團圍住,理由是李不言與九陽山祭祀一事有牽連。
“肖指揮使,陛下為何會覺得為英國公府與九陽山之事有關係?”李繹詢問。
肖指揮使說道:“英國公,你別問了,在下也是奉命辦事,待查清楚了自然會放你們出來。”
說罷,肖指揮使揮手,讓人把英國公府的大門關上。
得不到滿意答複的李繹轉身迴了東苑。
芙蓉院。
拂雲穿了身鬆花色寬鬆的襦裙,坐在軟榻上,聽著鬆芝說著殿前司圍住英國公府的事。
“肖指揮使是可有說陛下為何要軟禁英國公府。”
鬆芝說,“似乎與九陽山有關。”
與九陽山祭祀有關?
拂雲心中隱隱有了猜測。
李不言偷偷掩埋顧修武的屍骨的事她是知道的,應該是有人知道了這件事,拿這件事來做文章。
陛下卻不讓大理寺或是刑部來英國公府查問這件事,反而命殿前司將英國公府困住,嚴禁他們出入,這讓拂雲很不明白。
她一時摸不著頭腦,便去了東苑找李繹和紀夫人。
見李繹和紀夫人苦惱的模樣,拂雲將下人遣了下人,告知他們兩人李不言埋了顧修武的事。
李繹似乎明白了原因:“陛下,許是對不言起疑了。”
紀夫人反應過來後,也覺得有這個可能,不過有一點她不明白。
嘉佑帝若是懷疑李不言的身世,完全可以將他們召進宮詢問,何必軟禁英國公府?
拂雲分析道:“爹,娘,陛下軟禁英國公府,可能是有別的原因。”
嘉佑帝在知道李不言安葬顧修武遺體時,最應該的做法就是提審英國公府。
不提審李家,反而將李家軟禁,必然是有別的原因。
拂雲更傾向於第二種。
李繹和紀夫人認為拂雲的分析不無道理,他們出不去,肖指揮使那裏也探聽不到什麽有價值有用的信息。
次日,張右相把李不言和假五皇子互相勾結的證據呈到嘉佑帝的辦公桌上。
嘉佑帝看著貨真價實的“證據”,當時勃然大怒,痛斥英國公府和李不言忘恩負義,狼子野心,當即命汪振海和張右相帶人前往英國公府,將李家打入大理寺天牢,聽候審問。
汪振海和張右相帶著人浩浩蕩蕩前往英國公府。
進了李家,汪振海直接宣讀了嘉佑帝的旨意,將李家全部打入大理寺。
張右相一臉幸災樂禍。
接完聖旨的李繹站了起來,他看了一眼一旁的張右相,就是知曉這件事與張家脫不了幹係。
李繹滿臉憤怒道:“張相,本公知道你因為你兒子的事記恨我李家,可你以莫須有我的罪名陷害我李家,也未免太卑鄙了。”
“我李繹是有罪,但不是這個罪名,而是欺君之罪。”
汪振海一聲怒喝:“大膽李繹,你竟還蒙騙了陛下,犯了欺君之罪!還不如實招來!”
李繹脫口而出:“勞煩汪先生告知陛下,若是陛下想知道真正的五皇子的下落,就立刻將陷害我李家之人查辦。”
此話一出,所有人都震驚了。
“老臣叩見陛下,老臣有要事稟報陛下。”
殿中掌了燈,張右相雙膝跪地,俯身在嘉佑帝的床前。
嘉佑帝身體雖大好,但身體懶洋洋地不想動彈,側躺在龍床上,眼皮都沒抬:“張相啊,你有什麽事便說吧。”
張右相拱手道:“陛下此前命榮王殿下徹查九陽山之事,榮王殿下擔心自己忙不過來,便托臣老幫著一起查九陽山之事。老臣前段時日查到了一樁事,再三確認無誤,這才來稟報陛下。”
提到九陽山,嘉佑帝就想起了那日慘不忍睹的狀況以及慘死的四兒子,隨即追問:“張相查到了什麽。”
張右相不敢有所隱瞞,“老臣查到了李不言將軍曾偷偷將假五殿下身邊的侍衛顧修武偷偷安葬。”
嘉佑帝睜大了眼睛,立馬坐了起來。
“你所言可是屬實?”嘉佑帝聲音很急切。
李不言怎會與那個假兒子有牽扯?
張右相眉目認真,嚴肅道:“老臣不敢有所隱瞞,老臣已經將目睹李將軍安葬顧修武的證人帶來了。”
嘉佑帝即刻命人把那名證人闖了進來。
這名證人行了叩拜大禮,並將他看到李不言帶走顧修武屍骸的事和盤托出。
證人證詞,又加上畫像指正,嘉佑帝心中已然信了七八分。
讓汪振海把證人帶了出去,嘉佑帝說道:“張相,此事暫不聲張,你繼續暗中調查,務必找到李不言與假蕭圻勾連的證據,查清李不言與假蕭圻到底是何種關係?”
張右相作揖:“老臣遵旨。”
張右相離開了皇宮,嘉佑帝就將汪振海傳到跟前,吩咐他:“振海,把李不言所有的資料都給朕找來。”
汪振海心中不明,不過半個時辰,李不言所有的資料都呈到嘉佑帝的麵前。
嘉佑帝仔仔細細看著李不言的生辰八字,“李不言竟是嘉佑十二年四月的生辰,隻比朕的嘉兒和圻兒小了一歲。”
合上資料,嘉佑帝看向汪振海,詢問道:“當年皇後身邊的女官和顧長康帶著圻兒逃離東都,他們當時往北逃,你說顧長康二人會帶著圻兒去何處?”
當年宮中傳遍流言蜚語,皆說五皇子與小公主非他親生,而是皇後與樂師趙唯一私通所生。
他想證明五皇子和小公主是他的親生骨肉,就讓親信到皇後宮中把小皇子和小公主抱過來滴血認親。
誰知皇後誤以為他要殺了五皇子和小公主,就先一步安排身邊女官和顧長康帶走五皇子,又把小公主以罪臣的身份藏在掖廷。
聽著嘉佑帝的話,汪振海麵色平淡,心中卻已明白嘉佑帝的猜想。
明懿皇後曾對李家有恩,當時英國宮李繹駐守城陽關,城陽關在北,顧長康和女官紈素往北而去,怕是想投奔李繹。
思忖著措辭,汪振海緩緩開了口:“若是五皇子還活著,那英國公會不會知道五皇子的下落?”
他自然明白嘉佑帝的猜測,陛下特意查李不言的生辰八字,必然是懷疑李不言有可能是五皇子。
嘉佑帝想了想,還是說出心中的猜測:“振海,你跟著朕多年你說,你可覺得李不言有些像朕?”
汪振海象征意義地微怔一下,“陛下是懷疑李將軍是五皇子?”
“你就說,他是不是有些像朕?”
汪振海平日裏不太留意李不言,哪裏看得出來像不像嘉佑帝,如實迴複:“陛下,臣看不出來。”
“不過李將軍的鼻子很挺,唇形很薄。”
補充了兩句,“倒是有些像太子殿下。”
兩日後,殿前司將英國公府團團圍住,理由是李不言與九陽山祭祀一事有牽連。
“肖指揮使,陛下為何會覺得為英國公府與九陽山之事有關係?”李繹詢問。
肖指揮使說道:“英國公,你別問了,在下也是奉命辦事,待查清楚了自然會放你們出來。”
說罷,肖指揮使揮手,讓人把英國公府的大門關上。
得不到滿意答複的李繹轉身迴了東苑。
芙蓉院。
拂雲穿了身鬆花色寬鬆的襦裙,坐在軟榻上,聽著鬆芝說著殿前司圍住英國公府的事。
“肖指揮使是可有說陛下為何要軟禁英國公府。”
鬆芝說,“似乎與九陽山有關。”
與九陽山祭祀有關?
拂雲心中隱隱有了猜測。
李不言偷偷掩埋顧修武的屍骨的事她是知道的,應該是有人知道了這件事,拿這件事來做文章。
陛下卻不讓大理寺或是刑部來英國公府查問這件事,反而命殿前司將英國公府困住,嚴禁他們出入,這讓拂雲很不明白。
她一時摸不著頭腦,便去了東苑找李繹和紀夫人。
見李繹和紀夫人苦惱的模樣,拂雲將下人遣了下人,告知他們兩人李不言埋了顧修武的事。
李繹似乎明白了原因:“陛下,許是對不言起疑了。”
紀夫人反應過來後,也覺得有這個可能,不過有一點她不明白。
嘉佑帝若是懷疑李不言的身世,完全可以將他們召進宮詢問,何必軟禁英國公府?
拂雲分析道:“爹,娘,陛下軟禁英國公府,可能是有別的原因。”
嘉佑帝在知道李不言安葬顧修武遺體時,最應該的做法就是提審英國公府。
不提審李家,反而將李家軟禁,必然是有別的原因。
拂雲更傾向於第二種。
李繹和紀夫人認為拂雲的分析不無道理,他們出不去,肖指揮使那裏也探聽不到什麽有價值有用的信息。
次日,張右相把李不言和假五皇子互相勾結的證據呈到嘉佑帝的辦公桌上。
嘉佑帝看著貨真價實的“證據”,當時勃然大怒,痛斥英國公府和李不言忘恩負義,狼子野心,當即命汪振海和張右相帶人前往英國公府,將李家打入大理寺天牢,聽候審問。
汪振海和張右相帶著人浩浩蕩蕩前往英國公府。
進了李家,汪振海直接宣讀了嘉佑帝的旨意,將李家全部打入大理寺。
張右相一臉幸災樂禍。
接完聖旨的李繹站了起來,他看了一眼一旁的張右相,就是知曉這件事與張家脫不了幹係。
李繹滿臉憤怒道:“張相,本公知道你因為你兒子的事記恨我李家,可你以莫須有我的罪名陷害我李家,也未免太卑鄙了。”
“我李繹是有罪,但不是這個罪名,而是欺君之罪。”
汪振海一聲怒喝:“大膽李繹,你竟還蒙騙了陛下,犯了欺君之罪!還不如實招來!”
李繹脫口而出:“勞煩汪先生告知陛下,若是陛下想知道真正的五皇子的下落,就立刻將陷害我李家之人查辦。”
此話一出,所有人都震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