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陛下最終莫名其妙地提及此事,他還準備治一下李誌的怠職之罪!


    “這段時日他們的表現如何?”獨孤謀壓下心中的不適,第一次細細的詢問起來,從李誌接到命令之後開始,一直到今天的所有表現,絲毫沒有遺漏。


    那馬夫也不知怎的,對李誌一行人的行蹤甚至一些言語都了如指掌。


    很久之後,獨孤謀才停止了詢問,左手攥了攥右手手腕處,細心的話可以看到其手腕處有一圈凸鼓出來的紅色肌肉,就像被剝去了一圈表皮的樹杆。


    “計劃不變,不過酒館和西市內另一處地點不必管了,交給他們即可!”


    馬夫垂著的腦袋疑惑的抬了起來:“大人,他們隻有不足百人進城,再減去必要的接應人手,能動手的不過六七十人......”


    獨孤謀不耐煩地揮了揮手,馬夫立刻閉嘴,他都能明白的道理,大人當然也明白,隻不過那個小家夥手下的人手都是些生瓜蛋子,即便手持勁弩,以有心算無心,也不見得就能見著便宜,要知道,高句麗的細作,大多都是從軍伍中的精銳斥候裏挑選出來的,對於這種遭遇戰最是擅長不過。


    “有人要吃虧了!”馬夫心中暗歎一聲,又想到他們當年一支偽裝商隊進入敵國時的情況,就覺得李誌他們所麵臨的情況已經算是好太多了,最起碼這是在自己國家,而且是天子腳下,最不濟,大人也不會真的見死不救。


    下午的時候,幾大車蒙著油布的箱子被駑馬拉進了一家普普通通的院子,這裏視野開闊,位於西市旁邊的群賢坊,因為緊鄰西市,所以這段被改做臨時的租住區,坊間也大多都是外地商隊,數十上百人都有不少,李誌他們這群人也就不甚顯眼。


    臂弩其形狀和後世的弩弓很像,隻不過粗糙了許多,但是威力依舊不可小覷,李誌從車上撤下一支,都是拆分開來運輸的,簡單的安裝之後,對著迎麵的假山就射了一支弩箭。


    這種東西是違禁品,也是大唐為數不多被當成違禁品的武器之一,隻聽啪的一聲脆響,碎石飛濺,楚林麻利的幫李誌將射出去的弩箭找了迴來,李誌摩挲著手裏已經完全變形的箭頭,對其殺傷力也就有了信心。


    揮了揮手將弩箭分發出去,因為早有準備,所以他們這些人人人身上都備有箭囊,百來人,每人一支弩,三十支箭,腰佩長刀和短匕!


    李誌沒有說什麽鼓舞士氣的話,隻是指了指那高句麗人所在的酒館方向,然後伸出伸出右手,陰冷的抹了抹脖子。


    其意思不言而喻,唐人和高句麗人的仇恨由來已久,根本就不需要他做什麽站前動員,反而這種充滿蔑視和張狂的動作很對兵卒們的胃口,看到所有兵卒都已經目露堅定,且已經鬥誌昂揚,李誌就直接讓除過盯梢之外的所有人就地休息養精蓄銳。


    有經驗的老兵直接開始找地方睡覺,新兵蛋子卻一個個興奮不已,想楚林這樣的,是被李誌用腳踢著才不情不願的抱著暫時屬於他的弩箭開始睡覺。


    等李慶之和李誌兩人在中間碰頭的時候,才基本確保了所有人都已經睡下。


    這次事情棘手的地方在於,他們原計劃的投毒和防火都沒有條件或者沒辦法,這些高句麗人采購東西沒有一個固定的點,而且即便是後門,也有數個人在警惕把守,至於防火,這裏終究是長安城,木質建築接連成片,一個不慎就是滔天大火,絕難控製!


    故而,唯一的辦法就隻有強攻!


    隊伍中的好手有幾個,也就是幾個夥長還有個別突出的伍長,這些人被李誌分為三批,作為機動部隊,隨時戰場遊走,攻堅克難,作為刀刃來用,還有三十人令高蕁帶領作為接應,以防不測!


    這些天的觀察下來,他已經估算出晚間那酒館的人數範圍大概在二十五到四十人之間,加上弩箭上的優勢以及人數上的優勢,李誌覺得應該沒有什麽問題!


    等到三更時分,兵卒們相繼被叫起,院子中間有吃食,吃過之後,沉默過去,新兵的唿吸開始變得急促,好在這次老兵占得比重不小,有他們帶頭,所有人十人一隊按照之前就分配好的,分組從院子後門悄無聲息的潛離。


    高句麗人所在的酒館中,彭蘇作為掌櫃的,尤其是最近這段時間,神經一直都是緊繃的,眼看著樓上那貴人房內的燈熄滅了,總算悄悄鬆了口氣,明天,明天一切就能恢複正常。


    他這間酒館已經在長安落腳十餘年了,他本人也早就有了大唐的戶籍,可他總有一種不踏實的感覺,自從當年從那個人手裏接過那袋金子之後,他就明白,遲早都是要還的。


    一連十年,那個人再也沒有找過他,也沒有安排人讓他做過任何事,就好像忘記了曾經還隨手安插過自己一個眼線似的。


    不過,他並沒有多少僥幸心理,而是耐心的等待著這一天的到來,因為高句麗到長安往來經商的商隊並不少,很輕易的,他就知道了那個人的消息,那個如今在高句麗已經是無冕之王的存在,一連兩次,都戳敗了唐人的大舉進攻。


    可越是如此,彭蘇的內心越是不踏實,在長安這麽多年,他早已看的清楚,高句麗和大唐之間的戰爭,遲早會以大唐的勝利而告終,而高句麗,總之是逃不過滅國的結局!


    莫要問他為什麽,他哪怕隻從商人的角度,也能明白,高句麗的貧瘠和大唐的富裕,對比是多麽強烈!


    唐人敗了,可以迅速重整旗鼓再來一次,而高句麗呢,還能撐下幾次?


    何況,他可是知道前兩次戰爭,唐人並非像他淵蓋蘇文大力鼓吹的那般,被他殺敗!而是因為東北那嚴寒的氣候所阻,才不得不退兵,反而每次離開,都會從高句麗擄走大量人口,加上兩軍對戰消耗掉的兵卒,高句麗還有幾個底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武周攻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酸辣白菜2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酸辣白菜2並收藏武周攻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