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李誌以年紀小還要長身體為由,以茶代酒,老許不以為意,興之所至,酒到杯幹,推杯換盞之際,直歎生不逢時,恨不能和小李同誌斬雞頭拜天地,結為異性兄弟!
直至夜深,等管家將李誌送至客房睡下,適才還醉態難掩的許敬宗早已清醒無比,那裏還有半分醉像,略微思量後,就精神抖擻的親自去書房點燈磨墨,拿起一本空白的折子,不暇思索,提筆便洋洋灑灑的寫了起來。
“臣鄭州刺史許敬宗奏請皇帝陛下:臣出身於微末之間,雖少有薄名,故就前隋小吏,至家父亡故,圖害獨活,聲名狼藉之下,幸得先帝簡拔......然臣懼生死、喜名利、獨學問一途不敢苟活,今有臣治學數十載,嘔心泣血所得三字經者,不敢納私,獻與吾皇,此為吾皇教化萬民之功有助毫厘,亦是臣下之幸事......”
天色將亮,許敬宗已經將這洋洋灑灑數千言的奏章重新謄寫,並細細地檢查了一遍,確定無誤後,才加蓋了自己的印章,也不休息,直接吩咐管家照顧好李誌等人,便匆匆出門。
他要第一時間將奏章和三字經手抄板遞交上去,對他而言,時間便是生命,左遷的政令已發月餘,離規定離京的期限沒有幾天了。
李誌早起,得知許敬宗一大早便出門,就覺得真是難為這老家夥了,明明心急如焚,還得陪自己浪費半晚上時間,絲毫讓人察覺不出心中的焦急。
搖搖頭,李誌招唿莊家兩兄弟走人,今天得去師父那裏,不過不急,剛好在這長安城,順便逛逛也不錯,話說,他還從未好好逛過這座當世最宏偉的城池。
從許家出門離不遠就是鬧市,這裏是常樂坊,在東城春明門附近,不過平時百姓隻能走稍遠的延興門,春明門直接天街,非重要國儀不得開啟。而且此地距離西市太遠,離東市倒是很近。
長安西市堪稱整個大唐最繁華的貨物集散地,門店鋪麵鱗次櫛比,不止國人,就連外域豪商也常年設有據點用以方便兜售買賣!
而東市看起來並沒有西市繁華,李誌卻知道這是有肉不在褶子上,東市臨近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周圍又有崇仁、安興、勝業、永興等達官貴人居住地,所以,這裏的店鋪基本上都是以豪奢為主,一般的平民百姓那裏有機會來這裏消費!
李誌三人在臨街的一家酒肆隨便吃了頓飯,就花了三錢銀子,也就是三百個銅板,這差距就很大了,要知道同樣的價錢,在西市都可以好酒好肉好好吃上一桌了。
街麵上不時有寶馬香車叮鈴而過,每匹拉車的馬上都拴著銅鈴,車內時而還會有女眷的香風和笑聲傳出,李誌和小胖子兩人,一個老司機見多識廣,一個還沒到青春期的小子,自然無恙,可莊不俗這貨就兩眼放光了,盯著人家車架恨不得撲上去。
“莊大哥,要不給你放半天假?這兒離平康坊可近了!”
莊不俗渾身一個機靈,頭搖的跟撥浪鼓一般:“不成不成,老頭子眼睛太毒,我要是十八歲前失了純陽身,非得打死我不可!”
走走停停,三人在一家名為“得勝堂”武器店門前停了下來,李誌抬頭看著這特立獨行的牌匾風格,純黑底色,血紅的“得勝堂”三個字鐵畫銀鉤,看起來很有氣勢。
當先走了進去,跟普通的武器店進門就琳琅滿目的情況不同,整個大堂就就一個石質台麵,四周掛有幾幅大型畫作,堂中央鑄台安放一株接近三尺高的珊瑚樹,台底燃有時香,煙氣順著珊瑚樹嫋嫋纏綿其上,凝而不散。
單就這份別出心裁的布置,李誌也是心中暗讚。
接待台後站著一位笑容可鞠的老管事,看到三人進門,便走出櫃台,任憑他們打量店裏的布置也不打擾,直到李誌的眼光的從挪到他身上的時候,才抱拳問道:
“幾位公子安好,小老兒賤姓容,添為這得勝堂管事,幾位想要什麽盡管告訴容某,容某讓人取來即可!”
“你家這生意做的好生奇怪,進門不見貨物,如何做買賣!”下胖子經過李誌的財富神話感染,這孩子本來隻對銀錢感興趣,現如今對商業也是興趣濃厚,有李誌在經商一道上時不時的提點解惑,眼界也早已今非昔比,這是看到不懂的,立刻就出生發問。
“好叫這位小郎君知曉,我家主人曾說過,兵器是為兇器也,幹戈之意太重,不宜用來迎客,所以,我們店裏的所有兵器便另行保管,除非客人指定要某種兵刃,才可拿出來示人!”容管事不慌不忙,耐心解釋其中緣故,小胖子恍然大悟,頓覺別家的兵器店就上不得台麵了。
“拿幾把弓看看,不必太貴,買不起,實用就好!”李誌如今勉強能拉動六鬥軟弓,至於七鬥以上便稱之為強弓了,不過,他今天並不是給自己買弓,而是想給師父薛禮物色一張五石大弓。
幾個月的長跑和體力臂力錘煉,加上營養跟得上,讓李誌的個頭比起之前已經拔高了不少,身體也結實了許多,有了薛禮這位弓射第一的師父,耳濡目染之下,對弓箭也有了些深入的認知。
一把好弓的造就,首先需要從材料著手,最基本的材料就有:木、筋、角、膠、絲、漆六種,每一種又分多個等級製材,單是木材一項就細分為:柘、檍、桑、橘、木瓜、荊、竹七種,《周禮》中說良弓之材有七,柘為最上品。
那是一種生長在海拔五百至一千米林區的喬木,其質地堅韌,製作出來的弓堅實耐用,同樣的,製作這種長弓,對木材的選用和製弓人的手藝都有著極高的要求,所謂“析幹必倫”:弓幹的砍斫需要順應木材的紋理,施膠必須均勻,弓材的煣火按弦都是極為繁複嚴謹的技藝。
隻說取材時間,便很有講究:製作一把良弓,冬天剖析幹材,來年開春用水煮治角;盛夏治理筋,秋季氣溫較為適宜的時候再用膠、漆、絲三種材料將幹、角、筋組合在一起。
李唐的府兵使用的,一種叫角弓,歸為騎弓一類,弓力約為七鬥(約53公斤),射程在七十步以上,也就是一百零五米,已經算得上強弓了;一種由桑木或柘木製成的長弓,也叫步弓,弓力不一而足,與弓手本人和弓力都有很大關係,弓力從一石到五石都有。
一石弓的極限射程大約在百步左右,也就是一百五十米,弓力就會耗盡,再大的弓力就需要專門的勇士來使用,相傳師傅薛禮在高句麗的安市城下用三石大弓從兩百步外將城牆上的敵方將領一箭射死,加上當時戰場環境和氣候條件影響,這已經不能用簡單的虎人二字來形容了。
新書新書,不要忘了收藏和推薦哦!
直至夜深,等管家將李誌送至客房睡下,適才還醉態難掩的許敬宗早已清醒無比,那裏還有半分醉像,略微思量後,就精神抖擻的親自去書房點燈磨墨,拿起一本空白的折子,不暇思索,提筆便洋洋灑灑的寫了起來。
“臣鄭州刺史許敬宗奏請皇帝陛下:臣出身於微末之間,雖少有薄名,故就前隋小吏,至家父亡故,圖害獨活,聲名狼藉之下,幸得先帝簡拔......然臣懼生死、喜名利、獨學問一途不敢苟活,今有臣治學數十載,嘔心泣血所得三字經者,不敢納私,獻與吾皇,此為吾皇教化萬民之功有助毫厘,亦是臣下之幸事......”
天色將亮,許敬宗已經將這洋洋灑灑數千言的奏章重新謄寫,並細細地檢查了一遍,確定無誤後,才加蓋了自己的印章,也不休息,直接吩咐管家照顧好李誌等人,便匆匆出門。
他要第一時間將奏章和三字經手抄板遞交上去,對他而言,時間便是生命,左遷的政令已發月餘,離規定離京的期限沒有幾天了。
李誌早起,得知許敬宗一大早便出門,就覺得真是難為這老家夥了,明明心急如焚,還得陪自己浪費半晚上時間,絲毫讓人察覺不出心中的焦急。
搖搖頭,李誌招唿莊家兩兄弟走人,今天得去師父那裏,不過不急,剛好在這長安城,順便逛逛也不錯,話說,他還從未好好逛過這座當世最宏偉的城池。
從許家出門離不遠就是鬧市,這裏是常樂坊,在東城春明門附近,不過平時百姓隻能走稍遠的延興門,春明門直接天街,非重要國儀不得開啟。而且此地距離西市太遠,離東市倒是很近。
長安西市堪稱整個大唐最繁華的貨物集散地,門店鋪麵鱗次櫛比,不止國人,就連外域豪商也常年設有據點用以方便兜售買賣!
而東市看起來並沒有西市繁華,李誌卻知道這是有肉不在褶子上,東市臨近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周圍又有崇仁、安興、勝業、永興等達官貴人居住地,所以,這裏的店鋪基本上都是以豪奢為主,一般的平民百姓那裏有機會來這裏消費!
李誌三人在臨街的一家酒肆隨便吃了頓飯,就花了三錢銀子,也就是三百個銅板,這差距就很大了,要知道同樣的價錢,在西市都可以好酒好肉好好吃上一桌了。
街麵上不時有寶馬香車叮鈴而過,每匹拉車的馬上都拴著銅鈴,車內時而還會有女眷的香風和笑聲傳出,李誌和小胖子兩人,一個老司機見多識廣,一個還沒到青春期的小子,自然無恙,可莊不俗這貨就兩眼放光了,盯著人家車架恨不得撲上去。
“莊大哥,要不給你放半天假?這兒離平康坊可近了!”
莊不俗渾身一個機靈,頭搖的跟撥浪鼓一般:“不成不成,老頭子眼睛太毒,我要是十八歲前失了純陽身,非得打死我不可!”
走走停停,三人在一家名為“得勝堂”武器店門前停了下來,李誌抬頭看著這特立獨行的牌匾風格,純黑底色,血紅的“得勝堂”三個字鐵畫銀鉤,看起來很有氣勢。
當先走了進去,跟普通的武器店進門就琳琅滿目的情況不同,整個大堂就就一個石質台麵,四周掛有幾幅大型畫作,堂中央鑄台安放一株接近三尺高的珊瑚樹,台底燃有時香,煙氣順著珊瑚樹嫋嫋纏綿其上,凝而不散。
單就這份別出心裁的布置,李誌也是心中暗讚。
接待台後站著一位笑容可鞠的老管事,看到三人進門,便走出櫃台,任憑他們打量店裏的布置也不打擾,直到李誌的眼光的從挪到他身上的時候,才抱拳問道:
“幾位公子安好,小老兒賤姓容,添為這得勝堂管事,幾位想要什麽盡管告訴容某,容某讓人取來即可!”
“你家這生意做的好生奇怪,進門不見貨物,如何做買賣!”下胖子經過李誌的財富神話感染,這孩子本來隻對銀錢感興趣,現如今對商業也是興趣濃厚,有李誌在經商一道上時不時的提點解惑,眼界也早已今非昔比,這是看到不懂的,立刻就出生發問。
“好叫這位小郎君知曉,我家主人曾說過,兵器是為兇器也,幹戈之意太重,不宜用來迎客,所以,我們店裏的所有兵器便另行保管,除非客人指定要某種兵刃,才可拿出來示人!”容管事不慌不忙,耐心解釋其中緣故,小胖子恍然大悟,頓覺別家的兵器店就上不得台麵了。
“拿幾把弓看看,不必太貴,買不起,實用就好!”李誌如今勉強能拉動六鬥軟弓,至於七鬥以上便稱之為強弓了,不過,他今天並不是給自己買弓,而是想給師父薛禮物色一張五石大弓。
幾個月的長跑和體力臂力錘煉,加上營養跟得上,讓李誌的個頭比起之前已經拔高了不少,身體也結實了許多,有了薛禮這位弓射第一的師父,耳濡目染之下,對弓箭也有了些深入的認知。
一把好弓的造就,首先需要從材料著手,最基本的材料就有:木、筋、角、膠、絲、漆六種,每一種又分多個等級製材,單是木材一項就細分為:柘、檍、桑、橘、木瓜、荊、竹七種,《周禮》中說良弓之材有七,柘為最上品。
那是一種生長在海拔五百至一千米林區的喬木,其質地堅韌,製作出來的弓堅實耐用,同樣的,製作這種長弓,對木材的選用和製弓人的手藝都有著極高的要求,所謂“析幹必倫”:弓幹的砍斫需要順應木材的紋理,施膠必須均勻,弓材的煣火按弦都是極為繁複嚴謹的技藝。
隻說取材時間,便很有講究:製作一把良弓,冬天剖析幹材,來年開春用水煮治角;盛夏治理筋,秋季氣溫較為適宜的時候再用膠、漆、絲三種材料將幹、角、筋組合在一起。
李唐的府兵使用的,一種叫角弓,歸為騎弓一類,弓力約為七鬥(約53公斤),射程在七十步以上,也就是一百零五米,已經算得上強弓了;一種由桑木或柘木製成的長弓,也叫步弓,弓力不一而足,與弓手本人和弓力都有很大關係,弓力從一石到五石都有。
一石弓的極限射程大約在百步左右,也就是一百五十米,弓力就會耗盡,再大的弓力就需要專門的勇士來使用,相傳師傅薛禮在高句麗的安市城下用三石大弓從兩百步外將城牆上的敵方將領一箭射死,加上當時戰場環境和氣候條件影響,這已經不能用簡單的虎人二字來形容了。
新書新書,不要忘了收藏和推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