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李淵立唐之後,曾經一度以佛教為國教。
至於他為什麽尊奉佛教,一來以自北魏以來漢傳佛教的興勝有關。最為關鍵的,還在於有一對父子,對他影響至深。
這對父子叫做楊忠和楊堅。
楊忠的身世具有傳奇色彩,他的祖上是關中的漢人。到了楊忠父親楊禎這一輩,他們全家遷到了武川鎮定居,楊禎在那裏任鎮遠將軍。
楊忠本人為人忠義,性格豪爽,而且勇猛果斷,有一種勇往直前的衝勁和魄力。
十八歲時,楊忠離開家鄉,雲遊四海。當他騎馬抵達泰山腳下時,正值南梁的軍隊攻打此地,很不幸,他被當成壯丁俘虜到了南朝。
來到江南以後,這個誌向遠大的年輕人居然受到了梁武帝的影響,在信仰上皈依了佛教。從此之後,終身未改。
居梁五年之後,楊忠加入北伐軍陳慶之的隊伍,追隨北魏皇室北海王元顥迴到洛陽。
在北魏,楊忠一直追隨爾朱家族四處征戰,爾朱家族敗亡以後,因為同鄉的關係,楊忠投奔了獨孤信。
獨孤信很賞識楊忠,他與楊忠一見傾心,彼此無話不說,甚至很早就相約結為世交,等成家立業以後結為兒女親家。
西魏攻打荊州戰敗以後,也正是楊忠的原因,獨孤信與他一起歸附南梁。
後來,他們看到宇文泰的事業日漸壯大,一起投奔宇文泰。
宇文泰很欣賞楊忠的勇敢,將他留在身邊做貼身侍衛。
有一次,宇文泰領楊忠前去狩獵,楊忠一人徒手搏擊猛獸,隻見他用左臂夾著猛獸的腰部令猛獸動彈不得,然後左手捏住猛獸的下顎,用右手直接拔斷了猛獸的舌頭,在場的人都給驚呆了。
當時天下紛亂,西魏、東魏和南梁之間戰爭不斷,楊忠遂受宇文泰派遣四處征戰。
楊忠不僅勇猛非凡,而且用兵也是神出鬼沒,精兵在他手中往往是以一抵十,以十當百。
樊城行軍,他變幻軍旗以兩千騎兵輪番舉旗行軍,致使南梁蕭察以為他有三萬兵勇,遂不敢進兵。
這不過是小小計策,楊忠領兵征戰往往以少勝多,出奇製勝。
當時,南梁司州刺史柳仲禮派其下屬孫暠以詐降之計敗西魏都督符貴,攻取了西魏的安陸城。
宇文泰聞訊大怒,即派楊忠領兵討伐,臨行囑咐:“能生擒柳仲禮最好不過!”
楊忠領兵攻城,四麵圍定,柳仲禮卻遲遲不來援救。
諸將多建議先攻下城池,楊忠見安陸城守衛森嚴,他不願將士白白犧牲性命,沒有答應。
他知道南兵擅長水戰,不擅長野戰,於是親率兩千精騎兵,馬蹄裹布,人馬嘴中都銜枚,找到柳仲禮主力部隊以後生擒了柳仲禮。
主帥既然被生擒,安陸城遂不戰自降。此戰得勝,楊忠威名遠揚。
歸朝後,魏帝賜予楊忠胡姓菩六茹氏,這在當時是一種特殊的榮譽,這象征著楊忠從此邁入了貴族階層。
西魏率兵攻打江陵時,梁朝派象兵參戰,將利刃縛於象牙之上。西魏軍隊見狀大為驚駭,紛紛拔腿撤退,楊忠卻騎馬迎上前去。
因為他臂力過人,他張起硬弓,射中象眼,象兵於是掉頭衝迴自己的陣營中,亂踩一陣。西魏軍遂取得大勝,攻下了江陵城。
北周建國後,北齊派兵入侵,朝廷派楊忠和達奚武領兵抵抗。見北齊軍隊退迴以後,他們二人又一直領兵東進,打到北齊國境以內五百餘裏。北齊的邊境守軍見到他們入侵,於是點燃了烽火台,達奚武見狀遂勒兵休戰,準備領兵迴國。而楊忠似乎還意猶未盡,他領三千精騎兵殺伐一陣,直到齊兵大軍來追,他仍領三千騎兵殿後。齊兵素知楊忠的威名,也不敢率兵緊追。
保定二年,北周朝廷討論與突厥結盟共同消滅北齊的戰事,朝臣多主張一勞永逸,直接攻打北齊的都城,徹底消滅北齊。
大家公議:“北齊占據北方一半領土,國富兵強,並州地形險峻,而且大將斛律明月有萬夫不當之勇。此次用兵,非得十萬兵勇不可。”
而楊忠卻說:“兵在精而不在眾,有一萬騎兵就足夠了。”北周武帝非常欣賞楊忠的豪率,並問他為何如此自信,楊忠一一對答,句句確鑿。
朝廷於是任命楊忠為諸路軍統兵元帥,領兵伐齊;又命達奚武領兵三萬,自南路進兵。楊忠領兵北上,迴到家鄉,祭拜祖先,犒勞將士,並匯合了突厥的人馬之後,領兵東進。
楊忠大軍兵鋒銳利,他接連進兵,席卷了齊國北地二十餘鎮。大軍深入齊國境內,已經是第二年正月之時。
當時天降大雪,漫山遍野,凜冽的北風刺入骨髓,楊忠令士兵在營中休息。而齊國卻養兵已久,斛律明月帶領北齊的精銳部隊大舉進攻北周的軍隊,其勢如排山倒海,銳不可檔。
突厥木杆可汗見狀大驚,遂背信棄義,引兵上西山作壁上觀。楊忠卻仍然率軍奮戰,另派信差給達奚武報信,要求南路軍從速前來會合。
時日遷延,敵強我弱。楊忠軍死傷大半,達奚武軍遲遲不到,突厥又背信棄義縱兵擄掠而去,由楊忠主持的此次東伐北齊的戰爭就這樣失敗了。
歸朝以後,楊忠因為年事已高,於是留在朝中輔政。因為他政績卓著,被授予大司空。並在此職位上,得以終年。
而楊忠的兒子楊堅的身世,更加傳奇。他的出生,讓楊忠既喜且憂。喜的是這個新生命的降生,給家中帶來了不知多少歡樂;可他依然很憂心,因為他和妻子呂苦桃在年輕時為戰亂所害,四處遊走,接連幾個孩子都夭折了。
夫婦倆來到了宇文泰身邊,才算安定了下來。但他們還是生怕養不活這個孩子,就把他寄養在般若寺的老尼手中,定期前往探看,送衣送食,關懷備至。
楊忠得子楊堅之時,已是三十四歲了。對古人來說,這個年齡才有了子嗣,絕對算是老來得子了。
即使如此,楊忠對兒子並沒有溺愛。他自己是武將出身,百戰餘生,性格極為剛強果斷。這對楊堅的性格形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另一方麵,楊堅在般若寺裏長大,佛教對他的影響至深。他終身信佛,未嚐改宗。
至於後來,楊堅受禪於北周,建立隋朝。他不但統一了南北,結束了華夏幾百年來的分裂局麵;而且還勵精圖冶,開創了一代盛世局麵。
李淵作為楊堅的外甥,年幼喪父的他幾乎就把楊堅當做親生父親看待。楊堅對李淵極為器重,對他也很親近。李淵小時候是太子楊勇、晉王楊廣、蜀王楊秀等人的玩伴,長大之後又是皇子們最為倚重的輔臣。
受到隋朝皇室的影響,李淵在信仰上,逐漸地就皈依了佛教。
但,建立大唐以來,尤其是攻滅蕭銑以來。李淵深感佛教害人不淺,佛陀有悖倫理,僧尼出家,不忠不孝。於耕讀傳家,恢複國力,大為不利。
太史令傅奕數次建言抑製佛教,李淵深以為然。大唐初立,民弱國窮,應以老莊之學為國學,撫民以靜,休養生息。
到武德三年開始,李淵逐漸崇道。他立老子廟於晉陽,追尊老子為皇祖,以適應天下萬民休養生息的需要。
至於他個人的內心深處,是否從佛陀變為了道士,恐怕已經無人知曉了。一旦為帝王,當以天下為己身,必須脫胎換骨,方能迎來新生。
</p>
李淵立唐之後,曾經一度以佛教為國教。
至於他為什麽尊奉佛教,一來以自北魏以來漢傳佛教的興勝有關。最為關鍵的,還在於有一對父子,對他影響至深。
這對父子叫做楊忠和楊堅。
楊忠的身世具有傳奇色彩,他的祖上是關中的漢人。到了楊忠父親楊禎這一輩,他們全家遷到了武川鎮定居,楊禎在那裏任鎮遠將軍。
楊忠本人為人忠義,性格豪爽,而且勇猛果斷,有一種勇往直前的衝勁和魄力。
十八歲時,楊忠離開家鄉,雲遊四海。當他騎馬抵達泰山腳下時,正值南梁的軍隊攻打此地,很不幸,他被當成壯丁俘虜到了南朝。
來到江南以後,這個誌向遠大的年輕人居然受到了梁武帝的影響,在信仰上皈依了佛教。從此之後,終身未改。
居梁五年之後,楊忠加入北伐軍陳慶之的隊伍,追隨北魏皇室北海王元顥迴到洛陽。
在北魏,楊忠一直追隨爾朱家族四處征戰,爾朱家族敗亡以後,因為同鄉的關係,楊忠投奔了獨孤信。
獨孤信很賞識楊忠,他與楊忠一見傾心,彼此無話不說,甚至很早就相約結為世交,等成家立業以後結為兒女親家。
西魏攻打荊州戰敗以後,也正是楊忠的原因,獨孤信與他一起歸附南梁。
後來,他們看到宇文泰的事業日漸壯大,一起投奔宇文泰。
宇文泰很欣賞楊忠的勇敢,將他留在身邊做貼身侍衛。
有一次,宇文泰領楊忠前去狩獵,楊忠一人徒手搏擊猛獸,隻見他用左臂夾著猛獸的腰部令猛獸動彈不得,然後左手捏住猛獸的下顎,用右手直接拔斷了猛獸的舌頭,在場的人都給驚呆了。
當時天下紛亂,西魏、東魏和南梁之間戰爭不斷,楊忠遂受宇文泰派遣四處征戰。
楊忠不僅勇猛非凡,而且用兵也是神出鬼沒,精兵在他手中往往是以一抵十,以十當百。
樊城行軍,他變幻軍旗以兩千騎兵輪番舉旗行軍,致使南梁蕭察以為他有三萬兵勇,遂不敢進兵。
這不過是小小計策,楊忠領兵征戰往往以少勝多,出奇製勝。
當時,南梁司州刺史柳仲禮派其下屬孫暠以詐降之計敗西魏都督符貴,攻取了西魏的安陸城。
宇文泰聞訊大怒,即派楊忠領兵討伐,臨行囑咐:“能生擒柳仲禮最好不過!”
楊忠領兵攻城,四麵圍定,柳仲禮卻遲遲不來援救。
諸將多建議先攻下城池,楊忠見安陸城守衛森嚴,他不願將士白白犧牲性命,沒有答應。
他知道南兵擅長水戰,不擅長野戰,於是親率兩千精騎兵,馬蹄裹布,人馬嘴中都銜枚,找到柳仲禮主力部隊以後生擒了柳仲禮。
主帥既然被生擒,安陸城遂不戰自降。此戰得勝,楊忠威名遠揚。
歸朝後,魏帝賜予楊忠胡姓菩六茹氏,這在當時是一種特殊的榮譽,這象征著楊忠從此邁入了貴族階層。
西魏率兵攻打江陵時,梁朝派象兵參戰,將利刃縛於象牙之上。西魏軍隊見狀大為驚駭,紛紛拔腿撤退,楊忠卻騎馬迎上前去。
因為他臂力過人,他張起硬弓,射中象眼,象兵於是掉頭衝迴自己的陣營中,亂踩一陣。西魏軍遂取得大勝,攻下了江陵城。
北周建國後,北齊派兵入侵,朝廷派楊忠和達奚武領兵抵抗。見北齊軍隊退迴以後,他們二人又一直領兵東進,打到北齊國境以內五百餘裏。北齊的邊境守軍見到他們入侵,於是點燃了烽火台,達奚武見狀遂勒兵休戰,準備領兵迴國。而楊忠似乎還意猶未盡,他領三千精騎兵殺伐一陣,直到齊兵大軍來追,他仍領三千騎兵殿後。齊兵素知楊忠的威名,也不敢率兵緊追。
保定二年,北周朝廷討論與突厥結盟共同消滅北齊的戰事,朝臣多主張一勞永逸,直接攻打北齊的都城,徹底消滅北齊。
大家公議:“北齊占據北方一半領土,國富兵強,並州地形險峻,而且大將斛律明月有萬夫不當之勇。此次用兵,非得十萬兵勇不可。”
而楊忠卻說:“兵在精而不在眾,有一萬騎兵就足夠了。”北周武帝非常欣賞楊忠的豪率,並問他為何如此自信,楊忠一一對答,句句確鑿。
朝廷於是任命楊忠為諸路軍統兵元帥,領兵伐齊;又命達奚武領兵三萬,自南路進兵。楊忠領兵北上,迴到家鄉,祭拜祖先,犒勞將士,並匯合了突厥的人馬之後,領兵東進。
楊忠大軍兵鋒銳利,他接連進兵,席卷了齊國北地二十餘鎮。大軍深入齊國境內,已經是第二年正月之時。
當時天降大雪,漫山遍野,凜冽的北風刺入骨髓,楊忠令士兵在營中休息。而齊國卻養兵已久,斛律明月帶領北齊的精銳部隊大舉進攻北周的軍隊,其勢如排山倒海,銳不可檔。
突厥木杆可汗見狀大驚,遂背信棄義,引兵上西山作壁上觀。楊忠卻仍然率軍奮戰,另派信差給達奚武報信,要求南路軍從速前來會合。
時日遷延,敵強我弱。楊忠軍死傷大半,達奚武軍遲遲不到,突厥又背信棄義縱兵擄掠而去,由楊忠主持的此次東伐北齊的戰爭就這樣失敗了。
歸朝以後,楊忠因為年事已高,於是留在朝中輔政。因為他政績卓著,被授予大司空。並在此職位上,得以終年。
而楊忠的兒子楊堅的身世,更加傳奇。他的出生,讓楊忠既喜且憂。喜的是這個新生命的降生,給家中帶來了不知多少歡樂;可他依然很憂心,因為他和妻子呂苦桃在年輕時為戰亂所害,四處遊走,接連幾個孩子都夭折了。
夫婦倆來到了宇文泰身邊,才算安定了下來。但他們還是生怕養不活這個孩子,就把他寄養在般若寺的老尼手中,定期前往探看,送衣送食,關懷備至。
楊忠得子楊堅之時,已是三十四歲了。對古人來說,這個年齡才有了子嗣,絕對算是老來得子了。
即使如此,楊忠對兒子並沒有溺愛。他自己是武將出身,百戰餘生,性格極為剛強果斷。這對楊堅的性格形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另一方麵,楊堅在般若寺裏長大,佛教對他的影響至深。他終身信佛,未嚐改宗。
至於後來,楊堅受禪於北周,建立隋朝。他不但統一了南北,結束了華夏幾百年來的分裂局麵;而且還勵精圖冶,開創了一代盛世局麵。
李淵作為楊堅的外甥,年幼喪父的他幾乎就把楊堅當做親生父親看待。楊堅對李淵極為器重,對他也很親近。李淵小時候是太子楊勇、晉王楊廣、蜀王楊秀等人的玩伴,長大之後又是皇子們最為倚重的輔臣。
受到隋朝皇室的影響,李淵在信仰上,逐漸地就皈依了佛教。
但,建立大唐以來,尤其是攻滅蕭銑以來。李淵深感佛教害人不淺,佛陀有悖倫理,僧尼出家,不忠不孝。於耕讀傳家,恢複國力,大為不利。
太史令傅奕數次建言抑製佛教,李淵深以為然。大唐初立,民弱國窮,應以老莊之學為國學,撫民以靜,休養生息。
到武德三年開始,李淵逐漸崇道。他立老子廟於晉陽,追尊老子為皇祖,以適應天下萬民休養生息的需要。
至於他個人的內心深處,是否從佛陀變為了道士,恐怕已經無人知曉了。一旦為帝王,當以天下為己身,必須脫胎換骨,方能迎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