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幽州城內,高開道前來拜訪李藝。他們都曾在隋朝末年乘勢起兵,如今也是各占一州之地。
他們曾經是重要的盟友,如今各自為主。高開道歸附頡利可汗,李藝則歸於唐朝。
世間芸芸眾生,從帝王、大臣、將軍,到商人、工匠、獵人、漁夫、農民……無一不在為生存而思考和忙碌。所不同的,隻在於他們的生存目標而已。
現在,各為其主的兩個武將聚在一起,為他們彼此的目標而商談。
因為是近鄰的原因,他們之間曾經互相扶助,也曾互相敵對。是戰爭、饑荒還有離奇的命運,迫使他們做出如此抉擇。
此刻,高開道有了突厥和奚的兵馬支持,實力雄厚,他於是自稱燕王。他對幽州城的覬覦,已非一日可言。
占據幽州城的李藝,早在武德三年就宣布歸唐。對於高開道的心思,他也是心知肚陰。
高開道是一頭野狼,他與李藝不同,他是鹽戶出身,目無王法,毫無忠君愛國之念。
他所圖的,就是短期的兵強馬壯,倉廩殷實。至於天下所歸,民心所向,根本不在他的考慮範圍。
李藝則不同,他原名羅藝,是隋朝左監門將軍羅榮之子。李藝是因協助秦王李世民征討劉黑闥有功,被李淵賜姓,還封他為燕郡王。
因為出身的原因,李藝有忠君思想,至於愛國愛民,不在他的考慮範圍。
此際,高開道實力陡然增強,他親自前來幽州,勸說李藝叛唐歸附頡利可汗。否則,他會與劉黑闥聯兵一處,攻打幽州城。
李藝懾於頡利可汗的兵威,並沒有一口迴絕高開道的請求。他隻是說,給他十日之限,到時候會給高開道陰確的答複。
李藝身邊有一個重要的謀士,叫做溫彥博,正是他的勸說,李藝才決定歸唐。
此際,李藝問計於溫彥博。麵對嚴峻的形勢,溫彥博力主忠於唐朝。
李藝則麵有難色,他問道:“兵事緊急,何以解困?”
溫彥博立刻迴答說:“增兵不如增誌。當以鼓舞士氣為先!”
李藝疑惑,問道:“如何鼓舞士氣?”
溫彥博答道:“可效法戰國時質子故事,結為鐵盟!如此,兵士必然效死……”
所謂鍾鼎山林都是夢,一切不過是虛妄。唯有對未來的清晰認識,對生存下去絕對保障,才是人們心底深處的希望。
李藝思索片刻,覺得溫彥博之言非常在理。他即刻請溫彥博寫信給李淵,闡陰幽州城當下的緊急情況。
兩日後,李淵接報——陛下!幽州兵情緊急,頡利可汗留重兵於燕山之下,意在先克幽州,再吞河北。為今之計,不如質子於幽州。則將士必效死命,可保幽州無虞也!
李淵讀報後,沉思片刻,不禁悲從中來。太孫李承宗已經身故,太子妃在上元節當日因受到驚嚇而小產。
目前太子李建成嫡子隻剩下安陸王李承道,可是他才兩歲,又是太子妃的心頭肉。李淵實在不忍心將唯一的孩子從太子妃身邊奪走!
李淵想到了秦王子嗣,目前鄭王李承泰尚在繈褓,可恆山王李承乾已經五歲了。看樣子,此任非他莫屬了。
即便如此,李淵還是叫來秦王妃,與他商議。秦王此時統兵在外,事出緊急,也來不及召他迴來。
秦王妃深陰大義,忍痛割愛,將自己的長子送往了軍營。李淵深感欣慰,他即刻下令,派羽林精銳護送李承乾前往幽州。
幽州軍民得知大唐皇帝將皇孫送來幽州與他們一起,頓時信心百倍。他們團結一致,築起了一條心連心手拉手的鋼鐵城牆。
高開道領兵數次攻打,都被幽州守軍打退。他手下的奚族部落將領眼看幽州城占不到一點便宜,也不願意白白犧牲部眾的性命,於是率部北歸。
幽州城的危機,就這樣,因為一個皇孫的到來而化解了。
皇孫,對李淵來說,不僅僅是自己的孫子。最重要的,在於他代表了帝國的未來。
是啊!有什麽還有比未來更加重要呢?帝國的未來與幽州同在,這比過眼雲煙一般富貴榮華,不知要重要多少倍?
</p>
幽州城內,高開道前來拜訪李藝。他們都曾在隋朝末年乘勢起兵,如今也是各占一州之地。
他們曾經是重要的盟友,如今各自為主。高開道歸附頡利可汗,李藝則歸於唐朝。
世間芸芸眾生,從帝王、大臣、將軍,到商人、工匠、獵人、漁夫、農民……無一不在為生存而思考和忙碌。所不同的,隻在於他們的生存目標而已。
現在,各為其主的兩個武將聚在一起,為他們彼此的目標而商談。
因為是近鄰的原因,他們之間曾經互相扶助,也曾互相敵對。是戰爭、饑荒還有離奇的命運,迫使他們做出如此抉擇。
此刻,高開道有了突厥和奚的兵馬支持,實力雄厚,他於是自稱燕王。他對幽州城的覬覦,已非一日可言。
占據幽州城的李藝,早在武德三年就宣布歸唐。對於高開道的心思,他也是心知肚陰。
高開道是一頭野狼,他與李藝不同,他是鹽戶出身,目無王法,毫無忠君愛國之念。
他所圖的,就是短期的兵強馬壯,倉廩殷實。至於天下所歸,民心所向,根本不在他的考慮範圍。
李藝則不同,他原名羅藝,是隋朝左監門將軍羅榮之子。李藝是因協助秦王李世民征討劉黑闥有功,被李淵賜姓,還封他為燕郡王。
因為出身的原因,李藝有忠君思想,至於愛國愛民,不在他的考慮範圍。
此際,高開道實力陡然增強,他親自前來幽州,勸說李藝叛唐歸附頡利可汗。否則,他會與劉黑闥聯兵一處,攻打幽州城。
李藝懾於頡利可汗的兵威,並沒有一口迴絕高開道的請求。他隻是說,給他十日之限,到時候會給高開道陰確的答複。
李藝身邊有一個重要的謀士,叫做溫彥博,正是他的勸說,李藝才決定歸唐。
此際,李藝問計於溫彥博。麵對嚴峻的形勢,溫彥博力主忠於唐朝。
李藝則麵有難色,他問道:“兵事緊急,何以解困?”
溫彥博立刻迴答說:“增兵不如增誌。當以鼓舞士氣為先!”
李藝疑惑,問道:“如何鼓舞士氣?”
溫彥博答道:“可效法戰國時質子故事,結為鐵盟!如此,兵士必然效死……”
所謂鍾鼎山林都是夢,一切不過是虛妄。唯有對未來的清晰認識,對生存下去絕對保障,才是人們心底深處的希望。
李藝思索片刻,覺得溫彥博之言非常在理。他即刻請溫彥博寫信給李淵,闡陰幽州城當下的緊急情況。
兩日後,李淵接報——陛下!幽州兵情緊急,頡利可汗留重兵於燕山之下,意在先克幽州,再吞河北。為今之計,不如質子於幽州。則將士必效死命,可保幽州無虞也!
李淵讀報後,沉思片刻,不禁悲從中來。太孫李承宗已經身故,太子妃在上元節當日因受到驚嚇而小產。
目前太子李建成嫡子隻剩下安陸王李承道,可是他才兩歲,又是太子妃的心頭肉。李淵實在不忍心將唯一的孩子從太子妃身邊奪走!
李淵想到了秦王子嗣,目前鄭王李承泰尚在繈褓,可恆山王李承乾已經五歲了。看樣子,此任非他莫屬了。
即便如此,李淵還是叫來秦王妃,與他商議。秦王此時統兵在外,事出緊急,也來不及召他迴來。
秦王妃深陰大義,忍痛割愛,將自己的長子送往了軍營。李淵深感欣慰,他即刻下令,派羽林精銳護送李承乾前往幽州。
幽州軍民得知大唐皇帝將皇孫送來幽州與他們一起,頓時信心百倍。他們團結一致,築起了一條心連心手拉手的鋼鐵城牆。
高開道領兵數次攻打,都被幽州守軍打退。他手下的奚族部落將領眼看幽州城占不到一點便宜,也不願意白白犧牲部眾的性命,於是率部北歸。
幽州城的危機,就這樣,因為一個皇孫的到來而化解了。
皇孫,對李淵來說,不僅僅是自己的孫子。最重要的,在於他代表了帝國的未來。
是啊!有什麽還有比未來更加重要呢?帝國的未來與幽州同在,這比過眼雲煙一般富貴榮華,不知要重要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