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自從沙井村的事情了結之後,接下來半個多月的時間,我和師父的行程都還算順利,路上雖說也有一兩件不大不小的鬼事,但都被我輕易的擺平了。這一路進入到江蘇省,路上都沒有太讓人值得提起的事情,但因為是進入了江蘇省,我的心情一天比一天激動起來。因為我們茅山派的祖庭,就是在江蘇省鎮江市,不知怎的,進入到江蘇的地界,我總是有一種迴家的感覺。
雖然我的老家並不是江蘇的,但這種萬法歸宗的念頭,讓我深深的感覺到,我和師父漂泊在外這麽許久,終於可以用一個“迴”字來形容我們的行程了。路上別人問起,我可以大方的說,我們要迴茅山派了,而不是要前往某某地。這種強烈的依賴感,以及對茅山派無比的憧憬之感,都讓我徹夜難眠,每天都想盡快的趕路。
相反的,師父倒是和往常一樣,不緊不慢的趕著路,現在我看師父,倒是越來越慢了。往常都是師父催促我加快行程,現在換成我催促師父了。或許是心裏有了盼頭,氣力也足了,腰也不酸腿也不痛了,比吃了傳說中的十全大補藥也要厲害!
“二狗!你慌什麽?等我們趕迴茅山派,也是十多天以後的事情了,前麵……前麵不是才到淮安市的地界嗎?慢慢走,不必著急,那《神鬼諭》並不是那麽容易得到的,穀譚要想找到神鬼諭,除非他敢闖入茅山派的禁地!”
師父皺了皺眉頭,隨即又說道:“其實要說起來,茅山派現在雖說隻認他為掌教,但是茅山派的內部,可是隱居著幾位得道的高人,那幾個人老頭子,論輩分,可都是你的師祖級別了!而他們幾個老頭子的立場一直是中立的,不偏袒顯宗,也不向著咱們密宗。但有一個忌諱,那就是茅山派的根基,誰若是敢動搖茅山派的根基,那幾個老頭子勢必會出來走動走動。別看顯宗掌教很威風,但遇上那幾個老頭子,他也隻能畢恭畢敬起來!”
“師父,那這麽說的話,咱們根本就不用擔心了嘛!”
我咧嘴笑道,內心卻是激動萬分,不知道那幾個師祖有多厲害,看師父提起他們的時候,雖說一臉輕鬆,但不難發現,師父的話語之中,亦是透著幾分深深的恭敬之意。想了想,我又說道:“師父,既然茅山派有幾位得道的高人守護,我們何必這麽興師動眾呢?”
師父瞪了我一眼,當即訓斥道:“你懂什麽?!”
我一看師父瞪眼,當即閉上嘴巴。
師父頓了頓,解釋道:“以我對穀譚的了解,如果他想辦成某件事,就算是再怎麽困難,他也會想到辦法的!否則他就不是顯宗宗師、掌教穀譚了!再說你那幾個師祖都是年紀一大把,輕易不出世,也懶得管這些世俗之事,隻要不觸碰到他們的底線,他們也任由後世傳人造作。穀譚老奸巨猾,什麽招數都能想出來,我們不得不防啊!”
“哦,那倒是,穀譚和師父鬥了這麽多年,一直與師父扯平,足見其人,也非浪得虛名!”
我點了點頭,接著又念道:“顯宗穀譚,密宗楊遠山,大江南北,誰人不知誰人不曉?能夠與師父齊名,算他有點本事了!”
師父沒好氣的又瞪了我一眼,隨即又說道:“什麽叫算是有點本事?別小看穀譚,就算你再修道三十年,能不能達到他那個境界,也還難說呢!為師這麽說,並非是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而是就事論事,該是怎樣便是怎樣!穀譚有他的長處,但他的缺點也很多,正是因為他的缺點太多了,為師才不想把茅山派托付給他,唉,也正是因為如此,咱們才要遍天下的尋找祖師信物啊……”
我理解師父的心情,師父一心係著茅山派,時時刻刻,都在為茅山派的未來著想。我這個做徒弟的,雖說不能代替師父與穀譚抗衡,可有時也是要為師父分憂的。看著師父一臉的愁容,我咂了咂嘴,真不該挑起這些話題,明知道師父心執在此,我應該說一下輕鬆的話題才是!
“師父,這淮安市有什麽名勝古跡嗎?前麵再過幾裏路,好像是碧水長天的,難道是海?!”
我急忙指著遠處的水天一線驚喜的叫道。
“什麽海?胡說!那是洪澤縣的洪澤湖嘛!”
師父當即解釋給我聽:“這洪澤湖可是天下五大湖之一,古話有雲‘****’中的五湖之一,就有前麵的洪澤湖。不過對於我們修道之人來說,重點並非隻有那洪澤湖,當然還有洪澤湖旁邊的老子山。老子為道家尊稱,在道教尊稱其為太上老君!此次,或許我們能夠一遊老子山啊!”
提起道祖,師父明顯心情大好。
夕陽斜下,前麵不遠處,隻見幾個老頭兒正靠在一處草垛跟前閑聊。他們麵前各自擺放著一堆幹草,看起來,像是來附近收拾柴火的老大爺,幾位老大爺見到我和師父,皆是微笑著招手,其中一個年過古稀的老頭兒,牙齒近乎掉光,一口濃厚的淮安話招唿我們過去歇歇腳。
此地的話,師父倒是聽得懂,當然,畢竟快到茅山了。隻是我聽不太清,隻能事後再向師父詢問了。
另一個六十多歲的銀發老頭兒也笑著說:“道長是要去老子山拜拜嗎?”
或許這個拜拜,多半就是指善信上山燒香的意思,姑且理解為叩拜神靈之意。而另一個老頭兒隨口駁斥了那個老頭兒的話語:“沒看到人家是道長嗎?人家去老子山,那是看望祖師爺去嘍!哪是咱們偶爾去一趟拜拜那麽簡單啊?你說說你都這麽大歲數,一點見識都沒有!”
被這個老頭兒說得,另一個老頭兒隻是樂嗬嗬的笑,也不再反駁。師父聞言,難得的好心情,更是喜悅的笑道:“幾位老壽星,你們在這裏談笑閑雲,好不自在啊……嗬嗬!這裏距離那老子山,少說也還有十多裏路呢,而且還要繞過洪澤湖,你們在這附近居住,倒是對老子山也頗為了解,真是難得啊!”
“嗬嗬!道長說笑了,要說別的地兒我們可能沒去過,但是那老子山,我們每年都會去燒香叩拜呐!”
另一個顯得身材微胖的老頭兒慵懶的笑道:“所以說,說起老子山,我們這一帶的老百姓,比誰都了解的多啊……”
“老大爺,我是第一次來,那老子山有什麽傳說嗎?為什麽要叫老子山呢?”
如此祥和的氣氛,我也開心的笑著問道。
老頭兒當即開懷一笑,隨手招唿我坐在他身旁,並說道:“小娃娃,我給你講,我們這個地方,信道修道的人非常多,因為我們這一帶可是出了名的神話之地啊!古來有很多很多的神話故事,都在我們這一帶產生,就拿老子山來說……老子山的來曆,我打小,就……就五六歲的時候,那時候你還沒出生呢,當時就聽我爺爺給我講過這個故事了……”
聽了老頭兒講的神話故事,雖說與道教的記載差別很大,不過也算是他們美好的信仰了吧。按照他們當地的傳說,老子乃是彭祖的後代,生於淮水之濱。老子的母親呢,據說當時因為吃了水中漂來的一隻李子而懷胎,孕育了八十一年啊!八十一年後,生下一子白發蒼蒼,故取名李老子。
還因為李老子的耳朵上有三個漏,又名老聃。之後周王朝為了開發西域,宣揚周禮,派老子去西方遊說,雲遊中,他因為吃了西王母的仙草而修煉成仙。
有一天,他騎著青牛從天庭飄落到海中一塊礁石上,後來海水退去了,這礁石啊,就成了一座小山。他就在這裏修道煉丹,並且為附近的漁民們治病,後來人們尊稱他為太上老君,並把這座山叫老子山。這便是此地百姓對老子山由來的傳說,雖然這個傳說和曆史記載以及道教的神話記載都大大的不同,但也足以看出此地百姓對修道之人的敬仰與憧憬。
這個老頭兒剛講完,另外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兒也忍不住了,急忙拉著我,非要再給我講一個關於老子山靈跡的故事,說是洪澤境內的老子山,相傳為太上老君煉丹的地方,春秋戰國末年,太上老君騎著青牛來到了蘆莆山下,隻見此處山色清秀,淮水潺潺呐……於是太上老君就留下來,選擇在此地煉丹采藥。
並且一方麵解除民之疾苦,之後太上老君在這裏解救了無數人的病痛苦難,最後自然是功德圓滿,遝然而去嘍……
據後來人發現,在那老子山上麵,有一個岩洞,而岩洞之中,四壁如削,洞深丈許,內有石床,石幾,便認定是老子當初煉丹居住的洞府,故而稱之為“仙人洞”。另外在中山西側淮畔有一堵巨大的石頭,上麵有鼎腳之痕,四周的石頭皆是紅色的,於是後人認定那是老子在此砌爐煉丹,故稱之為“煉丹台”!
</p>
自從沙井村的事情了結之後,接下來半個多月的時間,我和師父的行程都還算順利,路上雖說也有一兩件不大不小的鬼事,但都被我輕易的擺平了。這一路進入到江蘇省,路上都沒有太讓人值得提起的事情,但因為是進入了江蘇省,我的心情一天比一天激動起來。因為我們茅山派的祖庭,就是在江蘇省鎮江市,不知怎的,進入到江蘇的地界,我總是有一種迴家的感覺。
雖然我的老家並不是江蘇的,但這種萬法歸宗的念頭,讓我深深的感覺到,我和師父漂泊在外這麽許久,終於可以用一個“迴”字來形容我們的行程了。路上別人問起,我可以大方的說,我們要迴茅山派了,而不是要前往某某地。這種強烈的依賴感,以及對茅山派無比的憧憬之感,都讓我徹夜難眠,每天都想盡快的趕路。
相反的,師父倒是和往常一樣,不緊不慢的趕著路,現在我看師父,倒是越來越慢了。往常都是師父催促我加快行程,現在換成我催促師父了。或許是心裏有了盼頭,氣力也足了,腰也不酸腿也不痛了,比吃了傳說中的十全大補藥也要厲害!
“二狗!你慌什麽?等我們趕迴茅山派,也是十多天以後的事情了,前麵……前麵不是才到淮安市的地界嗎?慢慢走,不必著急,那《神鬼諭》並不是那麽容易得到的,穀譚要想找到神鬼諭,除非他敢闖入茅山派的禁地!”
師父皺了皺眉頭,隨即又說道:“其實要說起來,茅山派現在雖說隻認他為掌教,但是茅山派的內部,可是隱居著幾位得道的高人,那幾個人老頭子,論輩分,可都是你的師祖級別了!而他們幾個老頭子的立場一直是中立的,不偏袒顯宗,也不向著咱們密宗。但有一個忌諱,那就是茅山派的根基,誰若是敢動搖茅山派的根基,那幾個老頭子勢必會出來走動走動。別看顯宗掌教很威風,但遇上那幾個老頭子,他也隻能畢恭畢敬起來!”
“師父,那這麽說的話,咱們根本就不用擔心了嘛!”
我咧嘴笑道,內心卻是激動萬分,不知道那幾個師祖有多厲害,看師父提起他們的時候,雖說一臉輕鬆,但不難發現,師父的話語之中,亦是透著幾分深深的恭敬之意。想了想,我又說道:“師父,既然茅山派有幾位得道的高人守護,我們何必這麽興師動眾呢?”
師父瞪了我一眼,當即訓斥道:“你懂什麽?!”
我一看師父瞪眼,當即閉上嘴巴。
師父頓了頓,解釋道:“以我對穀譚的了解,如果他想辦成某件事,就算是再怎麽困難,他也會想到辦法的!否則他就不是顯宗宗師、掌教穀譚了!再說你那幾個師祖都是年紀一大把,輕易不出世,也懶得管這些世俗之事,隻要不觸碰到他們的底線,他們也任由後世傳人造作。穀譚老奸巨猾,什麽招數都能想出來,我們不得不防啊!”
“哦,那倒是,穀譚和師父鬥了這麽多年,一直與師父扯平,足見其人,也非浪得虛名!”
我點了點頭,接著又念道:“顯宗穀譚,密宗楊遠山,大江南北,誰人不知誰人不曉?能夠與師父齊名,算他有點本事了!”
師父沒好氣的又瞪了我一眼,隨即又說道:“什麽叫算是有點本事?別小看穀譚,就算你再修道三十年,能不能達到他那個境界,也還難說呢!為師這麽說,並非是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而是就事論事,該是怎樣便是怎樣!穀譚有他的長處,但他的缺點也很多,正是因為他的缺點太多了,為師才不想把茅山派托付給他,唉,也正是因為如此,咱們才要遍天下的尋找祖師信物啊……”
我理解師父的心情,師父一心係著茅山派,時時刻刻,都在為茅山派的未來著想。我這個做徒弟的,雖說不能代替師父與穀譚抗衡,可有時也是要為師父分憂的。看著師父一臉的愁容,我咂了咂嘴,真不該挑起這些話題,明知道師父心執在此,我應該說一下輕鬆的話題才是!
“師父,這淮安市有什麽名勝古跡嗎?前麵再過幾裏路,好像是碧水長天的,難道是海?!”
我急忙指著遠處的水天一線驚喜的叫道。
“什麽海?胡說!那是洪澤縣的洪澤湖嘛!”
師父當即解釋給我聽:“這洪澤湖可是天下五大湖之一,古話有雲‘****’中的五湖之一,就有前麵的洪澤湖。不過對於我們修道之人來說,重點並非隻有那洪澤湖,當然還有洪澤湖旁邊的老子山。老子為道家尊稱,在道教尊稱其為太上老君!此次,或許我們能夠一遊老子山啊!”
提起道祖,師父明顯心情大好。
夕陽斜下,前麵不遠處,隻見幾個老頭兒正靠在一處草垛跟前閑聊。他們麵前各自擺放著一堆幹草,看起來,像是來附近收拾柴火的老大爺,幾位老大爺見到我和師父,皆是微笑著招手,其中一個年過古稀的老頭兒,牙齒近乎掉光,一口濃厚的淮安話招唿我們過去歇歇腳。
此地的話,師父倒是聽得懂,當然,畢竟快到茅山了。隻是我聽不太清,隻能事後再向師父詢問了。
另一個六十多歲的銀發老頭兒也笑著說:“道長是要去老子山拜拜嗎?”
或許這個拜拜,多半就是指善信上山燒香的意思,姑且理解為叩拜神靈之意。而另一個老頭兒隨口駁斥了那個老頭兒的話語:“沒看到人家是道長嗎?人家去老子山,那是看望祖師爺去嘍!哪是咱們偶爾去一趟拜拜那麽簡單啊?你說說你都這麽大歲數,一點見識都沒有!”
被這個老頭兒說得,另一個老頭兒隻是樂嗬嗬的笑,也不再反駁。師父聞言,難得的好心情,更是喜悅的笑道:“幾位老壽星,你們在這裏談笑閑雲,好不自在啊……嗬嗬!這裏距離那老子山,少說也還有十多裏路呢,而且還要繞過洪澤湖,你們在這附近居住,倒是對老子山也頗為了解,真是難得啊!”
“嗬嗬!道長說笑了,要說別的地兒我們可能沒去過,但是那老子山,我們每年都會去燒香叩拜呐!”
另一個顯得身材微胖的老頭兒慵懶的笑道:“所以說,說起老子山,我們這一帶的老百姓,比誰都了解的多啊……”
“老大爺,我是第一次來,那老子山有什麽傳說嗎?為什麽要叫老子山呢?”
如此祥和的氣氛,我也開心的笑著問道。
老頭兒當即開懷一笑,隨手招唿我坐在他身旁,並說道:“小娃娃,我給你講,我們這個地方,信道修道的人非常多,因為我們這一帶可是出了名的神話之地啊!古來有很多很多的神話故事,都在我們這一帶產生,就拿老子山來說……老子山的來曆,我打小,就……就五六歲的時候,那時候你還沒出生呢,當時就聽我爺爺給我講過這個故事了……”
聽了老頭兒講的神話故事,雖說與道教的記載差別很大,不過也算是他們美好的信仰了吧。按照他們當地的傳說,老子乃是彭祖的後代,生於淮水之濱。老子的母親呢,據說當時因為吃了水中漂來的一隻李子而懷胎,孕育了八十一年啊!八十一年後,生下一子白發蒼蒼,故取名李老子。
還因為李老子的耳朵上有三個漏,又名老聃。之後周王朝為了開發西域,宣揚周禮,派老子去西方遊說,雲遊中,他因為吃了西王母的仙草而修煉成仙。
有一天,他騎著青牛從天庭飄落到海中一塊礁石上,後來海水退去了,這礁石啊,就成了一座小山。他就在這裏修道煉丹,並且為附近的漁民們治病,後來人們尊稱他為太上老君,並把這座山叫老子山。這便是此地百姓對老子山由來的傳說,雖然這個傳說和曆史記載以及道教的神話記載都大大的不同,但也足以看出此地百姓對修道之人的敬仰與憧憬。
這個老頭兒剛講完,另外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兒也忍不住了,急忙拉著我,非要再給我講一個關於老子山靈跡的故事,說是洪澤境內的老子山,相傳為太上老君煉丹的地方,春秋戰國末年,太上老君騎著青牛來到了蘆莆山下,隻見此處山色清秀,淮水潺潺呐……於是太上老君就留下來,選擇在此地煉丹采藥。
並且一方麵解除民之疾苦,之後太上老君在這裏解救了無數人的病痛苦難,最後自然是功德圓滿,遝然而去嘍……
據後來人發現,在那老子山上麵,有一個岩洞,而岩洞之中,四壁如削,洞深丈許,內有石床,石幾,便認定是老子當初煉丹居住的洞府,故而稱之為“仙人洞”。另外在中山西側淮畔有一堵巨大的石頭,上麵有鼎腳之痕,四周的石頭皆是紅色的,於是後人認定那是老子在此砌爐煉丹,故稱之為“煉丹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