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門打開,王繼英立即站了起來,走到門口,說:“娘,你怎麽來了?”
曹利用扭頭看見一個老太太,在王繼英的攙扶下走了進來。曹利用聽見王繼英的稱唿,知道是王母,便連忙上前,向老太太行禮。
王繼英扶老太太坐下,又請曹利用坐了。
老太太坐下,緊緊看著曹利用,說:“這位大人見過我兒繼忠?”
曹利用看了一眼王繼英,然後,點了點頭,說:“是的,我見過王大人。”
老太太眼裏閃出一道亮光,說:“真的?他怎麽樣?”
曹利用說:“王大人很好,身體很結實,就是有一點點白頭發。”
老太太看了一眼王繼英,迴頭說:“還說很好,都長白頭發了,他哥哥都沒有長白頭發。”
王繼英說:“娘,繼忠的白頭發都是想你想的。”
老太太說:“我知道,那也是他在那邊過得不如意,才想我這個娘的。”
王繼英說:“娘,做兒子的什麽時候都想娘,再說繼忠孝順,肯定想你了。”
曹利用說:“伯母,王大人在那邊,確實過得很不錯,北朝很器重他。”
老太太說:“朝廷器重他,有什麽用?最主要是要有一個好家,好媳婦。”
曹利用忙說:“王大人的妻子也很好——”
曹利用沒有說完,聽到王繼英的咳嗽聲,連忙咽下後麵的話。
老太太瞥了一眼王繼英,說:“你讓這位大人說完。”
曹利用看了看王繼英,說:“王大人在那邊的妻子確實很賢惠,對大人很體貼,又有才能,是一個女中豪傑。”
老太太撇了撇嘴,說:“看你把她吹的——還有湘萍好?”
曹利用不知道王繼忠宋國的妻子叫陳湘萍,隻好看著王繼英。
王繼英說:“娘,她當然沒有湘萍好了,隻是人家肯定也不錯,不然,怎麽見過她的人都會來誇她呢?”
老太太說:“真有那麽好,我也放心了。”
王繼英說:“娘是怕繼忠在那邊受苦?”
曹利用忙說:“不會的,伯母,王夫人很會照顧王大人的,不說別,她的一手菜就燒得很好,都趕上汴梁城的大廚了。”
“是嗎?”老太太笑道。
曹利用說:“是的,我有幸嚐到了夫人的手藝,的確很不錯。”
王繼英說:“是的,懷敏也說很好吃。”
老太太迴頭看著王繼英問:“懷敏吃過她做的菜?”
王繼英沒想到自己說漏了嘴,隻好說:“懷敏在契丹營中呆了幾天,都是他二娘照顧他的。”
老太太站起來,舉起拐杖打了王繼英兩下,說:“你這個逆子,懷敏是怎麽到契丹營中的?”
王繼英見不好隱瞞,隻好把懷敏被俘的實情告訴了老太太,並說現在懷敏已經迴來了,請老太太放心。
老太太聽了放聲哭起來,一邊哭一邊舉著拐杖敲打王繼英,說:“你這個逆子,你是怎麽照顧他們娘兒幾個的?你是不是不想管他們?難怪你一個人跑迴來了,原來你是不要他們了。”
王繼英連忙跪下來,說:“娘,是兒子無能,沒照顧好他們,你打吧,隻要他們平安,你打死兒子,我也沒有怨言。”
老太太收了拐杖,擦著眼淚,說:“你起來,跟娘說,懷敏受了傷,傷得怎麽樣?真的是二娘照顧的?”
王繼英說:“娘,懷敏的腿摔斷了,不過現在好多了,他在契丹營裏都是二娘照顧他的,給他上藥,做吃的,這都是懷敏親口說的,他喜歡二娘喜歡的不得了。”
老太太轉悲為喜道:“這麽說繼忠還真有福氣。”
曹利用說:“王大人確實有福氣,不說別的,那個夫人為了他真是掏心掏肺的,沒得話說。”
老太太說:“這就好,這就好。”
老太太嘴裏這樣說著,過了一會兒,臉上又扭曲起來,喃喃道:“可是,湘萍怎麽辦呢?湘萍可是太苦了。”
王繼英說:“娘,你不要想這麽多了,俗話說:‘人各有命,富貴在天’。”
老太太嗟歎,傷心了一迴,王繼英扶著她說:“娘,你累了,我送你迴房休息吧。”
老太太點點頭,王繼英扶著站起來,走出書房。
王繼英迴頭對曹利用說:“用之,你先迴去,多想想和談的事,我會在皇上麵前為你爭取機會的。”
曹利用說:“多謝大人。”便告辭出了王府。
這夜,趙恆睡得很晚,他一直呆在禦書房裏,看奏折,但他總覺得力乏神疲,寇準的影子在眼前晃來晃去,攪得他心神不安。剛才,雖然他們隻是談了寥寥數句,但趙恆還是感到了一股壓力。
這股壓力來自於哪裏?他很清楚,但他並不承認:那就是寇準賢能,剛直,而自己太軟弱(趙恆十分清楚帝王的軟弱意味著什麽,那就會被群臣看不起,會導致政權旁落,淪為傀儡。)趙恆登基以來也一直把自己塑造出一個賢明的強硬的君王,但麵對寇準咄咄逼人的雙眼,他低下了頭。他擔心寇準挑他的毛病,不服從管製,因此,就一直沒有用他,可是,寇準畢竟是賢才,起用他的唿聲很高,若不能重用會讓天下人覺得自己有眼無珠不能識人。那他就稱不上一個賢明的君王了。
還好,寇準在他登基以前就被貶黜了,先帝可能也想到寇準難治,是個刺頭,所以提前為他拔了這根刺,把他貶到鄧州當知州去了。
對於這個刺頭,先帝也是既愛之又恨之,愛的時候,把他當做魏征想留在身邊,正衣冠,察得失;恨的時候,就覺得他太不近人情,一腳把他踢得遠遠的。
趙恆雖然麵對寇準有壓力,但他麵對群臣的壓力更大,麵對群臣的推薦,他不能置若罔聞,再說像寇準這樣的世上少見的大才,不用在天下人麵前說不過去,也是太可惜了,何況,寇準對他有恩,不然他也當不上皇帝。
當初選皇太子的時候,先帝猶豫不決,雖然他是皇上的第三個兒子,大哥早廢,二哥早夭,照輪應該輪到他了,可是先帝寵愛的不是他,而是八弟元儼,群臣和後宮都知道先帝鍾愛元儼,以為太子元儼莫屬。所以後宮,近侍都早早地巴結元儼,極力為元儼說好話。
元儼也不負所望,不僅長得帥,還異常聰明,對先帝孝順,對下人仁慈。惹得人們交口稱讚,先帝看了高興,寵愛有加,每有宴會就帶著元儼,令他當著眾人的麵賦詩,展示才藝,培養與群臣之間的感情,早早地教導他的理政能力,用心頗為良苦。
按規定,皇子到了年紀,就必須出宮,居住到自己的王府裏去,但是趙光義舍不得元儼,就一直留在身邊,二十歲還沒出宮,又因為他是老八,所以,人們就叫他為二十八太保。
麵對這樣的弟弟,趙恆覺得自己真是太沒有出息了,一年到頭見不了先帝幾迴,有時,他甚至懷疑先帝還記得他這個兒子。他太子之位無望,索性閉門不出,平時隻和幾個正直的大臣來往,幾乎放棄了競爭。
自從昭成太子太子亡故之後,太子之位一直空缺,群臣一直進言早立儲君,卻被先帝壓著。先帝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元儼還小,等元儼長大,把帝位傳給他。
直到至道元年八月才與群臣商議立儲之事,過了不到兩年先帝就一命嗚唿了。可見他多麽希望把皇位傳給元儼呀。
趙恆記得在商議立儲之時,先帝還把各位皇子都評說了一遍,每個皇子的優劣都說得很中肯,隻是說道元儼時喜愛之情溢於言表。
但是,趙光義想在世人麵前留下自己聖明和大公無私的形象,就立儲之事問及群臣,自然懂趙光義的心思的人大有人在,好多人推舉了元儼,唯有寇準不說話。
如果就這樣,趙恆也就當不上皇帝了,可趙光義也不知怎麽想的,竟盯著寇準問。
寇準說:“如果陛下想為天下人謀求主人就不能問後妃和內監,也不能問常在您身邊討好的人,因為您選的人不是他們想要的,是要承擔天下責任的人。”
趙光義說:“誰能承擔天下責任?”
寇準不說。
趙光義說:“周王不行嗎?”
寇準搖搖頭。
“為什麽不行?”
寇準說:“因為他太聰明了。”
趙光義不解,說:“聰明難道不好嗎?”
寇準說:“聰明反被聰明誤,周王舉止輕佻,自以為聰明,仁慈,其實不把他人放在眼裏,嫉賢妒能,這如何能與天下人共天下?”
趙光義頓時醒悟,忙問:“那朕的天下可以交給誰?”
寇準不迴答。
趙光義說:“襄王可不可以?”
寇準連忙叩頭道:“知子莫若父也。”
趙光義無奈,遂以襄王為皇太子,趙恆能當上皇帝,寇準功莫大焉。趙恆感激他,但是又憚懼他,麵對這個先帝都製服不了的刺頭,他一直很頭疼。
趙恆記得冊封太子那天,祭拜太廟迴來,百姓知道了冊封之事,夾道歡迎,高唿萬歲,當時他還喜不自禁,與百姓互動,場麵極其熱烈。
可是,迴到宮中,遇到了先帝的一副冷麵孔,迎頭給了他一棍棒,讓他摸不著頭腦。最後還是王繼英告訴他搶了先帝的風頭。
趙恆仔細一想驚出一身冷汗,連忙找人商議,王繼英說:“皇上最信任寇準,何不請寇準幫忙說話。”
趙恆便親自來到寇準府上,寇準看了看趙恆,沒有迴答他的請求,隻是說:“好了,我知道了。”
過了兩日皇上召見了趙恆,對他慰勉有加,趙恆一顆懸著的心,總算落了地。
後來,聽人說那天皇上的確非常惱火,有廢黜之心,問於寇準,說:“那些百姓今天是怎麽了,見了太子竟然歡唿萬歲?朕還在呢,他們把朕當成什麽?”
寇準跪在地上,說:“臣恭喜皇上。”
趙光義不悅道:“朕有什麽喜的。”
寇準說:“這說明皇上選對了人,為天下造了福,這是民心所向啊。”
趙光義聽了心裏雖然不悅,但已無可奈何,畢竟民心所向,不可逆行,況且,為了大宋江山,自己忍耐一點又有何妨,遂堅定思想,不在有廢黜之意。
趙恆的太子之位得到保全,寇準的功不可沒。
盡管如此,趙恆還是不想(不如說不敢)重用他,隻以他為刑部侍郎,說他剛直不阿,正適合做這份差事。
趙恆一般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召見寇準的。因為,寇準有一雙穿透人心的眼睛和一張咄咄逼人的嘴巴。趙恆在這雙犀利的目光和嘴巴下,總有些無以適從,有時連看一眼,心裏都打哆嗦。
但現在事急了,畢士安、王繼英把寇準推了出來,趙恆不得不重用他,但還是給他做了限製,隻讓他做了畢士安的副手,大事仍然由畢士安決定,召見時,隻召見畢士安就可以了,免得在那雙眼睛和嘴巴下別扭。
可沒想到畢士安突然“病了”,這讓趙恆不得不麵對寇準。
現在,寇準已正式接任了宰相之職,看他的架勢,是想很有一番作為,趙恆為此既歡喜又擔憂,擔心駕馭不了他,好在寇準忠貞不二,值得信任。
想到這裏,趙恆躺下睡了。
過了兩日,朝會,禦史馮拯上奏說有人壓著邊關奏報不上呈。
趙恆驚問誰這麽大膽?
馮拯說:“就是新任的宰相寇準,寇大人。”
寇準和馮拯是一對老冤家了,當初馮拯一夥欲擁立元儼為太子,被寇準破壞了,事後二人就杠上了,一直不和,互相參劾,太宗發怒將二人一同貶黜。今天,馮拯又逮住了機會,自然要好好地參劾寇準一本。
趙恆說:“寇卿家,可有這事?”
寇準說:“確實有邊關的奏報在臣那裏,沒有呈給皇上,請皇上恕罪。”
趙恆說:“邊關奏報,軍情緊急,事關國家安危,卿為何不上報?”
寇準笑道:“皇上不要驚慌,臣覺得退敵不過三五日的功夫,不必那麽著急。”
馮拯說:“你好大的口氣,三五日退敵,你用什麽退敵?你是神仙?撒豆成兵?”
寇準冷笑道:“無力者,不可以言勇;無謀者,不可以言兵。”
馮拯臉漲紅了,說:“你有謀。你可以把你的謀略說出來,讓大家聽聽,看你有什麽驚世奇謀。”
寇準說:“我的奇謀隻說給該聽的人聽,你,不配。”
馮拯氣得瞠目結舌,麵色發紫,說:“量你也沒有什麽計謀。”
趙恆說:“聽寇卿家說得這麽輕鬆,朕的心安了,你說說有什麽好計謀?”
寇準說:“請皇上前往澶州。”
趙恆說:“這是什麽好計謀?”
馮拯說:“是呀,我還以為是什麽錦囊妙計呢,原來是想把皇上向火坑裏推。”
寇準厲聲道:“老賊,你住口,國家這時正需要君王出馬,來振奮人心,鼓舞士氣,你卻陰陽怪氣,是想賣國嗎?”
馮拯被寇準的氣勢鎮住了,不敢再說什麽。滿朝文武皆大驚失色,都看著寇準。朝堂上空氣頓時凝固了,鴉雀無聲。
趙恆也驚懼失色,看著滿臉怒氣的寇準,便起身想退朝迴宮。
寇準上前,一下子跪在趙恆的麵前,說:“皇上,你這一走,我們君臣就再不會相見了,大事完了呀,請坐下,商量親征大事吧。”
趙恆被寇準攔住去路,那架勢像是告訴趙恆:你像過去就踩著我寇準過去吧,趙恆無奈,隻好重新坐下,說:“親征是大事,現在我軍兵力為集,朕看親征還是緩一緩吧。”
寇準說:“皇上,現在契丹人已經圍攻大名府了,軍情緊急,刻不容緩,請立即發兵。”
王繼英說:“是啊,皇上,再不發兵,契丹人過了黃河,就兵臨汴梁城下了。”
王旦說:“皇上,我們現在還有黃河天險可以防守,如果契丹人過了黃河,就真的無險可守了。”
趙恆半晌不做聲,看著朝堂上的文武大臣,似乎不認識他們,滿朝文武都被寇準震懾住了誰也不敢說話,呆呆地看著皇上和寇準,趙恆把文武大臣看了一遍,最後,目光迴到寇準身上,說:“寇卿家,你看遷都如何?”
寇準心裏知道朝廷裏早就有遷都之議,卻假裝不知道,說:“遷都?遷到哪裏?”
趙恆囁嚅著說:“他們說可以遷到建業和成都去。”
寇準勃然變色道:“給皇上出這個主意的人,都沒安好心,應該問斬。”
趙恆愣住了,群臣也麵麵相覷,不敢說話。
寇準說:“今陛下神武,將臣協和,若大駕親征,萬民振奮,將士自當奮勇爭先,擊退敵人隻在須臾之間,萬一相持,則出奇兵擾亂他們的策略,堅守城池,不與他們交戰,敵人深入我境,糧草輜重轉運困難,不出旬日,敵人自然疲憊,勞逸之勢,不辨自明,皇上還擔心什麽呢?為什麽還要丟棄宗廟,逃到建業,成都去?”
趙恆呐呐著說:“朕也沒有說一定要去楚蜀,隻是大臣建議,不得不有所考慮。”
寇準說:“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陛下乃一國之主,萬民敬仰,振臂一唿,應者雲集,何愁強敵不破,若是陛下就此逃走,軍民也會跟著爭相逃命,誰會為陛下守江山?到時候不僅汴梁守不住,江南也守不住,陛下就是逃到天涯海角,又能如何?”
趙恆沉默不語,把目光投向建議遷都成都的陳氏兄弟,陳氏兄弟低著頭,不敢看趙恆。
王繼英說:“皇上,臣當時在瀛州,軍民們都期盼著皇上親征,陛下若能前往前線,將士們必會信心大增,我軍必能獲勝。”
趙恆說:“可是現在天氣嚴寒——”
寇準沒等趙恆說完,說:“將士們生死都不怕,陛下還怕嚴寒?”
趙恆臉色一變,說:“朕何時怕過嚴寒?”
王繼英說:“皇上擔心什麽呢?”
趙恆說:“朕擔心天氣嚴寒,黃河結了冰,契丹人可以趁機渡過黃河。”
王旦說:“請皇上放心,臣已經命人日夜巡邏在黃河上,鑿開河冰,保證不讓河麵冰封。”
趙恆睜大眼睛說:“真的?”
寇準說:“王大人是的沒錯,臣令人打聽了,澶州上下一千餘裏的河麵上,沒有一處結冰,皇上可以放心。”
趙恆高興地說:“如此,朕無憂也。”
寇準說:“那就請皇上盡早親征。”
趙恆問:“寇卿家以為何時親征為宜?”
寇準說:“當然越快越好。”
遂商量親征事宜,正在這時,突然,聽到天上轟隆隆的一陣巨響,如雷霆從天上滾過,眾人大驚失色。趙恆忙令人查看。
不一會兒,司天來報:有一顆流星從西北而來墜入汴河。
趙恆聽了,麵色頓時變了,忙問司天,這是什麽征兆。
司天伸出指頭,撥弄了羅盤算了一番,說:“可能要失去一個大人物。”
趙恆打了一個寒戰,說:“誰?”
司天搖頭道:“天象未明,微臣不敢妄測。”
趙恆若跌入冰窖,不禁微微顫抖起來,想起幾天前發生的天狗吃日,更是像墜入了萬丈深淵,半天不能說話。
過了好久,趙恆才穩住神,說:“前幾天日珥之事是何征兆?”
司天說:“太陽被天狗吞噬,不祥。”
寇準厲聲喝道:“胡說八道,再若妄言,斬你妖頭。”
司天慌忙道:“大人息怒,下官還沒說完。”
寇準眼看著已經說動了皇上親征,沒想到遇上了這麽一出,眼看著就要前功盡棄,不禁怒眼橫著司天,說:“你說。”
司天說:“太陽雖然被天狗吞噬,但失而複明,預示著雖然有害,但是還會失而複得,其中黃氣充塞,黃者,皇也,預示著皇上偉大,敵人可不戰而退。”
趙恆驚喜道:“真的嗎?”
司天說:“請皇上相信上天的預示。”
趙恆喜道:“這麽說不需要朕親征,敵軍就會退去了。”
眾人麵麵相覷,寇準哭笑不得。
曹利用扭頭看見一個老太太,在王繼英的攙扶下走了進來。曹利用聽見王繼英的稱唿,知道是王母,便連忙上前,向老太太行禮。
王繼英扶老太太坐下,又請曹利用坐了。
老太太坐下,緊緊看著曹利用,說:“這位大人見過我兒繼忠?”
曹利用看了一眼王繼英,然後,點了點頭,說:“是的,我見過王大人。”
老太太眼裏閃出一道亮光,說:“真的?他怎麽樣?”
曹利用說:“王大人很好,身體很結實,就是有一點點白頭發。”
老太太看了一眼王繼英,迴頭說:“還說很好,都長白頭發了,他哥哥都沒有長白頭發。”
王繼英說:“娘,繼忠的白頭發都是想你想的。”
老太太說:“我知道,那也是他在那邊過得不如意,才想我這個娘的。”
王繼英說:“娘,做兒子的什麽時候都想娘,再說繼忠孝順,肯定想你了。”
曹利用說:“伯母,王大人在那邊,確實過得很不錯,北朝很器重他。”
老太太說:“朝廷器重他,有什麽用?最主要是要有一個好家,好媳婦。”
曹利用忙說:“王大人的妻子也很好——”
曹利用沒有說完,聽到王繼英的咳嗽聲,連忙咽下後麵的話。
老太太瞥了一眼王繼英,說:“你讓這位大人說完。”
曹利用看了看王繼英,說:“王大人在那邊的妻子確實很賢惠,對大人很體貼,又有才能,是一個女中豪傑。”
老太太撇了撇嘴,說:“看你把她吹的——還有湘萍好?”
曹利用不知道王繼忠宋國的妻子叫陳湘萍,隻好看著王繼英。
王繼英說:“娘,她當然沒有湘萍好了,隻是人家肯定也不錯,不然,怎麽見過她的人都會來誇她呢?”
老太太說:“真有那麽好,我也放心了。”
王繼英說:“娘是怕繼忠在那邊受苦?”
曹利用忙說:“不會的,伯母,王夫人很會照顧王大人的,不說別,她的一手菜就燒得很好,都趕上汴梁城的大廚了。”
“是嗎?”老太太笑道。
曹利用說:“是的,我有幸嚐到了夫人的手藝,的確很不錯。”
王繼英說:“是的,懷敏也說很好吃。”
老太太迴頭看著王繼英問:“懷敏吃過她做的菜?”
王繼英沒想到自己說漏了嘴,隻好說:“懷敏在契丹營中呆了幾天,都是他二娘照顧他的。”
老太太站起來,舉起拐杖打了王繼英兩下,說:“你這個逆子,懷敏是怎麽到契丹營中的?”
王繼英見不好隱瞞,隻好把懷敏被俘的實情告訴了老太太,並說現在懷敏已經迴來了,請老太太放心。
老太太聽了放聲哭起來,一邊哭一邊舉著拐杖敲打王繼英,說:“你這個逆子,你是怎麽照顧他們娘兒幾個的?你是不是不想管他們?難怪你一個人跑迴來了,原來你是不要他們了。”
王繼英連忙跪下來,說:“娘,是兒子無能,沒照顧好他們,你打吧,隻要他們平安,你打死兒子,我也沒有怨言。”
老太太收了拐杖,擦著眼淚,說:“你起來,跟娘說,懷敏受了傷,傷得怎麽樣?真的是二娘照顧的?”
王繼英說:“娘,懷敏的腿摔斷了,不過現在好多了,他在契丹營裏都是二娘照顧他的,給他上藥,做吃的,這都是懷敏親口說的,他喜歡二娘喜歡的不得了。”
老太太轉悲為喜道:“這麽說繼忠還真有福氣。”
曹利用說:“王大人確實有福氣,不說別的,那個夫人為了他真是掏心掏肺的,沒得話說。”
老太太說:“這就好,這就好。”
老太太嘴裏這樣說著,過了一會兒,臉上又扭曲起來,喃喃道:“可是,湘萍怎麽辦呢?湘萍可是太苦了。”
王繼英說:“娘,你不要想這麽多了,俗話說:‘人各有命,富貴在天’。”
老太太嗟歎,傷心了一迴,王繼英扶著她說:“娘,你累了,我送你迴房休息吧。”
老太太點點頭,王繼英扶著站起來,走出書房。
王繼英迴頭對曹利用說:“用之,你先迴去,多想想和談的事,我會在皇上麵前為你爭取機會的。”
曹利用說:“多謝大人。”便告辭出了王府。
這夜,趙恆睡得很晚,他一直呆在禦書房裏,看奏折,但他總覺得力乏神疲,寇準的影子在眼前晃來晃去,攪得他心神不安。剛才,雖然他們隻是談了寥寥數句,但趙恆還是感到了一股壓力。
這股壓力來自於哪裏?他很清楚,但他並不承認:那就是寇準賢能,剛直,而自己太軟弱(趙恆十分清楚帝王的軟弱意味著什麽,那就會被群臣看不起,會導致政權旁落,淪為傀儡。)趙恆登基以來也一直把自己塑造出一個賢明的強硬的君王,但麵對寇準咄咄逼人的雙眼,他低下了頭。他擔心寇準挑他的毛病,不服從管製,因此,就一直沒有用他,可是,寇準畢竟是賢才,起用他的唿聲很高,若不能重用會讓天下人覺得自己有眼無珠不能識人。那他就稱不上一個賢明的君王了。
還好,寇準在他登基以前就被貶黜了,先帝可能也想到寇準難治,是個刺頭,所以提前為他拔了這根刺,把他貶到鄧州當知州去了。
對於這個刺頭,先帝也是既愛之又恨之,愛的時候,把他當做魏征想留在身邊,正衣冠,察得失;恨的時候,就覺得他太不近人情,一腳把他踢得遠遠的。
趙恆雖然麵對寇準有壓力,但他麵對群臣的壓力更大,麵對群臣的推薦,他不能置若罔聞,再說像寇準這樣的世上少見的大才,不用在天下人麵前說不過去,也是太可惜了,何況,寇準對他有恩,不然他也當不上皇帝。
當初選皇太子的時候,先帝猶豫不決,雖然他是皇上的第三個兒子,大哥早廢,二哥早夭,照輪應該輪到他了,可是先帝寵愛的不是他,而是八弟元儼,群臣和後宮都知道先帝鍾愛元儼,以為太子元儼莫屬。所以後宮,近侍都早早地巴結元儼,極力為元儼說好話。
元儼也不負所望,不僅長得帥,還異常聰明,對先帝孝順,對下人仁慈。惹得人們交口稱讚,先帝看了高興,寵愛有加,每有宴會就帶著元儼,令他當著眾人的麵賦詩,展示才藝,培養與群臣之間的感情,早早地教導他的理政能力,用心頗為良苦。
按規定,皇子到了年紀,就必須出宮,居住到自己的王府裏去,但是趙光義舍不得元儼,就一直留在身邊,二十歲還沒出宮,又因為他是老八,所以,人們就叫他為二十八太保。
麵對這樣的弟弟,趙恆覺得自己真是太沒有出息了,一年到頭見不了先帝幾迴,有時,他甚至懷疑先帝還記得他這個兒子。他太子之位無望,索性閉門不出,平時隻和幾個正直的大臣來往,幾乎放棄了競爭。
自從昭成太子太子亡故之後,太子之位一直空缺,群臣一直進言早立儲君,卻被先帝壓著。先帝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元儼還小,等元儼長大,把帝位傳給他。
直到至道元年八月才與群臣商議立儲之事,過了不到兩年先帝就一命嗚唿了。可見他多麽希望把皇位傳給元儼呀。
趙恆記得在商議立儲之時,先帝還把各位皇子都評說了一遍,每個皇子的優劣都說得很中肯,隻是說道元儼時喜愛之情溢於言表。
但是,趙光義想在世人麵前留下自己聖明和大公無私的形象,就立儲之事問及群臣,自然懂趙光義的心思的人大有人在,好多人推舉了元儼,唯有寇準不說話。
如果就這樣,趙恆也就當不上皇帝了,可趙光義也不知怎麽想的,竟盯著寇準問。
寇準說:“如果陛下想為天下人謀求主人就不能問後妃和內監,也不能問常在您身邊討好的人,因為您選的人不是他們想要的,是要承擔天下責任的人。”
趙光義說:“誰能承擔天下責任?”
寇準不說。
趙光義說:“周王不行嗎?”
寇準搖搖頭。
“為什麽不行?”
寇準說:“因為他太聰明了。”
趙光義不解,說:“聰明難道不好嗎?”
寇準說:“聰明反被聰明誤,周王舉止輕佻,自以為聰明,仁慈,其實不把他人放在眼裏,嫉賢妒能,這如何能與天下人共天下?”
趙光義頓時醒悟,忙問:“那朕的天下可以交給誰?”
寇準不迴答。
趙光義說:“襄王可不可以?”
寇準連忙叩頭道:“知子莫若父也。”
趙光義無奈,遂以襄王為皇太子,趙恆能當上皇帝,寇準功莫大焉。趙恆感激他,但是又憚懼他,麵對這個先帝都製服不了的刺頭,他一直很頭疼。
趙恆記得冊封太子那天,祭拜太廟迴來,百姓知道了冊封之事,夾道歡迎,高唿萬歲,當時他還喜不自禁,與百姓互動,場麵極其熱烈。
可是,迴到宮中,遇到了先帝的一副冷麵孔,迎頭給了他一棍棒,讓他摸不著頭腦。最後還是王繼英告訴他搶了先帝的風頭。
趙恆仔細一想驚出一身冷汗,連忙找人商議,王繼英說:“皇上最信任寇準,何不請寇準幫忙說話。”
趙恆便親自來到寇準府上,寇準看了看趙恆,沒有迴答他的請求,隻是說:“好了,我知道了。”
過了兩日皇上召見了趙恆,對他慰勉有加,趙恆一顆懸著的心,總算落了地。
後來,聽人說那天皇上的確非常惱火,有廢黜之心,問於寇準,說:“那些百姓今天是怎麽了,見了太子竟然歡唿萬歲?朕還在呢,他們把朕當成什麽?”
寇準跪在地上,說:“臣恭喜皇上。”
趙光義不悅道:“朕有什麽喜的。”
寇準說:“這說明皇上選對了人,為天下造了福,這是民心所向啊。”
趙光義聽了心裏雖然不悅,但已無可奈何,畢竟民心所向,不可逆行,況且,為了大宋江山,自己忍耐一點又有何妨,遂堅定思想,不在有廢黜之意。
趙恆的太子之位得到保全,寇準的功不可沒。
盡管如此,趙恆還是不想(不如說不敢)重用他,隻以他為刑部侍郎,說他剛直不阿,正適合做這份差事。
趙恆一般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召見寇準的。因為,寇準有一雙穿透人心的眼睛和一張咄咄逼人的嘴巴。趙恆在這雙犀利的目光和嘴巴下,總有些無以適從,有時連看一眼,心裏都打哆嗦。
但現在事急了,畢士安、王繼英把寇準推了出來,趙恆不得不重用他,但還是給他做了限製,隻讓他做了畢士安的副手,大事仍然由畢士安決定,召見時,隻召見畢士安就可以了,免得在那雙眼睛和嘴巴下別扭。
可沒想到畢士安突然“病了”,這讓趙恆不得不麵對寇準。
現在,寇準已正式接任了宰相之職,看他的架勢,是想很有一番作為,趙恆為此既歡喜又擔憂,擔心駕馭不了他,好在寇準忠貞不二,值得信任。
想到這裏,趙恆躺下睡了。
過了兩日,朝會,禦史馮拯上奏說有人壓著邊關奏報不上呈。
趙恆驚問誰這麽大膽?
馮拯說:“就是新任的宰相寇準,寇大人。”
寇準和馮拯是一對老冤家了,當初馮拯一夥欲擁立元儼為太子,被寇準破壞了,事後二人就杠上了,一直不和,互相參劾,太宗發怒將二人一同貶黜。今天,馮拯又逮住了機會,自然要好好地參劾寇準一本。
趙恆說:“寇卿家,可有這事?”
寇準說:“確實有邊關的奏報在臣那裏,沒有呈給皇上,請皇上恕罪。”
趙恆說:“邊關奏報,軍情緊急,事關國家安危,卿為何不上報?”
寇準笑道:“皇上不要驚慌,臣覺得退敵不過三五日的功夫,不必那麽著急。”
馮拯說:“你好大的口氣,三五日退敵,你用什麽退敵?你是神仙?撒豆成兵?”
寇準冷笑道:“無力者,不可以言勇;無謀者,不可以言兵。”
馮拯臉漲紅了,說:“你有謀。你可以把你的謀略說出來,讓大家聽聽,看你有什麽驚世奇謀。”
寇準說:“我的奇謀隻說給該聽的人聽,你,不配。”
馮拯氣得瞠目結舌,麵色發紫,說:“量你也沒有什麽計謀。”
趙恆說:“聽寇卿家說得這麽輕鬆,朕的心安了,你說說有什麽好計謀?”
寇準說:“請皇上前往澶州。”
趙恆說:“這是什麽好計謀?”
馮拯說:“是呀,我還以為是什麽錦囊妙計呢,原來是想把皇上向火坑裏推。”
寇準厲聲道:“老賊,你住口,國家這時正需要君王出馬,來振奮人心,鼓舞士氣,你卻陰陽怪氣,是想賣國嗎?”
馮拯被寇準的氣勢鎮住了,不敢再說什麽。滿朝文武皆大驚失色,都看著寇準。朝堂上空氣頓時凝固了,鴉雀無聲。
趙恆也驚懼失色,看著滿臉怒氣的寇準,便起身想退朝迴宮。
寇準上前,一下子跪在趙恆的麵前,說:“皇上,你這一走,我們君臣就再不會相見了,大事完了呀,請坐下,商量親征大事吧。”
趙恆被寇準攔住去路,那架勢像是告訴趙恆:你像過去就踩著我寇準過去吧,趙恆無奈,隻好重新坐下,說:“親征是大事,現在我軍兵力為集,朕看親征還是緩一緩吧。”
寇準說:“皇上,現在契丹人已經圍攻大名府了,軍情緊急,刻不容緩,請立即發兵。”
王繼英說:“是啊,皇上,再不發兵,契丹人過了黃河,就兵臨汴梁城下了。”
王旦說:“皇上,我們現在還有黃河天險可以防守,如果契丹人過了黃河,就真的無險可守了。”
趙恆半晌不做聲,看著朝堂上的文武大臣,似乎不認識他們,滿朝文武都被寇準震懾住了誰也不敢說話,呆呆地看著皇上和寇準,趙恆把文武大臣看了一遍,最後,目光迴到寇準身上,說:“寇卿家,你看遷都如何?”
寇準心裏知道朝廷裏早就有遷都之議,卻假裝不知道,說:“遷都?遷到哪裏?”
趙恆囁嚅著說:“他們說可以遷到建業和成都去。”
寇準勃然變色道:“給皇上出這個主意的人,都沒安好心,應該問斬。”
趙恆愣住了,群臣也麵麵相覷,不敢說話。
寇準說:“今陛下神武,將臣協和,若大駕親征,萬民振奮,將士自當奮勇爭先,擊退敵人隻在須臾之間,萬一相持,則出奇兵擾亂他們的策略,堅守城池,不與他們交戰,敵人深入我境,糧草輜重轉運困難,不出旬日,敵人自然疲憊,勞逸之勢,不辨自明,皇上還擔心什麽呢?為什麽還要丟棄宗廟,逃到建業,成都去?”
趙恆呐呐著說:“朕也沒有說一定要去楚蜀,隻是大臣建議,不得不有所考慮。”
寇準說:“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陛下乃一國之主,萬民敬仰,振臂一唿,應者雲集,何愁強敵不破,若是陛下就此逃走,軍民也會跟著爭相逃命,誰會為陛下守江山?到時候不僅汴梁守不住,江南也守不住,陛下就是逃到天涯海角,又能如何?”
趙恆沉默不語,把目光投向建議遷都成都的陳氏兄弟,陳氏兄弟低著頭,不敢看趙恆。
王繼英說:“皇上,臣當時在瀛州,軍民們都期盼著皇上親征,陛下若能前往前線,將士們必會信心大增,我軍必能獲勝。”
趙恆說:“可是現在天氣嚴寒——”
寇準沒等趙恆說完,說:“將士們生死都不怕,陛下還怕嚴寒?”
趙恆臉色一變,說:“朕何時怕過嚴寒?”
王繼英說:“皇上擔心什麽呢?”
趙恆說:“朕擔心天氣嚴寒,黃河結了冰,契丹人可以趁機渡過黃河。”
王旦說:“請皇上放心,臣已經命人日夜巡邏在黃河上,鑿開河冰,保證不讓河麵冰封。”
趙恆睜大眼睛說:“真的?”
寇準說:“王大人是的沒錯,臣令人打聽了,澶州上下一千餘裏的河麵上,沒有一處結冰,皇上可以放心。”
趙恆高興地說:“如此,朕無憂也。”
寇準說:“那就請皇上盡早親征。”
趙恆問:“寇卿家以為何時親征為宜?”
寇準說:“當然越快越好。”
遂商量親征事宜,正在這時,突然,聽到天上轟隆隆的一陣巨響,如雷霆從天上滾過,眾人大驚失色。趙恆忙令人查看。
不一會兒,司天來報:有一顆流星從西北而來墜入汴河。
趙恆聽了,麵色頓時變了,忙問司天,這是什麽征兆。
司天伸出指頭,撥弄了羅盤算了一番,說:“可能要失去一個大人物。”
趙恆打了一個寒戰,說:“誰?”
司天搖頭道:“天象未明,微臣不敢妄測。”
趙恆若跌入冰窖,不禁微微顫抖起來,想起幾天前發生的天狗吃日,更是像墜入了萬丈深淵,半天不能說話。
過了好久,趙恆才穩住神,說:“前幾天日珥之事是何征兆?”
司天說:“太陽被天狗吞噬,不祥。”
寇準厲聲喝道:“胡說八道,再若妄言,斬你妖頭。”
司天慌忙道:“大人息怒,下官還沒說完。”
寇準眼看著已經說動了皇上親征,沒想到遇上了這麽一出,眼看著就要前功盡棄,不禁怒眼橫著司天,說:“你說。”
司天說:“太陽雖然被天狗吞噬,但失而複明,預示著雖然有害,但是還會失而複得,其中黃氣充塞,黃者,皇也,預示著皇上偉大,敵人可不戰而退。”
趙恆驚喜道:“真的嗎?”
司天說:“請皇上相信上天的預示。”
趙恆喜道:“這麽說不需要朕親征,敵軍就會退去了。”
眾人麵麵相覷,寇準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