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既白,明月已歇。北境王府之內,有人一夜未眠,身前棋子散落一地,形容枯槁,衣衫上滿是酒氣,半醉半醒地枕著湖畔的青岩,口中念念由此,但旁人卻不知所言。
正對著那座靜湖,一座二層小竹樓的窗口處,穿著一身黑色蟒袍的老王爺與一位中年儒士相對而坐,飲茶之餘,二人還偶爾翻翻史書,然後尋些趣事來作為談資。
儒生姓齊,是一位來自南疆的讀書人。按理來說,他早已經到達了北境,卻遲遲沒有入城,究其原因,竟是因為在一座山中困了路。
老王爺端著茶杯,將飲未飲之際,不由得朝著窗外看了一眼,然後輕歎一聲,神色失落道:“若人人如此,還讀書作甚。”
儒生微微一笑,緩緩說道:“有時候不一定是書中道理錯了,也許是因為自己當下讀的書還不夠,所以無法將那些道理看得透徹。人雲亦雲,一知半解,自認為如此,實則卻差出了猴子的一個筋鬥。於他而言,本我非我,難道就成不得自我?道理終究還是講給自己聽的,故而某些心中不曾認可的文字,即使看得再多,又有何用。”
老王爺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片刻之後,輕聲道:“還望先生賜教。”
本名齊嶽澤的中年儒士笑而不語,然後以手指蘸了些許茶水,在桌麵上寫了一個“人”字。
老王爺沉思片刻,仍是不解其意,於是開口問道:“先生這是何意?”
中年儒士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依舊笑而不語。
老王爺不禁搖了搖頭,輕聲笑道:“先生此舉不免有些大膽,甚至可以說是逾越了規矩。”
“道在天地間,人在天地間,我亦在天地間。”齊嶽澤不以為意,神色坦然地給出答案。
“依著先生之言,我既未道?若是如此,那麽世人苦苦追求的又是何物?”老王爺問道。
“名利而已。”
老王爺有些震驚,繼續問道:“讀書人讀書為何?”
“為名為利。”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事開太平。此言立世,先生以為如何?”老王爺忽然有些神色凝重地問道。
“立心,立命,為名也。繼絕學,開太平,求利也。名在千秋,利在萬古,如此而已。”中年儒士神色平靜道。
大逆不道之言,已盡落雲端之人耳中,雖未開口,但心中已然怒不可遏。若這位姓齊的儒士再敢大放厥詞,想必那位在坐鎮天幕之上的儒家聖人一定會不顧身份選擇出手。
老王爺心中已經有所察覺,所以出言提醒道:“多事之秋,還望先生見諒。”
齊嶽澤抿了一口茶水,習以為常地笑道:“多年積累的舊怨罷了,王爺不要見怪才是。”
一座甲子之前便“名存實亡”的儒家書院,與自詡儒家正統的諸多書院,早已勢同水火,相看兩厭。之所以沒有走到兵戎相見的那一步,除了文廟內的那位至高聖人有意緩和雙方之間的關係外,是因為那座琳琅書院與天地中央的十方閣還有著些許藕斷絲連的關係。
身為一院之長的齊嶽澤與一名劍客相交莫逆,彼此皆是將對方視作大道之上的同行者。由於這一層關係,明麵上出手是斷然不可能的事,所以雙方便一直“無事”至今,但某些額外的關照其實還是有的。
聖人雖然無私,但可惜沒有聖人。
中年儒士是個心寬的,喜歡將道理的讀書人,所以事情不做的太過分,他也懶得理會,隻當作是平日裏的一些小打小鬧,借此給平淡的日子增添些趣味。酷愛翻書不假,但還不至於整日枯坐樓中,兩耳不聞窗外事。誰家的日子不多的是一地雞毛,總要為冷暖思量,也總要為肚皮著想,更何況書院裏的小家夥也有不少,總要讓他們填飽肚子在讀書,否則豈不是又會憑空多出一堆“無道理的道理”。
故而隻要那些“正統們”不擋住財路,儒士也就隨著他們瞎折騰,很少去理會。不過一旦有人觸碰到了儒士的某些逆鱗,那可就是一場無妄之災,雷霆盛怒,畢竟讀書人不是那廟裏的泥菩薩,多少也是有火氣的,不過所幸至今還未曾有人親眼見過儒士的盛氣淩人,以及不講道理。
老王爺不由得打趣道:“就沒想著為學生們鋪一鋪前行的道路,往後好讓他們可以走得更順遂一些?”
“從前沒有,現在倒是有些想法。”
“此話怎講?”老王爺好奇地問道。
“做過一個夢,有點過於真實了,所以至今也分不清其中真假。每每念及於此,不由得還是有些後怕,漸漸地也就開始收斂心性,有意讓自己不在招惹是非,有些話能不說就不說,也好讓弟子們身陷囹圄之時,縱使無人幫忙,倒也不至於讓人落井下石。”齊嶽澤有些唏噓道。
“關於那場夢,不知先生可否言語一二?”
“一場噩夢而已,多說無益,隻會令人徒增煩惱。王爺操勞半生,就不必再為了那些無關緊要的小事費心思了。一場新的城前之戰,足夠您忙一段時間了。”
關於那場夢,內容極其簡單,隻有三個模糊的畫麵。一人藏於群山之下,眾人冷眼旁觀,往後唯有冬雪作伴。另外一人墜於大河之中,苦苦掙紮而不得,隨時都有可能被河水溺死。還有一人,天真爛漫,無憂無慮,扶桑樹下,春風翻書,最終卻落得個雙目失明,口不能言的下場,一輩子或許都將在鬧市中行乞為生。
老王爺並未強求什麽,隻得輕聲感慨一句,“先生有沒有想過一件事,若是將來之事一旦被人看見,而親眼所見之人認為那些糟心的事一定是自己的某些行為所導致的,從此便極為約束自己,試問他看到的將來還是將來嗎?”
齊嶽澤忽然沉默不語,然後開始認真地去思考老王爺的此番言語。一瞬間似有所悟,但又有些茫然。
老王爺示意儒士看向窗外,指了指湖畔的那個人,隨後又分別指了指自己以及儒士,笑著解釋道:“常言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但我們三個人似乎有些想的太遠了。”
齊嶽澤搖搖頭,似乎並不認可老王爺的說法,深唿一口氣,無奈道:“未雨綢繆,尚且為時已晚,若就此放手,然後選擇順流而下,那豈不是害人害己,自討苦吃。”
老王爺神色認真地問道:“先生思量之久,豈非是為了那身後之名?”
“名利遠我,故不強求,而今名利近我,又何必自欺欺人地去做那所謂的清高之士。道在於人,而人即我,我不求道,然道自然來。讀書既為生前身後之名,也為當下或是將來之利。前者並非自負之言,後者也不是貶損之語。人活一世,在爭在不爭,爭名爭利乃為存身之道,不爭虛名,不爭小利,是為坦然豁達之理。修道往往在爭,爭你弱我強之虛名,而修行在不爭,以不爭之心,去體悟人生百態。無論是熱鬧喧嘩之巷,還是寧靜安逸之鄉,都能平和以待,進而不生愁緒。”
老王爺輕笑道:“先生果真是個妙人。”
齊嶽澤輕抿茶水,一笑置之,“哪裏是什麽妙人,無稽之談罷了,王爺切勿當真。”
老王爺突然失聲笑道:“原來先生爭得是萬世之名。”
“讀書人嘛,名利一事雖然不可盡占,但也總要占一樣才說得過去。不作廟堂之鷹犬,已然是一大幸事,但一身學問總要裨益世道幾分,不至於讓其荒廢,所以有些個名頭還是要爭一爭的。”齊嶽澤意味深長地笑道。
“那也不用與神靈餘孽同流合汙吧?”老王爺神色不解地問道。
“既然有些事選定了我那個不成器的學生去做,那麽旁人就不能指手畫腳,否則那一日再次來臨之時,一切就都將變得無法挽迴。”齊嶽澤神色嚴肅地說道。
“先生也認為那本書中所言是真的?”
齊嶽澤點點頭,沉聲道:“當初可以視若無睹,覺得那些話都是無用之言,但時至今日,曾經見過那些所謂真相的人就一定不會有絲毫的懷疑。一樁樁,一件件,難不成真的會是巧合?顯然是在自欺欺人。遠的暫且不說,隻說由昨夜至今日天明,豈不剛好佐證了書中之言。至於南山城內的少年起劍為何突然失去消息,王爺應該比我清楚,所以書頁上的話,也恰好如此。”
某本書中原文:少年鋒芒畢露,長者遁其光華,眾人不見結果。
老王爺神色猶豫道:“他當時收下東西,便是一種無聲的默認,想來不會插手此間之事,所以會不會是旁人在背後推波助瀾,以此謀求更大的‘名利’?”
齊嶽澤忽然起身,轉身看向樓梯口,微笑道:“王爺您多慮了,某人這不就來給說法了嗎,所以看來還是個守誠信的前輩高人。”
靜湖之畔,形容枯槁之人突然大喊一聲,“鬼來了!”
某人不請自來,如入自家樓閣,緩緩登上二樓,然後同老王爺與中年儒士一並作揖行禮,言語恭敬道:“與二位添麻煩了,還請見諒。”
:。:
頂點地址:
移動端:感謝您的收藏!
正對著那座靜湖,一座二層小竹樓的窗口處,穿著一身黑色蟒袍的老王爺與一位中年儒士相對而坐,飲茶之餘,二人還偶爾翻翻史書,然後尋些趣事來作為談資。
儒生姓齊,是一位來自南疆的讀書人。按理來說,他早已經到達了北境,卻遲遲沒有入城,究其原因,竟是因為在一座山中困了路。
老王爺端著茶杯,將飲未飲之際,不由得朝著窗外看了一眼,然後輕歎一聲,神色失落道:“若人人如此,還讀書作甚。”
儒生微微一笑,緩緩說道:“有時候不一定是書中道理錯了,也許是因為自己當下讀的書還不夠,所以無法將那些道理看得透徹。人雲亦雲,一知半解,自認為如此,實則卻差出了猴子的一個筋鬥。於他而言,本我非我,難道就成不得自我?道理終究還是講給自己聽的,故而某些心中不曾認可的文字,即使看得再多,又有何用。”
老王爺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片刻之後,輕聲道:“還望先生賜教。”
本名齊嶽澤的中年儒士笑而不語,然後以手指蘸了些許茶水,在桌麵上寫了一個“人”字。
老王爺沉思片刻,仍是不解其意,於是開口問道:“先生這是何意?”
中年儒士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依舊笑而不語。
老王爺不禁搖了搖頭,輕聲笑道:“先生此舉不免有些大膽,甚至可以說是逾越了規矩。”
“道在天地間,人在天地間,我亦在天地間。”齊嶽澤不以為意,神色坦然地給出答案。
“依著先生之言,我既未道?若是如此,那麽世人苦苦追求的又是何物?”老王爺問道。
“名利而已。”
老王爺有些震驚,繼續問道:“讀書人讀書為何?”
“為名為利。”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事開太平。此言立世,先生以為如何?”老王爺忽然有些神色凝重地問道。
“立心,立命,為名也。繼絕學,開太平,求利也。名在千秋,利在萬古,如此而已。”中年儒士神色平靜道。
大逆不道之言,已盡落雲端之人耳中,雖未開口,但心中已然怒不可遏。若這位姓齊的儒士再敢大放厥詞,想必那位在坐鎮天幕之上的儒家聖人一定會不顧身份選擇出手。
老王爺心中已經有所察覺,所以出言提醒道:“多事之秋,還望先生見諒。”
齊嶽澤抿了一口茶水,習以為常地笑道:“多年積累的舊怨罷了,王爺不要見怪才是。”
一座甲子之前便“名存實亡”的儒家書院,與自詡儒家正統的諸多書院,早已勢同水火,相看兩厭。之所以沒有走到兵戎相見的那一步,除了文廟內的那位至高聖人有意緩和雙方之間的關係外,是因為那座琳琅書院與天地中央的十方閣還有著些許藕斷絲連的關係。
身為一院之長的齊嶽澤與一名劍客相交莫逆,彼此皆是將對方視作大道之上的同行者。由於這一層關係,明麵上出手是斷然不可能的事,所以雙方便一直“無事”至今,但某些額外的關照其實還是有的。
聖人雖然無私,但可惜沒有聖人。
中年儒士是個心寬的,喜歡將道理的讀書人,所以事情不做的太過分,他也懶得理會,隻當作是平日裏的一些小打小鬧,借此給平淡的日子增添些趣味。酷愛翻書不假,但還不至於整日枯坐樓中,兩耳不聞窗外事。誰家的日子不多的是一地雞毛,總要為冷暖思量,也總要為肚皮著想,更何況書院裏的小家夥也有不少,總要讓他們填飽肚子在讀書,否則豈不是又會憑空多出一堆“無道理的道理”。
故而隻要那些“正統們”不擋住財路,儒士也就隨著他們瞎折騰,很少去理會。不過一旦有人觸碰到了儒士的某些逆鱗,那可就是一場無妄之災,雷霆盛怒,畢竟讀書人不是那廟裏的泥菩薩,多少也是有火氣的,不過所幸至今還未曾有人親眼見過儒士的盛氣淩人,以及不講道理。
老王爺不由得打趣道:“就沒想著為學生們鋪一鋪前行的道路,往後好讓他們可以走得更順遂一些?”
“從前沒有,現在倒是有些想法。”
“此話怎講?”老王爺好奇地問道。
“做過一個夢,有點過於真實了,所以至今也分不清其中真假。每每念及於此,不由得還是有些後怕,漸漸地也就開始收斂心性,有意讓自己不在招惹是非,有些話能不說就不說,也好讓弟子們身陷囹圄之時,縱使無人幫忙,倒也不至於讓人落井下石。”齊嶽澤有些唏噓道。
“關於那場夢,不知先生可否言語一二?”
“一場噩夢而已,多說無益,隻會令人徒增煩惱。王爺操勞半生,就不必再為了那些無關緊要的小事費心思了。一場新的城前之戰,足夠您忙一段時間了。”
關於那場夢,內容極其簡單,隻有三個模糊的畫麵。一人藏於群山之下,眾人冷眼旁觀,往後唯有冬雪作伴。另外一人墜於大河之中,苦苦掙紮而不得,隨時都有可能被河水溺死。還有一人,天真爛漫,無憂無慮,扶桑樹下,春風翻書,最終卻落得個雙目失明,口不能言的下場,一輩子或許都將在鬧市中行乞為生。
老王爺並未強求什麽,隻得輕聲感慨一句,“先生有沒有想過一件事,若是將來之事一旦被人看見,而親眼所見之人認為那些糟心的事一定是自己的某些行為所導致的,從此便極為約束自己,試問他看到的將來還是將來嗎?”
齊嶽澤忽然沉默不語,然後開始認真地去思考老王爺的此番言語。一瞬間似有所悟,但又有些茫然。
老王爺示意儒士看向窗外,指了指湖畔的那個人,隨後又分別指了指自己以及儒士,笑著解釋道:“常言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但我們三個人似乎有些想的太遠了。”
齊嶽澤搖搖頭,似乎並不認可老王爺的說法,深唿一口氣,無奈道:“未雨綢繆,尚且為時已晚,若就此放手,然後選擇順流而下,那豈不是害人害己,自討苦吃。”
老王爺神色認真地問道:“先生思量之久,豈非是為了那身後之名?”
“名利遠我,故不強求,而今名利近我,又何必自欺欺人地去做那所謂的清高之士。道在於人,而人即我,我不求道,然道自然來。讀書既為生前身後之名,也為當下或是將來之利。前者並非自負之言,後者也不是貶損之語。人活一世,在爭在不爭,爭名爭利乃為存身之道,不爭虛名,不爭小利,是為坦然豁達之理。修道往往在爭,爭你弱我強之虛名,而修行在不爭,以不爭之心,去體悟人生百態。無論是熱鬧喧嘩之巷,還是寧靜安逸之鄉,都能平和以待,進而不生愁緒。”
老王爺輕笑道:“先生果真是個妙人。”
齊嶽澤輕抿茶水,一笑置之,“哪裏是什麽妙人,無稽之談罷了,王爺切勿當真。”
老王爺突然失聲笑道:“原來先生爭得是萬世之名。”
“讀書人嘛,名利一事雖然不可盡占,但也總要占一樣才說得過去。不作廟堂之鷹犬,已然是一大幸事,但一身學問總要裨益世道幾分,不至於讓其荒廢,所以有些個名頭還是要爭一爭的。”齊嶽澤意味深長地笑道。
“那也不用與神靈餘孽同流合汙吧?”老王爺神色不解地問道。
“既然有些事選定了我那個不成器的學生去做,那麽旁人就不能指手畫腳,否則那一日再次來臨之時,一切就都將變得無法挽迴。”齊嶽澤神色嚴肅地說道。
“先生也認為那本書中所言是真的?”
齊嶽澤點點頭,沉聲道:“當初可以視若無睹,覺得那些話都是無用之言,但時至今日,曾經見過那些所謂真相的人就一定不會有絲毫的懷疑。一樁樁,一件件,難不成真的會是巧合?顯然是在自欺欺人。遠的暫且不說,隻說由昨夜至今日天明,豈不剛好佐證了書中之言。至於南山城內的少年起劍為何突然失去消息,王爺應該比我清楚,所以書頁上的話,也恰好如此。”
某本書中原文:少年鋒芒畢露,長者遁其光華,眾人不見結果。
老王爺神色猶豫道:“他當時收下東西,便是一種無聲的默認,想來不會插手此間之事,所以會不會是旁人在背後推波助瀾,以此謀求更大的‘名利’?”
齊嶽澤忽然起身,轉身看向樓梯口,微笑道:“王爺您多慮了,某人這不就來給說法了嗎,所以看來還是個守誠信的前輩高人。”
靜湖之畔,形容枯槁之人突然大喊一聲,“鬼來了!”
某人不請自來,如入自家樓閣,緩緩登上二樓,然後同老王爺與中年儒士一並作揖行禮,言語恭敬道:“與二位添麻煩了,還請見諒。”
:。:
頂點地址:
移動端:感謝您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