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天下無佛
我在現實世界得道成仙 作者:鱷魚皮的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興!
唯識宗!
這兩個詞壓根就不沾邊。
陳景花一百萬購買唯識宗原型資料,自然清楚唯識宗不適合傳教。
不過事無絕對,興,衰這種事本來就是相對。
麵對法濟和尚怒火,陳景不急不慌道:“唯識宗核心是佛學進階知識,曲高而和寡,教派之爭與唯識宗天然不契合,當然也不可能是尊佛性流派的對手。”
“隻要佛教興盛,唯識宗就不可能勝過尊佛性流派,但若是沒有佛教呢?”
語不驚人死不休,法濟和尚臉色大變,難以置信驚道:“你想要滅佛?”
“師父,你老人家稍安勿躁,佛又滅不掉,能被滅掉的隻是佛教。”
陳景利用佛宗氣度壓下法濟,開口解釋道:“唯識宗修的其實是佛學,是佛家,其實和佛教關係不大,立根的土壤是精通佛學,欲求索佛學更高境界的精英。”
“唯識宗看似與傳播佛學的佛教密不可分,其實並不存在必然聯係。”
唯識宗鑽研佛學是佛家沒有錯,但大乘講究度人,就必須把法廣傳世人,自然也屬於佛教。
若不是真法落入尊佛性流派,會讓唯識宗傳法更艱難,唯識宗願意把真法傳給任何能修成此法之人。
法濟和尚開口道:“若無佛教,何來精通佛學者,唯識宗又何來立根土壤?”
陳景走到神台下蒲團坐下,問道:“你老可覺得佛道儒三教,哪一教最興盛?”
法濟按捺住心中嗔怒,深吸一口氣迴道:“佛,信眾最多!”
陳景點頭之後又搖了搖頭:“其實並不是佛教最興盛,是三教其實就隻剩下佛教而已。”
“教者,教化也,若已經將思想傳達給世人,教派其實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三教為都是學說成熟誕生教派,教派最初的目標,無疑是將自家思想傳給天下人,目標自然也是天下人。”
“天下人生生死死,信教者不如傳教者,最有價值的目標無疑是權勢最高的人——皇帝,三教的第一傳教目標都是皇帝,”
“將教派所傳達的思想稱為家,一開始家與教興衰與共,一旦教派經曆過一次大興之後,就變成家興則教衰,教興則家衰。”
法濟和尚陷入短暫沉思,開口道:“教興家衰,你何以為證?”
陳景知道法濟已經動搖,推出蒲團示意坐下細說,繼續開口道:“以另外兩教為例,儒教最成功,其教義與君王相契合,傳教一人,將儒學融合一個階級,上行下效,順帶著將思想仁、禮、信、君子等思想傳達給世人,儒家從一開始就達成了目的,所以儒教幾乎沒有存在感。”
“道家無為是治世之道,但與君王並不契合,更不能和統治階級融合,民為世之主,也算找到根基,奈何民不讀書,傳教無比艱難,也是自上而下的策略傳教。”
“道教經過多次興衰後,道家也成功將無為,上善若水,太極陰陽辯證等思維融入到教化,凡與世事有關,無論說書先生講的話本,曆史正文,以及鄉間傳誦的八卦,無不承載著一角道經。”
“道家將思想成功刻錄到每個人思維模型之中,道教因此也名存實亡,不再履行傳教之職,成為一個給民眾提供信仰,以及一群修習破限道學道學家匯集的場所。”
“…………”
陳景言盡於此,戛然而止沒有談及佛教。
望向神台上斑駁的大乘天像,留給法濟和尚足夠的思考時間。
法濟和尚盤坐在蒲團垂目觀心,陷入悠久悠久的沉默。
身為一名佛門弟子,從未聽到過如此離經叛道的理論。
三教中的兩教已經功成身退,隻剩下佛教還未功成,欲興唯識宗,需先滅佛教,簡直是…………危言聳聽。
法濟和尚想要找出陳景理論中的漏洞,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能攻訐的點,自己轉瞬之間就找到答案。
“原來如此,佛家是三教唯一的外來戶,將佛學改造為適合東土的學說,又花費了不少時間,一步慢,步步慢,等到學說成熟成教,第一次大興在魏晉時期,第二大興在唐。”
“雖然不似儒家學說契合君王,但如道家一般,幾經沉浮也足以完成傳教。”
“隻是佛教僧眾心思不再純粹,如今佛教其實根本不想教衰家興,打禪機,猜謎語,故意讓基礎佛學都變得晦澀難懂,真偽難辨,維持著教興家衰的局麵。”
“隻需將佛學思想傳給世人,讓佛教滅,自然就是唯識宗大興的時候,使求法之人得真法,正法。”
“大興為亡,這倒是很契合道家的思想,還真是深入人心啊!”
良久之後,法濟和尚睜開眼眸,嘴角露出一抹微笑。
作為一名唯識宗弟子,發覺隻需要小小切割一下,拋開本來就沒有感情的佛教立場,還是很好接受這一套理論。
急不可耐問道:“該如何讓佛教大興而亡?”
陳景收迴視線,平淡迴道:“弟子其實已經在做了!”
“尊佛性流派打算以假吞真,何妨向他們學習一下,來一個以真吞假。隻要弟子能成為佛教高僧大德,上行下效,推行廢除謎語、禪機,自然而言能夠達成目的。”
法濟和尚心頭莫名一震,這才將陳景日日去經堂聽法的反常行為聯係起來,眼中喜色轉哀:“知真法而宣偽法,這是業,罪業,滔天罪業,你才入門三個月啊!為師看到唯識宗大興的機會,願承受業火煆燒,以此身為祭為你鋪平道路。”
陳景知道法濟和尚是真為千葉好,開路者,其實下場都不怎麽好,還是搖了搖頭擠出微笑道:“弟子早就說了,願意一力承擔這份罪業,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而且不是弟子看不起你,論賣相,你還真比不過弟子,哪怕是放下心中的堅持,有生之年能有幾分希望成為能影響整個佛教的高僧?”
法濟猛然驚覺,千葉僅用一個月就從一名小沙彌,成為有口皆碑的頓悟高僧,一陣無力感襲來,合眸感歎:“原來為師幫你承擔這份罪業的資格都沒有啊。”
唯識宗!
這兩個詞壓根就不沾邊。
陳景花一百萬購買唯識宗原型資料,自然清楚唯識宗不適合傳教。
不過事無絕對,興,衰這種事本來就是相對。
麵對法濟和尚怒火,陳景不急不慌道:“唯識宗核心是佛學進階知識,曲高而和寡,教派之爭與唯識宗天然不契合,當然也不可能是尊佛性流派的對手。”
“隻要佛教興盛,唯識宗就不可能勝過尊佛性流派,但若是沒有佛教呢?”
語不驚人死不休,法濟和尚臉色大變,難以置信驚道:“你想要滅佛?”
“師父,你老人家稍安勿躁,佛又滅不掉,能被滅掉的隻是佛教。”
陳景利用佛宗氣度壓下法濟,開口解釋道:“唯識宗修的其實是佛學,是佛家,其實和佛教關係不大,立根的土壤是精通佛學,欲求索佛學更高境界的精英。”
“唯識宗看似與傳播佛學的佛教密不可分,其實並不存在必然聯係。”
唯識宗鑽研佛學是佛家沒有錯,但大乘講究度人,就必須把法廣傳世人,自然也屬於佛教。
若不是真法落入尊佛性流派,會讓唯識宗傳法更艱難,唯識宗願意把真法傳給任何能修成此法之人。
法濟和尚開口道:“若無佛教,何來精通佛學者,唯識宗又何來立根土壤?”
陳景走到神台下蒲團坐下,問道:“你老可覺得佛道儒三教,哪一教最興盛?”
法濟按捺住心中嗔怒,深吸一口氣迴道:“佛,信眾最多!”
陳景點頭之後又搖了搖頭:“其實並不是佛教最興盛,是三教其實就隻剩下佛教而已。”
“教者,教化也,若已經將思想傳達給世人,教派其實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三教為都是學說成熟誕生教派,教派最初的目標,無疑是將自家思想傳給天下人,目標自然也是天下人。”
“天下人生生死死,信教者不如傳教者,最有價值的目標無疑是權勢最高的人——皇帝,三教的第一傳教目標都是皇帝,”
“將教派所傳達的思想稱為家,一開始家與教興衰與共,一旦教派經曆過一次大興之後,就變成家興則教衰,教興則家衰。”
法濟和尚陷入短暫沉思,開口道:“教興家衰,你何以為證?”
陳景知道法濟已經動搖,推出蒲團示意坐下細說,繼續開口道:“以另外兩教為例,儒教最成功,其教義與君王相契合,傳教一人,將儒學融合一個階級,上行下效,順帶著將思想仁、禮、信、君子等思想傳達給世人,儒家從一開始就達成了目的,所以儒教幾乎沒有存在感。”
“道家無為是治世之道,但與君王並不契合,更不能和統治階級融合,民為世之主,也算找到根基,奈何民不讀書,傳教無比艱難,也是自上而下的策略傳教。”
“道教經過多次興衰後,道家也成功將無為,上善若水,太極陰陽辯證等思維融入到教化,凡與世事有關,無論說書先生講的話本,曆史正文,以及鄉間傳誦的八卦,無不承載著一角道經。”
“道家將思想成功刻錄到每個人思維模型之中,道教因此也名存實亡,不再履行傳教之職,成為一個給民眾提供信仰,以及一群修習破限道學道學家匯集的場所。”
“…………”
陳景言盡於此,戛然而止沒有談及佛教。
望向神台上斑駁的大乘天像,留給法濟和尚足夠的思考時間。
法濟和尚盤坐在蒲團垂目觀心,陷入悠久悠久的沉默。
身為一名佛門弟子,從未聽到過如此離經叛道的理論。
三教中的兩教已經功成身退,隻剩下佛教還未功成,欲興唯識宗,需先滅佛教,簡直是…………危言聳聽。
法濟和尚想要找出陳景理論中的漏洞,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能攻訐的點,自己轉瞬之間就找到答案。
“原來如此,佛家是三教唯一的外來戶,將佛學改造為適合東土的學說,又花費了不少時間,一步慢,步步慢,等到學說成熟成教,第一次大興在魏晉時期,第二大興在唐。”
“雖然不似儒家學說契合君王,但如道家一般,幾經沉浮也足以完成傳教。”
“隻是佛教僧眾心思不再純粹,如今佛教其實根本不想教衰家興,打禪機,猜謎語,故意讓基礎佛學都變得晦澀難懂,真偽難辨,維持著教興家衰的局麵。”
“隻需將佛學思想傳給世人,讓佛教滅,自然就是唯識宗大興的時候,使求法之人得真法,正法。”
“大興為亡,這倒是很契合道家的思想,還真是深入人心啊!”
良久之後,法濟和尚睜開眼眸,嘴角露出一抹微笑。
作為一名唯識宗弟子,發覺隻需要小小切割一下,拋開本來就沒有感情的佛教立場,還是很好接受這一套理論。
急不可耐問道:“該如何讓佛教大興而亡?”
陳景收迴視線,平淡迴道:“弟子其實已經在做了!”
“尊佛性流派打算以假吞真,何妨向他們學習一下,來一個以真吞假。隻要弟子能成為佛教高僧大德,上行下效,推行廢除謎語、禪機,自然而言能夠達成目的。”
法濟和尚心頭莫名一震,這才將陳景日日去經堂聽法的反常行為聯係起來,眼中喜色轉哀:“知真法而宣偽法,這是業,罪業,滔天罪業,你才入門三個月啊!為師看到唯識宗大興的機會,願承受業火煆燒,以此身為祭為你鋪平道路。”
陳景知道法濟和尚是真為千葉好,開路者,其實下場都不怎麽好,還是搖了搖頭擠出微笑道:“弟子早就說了,願意一力承擔這份罪業,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而且不是弟子看不起你,論賣相,你還真比不過弟子,哪怕是放下心中的堅持,有生之年能有幾分希望成為能影響整個佛教的高僧?”
法濟猛然驚覺,千葉僅用一個月就從一名小沙彌,成為有口皆碑的頓悟高僧,一陣無力感襲來,合眸感歎:“原來為師幫你承擔這份罪業的資格都沒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