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劉協給孫策提出來了,該表態的地方他也已經表態了。
劉協的話總結起來一句話,那就是我在你這刷存在感,證明我的能耐可不是為了跟你孫策爭搶點啥,而是為了在你這活的舒服一點罷了。
“陛下放心,這遷都之事,我會將過程擬定了就給你送來,在我江東文武的眼中,陛下一定會是這一次遷都的主角,可不是我,隻不過有一件事,江東的文武都沒什麽像樣的官職,我會根據這些人在江東的任職給陛下擬定一份名單,等陛下登基了之後,照著冊封一番就行了。”
“還有唾罵曹操的檄文,你也要擬定好了,到時候第一時間昭告天下,曹操的命運如何,就交給上天吧!”
劉協對於那些虛頭巴腦的事顯然並不在乎,他在意的是曹操和袁紹這一戰的結果。
雖然自己逃離了許昌,但是曹操和他身邊的那麽多謀臣絕對不是吃幹飯的,他們絕對不會坐以待斃,而是會第一時間找機會自救。
劉協之所以沒有在自己到了江東的第一時間就要求宣布遷都,是因為一旦那樣做了,一方麵曹操甚至不能跟袁紹再拚殺一下就會被擊潰,而這一切跟自己絲毫沒有關係。
不單單袁紹會短時間內在中原一家獨大嗎,,造成難以收拾的局麵,江東子弟們也不會對自己這個皇帝有絲毫的尊重。
所以劉協這些天的操作看似是給了曹操一個喘息的機會,實際上卻也是在給自己創造一個讓江東人認識自己的機會。
劉協雖然不願意給曹操機會,但自己身在江東,一切都需要一個過程,縱使這個過程可能給曹操留了機會。
這一次孫策沒有再為難劉協,而是帶著周瑜和張紘匆匆離開了。
一天的時間準備皇帝遷都這麽大的一個事,的確是匆促了一些,要不是張昭和程普他們幾個早就知道了此事,而且暗中一直都在做著一些相關的準備,孫策是絕不敢說出一天這個時間的。
劉協知道,一天之後,已經十分紛亂的大漢即將再一次變天,到時候自己遷都的消息和皇帝罵曹操的檄文會比騎兵的速度還快的傳遞到中原,到時候天下間會發生什麽樣的事,劉協也是難以預測的。
幾乎與此同時,官渡曹操的軍中迎來了一個低調但卻受到了十分的關注的客人,他穿著長袍帶著鬥笠而來,直到見了曹操本人,才以真麵目示人,正是許攸。
“可把子遠給盼來了!自從前日得了子遠的書信之後,我是日思夜想啊,想要破了袁紹,非得子遠來了不可!”
曹操一見許攸,當時就緊緊握住了他的雙手,連聲音都是激動的直打顫。
這可不是曹操裝的,他說的還真就是現階段的實話。
許攸在給曹操的書信裏麵其實就已經誇下海口了,說但凡是自己到了曹操軍中,一定會送給曹操一份大禮!
在如今的情況之下,他從袁紹的軍中到曹操的軍中,而且還說要帶給曹操一份大禮,這份大禮是什麽當然是不言而喻。
“孟德,袁紹剛愎自用,任人唯親,雖然此時看似是在與你的交戰中占得了上風,但不光我背了他袁紹,田豐,沮授等人也都已經是再不會為其出一謀,孟德不必等了,當即刻出兵!”
這是許攸見了曹操之後當著曹操和他麾下最為信任的謀臣們說出的第一句話。
眾人一聽這話就明白了,這許攸絕對是個有性格的奇人。
一般的謀臣,剛剛從一個主子那轉投他處,一般是不會第一時間就說自己本來的主子不好的,畢竟誰知道他能不能在不久的將來再做出一次這樣的事兒來呢?
但是許攸顯然是並不在乎別人怎麽想,他不單單一上來就要說袁紹不好,而且還要第一時間就讓曹操滅了袁紹。
“子遠啊,有件事,怕是你……”
曹操麾下的謀臣之中,也不乏跟許攸早前交好的,眼看著許攸在這幾乎就要誇下海口,立刻想要提醒他劉協被江東給擄走了的事,但卻被曹操用一個犀利的眼神給製止了。
眾人一時間也不知道曹操這是不相信許攸還是怎麽迴事,反正都不吱聲了。
“子遠啊,如今我大軍的糧草,怕是已然維持不了多少時間了,看似我軍與袁紹僵持,但我等這些天都在想辦法速勝,時不我待啊!若是子遠當真有什麽辦法,我曹操代麾下這數萬將士先行謝過子遠!”
說到這,曹操還麵對麵的衝著許攸來了個大禮。
許攸這個人,相當的好麵子,而且口無遮攔,這些曹操都是知道的,所以他這麽做,自然也算是給足了許攸的麵子,接下來顯然就要看許攸的表現了。
“孟德放心,我許攸既然來了,就是一定會給孟德出一個驚天大計,諸公且來看!”
說完之後,許攸瀟灑的一個轉身,直接把身上的鬥笠扔在了地上,之後大踏步奔著牆上的中原地圖去了,地圖上清晰的標注著曹軍所在的位置,和他們偵測到的袁紹大軍的所在。
“孟德請看,曹軍的數目在這圖上清晰可見,比之袁軍的數量,那可是少了數倍啊!”
聽了這話,曹操默默點頭,自己雖然號稱帶著多少多少的大軍,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自己的將士在數量上跟袁紹是沒法比的,要不然就以自己麾下將士們的單兵戰鬥力,早就勢如破竹的把袁紹給打迴鄴城去了。
“你孟德的這些人馬,背靠著許昌,糧草尚且供應不及,袁紹大軍數倍與你,一樣是遠離鄴城,他們的糧草是如何供應的,孟德難道就沒有打一打主意嗎?”
許攸說的這話不算什麽秘密,往往在兩軍交戰的時候,越是大規模的交戰,糧草的運輸問題就越是能夠左右整個的局勢。
但聽了這話之後,曹操依舊是麵色嚴肅的微微搖頭。
“袁紹的運糧路線十分隱秘,且護送的將士裝備精良,強行打糧草的主意並非良策。”
劉協的話總結起來一句話,那就是我在你這刷存在感,證明我的能耐可不是為了跟你孫策爭搶點啥,而是為了在你這活的舒服一點罷了。
“陛下放心,這遷都之事,我會將過程擬定了就給你送來,在我江東文武的眼中,陛下一定會是這一次遷都的主角,可不是我,隻不過有一件事,江東的文武都沒什麽像樣的官職,我會根據這些人在江東的任職給陛下擬定一份名單,等陛下登基了之後,照著冊封一番就行了。”
“還有唾罵曹操的檄文,你也要擬定好了,到時候第一時間昭告天下,曹操的命運如何,就交給上天吧!”
劉協對於那些虛頭巴腦的事顯然並不在乎,他在意的是曹操和袁紹這一戰的結果。
雖然自己逃離了許昌,但是曹操和他身邊的那麽多謀臣絕對不是吃幹飯的,他們絕對不會坐以待斃,而是會第一時間找機會自救。
劉協之所以沒有在自己到了江東的第一時間就要求宣布遷都,是因為一旦那樣做了,一方麵曹操甚至不能跟袁紹再拚殺一下就會被擊潰,而這一切跟自己絲毫沒有關係。
不單單袁紹會短時間內在中原一家獨大嗎,,造成難以收拾的局麵,江東子弟們也不會對自己這個皇帝有絲毫的尊重。
所以劉協這些天的操作看似是給了曹操一個喘息的機會,實際上卻也是在給自己創造一個讓江東人認識自己的機會。
劉協雖然不願意給曹操機會,但自己身在江東,一切都需要一個過程,縱使這個過程可能給曹操留了機會。
這一次孫策沒有再為難劉協,而是帶著周瑜和張紘匆匆離開了。
一天的時間準備皇帝遷都這麽大的一個事,的確是匆促了一些,要不是張昭和程普他們幾個早就知道了此事,而且暗中一直都在做著一些相關的準備,孫策是絕不敢說出一天這個時間的。
劉協知道,一天之後,已經十分紛亂的大漢即將再一次變天,到時候自己遷都的消息和皇帝罵曹操的檄文會比騎兵的速度還快的傳遞到中原,到時候天下間會發生什麽樣的事,劉協也是難以預測的。
幾乎與此同時,官渡曹操的軍中迎來了一個低調但卻受到了十分的關注的客人,他穿著長袍帶著鬥笠而來,直到見了曹操本人,才以真麵目示人,正是許攸。
“可把子遠給盼來了!自從前日得了子遠的書信之後,我是日思夜想啊,想要破了袁紹,非得子遠來了不可!”
曹操一見許攸,當時就緊緊握住了他的雙手,連聲音都是激動的直打顫。
這可不是曹操裝的,他說的還真就是現階段的實話。
許攸在給曹操的書信裏麵其實就已經誇下海口了,說但凡是自己到了曹操軍中,一定會送給曹操一份大禮!
在如今的情況之下,他從袁紹的軍中到曹操的軍中,而且還說要帶給曹操一份大禮,這份大禮是什麽當然是不言而喻。
“孟德,袁紹剛愎自用,任人唯親,雖然此時看似是在與你的交戰中占得了上風,但不光我背了他袁紹,田豐,沮授等人也都已經是再不會為其出一謀,孟德不必等了,當即刻出兵!”
這是許攸見了曹操之後當著曹操和他麾下最為信任的謀臣們說出的第一句話。
眾人一聽這話就明白了,這許攸絕對是個有性格的奇人。
一般的謀臣,剛剛從一個主子那轉投他處,一般是不會第一時間就說自己本來的主子不好的,畢竟誰知道他能不能在不久的將來再做出一次這樣的事兒來呢?
但是許攸顯然是並不在乎別人怎麽想,他不單單一上來就要說袁紹不好,而且還要第一時間就讓曹操滅了袁紹。
“子遠啊,有件事,怕是你……”
曹操麾下的謀臣之中,也不乏跟許攸早前交好的,眼看著許攸在這幾乎就要誇下海口,立刻想要提醒他劉協被江東給擄走了的事,但卻被曹操用一個犀利的眼神給製止了。
眾人一時間也不知道曹操這是不相信許攸還是怎麽迴事,反正都不吱聲了。
“子遠啊,如今我大軍的糧草,怕是已然維持不了多少時間了,看似我軍與袁紹僵持,但我等這些天都在想辦法速勝,時不我待啊!若是子遠當真有什麽辦法,我曹操代麾下這數萬將士先行謝過子遠!”
說到這,曹操還麵對麵的衝著許攸來了個大禮。
許攸這個人,相當的好麵子,而且口無遮攔,這些曹操都是知道的,所以他這麽做,自然也算是給足了許攸的麵子,接下來顯然就要看許攸的表現了。
“孟德放心,我許攸既然來了,就是一定會給孟德出一個驚天大計,諸公且來看!”
說完之後,許攸瀟灑的一個轉身,直接把身上的鬥笠扔在了地上,之後大踏步奔著牆上的中原地圖去了,地圖上清晰的標注著曹軍所在的位置,和他們偵測到的袁紹大軍的所在。
“孟德請看,曹軍的數目在這圖上清晰可見,比之袁軍的數量,那可是少了數倍啊!”
聽了這話,曹操默默點頭,自己雖然號稱帶著多少多少的大軍,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自己的將士在數量上跟袁紹是沒法比的,要不然就以自己麾下將士們的單兵戰鬥力,早就勢如破竹的把袁紹給打迴鄴城去了。
“你孟德的這些人馬,背靠著許昌,糧草尚且供應不及,袁紹大軍數倍與你,一樣是遠離鄴城,他們的糧草是如何供應的,孟德難道就沒有打一打主意嗎?”
許攸說的這話不算什麽秘密,往往在兩軍交戰的時候,越是大規模的交戰,糧草的運輸問題就越是能夠左右整個的局勢。
但聽了這話之後,曹操依舊是麵色嚴肅的微微搖頭。
“袁紹的運糧路線十分隱秘,且護送的將士裝備精良,強行打糧草的主意並非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