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緣分何人懂,感情誰來明,思念,遇見,為何?或許,今生來世一遭,隻為與你,一麵之緣!


    蘭玉姑娘與李凡一在街上正義之道,巧然相遇,彼此不舍。


    蘭玉父親是泰州人氏,宋姓,整日裏不苟言笑,那是不怒自威。早年間追隨先帝開疆擴土,後又為順天爺出謀劃策,輔佐奠定帝王基業,操勞國家大事,自是勞苦功高,在官場一路摸爬滾打,如今已是國家重臣,官居正一品,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所以蘭玉可是正兒八經的大家閨秀,官二代。


    可這個時代對女子沒有公平和自由可言,三綱五常,君臣父子;三從四德,苛刻女子。尤其是大戶人家的女孩,打小就是在學習禮儀文化中成長,笑不露齒、輕行緩步、坐莫動膝、喜莫大笑、怒莫高聲;須學女工,當知禮數,立身端正,方可為人。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打那天馬超口出狂言,說要上門提親,蘭玉心裏就一直悶悶不樂,好幾天沒有出門,實因自己已有心上人,蘭玉真怕父親一時糊塗,應下這門親事。


    可想,李凡一倜儻風流,大俠風範,佳人一麵之緣,蘭玉念念不忘,已經在內心萌發了情感的種子,這幾天,那種衝動越發強烈,願天涯海角,彼此相隨,粗菜淡飯,終身餘生。夢中有你的身影,腦海裏不停地浮現,多想此刻你就在我的眼前,投身你的懷抱,告知我對你的思念猶如那河水泛濫,滔滔不絕,如此多好;風兒搖曳,白雲流浪,可否幫我捎去安康?


    二人住在同一座城池,此刻的距離卻是海角天涯般遙遠,我連你住哪都不知道,何時能再相見?可就算蘭玉和李凡一在一起了,他們的家庭、身世、地位、彼此間的生活習慣、脾氣秉性能否融合,這一大堆問題又擺在了眼前。


    蘭玉的母親劉氏,平日裏吃齋信佛,這天早晨,蘭玉的母親要去佛堂寺拜佛祈願,蘭玉也正好想出去走走,便前去找父親商量,蘭玉道:“爹,女兒聽說母親要去佛堂寺祈願,女兒想陪同母親一起前去,為爹爹和母親祈福。”


    蘭玉父親道:“你知道的還挺快,難得你一片孝心,就陪同你母親一起去吧。你也好出去散散心,一路上注意安全,照顧好你母親,可要早些迴來,”蘭玉的父親用那種官方做派說著,但自己就這一個女兒,表麵上的嚴肅,其實內心還是極其寵愛自己女兒的。


    蘭玉謝過父親,心情瞬間好了許多,蹦跳著出了門,喊來管家備好轎,等蘭玉母親梳妝打扮好,一眾家丁早已在大門口侯著,陪同蘭玉一起前去的還有丫鬟可欣。


    連日裏,蘭玉難得出門來,一路上和可欣有說有笑,聊的是格外開心。


    陽光明媚,藍天白雲,蘭玉坐在轎子裏,可欣陪在轎子邊走著,蘭玉時不時的挑起轎子上的簾子向外張望,可欣道:“小姐,你不停的看外邊,是不是在找你的凡一大哥呀!”接著繼續打趣道:“小姐,你看那位像不像啊?”


    “哪兒呢?”聽可欣說完,蘭玉立馬挑起簾子,喜出望外的四處尋找著她想見到的身影,可惜沒那麽巧,丫鬟可欣在和她開玩笑呢。


    沒看到李凡一,蘭玉自然有些失落,生氣道:“可欣,你明知道我很煩,能不能別和我開這種玩笑,無聊,”心裏落了空,蘭玉的臉瞬間失去了喜悅之色,一個人坐在轎子裏悶悶不樂。


    可欣忙道歉:“小姐,對不起,可欣知錯了,本來是想逗你開心的嘛,你就別生我氣了。小姐不必擔心,心中念念不忘,自然必有迴響,”


    蘭玉道:“就你嘴貧,”接著繼續道:“好了,沒事了,知道你不是有意的,吩咐下去,前麵壺中茶館歇息一下,”


    從蘭玉家到佛堂寺距離不近,雖然坐著轎子,但也是一路顛簸,蘭玉擔心母親身體吃不消,遂中途歇息半刻,蘭玉伺候母親吃了碗茶水,便繼續趕路。


    來到佛堂寺,已經是上午時刻,蘭玉扶母親下轎,吩咐轎夫在山下等著,帶了隨從便向寺廟走去,寺廟門口赫然一副對聯“無地不蓬萊塵寰有幾”“重巒繞風趣世俗全非”,很是醒目。


    說這佛堂寺由來已久,是一獵戶所建。話說上古時期,天上有十個太陽,這下給人類帶來了災難。烤幹河流,燒焦大地,也燒死許許多多人和動物。人和動物發瘋似的尋找避難場所還有食物和水。


    有位獵戶掙紮著最後一絲氣力在山上尋找吃的,不巧碰上一隻老虎,此時獵戶早已經沒有逃亡的氣力。隻好躲在一塊石頭下麵,等著噩運來臨,等了半晌,也不見動靜,獵戶爬起來張望,隻見那隻老虎的爪子陷在石頭裏麵,拔不出來,原來實在是太熱了,太陽把石頭都曬軟了,獵戶不僅有驚無險,還死裏逃生,便殺了那隻老虎來填飽肚子。


    後來,一位叫大羿的青年英雄,他是個神箭手,劍法超群,百發百中。他看到人們生活在苦海中,便決心幫助人們脫離苦難。


    大羿翻山越河,來到東海邊,爬上一座高山。拉開萬斤力弓弩,搭上千斤重利箭,瞄準天上火辣辣的太陽,無一虛發,一口氣射掉九個太陽,大羿拯救了萬物,功勞蓋世。


    那位獵戶也有幸活了下來,這天,獵戶在山上打獵時,偶然發現一山洞,便進去查看,隻見山洞上麵有著無數個拳頭般大小的洞口,而且還在不停的往下漏著米粒,獵戶一看喜出望外。從此便不再打獵,每天除了吃就是睡,多餘的米下粒則拿去山下換成銀子。


    後來,米洞越來越小,灑下來的米也越來越少,獵戶知道犯了天怒。內心發慌之時,隻見小洞中穿過了無數佛光,牆壁上滿現經文。


    自此,獵戶大徹大悟,便剃發修行,把這些年攢的銀子全拿了出來,在此處修建了廟宇,供奉佛像。自認為有佛緣又得到佛家點化,遂取名佛堂寺,山洞便取名為佛米洞,那塊石頭取名為虎灘石,至今還能清晰的看到石頭上老虎的爪印。


    慢慢的,來寺廟裏燒香拜佛的人越來越多,香火也越來越旺,城內百姓祈風得風、祈雨得雨,累累顯靈,受到萬民頂禮,又經官府出資,幾次大興廟宇。


    獵戶自修成得道高僧,找他的香客是越來越多,但他一心隻想著吃齋念佛,不想被其他事務打擾,不知何年何月,便離開寺廟,一人下了山去,至於去了什麽地方,無人知曉。


    蘭玉陪同著母親往寺內走,但見廟頂琉璃金碧,大殿雄偉壯觀。寺內青鬆挺拔,翠柏陰森,環境優美,清靜無為,香客眾多,真是個絕佳之地,幽靜的好去處。不論達官貴人,不論平常百姓,都有訴求。


    天王殿兩側四大天王職風調雨順,大雄寶殿內釋迦牟尼佛慈悲為懷。


    蘭玉和母親沿著階梯邊而上,從偏門進入大殿內,蘭玉母親吩咐隨從供養了銀子,旁邊一位高僧帶著幾個小和尚敲著木魚,嘴裏念著經文。


    蘭玉以一顆虔誠的心跪在釋迦牟尼佛前,瞬間感覺有一種超塵的寧靜與安詳,她想訴說內心,想寄托思念;可蘭玉不敢有私心雜念,遂平複內心,願父母身體健康,平安快樂,磕頭下去。


    隻聽得旁邊高僧口中道:“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良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若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若水並收藏大國良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