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所有的有著大誌的諸侯的共同心聲。
畢竟如今的天子,誰都沒有想到,會從李傕郭汜手中,平安迴歸洛陽。而且還是迴到洛陽,就從鮑鴻和楊烈手中接過了兵權還有河南尹的位置。至於如今的河南尹,楊琦。是弘農楊氏的分支。但誰都知道,弘農楊氏是忠於漢室的。
這一個四世三公家族,最多的時間,就是在中央朝廷任職,地方之上,雖然也有著一些親眷故吏。但自從當初楊震的四知名聲一出,雖然許多人,讚揚弘農楊氏的無私大義,但卻讓弘農楊家在地方上的助力,少了許多。
所以說,大漢的兩個四世三公家族,汝南袁氏才是真的權傾朝野。不但在朝堂還是地方,都有著他們的門生故吏,家族子弟存在。
所以說,不用懷疑,楊琦的河南尹,那就絕對是漢室能夠掌控的存在,隻要天子長大掌權。
而如今的天子,雖然不大弱冠,但原本的輔政的大將軍何進和太傅袁逢,都已經死去。現如今是朝堂太尉楊彪坐鎮。宮中國舅董承獨大,而且董承還是天子身邊董貴人的父親。這又是一個外戚的存在。
不過董承如今,氣候未成,倒還不用顧忌。
隻是,如今的司隸校尉鮑鴻和鎮北將軍楊烈這兩個人,可是有些棘手。
鴻,本就是靈帝信臣,又是軍中宿將。加之做河南尹的時候,收流民,行屯田,做得相當不錯,雖然得罪了不少的權貴家族,但是,屯田所得的成果,到是讓東歸的天子,收益不小。
如今的洛陽,糧食充足,還有著那麽多收攏而來的流民存在,絕對不缺人口。
在這個時代,糧食是什麽?那就是人,而人口充足了,就表示能顧有著征召足夠兵馬的基礎。有了這兩樣打底,再有著一個可以比得上呂布的楊烈的存在。要是一旦天子當政,哪還有諸侯的活路?
原本的時候,靈帝以前,能做一任太守刺史,那就是各大家族的渴望,畢竟兩千石家族的名號,就代表著家族至少三代不用發愁會就此敗落。
而今呢?做了太守州牧的這些人,用的是漢室的名義,作的是自家的官。掌控著原本該屬於朝廷的權利,還不用給洛陽上繳賦稅錢糧。這種權利的美味,哪一個嚐過之後,願意放棄?
而如今,眼看著隨著天子的一天天長大,就要掌控朝政,再有著一個善於練兵,勇猛如虎的楊烈掌軍,這不是諸侯們願意看到的局麵,就是那些宗室皇族一樣如此。
所以麽,現在秉承各家主公,來到洛陽的使者,名義上是恭賀天子,東歸洛陽,大家一同迴歸漢室麾下。但實際上,有著許多人的心裏,是想著如何離間楊烈鮑鴻和天子之間的關係而來的。沒了楊烈的兵馬,和如今看似閑居司隸校尉的鮑鴻存在,就董承那個貨色?有人會怕麽?而如今,那些諸侯的當務之急,就是想著怎麽把鮑鴻楊烈想辦法調離洛陽。這些人到了洛陽之後,貢品送進宮中,就開始到處串聯。
尋到各自的熟人,稍作打探,就會明白,別說他們了,就是如今的國舅董承,由於在長安就和楊烈有些莫名的分歧,如今正在想辦法做他們希望的事情呢。
而且是想著把鮑鴻和楊烈他們,以及一些他們看不上眼的那些人,一股腦送到長安,去和李傕郭汜打擂台去。聞聽這種事情,許多人大喜。直接就找上了國舅董承的府邸。
如今占據冀州的袁紹,派出的長袖善舞的許攸,一出手就是五千金,喜得本就丟了大半家產的國舅董承,直接把袁紹看做知心人,許攸也成了他的摯友。
除此以外,益州牧劉焉的大兒子劉璋,荊州牧劉表的別駕蒯良,以及諸多諸侯的使者,不管是出於何種目的,紛紛去往董承府上,送出的禮物,連董承自己都覺得吃驚。
但在吃驚之餘,覺得自己比起太尉楊彪,那才是如今漢室的第一重臣。
看到這種情況,代表曹操來到洛陽的潁川荀彧,也不甘落後,直接代表曹操給董承送上一份厚禮。話裏話外,表示出支持國舅的意思。
一看這麽些人都在走董承的門路,就是其餘的一些州牧太守的使者,那也是紛至遝來,讓董承驚喜莫名。有著這麽多各路諸侯表示支持,董承自然要極力而為。
於是,就在朝堂上,直接提出了一個建議,那就是為了收複三輔之地,讓鎮北將軍楊烈帶領北軍五校,出征如今繼續砸長安三輔之地作亂的李傕郭汜二部。
等到平定李傕郭汜之後,有司隸校尉鮑鴻坐鎮長安,整頓漢室根基,三輔重地。這一番建議,說的那絕對是慷慨激昂,大義凜然。
要知道,長安之地,本就是前漢故都,漢室根本,當初的北軍五校,南軍三營,可都是三河子弟,加上三輔步卒招募而來,屬於漢室的根基之地。
不容有失,這是至理。
而且,李傕郭汜二人,劫持天子,形同大逆不道。如今更是繼續在三輔為亂,絕對,是可忍孰不可忍?
鎮北將軍楊烈,本是前朝將門世家,勇武不說,善於練兵,有他帶兵出征三輔,正是使得其所。
至於司隸校尉鮑鴻,不說軍中宿將,先帝信臣,就說做了河南尹之後,把洛陽經營的如此之好,用來坐鎮長安,收拾三輔,不也是人盡其用?想必以鮑鴻對於漢室的忠心,絕對樂於承擔如此重任。
而侍中賈詡,本就是武威賈氏,李傕郭汜,也是涼州出身,有賈詡這個涼州人隨軍輔佐鎮北將軍,也算是合理的當。
而且,涼州之地,遂平複叛,曆經長久,叛亂不息,賈詡上任右扶風之位,正好協助司隸校尉鮑鴻,穩定三輔,緩和西涼諸部,即便不諧,就用賈詡協同鎮北將軍楊烈出兵西涼,平滅叛亂。
潼關段煨,隨同楊烈一同先去三軸,再平西涼。
這般大義凜然,誰會反對?眾口一詞,即便是天子隱隱覺得有些不妥,但也隻好點頭同意。就這樣,詔書發出,皆大歡喜。
畢竟如今的天子,誰都沒有想到,會從李傕郭汜手中,平安迴歸洛陽。而且還是迴到洛陽,就從鮑鴻和楊烈手中接過了兵權還有河南尹的位置。至於如今的河南尹,楊琦。是弘農楊氏的分支。但誰都知道,弘農楊氏是忠於漢室的。
這一個四世三公家族,最多的時間,就是在中央朝廷任職,地方之上,雖然也有著一些親眷故吏。但自從當初楊震的四知名聲一出,雖然許多人,讚揚弘農楊氏的無私大義,但卻讓弘農楊家在地方上的助力,少了許多。
所以說,大漢的兩個四世三公家族,汝南袁氏才是真的權傾朝野。不但在朝堂還是地方,都有著他們的門生故吏,家族子弟存在。
所以說,不用懷疑,楊琦的河南尹,那就絕對是漢室能夠掌控的存在,隻要天子長大掌權。
而如今的天子,雖然不大弱冠,但原本的輔政的大將軍何進和太傅袁逢,都已經死去。現如今是朝堂太尉楊彪坐鎮。宮中國舅董承獨大,而且董承還是天子身邊董貴人的父親。這又是一個外戚的存在。
不過董承如今,氣候未成,倒還不用顧忌。
隻是,如今的司隸校尉鮑鴻和鎮北將軍楊烈這兩個人,可是有些棘手。
鴻,本就是靈帝信臣,又是軍中宿將。加之做河南尹的時候,收流民,行屯田,做得相當不錯,雖然得罪了不少的權貴家族,但是,屯田所得的成果,到是讓東歸的天子,收益不小。
如今的洛陽,糧食充足,還有著那麽多收攏而來的流民存在,絕對不缺人口。
在這個時代,糧食是什麽?那就是人,而人口充足了,就表示能顧有著征召足夠兵馬的基礎。有了這兩樣打底,再有著一個可以比得上呂布的楊烈的存在。要是一旦天子當政,哪還有諸侯的活路?
原本的時候,靈帝以前,能做一任太守刺史,那就是各大家族的渴望,畢竟兩千石家族的名號,就代表著家族至少三代不用發愁會就此敗落。
而今呢?做了太守州牧的這些人,用的是漢室的名義,作的是自家的官。掌控著原本該屬於朝廷的權利,還不用給洛陽上繳賦稅錢糧。這種權利的美味,哪一個嚐過之後,願意放棄?
而如今,眼看著隨著天子的一天天長大,就要掌控朝政,再有著一個善於練兵,勇猛如虎的楊烈掌軍,這不是諸侯們願意看到的局麵,就是那些宗室皇族一樣如此。
所以麽,現在秉承各家主公,來到洛陽的使者,名義上是恭賀天子,東歸洛陽,大家一同迴歸漢室麾下。但實際上,有著許多人的心裏,是想著如何離間楊烈鮑鴻和天子之間的關係而來的。沒了楊烈的兵馬,和如今看似閑居司隸校尉的鮑鴻存在,就董承那個貨色?有人會怕麽?而如今,那些諸侯的當務之急,就是想著怎麽把鮑鴻楊烈想辦法調離洛陽。這些人到了洛陽之後,貢品送進宮中,就開始到處串聯。
尋到各自的熟人,稍作打探,就會明白,別說他們了,就是如今的國舅董承,由於在長安就和楊烈有些莫名的分歧,如今正在想辦法做他們希望的事情呢。
而且是想著把鮑鴻和楊烈他們,以及一些他們看不上眼的那些人,一股腦送到長安,去和李傕郭汜打擂台去。聞聽這種事情,許多人大喜。直接就找上了國舅董承的府邸。
如今占據冀州的袁紹,派出的長袖善舞的許攸,一出手就是五千金,喜得本就丟了大半家產的國舅董承,直接把袁紹看做知心人,許攸也成了他的摯友。
除此以外,益州牧劉焉的大兒子劉璋,荊州牧劉表的別駕蒯良,以及諸多諸侯的使者,不管是出於何種目的,紛紛去往董承府上,送出的禮物,連董承自己都覺得吃驚。
但在吃驚之餘,覺得自己比起太尉楊彪,那才是如今漢室的第一重臣。
看到這種情況,代表曹操來到洛陽的潁川荀彧,也不甘落後,直接代表曹操給董承送上一份厚禮。話裏話外,表示出支持國舅的意思。
一看這麽些人都在走董承的門路,就是其餘的一些州牧太守的使者,那也是紛至遝來,讓董承驚喜莫名。有著這麽多各路諸侯表示支持,董承自然要極力而為。
於是,就在朝堂上,直接提出了一個建議,那就是為了收複三輔之地,讓鎮北將軍楊烈帶領北軍五校,出征如今繼續砸長安三輔之地作亂的李傕郭汜二部。
等到平定李傕郭汜之後,有司隸校尉鮑鴻坐鎮長安,整頓漢室根基,三輔重地。這一番建議,說的那絕對是慷慨激昂,大義凜然。
要知道,長安之地,本就是前漢故都,漢室根本,當初的北軍五校,南軍三營,可都是三河子弟,加上三輔步卒招募而來,屬於漢室的根基之地。
不容有失,這是至理。
而且,李傕郭汜二人,劫持天子,形同大逆不道。如今更是繼續在三輔為亂,絕對,是可忍孰不可忍?
鎮北將軍楊烈,本是前朝將門世家,勇武不說,善於練兵,有他帶兵出征三輔,正是使得其所。
至於司隸校尉鮑鴻,不說軍中宿將,先帝信臣,就說做了河南尹之後,把洛陽經營的如此之好,用來坐鎮長安,收拾三輔,不也是人盡其用?想必以鮑鴻對於漢室的忠心,絕對樂於承擔如此重任。
而侍中賈詡,本就是武威賈氏,李傕郭汜,也是涼州出身,有賈詡這個涼州人隨軍輔佐鎮北將軍,也算是合理的當。
而且,涼州之地,遂平複叛,曆經長久,叛亂不息,賈詡上任右扶風之位,正好協助司隸校尉鮑鴻,穩定三輔,緩和西涼諸部,即便不諧,就用賈詡協同鎮北將軍楊烈出兵西涼,平滅叛亂。
潼關段煨,隨同楊烈一同先去三軸,再平西涼。
這般大義凜然,誰會反對?眾口一詞,即便是天子隱隱覺得有些不妥,但也隻好點頭同意。就這樣,詔書發出,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