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潁川荀氏的努力,兩家平常依附於荀氏的小家族杜家和周家,表示願意遷往洛陽。還和荀家有著約定,那就是一旦冀州那裏荀家站穩了腳跟的話,就會引薦杜家和周家的嫡子,前往冀州,而現在,加入洛陽河南尹的不過是這
兩家的旁係而已。
這對於楊烈來說,又是一個意外之喜。他來的時候,並沒有奢望會有什麽大收獲,但如今不但有了三個在史書上有名的大才,還有著兩家家族的遷移,不管嫡係旁係,這種家族雖然說小,那不過是比起荀家來說的。家族中的大多數人口,還是讀過書,識字明理的。做為謀士或許不合格,但負責執行一些具體事務,絕對合適。而且家族遷往洛陽,那就代表著任何加入河南尹衙門的人,絕對會盡心盡力辦事的那種。
所以,第二天,潁川各家為楊烈舉辦的歡迎宴會上,可以說是賓主盡歡,都有著自己的收獲。
對於荀家來說,此舉沒有得罪楊烈不說,還因為有著這兩個家族的存在,和洛陽一方拉上了關係。以後說不定什麽時候,就能用上呢。
除此以外,荀家表現出來的善意,被潁川一些小家族還有寒門看到之後,也表示願意去到洛陽定居或者謀個職事,對於這些人的善意,楊烈全都—接納,畢竟董卓強行帶走長安的不但有著公卿大臣,可是還有著諸多富戶的,如今的洛陽城中,別的不多,建的極好的空閑宅院可是比比皆是。而且官員大家族的宅院還好,董卓允許有著家人留下看守,不過這可不是董卓仁慈,而是他本就打算一把火燒掉洛陽的,現在留人可以,到時候,燒成了白地,你不是白留麽?
但他沒有想到的是,沒等放火,楊烈帶兵來了,這些宅院才得以保留下來。而那些富戶的宅院,就別說留人了,幹脆就是抄家,值錢的歸了董卓,人口?健壯的直接收進民夫行列,出力去,至於老弱病殘,也不放過,直接跟著大隊,遷往長安,至於是不是死在路上,董卓一概不管。不走?當場就砍了你。
這些人的宅院,可就是無主空宅了,鮑鴻上任河南尹之後,光是清點封閉這些空宅麽都花了不少力氣的,現在有人遷過去,還都是家族富戶,楊烈能不歡迎。
而且即便是這些寒門,家中子弟可也是讀過書的。出來做事,絕對沒有問題。
要知道,這個時候,所謂的寒門,隻不過是值得是地位上的標準而已,可不代表沒錢。這時候,家裏沒錢,能讀書?
於是,楊烈一場宴會下來,又我洛陽招攬了不少讀書人以及富戶。現如今的他們,可不是端架子的時候,誰都知道,一旦亂起,潁川這裏,十有八九會成為戰場,遷往洛陽是去避禍,不是要別人求著才會去的。
一個人求自己,一個人自己求人,地位關係的轉變,可是讓楊烈獲益不少,而且怎麽說,他還有著一個一人戰三將,走馬取汝南的威名不是麽?亂世之中,武力就是安全的第一保障,何況他還是聞名天下的那個?
收獲滿滿,但楊烈並不是隻想到潁川走走的,他還想要去別的地方走走轉轉呢,所以,直接拿出一塊令牌,交於穩重的陳群之後,讓他召集願去洛陽的家族寒門,到齊之後,大家一起,互相照顧著上路,到了繯轅關,那裏自然有著屬於河南尹的兵馬迎接。
潁川本就距離績轅關不遠,所以不用楊烈親自護送。
在潁川逗留幾天以後,楊烈終於重新上路,而且還是和徐麻同行,一直到了長社徐麻家中之後,才會分別,然後他繼續走豫州,兗州,翼州,再到並州,最後迴河南。等於是把環繞河南尹的四周勢力走個遍,全都實地看一遍,也好心裏有數。
這麽做,楊烈有著兩個目的。一個就是,來自於後世的他,深知不管是冷兵器時代,還是熱兵器時代都一樣,戰爭打的就是一個後勤,換到這個時代來說,那就是糧草輜重,沒有糧食,就是有著再多的兵馬也是無用,直接就潰散了。沒飯吃,誰跟著你啊?
第二個麽,怎麽說,楊烈也是熟讀過三國的,不管是三國誌還是三國演義,對於裏麵的那些大將,他可都是眼熱的很。
而且在軍報上,看到常山趙子龍,他就有些心裏直癢癢,雖說一些大將已經各有其主,但有些不還沒有的麽?不管招攬得到,招攬不到,見識一下偶像總不會錯吧?
這也是他的一個念想不是麽?所以,他也就趁著這個空閑,出來走走,看自己的運氣如何,如果和在潁川這麽好的話,楊烈做夢都會笑醒的。而且如今的洛陽,雖然有著張遼高順成廉,但不是還是覺得大將不夠麽?四戰之地,無論哪一方麵,可都是要有人坐鎮的。
想起這件事情,楊烈就有些後悔,後悔自己按照後世的騎兵操典訓練的早了,那種訓練,能夠操練出嫻熟的騎軍以及騎軍將領,但是想要他們獨當一麵,幾乎不可能,為什麽呢,騎軍可是進攻性的兵種,獨擋一麵,不但要會進攻,更需要防守。甚至防守還要主要一些。所以,那些騎軍打衝鋒,以少對多,都不成問題,但要讓他們獨立做主,鎮守一地,估計是不行的。
所以,楊烈想著看能不能這一次出來,招攬幾個哪怕是三流的武將都行,不需要他有多高的武力,但能夠獨當一麵,就行,楊烈的騎軍當中,盡管他自己武力出眾,但追求的還是集體的武力講究相互配合,他絕對相信,就是呂布呂奉先,真的被他的精銳纏住,除非主動突圍,直接遠飆,否則的話,和西園軍纏鬥,最後死的一定是呂布。
到了長社,楊烈拜會了徐麻的老母,得到答應遷往洛陽的承諾之後,楊烈留給徐麻一封轉交鮑鴻的書信之後,直接帶人離開長社,繼續上路,直奔當初他走馬取汝南的地方,豫州刺史部,現在應該叫豫州牧的轄地去了。
“不知道如今的汝南怎麽樣了,劉辟龔都是不是還在那裏。“
兩家的旁係而已。
這對於楊烈來說,又是一個意外之喜。他來的時候,並沒有奢望會有什麽大收獲,但如今不但有了三個在史書上有名的大才,還有著兩家家族的遷移,不管嫡係旁係,這種家族雖然說小,那不過是比起荀家來說的。家族中的大多數人口,還是讀過書,識字明理的。做為謀士或許不合格,但負責執行一些具體事務,絕對合適。而且家族遷往洛陽,那就代表著任何加入河南尹衙門的人,絕對會盡心盡力辦事的那種。
所以,第二天,潁川各家為楊烈舉辦的歡迎宴會上,可以說是賓主盡歡,都有著自己的收獲。
對於荀家來說,此舉沒有得罪楊烈不說,還因為有著這兩個家族的存在,和洛陽一方拉上了關係。以後說不定什麽時候,就能用上呢。
除此以外,荀家表現出來的善意,被潁川一些小家族還有寒門看到之後,也表示願意去到洛陽定居或者謀個職事,對於這些人的善意,楊烈全都—接納,畢竟董卓強行帶走長安的不但有著公卿大臣,可是還有著諸多富戶的,如今的洛陽城中,別的不多,建的極好的空閑宅院可是比比皆是。而且官員大家族的宅院還好,董卓允許有著家人留下看守,不過這可不是董卓仁慈,而是他本就打算一把火燒掉洛陽的,現在留人可以,到時候,燒成了白地,你不是白留麽?
但他沒有想到的是,沒等放火,楊烈帶兵來了,這些宅院才得以保留下來。而那些富戶的宅院,就別說留人了,幹脆就是抄家,值錢的歸了董卓,人口?健壯的直接收進民夫行列,出力去,至於老弱病殘,也不放過,直接跟著大隊,遷往長安,至於是不是死在路上,董卓一概不管。不走?當場就砍了你。
這些人的宅院,可就是無主空宅了,鮑鴻上任河南尹之後,光是清點封閉這些空宅麽都花了不少力氣的,現在有人遷過去,還都是家族富戶,楊烈能不歡迎。
而且即便是這些寒門,家中子弟可也是讀過書的。出來做事,絕對沒有問題。
要知道,這個時候,所謂的寒門,隻不過是值得是地位上的標準而已,可不代表沒錢。這時候,家裏沒錢,能讀書?
於是,楊烈一場宴會下來,又我洛陽招攬了不少讀書人以及富戶。現如今的他們,可不是端架子的時候,誰都知道,一旦亂起,潁川這裏,十有八九會成為戰場,遷往洛陽是去避禍,不是要別人求著才會去的。
一個人求自己,一個人自己求人,地位關係的轉變,可是讓楊烈獲益不少,而且怎麽說,他還有著一個一人戰三將,走馬取汝南的威名不是麽?亂世之中,武力就是安全的第一保障,何況他還是聞名天下的那個?
收獲滿滿,但楊烈並不是隻想到潁川走走的,他還想要去別的地方走走轉轉呢,所以,直接拿出一塊令牌,交於穩重的陳群之後,讓他召集願去洛陽的家族寒門,到齊之後,大家一起,互相照顧著上路,到了繯轅關,那裏自然有著屬於河南尹的兵馬迎接。
潁川本就距離績轅關不遠,所以不用楊烈親自護送。
在潁川逗留幾天以後,楊烈終於重新上路,而且還是和徐麻同行,一直到了長社徐麻家中之後,才會分別,然後他繼續走豫州,兗州,翼州,再到並州,最後迴河南。等於是把環繞河南尹的四周勢力走個遍,全都實地看一遍,也好心裏有數。
這麽做,楊烈有著兩個目的。一個就是,來自於後世的他,深知不管是冷兵器時代,還是熱兵器時代都一樣,戰爭打的就是一個後勤,換到這個時代來說,那就是糧草輜重,沒有糧食,就是有著再多的兵馬也是無用,直接就潰散了。沒飯吃,誰跟著你啊?
第二個麽,怎麽說,楊烈也是熟讀過三國的,不管是三國誌還是三國演義,對於裏麵的那些大將,他可都是眼熱的很。
而且在軍報上,看到常山趙子龍,他就有些心裏直癢癢,雖說一些大將已經各有其主,但有些不還沒有的麽?不管招攬得到,招攬不到,見識一下偶像總不會錯吧?
這也是他的一個念想不是麽?所以,他也就趁著這個空閑,出來走走,看自己的運氣如何,如果和在潁川這麽好的話,楊烈做夢都會笑醒的。而且如今的洛陽,雖然有著張遼高順成廉,但不是還是覺得大將不夠麽?四戰之地,無論哪一方麵,可都是要有人坐鎮的。
想起這件事情,楊烈就有些後悔,後悔自己按照後世的騎兵操典訓練的早了,那種訓練,能夠操練出嫻熟的騎軍以及騎軍將領,但是想要他們獨當一麵,幾乎不可能,為什麽呢,騎軍可是進攻性的兵種,獨擋一麵,不但要會進攻,更需要防守。甚至防守還要主要一些。所以,那些騎軍打衝鋒,以少對多,都不成問題,但要讓他們獨立做主,鎮守一地,估計是不行的。
所以,楊烈想著看能不能這一次出來,招攬幾個哪怕是三流的武將都行,不需要他有多高的武力,但能夠獨當一麵,就行,楊烈的騎軍當中,盡管他自己武力出眾,但追求的還是集體的武力講究相互配合,他絕對相信,就是呂布呂奉先,真的被他的精銳纏住,除非主動突圍,直接遠飆,否則的話,和西園軍纏鬥,最後死的一定是呂布。
到了長社,楊烈拜會了徐麻的老母,得到答應遷往洛陽的承諾之後,楊烈留給徐麻一封轉交鮑鴻的書信之後,直接帶人離開長社,繼續上路,直奔當初他走馬取汝南的地方,豫州刺史部,現在應該叫豫州牧的轄地去了。
“不知道如今的汝南怎麽樣了,劉辟龔都是不是還在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