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如果說維新派對扶桑內部對手是勝券在握的話,那唯一的擔心的,就是西洋諸國的攪局了:


    別的不說,人家船堅炮利,光封鎖海路就夠大家喝一壺的。


    但有直秀在,這洋人的問題還是問題麽。


    一句話,1867年—1868年是遠東的窗口期,要搞啥內部革新,請盡早,否則過時不候!


    為啥這麽說呢?


    簡單看就知道了,去年的丙寅洋擾佛蘭西和米人吃了大虧,不也就那樣了。


    說到底,普魯士將要崛起,歐羅巴各國自顧不暇;而米人經曆過南北之戰後元氣大傷,想折騰也折騰不起來。


    除此之外,其它情況也決定,1867年—1868年,是遠東革新的難得窗口期:


    第一,這兩年爆發了第二次世界經濟危機。


    因此有一個算一個,西洋諸國沒一個願意大動幹戈的——這和後世不一樣,此時的危機就真是危機,全民動蕩那種,不光是經濟萎靡。


    而且,這幾年歐羅巴糧食歉收,到明年1868年更嚴重。


    這種情況下,洋人如果還敢大舉用兵,那真是壽老人上吊自己找不自在——嘩變聽過沒?


    第二,蘇伊士運河將在1869年開通。


    到時航程大大縮減,歐羅巴再派船到遠東幹涉,那可不要太爽。


    另外,在過兩年,歐羅巴到天竺、到香江的海底電纜可就鋪設完成了。那時再有啥風吹草動,想做手腳可就沒這麽容易了。


    說白了,這個時候,維新派隻要應對好各國公使,讓他們個人不要節外生枝即可。


    而扶桑偏遠,遠不如中華受人重視,連帶這諸國公使也不是啥當紅小生、希望之星,因此這些人也沒啥大的奢求:


    整幾個事件,刷刷存在感,求個升官發財就得了。


    而且如果真搞大發了,萬一難以收場,惹得本土中樞大發雷霆,這是何苦來哉?


    這裏就不得不說直秀的高明之處:


    當年他傾力發展北地,雖說主要原因是別的——趁著扶桑開國大亂、幕府無暇關注之際發展勢力,可抗擊魯西亞在遠東擴張,也是他深謀遠略之處。


    要知道,如果沒有他的亂入,英、佛兩國對扶桑可是比較重視的——兩強將其視為遏製路西亞的橋頭堡。


    傳統豪強英吉利一直重兵以待就不說了,甚至連佛蘭西後來也下了大本錢:


    不但一直在橫濱駐軍,其留在扶桑的水軍也頗為強大。


    1883年6月,經擴建後組建了單獨的“佛國江戶分艦隊”,其艦艇總數赫然達到25艘之多!


    可如今情況大有不同:


    因為直秀從中搗鬼,魯西亞不但沒能奪取烏龍江出海口,而且其遠東領地也元氣大傷。


    因此,沒了魯人在一邊虎視眈眈,英佛對扶桑的關注度那是大為降低。


    這也是直秀對搞定各國公使有信心的原因之一。


    至於怎麽搞定的呢?


    對症下藥不就得了,soeasy!


    公使們最關注的,其實就是九月四國聯合戰船隊威逼攝海的三點成果,定期開港、敕許開國和改稅。


    關於定期開港,這個維新派不會推翻,因此公使們的保底業績就有了;


    至於敕許開國,維新派對此求之不得,自然也不會反對;


    唯一的要推翻的,就是改稅一事。


    不過直秀早就想好了代價,扶桑近代化乏力,必然要引入外來資本,這個交換足以讓他們對中樞交代:


    英吉利雖說是工業首強,可畢竟地少民稀,因此發展到現在,其工業潛力已經見底,而金融化的趨勢則開始不可阻擋——未來的二十年,其資本將大量湧入米人國度。


    這投給誰不是投,賺到的金銀難道還有區別不成。


    至於佛國的金融業,那威風史可比英人長多了,因此更沒有問題。


    唯一可慮的,就是投資扶桑到底能不能賺到錢?


    但對於這個,各家公使比直秀還有信心。


    金融家過路拔毛、快馬挖眼,連沙子都能榨出油來,擔心這個,是對其專業的最大侮辱!


    隻要搞定英佛公使,那米人公使小範德比爾特更不是問題:


    原來,因為第二次世界經濟危機的爆發,英人開始對米人造船業進行惡意競爭,這種情況,要等二、三十年後才得以緩解。


    如今扶桑願意接受米人船廠的轉移,對此小範德比爾特哪裏肯不接受——如今其家族在船舶製造業首屈一指,就算不顧別人,難道連自己也不顧了麽。


    這英、佛、米三家公使一旦同意,那剩下的蘭國、普魯士和魯西亞就是浮雲:


    願意附和還能撿些殘羹冷炙;


    不願意,嗯,誰有空理你啊。


    而且維新派也不怕洋人搗鬼,經過七年的持續改良,有了陀螺儀的魚~雷,雖然還稱不上啥大殺器,但配上小型快船,


    玩個突襲還是頗具威懾力的。


    因此,這些勾當都不用直秀親自出麵,慶永和外國奉行們就把這事完滿了結了。


    而安排好洋人之後,去了隱患的維新派哪還不開始放手施為:


    慶應三年(1867年)十月二十四日,直秀作為先鋒占據大阪,向京都發出了“討奸表”。


    有直秀帶強兵坐鎮近畿,維新派開始在各地狂飆突進。


    最先平定的,還是幕府禦領。


    之前十月二十日江戶無血開城,統合了幕府新軍之後,維新軍開始在關東大搞清一色。


    “鋤奸之後諸侯公議大政”,誰支持、誰反對?


    一手糧食一手大棒,自然沒人敢不識趣。


    而且為了顯示忠心,後來加入的各家兵馬份外給力——可憐宇都宮的戶田家,就是因為稍微猶豫了一下,結果被陸奧磐城平的安藤家迫不及待地帶頭掃平了。


    誰讓當初阪下門之變(1862年),是戶田家重臣幕後策劃的呢。


    這口怒氣安藤家整整憋了五年,如今哪還按耐得住。


    另外,戶田家之後積極整修皇陵,是鐵杆的尊王派。


    而如今尊王就意味著反對開國,維新派搞殺雞儆猴,那還不是戶田家自己找的。


    戶田家煙消雲散後,關東諸侯不管願不願意,他們都隻能被傳檄而定,老老實實地在“討奸表”和“大政奉還書”上簽了字——畢竟“大政奉還書”要的是“公議大政”,細究起來,各家其實沒有什麽損失。


    真正倒黴的,還是原來幕府譜代大名中的名門如酒井家,他們以後再想輕易左右大政可就難嘍。但名門之所以叫名門,那肯定人數稀少啊,如果搞的如同大根一般多,那名門也就不值錢了不是。


    慶永帶人在關東除殘去穢,其它地方的維新派當然也不肯落後:


    其中四國是最先底定的。


    土佐和宇和島聯手,靠著“長麵侯”伊達宗城的能言善辯,愣是沒讓土佐出啥大風頭——可憐吉田元吉十多年苦心孤詣建立的強兵,愣是成了伊達牟舌的助力。


    而九州島,有島津齊彬這個猛人,加上薩摩、佐賀和築前福岡三家合力兇猛,也就熊本和久留米兩藩口頭抗議了一下,然後整個九州各家就順勢從了維新派。


    至於本州西部的山陽道,則是長州作打手、備後福山出來主持大局。


    原來,到了這般田地,威望卓著的前老中首座阿部正弘,他也坐不住了。


    當年黑船來訪扶桑開國,作為調和派的首領,阿部左右彌合,可嘔心瀝血也壓製不住幕府內部的分裂,因此他灰心喪氣之餘,趁病辭職了——要不是直秀亂入,這位和家茂、齊彬一樣都早早病死了。


    可別看阿部是老前輩,因成名甚早,到今年他也不過49歲。


    維新派發刃於文久二年慶永治政,最早的基本盤,除了開明幕臣就是原本的調和派諸侯。


    這次經慶永延書相請加家臣慫恿,“智慧勢州”阿部終於靜極思動再次出山。


    其實阿部也看出來了,這次勝負必將決定扶桑日後的走向,這樣的大事,錯過了就再也沒有。


    而因為老是站錯隊——航海遠策、下關炮擊、八月十八日之變、葵祭之變,長州這次再也輸不起了,因此起兵之後分外兇猛。


    有威望驚人兼長袖善舞的阿部,再加上戰力驚人的長州,那山陽道諸侯誰頂得住。


    而且,這時北陸也傳來了好消息:


    維新派在關東的兵馬,是以北地、陸奧羽和維新諸侯為主力,因為路途遙遠,慶永自己的越前兵並未出現。


    可好歹慶永是維新派首領,因此越前兵馬也憋著勁要搞把大的。


    而他們盯上的,就是號稱天下副將軍的加賀前田家——前田家表高百萬,是除了德川幕府禦領外領地最高的諸侯。


    雖然前田家世代都是滑頭,因此不肯輕易表態,可隨著各地消息不斷傳來,前田家也迅速反應過來——滑頭一旦下定決心,那投機不得比任何人都快啊。


    等越前加前田兩家這一聯手站隊維新派,北陸道哪裏還敢有別的雜音。


    於是,十一月二十日慶永到達大阪,還沒讓他等到月底,扶桑的局勢已經徹底明朗了:


    不算北地的話,按古製,扶桑分五畿七道。


    可如今,東海道除了尾張、東山道(陸奧、出羽)、北陸道、山陽道、南海道(四國島)、西海道(九州島),七道中除了山陰~道,全都歸了維新派旗下。


    而剩餘的山陰~道,不管是過去和現在,甚至把以後算上,都是扶桑著名的窮地方,影響力不能說沒有,但約等於無吧。


    至於五畿,除了京都所在的山城國,其它也被直秀拿糧食誘反了。


    大勢已去,連京都小朝廷和慶喜一係自己都絕望了。


    本來,一會桑、高須四兄弟加尊王攘夷諸侯,趕到京都救駕的勢力其實不少。但到十一月末,如同冰雪消融一般,大家坐著坐著就不見了。


    這時就看出扶桑


    諸侯的伶俐了:


    京都戒備森嚴,大隊人馬不好脫身,這些諸侯就自己帶著幾個親信喬裝先跑。等跑到大阪,他們再去信讓部下離開。


    這時候,慶喜等人也不敢過分逼迫。


    因此,全家上下都能勝利大逃亡。


    開始時,京都小朝廷和慶喜一係,還指望著曹孟德打馬超一事再次上演——畢竟,諸侯雲集大阪,這利益爭奪導致內訌啥的,一哄而散也挺正常的不是。


    可他們沒想到,對麵有經驗啊。


    直秀在原來的世界時,就對倒幕這些人的靈活很是佩服:


    這幫人先是尊王攘夷,發現不成就趕緊變成尊王倒幕;


    可等倒幕成功後,他們又玩了一手版籍奉還;


    看版籍奉還沒引起大麵積反彈,接著他們就開始搞廢藩置縣和四民平等;


    等後麵發現,新舊權貴開始合流,這些人又擴大了華族的範圍。


    ……


    雖然有陰差陽錯和時局逼迫,不能說是一開始就深思熟慮的結果,可到底來說,這套路玩的堪稱是層出不窮。


    先玩死幕府、再解散諸侯,最後是打倒武士,這一步步走下來,從來不肯樹敵過多,都是先把肚裏的消化了再吃第二口。


    有這些例子,直秀照抄不就的得了。


    因此盡管諸侯雲集大阪,維新派也沒有得意忘形,一切的一切,都集中在“討奸”和“大政奉還”上:


    討奸,就是要清洗年初打倒維新派的慶喜一係;


    而大政奉還,則是扶桑未來的規劃。


    所謂的大政奉還,對此維新派解釋說,就是換政於民、諸侯公治。按時髦點的話說,其實可以解釋為組建扶桑連邦。


    至於再以後怎麽辦,飯要一口口地吃,等連邦搞起了再說。


    而這兩邊僵持下去的結果,到底是京都先頂不住了:


    一是樹倒猢猻散,這明白人不要太多;


    另外嘛,則是如今是啥時候,慶應大兇作啊。


    直秀都不需要封鎖糧道,隻要他保證自家籌集的糧食不流入,京都自己都支撐不下去。


    京都乃至山城國,它是個消費地區,根本不是生產地區啊。這人越多糧食問題越嚴重,不用吃不上飯,光看著糧價飛漲誰不肝顫!


    期間倒不是沒人出幺蛾子,以滯留的將軍家茂夫婦為人質,還有玉碎決戰,甚至火燒京都博取同情,這些都有人提議。


    可這畢竟是現實不是虛幻,這些荒謬的奇談怪論怎麽能實現。


    於是,十二月九日,經小禦所會議後,朝廷終於發布《大政奉還令》,對維新派的提議全盤接受:


    小皇帝退位,和宮接任,其夫君家茂卸任征夷大將軍轉為親王,然後朝廷和幕府一起奉還大政於萬民——其實不關百姓、町民啥事,就是諸侯公議治政。


    而慶喜等人,因為沒有大戰,也順勢落了寬典,不過是罰金、辭職失勢了事。


    事情能如此順利,除了維新派侵略如火的威嚇外,也有“三百年治亂循”的因素。


    此觀點是如此深入人心,再佐以如今的局勢為明證,世人皆知扶桑肯定要劇變。


    人心如水,大勢皆然。


    既然反正要變,那還有啥不能接受的?


    這主動退讓,多少還能留些本錢不是。


    十二月十日,敕使入大阪,罪臣負荊請罪隨行,當時萬民空巷圍觀。如今維新英傑薈萃此地,直秀也不用過於操心,因此他也笑嘻嘻地帶人強力圍觀。


    可就在此時,身後飄來一句話,讓他啼笑皆非:


    “靈醒點,以前是為了扶桑奮戰,從今以後,努力就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了!”


    直秀轉頭一看,原來是岡田以藏和新冒頭的戰艦頭取箱館左兵衛在一起嘀嘀咕咕。


    他本想教訓一句,可轉念一想,人家這話沒錯啊:


    如果沒有“自己",那一切大義不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最後豈不是都成了徹頭徹尾地耍流氓。


    而且,文明開化中除了教育,也有法理、法製的建設。


    而這些要發展起來,則必須注重民生、民權。


    按他所知,就因為這個大坑一直沒老老實實補上,遠東諸國都吃了大苦頭——直到他亂入前,這個問題也沒徹底解決。


    想起來真是任重而道遠啊,以後就看大久保、西鄉、龍馬他們的了。


    就在周圍的歡聲笑語中,扶桑開始了新的篇章。


    尾聲:


    和曆民治元年、西洋曆1868年春,參加paris世界博覽會的扶桑使團載譽歸來。


    盡管本屆是農業為主題的綜合博覽會,但扶桑使團的電燈還是獲得廣泛稱讚,“來自東方的光明,照亮了西方的宮殿!”


    從此,代替原本的門第、血脈,科學逐漸成了可以滿足自我的新信仰。


    (全書完,感謝閱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扶桑鏡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MerlinCahrin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MerlinCahrin並收藏扶桑鏡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