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就在新門辰五郎向慶喜告警的時候,直秀正笑嘻嘻地帶兵進入大阪——辰五郎口中的大阪已經陷落,其實根本就是誤傳。
慶應三年(1867年)十月二十四日黎明,尊王軍才登陸界港,當日兵臨大阪的,不過是前鋒數百人而已。就這點人,別說進入百萬人口的大阪,其實根本連大阪定番、大阪加番的阻擋都沒衝破。
可當時大阪商人們組建的內應蜂起,市井混亂、人心浮動之下,這才有了大阪已經陷落的謠言。
當然,當辰五郎向他告警的時候,大阪城代確實已經倒戈了。這樣說起來的話,在誤打誤撞之下,其實慶喜得到的消息也沒錯。
可怎麽大阪幕兵一日就降服了呢?
這說起來就話長了。
因為直秀的亂入,文久三年(1863年)第一次公武合體時,將軍家茂、政事總裁慶永並未完全低頭。
當時對外開埠搞得天怒人怨,群情洶湧之下,將軍家茂不得不宣布攘夷。可後來他感覺不太對勁,因此在白主強兵的護衛下,他就衝破阻擋跑迴江戶了。
實際上,這就表明,德川幕府對攘夷不看好,至於朝廷及諸侯想激進攘夷,那你們就自己玩去吧。
果然,長州在下關炮擊洋船,結果四國聯軍水師反擊,導致毛利家自己反被鬧了個灰頭土臉。
之後八月十八日之變發生,朝廷和慶喜一係也跟著放棄了激進攘夷的奢望。
所以,到了元治元年(1864年)三月,一橋慶喜雖然也就任了“禁裏禦守衛總督”,但因為江戶的強勢,“一會桑”其實並不能操控近畿。
而當年四月“葵祭之變”發生,隨著激進攘夷派垂死掙紮的失敗,江戶幕府再次占據了公武合體的主導地位。
之後維新派大展拳腳,直到慶應元年(1865年)春,在小栗忠順提出旗本“原領奉還”,這才導致了幕府內部對維新派的大舉反製。
可即使這樣,維新派也是到了今年慶應三年(1867年)才徹底失勢:
當年二月,“一會桑”的首領一橋慶喜,統和禦三家中水戶、尾張兩德川的勢力,聯絡京都公卿和傾向武力攘夷的諸侯,攜手幕府老中首座酒井忠績等保守幕臣發難,一舉扳倒了維新派。
四月初,返迴江戶的國內事務總裁酒井忠績,因將軍家茂滯留京都而代理幕政,這時他才開始大肆清理維新派幕臣。
結果,九月十六日,西洋四國聯合水軍威逼攝海,當時又是一番雞飛狗跳。
算起來,如今才十月,離維新派徹底失勢不到半年,期間各種破事纏身,因此慶喜的“一會桑”也好,幕府的酒井忠績一派也罷,哪裏有時間徹底整理局勢。
於是,如今的大阪城代就還是常陸國笠間藩主牧野貞利。
其實牧野這個人選算不錯了:
對慶喜來說,水戶和笠間都在常陸國,牧野家坐鎮笠間藩也超過百年,因此兩邊怎麽也能套上交情;
而對酒井忠績一係來說,元治元年(1864年)牧野家參與圍攻了水戶天狗黨,期間表現積極,這傾向幕府、排斥水戶也是理所當然。
因此,在兩邊都手忙腳亂的同時,牧野這個大阪城代看著還行,因此居然沒被替換。
可尊王軍威逼大阪之後,隱患就暴露了:
九月西洋四國聯合水軍威逼,雖然走了,可牧野早就精疲力竭、肝膽俱裂。
因此他仔細一盤算,覺得還是尊王軍贏麵大。
於是他就略作抵
抗,表示自己也不是幹吃飯的,可等到一看直秀開出的條件真不錯,牧野就爽快地倒戈了。
別的不說,牧野的老家,關東笠間藩上下都被勤王軍勸的附義了,那他自己還掙紮啥呀。
當然了,大阪作為商人的城市,各家豪商武裝起大量町民起來響應尊王軍,這也給牧野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前有江戶無血開城,今有傳檄而定大阪!
兩相疊加,於是尊王軍的聲勢一時無兩。
可讓京都小朝廷、慶喜一會桑乃至天下諸侯驚訝的是,尊王軍底定大阪後,並未乘勝追擊。
在封鎖伏見、鳥羽街道後,在直秀帶領之下,尊王軍竟然開始不務正業起來。
到底直秀等人在忙於什麽呢?
其實就是兩件事:
一是廣邀諸侯上洛共議大政;
二嘛,則是開船放糧。
如今尊王軍聲威赫赫,近畿諸侯早就跑來巴結了,見到直秀如此行事,大家不禁紛紛進言:
“宜將餘勇追窮寇,館樣這是有何深思熟慮啊?
如果擔心手下兒郎折損過多,我們各家可以集兵相助。”
對此,直秀都是以微微一笑迴應:
“如今全力大舉發糧,難道這不好嗎?”
當然好了,之前維新派倒台不過半年,這慶應兇作就鬧騰起來。現在勤王軍肯大舉放糧,這當然再好不過了。
如果不是這樣,近畿諸侯都奸得能騙鬼,如何肯早早站隊。
其實如果不是維新派得力,慶應兇作早在去年就釀成大禍了。可壓製了一年後的爆發,這次糧食危機顯得更加兇惡。
而勤王軍放糧,那是狡猾的很:
大阪是定量按人頭分配,憑票供應;
至於商人想倒賣,可以啊,不過你要說清楚,準備賣到哪去?
如果是近畿禦領,那對不起,需要當地代官前來接洽,算好份額之後才能委托商人運輸;
至於是諸侯領地,那空口無憑,得大名親自出麵啊。
什麽信紙,這玩意根本顯示不出誠意,正好勤王軍運來的糧食不多,等有誠意的買購了再談好了。
啥叫兇作,就是大饑荒啊。
有糧才能救命,因此就算諸侯自己能吃飽,隻要不是傻的,那也得乖乖到大阪來低頭巴結。
可到了大阪後,還不肯合簽勤王書的諸侯,那肯定是白來一趟啊。
因此上了賊船後,諸侯那是比直秀“勤王”還著急,盡催著直秀趕緊上洛,別大意之下被對手翻盤。
翻盤?
怎麽可能!
直秀胸有成竹,當然不肯魯莽行事。
如今馬上是席卷天下的底定時刻,手握必勝之法,那還不得可勁地營造聲勢。
俗話說的好,過了這個村可就沒了這個店!
諸侯們看勸不動,還慌了一陣,覺得勤王軍得意忘形吃棗藥丸。可他們隨後發現,到大阪的糧船絡繹不絕,這才紛紛轉而稱讚直秀高瞻遠矚:
隻要糧食管夠,那還擔心啥有的沒的。
就憑能讓人吃飽飯,在慶應兇作這個時候,根本就無敵了啊!
別說勤王軍出動了,隻要給夠糧食,光憑近畿諸侯就能嗷嗷叫地攻下京都!
雖然奉承聽的爽,不過直秀可沒昏頭,他停留在大阪,除了盡量分化對手和造勢外,其實也是在等各方盟
友上洛。
說到底,直秀根本不是真的為了中興幕府,他想搞的是扶桑近代化,因此何必搶這個風頭呢。
於是,尊王軍不肯主動進攻,而慶喜派的兵馬,在伏見、鳥羽幾次被擊潰後,京都也老老實實起來——打不過還能怎樣?!
尊王軍傳檄天下,小朝廷和慶喜一係也玩命地發敕旨請諸侯上洛護駕,因此,願意蹚渾水的,都陸續上洛。
直秀的態度很坦然:
願意留在大阪的,歡迎;願意去京都的,也可以,甚至途徑大阪附近也成。
至於可以帶多少兵上洛?
沒關係,多少隨意。
可世上哪有傻子,隻要是從伏見、鳥羽街道上洛的,都老老實實地把隨行兵馬控製在兩百以內。
這個是因為,一個是慶應兇作,大家就算想折騰也沒那個力氣;而另一個的原因,則不說自明:
別人說啥你都信啊,允許上洛就夠可以的了,還敢帶大兵走伏見、鳥羽,這不是沒事找揍麽!
十一月二十日,名義上的幕臣第一人,政事總裁慶永一行終於到達大阪。
他這個政事總裁,還真不是維新派自封的,因為大禦所家定複出,慶永的役職那是正大光明得來的。
至於家定,他也跟來了。
本來,家定這些年過得舒舒服服的,根本不想出麵折騰——當將軍時他就怠政,後來又輕易讓位給家茂,人家根本就不管什麽江山社稷,隻要自己爽就完了。
但慶永一席話說服了他出麵。
慶永是怎麽說的呢?
“如今扶桑巨變。大禦所您不出麵,那風頭盡為愚者所得,如此日後恐怕有不忍言之事發生。”
這句話說的合情合理,慶永說的是,“我沒異心,可你不出麵,我還風光無限,最後這天下是誰的,那可就不好說了。”
家定雖然混賬,可混賬也有個限度啊,因此他就禦駕親征了。
說起來,勤王軍十月二日在水戶那珂湊登陸,到當月二十日維新派得到江戶臣服,這短短期間就大獲全勝,和慶永、家定的關係也很大:
慶永這人呢,在治政上有些天真,說起來不是梟雄之資。
但問題是,隻要有的選,誰願意給梟雄當手下啊,不怕狡兔死走狗烹麽。
因此,慶永十月五日入江戶城,不久之後幕臣就降服了。
當時他嚴辭質問酒井忠績等人,要求其解釋:
為啥維新派一倒,慶應兇作就爆發了?
還有為啥同意洋人改稅,甚至還要以蝦夷地礦產為抵押向洋人大借款。
這些幹的都是什麽爛事?!
說實話,光憑義正言辭,酒井等人怎麽肯束手待斃。
實際上,因為慶永和維新派幕臣的風評不錯,所以酒井等人在發現自己亦然眾叛親離後,這才相信了維新派的寬大條件。
不是慶永這樣的老實孩子,恐怕換個人來,酒井就會懷疑誠意,而事情也就不會這麽順利。
之後,維新派又把大禦所家定抬出來作名頭,還大肆運糧入江戶,這才迅速穩定了人心。
當然,就算酒井等人掙紮,直秀等人也不在意。
今年維新派的退讓,根本就是挖了坑給對手,通過這次嚐試,相信以後都沒人敢正麵阻擋維新派革新了。
籌劃了這麽久,還能讓對麵的塚中枯骨們起而複生,這不可能的。
</p>
就在新門辰五郎向慶喜告警的時候,直秀正笑嘻嘻地帶兵進入大阪——辰五郎口中的大阪已經陷落,其實根本就是誤傳。
慶應三年(1867年)十月二十四日黎明,尊王軍才登陸界港,當日兵臨大阪的,不過是前鋒數百人而已。就這點人,別說進入百萬人口的大阪,其實根本連大阪定番、大阪加番的阻擋都沒衝破。
可當時大阪商人們組建的內應蜂起,市井混亂、人心浮動之下,這才有了大阪已經陷落的謠言。
當然,當辰五郎向他告警的時候,大阪城代確實已經倒戈了。這樣說起來的話,在誤打誤撞之下,其實慶喜得到的消息也沒錯。
可怎麽大阪幕兵一日就降服了呢?
這說起來就話長了。
因為直秀的亂入,文久三年(1863年)第一次公武合體時,將軍家茂、政事總裁慶永並未完全低頭。
當時對外開埠搞得天怒人怨,群情洶湧之下,將軍家茂不得不宣布攘夷。可後來他感覺不太對勁,因此在白主強兵的護衛下,他就衝破阻擋跑迴江戶了。
實際上,這就表明,德川幕府對攘夷不看好,至於朝廷及諸侯想激進攘夷,那你們就自己玩去吧。
果然,長州在下關炮擊洋船,結果四國聯軍水師反擊,導致毛利家自己反被鬧了個灰頭土臉。
之後八月十八日之變發生,朝廷和慶喜一係也跟著放棄了激進攘夷的奢望。
所以,到了元治元年(1864年)三月,一橋慶喜雖然也就任了“禁裏禦守衛總督”,但因為江戶的強勢,“一會桑”其實並不能操控近畿。
而當年四月“葵祭之變”發生,隨著激進攘夷派垂死掙紮的失敗,江戶幕府再次占據了公武合體的主導地位。
之後維新派大展拳腳,直到慶應元年(1865年)春,在小栗忠順提出旗本“原領奉還”,這才導致了幕府內部對維新派的大舉反製。
可即使這樣,維新派也是到了今年慶應三年(1867年)才徹底失勢:
當年二月,“一會桑”的首領一橋慶喜,統和禦三家中水戶、尾張兩德川的勢力,聯絡京都公卿和傾向武力攘夷的諸侯,攜手幕府老中首座酒井忠績等保守幕臣發難,一舉扳倒了維新派。
四月初,返迴江戶的國內事務總裁酒井忠績,因將軍家茂滯留京都而代理幕政,這時他才開始大肆清理維新派幕臣。
結果,九月十六日,西洋四國聯合水軍威逼攝海,當時又是一番雞飛狗跳。
算起來,如今才十月,離維新派徹底失勢不到半年,期間各種破事纏身,因此慶喜的“一會桑”也好,幕府的酒井忠績一派也罷,哪裏有時間徹底整理局勢。
於是,如今的大阪城代就還是常陸國笠間藩主牧野貞利。
其實牧野這個人選算不錯了:
對慶喜來說,水戶和笠間都在常陸國,牧野家坐鎮笠間藩也超過百年,因此兩邊怎麽也能套上交情;
而對酒井忠績一係來說,元治元年(1864年)牧野家參與圍攻了水戶天狗黨,期間表現積極,這傾向幕府、排斥水戶也是理所當然。
因此,在兩邊都手忙腳亂的同時,牧野這個大阪城代看著還行,因此居然沒被替換。
可尊王軍威逼大阪之後,隱患就暴露了:
九月西洋四國聯合水軍威逼,雖然走了,可牧野早就精疲力竭、肝膽俱裂。
因此他仔細一盤算,覺得還是尊王軍贏麵大。
於是他就略作抵
抗,表示自己也不是幹吃飯的,可等到一看直秀開出的條件真不錯,牧野就爽快地倒戈了。
別的不說,牧野的老家,關東笠間藩上下都被勤王軍勸的附義了,那他自己還掙紮啥呀。
當然了,大阪作為商人的城市,各家豪商武裝起大量町民起來響應尊王軍,這也給牧野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前有江戶無血開城,今有傳檄而定大阪!
兩相疊加,於是尊王軍的聲勢一時無兩。
可讓京都小朝廷、慶喜一會桑乃至天下諸侯驚訝的是,尊王軍底定大阪後,並未乘勝追擊。
在封鎖伏見、鳥羽街道後,在直秀帶領之下,尊王軍竟然開始不務正業起來。
到底直秀等人在忙於什麽呢?
其實就是兩件事:
一是廣邀諸侯上洛共議大政;
二嘛,則是開船放糧。
如今尊王軍聲威赫赫,近畿諸侯早就跑來巴結了,見到直秀如此行事,大家不禁紛紛進言:
“宜將餘勇追窮寇,館樣這是有何深思熟慮啊?
如果擔心手下兒郎折損過多,我們各家可以集兵相助。”
對此,直秀都是以微微一笑迴應:
“如今全力大舉發糧,難道這不好嗎?”
當然好了,之前維新派倒台不過半年,這慶應兇作就鬧騰起來。現在勤王軍肯大舉放糧,這當然再好不過了。
如果不是這樣,近畿諸侯都奸得能騙鬼,如何肯早早站隊。
其實如果不是維新派得力,慶應兇作早在去年就釀成大禍了。可壓製了一年後的爆發,這次糧食危機顯得更加兇惡。
而勤王軍放糧,那是狡猾的很:
大阪是定量按人頭分配,憑票供應;
至於商人想倒賣,可以啊,不過你要說清楚,準備賣到哪去?
如果是近畿禦領,那對不起,需要當地代官前來接洽,算好份額之後才能委托商人運輸;
至於是諸侯領地,那空口無憑,得大名親自出麵啊。
什麽信紙,這玩意根本顯示不出誠意,正好勤王軍運來的糧食不多,等有誠意的買購了再談好了。
啥叫兇作,就是大饑荒啊。
有糧才能救命,因此就算諸侯自己能吃飽,隻要不是傻的,那也得乖乖到大阪來低頭巴結。
可到了大阪後,還不肯合簽勤王書的諸侯,那肯定是白來一趟啊。
因此上了賊船後,諸侯那是比直秀“勤王”還著急,盡催著直秀趕緊上洛,別大意之下被對手翻盤。
翻盤?
怎麽可能!
直秀胸有成竹,當然不肯魯莽行事。
如今馬上是席卷天下的底定時刻,手握必勝之法,那還不得可勁地營造聲勢。
俗話說的好,過了這個村可就沒了這個店!
諸侯們看勸不動,還慌了一陣,覺得勤王軍得意忘形吃棗藥丸。可他們隨後發現,到大阪的糧船絡繹不絕,這才紛紛轉而稱讚直秀高瞻遠矚:
隻要糧食管夠,那還擔心啥有的沒的。
就憑能讓人吃飽飯,在慶應兇作這個時候,根本就無敵了啊!
別說勤王軍出動了,隻要給夠糧食,光憑近畿諸侯就能嗷嗷叫地攻下京都!
雖然奉承聽的爽,不過直秀可沒昏頭,他停留在大阪,除了盡量分化對手和造勢外,其實也是在等各方盟
友上洛。
說到底,直秀根本不是真的為了中興幕府,他想搞的是扶桑近代化,因此何必搶這個風頭呢。
於是,尊王軍不肯主動進攻,而慶喜派的兵馬,在伏見、鳥羽幾次被擊潰後,京都也老老實實起來——打不過還能怎樣?!
尊王軍傳檄天下,小朝廷和慶喜一係也玩命地發敕旨請諸侯上洛護駕,因此,願意蹚渾水的,都陸續上洛。
直秀的態度很坦然:
願意留在大阪的,歡迎;願意去京都的,也可以,甚至途徑大阪附近也成。
至於可以帶多少兵上洛?
沒關係,多少隨意。
可世上哪有傻子,隻要是從伏見、鳥羽街道上洛的,都老老實實地把隨行兵馬控製在兩百以內。
這個是因為,一個是慶應兇作,大家就算想折騰也沒那個力氣;而另一個的原因,則不說自明:
別人說啥你都信啊,允許上洛就夠可以的了,還敢帶大兵走伏見、鳥羽,這不是沒事找揍麽!
十一月二十日,名義上的幕臣第一人,政事總裁慶永一行終於到達大阪。
他這個政事總裁,還真不是維新派自封的,因為大禦所家定複出,慶永的役職那是正大光明得來的。
至於家定,他也跟來了。
本來,家定這些年過得舒舒服服的,根本不想出麵折騰——當將軍時他就怠政,後來又輕易讓位給家茂,人家根本就不管什麽江山社稷,隻要自己爽就完了。
但慶永一席話說服了他出麵。
慶永是怎麽說的呢?
“如今扶桑巨變。大禦所您不出麵,那風頭盡為愚者所得,如此日後恐怕有不忍言之事發生。”
這句話說的合情合理,慶永說的是,“我沒異心,可你不出麵,我還風光無限,最後這天下是誰的,那可就不好說了。”
家定雖然混賬,可混賬也有個限度啊,因此他就禦駕親征了。
說起來,勤王軍十月二日在水戶那珂湊登陸,到當月二十日維新派得到江戶臣服,這短短期間就大獲全勝,和慶永、家定的關係也很大:
慶永這人呢,在治政上有些天真,說起來不是梟雄之資。
但問題是,隻要有的選,誰願意給梟雄當手下啊,不怕狡兔死走狗烹麽。
因此,慶永十月五日入江戶城,不久之後幕臣就降服了。
當時他嚴辭質問酒井忠績等人,要求其解釋:
為啥維新派一倒,慶應兇作就爆發了?
還有為啥同意洋人改稅,甚至還要以蝦夷地礦產為抵押向洋人大借款。
這些幹的都是什麽爛事?!
說實話,光憑義正言辭,酒井等人怎麽肯束手待斃。
實際上,因為慶永和維新派幕臣的風評不錯,所以酒井等人在發現自己亦然眾叛親離後,這才相信了維新派的寬大條件。
不是慶永這樣的老實孩子,恐怕換個人來,酒井就會懷疑誠意,而事情也就不會這麽順利。
之後,維新派又把大禦所家定抬出來作名頭,還大肆運糧入江戶,這才迅速穩定了人心。
當然,就算酒井等人掙紮,直秀等人也不在意。
今年維新派的退讓,根本就是挖了坑給對手,通過這次嚐試,相信以後都沒人敢正麵阻擋維新派革新了。
籌劃了這麽久,還能讓對麵的塚中枯骨們起而複生,這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