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如今攘夷的齊昭一係聲勢不凡,這將軍家茂又和和宮緣結,所以文久二年(1862年)現任的一位老中、六位老中和三位大目付,在表麵上都是擁護攘夷的公武合體的。
可實際上呢?
十個人裏的老中久世廣周、鬆平信義,這兩位曾和被罷免的安藤信正,三個人一起推動航海遠略策——航海遠略也是公武合體,但卻以開國為主、反對貿然攘夷。
不過攝於如今的局麵,這兩位一個知錯能改、一個繼續不出頭而已,說他倆真心支持攘夷,誰也不信啊。
剩下的八位,則沒有上麵兩個倒黴蛋的包袱——可不支持久世和鬆平,可不代表這些人讚同武力攘夷:
就拿大目付伊澤政義、大久保忠寬來說吧,前者做過長崎奉行,後來第二次黑船來訪時他是浦賀奉行,這第一份開國和親約定的簽署此人有參與啊,而且神奈川(橫濱)開港,伊澤也出力甚多,按過往的表現看,根本就不是武力攘夷這一夥的;
而大久保忠寬,不但是黑船來訪時的海防掛,還曾是番書調所(前身為洋學所)的學頭,過去在開國方麵,他可比伊澤政義可積極多了;
最後,這開國派還得算上鬆平慶永——作為如今的幕臣第一人“大老”,慶永雖然是力主攘夷的齊昭一係,可在身邊親信的影響下,如今他骨子裏卻是個徹頭徹尾的開國論者。
說起來,本來老中脅阪安宅也算開國這一派的,但因為此人反複跳反,這立場如今誰也不敢確認。
好麽,就算開革了脅阪,在如今的一位老中、六位老中和三位大目付裏,這開國派也足足有五人之多。
五比五,這不是打成平手了麽,可實際上還真不是!
剩下的五個人,雖然不屬於開國派,但問題是,裏麵真正要武力攘夷的,隻有一個,那就是新任老中水野忠精。
但與其說水野攘夷,倒不如說久世支持啥他就反對啥——這位是水野忠邦的養子,而前老中首座忠邦是被久世的小舅子阿部正弘搞下去的,彼此是宿敵啊,所以久世是開國派,那水野必須是攘夷派啊。
剩下的新任老中板倉、井上,以及留任的大目付駒井朝溫,這三位,平時不顯山不露水、隻打太平拳,所以這攘夷的立場可能有,但要說堅定,那也十分可疑。
這麽算下來,哪裏是五比五啊,其實是五比一,慶永五個開國派對水野一個攘夷派,然後三人中立,一個裏切者脅阪立場不定——他勾搭毛利家,暫時算攘夷吧。
咦,這不對啊,不是說如今攘夷之風甚是炙烈,齊昭一係大翻身呐,怎麽幕臣換了一茬,這開國派還是占了上風啊?
其實一點也不奇怪,為啥呢?
當然是因為兩百多年的幕府樹大根深了。
這凡是長久形成的團隊,有個特別明顯的特征,那就是傳承有序。
新上位的,有四名老中、一名大目付,算上“大老”慶永,十個頂級幕臣有六個是新任的,但這些人可不是從石頭裏一下子蹦出來的——沒有猴哥的本事,這普通人升任要一級級的熬啊。
例如新任的四位老中,水野忠精是從若年寄升上來的,板倉勝靜、井上正直原本是寺社奉行兼奏者番,隻有脅阪安宅是鹹魚翻身,靠著鑽營、投機,從閑置家中突然複起的——但脅阪也是做過老中首席的人,論起資曆也不怕誰。
至於新任大目付大久保忠寬,作為名臣,屢任要職,升任前的役職也是外國奉行這樣重要的位置。
六個人裏,就隻有大老慶永是一步登天的。
但慶永之前也和井伊直弼爭過大老,隻不過當時沒贏而已,所以真算起來,這也不是啥貿然提拔。
因此,靠著傳承有序這一手,雖然如今是老瓶裝新酒,但這新酒也是老壇子裏鼓搗出來的。
於是嘛,今天參與評定會這十個人,雖然表麵上都附和攘夷和支持公武合體,但其實各有立場,說到底,想執政搞清一色,隻要幕府一天還在,做夢吧。
當然了,這群老狐狸尾巴都藏得深,有算盤也是在自家的肚子裏打,因此,誰都不知道,這打著攘夷旗號的公武合體,如果從本屆幕府執政者的傾向看,這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這是何等的扯淡!
按理說,既然實際上多數執政不想攘夷還想公武合體,那幹嘛不直接支持久世
、安藤的航海遠略策呢?
像如今這樣亂搞,這不是瞎折騰、白費勁麽!
這個問題一句話就可以迴答明白,那就是“門戶之見”!
齊昭攘夷喊得兇,可一係裏的鬆平慶永、島津齊彬、伊達宗城、山內豐信,這些人其實都是主張開國的,隻不過齊昭是首領,因此大家隻好跟著他走而已。
而且,說起來大家都是攘夷的——齊昭傾向武力攘夷,這幾位也同意,不過要求先開國壯大實力而已。
這幕末的開國和攘夷兩派,真徹底躺倒任嘲的幾乎沒有,連開國派其實也是攘夷派,隻不過是覺得時機未到、實力不允許而已。
當然了,這些人都是天生貴胄,因此自視不凡,都想大政按照自己的想法來,結果唿朋喚友結黨之後,發現狼多肉少,舵盤隻有一個,這才起了爭鬥。
比如這次幕臣大換血,真要說政見引起的,其實還不如說是形勢、政見和政爭三方導致的:
形式方麵,這開國通商後物價沸騰、民不聊生,朝野迴頭一琢磨,才發現齊昭早有先見之名啊!
當年黑船來訪的時候,齊昭就提出了“五害論”——也叫“通商有害無益論”:
自他國進口之物乃無用之物,自扶桑出口之物乃有用之物。以有用之物易無用之物.乃第一害;
增加出口會引起扶桑物用不足,此乃第二害;
物用不足不足便會引起物價沸騰.乃第三害;
實際獲利者為極少數商人,而民眾則是真正的實際受損者,為第四害;
縱使以出口物品易金銀,但仍難以補足流失部分,必然導致人不敷出,終成五害。
如今這迴頭一看,一條條數下來,人家齊昭一條都沒說錯啊!
當然了,當時開國通商是因為打不過西洋諸國,這就先不提了。
如今朝野都飽受對外通商之苦,於是大家都覺得還是齊昭有遠見,那不得仔細看看,這位還說過啥啊,這其中有沒有解決辦法呢?
一找還真有,那就是“尊王”還有“攘夷”。
於是,民間輿情加上有心人煽風點火,這“公武合體後攘夷”才有了如許大的聲勢——當然了,齊昭一係實力非凡,也有被捧的資格。
期間倒不是沒人提出過異議,比如航海遠略策啥的,但都被懟迴去了:
“齊昭公說的,這也敢質疑?況且這沒試過,怎麽就知道不行啊!”
等將軍家茂親政,之後又娶了皇室公主,這大勢已成,所以幕臣就算反對也不敢表露出來啊,總之,先裝個樣子好了。
這就是如今的形勢,十位執政裏連一個堅定武力攘夷的都沒有,可麵上卻都擁護攘夷的公武合體,真是有趣極了。
形勢如此,那政見就不重要了,還是搞熟悉的政爭好了。
在座的,仔細劃分,可以分成大老井伊一係的“餘孽”、久世一係的調和派、齊昭一係的支持者和中立的幕臣。
這大老井伊一係的“餘孽”,有兩位老中一位大目付,鬆平信義、脅阪安宅和駒井朝溫:
這裏麵,鬆平信義和井伊家是姻親,當時彼此走的很近;
脅阪呢,盡管後來鬧生份了,但脅阪之前是井伊的得力爪牙;
至於駒井朝溫嘛,井伊時代還不是大目付,但當時表現挺努力的,因此也跑不了。
之後是久世一係的調和派,本來鬆平信義可以算他一夥的,但如今他失勢了,因此調和派就隻剩下久世一人而已。
如今是齊昭一係的支持者最多,大老鬆平慶永加上三位新任老中板倉勝靜、水野忠精和井上正直,共計有四位之多——其實脅阪如今也算這一係,但大家都不敢信任他,沒辦法,跳反的次數太多,有前科啊。
剩下的中立是兩位大目付,伊澤政義和大久保忠寬,這兩位秉承了大身旗本的傳統,誰在中樞支持誰,要說忠心,那也是給公方樣家茂的。
綜上所訴,這井伊“餘孽”、久世調和派、齊昭一係和中立幕臣,人數比例為3:1:4:2,其中井伊“餘孽”都夾著尾巴作人,人數多也沒毛用。
可政爭要真能按數字計算就好了。
舉個例子,和水野忠精一門的水
野忠寬,是井伊提拔的“禦側禦用人”,盡管忠精並未明顯倒向井伊,可當時他也跟著側用人忠寬沾了不少光。但如今老中水野忠寬卻倒向了井伊的死對頭齊昭一係。
再舉個例子,如今傾向齊昭一係的老中井上正直,和板倉、脅阪都有姻親關係,可他過世的正室,卻是鬆平忠固的女兒——忠固和久世小舅子阿部正弘交情甚深。
所以啊,別看大家都瞧不起脅阪安宅,認為他是個裏切者,其實,人家脅阪就是粗暴直接了點,這大哥別說二哥,誰還沒向人捅過刀子啊——就算現在沒有,以後肯定也會啊,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如今執政的大老鬆平慶永,麵對的就是這樣的局麵:
不但小朝廷和幕府鬧得不可開交,可幕府自己,內部也是一團稀爛——看著一團和氣,可實際上各有各的打算。
但自己摘的瓜,無論如何也要自己吃完啊。
擺在眼前的難題是,大家要看自家的笑話,都對敕旨裏要求慶喜治政喜聞樂見,希望自己和慶喜因爭權生隙,如今這可怎麽辦?
好辦啊,沒有金剛鑽也不敢攬個瓷器活,慶永表示我有辦法:
原來,慶永的辦法是矛盾上交,這事情還得公方樣家茂最後拍板。
但他也不是個沒擔當的,他表示,“如果不好安排,我‘大老’的役職可以讓出來,給慶喜當好了。”
在座的紛紛腹誹:
“禦三卿當‘大老’,幕府如今幺蛾子真多!”
但慶喜如此表態,大家還真不好挑理,畢竟人家都主動讓了,這態度絕對說得過去。
如此以來,今天評定會要解決的麻煩,敕旨裏的第一條“將軍上洛”沒問題,第三條裏的“慶喜治政”,大老慶永也算給出了解決辦法,那可就隻剩下第二條了,“宜依豐臣太合之故典,選五大藩,為五大佬,以諮詢國政。”
可這條啊,在座的真是怎麽聽怎麽膩歪。
為啥呢?
這豐臣五大佬之首,不是旁人正是德川幕府的初代將軍家康,這豐臣立五大佬試圖穩定天下,可最後卻是家康奪了豐臣家的權柄。
因此,敕旨裏提這個,無疑是當著和尚說禿子,現場打臉啊。
關鍵是打臉不說,如果是好建議也就忍了,雖讓如今形勢不利於幕府呢,可這建議裏的居心叵測撲麵而來:
立了五大佬,如果不想步豐臣家滅亡的後塵,這怎麽管啊?石田三成當年大聲疾唿家康不壞好心,可不還是毛用不當。
如果不立,嘿嘿,這五家諸侯要到手的好處沒撈到,那還不跟幕府離心離德啊。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這說得太對了,齊昭一係尊王尊出事情來了吧,小朝廷如今拿著敕旨和大義搞三搞四,這可太難受了。
在座的老中,是譜代大名出身不假,但能出任老中,這領地表高都不超過十萬石,別說朝廷將五大佬有意他人了,就算讓幕府自己選,這點領地也選不成大佬啊。
至於大目付,更是旗本出身,連參選的資格都沒有。
因此在座的同仇敵愾,對此紛紛表示反對,但慶永問了一句,大家立馬安靜了。
慶永問了啥?他就問了一句:
“這薩摩島津、長州毛利,如今熱衷朝廷,至此赫然位列五大佬備選。
但細究其中緣由,是德川家失德呢,還是兩家背義啊?”
這句話可真不好迴答。
因為事情很清楚:
這兩家在今年與朝廷勾搭,如今近乎叛臣賊子,但在此之前,人家對幕府確實盡心盡力,實際上應該算幕府失德。
可問題是,這失德的局麵,幕府沒辦法扭轉啊!
大家都是大有身份的人,真不好胡亂抵賴,因此索性閉嘴好了。
沒人跳出來耍潑,慶永對此很是開心,這都是講道理的嘛。
接下來,他微微一笑:
“此事易而。我有一計,名與利不可兼得,就看五家諸侯如何選擇了。”
當時在場的眾人就驚了:
“兩百多年,多少重臣名士都沒法解決這個問題,你能解決,這你讀的書多,不是騙我們的吧?”
</p>
如今攘夷的齊昭一係聲勢不凡,這將軍家茂又和和宮緣結,所以文久二年(1862年)現任的一位老中、六位老中和三位大目付,在表麵上都是擁護攘夷的公武合體的。
可實際上呢?
十個人裏的老中久世廣周、鬆平信義,這兩位曾和被罷免的安藤信正,三個人一起推動航海遠略策——航海遠略也是公武合體,但卻以開國為主、反對貿然攘夷。
不過攝於如今的局麵,這兩位一個知錯能改、一個繼續不出頭而已,說他倆真心支持攘夷,誰也不信啊。
剩下的八位,則沒有上麵兩個倒黴蛋的包袱——可不支持久世和鬆平,可不代表這些人讚同武力攘夷:
就拿大目付伊澤政義、大久保忠寬來說吧,前者做過長崎奉行,後來第二次黑船來訪時他是浦賀奉行,這第一份開國和親約定的簽署此人有參與啊,而且神奈川(橫濱)開港,伊澤也出力甚多,按過往的表現看,根本就不是武力攘夷這一夥的;
而大久保忠寬,不但是黑船來訪時的海防掛,還曾是番書調所(前身為洋學所)的學頭,過去在開國方麵,他可比伊澤政義可積極多了;
最後,這開國派還得算上鬆平慶永——作為如今的幕臣第一人“大老”,慶永雖然是力主攘夷的齊昭一係,可在身邊親信的影響下,如今他骨子裏卻是個徹頭徹尾的開國論者。
說起來,本來老中脅阪安宅也算開國這一派的,但因為此人反複跳反,這立場如今誰也不敢確認。
好麽,就算開革了脅阪,在如今的一位老中、六位老中和三位大目付裏,這開國派也足足有五人之多。
五比五,這不是打成平手了麽,可實際上還真不是!
剩下的五個人,雖然不屬於開國派,但問題是,裏麵真正要武力攘夷的,隻有一個,那就是新任老中水野忠精。
但與其說水野攘夷,倒不如說久世支持啥他就反對啥——這位是水野忠邦的養子,而前老中首座忠邦是被久世的小舅子阿部正弘搞下去的,彼此是宿敵啊,所以久世是開國派,那水野必須是攘夷派啊。
剩下的新任老中板倉、井上,以及留任的大目付駒井朝溫,這三位,平時不顯山不露水、隻打太平拳,所以這攘夷的立場可能有,但要說堅定,那也十分可疑。
這麽算下來,哪裏是五比五啊,其實是五比一,慶永五個開國派對水野一個攘夷派,然後三人中立,一個裏切者脅阪立場不定——他勾搭毛利家,暫時算攘夷吧。
咦,這不對啊,不是說如今攘夷之風甚是炙烈,齊昭一係大翻身呐,怎麽幕臣換了一茬,這開國派還是占了上風啊?
其實一點也不奇怪,為啥呢?
當然是因為兩百多年的幕府樹大根深了。
這凡是長久形成的團隊,有個特別明顯的特征,那就是傳承有序。
新上位的,有四名老中、一名大目付,算上“大老”慶永,十個頂級幕臣有六個是新任的,但這些人可不是從石頭裏一下子蹦出來的——沒有猴哥的本事,這普通人升任要一級級的熬啊。
例如新任的四位老中,水野忠精是從若年寄升上來的,板倉勝靜、井上正直原本是寺社奉行兼奏者番,隻有脅阪安宅是鹹魚翻身,靠著鑽營、投機,從閑置家中突然複起的——但脅阪也是做過老中首席的人,論起資曆也不怕誰。
至於新任大目付大久保忠寬,作為名臣,屢任要職,升任前的役職也是外國奉行這樣重要的位置。
六個人裏,就隻有大老慶永是一步登天的。
但慶永之前也和井伊直弼爭過大老,隻不過當時沒贏而已,所以真算起來,這也不是啥貿然提拔。
因此,靠著傳承有序這一手,雖然如今是老瓶裝新酒,但這新酒也是老壇子裏鼓搗出來的。
於是嘛,今天參與評定會這十個人,雖然表麵上都附和攘夷和支持公武合體,但其實各有立場,說到底,想執政搞清一色,隻要幕府一天還在,做夢吧。
當然了,這群老狐狸尾巴都藏得深,有算盤也是在自家的肚子裏打,因此,誰都不知道,這打著攘夷旗號的公武合體,如果從本屆幕府執政者的傾向看,這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這是何等的扯淡!
按理說,既然實際上多數執政不想攘夷還想公武合體,那幹嘛不直接支持久世
、安藤的航海遠略策呢?
像如今這樣亂搞,這不是瞎折騰、白費勁麽!
這個問題一句話就可以迴答明白,那就是“門戶之見”!
齊昭攘夷喊得兇,可一係裏的鬆平慶永、島津齊彬、伊達宗城、山內豐信,這些人其實都是主張開國的,隻不過齊昭是首領,因此大家隻好跟著他走而已。
而且,說起來大家都是攘夷的——齊昭傾向武力攘夷,這幾位也同意,不過要求先開國壯大實力而已。
這幕末的開國和攘夷兩派,真徹底躺倒任嘲的幾乎沒有,連開國派其實也是攘夷派,隻不過是覺得時機未到、實力不允許而已。
當然了,這些人都是天生貴胄,因此自視不凡,都想大政按照自己的想法來,結果唿朋喚友結黨之後,發現狼多肉少,舵盤隻有一個,這才起了爭鬥。
比如這次幕臣大換血,真要說政見引起的,其實還不如說是形勢、政見和政爭三方導致的:
形式方麵,這開國通商後物價沸騰、民不聊生,朝野迴頭一琢磨,才發現齊昭早有先見之名啊!
當年黑船來訪的時候,齊昭就提出了“五害論”——也叫“通商有害無益論”:
自他國進口之物乃無用之物,自扶桑出口之物乃有用之物。以有用之物易無用之物.乃第一害;
增加出口會引起扶桑物用不足,此乃第二害;
物用不足不足便會引起物價沸騰.乃第三害;
實際獲利者為極少數商人,而民眾則是真正的實際受損者,為第四害;
縱使以出口物品易金銀,但仍難以補足流失部分,必然導致人不敷出,終成五害。
如今這迴頭一看,一條條數下來,人家齊昭一條都沒說錯啊!
當然了,當時開國通商是因為打不過西洋諸國,這就先不提了。
如今朝野都飽受對外通商之苦,於是大家都覺得還是齊昭有遠見,那不得仔細看看,這位還說過啥啊,這其中有沒有解決辦法呢?
一找還真有,那就是“尊王”還有“攘夷”。
於是,民間輿情加上有心人煽風點火,這“公武合體後攘夷”才有了如許大的聲勢——當然了,齊昭一係實力非凡,也有被捧的資格。
期間倒不是沒人提出過異議,比如航海遠略策啥的,但都被懟迴去了:
“齊昭公說的,這也敢質疑?況且這沒試過,怎麽就知道不行啊!”
等將軍家茂親政,之後又娶了皇室公主,這大勢已成,所以幕臣就算反對也不敢表露出來啊,總之,先裝個樣子好了。
這就是如今的形勢,十位執政裏連一個堅定武力攘夷的都沒有,可麵上卻都擁護攘夷的公武合體,真是有趣極了。
形勢如此,那政見就不重要了,還是搞熟悉的政爭好了。
在座的,仔細劃分,可以分成大老井伊一係的“餘孽”、久世一係的調和派、齊昭一係的支持者和中立的幕臣。
這大老井伊一係的“餘孽”,有兩位老中一位大目付,鬆平信義、脅阪安宅和駒井朝溫:
這裏麵,鬆平信義和井伊家是姻親,當時彼此走的很近;
脅阪呢,盡管後來鬧生份了,但脅阪之前是井伊的得力爪牙;
至於駒井朝溫嘛,井伊時代還不是大目付,但當時表現挺努力的,因此也跑不了。
之後是久世一係的調和派,本來鬆平信義可以算他一夥的,但如今他失勢了,因此調和派就隻剩下久世一人而已。
如今是齊昭一係的支持者最多,大老鬆平慶永加上三位新任老中板倉勝靜、水野忠精和井上正直,共計有四位之多——其實脅阪如今也算這一係,但大家都不敢信任他,沒辦法,跳反的次數太多,有前科啊。
剩下的中立是兩位大目付,伊澤政義和大久保忠寬,這兩位秉承了大身旗本的傳統,誰在中樞支持誰,要說忠心,那也是給公方樣家茂的。
綜上所訴,這井伊“餘孽”、久世調和派、齊昭一係和中立幕臣,人數比例為3:1:4:2,其中井伊“餘孽”都夾著尾巴作人,人數多也沒毛用。
可政爭要真能按數字計算就好了。
舉個例子,和水野忠精一門的水
野忠寬,是井伊提拔的“禦側禦用人”,盡管忠精並未明顯倒向井伊,可當時他也跟著側用人忠寬沾了不少光。但如今老中水野忠寬卻倒向了井伊的死對頭齊昭一係。
再舉個例子,如今傾向齊昭一係的老中井上正直,和板倉、脅阪都有姻親關係,可他過世的正室,卻是鬆平忠固的女兒——忠固和久世小舅子阿部正弘交情甚深。
所以啊,別看大家都瞧不起脅阪安宅,認為他是個裏切者,其實,人家脅阪就是粗暴直接了點,這大哥別說二哥,誰還沒向人捅過刀子啊——就算現在沒有,以後肯定也會啊,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如今執政的大老鬆平慶永,麵對的就是這樣的局麵:
不但小朝廷和幕府鬧得不可開交,可幕府自己,內部也是一團稀爛——看著一團和氣,可實際上各有各的打算。
但自己摘的瓜,無論如何也要自己吃完啊。
擺在眼前的難題是,大家要看自家的笑話,都對敕旨裏要求慶喜治政喜聞樂見,希望自己和慶喜因爭權生隙,如今這可怎麽辦?
好辦啊,沒有金剛鑽也不敢攬個瓷器活,慶永表示我有辦法:
原來,慶永的辦法是矛盾上交,這事情還得公方樣家茂最後拍板。
但他也不是個沒擔當的,他表示,“如果不好安排,我‘大老’的役職可以讓出來,給慶喜當好了。”
在座的紛紛腹誹:
“禦三卿當‘大老’,幕府如今幺蛾子真多!”
但慶喜如此表態,大家還真不好挑理,畢竟人家都主動讓了,這態度絕對說得過去。
如此以來,今天評定會要解決的麻煩,敕旨裏的第一條“將軍上洛”沒問題,第三條裏的“慶喜治政”,大老慶永也算給出了解決辦法,那可就隻剩下第二條了,“宜依豐臣太合之故典,選五大藩,為五大佬,以諮詢國政。”
可這條啊,在座的真是怎麽聽怎麽膩歪。
為啥呢?
這豐臣五大佬之首,不是旁人正是德川幕府的初代將軍家康,這豐臣立五大佬試圖穩定天下,可最後卻是家康奪了豐臣家的權柄。
因此,敕旨裏提這個,無疑是當著和尚說禿子,現場打臉啊。
關鍵是打臉不說,如果是好建議也就忍了,雖讓如今形勢不利於幕府呢,可這建議裏的居心叵測撲麵而來:
立了五大佬,如果不想步豐臣家滅亡的後塵,這怎麽管啊?石田三成當年大聲疾唿家康不壞好心,可不還是毛用不當。
如果不立,嘿嘿,這五家諸侯要到手的好處沒撈到,那還不跟幕府離心離德啊。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這說得太對了,齊昭一係尊王尊出事情來了吧,小朝廷如今拿著敕旨和大義搞三搞四,這可太難受了。
在座的老中,是譜代大名出身不假,但能出任老中,這領地表高都不超過十萬石,別說朝廷將五大佬有意他人了,就算讓幕府自己選,這點領地也選不成大佬啊。
至於大目付,更是旗本出身,連參選的資格都沒有。
因此在座的同仇敵愾,對此紛紛表示反對,但慶永問了一句,大家立馬安靜了。
慶永問了啥?他就問了一句:
“這薩摩島津、長州毛利,如今熱衷朝廷,至此赫然位列五大佬備選。
但細究其中緣由,是德川家失德呢,還是兩家背義啊?”
這句話可真不好迴答。
因為事情很清楚:
這兩家在今年與朝廷勾搭,如今近乎叛臣賊子,但在此之前,人家對幕府確實盡心盡力,實際上應該算幕府失德。
可問題是,這失德的局麵,幕府沒辦法扭轉啊!
大家都是大有身份的人,真不好胡亂抵賴,因此索性閉嘴好了。
沒人跳出來耍潑,慶永對此很是開心,這都是講道理的嘛。
接下來,他微微一笑:
“此事易而。我有一計,名與利不可兼得,就看五家諸侯如何選擇了。”
當時在場的眾人就驚了:
“兩百多年,多少重臣名士都沒法解決這個問題,你能解決,這你讀的書多,不是騙我們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