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沃依德屯之戰結束了,直秀對勝利毫不意外。
有利的條件太多了,先進的武器、嚴格的訓練、合理的戰術和預設的戰場,更重要的是,隻要有公平的機會,為美好未來而奮戰的人總是能打敗強盜。
對直秀而言,比戰鬥更為困難的是在開戰前如何說服大家打這一仗。
白主奉行所畢竟隻有幾百人,對著魯西亞這個龐然大物,直秀說打其實沒幾個人真心支持他。
首先是打不打的贏的問題。
扶桑上下一直說神風什麽的,說天佑什麽的,說武士向死而生什麽的,其實是因為和人對自身情況很了解,國小力弱,靠實力恐怕靠不住,所以隻能期待奇跡。
而白主上下聚集了此時對世界了解最多的扶桑人——鄉學裏有大量的相關書籍,直秀這群人又一直研究西洋學問,而越是了解就越能體會到其中的差距,有歐羅巴憲兵之稱的魯西亞帝國和白主奉行所之間的差距猶如天地之別。
對於這種出於了解而產生的恐慌,即使直秀講了很多這個泥足巨人的弱點,比如武器落後、官兵上下不和、戰術落伍等等,都打消不了大家的擔憂。
這時就體現出去年六月直秀探察廟屯的先見之明,雖然當時是隔著河水交手,但畢竟是實打實的衝突,當時魯西亞人使用的確實是前膛槍,滑膛不滑膛的不知道,但當時番組毫發無傷還打死了幾名敵人,這些都佐證了魯西亞人軍械落後的說法。
而上次堀直義、大頭與部落貿易時打探的情報,也從側麵證實對手人數確實不多。
大家仔細考慮了自己手裏的先進西洋軍械和其它實力,對照情報,按照參謀推演的結果,贏麵確實較大。
但能打贏烏龍江口的敵人,不代表能打贏堪察加半島的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手中有大約一千常備兵和六條炮船,尤其是炮船,對沒有正規戰船的白主威脅太大了。
對此,直秀認為白主肯定能守住,炮船是有威脅,但並不是不可戰勝。
根據原來世界的資料,現在的魯西亞艦隊正式名稱為鄂霍次克海艦隊,從1849年開始母港是堪察加半島的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港,擁有炮艦2艘、武裝運輸船4艘、小帆船5艘。
幸運的是,鄂霍次克海艦隊從成立開始就沒受到過重視,一直隻是維護魯西亞遠東沿海安全和保護商船,經費一直短缺,導致很多船隻都年久失修,武器也很落後。
船上裝備的都是老式前裝滑膛火炮,轟擊炮,也就是著名的佩克桑炮一門都沒有,而且打的是還是實心炮彈,最佳射程500米左右、有效射程在一千米五百米左右,奉行完全可以與之一戰。
白主現在擁有的火炮是四門大名鼎鼎的米式3英寸線膛炮,這種炮不但輕便而且安全,命中率也相當高,唯一的問題就是還是前膛裝彈。
本來ordnance炮應該在1861年6月25日才通過米軍測試,但直秀提前在米國把它研製出來了,中濱萬次郎之所以晚一年歸來就是因為這個寶貝。
它的工藝主要采取空心鑄件工藝,重點是先使用機床將五層鐵條纏繞在芯軸上。
ordnance炮標準的身管重量為820磅,在使用1磅發射~藥時,以10度仰角發射9磅榴彈最大射程可達到了2788碼,以20度仰角
發射時射程可以達到3972碼。
因為船身搖晃和防護程度不同,導致艦炮在與炮台的對射中處於不利地位,加上3英寸線膛炮具有射程、炮彈種類和精確度上的優勢,這才是直秀不懼魯西亞戰艦的原因。
而且,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未必會派船進攻白主——消息欺騙是一個原因,奉行所一直打著米船的旗號招搖,但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穆拉維約夫並未得到過對外戰爭的正式授權,也就是說,對他發出的攻擊扶桑領地的命令,艦隊不一定服從。
自從1492年8月3日哥倫布率領3艘用女王賣首飾建造的帆船而發現米洲以來,歐羅巴諸國的對外擴張中出現了無數的冒險家,他們帶著幾百人就敢攻打城市,統帥幾千人就敢與一個土著國家開戰。
從征服者埃爾南?科爾特斯到掠奪者皮薩羅,這些所謂的將領往往沒有得到授權就攻取和毀滅,這種自作主張、幹了再說的風氣一直延續到現在。
探察烏龍江口的涅維斯科伊船長實際上也沒有得到官方授權,他隻是獲得了海軍總參謀長緬希科夫的支持而已,而緬希科夫這個決定並沒有上報皇帝,所以探察烏龍江口對魯西亞來說實際上是一次內部非法行動。
在涅維斯科伊之前,魯西亞有過對烏龍江口的探察,結論是“大船無法通行”,因此尼古拉一世曾經決定“甚為遺憾,阿穆爾河既無用,則阿穆爾河問題權且擱置不議”。之後,外交大臣涅謝爾羅迭通知負責遠東地區的俄美公司總經理佛蘭格爾海軍上將,“阿穆爾的問題應當永遠已經結束,而全部來往能夠引起唐人和魯西亞關係不愉快的文件應秘而不宣。”
支持考察的海軍總參謀長緬希科夫曾告訴涅維斯科伊船長:如果被發現,就答複“船隻是被急流和此地常刮的大風吹到阿穆爾河口灣的”。
而在涅維斯科伊1849年勘查到烏龍江口有深水航道後,特別委員會雖然在皇帝的幹預下沒有處罰他,但也沒有給予他任何獎勵,1850年2月3日尼古拉一世批示“在鄂霍次克海西南岸附近建立冬營,以便於與基裏亞克人進行貿易,但是無論如何不得涉及阿穆爾河及河口灣地區”。
但由於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的勸說,後來尼古拉一世推翻了特別委員會的決議,並授予涅維斯科伊勳章,表示“魯西亞的旗幟不論在哪裏一經升起,就不能再降下來”。
隨後魯西亞在烏龍江和樺太的一係列擴張,都隻是東西伯利亞總督和這個船長的冒險活動導致的連鎖反應——當時的大臣們受斯拉夫風潮影響,多數傾向於向歐羅巴的巴爾幹半島擴張,他們對東方的苦寒之地並沒有多少興趣。
在1856年克裏米亞戰爭結束之前,直秀的對手僅僅是魯西亞的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而在1853年6月21日尼古拉一世下令入侵多瑙河流域之前,白主隻要不進攻魯西亞在遠東的領地,隻要不過分刺激泥足巨人的神經,麵對的敵人就隻有穆拉維約夫手下的一千常備兵和六條炮船。
麵對穆拉維約夫這個冒險家,白主隻有斬斷他的野心,才能獲得四年的寶貴喘息期,這才是直秀認為非打不可的原因。
而提到這些瘋狂的冒險家,明年黑船來訪的主角,米國準將馬休?佩裏也是其中的一個——明明出發前給他的命令是不準挑起戰爭,但他竟然以戰爭恐嚇幕府從而攫取了巨大的利益。
隻所以出現這麽多的冒險家,主要原因還是通訊不暢,後方的大部分信息基本來自前線的反饋,那還不是說啥是啥——隻要打贏了,占到了便宜,一切都好說。
作為白主奉行所一代目和家主,直秀具有很高的威望,因此他也有做冒險家的資格。
打的過,能抗的住之後的報複,所以大家勉勉強強同意開戰。
至於幕府的追責,和向魯西亞人開戰比起來,對此大家反而不那麽擔心,原因在於:
一是因為白主違禁的事情太多了,多一條少一條沒啥大區別,何況天高公方樣遠,唬弄唬弄就混過去了,實在不行不是還有直秀頂缸麽;
二是白主上下都有搞事的傾向,對能參與到這種驚天動地的大事中,這些人都很興奮,覺得自己好像在見證曆史、創造曆史——奉行所上下,除了直秀沒有一個是在幕藩體製下出人頭地的,所以大逆不道的思想很是有些市場,魯西亞人的風評也太壞,在扶桑打魯西亞是一種治政正確;
而且這些番頭、組頭隱隱覺得:如果白主能打敗魯西亞人,那幕府恐怕也拿白主沒啥好辦法。
搞定了骨幹,直秀對普通足輕采用了另一種手段——哄騙,“這次北上是練兵,魯西亞人遲早南下,大家要早做準備。”
當然,足輕裏麵也有機靈的,覺得有點不太對勁,但他們的視角和情報不夠,想破頭也想不出所以然來,自然無法堅定抗拒組頭的命令。
等沃依德屯之戰結束後,因為奉行所大獲全勝,所有的問題和懷疑都自然消失了——最起碼暫時消失了。
大家都興高彩烈地打掃戰場、整頓軍備,而直秀帶著偽裝成米人的阿依努人審判俘虜。
開戰前下達的命令是格殺勿論,本來是不應該有俘虜的,但這個俘虜有些特殊,他是個神甫。
隨軍帶神甫是歐羅巴的習慣,魯西亞人也不能免俗。這個神甫在逃跑的途中被赫哲人抓到,因為當地人是泛神論者,對自然、神祗都有崇拜,去過廟屯的赫哲人抓到他後不敢殺害。
戰鬥的時候不能留手,但綁起來的敵人也不能隨意處置,否則會造成錯誤的影響,所謂殺俘不詳,就是容易造成士兵們對本身立場的正義性有懷疑,進而破壞組織的公信力。
抓了就抓了吧,可以進一步確認敵軍情況。
既然認定魯西亞人是大敵,白主的有心人都在學習對手的語言,但最流利的還是直秀,因此他親自負責溝通。
這個神甫叫彼得,是個邋遢的中年人,也沒見過什麽世麵,因此直秀一恐嚇,他就一五一十地交代了。
自從1850年8月建立尼古拉耶夫斯克哨所後,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對此地非常重視,一共派了半個步兵連90人、一個哥薩克騎兵連100人以及部分水兵及一些移民駐守在廟屯哨所和彼羅夫冬營地——其中冬營地有25名哥薩克和十名水兵。
雖然魯西亞強盜非常殘暴,但對神甫卻尊敬的不得了,所以彼得對了解的情報很多。
根據彼得所說,參謀們計算了一下,如果他說的是真的,那麽廟屯還有45名步兵和十多名民間冒險家——其實就是兼職強盜的商人,另外冬營地的35名士兵也可能撤到廟屯,加起來接近百人,打起來還真的有點費勁。
</p>
沃依德屯之戰結束了,直秀對勝利毫不意外。
有利的條件太多了,先進的武器、嚴格的訓練、合理的戰術和預設的戰場,更重要的是,隻要有公平的機會,為美好未來而奮戰的人總是能打敗強盜。
對直秀而言,比戰鬥更為困難的是在開戰前如何說服大家打這一仗。
白主奉行所畢竟隻有幾百人,對著魯西亞這個龐然大物,直秀說打其實沒幾個人真心支持他。
首先是打不打的贏的問題。
扶桑上下一直說神風什麽的,說天佑什麽的,說武士向死而生什麽的,其實是因為和人對自身情況很了解,國小力弱,靠實力恐怕靠不住,所以隻能期待奇跡。
而白主上下聚集了此時對世界了解最多的扶桑人——鄉學裏有大量的相關書籍,直秀這群人又一直研究西洋學問,而越是了解就越能體會到其中的差距,有歐羅巴憲兵之稱的魯西亞帝國和白主奉行所之間的差距猶如天地之別。
對於這種出於了解而產生的恐慌,即使直秀講了很多這個泥足巨人的弱點,比如武器落後、官兵上下不和、戰術落伍等等,都打消不了大家的擔憂。
這時就體現出去年六月直秀探察廟屯的先見之明,雖然當時是隔著河水交手,但畢竟是實打實的衝突,當時魯西亞人使用的確實是前膛槍,滑膛不滑膛的不知道,但當時番組毫發無傷還打死了幾名敵人,這些都佐證了魯西亞人軍械落後的說法。
而上次堀直義、大頭與部落貿易時打探的情報,也從側麵證實對手人數確實不多。
大家仔細考慮了自己手裏的先進西洋軍械和其它實力,對照情報,按照參謀推演的結果,贏麵確實較大。
但能打贏烏龍江口的敵人,不代表能打贏堪察加半島的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手中有大約一千常備兵和六條炮船,尤其是炮船,對沒有正規戰船的白主威脅太大了。
對此,直秀認為白主肯定能守住,炮船是有威脅,但並不是不可戰勝。
根據原來世界的資料,現在的魯西亞艦隊正式名稱為鄂霍次克海艦隊,從1849年開始母港是堪察加半島的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港,擁有炮艦2艘、武裝運輸船4艘、小帆船5艘。
幸運的是,鄂霍次克海艦隊從成立開始就沒受到過重視,一直隻是維護魯西亞遠東沿海安全和保護商船,經費一直短缺,導致很多船隻都年久失修,武器也很落後。
船上裝備的都是老式前裝滑膛火炮,轟擊炮,也就是著名的佩克桑炮一門都沒有,而且打的是還是實心炮彈,最佳射程500米左右、有效射程在一千米五百米左右,奉行完全可以與之一戰。
白主現在擁有的火炮是四門大名鼎鼎的米式3英寸線膛炮,這種炮不但輕便而且安全,命中率也相當高,唯一的問題就是還是前膛裝彈。
本來ordnance炮應該在1861年6月25日才通過米軍測試,但直秀提前在米國把它研製出來了,中濱萬次郎之所以晚一年歸來就是因為這個寶貝。
它的工藝主要采取空心鑄件工藝,重點是先使用機床將五層鐵條纏繞在芯軸上。
ordnance炮標準的身管重量為820磅,在使用1磅發射~藥時,以10度仰角發射9磅榴彈最大射程可達到了2788碼,以20度仰角
發射時射程可以達到3972碼。
因為船身搖晃和防護程度不同,導致艦炮在與炮台的對射中處於不利地位,加上3英寸線膛炮具有射程、炮彈種類和精確度上的優勢,這才是直秀不懼魯西亞戰艦的原因。
而且,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未必會派船進攻白主——消息欺騙是一個原因,奉行所一直打著米船的旗號招搖,但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穆拉維約夫並未得到過對外戰爭的正式授權,也就是說,對他發出的攻擊扶桑領地的命令,艦隊不一定服從。
自從1492年8月3日哥倫布率領3艘用女王賣首飾建造的帆船而發現米洲以來,歐羅巴諸國的對外擴張中出現了無數的冒險家,他們帶著幾百人就敢攻打城市,統帥幾千人就敢與一個土著國家開戰。
從征服者埃爾南?科爾特斯到掠奪者皮薩羅,這些所謂的將領往往沒有得到授權就攻取和毀滅,這種自作主張、幹了再說的風氣一直延續到現在。
探察烏龍江口的涅維斯科伊船長實際上也沒有得到官方授權,他隻是獲得了海軍總參謀長緬希科夫的支持而已,而緬希科夫這個決定並沒有上報皇帝,所以探察烏龍江口對魯西亞來說實際上是一次內部非法行動。
在涅維斯科伊之前,魯西亞有過對烏龍江口的探察,結論是“大船無法通行”,因此尼古拉一世曾經決定“甚為遺憾,阿穆爾河既無用,則阿穆爾河問題權且擱置不議”。之後,外交大臣涅謝爾羅迭通知負責遠東地區的俄美公司總經理佛蘭格爾海軍上將,“阿穆爾的問題應當永遠已經結束,而全部來往能夠引起唐人和魯西亞關係不愉快的文件應秘而不宣。”
支持考察的海軍總參謀長緬希科夫曾告訴涅維斯科伊船長:如果被發現,就答複“船隻是被急流和此地常刮的大風吹到阿穆爾河口灣的”。
而在涅維斯科伊1849年勘查到烏龍江口有深水航道後,特別委員會雖然在皇帝的幹預下沒有處罰他,但也沒有給予他任何獎勵,1850年2月3日尼古拉一世批示“在鄂霍次克海西南岸附近建立冬營,以便於與基裏亞克人進行貿易,但是無論如何不得涉及阿穆爾河及河口灣地區”。
但由於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的勸說,後來尼古拉一世推翻了特別委員會的決議,並授予涅維斯科伊勳章,表示“魯西亞的旗幟不論在哪裏一經升起,就不能再降下來”。
隨後魯西亞在烏龍江和樺太的一係列擴張,都隻是東西伯利亞總督和這個船長的冒險活動導致的連鎖反應——當時的大臣們受斯拉夫風潮影響,多數傾向於向歐羅巴的巴爾幹半島擴張,他們對東方的苦寒之地並沒有多少興趣。
在1856年克裏米亞戰爭結束之前,直秀的對手僅僅是魯西亞的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而在1853年6月21日尼古拉一世下令入侵多瑙河流域之前,白主隻要不進攻魯西亞在遠東的領地,隻要不過分刺激泥足巨人的神經,麵對的敵人就隻有穆拉維約夫手下的一千常備兵和六條炮船。
麵對穆拉維約夫這個冒險家,白主隻有斬斷他的野心,才能獲得四年的寶貴喘息期,這才是直秀認為非打不可的原因。
而提到這些瘋狂的冒險家,明年黑船來訪的主角,米國準將馬休?佩裏也是其中的一個——明明出發前給他的命令是不準挑起戰爭,但他竟然以戰爭恐嚇幕府從而攫取了巨大的利益。
隻所以出現這麽多的冒險家,主要原因還是通訊不暢,後方的大部分信息基本來自前線的反饋,那還不是說啥是啥——隻要打贏了,占到了便宜,一切都好說。
作為白主奉行所一代目和家主,直秀具有很高的威望,因此他也有做冒險家的資格。
打的過,能抗的住之後的報複,所以大家勉勉強強同意開戰。
至於幕府的追責,和向魯西亞人開戰比起來,對此大家反而不那麽擔心,原因在於:
一是因為白主違禁的事情太多了,多一條少一條沒啥大區別,何況天高公方樣遠,唬弄唬弄就混過去了,實在不行不是還有直秀頂缸麽;
二是白主上下都有搞事的傾向,對能參與到這種驚天動地的大事中,這些人都很興奮,覺得自己好像在見證曆史、創造曆史——奉行所上下,除了直秀沒有一個是在幕藩體製下出人頭地的,所以大逆不道的思想很是有些市場,魯西亞人的風評也太壞,在扶桑打魯西亞是一種治政正確;
而且這些番頭、組頭隱隱覺得:如果白主能打敗魯西亞人,那幕府恐怕也拿白主沒啥好辦法。
搞定了骨幹,直秀對普通足輕采用了另一種手段——哄騙,“這次北上是練兵,魯西亞人遲早南下,大家要早做準備。”
當然,足輕裏麵也有機靈的,覺得有點不太對勁,但他們的視角和情報不夠,想破頭也想不出所以然來,自然無法堅定抗拒組頭的命令。
等沃依德屯之戰結束後,因為奉行所大獲全勝,所有的問題和懷疑都自然消失了——最起碼暫時消失了。
大家都興高彩烈地打掃戰場、整頓軍備,而直秀帶著偽裝成米人的阿依努人審判俘虜。
開戰前下達的命令是格殺勿論,本來是不應該有俘虜的,但這個俘虜有些特殊,他是個神甫。
隨軍帶神甫是歐羅巴的習慣,魯西亞人也不能免俗。這個神甫在逃跑的途中被赫哲人抓到,因為當地人是泛神論者,對自然、神祗都有崇拜,去過廟屯的赫哲人抓到他後不敢殺害。
戰鬥的時候不能留手,但綁起來的敵人也不能隨意處置,否則會造成錯誤的影響,所謂殺俘不詳,就是容易造成士兵們對本身立場的正義性有懷疑,進而破壞組織的公信力。
抓了就抓了吧,可以進一步確認敵軍情況。
既然認定魯西亞人是大敵,白主的有心人都在學習對手的語言,但最流利的還是直秀,因此他親自負責溝通。
這個神甫叫彼得,是個邋遢的中年人,也沒見過什麽世麵,因此直秀一恐嚇,他就一五一十地交代了。
自從1850年8月建立尼古拉耶夫斯克哨所後,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對此地非常重視,一共派了半個步兵連90人、一個哥薩克騎兵連100人以及部分水兵及一些移民駐守在廟屯哨所和彼羅夫冬營地——其中冬營地有25名哥薩克和十名水兵。
雖然魯西亞強盜非常殘暴,但對神甫卻尊敬的不得了,所以彼得對了解的情報很多。
根據彼得所說,參謀們計算了一下,如果他說的是真的,那麽廟屯還有45名步兵和十多名民間冒險家——其實就是兼職強盜的商人,另外冬營地的35名士兵也可能撤到廟屯,加起來接近百人,打起來還真的有點費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