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虎之助、學次郎做主力,永敏和隆永弟弟吉二郎幫忙,老爺子龍右衛門帶領人圍觀,早就把石磨裝好了。
一群人在虎之助、學次郎帶領下,就開始製作薩摩芋粉。
一種製作甘薯粉的步驟是:
將薩摩芋洗幹淨後去皮,切塊後用木棒搗成糊狀,之後將糊狀物放在木盆裏加水用手將澱粉揉出,也可以用木棒不停攪拌,不斷換水直到水不發渾為止,置換出來的含澱粉的水經粗棉布過濾後放入木桶或木盤,靜置半天或一天,之後澱粉沉澱,上層是水下層是澱粉,撈出晾幹,夏季一天即可晾幹,冬季可加熱烘幹,粉碎研磨,就製成了薩摩芋粉。
這次時間不夠,用的是精簡步驟,將薩摩芋的糊狀物簡單過濾後直接用來攤煎餅。扶桑現在沒有“煎餅鏊子”,早晨買石磨的時候,村田永敏順路讓鐵匠做了一塊鐵皮、讓木工給拿兩片竹子做了一個耙子,此時將鐵皮架在七輪炭爐(此時流行的一種簡易小爐子)上,生火之後就開始攤煎餅。
在鐵皮上攤好的糊糊,稍後打上卵(雞蛋),再用木勺加上一點味增,用竹耙子攤均勻,放上木魚花、蔥花,直秀的兩個學生在江戶常做煎餅號稱熟手,動作麻利,不一會就大功告成。因為不是甘薯粉做的麵糊,賣相不佳,但大家沒吃過煎餅,所以也無從對比。
孩子們一手托著盤子,一手抓著煎餅,吃得眉飛色舞。
西鄉夫人把孩子交給女仆,接手了煎餅製作。虎之助、學次郎帶著永敏和男仆熊吉開始做春雨(粉絲)。
說起來,因為窮過,在直秀教育下虎之助、學次郎一點也沒有武士子弟的架子,腹有詩書氣自華,做這些事情態度自然,西鄉家日子平時也不富裕,一大家子人也不排斥自己動手。
粉條、粉絲是中華的食物,古代被稱為粉條、線粉,據說還曾被稱為“麵條”(後世的麵條在古代被叫做湯餅、不托、水引、冷淘等)。粉條於唐朝(618年—907年)時傳入高麗後被稱為唐麵。
粉條在鐮倉時代(1185年—1333年),作為禪宗齋飯的一部分傳入扶桑,當時的原材料是綠豆。可能是因為製作起來比較麻煩,並沒有傳入民間。
直到明治初期的時候,扶桑重新從中華引進了“粉絲”製作方法——漏瓢式工藝流程,又稱“落下式製法”,將攪拌好的芡糊通過壓力從細洞裏垂落,像白線一樣落進熱鍋變成淡黃色的粉絲或粉條(根據孔的大小和形狀),之後經過涼水降溫被撈起捋順、冷卻晾幹。
因為綠豆粉絲顏色潔白光潤並呈半透明狀,墜落時很像春天淅淅瀝瀝的小雨,所以粉絲在扶桑被稱為“春雨”。
正常應該用甘薯粉來做芡糊,但這次是直接用甘薯鮮糊來做粉條,所以製出的粉絲質量不佳,但其它配料好,孩子們還是吃“太平燕”吃得笑眯眯。
明朝嘉靖年間,福建浦城縣的一位廚師發明了名小吃“扁肉燕”,因為扁肉燕經常與煮鴨蛋一起食用,福州話裏鴨蛋與“壓亂”、“壓浪”諧音,寓意“太平”,當時人為了討吉利稱之為“太平燕”,因為“燕”與“宴”同音,所以也叫“太平宴”。
太平燕在明治時期傳入扶桑,最開始在長崎、福岡、熊本一帶流傳。
中華的太平燕類似肉丸子湯加煮蛋,扶桑的太平燕被魔改成風味湯粉加煮蛋,高檔的扶桑太平燕是白菜、紅蘿卜、豬肉片、花枝、蝦仁、魚板、高湯、粉條加煮蛋,低檔的扶桑太平燕就是蔬菜湯粉加煮蛋。
中華的太平燕的精華是肉燕,但在扶桑被魔改取消了。
肉燕的燕皮是用豬後腿精肉剔去肉筋和骨膜,切成細條,搗成肉泥,加入甘薯粉和清水,精心做成薄片,再敷上薄薄的甘薯粉。略幹為鮮燕皮,繼續晾幹為幹燕皮。肉餡選用精豬肉、蝦米、紫菜等,剁成肉醬,加少許醬油、蔥白調味。包餡前,用刀將燕皮切成小塊,取燕皮包肉餡成石榴狀,成品稱為肉燕。
這次,虎之助、學次郎做的是海鮮湯粉加煮雞蛋,孩子們第一次吃,感覺非常美味。
現在,扶桑武士家裏的規矩很重,比如家主要先動筷子其他家人才能開飯,但西鄉家主吉兵衛奉公去了,老爺子龍右衛門心腸軟、溺愛孩子,所以等直秀和一藏過來,隻看到一圈人吃的性高采烈,要不是一藏妹妹還掛念哥哥,直秀和一藏連湯都喝不上。
熱鬧過後,一藏對直秀也不再是開始一副冷冰冰的樣子,他告訴直秀,隆永下午迴來後他會和隆永一起拜望伊藤先生。
吃飽喝足之後,大家各自迴家休息,吉二郎、琴都戀戀不舍,直秀說下午我們一起做粉絲春雨才順利脫身。
果然,下午隆永和一藏一起拜見了伊藤先生,經伊藤先生同意,直秀又前去專門道歉了一次,事情得到完美解決。隆永覺得還了直秀的人情,一藏卻說直秀恐怕是另有打算,但直秀從不問薩摩藩的隱私,他也說出直秀有什麽打算。
接下來幾天,直秀每天下午都拉著隆永和一藏聊蘭學,村田永敏陪坐,另外兩個學生輪流帶著孩子們用石磨做豆漿、豆腐、幹豆皮,還買了麥子做麵粉,有了麵粉就可以做豆包、刀削麵、包子、餃子,反正大家玩的不亦樂乎、吃的興高采烈。
扶桑的豆腐也傳自中華,有說是奈良時代(710年—794年)傳入的,有說是鐮倉時代(1185年—1333年)傳入的。現在扶桑民間普遍茹素,所以豆腐是美味,一般人平時都吃不起,另外麵粉價格也很高,砂糖價格也不菲,造成和果子、唐果子價格很高,民間過年時拿三個豆包當禮物就是重禮,這你敢信?
尤其是直秀親自做了日後大名鼎鼎的麻婆豆腐,歡喜之餘大家差點沒把舌頭咬下來。此時扶桑的花椒產量很少,作為藥材使用,民間很少食用。麻辣這種感覺不試不知道,試了都想要。
隆永和一藏年紀雖小,卻也是少年老成的人物,直秀一般人等有意照顧西鄉家,隆永感覺有些不安。
吉兵衛雖然作為家主,但性格有些懦弱,隆永元服之後家裏的重大決定都是西鄉夫人和隆永商量後決定。隆永幾天後終於按捺不住,當眾詢問直秀,“直秀君過於破費了,隆永受之有愧,不知如何才能報答?”
直秀喝了口茶,看到一藏不動聲色但眼裏放出光來,村田永敏穩如泰山,不是他報答他才不管,直秀的兩個學生正在院子裏和孩子們玩耍,西鄉一大家子都在院子裏,屋敷裏隻有直秀他們四人。
“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直秀沒有正麵迴答,隻說“孔子說有好的朋友和壞的朋友,時間長了您就知道我是哪一種了。”
直秀也不敢太逗隆永,因為隆永是收益方,怕他過於敏感,萬一弄巧成拙就不好了,他趕緊解釋:
“我從江戶遊學出來,看到的東西讓我吃驚,農民麵色如土、骨瘦如柴,武士麵有菜色、衣著破舊。天保兇作已經過去了四年,我覺得不僅僅是天保兇作的問題,是以前有問題大家沒發現,現在集中爆發了出來。”
直秀又對隆永詳細解釋,“我們這幾天討論了《國富論》、《人口論》,扶桑的人口在六、七十年前到現在都不增長了,我看各藩都在開發國產,希望通過商業來振興藩的經濟,可扶桑就這麽大,如果其它農作物種的多了糧食產量就少了,遇上天災恐怕還會出亂子。但不開發國產,各藩的經濟又不能脫離困境,這種情況下應該怎麽辦?”
隆永和一藏對視了一眼,一藏迴問直秀“你認為應該怎麽辦”。
直秀說,我現在隻知道三個辦法:
第一種辦法:各家開發國產不能占用糧食耕地,耕地條件不好的藩,由幕府協調將外藩的稻米輸入。同時像我在這裏做的一樣,把雜糧加工成可口的食品,擴大整體的糧食產量,比如薩摩芋做成春雨,雜糧磨成各種麵粉,這樣武士、平民都也愛吃,不同的種植環境種植適宜的農作物,例如鹿兒島的土地適合旱地耕作,那就不要勉強種稻米,我看本地應多種薩摩芋、多種麥,然後做成粉絲、粉條和麵粉,和外藩交換稻米就挺好的。至於各藩的經濟,也隻能靠開發國產,慢慢緩和。
第二種辦法:各家放手經營國產,國產多了,價格自然下降,糧食價格自然上漲,大家就會又迴頭種糧食,但這個前提是今年幕府發布的法令不會變。
今年幕府發布法令:解散特權行會“株仲間”,各藩國運往大阪、江戶的物產不必通過特權商人。同時允許農村商人和農民自行買賣物產,不受特權商人限製。
德川幕府曾經要求各諸侯效仿幕府的法令治理藩政,但是當時說的是政治上的法令,對於經濟上的法令沒做硬性要求,因此各藩在藩內有很大的經濟自主權。
現在各藩經濟不好,對外都普遍實行商品專賣製度,有的藩是什麽商品都專賣,有的藩是大宗商品專賣,但基本上對賺錢多的商品各藩都實行專賣。
各藩的特權商人不一定直接隸屬於某藩,也可能是住在幕府大阪、江戶和京都的商人,他們也可能在各藩購買了商品專賣權,有些大商人同時獲得某種商品的幕府特權許可和藩特權許可。
以前是各藩專賣商人隻能各自將商品賣給幕府的專賣商人,然後幕府的專賣商人再賣給需要的各藩商人,不準各藩商人直接交易,幕府的特權商人經常利用特權低買高賣。但今年幕府把這個口子放開了。
未來在嘉永4年(1851年),幕府下令恢複特權行會“株仲間”。
第三、其它辦法。
其實就是開國,開展對外國的貿易,大量進口糧食。但幕府現在是鎖國政策,直秀不敢說。
隆永眼前一亮,因為鹿兒島和長崎都在九州島,所以他也想到了第三點就是開國貿易。
後世研究表明,扶桑處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球上90%的地震以及81%最強烈的地震都在該地帶上發生。在扶桑地震可謂家常便飯,幾乎每天都有導致房屋搖晃的小地震(整個扶桑範圍內,不是某個地方天天地震),較大的地震平均3年就要發生1起。地震、台風等自然災害占全世界的20%,重大自然災害約占全世界的16%。
因為扶桑天災太多,所以日子過的很苦,德川幕府的鎖國政策在當時看來可能是確有原因,但從曆史看來,未來扶桑的糧食一直依賴進口,長期鎖國是不可行的。
隆永想說什麽,直秀抬手阻止了,因為開國可不是現在他們有資格討論的。
“這兩天我還給兩位介紹了《堀式農術》、《堀式稻田產鯉》、米國式風車,其中的扶桑語版本的圖書我在翌年陸續送來,請兩位在鹿兒島推廣,不求一時,但求一世”,直秀深施一禮,隆永和一藏肅然迴禮,從這時起,三個人的恩怨整整糾纏了一生。
</p>
虎之助、學次郎做主力,永敏和隆永弟弟吉二郎幫忙,老爺子龍右衛門帶領人圍觀,早就把石磨裝好了。
一群人在虎之助、學次郎帶領下,就開始製作薩摩芋粉。
一種製作甘薯粉的步驟是:
將薩摩芋洗幹淨後去皮,切塊後用木棒搗成糊狀,之後將糊狀物放在木盆裏加水用手將澱粉揉出,也可以用木棒不停攪拌,不斷換水直到水不發渾為止,置換出來的含澱粉的水經粗棉布過濾後放入木桶或木盤,靜置半天或一天,之後澱粉沉澱,上層是水下層是澱粉,撈出晾幹,夏季一天即可晾幹,冬季可加熱烘幹,粉碎研磨,就製成了薩摩芋粉。
這次時間不夠,用的是精簡步驟,將薩摩芋的糊狀物簡單過濾後直接用來攤煎餅。扶桑現在沒有“煎餅鏊子”,早晨買石磨的時候,村田永敏順路讓鐵匠做了一塊鐵皮、讓木工給拿兩片竹子做了一個耙子,此時將鐵皮架在七輪炭爐(此時流行的一種簡易小爐子)上,生火之後就開始攤煎餅。
在鐵皮上攤好的糊糊,稍後打上卵(雞蛋),再用木勺加上一點味增,用竹耙子攤均勻,放上木魚花、蔥花,直秀的兩個學生在江戶常做煎餅號稱熟手,動作麻利,不一會就大功告成。因為不是甘薯粉做的麵糊,賣相不佳,但大家沒吃過煎餅,所以也無從對比。
孩子們一手托著盤子,一手抓著煎餅,吃得眉飛色舞。
西鄉夫人把孩子交給女仆,接手了煎餅製作。虎之助、學次郎帶著永敏和男仆熊吉開始做春雨(粉絲)。
說起來,因為窮過,在直秀教育下虎之助、學次郎一點也沒有武士子弟的架子,腹有詩書氣自華,做這些事情態度自然,西鄉家日子平時也不富裕,一大家子人也不排斥自己動手。
粉條、粉絲是中華的食物,古代被稱為粉條、線粉,據說還曾被稱為“麵條”(後世的麵條在古代被叫做湯餅、不托、水引、冷淘等)。粉條於唐朝(618年—907年)時傳入高麗後被稱為唐麵。
粉條在鐮倉時代(1185年—1333年),作為禪宗齋飯的一部分傳入扶桑,當時的原材料是綠豆。可能是因為製作起來比較麻煩,並沒有傳入民間。
直到明治初期的時候,扶桑重新從中華引進了“粉絲”製作方法——漏瓢式工藝流程,又稱“落下式製法”,將攪拌好的芡糊通過壓力從細洞裏垂落,像白線一樣落進熱鍋變成淡黃色的粉絲或粉條(根據孔的大小和形狀),之後經過涼水降溫被撈起捋順、冷卻晾幹。
因為綠豆粉絲顏色潔白光潤並呈半透明狀,墜落時很像春天淅淅瀝瀝的小雨,所以粉絲在扶桑被稱為“春雨”。
正常應該用甘薯粉來做芡糊,但這次是直接用甘薯鮮糊來做粉條,所以製出的粉絲質量不佳,但其它配料好,孩子們還是吃“太平燕”吃得笑眯眯。
明朝嘉靖年間,福建浦城縣的一位廚師發明了名小吃“扁肉燕”,因為扁肉燕經常與煮鴨蛋一起食用,福州話裏鴨蛋與“壓亂”、“壓浪”諧音,寓意“太平”,當時人為了討吉利稱之為“太平燕”,因為“燕”與“宴”同音,所以也叫“太平宴”。
太平燕在明治時期傳入扶桑,最開始在長崎、福岡、熊本一帶流傳。
中華的太平燕類似肉丸子湯加煮蛋,扶桑的太平燕被魔改成風味湯粉加煮蛋,高檔的扶桑太平燕是白菜、紅蘿卜、豬肉片、花枝、蝦仁、魚板、高湯、粉條加煮蛋,低檔的扶桑太平燕就是蔬菜湯粉加煮蛋。
中華的太平燕的精華是肉燕,但在扶桑被魔改取消了。
肉燕的燕皮是用豬後腿精肉剔去肉筋和骨膜,切成細條,搗成肉泥,加入甘薯粉和清水,精心做成薄片,再敷上薄薄的甘薯粉。略幹為鮮燕皮,繼續晾幹為幹燕皮。肉餡選用精豬肉、蝦米、紫菜等,剁成肉醬,加少許醬油、蔥白調味。包餡前,用刀將燕皮切成小塊,取燕皮包肉餡成石榴狀,成品稱為肉燕。
這次,虎之助、學次郎做的是海鮮湯粉加煮雞蛋,孩子們第一次吃,感覺非常美味。
現在,扶桑武士家裏的規矩很重,比如家主要先動筷子其他家人才能開飯,但西鄉家主吉兵衛奉公去了,老爺子龍右衛門心腸軟、溺愛孩子,所以等直秀和一藏過來,隻看到一圈人吃的性高采烈,要不是一藏妹妹還掛念哥哥,直秀和一藏連湯都喝不上。
熱鬧過後,一藏對直秀也不再是開始一副冷冰冰的樣子,他告訴直秀,隆永下午迴來後他會和隆永一起拜望伊藤先生。
吃飽喝足之後,大家各自迴家休息,吉二郎、琴都戀戀不舍,直秀說下午我們一起做粉絲春雨才順利脫身。
果然,下午隆永和一藏一起拜見了伊藤先生,經伊藤先生同意,直秀又前去專門道歉了一次,事情得到完美解決。隆永覺得還了直秀的人情,一藏卻說直秀恐怕是另有打算,但直秀從不問薩摩藩的隱私,他也說出直秀有什麽打算。
接下來幾天,直秀每天下午都拉著隆永和一藏聊蘭學,村田永敏陪坐,另外兩個學生輪流帶著孩子們用石磨做豆漿、豆腐、幹豆皮,還買了麥子做麵粉,有了麵粉就可以做豆包、刀削麵、包子、餃子,反正大家玩的不亦樂乎、吃的興高采烈。
扶桑的豆腐也傳自中華,有說是奈良時代(710年—794年)傳入的,有說是鐮倉時代(1185年—1333年)傳入的。現在扶桑民間普遍茹素,所以豆腐是美味,一般人平時都吃不起,另外麵粉價格也很高,砂糖價格也不菲,造成和果子、唐果子價格很高,民間過年時拿三個豆包當禮物就是重禮,這你敢信?
尤其是直秀親自做了日後大名鼎鼎的麻婆豆腐,歡喜之餘大家差點沒把舌頭咬下來。此時扶桑的花椒產量很少,作為藥材使用,民間很少食用。麻辣這種感覺不試不知道,試了都想要。
隆永和一藏年紀雖小,卻也是少年老成的人物,直秀一般人等有意照顧西鄉家,隆永感覺有些不安。
吉兵衛雖然作為家主,但性格有些懦弱,隆永元服之後家裏的重大決定都是西鄉夫人和隆永商量後決定。隆永幾天後終於按捺不住,當眾詢問直秀,“直秀君過於破費了,隆永受之有愧,不知如何才能報答?”
直秀喝了口茶,看到一藏不動聲色但眼裏放出光來,村田永敏穩如泰山,不是他報答他才不管,直秀的兩個學生正在院子裏和孩子們玩耍,西鄉一大家子都在院子裏,屋敷裏隻有直秀他們四人。
“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直秀沒有正麵迴答,隻說“孔子說有好的朋友和壞的朋友,時間長了您就知道我是哪一種了。”
直秀也不敢太逗隆永,因為隆永是收益方,怕他過於敏感,萬一弄巧成拙就不好了,他趕緊解釋:
“我從江戶遊學出來,看到的東西讓我吃驚,農民麵色如土、骨瘦如柴,武士麵有菜色、衣著破舊。天保兇作已經過去了四年,我覺得不僅僅是天保兇作的問題,是以前有問題大家沒發現,現在集中爆發了出來。”
直秀又對隆永詳細解釋,“我們這幾天討論了《國富論》、《人口論》,扶桑的人口在六、七十年前到現在都不增長了,我看各藩都在開發國產,希望通過商業來振興藩的經濟,可扶桑就這麽大,如果其它農作物種的多了糧食產量就少了,遇上天災恐怕還會出亂子。但不開發國產,各藩的經濟又不能脫離困境,這種情況下應該怎麽辦?”
隆永和一藏對視了一眼,一藏迴問直秀“你認為應該怎麽辦”。
直秀說,我現在隻知道三個辦法:
第一種辦法:各家開發國產不能占用糧食耕地,耕地條件不好的藩,由幕府協調將外藩的稻米輸入。同時像我在這裏做的一樣,把雜糧加工成可口的食品,擴大整體的糧食產量,比如薩摩芋做成春雨,雜糧磨成各種麵粉,這樣武士、平民都也愛吃,不同的種植環境種植適宜的農作物,例如鹿兒島的土地適合旱地耕作,那就不要勉強種稻米,我看本地應多種薩摩芋、多種麥,然後做成粉絲、粉條和麵粉,和外藩交換稻米就挺好的。至於各藩的經濟,也隻能靠開發國產,慢慢緩和。
第二種辦法:各家放手經營國產,國產多了,價格自然下降,糧食價格自然上漲,大家就會又迴頭種糧食,但這個前提是今年幕府發布的法令不會變。
今年幕府發布法令:解散特權行會“株仲間”,各藩國運往大阪、江戶的物產不必通過特權商人。同時允許農村商人和農民自行買賣物產,不受特權商人限製。
德川幕府曾經要求各諸侯效仿幕府的法令治理藩政,但是當時說的是政治上的法令,對於經濟上的法令沒做硬性要求,因此各藩在藩內有很大的經濟自主權。
現在各藩經濟不好,對外都普遍實行商品專賣製度,有的藩是什麽商品都專賣,有的藩是大宗商品專賣,但基本上對賺錢多的商品各藩都實行專賣。
各藩的特權商人不一定直接隸屬於某藩,也可能是住在幕府大阪、江戶和京都的商人,他們也可能在各藩購買了商品專賣權,有些大商人同時獲得某種商品的幕府特權許可和藩特權許可。
以前是各藩專賣商人隻能各自將商品賣給幕府的專賣商人,然後幕府的專賣商人再賣給需要的各藩商人,不準各藩商人直接交易,幕府的特權商人經常利用特權低買高賣。但今年幕府把這個口子放開了。
未來在嘉永4年(1851年),幕府下令恢複特權行會“株仲間”。
第三、其它辦法。
其實就是開國,開展對外國的貿易,大量進口糧食。但幕府現在是鎖國政策,直秀不敢說。
隆永眼前一亮,因為鹿兒島和長崎都在九州島,所以他也想到了第三點就是開國貿易。
後世研究表明,扶桑處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球上90%的地震以及81%最強烈的地震都在該地帶上發生。在扶桑地震可謂家常便飯,幾乎每天都有導致房屋搖晃的小地震(整個扶桑範圍內,不是某個地方天天地震),較大的地震平均3年就要發生1起。地震、台風等自然災害占全世界的20%,重大自然災害約占全世界的16%。
因為扶桑天災太多,所以日子過的很苦,德川幕府的鎖國政策在當時看來可能是確有原因,但從曆史看來,未來扶桑的糧食一直依賴進口,長期鎖國是不可行的。
隆永想說什麽,直秀抬手阻止了,因為開國可不是現在他們有資格討論的。
“這兩天我還給兩位介紹了《堀式農術》、《堀式稻田產鯉》、米國式風車,其中的扶桑語版本的圖書我在翌年陸續送來,請兩位在鹿兒島推廣,不求一時,但求一世”,直秀深施一禮,隆永和一藏肅然迴禮,從這時起,三個人的恩怨整整糾纏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