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19世紀,人們用黑漆塗在木板表麵,以保護木板不被侵蝕,後來有人在上麵寫寫畫畫發現十分方便,於是到19世紀中期黑板在西洋學校流行起來。據說中華第一塊用於教學的黑板出現在1862年的京師同文館,而扶桑教學黑板大量出現在明治維新以後。
直秀用的粉筆是用生石膏灌注在細竹筒裏加水凝固而成。
除了自我介紹,直秀還提前在黑板上劃了一份世界地圖,比例不準,而且各大洲的圖形也不精確,上麵也隻標明了幾個國家。
“歡迎大家到來,今天我們一起交流一些知識,愚者也還在學習,難免貽笑大方,請大家不吝賜教”,微微鞠躬,直秀就開始了他的第一次講學。
直秀先從蘭學說起,“蘭學是指從蘭國傳來的學問,其實蘭學不僅是蘭國的學問,而是整個歐羅巴大陸的學問。那麽歐羅巴大陸在哪裏呢?……”
直秀先介紹了黑板上的世界地圖,也坦承地圖並不準確,然後是簡單的地理介紹。“地球是圓的”,現在扶桑的蘭學者很多都接受了腳下大地是個球體的概念,也有人見到過地球儀。
世界最早的地球儀是由德意誌航海家、地理學家貝海姆於1492年發明製作的,它保存在紐倫堡博物館裏。在安土桃山時代,有傳教士獻給當時的大名織田信長一個簡陋的天球儀(地球儀)。
因為沒有衛星等觀察工具,現在的測量手段也很粗糙,所以現在的地圖也好、地球儀也好都是錯漏百出的。
公開宣講地圖不是太符合幕府的規定,所幸直秀的地圖畫的相當粗糙,真要被幕府問責的時候再說吧。但不講世界地圖,直秀總覺得渾身不舒服。
直秀先解釋了蘭學中“地球是圓的”的一些證據,地平線為弧形;航船從遠方來,總是先看到桅杆、後看到船體;月食或日食時,觀察月球或太陽的陰影表麵總有一定的弧度;西洋人的環球航行,直秀還隨手劃了一條從扶桑繞南美洲、北美洲、歐洲、非洲、印度、馬六甲海峽、呂宋、琉球、扶桑的環球航線。
另外的證據就是發生月偏食時,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麵上,使我們看見了地球的部分球體形狀。
講到這裏,直秀請大家提問。現在的弘道館教育風格是比較嚴厲的,後來1855年由於大隈重信等人不滿固化的教育方式搞改革還在弘道館引發了騷亂,所以在直秀問了之後出現了冷場。
直秀也不期望講學開始就能得到熱烈反應,另外他也怕問出一些尷尬的問題,於是趕緊用棉花包把地圖擦掉,從此死無對證,以後打死也不承認自己畫過這幅地圖。
其實弘道館不主動要求直秀講學,直秀也會想方設法搞個講學——現在無故在佐賀藩亂竄拜訪藩士是很忌諱的事情,所以講學是直秀接觸藩士的最佳途徑,為此直秀也做了精心的準備。
直秀霸氣地一揮手,虎之助和學次郎因為直秀講的這些他們早就聽過,所以有點走神,“風車——”,兩人趕緊拿出玩具風車發給大家。
風車用彩紙做的很精美,因為人多空氣不好和光線的原因,直秀是開房門講課的,風一吹風車轉起來很好看,但聽眾都很茫然,“江戶的直秀,江戶的蠢貨吧?我們不是來聽蘭學的麽?我在哪?”
這時候,幾個仆役和一個木匠將一個一人多高的木頭模型放在了門口的地板上。直秀也是拚了,第一天做滾筒的時候就預訂了這個模型,前前後後不知道多少個匠人趕工才完成,這還是因為他們有製作腳踏水車的經驗,總計花了直秀十五枚天保小判金,不過真的很值得。
1854年,米國機械師丹尼爾哈拉狄發明一種抽水風車,他的發明首次證明了風車在不需借助人力自動改變風向的同時還可以控製轉速,因此風車不會因轉速太快而被風暴損壞,這是米式風車的經典代表。
直秀抄襲了這款經典,拜現在扶桑手藝人的高超技巧做出了這個模型。
當木工演示這個模型把水從木盆裏提上來的時候,學生們都向前擠、爭先觀看,直秀隨後移動了模型方向,看到風車自動轉向且正常提水的時候,“轟——”,學生們開始大聲說話,但直秀解釋了可以控製轉速不怕風暴的時候,連玄樸先生都擠過來親自觀察,現在沒人顧得上直秀了。
因為扶桑深受風暴(台風和暴風雨)之苦,人們對風有本能的畏懼,江戶時代結束前都沒有大型風車的記錄。
扶桑最早關於大型風車的記錄是1869年橫濱根岸的美國農場。1888年橫濱的佛雷斯女子學院用風車供水,還引起過當時人們的轟動,稱學院為“紅風車學院”。
扶桑本土研製的風車最早出現在1902年,長野縣南信地方湖南村的村民伊藤君太郎用風車取水成功,風車有6-8枚葉片,葉片長55厘米、寬23厘米。
弘道館教育學生學以致用,所以學生們都能理解這個風車的意義,扶桑因人口眾多,牲畜非常稀少珍貴,現在還沒有蒸汽機,隻有一些水力機械,直秀這款風車的出現會帶來巨大的改變,學生們不知道能改變多少,但隱隱約約中還是感覺到今天看到的是一件在未來或許了不得的事情。
等大家情緒平靜了,直秀讓人將風車搬走——不搬走大家的注意力都分散了。
直秀談到了“馬力”的概念,說起了蒸汽機。現在蘭國來訪的商船還都是風帆船隻,在座眾人也聽過一些蒸汽機的傳聞,但沒有什麽具體的概念,所以直秀仔細講了蒸汽機車的例子。
文政八年(1825年)英吉利人喬治?斯蒂芬森發明製造了蒸汽機車“旅行者號”機車。當時“旅行者號”牽引著6節煤車、20節擠滿乘客的車廂,載重達90噸,時速15英裏。隨著火車的一聲鳴叫,它向全世界宣告了鐵路時代的到來。
文政十二年(1829年)喬治?斯蒂芬森和r.斯蒂芬森聯合設計建造的“火箭”號蒸汽機車最高時速為47公裏,自重4噸,牽引裝載12噸。
為了建立弘道館學生們的直觀概念,直秀將重量單位又換算成扶桑的重量單位。扶桑重量有貫、斤、兩、錢(匁)、分、釐(厘)、毫(毛),一貫是37.5千克。而平時常說的“石”是容積單位,一石糙米大約重110-130公斤。
當學生們聽到十八年前的火車能拉將近七百石、十四年前的火車能比馬跑的快,而且直秀還說據了解現在的歐羅巴強國都是鐵路貫穿全國,火車速度超過奔馬,單次載重能力可能超過兩艘千石船時,眾人戰戰兢兢,說不上是激動還是恐懼,有的人在大聲質疑,有的人在默默沉思。
直秀等人群稍微安靜後,又添了一把火,說現在可能存在相當於一百匹馬動力的蒸汽機,大小隻有十六張榻榻米這麽大。
直秀宣布暫時休息,過一會再繼續,留下一群學生互相之間議論紛紛。
玄樸先生招手讓直秀過去,開口之前連連苦笑搖頭,“莫名驚詫,大吃一驚。直秀君今天所言屬實否?何人所授?”
“屬實,細節可商榷但相差無幾。至於何人所授?,請先生恕罪暫不能相告”。
玄樸先生經常出入高官顯貴之家,消息靈通,隱隱約約聽說過《蘭人風說書》和《唐人風說書》的事,知道幕府掌握著一些西洋的機密信息,所以他隻是囑咐了直秀“到此為止、後麵隻介紹具體的蘭學知識好了”。
聽人勸,吃飽飯。休息了一會,直秀也不再提問,直接講起了西洋科學體係。
數學是科學的皇冠,用數學可以清晰地描述我們所在的世界和其運轉的規律,數學還能培養理性探索精神。直秀給大家介紹了初等數學和變量數學、現代數學的內容。
初等數學包括算數、幾何、代數,屬於後世中小學的數學知識。直秀舉了幾個例子解釋,例如經典的雞兔同籠的問題,然後在黑板上列出公式求解,怕聽講者不懂,直秀還特意用文字詳細解釋,扶桑的數學也有這方麵的講解,所以大家還聽的比較有意思。
變量數學包括解析幾何、微積分、概率論、射影幾何,突出特點是實現了數形結合,可以研究運動。直秀不求深入,隻是想讓大家有個初步了解,例如“積分學為定義和計算麵積、體積等提供一套通用的方法”,然後直秀給大家計算了一個不規則圖形的麵積。
概率方麵,直秀給大家舉銅錢為例,找了十位學生各拋二十次,然後計算正反麵的結果,結果正反出現的次數是97:103,也算給麵子了,就是這幫孩子迴家之後沒事就拋銅錢,頗引發了一些家長們的混亂。
近代數學是指19世紀的數學,這一時期的數學有三個特點:分析嚴密化、代數抽象化、幾何非歐化,代表性的內容有實變函數論、非歐幾何和抽象代數。
此時近代數學的很多論文還沒發表或者不廣為人知,直秀上輩子也是比十竅通了九竅——一竅不通好一點,隻是略有所知,所以拿出一張紙彎曲後演示了非歐幾何的概念,看下麵的一群人的蚊香眼就知道白講了。
數學之後是物理和化學。
物理方麵直秀講了萬有引力定律和艾薩克爵士三大力學方程,順便說明了為什麽大地是圓的而我們沒有掉下去。
化學講解了一下元素學說和化學反應,舉了兩個例子:氧氣的發現和“鉛灰吹銀法”。
安永六年(1777年),法國科學家拉瓦錫對汞進行加熱,發現隨著紅色汞渣的生成,空氣的體積減少了1/5。接著,拉瓦錫對汞渣繼續加熱,結果從汞渣中還原出汞,並釋放出了大量氣體,這種氣體可以使蠟燭燃燒得更旺,並有益於動物的唿吸。拉瓦錫把與汞結合的氣體稱為“生命氣體”,因為它是唿吸所必須的;剩下的氣體叫做“無生命氣體”,因為它會讓蠟燭熄滅,令動物窒息。後來,人們將“生命氣體”改稱氧,將“無生命氣體”改稱氮。
“鉛灰吹銀法”:自然界的銀多與其它有色金屬共生,而銀的含量往往偏少,故需要加以分離和提純。灰吹法主要利用銀鉛互熔,加熱液體鉛使礦石團中的銀溶於鉛中,繼續加熱後使氧化鉛沉積,從而銀鉛得以分離,且銀得到提純,具體方法是:
將初步處理的礦石放入爐中,覆蓋約一尺厚的木炭,待木炭燒完成,礦石便成為礦石團。
將鉛溶化後再將礦石團放入,鉛、銀有互熔性,並且熔點、沸點不同,元素活躍性也不同,通過鼓風機通氣使爐內的溫度上升,將礦石團中的鉛與氧反應形成氧化鉛下沉,之後降溫冷凝得到粗製銀和可以進一步提純的銀鉛合金。
將銀鉛合金放進熔爐中,不斷的鼓風通氣,將鉛完全汽化,得到提純後的銀。
聽到如何製取銀,大家都精神了,雖然用不上,但萬一呢?
直秀看大家聽了這麽多也累了,就稍微講了一下玻璃的製取,提了兩句草木灰和鉛可以降煉製玻璃所需要的溫度——蘭學者已經有了溫度概念,而且很多蘭醫從蘭國商館買了溫度計來診斷病情。
最好,直秀講了焦炭如何製作,並且說明了焦炭可以大幅提高高爐的溫度,有助於煉鐵、煉鋼和製作玻璃。
一通填鴨下來,所有聽眾都筋疲力竭,隻有幾個學生還跟的上直秀的思路,直秀暗中記住了這幾個人的樣子,隨後,直秀宣布講學結束,弘道館學生們鞠躬感謝,直秀也迴禮致意。
散場後,有幾名武士過來給直秀做了自我介紹,留下了住宅地址,請直秀有暇一定去做客,其中就有直秀想要結識的佐野榮壽(佐野常民)、島團右衛門(島義勇)和副島次郎(副島種臣)。
直秀沒有對講學抱太大期望,但講學卻給這些年輕的學生們打開了一個新世界,正如扶桑諺語所說,“無論做什麽事,要想做成總要費些年月”,後來的發展很驚喜:來聽講學的有弘道館二十七名學生,其中十七人繼續學習蘭學和西洋學,組成了互助學習組織“風車組”,之後各有際遇,後世合稱他們為“風車組十七傑”,這次講學也因為發生在八幡小路的醫學館而被稱為“八幡小路之講”。
</p>
19世紀,人們用黑漆塗在木板表麵,以保護木板不被侵蝕,後來有人在上麵寫寫畫畫發現十分方便,於是到19世紀中期黑板在西洋學校流行起來。據說中華第一塊用於教學的黑板出現在1862年的京師同文館,而扶桑教學黑板大量出現在明治維新以後。
直秀用的粉筆是用生石膏灌注在細竹筒裏加水凝固而成。
除了自我介紹,直秀還提前在黑板上劃了一份世界地圖,比例不準,而且各大洲的圖形也不精確,上麵也隻標明了幾個國家。
“歡迎大家到來,今天我們一起交流一些知識,愚者也還在學習,難免貽笑大方,請大家不吝賜教”,微微鞠躬,直秀就開始了他的第一次講學。
直秀先從蘭學說起,“蘭學是指從蘭國傳來的學問,其實蘭學不僅是蘭國的學問,而是整個歐羅巴大陸的學問。那麽歐羅巴大陸在哪裏呢?……”
直秀先介紹了黑板上的世界地圖,也坦承地圖並不準確,然後是簡單的地理介紹。“地球是圓的”,現在扶桑的蘭學者很多都接受了腳下大地是個球體的概念,也有人見到過地球儀。
世界最早的地球儀是由德意誌航海家、地理學家貝海姆於1492年發明製作的,它保存在紐倫堡博物館裏。在安土桃山時代,有傳教士獻給當時的大名織田信長一個簡陋的天球儀(地球儀)。
因為沒有衛星等觀察工具,現在的測量手段也很粗糙,所以現在的地圖也好、地球儀也好都是錯漏百出的。
公開宣講地圖不是太符合幕府的規定,所幸直秀的地圖畫的相當粗糙,真要被幕府問責的時候再說吧。但不講世界地圖,直秀總覺得渾身不舒服。
直秀先解釋了蘭學中“地球是圓的”的一些證據,地平線為弧形;航船從遠方來,總是先看到桅杆、後看到船體;月食或日食時,觀察月球或太陽的陰影表麵總有一定的弧度;西洋人的環球航行,直秀還隨手劃了一條從扶桑繞南美洲、北美洲、歐洲、非洲、印度、馬六甲海峽、呂宋、琉球、扶桑的環球航線。
另外的證據就是發生月偏食時,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麵上,使我們看見了地球的部分球體形狀。
講到這裏,直秀請大家提問。現在的弘道館教育風格是比較嚴厲的,後來1855年由於大隈重信等人不滿固化的教育方式搞改革還在弘道館引發了騷亂,所以在直秀問了之後出現了冷場。
直秀也不期望講學開始就能得到熱烈反應,另外他也怕問出一些尷尬的問題,於是趕緊用棉花包把地圖擦掉,從此死無對證,以後打死也不承認自己畫過這幅地圖。
其實弘道館不主動要求直秀講學,直秀也會想方設法搞個講學——現在無故在佐賀藩亂竄拜訪藩士是很忌諱的事情,所以講學是直秀接觸藩士的最佳途徑,為此直秀也做了精心的準備。
直秀霸氣地一揮手,虎之助和學次郎因為直秀講的這些他們早就聽過,所以有點走神,“風車——”,兩人趕緊拿出玩具風車發給大家。
風車用彩紙做的很精美,因為人多空氣不好和光線的原因,直秀是開房門講課的,風一吹風車轉起來很好看,但聽眾都很茫然,“江戶的直秀,江戶的蠢貨吧?我們不是來聽蘭學的麽?我在哪?”
這時候,幾個仆役和一個木匠將一個一人多高的木頭模型放在了門口的地板上。直秀也是拚了,第一天做滾筒的時候就預訂了這個模型,前前後後不知道多少個匠人趕工才完成,這還是因為他們有製作腳踏水車的經驗,總計花了直秀十五枚天保小判金,不過真的很值得。
1854年,米國機械師丹尼爾哈拉狄發明一種抽水風車,他的發明首次證明了風車在不需借助人力自動改變風向的同時還可以控製轉速,因此風車不會因轉速太快而被風暴損壞,這是米式風車的經典代表。
直秀抄襲了這款經典,拜現在扶桑手藝人的高超技巧做出了這個模型。
當木工演示這個模型把水從木盆裏提上來的時候,學生們都向前擠、爭先觀看,直秀隨後移動了模型方向,看到風車自動轉向且正常提水的時候,“轟——”,學生們開始大聲說話,但直秀解釋了可以控製轉速不怕風暴的時候,連玄樸先生都擠過來親自觀察,現在沒人顧得上直秀了。
因為扶桑深受風暴(台風和暴風雨)之苦,人們對風有本能的畏懼,江戶時代結束前都沒有大型風車的記錄。
扶桑最早關於大型風車的記錄是1869年橫濱根岸的美國農場。1888年橫濱的佛雷斯女子學院用風車供水,還引起過當時人們的轟動,稱學院為“紅風車學院”。
扶桑本土研製的風車最早出現在1902年,長野縣南信地方湖南村的村民伊藤君太郎用風車取水成功,風車有6-8枚葉片,葉片長55厘米、寬23厘米。
弘道館教育學生學以致用,所以學生們都能理解這個風車的意義,扶桑因人口眾多,牲畜非常稀少珍貴,現在還沒有蒸汽機,隻有一些水力機械,直秀這款風車的出現會帶來巨大的改變,學生們不知道能改變多少,但隱隱約約中還是感覺到今天看到的是一件在未來或許了不得的事情。
等大家情緒平靜了,直秀讓人將風車搬走——不搬走大家的注意力都分散了。
直秀談到了“馬力”的概念,說起了蒸汽機。現在蘭國來訪的商船還都是風帆船隻,在座眾人也聽過一些蒸汽機的傳聞,但沒有什麽具體的概念,所以直秀仔細講了蒸汽機車的例子。
文政八年(1825年)英吉利人喬治?斯蒂芬森發明製造了蒸汽機車“旅行者號”機車。當時“旅行者號”牽引著6節煤車、20節擠滿乘客的車廂,載重達90噸,時速15英裏。隨著火車的一聲鳴叫,它向全世界宣告了鐵路時代的到來。
文政十二年(1829年)喬治?斯蒂芬森和r.斯蒂芬森聯合設計建造的“火箭”號蒸汽機車最高時速為47公裏,自重4噸,牽引裝載12噸。
為了建立弘道館學生們的直觀概念,直秀將重量單位又換算成扶桑的重量單位。扶桑重量有貫、斤、兩、錢(匁)、分、釐(厘)、毫(毛),一貫是37.5千克。而平時常說的“石”是容積單位,一石糙米大約重110-130公斤。
當學生們聽到十八年前的火車能拉將近七百石、十四年前的火車能比馬跑的快,而且直秀還說據了解現在的歐羅巴強國都是鐵路貫穿全國,火車速度超過奔馬,單次載重能力可能超過兩艘千石船時,眾人戰戰兢兢,說不上是激動還是恐懼,有的人在大聲質疑,有的人在默默沉思。
直秀等人群稍微安靜後,又添了一把火,說現在可能存在相當於一百匹馬動力的蒸汽機,大小隻有十六張榻榻米這麽大。
直秀宣布暫時休息,過一會再繼續,留下一群學生互相之間議論紛紛。
玄樸先生招手讓直秀過去,開口之前連連苦笑搖頭,“莫名驚詫,大吃一驚。直秀君今天所言屬實否?何人所授?”
“屬實,細節可商榷但相差無幾。至於何人所授?,請先生恕罪暫不能相告”。
玄樸先生經常出入高官顯貴之家,消息靈通,隱隱約約聽說過《蘭人風說書》和《唐人風說書》的事,知道幕府掌握著一些西洋的機密信息,所以他隻是囑咐了直秀“到此為止、後麵隻介紹具體的蘭學知識好了”。
聽人勸,吃飽飯。休息了一會,直秀也不再提問,直接講起了西洋科學體係。
數學是科學的皇冠,用數學可以清晰地描述我們所在的世界和其運轉的規律,數學還能培養理性探索精神。直秀給大家介紹了初等數學和變量數學、現代數學的內容。
初等數學包括算數、幾何、代數,屬於後世中小學的數學知識。直秀舉了幾個例子解釋,例如經典的雞兔同籠的問題,然後在黑板上列出公式求解,怕聽講者不懂,直秀還特意用文字詳細解釋,扶桑的數學也有這方麵的講解,所以大家還聽的比較有意思。
變量數學包括解析幾何、微積分、概率論、射影幾何,突出特點是實現了數形結合,可以研究運動。直秀不求深入,隻是想讓大家有個初步了解,例如“積分學為定義和計算麵積、體積等提供一套通用的方法”,然後直秀給大家計算了一個不規則圖形的麵積。
概率方麵,直秀給大家舉銅錢為例,找了十位學生各拋二十次,然後計算正反麵的結果,結果正反出現的次數是97:103,也算給麵子了,就是這幫孩子迴家之後沒事就拋銅錢,頗引發了一些家長們的混亂。
近代數學是指19世紀的數學,這一時期的數學有三個特點:分析嚴密化、代數抽象化、幾何非歐化,代表性的內容有實變函數論、非歐幾何和抽象代數。
此時近代數學的很多論文還沒發表或者不廣為人知,直秀上輩子也是比十竅通了九竅——一竅不通好一點,隻是略有所知,所以拿出一張紙彎曲後演示了非歐幾何的概念,看下麵的一群人的蚊香眼就知道白講了。
數學之後是物理和化學。
物理方麵直秀講了萬有引力定律和艾薩克爵士三大力學方程,順便說明了為什麽大地是圓的而我們沒有掉下去。
化學講解了一下元素學說和化學反應,舉了兩個例子:氧氣的發現和“鉛灰吹銀法”。
安永六年(1777年),法國科學家拉瓦錫對汞進行加熱,發現隨著紅色汞渣的生成,空氣的體積減少了1/5。接著,拉瓦錫對汞渣繼續加熱,結果從汞渣中還原出汞,並釋放出了大量氣體,這種氣體可以使蠟燭燃燒得更旺,並有益於動物的唿吸。拉瓦錫把與汞結合的氣體稱為“生命氣體”,因為它是唿吸所必須的;剩下的氣體叫做“無生命氣體”,因為它會讓蠟燭熄滅,令動物窒息。後來,人們將“生命氣體”改稱氧,將“無生命氣體”改稱氮。
“鉛灰吹銀法”:自然界的銀多與其它有色金屬共生,而銀的含量往往偏少,故需要加以分離和提純。灰吹法主要利用銀鉛互熔,加熱液體鉛使礦石團中的銀溶於鉛中,繼續加熱後使氧化鉛沉積,從而銀鉛得以分離,且銀得到提純,具體方法是:
將初步處理的礦石放入爐中,覆蓋約一尺厚的木炭,待木炭燒完成,礦石便成為礦石團。
將鉛溶化後再將礦石團放入,鉛、銀有互熔性,並且熔點、沸點不同,元素活躍性也不同,通過鼓風機通氣使爐內的溫度上升,將礦石團中的鉛與氧反應形成氧化鉛下沉,之後降溫冷凝得到粗製銀和可以進一步提純的銀鉛合金。
將銀鉛合金放進熔爐中,不斷的鼓風通氣,將鉛完全汽化,得到提純後的銀。
聽到如何製取銀,大家都精神了,雖然用不上,但萬一呢?
直秀看大家聽了這麽多也累了,就稍微講了一下玻璃的製取,提了兩句草木灰和鉛可以降煉製玻璃所需要的溫度——蘭學者已經有了溫度概念,而且很多蘭醫從蘭國商館買了溫度計來診斷病情。
最好,直秀講了焦炭如何製作,並且說明了焦炭可以大幅提高高爐的溫度,有助於煉鐵、煉鋼和製作玻璃。
一通填鴨下來,所有聽眾都筋疲力竭,隻有幾個學生還跟的上直秀的思路,直秀暗中記住了這幾個人的樣子,隨後,直秀宣布講學結束,弘道館學生們鞠躬感謝,直秀也迴禮致意。
散場後,有幾名武士過來給直秀做了自我介紹,留下了住宅地址,請直秀有暇一定去做客,其中就有直秀想要結識的佐野榮壽(佐野常民)、島團右衛門(島義勇)和副島次郎(副島種臣)。
直秀沒有對講學抱太大期望,但講學卻給這些年輕的學生們打開了一個新世界,正如扶桑諺語所說,“無論做什麽事,要想做成總要費些年月”,後來的發展很驚喜:來聽講學的有弘道館二十七名學生,其中十七人繼續學習蘭學和西洋學,組成了互助學習組織“風車組”,之後各有際遇,後世合稱他們為“風車組十七傑”,這次講學也因為發生在八幡小路的醫學館而被稱為“八幡小路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