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自那晚以後,我開始厭惡黑夜。因為一到夜裏,就意味著我見不到書生他們。曾經在燕子坡時,也有段時間是沒有鳥兒、猴子陪我說話的。那時,雖然難熬,但我並不覺得孤單寂寞,因為習慣了春去秋來,習慣了那一方人跡罕至的小天地。
可現在不同了,我有了太多難以割舍的羈絆。我得承認我和那種傳記小說裏的俗人是一樣的——喜聚不喜散,既然相識相親,就希望永遠不要分開。
書生每次看到興起,就忍不住大肆評論:“天底下哪有不散的宴席?隻不過是珍惜百年歲月,珍重所親之人,莫蹉跎一世,孤苦一生罷了!”
我乍一聽,竟覺得他是在跟我說這話。要單論道理,我自然是明白的,可明白道理並不意味著輕易接受命運的安排。
我無數次煩躁地幻想沒有書生,沒有小鶯兒,沒有林安他們的日子會是怎樣的?答案就像是寂滅荒涼的深夜。
黑!黑得發毛!冷!冷得可怕!
就是因為黑夜,讓我與他們相處的時間活活少了大半!巧兒讓鶯兒掰著手指頭算什麽時候要掃葉子,我又何嚐不也是數著日子與他們過活……
我知道,不出意外的話,我會活得很久,所以我害怕。
直到春天降臨,鳥兒在我身上做窩,我才好受了些。鶯兒是第一個發現的,嚷嚷著:“呀!大銀杏身上要生出小麻雀啦!”
大夥兒也很高興,麻雀來家築巢本身就是吉祥的征兆,我也是頭一迴知道這小巧機敏的鳥兒的名字。
它們五天做好了窩,五天產完了卵,一共五枚淡褐色的鳥蛋安安靜靜地窩在我懷裏,與它們父母“嘰嘰喳喳”的熱鬧聲響不同。
我不禁高興,連帶著心裏的憂傷之情也好了不少,這一會來了兩個話癆,也許等雛鳥孵出來,會是一家子話癆呢!哈哈,我可有的是夥伴一起聊天了!其實書生閑時也會與我說話的,但他到底聽不到我的聲音,所以多數時候隻是他自言自語罷了,難得有時候,康夫人會陪坐在一側微笑著看著我們,有一句沒一句地搭話。
隻是我注定是失望的。它們倆終日“嘰嘰喳喳”的,討論著哪片林子裏的草莖適合做窩;哪家園子裏的雜草種子香甜;哪處田野裏的蟲子肥美,根本不願意多搭理我,我問十句話,它們有九句是假裝沒聽見,剩下一句也是敷衍了事。
在我幽怨的眼神下,不過十天,一窩子五隻小麻雀就破殼而出了。剛出殼的雛鳥周身光禿無羽,皮膚紅中帶著黃,眼未睜開,隻知道“嘰嘰嘰嘰”地要蟲子吃。這下可忙壞了兩隻大鳥,一個勁地滿世界找蟲子,徹底不搭理我了。
鶯兒這幾日收拾石桌石凳子的時候,還不時蹦蹦跳跳的,就想著一窺鳥窩的究竟。
我不禁撇嘴取笑,你個小浪蹄子興奮個什麽勁兒?這鳥窩離地至少有一丈之高,憑你那雙小短腿,就是站在桌子上舉起掃帚,也不見得能夠得到一根鳥毛的!
麻雀好像真的帶來了祥瑞,至少鶯兒是堅信的。因為就在小麻雀破殼之後沒幾日,康夫人正吃飯的時候,被平日愛吃的一尾清蒸鰱魚鬧得惡心不已。郎中隔著簾子和康夫人手腕的絹布一號脈,就麵帶喜色,恭賀著道:“給老爺、太太道喜了,太太這是有了,大約也已經一個月了。如今太太脈象平穩,我寫一道安胎的藥方,每日早晚煎一服也就是了。”
書生年逾三十還沒子嗣,本暗想著過兩年收拾了後罩房,娶幾個小妾,以為散葉之用。如今嫡妻有孕,不禁大喜,遂打消了納妾之心,隻一心一意盯在康夫人的肚子上。
康夫人卻是個識大體的,做主給巧兒開了臉,讓書生收做了正經姨娘,因她本姓周,下人都叫她“周姨娘”。又把鶯兒提成身邊的大丫鬟,林安一家子又少不得進來磕了頭謝恩,下人也改了口,喚她“鶯兒姑娘”,把這小丫頭樂得找不到北。
我一直搞不懂,人怎麽總是會換名字、稱唿。像書生,就叫他“書生”不好嗎?現在家裏的人都稱他“老爺”,書生在京中的好友上門飲酒作詩的時候,喚他“澤兄”、“子清兄”,有次喝得興起,又給改成了“平仲兄”,而別家來的下人,還叫他“鄒先生”……
怎麽書生有這麽多名字,他自己不繞得慌?現在輪到巧兒和鶯兒了,他們這幫下人也不怕記岔嘍!我還是不管什麽“周姨娘”和“鶯兒姑娘”,隻管叫她們原來的名字便是了。
這日午後,禮部郎中詹瑉的二兒子娶妻,請了書生去他家裏做客。要說這詹瑉乃是堂堂正五品的大員,怎麽巴巴給一個沒品級的翰林院孔目下帖子?
原來,詹瑉和已故的翰林院孟教習是多年的至交。孟教習在時,私下裏曾多次提到過書生,常歎道:“鄒澤,鄒子清是個人才,隻是如今吏治渾濁,難得天聽,方才難以一展其才,惜哉惜哉!”又約詹瑉下次宴席一定要來,好引見書生給他認識,沒成想,自己竟是再也沒機會親自搭橋牽線了。
在孟教習故去的葬禮上,詹瑉第一次遠遠瞧見到了書生。見他形單影隻,又麵色愴然,哭嚎悲慟,不似做做,遂留了心。
之後,詹瑉也常邀他府上敘話,才知故友所言不虛,他果真是有大才又高風亮節的完人。不禁起了提攜之意,趁著次子大婚,介紹他給寧王爺府上來送賀禮的總管太監認識。此是後話,暫且不提。
書生去詹府上赴宴,康夫人則百無聊賴地坐在我樹蔭底下。鶯兒給她在石凳上墊了厚厚的一層毯子,一大一小正抬著頭數著我四周的麻雀,我就靜靜地感受著康夫人腹中微弱的生命,倒也有趣。懷孕前三個月,康夫人甚是疲累,遂把平日裏負責的家務事都交給巧兒,現在雖然好了些,可到底是雙身子,精神頭不足,每日隻挑些銀錢進項的瑣事,略看了看也就罷了。
鶯兒見康夫人抬頭看了半日麻雀,又是坐著的,知道她脖子定是酸了的,就像去年給巧兒那般給康夫人揉脖子,隻是總算不用踮著腳了。
康夫人一時間渾身舒服,又覺得身下軟和,眯著眼笑道:“平日裏怎麽沒見過這幅毯子,早該拿出來用的。”
鶯兒抿嘴笑道:“這是周姨娘最近縫的,昨日午後才送了一副來,說是等另三副毯子做好了,就正好湊齊了一套。我見太太那時正睡著,沒敢驚動,就自己做主收了的。”
康夫人懶懶地笑道:“難為她有心了,她平日裏又要操持內宅,又要伺候老爺,沒得叫她勞心勞力的。”
鶯兒咧起嘴,好像想到了什麽開心的事,兩手比劃著笑道:“巧兒姐姐還想給太太置備個藤條做的靠凳,說這銀杏下是難得的陰涼地方,到了七八月,暑氣重的時候,太太坐在靠凳上乘涼必是舒服的。隻是做這個物件兒還要麻煩前院,巧兒姐姐讓我來討太太的示下哩。”
康夫人笑罵道:“你這小蹄子,話說得快了就犯迷糊,左一句‘周姨娘’,右一句‘巧兒姐姐’的,我都差點聽糊塗了。她是個七竅玲瓏心,做事也是有分寸的,你一會子告訴你老子,叫他遣人買去吧。”
又坐了一會兒,康夫人自覺乏累,命鶯兒扶了自己進屋安歇。
我迴想起方才康夫人肚裏美妙的律動,我知道那是書生血脈的延續,將來會繼承書生的一切,承載鄒家眾人的寄托。
即使真到了眼前妙人離世的時候,還有其後人行於世間。那麽我,又何苦憂愁善感呢?隻需注視著書生一家也許短暫,也許漫長,漫長得可能比我的生命還長久的代代延續即可。
“嘰嘰喳喳,嘰嘰喳喳……”
我迴過神來,隻見那兩隻麻雀帶著第一窩出生的小麻雀和另幾隻別處來的麻雀,正在四周撒歡。或在人少的地上蹦蹦跳跳;或在房梁、樹林間左右撲騰;或在高高的天空上下翱翔。
大約再過三個月,身上久沒麻雀問津的鳥巢又該迎來第二窩小麻雀了。然後再過三個月,你也該落地了,不知道書生會給你起什麽名字?不知道你會不會也像書生那樣多出好些別的,奇奇怪怪的稱唿呢?
</p>
自那晚以後,我開始厭惡黑夜。因為一到夜裏,就意味著我見不到書生他們。曾經在燕子坡時,也有段時間是沒有鳥兒、猴子陪我說話的。那時,雖然難熬,但我並不覺得孤單寂寞,因為習慣了春去秋來,習慣了那一方人跡罕至的小天地。
可現在不同了,我有了太多難以割舍的羈絆。我得承認我和那種傳記小說裏的俗人是一樣的——喜聚不喜散,既然相識相親,就希望永遠不要分開。
書生每次看到興起,就忍不住大肆評論:“天底下哪有不散的宴席?隻不過是珍惜百年歲月,珍重所親之人,莫蹉跎一世,孤苦一生罷了!”
我乍一聽,竟覺得他是在跟我說這話。要單論道理,我自然是明白的,可明白道理並不意味著輕易接受命運的安排。
我無數次煩躁地幻想沒有書生,沒有小鶯兒,沒有林安他們的日子會是怎樣的?答案就像是寂滅荒涼的深夜。
黑!黑得發毛!冷!冷得可怕!
就是因為黑夜,讓我與他們相處的時間活活少了大半!巧兒讓鶯兒掰著手指頭算什麽時候要掃葉子,我又何嚐不也是數著日子與他們過活……
我知道,不出意外的話,我會活得很久,所以我害怕。
直到春天降臨,鳥兒在我身上做窩,我才好受了些。鶯兒是第一個發現的,嚷嚷著:“呀!大銀杏身上要生出小麻雀啦!”
大夥兒也很高興,麻雀來家築巢本身就是吉祥的征兆,我也是頭一迴知道這小巧機敏的鳥兒的名字。
它們五天做好了窩,五天產完了卵,一共五枚淡褐色的鳥蛋安安靜靜地窩在我懷裏,與它們父母“嘰嘰喳喳”的熱鬧聲響不同。
我不禁高興,連帶著心裏的憂傷之情也好了不少,這一會來了兩個話癆,也許等雛鳥孵出來,會是一家子話癆呢!哈哈,我可有的是夥伴一起聊天了!其實書生閑時也會與我說話的,但他到底聽不到我的聲音,所以多數時候隻是他自言自語罷了,難得有時候,康夫人會陪坐在一側微笑著看著我們,有一句沒一句地搭話。
隻是我注定是失望的。它們倆終日“嘰嘰喳喳”的,討論著哪片林子裏的草莖適合做窩;哪家園子裏的雜草種子香甜;哪處田野裏的蟲子肥美,根本不願意多搭理我,我問十句話,它們有九句是假裝沒聽見,剩下一句也是敷衍了事。
在我幽怨的眼神下,不過十天,一窩子五隻小麻雀就破殼而出了。剛出殼的雛鳥周身光禿無羽,皮膚紅中帶著黃,眼未睜開,隻知道“嘰嘰嘰嘰”地要蟲子吃。這下可忙壞了兩隻大鳥,一個勁地滿世界找蟲子,徹底不搭理我了。
鶯兒這幾日收拾石桌石凳子的時候,還不時蹦蹦跳跳的,就想著一窺鳥窩的究竟。
我不禁撇嘴取笑,你個小浪蹄子興奮個什麽勁兒?這鳥窩離地至少有一丈之高,憑你那雙小短腿,就是站在桌子上舉起掃帚,也不見得能夠得到一根鳥毛的!
麻雀好像真的帶來了祥瑞,至少鶯兒是堅信的。因為就在小麻雀破殼之後沒幾日,康夫人正吃飯的時候,被平日愛吃的一尾清蒸鰱魚鬧得惡心不已。郎中隔著簾子和康夫人手腕的絹布一號脈,就麵帶喜色,恭賀著道:“給老爺、太太道喜了,太太這是有了,大約也已經一個月了。如今太太脈象平穩,我寫一道安胎的藥方,每日早晚煎一服也就是了。”
書生年逾三十還沒子嗣,本暗想著過兩年收拾了後罩房,娶幾個小妾,以為散葉之用。如今嫡妻有孕,不禁大喜,遂打消了納妾之心,隻一心一意盯在康夫人的肚子上。
康夫人卻是個識大體的,做主給巧兒開了臉,讓書生收做了正經姨娘,因她本姓周,下人都叫她“周姨娘”。又把鶯兒提成身邊的大丫鬟,林安一家子又少不得進來磕了頭謝恩,下人也改了口,喚她“鶯兒姑娘”,把這小丫頭樂得找不到北。
我一直搞不懂,人怎麽總是會換名字、稱唿。像書生,就叫他“書生”不好嗎?現在家裏的人都稱他“老爺”,書生在京中的好友上門飲酒作詩的時候,喚他“澤兄”、“子清兄”,有次喝得興起,又給改成了“平仲兄”,而別家來的下人,還叫他“鄒先生”……
怎麽書生有這麽多名字,他自己不繞得慌?現在輪到巧兒和鶯兒了,他們這幫下人也不怕記岔嘍!我還是不管什麽“周姨娘”和“鶯兒姑娘”,隻管叫她們原來的名字便是了。
這日午後,禮部郎中詹瑉的二兒子娶妻,請了書生去他家裏做客。要說這詹瑉乃是堂堂正五品的大員,怎麽巴巴給一個沒品級的翰林院孔目下帖子?
原來,詹瑉和已故的翰林院孟教習是多年的至交。孟教習在時,私下裏曾多次提到過書生,常歎道:“鄒澤,鄒子清是個人才,隻是如今吏治渾濁,難得天聽,方才難以一展其才,惜哉惜哉!”又約詹瑉下次宴席一定要來,好引見書生給他認識,沒成想,自己竟是再也沒機會親自搭橋牽線了。
在孟教習故去的葬禮上,詹瑉第一次遠遠瞧見到了書生。見他形單影隻,又麵色愴然,哭嚎悲慟,不似做做,遂留了心。
之後,詹瑉也常邀他府上敘話,才知故友所言不虛,他果真是有大才又高風亮節的完人。不禁起了提攜之意,趁著次子大婚,介紹他給寧王爺府上來送賀禮的總管太監認識。此是後話,暫且不提。
書生去詹府上赴宴,康夫人則百無聊賴地坐在我樹蔭底下。鶯兒給她在石凳上墊了厚厚的一層毯子,一大一小正抬著頭數著我四周的麻雀,我就靜靜地感受著康夫人腹中微弱的生命,倒也有趣。懷孕前三個月,康夫人甚是疲累,遂把平日裏負責的家務事都交給巧兒,現在雖然好了些,可到底是雙身子,精神頭不足,每日隻挑些銀錢進項的瑣事,略看了看也就罷了。
鶯兒見康夫人抬頭看了半日麻雀,又是坐著的,知道她脖子定是酸了的,就像去年給巧兒那般給康夫人揉脖子,隻是總算不用踮著腳了。
康夫人一時間渾身舒服,又覺得身下軟和,眯著眼笑道:“平日裏怎麽沒見過這幅毯子,早該拿出來用的。”
鶯兒抿嘴笑道:“這是周姨娘最近縫的,昨日午後才送了一副來,說是等另三副毯子做好了,就正好湊齊了一套。我見太太那時正睡著,沒敢驚動,就自己做主收了的。”
康夫人懶懶地笑道:“難為她有心了,她平日裏又要操持內宅,又要伺候老爺,沒得叫她勞心勞力的。”
鶯兒咧起嘴,好像想到了什麽開心的事,兩手比劃著笑道:“巧兒姐姐還想給太太置備個藤條做的靠凳,說這銀杏下是難得的陰涼地方,到了七八月,暑氣重的時候,太太坐在靠凳上乘涼必是舒服的。隻是做這個物件兒還要麻煩前院,巧兒姐姐讓我來討太太的示下哩。”
康夫人笑罵道:“你這小蹄子,話說得快了就犯迷糊,左一句‘周姨娘’,右一句‘巧兒姐姐’的,我都差點聽糊塗了。她是個七竅玲瓏心,做事也是有分寸的,你一會子告訴你老子,叫他遣人買去吧。”
又坐了一會兒,康夫人自覺乏累,命鶯兒扶了自己進屋安歇。
我迴想起方才康夫人肚裏美妙的律動,我知道那是書生血脈的延續,將來會繼承書生的一切,承載鄒家眾人的寄托。
即使真到了眼前妙人離世的時候,還有其後人行於世間。那麽我,又何苦憂愁善感呢?隻需注視著書生一家也許短暫,也許漫長,漫長得可能比我的生命還長久的代代延續即可。
“嘰嘰喳喳,嘰嘰喳喳……”
我迴過神來,隻見那兩隻麻雀帶著第一窩出生的小麻雀和另幾隻別處來的麻雀,正在四周撒歡。或在人少的地上蹦蹦跳跳;或在房梁、樹林間左右撲騰;或在高高的天空上下翱翔。
大約再過三個月,身上久沒麻雀問津的鳥巢又該迎來第二窩小麻雀了。然後再過三個月,你也該落地了,不知道書生會給你起什麽名字?不知道你會不會也像書生那樣多出好些別的,奇奇怪怪的稱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