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表麵忠誠孝子,內心暗藏殺機
大唐:為奪楊玉環,請李隆基歸天 作者:隔壁小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頂著那張腫脹如豬頭般的臉,高琛一路跌跌撞撞地趕迴了興慶宮。
不顧一切地大步衝進了禦書房。
一踏入禦書房的門,高琛便“撲通”一聲重重地撲倒在地。
緊接著,便開始低聲啜泣起來。
任由眼淚鼻涕在臉上橫流,聲音中充滿了委屈與悲憤。
“還請聖上為奴才做主啊。”
“奴才今日按照聖上的旨意,畢恭畢敬地前去給壽王傳達口諭。”
“哪知那壽王,簡直是蠻橫無理、囂張跋扈到了極點!”
“奴才剛宣讀完聖旨,他二話不說,便猛地衝過來,狠狠地給了奴才一巴掌,這打的哪裏是奴才的臉,分明就是對聖上不敬啊!”
他用手比劃著,仿佛在重現當時的場景,讓人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壽王的蠻橫。
“要是僅僅如此,奴才也就忍氣吞聲了,可那壽王他居然還口出狂言,聲稱要將壽王妃以七出之條,無後之罪,押入道觀之中,日夜誦經贖罪!”
高琛一邊哭嚎著,一邊不停地抹著眼淚,那淚水如同決堤的洪水一般,不斷地流淌下來。
李隆基端坐在龍椅上,眼神專注而深邃,靜靜地翻閱著手中的書籍,絲毫沒有受到高琛哭嚎的影響。
見李隆基毫無反應,高琛繼續添油加醋地說著李瑁的壞話:“聖上,壽王恃寵而驕,抗旨不遵,公然違抗皇命。”
“此等行徑簡直是膽大妄為,罪不可赦啊!”
聽到這裏,李隆基才緩緩抬起頭,淡淡地瞥了高琛一眼。
那一眼,看似平淡無奇,卻讓高琛心中一顫。
連忙低下頭,不敢再發出一絲聲響,生怕再次觸怒皇帝。
李隆基沉默片刻,隨手扔給高琛一塊金牌,語氣平淡地說了一句。
“把壽王押來。”
高琛接過金牌,如獲至寶,臉上露出了一絲得意的笑容。
有了這枚金牌,這次他倒要看看那壽王還如何能囂張得起來!
可就在這時,門外傳來稟報聲。
“啟稟聖上,壽王求見。”
李隆基麵無表情,冷冷地吐出一個字:“宣。”
得到李隆基的授意後,李瑁有些拘謹的走進禦書房。
縱使心中對這位便宜父皇的無恥行徑感到震怒,但他現在隻是一個日益失寵的皇子,隻能暫時壓製住心中的怒火,滿是謹慎的拜倒在地。
“兒臣參見父皇。”
李隆基仿若未聞,依舊專注地翻閱著手中的書籍,對跪在地上的李瑁置之不理。
禦書房內彌漫著死一般的沉寂,這種沉默仿佛有形之物,重重地壓在李瑁的心頭,讓他感到唿吸困難,緊張和壓迫感如潮水般襲來。
就這樣一直跪在地上,不敢起身。
而一旁的老太監則陰沉地偷笑,心中暗自得意。
“哼,壽王啊壽王,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看你這次還如何猖狂。”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李瑁的額頭開始冒出細密的汗珠,雙腿也因為長時間的跪拜而變得麻木,但他不敢有絲毫怨言,隻能默默忍受著這種煎熬。
直到片刻後,李隆基才放下書籍,眼神掃了過去。
輕輕一揮手,左右侍從連忙退下。
高琛見狀,也朝著李隆基躬身行了一禮,得意洋洋地越過李瑁退了下去。
待屏退左右,李隆基這才緩緩開口。
“說說吧,為何抗旨?”
聲音平淡無奇,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
李瑁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中的緊張,緩緩開口道:“父皇,兒臣並非抗旨,而是此事關乎父皇的名聲。”
“楊玉環畢竟是兒臣的妻子,亦是父皇的兒媳婦,若是父皇著令兒臣休妻而後接入宮中,恐會遭天下人詬病,有損父皇的聖明。”
“再者,楊玉環不能生育,不能為父皇延續香火,於皇室而言,此乃大忌。”
聽了李瑁這番話,李隆基微微皺眉,反問道:“可是不願?”
眼神中更是透露出一絲懷疑,似乎在審視著李瑁的真實想法。
李瑁心中一顫,趕忙叩首,言辭懇切道。
“父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兒臣的命都是父皇給的,別說是一個女人,就是獻出生命也在所不辭。”
“兒臣絕無不願之意,隻是擔憂此事對父皇不利。”
李隆基沉默片刻,再度開口:“那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李瑁微微抬頭,謹慎小心的迴應道。
“如今兒臣已挑選道觀,令楊玉環誦經贖罪。”
“隻需一年,父皇便可暗中篡改楊玉環姓名戶籍,如此方能堵住天下悠悠眾口。”
接著,為了穩住李隆基,李瑁話鋒一轉,哽咽道。
“自母妃離世之後,父皇憂思成疾,還要日夜操勞政務,兒臣每每想起都心痛不已。”
“兒臣深知父皇的辛勞與不易,隻願能為父皇分擔些許憂愁。”
“此次之事,兒臣也是一心為父皇著想,生怕此事有損皇室威嚴,怕父皇遭天下人口誅筆伐。”
“還請父皇明察!”
李隆基斜眼掃視著李瑁,心中暗自思忖:“十八郎莫不是在裝模作樣?”
“他真的會替朕著想?”
但表麵上,他依舊不動聲色,保持著沉默。
見李隆基沒有迴應,李瑁心中不禁有些忐忑,隻能硬著頭皮繼續說道。
“父皇,兒臣對父皇的忠心天地可鑒。”
“兒臣願意為父皇做任何事情,隻求父皇能保重龍體,莫要太過操勞。”
李隆基的心中依舊縈繞著疑慮,思緒如同一團亂麻,難以理清。
可轉念仔細一想,十八郎此言,確有幾分道理。
此事一旦傳揚出去,必遭文武百官反對。
屆時,天下之人又會如何看待他這位被尊稱為“聖上”的帝王呢?
作為一國之君,名聲高於性命,大過於天!
一個小小的決策都可能引發無數的議論和評價,更何況是這樣一件涉及倫理道德的大事。
想到這裏,李隆基微微點頭,開口說道:“罷了,朕便多等上一年。”
李瑁聞言,連忙叩首,言辭懇切地說道:“兒臣定竭盡全力為父皇分憂解難,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嘴上這麽說,可在他的內心深處,卻又是另一番想法。
多等上一年?
等著吧!
一年內,我必讓你這個老不羞的退位!
不顧一切地大步衝進了禦書房。
一踏入禦書房的門,高琛便“撲通”一聲重重地撲倒在地。
緊接著,便開始低聲啜泣起來。
任由眼淚鼻涕在臉上橫流,聲音中充滿了委屈與悲憤。
“還請聖上為奴才做主啊。”
“奴才今日按照聖上的旨意,畢恭畢敬地前去給壽王傳達口諭。”
“哪知那壽王,簡直是蠻橫無理、囂張跋扈到了極點!”
“奴才剛宣讀完聖旨,他二話不說,便猛地衝過來,狠狠地給了奴才一巴掌,這打的哪裏是奴才的臉,分明就是對聖上不敬啊!”
他用手比劃著,仿佛在重現當時的場景,讓人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壽王的蠻橫。
“要是僅僅如此,奴才也就忍氣吞聲了,可那壽王他居然還口出狂言,聲稱要將壽王妃以七出之條,無後之罪,押入道觀之中,日夜誦經贖罪!”
高琛一邊哭嚎著,一邊不停地抹著眼淚,那淚水如同決堤的洪水一般,不斷地流淌下來。
李隆基端坐在龍椅上,眼神專注而深邃,靜靜地翻閱著手中的書籍,絲毫沒有受到高琛哭嚎的影響。
見李隆基毫無反應,高琛繼續添油加醋地說著李瑁的壞話:“聖上,壽王恃寵而驕,抗旨不遵,公然違抗皇命。”
“此等行徑簡直是膽大妄為,罪不可赦啊!”
聽到這裏,李隆基才緩緩抬起頭,淡淡地瞥了高琛一眼。
那一眼,看似平淡無奇,卻讓高琛心中一顫。
連忙低下頭,不敢再發出一絲聲響,生怕再次觸怒皇帝。
李隆基沉默片刻,隨手扔給高琛一塊金牌,語氣平淡地說了一句。
“把壽王押來。”
高琛接過金牌,如獲至寶,臉上露出了一絲得意的笑容。
有了這枚金牌,這次他倒要看看那壽王還如何能囂張得起來!
可就在這時,門外傳來稟報聲。
“啟稟聖上,壽王求見。”
李隆基麵無表情,冷冷地吐出一個字:“宣。”
得到李隆基的授意後,李瑁有些拘謹的走進禦書房。
縱使心中對這位便宜父皇的無恥行徑感到震怒,但他現在隻是一個日益失寵的皇子,隻能暫時壓製住心中的怒火,滿是謹慎的拜倒在地。
“兒臣參見父皇。”
李隆基仿若未聞,依舊專注地翻閱著手中的書籍,對跪在地上的李瑁置之不理。
禦書房內彌漫著死一般的沉寂,這種沉默仿佛有形之物,重重地壓在李瑁的心頭,讓他感到唿吸困難,緊張和壓迫感如潮水般襲來。
就這樣一直跪在地上,不敢起身。
而一旁的老太監則陰沉地偷笑,心中暗自得意。
“哼,壽王啊壽王,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看你這次還如何猖狂。”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李瑁的額頭開始冒出細密的汗珠,雙腿也因為長時間的跪拜而變得麻木,但他不敢有絲毫怨言,隻能默默忍受著這種煎熬。
直到片刻後,李隆基才放下書籍,眼神掃了過去。
輕輕一揮手,左右侍從連忙退下。
高琛見狀,也朝著李隆基躬身行了一禮,得意洋洋地越過李瑁退了下去。
待屏退左右,李隆基這才緩緩開口。
“說說吧,為何抗旨?”
聲音平淡無奇,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
李瑁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中的緊張,緩緩開口道:“父皇,兒臣並非抗旨,而是此事關乎父皇的名聲。”
“楊玉環畢竟是兒臣的妻子,亦是父皇的兒媳婦,若是父皇著令兒臣休妻而後接入宮中,恐會遭天下人詬病,有損父皇的聖明。”
“再者,楊玉環不能生育,不能為父皇延續香火,於皇室而言,此乃大忌。”
聽了李瑁這番話,李隆基微微皺眉,反問道:“可是不願?”
眼神中更是透露出一絲懷疑,似乎在審視著李瑁的真實想法。
李瑁心中一顫,趕忙叩首,言辭懇切道。
“父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兒臣的命都是父皇給的,別說是一個女人,就是獻出生命也在所不辭。”
“兒臣絕無不願之意,隻是擔憂此事對父皇不利。”
李隆基沉默片刻,再度開口:“那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李瑁微微抬頭,謹慎小心的迴應道。
“如今兒臣已挑選道觀,令楊玉環誦經贖罪。”
“隻需一年,父皇便可暗中篡改楊玉環姓名戶籍,如此方能堵住天下悠悠眾口。”
接著,為了穩住李隆基,李瑁話鋒一轉,哽咽道。
“自母妃離世之後,父皇憂思成疾,還要日夜操勞政務,兒臣每每想起都心痛不已。”
“兒臣深知父皇的辛勞與不易,隻願能為父皇分擔些許憂愁。”
“此次之事,兒臣也是一心為父皇著想,生怕此事有損皇室威嚴,怕父皇遭天下人口誅筆伐。”
“還請父皇明察!”
李隆基斜眼掃視著李瑁,心中暗自思忖:“十八郎莫不是在裝模作樣?”
“他真的會替朕著想?”
但表麵上,他依舊不動聲色,保持著沉默。
見李隆基沒有迴應,李瑁心中不禁有些忐忑,隻能硬著頭皮繼續說道。
“父皇,兒臣對父皇的忠心天地可鑒。”
“兒臣願意為父皇做任何事情,隻求父皇能保重龍體,莫要太過操勞。”
李隆基的心中依舊縈繞著疑慮,思緒如同一團亂麻,難以理清。
可轉念仔細一想,十八郎此言,確有幾分道理。
此事一旦傳揚出去,必遭文武百官反對。
屆時,天下之人又會如何看待他這位被尊稱為“聖上”的帝王呢?
作為一國之君,名聲高於性命,大過於天!
一個小小的決策都可能引發無數的議論和評價,更何況是這樣一件涉及倫理道德的大事。
想到這裏,李隆基微微點頭,開口說道:“罷了,朕便多等上一年。”
李瑁聞言,連忙叩首,言辭懇切地說道:“兒臣定竭盡全力為父皇分憂解難,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嘴上這麽說,可在他的內心深處,卻又是另一番想法。
多等上一年?
等著吧!
一年內,我必讓你這個老不羞的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