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大路附近方圓數裏大約聚集了近千百姓,醫療小組們馬不停蹄的看病端藥,天黑之前終於將這批百姓的病情暫時控製住。


    工作人員忙忙碌碌,朱浩也沒閑著,到處慰問百姓,甚至幫著端藥遞水,以展示自己親民的良好形象。來到一個人群前,看著一名看樣子讀過書的老者和藹的問道:“這位老丈看起來像是讀書人啊。”旁邊的一人忙介紹:“不錯,這位孫秀才是俺們甜水鎮有名的讀書人!還是是頭一份私塾先生。”這人一口濃重的山東腔,朱浩聽了倍覺親切,感覺像是迴到了老家一般。


    “原來老丈還是身有功名之人啊,教育人才,造福後代,不錯不錯。”


    那老者謙遜了一下,小心翼翼的道:“敢問這位公子高姓大名,何處供職?”


    “哦,本官朱浩,自徐州而來。”


    “莫非是徐淮總督、東海侯,名震天下的新軍統帥?”老者吃了一驚,愈發恭敬的問道。


    “正是本官,咦,這位老丈聽說過我?”朱浩有些奇怪,這窮鄉僻壤的還有人聽說自己的名頭,有點意思。


    “嘶嘶,原來真是朱大人!草民潘功明叩見大帥,不知大帥降臨,請大人恕罪恕罪!”老者證實了自己的猜測,嚇得連忙跪在地上,連連磕頭。


    這樣一來倒弄的朱浩不好意思了,連忙把潘功明攙起來,溫言道:“老丈不必如此,如今我隻是到本地賑災,並非正式出巡,何必行此大禮?”


    “不不,大人您是朝廷重臣,草民一介百姓,這大禮是必須行的,不然還不亂了綱常?”老頭很是固執。


    朱浩也有些無奈,別人向自己叩頭雖然理所應當,但他最煩這些虛禮,不過他也知道想要改變這些百姓尤其是讀書人的心理不是一朝之功,便不再勸他。


    潘功明到底是讀書人,見多識廣,知道朱浩的身份何等尊貴。激動之下撇下朱浩,跟身後的百姓介紹起來。他是讀書人,平時在百姓中也有著比較高的威信和說服力,經他這添油加醋的一介紹,下麵的百姓也是激動的不得了,一個個目光崇敬的看著朱浩,那樣子就跟看到了顯靈的菩薩似的。


    朱浩暗叫僥幸,原來潘功明這樣的讀書人還有這麽大的影響力,若是換了個普通的百姓,沒有見識之下,聽見自己的官職估計也不會有什麽觸動。沒想到誤打誤撞之下,利用潘功明之言,自己的形象在百姓中瞬間高大起來,有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力。


    逐漸的越來越多的百姓也知道了眼前這位看著溫文爾雅的青年公子竟然是那麽大的官!一時間都緊張的不得了,這些普普通通的農村老百姓,平時能見到個鎮長級別的已經是不錯了,他們中隻有幾個進城送過農產品的人有幸見到過縣令,已經是牛皮哄哄的了。


    如今朱浩這登天都難得一見的大官就站在麵前,百姓中引起了不小的騷動。越來越多的百姓開始向這邊圍攏過來,旁邊的親衛和新軍士兵則是一個個嚴陣以待,緊張的很。


    朱浩不滿意的瞪了劉茂宗一眼,撥開人牆,走進人群,來到一個臉上還掛著眼淚的小女孩前。虧得百姓們對他敬畏,不敢過分靠前,劉茂宗等人也暗暗鬆了口氣。


    那小女孩渾身瘦骨嶙峋,臉上髒兮兮的,一雙大眼卻非常靈動,也正在好奇的打量著眼前這位溫和的大哥哥,旁邊的一位老婆婆看似是她的奶奶。朱浩溫和的笑道:“小妹妹,你今年幾歲了?家裏都有些什麽人?”


    那女孩的奶奶緊張的不得了,但這小女孩卻不認生,脆生生的道:“俺今年七歲了,家裏除了奶奶也沒別人了。大哥哥,你今年幾歲了,家裏都有什麽人?”


    聽那小女孩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朱浩滿頭黑線。旁邊的百姓也都有些忍俊不禁。那女孩的奶奶連忙嗬斥道:“妞妞別胡說!這位老爺,妞妞小孩不懂事,嫩可別怪罪。俺老媽子給嫩磕頭了!”


    朱浩連忙止住老人,安慰道:“妞妞這麽天真可愛,我怎麽會怪罪呢。您老不要這樣了。我有些奇怪,妞妞的父母呢?”


    那老人一聽,兩行老淚瞬間落了下來,抽抽噎噎道:“孩子還小的時候他爹就被韃子殺死了,俺們娘仨拚命逃了出來,以為能過兩天安生日子,沒想到這次大瘟疫,孩子他娘還是沒有躲過。老媽子也當是這次熬不過了,隻是擔心孩子沒個著落。沒想到在這裏遇上大老爺。嫩真是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呀!”


    見老人越說越激動,說著又要磕頭,朱浩連忙勸住。真是聞者傷心,聽者流淚,盡管朱浩對目下的世道已有了充分的了解,但臨頭深入受災百姓之間,才明白民間疾苦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表達的,更加不是坐在帥府中聽著下人的匯報就能了解的。


    朱浩紅著眼圈道:“天地不仁,百姓疾苦無人管。可惜我朱浩力量有限,不能替天下百姓做主。不過所謂百姓受苦,匹夫有責。我是不會不管不問的。您老這麽大年紀,無依無靠,日子一定過得很苦,如不嫌棄,就跟我迴徐州吧,我給你們找份輕鬆點的營生,不用種地那麽辛苦。我看妞妞這孩子很是聰慧,等她長大點,我讓她讀書識字,將來也好找個好婆家。”


    “好人呐,大老爺好人呐!俺不知道怎麽說了,妞妞,快來給老爺磕頭!”老人一聽朱浩的話,瞬時間嚎啕大哭起來,拉著孫女給朱浩磕頭,朱浩連拉了幾下都沒拉起來。


    她本是一個行將就木的病老太太,還不知道能熬的幾天,等自己一死,孫女在這世上再無親人,勢必難以生存。如今朱浩不但給了她們生的希望,還給了她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怎能不令她感激涕零!


    旁邊的人也都被這一幕感染,紛紛落淚。就連朱浩身邊的劉茂宗等一眾親衛,大老爺們也都連忙轉過臉去偷偷的抹淚,他們之中也有不少家境淒慘的人,感同身受,心酸不已。


    “各位鄉親,我本想讓無家可歸的人都到兗州那邊去,可惜那裏已經人滿為患,安置不了這麽多人。現在我盡力把大家治好,大家迴家之後安心生活,有什麽困難就跟當時官府說,我會派人知會他們,另外我將從南邊調集一些糧食和藥材分發給你們,讓你們能安心度過今年。你們放心,我絕不會眼睜睜的看著任何一名百姓病死餓死!”朱浩本來想收留這些人,隻是自己的力量還是有所不足,不能全部安置,隻能走一步算一步。


    不過這些百姓也不是貪得無厭之輩。中國老百姓,隻要你給他們一點希望,他們也會安分守己的生活下去。


    聽他所說,一眾百姓也都紛紛跪了下來,表達著自己樸素的感激之情:生死存亡之際,自己的父母官沒有管過,被當成負擔拋棄,偏偏是這位遠在徐州的大老爺救濟自己,給了自己生活的希望。一時間菩薩轉世、青天大老爺等常見的口號響徹天地。


    朱浩沒有再謙虛,默默的看著百姓們表達自己最真摯的謝意!中國的百姓啊,你們是這樣的善良和容易滿足,他暗暗下定決心,終其一生,必會為民鞠躬盡瘁!


    晚上的時候,醫療隊一行人進駐了一個小鎮,因為鎮子太小,隻有幾條街道。大部分人隻好就地紮帳篷度夜。朱浩則謝絕了鎮長的邀請,當晚在帳內召開了骨幹會議,商討下一步的救災計劃。


    北方的百姓受災者何止千千萬萬,單靠朱浩一人之力顯得非常單薄。朱浩決定發動當地士紳,捐款捐物,同心協力,度過這次危機。


    第二天,朱浩馬不停蹄的走訪了泰安州的幾十位影響力較大的士紳,結果不一而足。一些開明的士紳當場表示支持,另一些士紳則抱著討好他的心態表示同意,另有將近一半的士紳沒有表示支持,但礙於他的麵子也沒有拒絕,隻是說考慮一下。


    朱浩也知道要讓這部分人出血簡直是要了他們的命。他也不介意,暗中記下了這些鐵公雞的名字。為此還專門召集了一次動員會,會上特意將支持他的士紳點名表揚,並表示以後若有困難,可找自己幫忙。此會一開,一些本來不願意拔毛的鐵公雞都後悔不已,紛紛找到他重新表達自己的善意,這樣過了幾天,除了一部分不屑的人以外,已經有超過七成的士紳表達了與他合作的意願。


    有了這些人的幫忙,加上自己的力量,半個月後,泰安州內的災情幾本得到了控製。朱浩的名聲也遠播在外,本次廣告收到了奇效。


    泰安的成功,使朱浩有了一個範例,以後每到一縣,他便以此法發動各界群眾共同抗疫,取得了不小的戰果,結識了不少開明士紳,對他以後的事業也產生了很大的積極影響。


    時間飛快的流逝,轉眼間馬上便要入冬。兩個多月的奔波讓朱浩瘦了一圈,但取得的成果也是可喜的:山東境內東至大名府,往西遠至登州府,北到濟南,到處活躍著醫療隊的身影。


    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的山東百姓和地方各界認識了朱浩和他的醫療隊,對他的評價也是好壞不一。底層的受災百姓自然是異口同聲的歌頌擁戴,因為他幫忙解決了天災危機,加之他位高權重,大部分的士紳和地方官也都表現出一定的善意。總的來說,人們對他的評價是積極的,隻有少數心懷不軌一心想借機大發國難財的貪官奸商暗中憤恨不已,但礙於朱浩實力強大,也不敢過分造次。


    應該說本次賑災收到了預期的效果。本來自萬曆以來,天災兵禍不斷,貪官汙吏橫行,民眾對朝廷和官府的信任度也是一次次的降低,如今的這場大瘟疫更是讓很多人看清了朝廷的真麵目。不少有識之士也開始思考起來大明朝廷是不是氣數已盡,朱浩是否能夠龍興?


    自古來得民心者得天下,沒有哪個人是天生貴胄,取得天下除了聰明才智和不懈努力外,最重要的一點便是比他人掙得更多的民心。


    也有人指出朱浩這是別有用心,此舉便是為了收買人心對抗朝廷。這些人都是為朝廷賣力的發聲筒。朱浩也不在乎,反正自己做了好事,至於出發點是什麽也沒人理會,隻要老百姓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他們才不會管你什麽目的呢,即便是誰當皇帝對他們來說也無所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末世之重建中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未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未寅並收藏末世之重建中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