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隨即進駐城裏,朱浩著手安撫百姓,城裏尚算安定,看來賀一龍也沒怎麽說謊,他這部農民軍還算老實,百姓也不怎麽仇視農民軍,隻是對新軍有些好奇,見這些大兵穿著新式軍服,所有人都是客客氣氣的,對一些弱勢的老百姓還挺照顧,不但跟農民軍不同,連其他的官軍也沒法比。
因此短短幾天內,新軍便在隨州的老百姓中贏得了很好的聲譽。新軍的威信也在鄂東一帶建立。
朱浩按照賀一龍所說,派人到洪山中起出了部分錢財,連同城中的一共收到三十多萬兩白銀,隻是糧食不多。
對賀一龍的安排他早就想好了,秘密押送迴徐州安置,對外就說賀一龍囚禁期間畏罪自殺,屍體被盜,反正打了勝仗,也沒人追問。
隨州之戰結束後,襄陽以東再無大股農民軍。楊嗣昌得報後大喜,接連催促朱浩立刻趕赴襄陽,解決羅汝才。
羅汝才非常狡猾,收到混天星全軍覆沒的消息後,立刻撤出漳城,往西投奔張獻忠,沒想到張獻忠仗著兵強馬壯沒把他放在眼裏,羅汝才一氣之下率軍北上,投奔了李自成。
這樣一來,整個湖廣北部成氣候的隻有鄂西的張獻忠一支孤軍,直到敗於朱浩後,張獻忠才對放走羅汝才之事後悔莫及。
趕了五天路後,新軍主力終於到達漳城,朱浩帶著一個營來到襄陽見楊嗣昌。
楊嗣昌將朱浩引薦給了諸將,大讚他的戰功,諸將如李國廳、張應元、汪之鳳等都沒有表現出特別,有人嫉妒、有人傲慢的看著朱浩,隻有左良玉眯著眼打量了他幾眼,朱浩也暗暗觀察了這個明末擁兵自重的悍將,此人四十歲左右,身材魁梧,一副標準的武將摸樣。
“明鋒啊,沒想到你這麽幹淨利落的剿滅賀一龍,重創羅汝才,看來本督沒有看錯人啊!”楊嗣昌心情大好,樂嗬嗬的道。
“督帥謬讚,此戰之勝全仗督帥調度有方,將士用命而已,末將不敢貪功。”朱浩謙虛的道,楊嗣昌現在是中原剿匪總司令,朱浩名義上受他節製,因此大拍馬屁,反正拍馬屁不用花錢。
“哈哈,明鋒不用給我老頭子戴高帽了,今次的剿匪任務全賴你們這些將領了,說說看,張李二人如何處理?”
“末將剛到,還不知道這兩人的情況,請解說一番。”
“李自成現在盤踞豫西,手下約有三四萬人,張獻忠則在川湖邊流竄,有兵七八萬,其中其嫡係老兵約有三萬人,由其幾個義子統帥。”汪之鳳耐心解釋道,諸將中也隻有他為人比較圓滑,向來不肯得罪人。
“嗯,這麽說李自成還未成氣候,目前我們最大的對手應該是張獻忠?”朱浩沉吟道。
“不錯,張獻忠部流賊極為善戰,曾經連敗我軍,其人又詭計多端,不好對付啊。”楊嗣昌也發愁道。
“不知襄陽周圍有多少朝廷兵馬?”朱浩問道。
“現在大的兵力有三支,左總兵手下兩萬人駐守遠安,李總兵駐守鄖陽有兵萬餘,張副將駐竹山有兵萬餘,汪守備鎮襄陽,兵一萬五千。加上你部萬餘人共有六萬五千餘。”
“以如此兵力對付張李二賊卻是有些捉襟見肘,依末將看,北邊的李自成當以防為主,李逆實力尚弱,短期內難有大動作,可先集中兵力打張獻忠,此人誌在襄陽,若不趁早剿滅,必生禍亂。”朱浩存心想放過李自成,因此話說的有些保留。
“朱總兵的話我不敢苟同,李自成繼承高迎祥的事業,根深蒂固,眼下雖力量弱小,但其影響力不可忽視,因此本將建議雙管齊下。”李國廳反駁道。
“既如此,聽督帥示下,新軍聽候督帥指令。”朱浩沒有爭辯,把問題拋給楊嗣昌。
楊嗣昌也不願意放過近在咫尺的李自成,有些為難的道:“兩位將軍都有道理,不過朝廷的旨意是盡快剿滅這二人,這樣吧,由李總兵部會同張副將北上征剿李自成,張獻忠實力較強,由朱總兵和左總兵合力剿之,如何?”
“願聽督帥調遣!”眾人轟然應諾。
朱浩心下一喜,正愁著如何將左良玉拉下水,楊嗣昌便安排好了。曆史上的左良玉就和張獻忠勾勾搭搭,借此擁兵自重,這次正好給朱浩的小心思打了掩護。
“督帥,我新軍基本上都是步兵,輜重甚多,機動性太差,而流賊常年流竄,機動力很強,因此末將建議由我部正麵推進,左總兵部實施攔截,如何?”
“嗯,明鋒說的有道理,火器營機動性確實不如其他營,就依你之策,先打房縣!”楊嗣昌道。
左良玉沒有提出異議,朱浩的安排正合他意,自己不用正麵迎戰實力強大的張獻忠就好,羅猴山一戰的失利至今還心有餘悸,那一戰左良玉的嫡係兵馬幾乎損失殆盡,元氣大傷,若不是楊嗣昌作保,恐怕早被崇禎斬了。
此時的張獻忠盤踞房縣、興山、寶康一帶,他當然知道襄陽作為中原重鎮,外圍又有重兵把守,難以攻克,之所以作勢進取襄陽,目的是要官軍收縮防線,然後自己西進或南下,擺脫官軍的追擊。
朱浩自然知道張獻忠的目的,所以才擺出大搖大擺的陣勢,跟農民軍正麵交戰,就是為了麻痹他,以張獻忠賭徒的性格,看到這支萬人的孤軍,必定以優勢兵力前來迎敵,到時候自己便可大敗之,朱浩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張獻忠手下頭號將領李定國,至於張獻忠能否突圍,左良玉又會否阻截,他都不放在心上。
兩人各懷鬼胎,又商定了一些出兵的細節後,各自迴到自己的駐地。
迴到軍營後,派出的偵察兵也陸續帶迴來各地消息:寶康農民軍守將是張獻忠四子劉文秀,有兵一萬五千人。房縣守將就是李定國,隻有一萬人,張獻忠及孫可望等人帶領主力在興山、巴東一帶準備進犯四川。
朱浩乍一聽這樣的安排有些想不通,此時張獻忠入川之心早已昭然若揭,前鋒孫可望已經兩次派兵試探性的攻打川西重鎮大昌和開縣,不過皆為明四川守將張令等人擊退。
穀城再起的張獻忠老部下死的死,降的降,現在完全依靠其四個才能出眾的義子打仗,其中以李定國最厲害,年方二十便統帥數萬大軍征戰,多次打敗明軍,連左良玉都敗於其手,實戰經驗豐富。
按說以李定國之才,應該放在關鍵的進川戰役上,而不是放在極易遭到圍攻的房縣,張獻忠如此安排實在令人費解。
再看農民軍的兵力配置,朱浩恍然大悟,張獻忠四個義子已經出現裂痕!曆史上確有此事,李定國最後在南明永曆帝時期與孫可望徹底決裂,刀兵相見。
孫可望雖然也有些才能,不過軍事方麵差李定國不少,隻是玩弄陰謀方麵就比之高明多了,張獻忠四子中,以孫可望最能揣摩義父的心思,況且他還曾經救過張獻忠的命,因此最得喜愛,雖然張獻忠也很欣賞李定國的才華,但一來李定國不善交際,跟義父感情不如孫可望那樣深厚,二來其出眾的軍事才能也讓張獻忠不得不有所顧忌和嫉妒。
這樣就不難理解了,朱浩所料大體不差。不過有點不同的是,目前的張獻忠內部還沒有出現大的問題,張獻忠對李定國還是很放心的,所以這樣安排隻是孫可望爭功心切,倒不是純粹抱著陷害李定國之心。
在張獻忠看來,明軍戰鬥力有限,自己的兵力絲毫不弱於對方,李定國又是能征善戰之輩,萬人的兵力足夠守住北方門戶了。
看來朱浩有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不過張獻忠如此安排倒是省了自己不少事,起碼不用費力的去尋找李定國了。
目前的關鍵就在於如何抓住李定國並迫其屈服,這個問題比較撓頭。
把張煌言和王伯達找來,幾人商討了一陣,最後形成了一個作戰計劃:繞過寶康,主力攻打房縣,若短時間難以攻下,則撤軍迴攻寶康,房縣北已無大隊明軍,以李定國的性格和判斷力,必然會迴師增援,到時候設伏,一舉拿下李定國。
計議已定,朱浩留王伯達帶著一個團的兵力佯攻寶康,吸引劉文秀的注意力,自己則親率三個團和騎兵營攻打房縣。
因此短短幾天內,新軍便在隨州的老百姓中贏得了很好的聲譽。新軍的威信也在鄂東一帶建立。
朱浩按照賀一龍所說,派人到洪山中起出了部分錢財,連同城中的一共收到三十多萬兩白銀,隻是糧食不多。
對賀一龍的安排他早就想好了,秘密押送迴徐州安置,對外就說賀一龍囚禁期間畏罪自殺,屍體被盜,反正打了勝仗,也沒人追問。
隨州之戰結束後,襄陽以東再無大股農民軍。楊嗣昌得報後大喜,接連催促朱浩立刻趕赴襄陽,解決羅汝才。
羅汝才非常狡猾,收到混天星全軍覆沒的消息後,立刻撤出漳城,往西投奔張獻忠,沒想到張獻忠仗著兵強馬壯沒把他放在眼裏,羅汝才一氣之下率軍北上,投奔了李自成。
這樣一來,整個湖廣北部成氣候的隻有鄂西的張獻忠一支孤軍,直到敗於朱浩後,張獻忠才對放走羅汝才之事後悔莫及。
趕了五天路後,新軍主力終於到達漳城,朱浩帶著一個營來到襄陽見楊嗣昌。
楊嗣昌將朱浩引薦給了諸將,大讚他的戰功,諸將如李國廳、張應元、汪之鳳等都沒有表現出特別,有人嫉妒、有人傲慢的看著朱浩,隻有左良玉眯著眼打量了他幾眼,朱浩也暗暗觀察了這個明末擁兵自重的悍將,此人四十歲左右,身材魁梧,一副標準的武將摸樣。
“明鋒啊,沒想到你這麽幹淨利落的剿滅賀一龍,重創羅汝才,看來本督沒有看錯人啊!”楊嗣昌心情大好,樂嗬嗬的道。
“督帥謬讚,此戰之勝全仗督帥調度有方,將士用命而已,末將不敢貪功。”朱浩謙虛的道,楊嗣昌現在是中原剿匪總司令,朱浩名義上受他節製,因此大拍馬屁,反正拍馬屁不用花錢。
“哈哈,明鋒不用給我老頭子戴高帽了,今次的剿匪任務全賴你們這些將領了,說說看,張李二人如何處理?”
“末將剛到,還不知道這兩人的情況,請解說一番。”
“李自成現在盤踞豫西,手下約有三四萬人,張獻忠則在川湖邊流竄,有兵七八萬,其中其嫡係老兵約有三萬人,由其幾個義子統帥。”汪之鳳耐心解釋道,諸將中也隻有他為人比較圓滑,向來不肯得罪人。
“嗯,這麽說李自成還未成氣候,目前我們最大的對手應該是張獻忠?”朱浩沉吟道。
“不錯,張獻忠部流賊極為善戰,曾經連敗我軍,其人又詭計多端,不好對付啊。”楊嗣昌也發愁道。
“不知襄陽周圍有多少朝廷兵馬?”朱浩問道。
“現在大的兵力有三支,左總兵手下兩萬人駐守遠安,李總兵駐守鄖陽有兵萬餘,張副將駐竹山有兵萬餘,汪守備鎮襄陽,兵一萬五千。加上你部萬餘人共有六萬五千餘。”
“以如此兵力對付張李二賊卻是有些捉襟見肘,依末將看,北邊的李自成當以防為主,李逆實力尚弱,短期內難有大動作,可先集中兵力打張獻忠,此人誌在襄陽,若不趁早剿滅,必生禍亂。”朱浩存心想放過李自成,因此話說的有些保留。
“朱總兵的話我不敢苟同,李自成繼承高迎祥的事業,根深蒂固,眼下雖力量弱小,但其影響力不可忽視,因此本將建議雙管齊下。”李國廳反駁道。
“既如此,聽督帥示下,新軍聽候督帥指令。”朱浩沒有爭辯,把問題拋給楊嗣昌。
楊嗣昌也不願意放過近在咫尺的李自成,有些為難的道:“兩位將軍都有道理,不過朝廷的旨意是盡快剿滅這二人,這樣吧,由李總兵部會同張副將北上征剿李自成,張獻忠實力較強,由朱總兵和左總兵合力剿之,如何?”
“願聽督帥調遣!”眾人轟然應諾。
朱浩心下一喜,正愁著如何將左良玉拉下水,楊嗣昌便安排好了。曆史上的左良玉就和張獻忠勾勾搭搭,借此擁兵自重,這次正好給朱浩的小心思打了掩護。
“督帥,我新軍基本上都是步兵,輜重甚多,機動性太差,而流賊常年流竄,機動力很強,因此末將建議由我部正麵推進,左總兵部實施攔截,如何?”
“嗯,明鋒說的有道理,火器營機動性確實不如其他營,就依你之策,先打房縣!”楊嗣昌道。
左良玉沒有提出異議,朱浩的安排正合他意,自己不用正麵迎戰實力強大的張獻忠就好,羅猴山一戰的失利至今還心有餘悸,那一戰左良玉的嫡係兵馬幾乎損失殆盡,元氣大傷,若不是楊嗣昌作保,恐怕早被崇禎斬了。
此時的張獻忠盤踞房縣、興山、寶康一帶,他當然知道襄陽作為中原重鎮,外圍又有重兵把守,難以攻克,之所以作勢進取襄陽,目的是要官軍收縮防線,然後自己西進或南下,擺脫官軍的追擊。
朱浩自然知道張獻忠的目的,所以才擺出大搖大擺的陣勢,跟農民軍正麵交戰,就是為了麻痹他,以張獻忠賭徒的性格,看到這支萬人的孤軍,必定以優勢兵力前來迎敵,到時候自己便可大敗之,朱浩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張獻忠手下頭號將領李定國,至於張獻忠能否突圍,左良玉又會否阻截,他都不放在心上。
兩人各懷鬼胎,又商定了一些出兵的細節後,各自迴到自己的駐地。
迴到軍營後,派出的偵察兵也陸續帶迴來各地消息:寶康農民軍守將是張獻忠四子劉文秀,有兵一萬五千人。房縣守將就是李定國,隻有一萬人,張獻忠及孫可望等人帶領主力在興山、巴東一帶準備進犯四川。
朱浩乍一聽這樣的安排有些想不通,此時張獻忠入川之心早已昭然若揭,前鋒孫可望已經兩次派兵試探性的攻打川西重鎮大昌和開縣,不過皆為明四川守將張令等人擊退。
穀城再起的張獻忠老部下死的死,降的降,現在完全依靠其四個才能出眾的義子打仗,其中以李定國最厲害,年方二十便統帥數萬大軍征戰,多次打敗明軍,連左良玉都敗於其手,實戰經驗豐富。
按說以李定國之才,應該放在關鍵的進川戰役上,而不是放在極易遭到圍攻的房縣,張獻忠如此安排實在令人費解。
再看農民軍的兵力配置,朱浩恍然大悟,張獻忠四個義子已經出現裂痕!曆史上確有此事,李定國最後在南明永曆帝時期與孫可望徹底決裂,刀兵相見。
孫可望雖然也有些才能,不過軍事方麵差李定國不少,隻是玩弄陰謀方麵就比之高明多了,張獻忠四子中,以孫可望最能揣摩義父的心思,況且他還曾經救過張獻忠的命,因此最得喜愛,雖然張獻忠也很欣賞李定國的才華,但一來李定國不善交際,跟義父感情不如孫可望那樣深厚,二來其出眾的軍事才能也讓張獻忠不得不有所顧忌和嫉妒。
這樣就不難理解了,朱浩所料大體不差。不過有點不同的是,目前的張獻忠內部還沒有出現大的問題,張獻忠對李定國還是很放心的,所以這樣安排隻是孫可望爭功心切,倒不是純粹抱著陷害李定國之心。
在張獻忠看來,明軍戰鬥力有限,自己的兵力絲毫不弱於對方,李定國又是能征善戰之輩,萬人的兵力足夠守住北方門戶了。
看來朱浩有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不過張獻忠如此安排倒是省了自己不少事,起碼不用費力的去尋找李定國了。
目前的關鍵就在於如何抓住李定國並迫其屈服,這個問題比較撓頭。
把張煌言和王伯達找來,幾人商討了一陣,最後形成了一個作戰計劃:繞過寶康,主力攻打房縣,若短時間難以攻下,則撤軍迴攻寶康,房縣北已無大隊明軍,以李定國的性格和判斷力,必然會迴師增援,到時候設伏,一舉拿下李定國。
計議已定,朱浩留王伯達帶著一個團的兵力佯攻寶康,吸引劉文秀的注意力,自己則親率三個團和騎兵營攻打房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