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宣召,朱浩整理了一下儀表,施施然的步入大殿之中。後世的故宮朱浩也參觀過,跟現在的布局沒什麽大的變化。
悄悄瞥了端坐大殿正中禦座上的崇禎帝一眼,朱浩立刻依足禮數,參拜道:“臣徐州參將朱浩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老實說作為一個後世人,他很厭惡這些跪拜禮,加重了人民的奴性。不過現在不得不強忍著對皇帝行大禮。
崇禎帝打量了一番台下的青年,好個一表人才!但凡帝王對自己臣下的儀表都有些挑剔心理,越是儀表端正相貌堂堂的人越受重用。崇禎也不例外,第一眼便對朱浩有些好感。
“愛卿免禮平身。”等了一會,耳邊響起了崇禎帝溫和的聲音,朱浩暗暗鬆了一口氣,真是伴君如伴虎啊,此時孤身一人,若是崇禎帝突然發飆,那自己可就在劫難逃了,看來以後絕對不能再入宮了。
“愛卿啊,朕聽說你是魯王一係?論輩分還是朕的皇叔呢,嗬嗬!”崇禎帝大概是要活躍一下氣氛,便笑道。
“微臣惶恐,不敢答應!”朱浩嚇了一跳,連忙推辭。
“哎,朕說的是實話,朕雖然貴為帝王,但人倫綱常是不能壞了的,否則還不天下大亂?皇叔不用緊張。”崇禎帝見把人嚇著了趕緊撫慰道。
一眾大臣也紛紛哼哼哈哈的附和著,算是把氣氛提了起來。
“皇叔,你來說說,兗州之戰你是如何做到的呢?”氣氛一熱,崇禎帝立刻將話題扯到正事上來。
“迴皇上,兗州之戰說來有僥幸的成分,臣殲滅的幾股清軍都犯了輕敵大意的毛病,沒有攜帶火炮,所以臣以優勢兵力包圍敵弱勢之兵,以大量火銃齊射,殲滅敵軍騎兵,剩下的步兵便是無牙的惡犬,可大獲全勝。”朱浩避重就輕道。
“好啊,老實說現在朝廷的軍隊無不談虜色變,多爾袞入關後眾將無不望風披靡,皇叔又是如何做到讓士兵不畏強敵的呢?”崇禎帝邊說著邊諷刺的掃了殿內群臣一眼,弄得這幫人無不麵紅耳赤。
“皇上,臣選的兵都是沒見過世麵的青壯以及與滿虜有刻骨仇恨的人,俗語說初生牛犢不怕虎,在臣的說教之下,這些愣頭兵根本不怕滿人,那些跟滿虜有仇的更是報仇心切,因此軍心可用。”
“善哉!皇叔這番理論聽來新奇卻又合情合理,以無畏的部隊對陣輕敵的敵人,佐以合適的戰術,此戰之勝情理之中啊,你們這些朝廷重臣,都給朕好好學學!”崇禎帝很是開心,開起了大臣們的玩笑。
看來這崇禎帝對軍事上的事並不是一無是處嘛,怎麽老出昏招呢?朱浩有些納悶。
“朱參將之言有理,不過某有一事不明,請指教。”一個大臣跳出來問道。
來了!挑刺的來了!
“敢問這位大人是?”
“兵部侍郎陳新甲!”
“原來是陳大人,久仰,大人請講!”
“方才朱參將言道,用火器之利打敗八旗騎兵,不知足下如何做到的呢?要知我大明軍隊火器無數,仍然被敵騎兵壓製!”陳新甲拋出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包括崇禎帝在內的所有人立刻豎起了耳朵,想聽聽這個自稱以火器打敗騎兵的年輕人有什麽說法。
“敢問陳大人,軍內的火器是如何使用又是如何管理的呢?”朱浩反問道。
“戰時兵士各取所需,戰後收歸府庫。”
“恐怕陳大人說得並不全麵,據我所知,朝廷軍隊對火器管理並不善,火器種類太多而且繁雜,士兵平時得不到充分的訓練,如此火器兵如何能形成有效的戰鬥力?敵軍騎兵就是看到這點才有恃無恐。”
“朱參將所說的不無道理,那你又是怎樣做的呢?”陳新甲明顯是底下那幫朝臣派出的代表,大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氣勢。
“前麵言到,在下練兵,首選無畏之青年為軍,其二統一火器,其三統一陣列,其後經過嚴酷的訓練,方能使火器陣列形成兇猛的火力覆蓋,重創敵之騎兵。”朱浩仍然是避重就輕的答道,他可不會全盤說出自己的想法,須知老貓教虎還得留一手呢。
“如此說來,隻要我大明軍隊全部裝備統一的火器,在經過訓練便可以橫掃滿虜了?”崇禎帝有些激動的說道。
“迴皇上,沒那麽簡單。要打造一支火器部隊需要無數的心血,從選兵到練兵,從製造購買火器,非常耗時耗力。臣的部隊隨便一名新兵都要經過一年的訓練才敢拉上戰場,再比如製造一支火銃需要四十兩銀子,根本無法大規模裝備部隊,另外火炮的造價更是不菲,彈藥的供應,火器的保養,士兵的餉銀等等,臣手下才有幾千人已經是不堪重負了,說到底還是錢的問題。”
崇禎帝聽他嘚嘚說了半天,不禁眉頭皺起,有些不悅。
孫傳庭連忙出列奏道:“皇上,這朱將軍說的也是實情,火器的造價不菲,沒有大的財力真難以維係。”
“是啊皇上,臣在陝邊剿匪,光少數火器營便用掉了一半多的糧餉啊。”洪承疇也附和道。
崇禎帝沉默了半晌,突然道:“皇叔,你對西邊的流賊怎麽看?如何平定?”
“迴皇上,對待流賊隻能是八個字,堅決剿滅,不可招撫!否則會後患無窮。”朱浩幹脆的說道。
“朱參將這話我不敢苟同,要知我大明一向以仁義治國,皇恩浩蕩,如果流賊願降,又怎可斬盡殺絕呢?”立刻有一名低品級的言官跳出來挑刺。
朱浩斜著眼盯著他道:“難道這位大人不知李自成這逆賊已叛降數次了麽?流賊本性難移,赤裸裸的事實擺在眼前,您還有什麽可說的?仁義治國指的是對待普通老百姓,這些流賊一旦叛亂就不是老百姓了,必須剿滅,這是原則問題,難道還要讓皇上整日的擔心這股流賊會不會倒戈嗎?”
“這......”那名言官被他說的啞口無言,事實卻是如此,李自成確實叛降了數次。
“皇叔說的對,對李逆這樣的逆賊不能施以仁義,必須剿滅,否則丟盡大明的臉麵。”崇禎帝肯定的說道。心高氣傲的他怎容許這些亂民一而再再而三的欺騙自己呢?
“流賊與關外的滿虜相比,哪個危害更大呢?”崇禎帝問了一個縈繞心中多年的問題。
“皇上,所謂攘外必先安內,此乃千古不變之理。目前來看,滿虜想要的不過是大明的財物,況且對方軍力優於我方,因此重點放在遼東實屬不智。為防京師安全,可遣一大將鎮守遼西,再派一大將守京師之北,可保京師無恙,且此二將萬不可輕動。至於流賊,居無定所,又在我中原腹地,所到之處,如蝗蟲啃噬,不可不治。”
“皇叔說的很有道理,不過流賊已被孫洪二卿打敗,幾乎覆滅,已經翻不起浪花了。”崇禎帝不以為然的道。
“恕臣直言,正所謂星火燎原,隻要李逆一天不死,西方流賊便可順勢而起,如今李逆已成氣候,二位大人並沒有全殲流賊的有生力量,其在河南、湖廣、陝西等地還有不少人馬,打蛇不死反受其害啊。況且湖廣的張獻忠也是不甘寂寞之輩,此人野心比之自成絲毫不弱,切不可掉以輕心。”
“皇上,朱將軍說的不錯,臣與洪大人雖大敗流賊,但李逆等骨幹尚在,此人絕不會安分,臣的看法與朱將軍一致,那就是李逆早晚必複起。”孫傳庭也連忙力挺他道。
崇禎帝一聽,連孫傳庭這最有發言權的人也這麽說,表情頓時凝重起來,道:“依皇叔看,如何才能解決流賊的問題?”
“流賊問題可解,不過是費時費力而已,流賊之所以是流賊就因為其流動性太大,難以捕捉。以臣看,李逆為陝西人,早晚必迴陝西,可派一穩重老將扼守潼關,以防不測,並將之壓製在河南,此為第一步。而後發江南之兵西進,步步為營,壓縮李逆的戰略空間,逼其迴陝,陝西之地現在已是赤地千裏,內無糧草,外無援兵之下,李逆便成甕中之鱉,在此情形下,唯有入川才能保命,這是第二步。若其入川,先期戰略目標已經實現,再以包圍之勢迅速逼近湖廣,則張獻忠必然南下或西進,若西進則與李逆衝突,二逆相爭最佳,若李逆放獻忠入川,我大軍則可將其團團壓製在四川一地,一勞永逸滅之。即便短時不能滅之,也失去了危害大明江山的能力,到時候再騰出手對付滿人。若南下則無險可守,滅之早晚之事。”朱浩侃侃而談,他說的這些也是後來曆史上確實發生的事,不過拿在這裏來說,不但崇禎帝滿臉震驚,連孫傳庭和洪承疇也雙眼放光,這小子真是人才啊!
“皇叔真是大才!一席話讓朕如醍醐灌頂啊,妙極妙極!”崇禎帝鼓掌歎道。
悄悄瞥了端坐大殿正中禦座上的崇禎帝一眼,朱浩立刻依足禮數,參拜道:“臣徐州參將朱浩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老實說作為一個後世人,他很厭惡這些跪拜禮,加重了人民的奴性。不過現在不得不強忍著對皇帝行大禮。
崇禎帝打量了一番台下的青年,好個一表人才!但凡帝王對自己臣下的儀表都有些挑剔心理,越是儀表端正相貌堂堂的人越受重用。崇禎也不例外,第一眼便對朱浩有些好感。
“愛卿免禮平身。”等了一會,耳邊響起了崇禎帝溫和的聲音,朱浩暗暗鬆了一口氣,真是伴君如伴虎啊,此時孤身一人,若是崇禎帝突然發飆,那自己可就在劫難逃了,看來以後絕對不能再入宮了。
“愛卿啊,朕聽說你是魯王一係?論輩分還是朕的皇叔呢,嗬嗬!”崇禎帝大概是要活躍一下氣氛,便笑道。
“微臣惶恐,不敢答應!”朱浩嚇了一跳,連忙推辭。
“哎,朕說的是實話,朕雖然貴為帝王,但人倫綱常是不能壞了的,否則還不天下大亂?皇叔不用緊張。”崇禎帝見把人嚇著了趕緊撫慰道。
一眾大臣也紛紛哼哼哈哈的附和著,算是把氣氛提了起來。
“皇叔,你來說說,兗州之戰你是如何做到的呢?”氣氛一熱,崇禎帝立刻將話題扯到正事上來。
“迴皇上,兗州之戰說來有僥幸的成分,臣殲滅的幾股清軍都犯了輕敵大意的毛病,沒有攜帶火炮,所以臣以優勢兵力包圍敵弱勢之兵,以大量火銃齊射,殲滅敵軍騎兵,剩下的步兵便是無牙的惡犬,可大獲全勝。”朱浩避重就輕道。
“好啊,老實說現在朝廷的軍隊無不談虜色變,多爾袞入關後眾將無不望風披靡,皇叔又是如何做到讓士兵不畏強敵的呢?”崇禎帝邊說著邊諷刺的掃了殿內群臣一眼,弄得這幫人無不麵紅耳赤。
“皇上,臣選的兵都是沒見過世麵的青壯以及與滿虜有刻骨仇恨的人,俗語說初生牛犢不怕虎,在臣的說教之下,這些愣頭兵根本不怕滿人,那些跟滿虜有仇的更是報仇心切,因此軍心可用。”
“善哉!皇叔這番理論聽來新奇卻又合情合理,以無畏的部隊對陣輕敵的敵人,佐以合適的戰術,此戰之勝情理之中啊,你們這些朝廷重臣,都給朕好好學學!”崇禎帝很是開心,開起了大臣們的玩笑。
看來這崇禎帝對軍事上的事並不是一無是處嘛,怎麽老出昏招呢?朱浩有些納悶。
“朱參將之言有理,不過某有一事不明,請指教。”一個大臣跳出來問道。
來了!挑刺的來了!
“敢問這位大人是?”
“兵部侍郎陳新甲!”
“原來是陳大人,久仰,大人請講!”
“方才朱參將言道,用火器之利打敗八旗騎兵,不知足下如何做到的呢?要知我大明軍隊火器無數,仍然被敵騎兵壓製!”陳新甲拋出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包括崇禎帝在內的所有人立刻豎起了耳朵,想聽聽這個自稱以火器打敗騎兵的年輕人有什麽說法。
“敢問陳大人,軍內的火器是如何使用又是如何管理的呢?”朱浩反問道。
“戰時兵士各取所需,戰後收歸府庫。”
“恐怕陳大人說得並不全麵,據我所知,朝廷軍隊對火器管理並不善,火器種類太多而且繁雜,士兵平時得不到充分的訓練,如此火器兵如何能形成有效的戰鬥力?敵軍騎兵就是看到這點才有恃無恐。”
“朱參將所說的不無道理,那你又是怎樣做的呢?”陳新甲明顯是底下那幫朝臣派出的代表,大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氣勢。
“前麵言到,在下練兵,首選無畏之青年為軍,其二統一火器,其三統一陣列,其後經過嚴酷的訓練,方能使火器陣列形成兇猛的火力覆蓋,重創敵之騎兵。”朱浩仍然是避重就輕的答道,他可不會全盤說出自己的想法,須知老貓教虎還得留一手呢。
“如此說來,隻要我大明軍隊全部裝備統一的火器,在經過訓練便可以橫掃滿虜了?”崇禎帝有些激動的說道。
“迴皇上,沒那麽簡單。要打造一支火器部隊需要無數的心血,從選兵到練兵,從製造購買火器,非常耗時耗力。臣的部隊隨便一名新兵都要經過一年的訓練才敢拉上戰場,再比如製造一支火銃需要四十兩銀子,根本無法大規模裝備部隊,另外火炮的造價更是不菲,彈藥的供應,火器的保養,士兵的餉銀等等,臣手下才有幾千人已經是不堪重負了,說到底還是錢的問題。”
崇禎帝聽他嘚嘚說了半天,不禁眉頭皺起,有些不悅。
孫傳庭連忙出列奏道:“皇上,這朱將軍說的也是實情,火器的造價不菲,沒有大的財力真難以維係。”
“是啊皇上,臣在陝邊剿匪,光少數火器營便用掉了一半多的糧餉啊。”洪承疇也附和道。
崇禎帝沉默了半晌,突然道:“皇叔,你對西邊的流賊怎麽看?如何平定?”
“迴皇上,對待流賊隻能是八個字,堅決剿滅,不可招撫!否則會後患無窮。”朱浩幹脆的說道。
“朱參將這話我不敢苟同,要知我大明一向以仁義治國,皇恩浩蕩,如果流賊願降,又怎可斬盡殺絕呢?”立刻有一名低品級的言官跳出來挑刺。
朱浩斜著眼盯著他道:“難道這位大人不知李自成這逆賊已叛降數次了麽?流賊本性難移,赤裸裸的事實擺在眼前,您還有什麽可說的?仁義治國指的是對待普通老百姓,這些流賊一旦叛亂就不是老百姓了,必須剿滅,這是原則問題,難道還要讓皇上整日的擔心這股流賊會不會倒戈嗎?”
“這......”那名言官被他說的啞口無言,事實卻是如此,李自成確實叛降了數次。
“皇叔說的對,對李逆這樣的逆賊不能施以仁義,必須剿滅,否則丟盡大明的臉麵。”崇禎帝肯定的說道。心高氣傲的他怎容許這些亂民一而再再而三的欺騙自己呢?
“流賊與關外的滿虜相比,哪個危害更大呢?”崇禎帝問了一個縈繞心中多年的問題。
“皇上,所謂攘外必先安內,此乃千古不變之理。目前來看,滿虜想要的不過是大明的財物,況且對方軍力優於我方,因此重點放在遼東實屬不智。為防京師安全,可遣一大將鎮守遼西,再派一大將守京師之北,可保京師無恙,且此二將萬不可輕動。至於流賊,居無定所,又在我中原腹地,所到之處,如蝗蟲啃噬,不可不治。”
“皇叔說的很有道理,不過流賊已被孫洪二卿打敗,幾乎覆滅,已經翻不起浪花了。”崇禎帝不以為然的道。
“恕臣直言,正所謂星火燎原,隻要李逆一天不死,西方流賊便可順勢而起,如今李逆已成氣候,二位大人並沒有全殲流賊的有生力量,其在河南、湖廣、陝西等地還有不少人馬,打蛇不死反受其害啊。況且湖廣的張獻忠也是不甘寂寞之輩,此人野心比之自成絲毫不弱,切不可掉以輕心。”
“皇上,朱將軍說的不錯,臣與洪大人雖大敗流賊,但李逆等骨幹尚在,此人絕不會安分,臣的看法與朱將軍一致,那就是李逆早晚必複起。”孫傳庭也連忙力挺他道。
崇禎帝一聽,連孫傳庭這最有發言權的人也這麽說,表情頓時凝重起來,道:“依皇叔看,如何才能解決流賊的問題?”
“流賊問題可解,不過是費時費力而已,流賊之所以是流賊就因為其流動性太大,難以捕捉。以臣看,李逆為陝西人,早晚必迴陝西,可派一穩重老將扼守潼關,以防不測,並將之壓製在河南,此為第一步。而後發江南之兵西進,步步為營,壓縮李逆的戰略空間,逼其迴陝,陝西之地現在已是赤地千裏,內無糧草,外無援兵之下,李逆便成甕中之鱉,在此情形下,唯有入川才能保命,這是第二步。若其入川,先期戰略目標已經實現,再以包圍之勢迅速逼近湖廣,則張獻忠必然南下或西進,若西進則與李逆衝突,二逆相爭最佳,若李逆放獻忠入川,我大軍則可將其團團壓製在四川一地,一勞永逸滅之。即便短時不能滅之,也失去了危害大明江山的能力,到時候再騰出手對付滿人。若南下則無險可守,滅之早晚之事。”朱浩侃侃而談,他說的這些也是後來曆史上確實發生的事,不過拿在這裏來說,不但崇禎帝滿臉震驚,連孫傳庭和洪承疇也雙眼放光,這小子真是人才啊!
“皇叔真是大才!一席話讓朕如醍醐灌頂啊,妙極妙極!”崇禎帝鼓掌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