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上帝啊,你竟然出一兩銀子!這是強盜的行徑!”幾個人正逛遊著,突然聽見一個不倫不類的聲音。
外國人!這是朱浩的第一反應,哦,也就是西洋人或者紅毛人。能在揚州城碰到西洋人這對朱浩來說是個不小的驚喜,傳教士在他眼裏就是科學的代名詞啊!
前麵幾個人正圍在一起嘰嘰喳喳的說著什麽,朱浩急忙擠了進去,隻見當中站著一個高鼻深目的洋人,一臉絡腮胡子,挺年輕的樣子,穿的有些破爛,手裏拿著一個木筒。
“我說你這紅毛不識好歹,你這破東西還敢要五十兩銀子?我給你一兩就不錯了,痛快點到底賣不賣?”一個圍觀的人道。
那洋人看著又圍過來不少人,有些害怕,不敢說話,隻是把頭搖的跟撥浪鼓似的。見他這樣執拗,圍觀的人也都失去了興趣,各自走開。
“這位先生,請問你是英國人嗎?”朱浩盡量和氣的問道,他說的正宗的英語。
李東等人顯然被他嚇到了,怎麽少爺還會說鳥語?什麽時候的事我怎麽不知道?李東瞪大了眼睛。
“哦,買糕的!我竟然碰見一個懂西方語言的人!買糕的,我不是在做夢吧。”洋人激動的在胸前劃著十字道。
其實英語並不是十七世紀西方的主流語言,因為英國還不算強大,西班牙語才算是大宗語言,不過拉丁語都差不多,傳教士一般都會多國語言,開玩笑,連漢語這麽難的語言都會說,英語當然不在話下,朱浩隻會英語一門外國語和少量的日語,他吃不準這洋人來自哪國,就拿出來顯擺。
“這位先生,我叫希曼,來自普魯士,您聽說過嗎?”自稱希曼的洋人自我介紹著。
果然不是英國人,不過希曼這個名字怎麽這麽耳熟?
“當然,普魯士王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還有奧地利。”朱浩恭維著希曼。
“買糕的,您真是一位智者,您連奧地利也知道?”希曼見有人知道自己的國家頓時來了興趣。
“哦,知道一點,額,那個希曼先生,剛才您和那些人發生了什麽事?好像是您有東西要出賣?”朱浩趕緊岔開話題,他知道自己的斤兩,再說下去非露餡不可。
兩人說的都是英語,一頓嘰裏咕嚕,把李東等人聽得一臉癡呆:少爺真是神人啊,竟然懂洋人的語言!
“是這個望遠鏡,這些人太不識貨,我隻出價五十兩白銀,這簡直跟白送沒有區別。”洋鬼子希曼看樣子在中國呆了不少時間了,竟然學著中國商人的範兒給自己貼金。
“咦?望遠鏡?這可是好東西啊,五十兩不貴。”朱浩接過希曼手裏的望遠鏡,驚喜的道。
“上帝啊!終於有識貨的人了,先生,您今天給了我太多的驚喜了,我已經認定您是我在中國的第一位朋友了,你們國家有句話叫知音難尋,這架望遠鏡我便宜點賣給你,就四十兩吧。”希曼見有識貨之人,唯恐對方不買,滔滔不絕的推銷著自己的東西。
朱浩眼珠一轉,肅然道:“既然我們是朋友,怎麽能讓朋友損失呢,希曼先生,你這望遠鏡我出六十兩,請您不要推辭了,否則我轉身就走!”
“哦,這怎麽可以,您真是太夠朋友了,既然這樣,我就不推辭了,這架望遠鏡就歸您了,為了表達我對朋友的敬意,我請您喝酒!”希曼超額做成了生意,興奮的不得了,提出要請朱浩吃飯。
朱浩也不推辭,掏出錢來數給他,轉手將望遠鏡交給李東,囑咐他一定小心保管,望遠鏡可是寶貝,在軍事上有著莫大的用處。朱浩早就想造了,卻苦於沒有合適的玻璃,一直沒成功,這次得了這架如獲至寶。
幾個人一路走走說說的來到一間繁華的酒館,見希曼的臉色有些緊張,朱浩告訴他已經在這裏訂好位子了,錢都付了。希曼鬆了一口氣,不禁又是一頓感激。
幾杯酒下肚,氣氛熱切起來,朱浩雖然會說英語,但勉強應付基本對話,有些不太會說的便夾雜著漢語,再不然便打著手勢,倆人嘰裏咕嚕的聊的熱火朝天,一旁的李東等人看的直翻白眼。
通過聊天,朱浩得知了希曼的一些事情,這希曼出身普魯士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一心想幹出一番事業,兩年前跟隨幾個傳教士翻山越海的來到中國,後來傳教士們見他心思不放在傳教上,便撇下了他,幾個月前已經窮困潦倒的他來到南京投靠南京的傳教士組織,那邊的負責人因為人手不夠便把他派到揚州來,誰知途中遭遇變故,到揚州時已經身無分文,隻剩下一架望遠鏡,便在街邊叫賣起來。
這時西方的自然科學已經開展的如火如荼,希曼雖不是專業的科學家,好歹也接受過正規教育,水平比不上利瑪竇、湯若望這樣的大教士,在朱浩眼裏也算是高端人才了。
朱浩想起自己馬上就要製造火柴和改進火器,這洋人或許能幫上大忙,連蒙帶騙的把希曼弄的暈乎乎的,稀裏糊塗的答應了跟朱浩簽訂聘請合同,他幫助朱浩做科研工作,朱浩付給薪水,暫定期限為兩年。
德國人給朱浩的印象一向是忠誠嚴謹,所以朱浩並不擔心這洋鬼子吃裏扒外。平白的得了一個人才,朱大少心情好的不得了,放開肚皮跟希曼拚起了酒量,結果加上李東倆人才把希曼灌倒,自己也被喝得趴在地上,累得劉家叔侄連拉帶背的把這三人弄下酒樓,找了輛大車運迴府裏。
來了洋人,在府裏也引起了轟動,整個朱府除了朱壽鎰、朱穎夫婦因為長年經商的原因見過西洋人,其他人都沒見過,紛紛來看熱鬧,見這大塊頭的洋人為人憨厚,又是少爺的客人,都紛紛的表達善意。
朱浩把自己廂房的隔壁辟了出來給希曼居住,房子有兩間,還可以當實驗室。希曼別的事不懂,他的漢語水平跟其他人也說不上話,便遵照合同專心的搞起了研究,這令朱浩非常滿意,德國人就是嚴謹啊。他又挑了幾個頗為聰明又忠誠可靠的的年輕工匠給他當助手,實際上是跟他學東西。而自己一有空便跟希曼一起討論科學,當然都是在後世看來最簡單的自然知識,什麽望遠鏡、火柴、玻璃等等,希曼也每每驚歎於這位年輕老板的才華。
投入到科研的希曼並沒有想到,這一紙合同竟讓他把此後的全部人生都奉獻給了中國,做出了大量的成果,後來人對朱浩的慧眼識珠和兩人的跨國友誼也頗為津津樂道。
外國人!這是朱浩的第一反應,哦,也就是西洋人或者紅毛人。能在揚州城碰到西洋人這對朱浩來說是個不小的驚喜,傳教士在他眼裏就是科學的代名詞啊!
前麵幾個人正圍在一起嘰嘰喳喳的說著什麽,朱浩急忙擠了進去,隻見當中站著一個高鼻深目的洋人,一臉絡腮胡子,挺年輕的樣子,穿的有些破爛,手裏拿著一個木筒。
“我說你這紅毛不識好歹,你這破東西還敢要五十兩銀子?我給你一兩就不錯了,痛快點到底賣不賣?”一個圍觀的人道。
那洋人看著又圍過來不少人,有些害怕,不敢說話,隻是把頭搖的跟撥浪鼓似的。見他這樣執拗,圍觀的人也都失去了興趣,各自走開。
“這位先生,請問你是英國人嗎?”朱浩盡量和氣的問道,他說的正宗的英語。
李東等人顯然被他嚇到了,怎麽少爺還會說鳥語?什麽時候的事我怎麽不知道?李東瞪大了眼睛。
“哦,買糕的!我竟然碰見一個懂西方語言的人!買糕的,我不是在做夢吧。”洋人激動的在胸前劃著十字道。
其實英語並不是十七世紀西方的主流語言,因為英國還不算強大,西班牙語才算是大宗語言,不過拉丁語都差不多,傳教士一般都會多國語言,開玩笑,連漢語這麽難的語言都會說,英語當然不在話下,朱浩隻會英語一門外國語和少量的日語,他吃不準這洋人來自哪國,就拿出來顯擺。
“這位先生,我叫希曼,來自普魯士,您聽說過嗎?”自稱希曼的洋人自我介紹著。
果然不是英國人,不過希曼這個名字怎麽這麽耳熟?
“當然,普魯士王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還有奧地利。”朱浩恭維著希曼。
“買糕的,您真是一位智者,您連奧地利也知道?”希曼見有人知道自己的國家頓時來了興趣。
“哦,知道一點,額,那個希曼先生,剛才您和那些人發生了什麽事?好像是您有東西要出賣?”朱浩趕緊岔開話題,他知道自己的斤兩,再說下去非露餡不可。
兩人說的都是英語,一頓嘰裏咕嚕,把李東等人聽得一臉癡呆:少爺真是神人啊,竟然懂洋人的語言!
“是這個望遠鏡,這些人太不識貨,我隻出價五十兩白銀,這簡直跟白送沒有區別。”洋鬼子希曼看樣子在中國呆了不少時間了,竟然學著中國商人的範兒給自己貼金。
“咦?望遠鏡?這可是好東西啊,五十兩不貴。”朱浩接過希曼手裏的望遠鏡,驚喜的道。
“上帝啊!終於有識貨的人了,先生,您今天給了我太多的驚喜了,我已經認定您是我在中國的第一位朋友了,你們國家有句話叫知音難尋,這架望遠鏡我便宜點賣給你,就四十兩吧。”希曼見有識貨之人,唯恐對方不買,滔滔不絕的推銷著自己的東西。
朱浩眼珠一轉,肅然道:“既然我們是朋友,怎麽能讓朋友損失呢,希曼先生,你這望遠鏡我出六十兩,請您不要推辭了,否則我轉身就走!”
“哦,這怎麽可以,您真是太夠朋友了,既然這樣,我就不推辭了,這架望遠鏡就歸您了,為了表達我對朋友的敬意,我請您喝酒!”希曼超額做成了生意,興奮的不得了,提出要請朱浩吃飯。
朱浩也不推辭,掏出錢來數給他,轉手將望遠鏡交給李東,囑咐他一定小心保管,望遠鏡可是寶貝,在軍事上有著莫大的用處。朱浩早就想造了,卻苦於沒有合適的玻璃,一直沒成功,這次得了這架如獲至寶。
幾個人一路走走說說的來到一間繁華的酒館,見希曼的臉色有些緊張,朱浩告訴他已經在這裏訂好位子了,錢都付了。希曼鬆了一口氣,不禁又是一頓感激。
幾杯酒下肚,氣氛熱切起來,朱浩雖然會說英語,但勉強應付基本對話,有些不太會說的便夾雜著漢語,再不然便打著手勢,倆人嘰裏咕嚕的聊的熱火朝天,一旁的李東等人看的直翻白眼。
通過聊天,朱浩得知了希曼的一些事情,這希曼出身普魯士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一心想幹出一番事業,兩年前跟隨幾個傳教士翻山越海的來到中國,後來傳教士們見他心思不放在傳教上,便撇下了他,幾個月前已經窮困潦倒的他來到南京投靠南京的傳教士組織,那邊的負責人因為人手不夠便把他派到揚州來,誰知途中遭遇變故,到揚州時已經身無分文,隻剩下一架望遠鏡,便在街邊叫賣起來。
這時西方的自然科學已經開展的如火如荼,希曼雖不是專業的科學家,好歹也接受過正規教育,水平比不上利瑪竇、湯若望這樣的大教士,在朱浩眼裏也算是高端人才了。
朱浩想起自己馬上就要製造火柴和改進火器,這洋人或許能幫上大忙,連蒙帶騙的把希曼弄的暈乎乎的,稀裏糊塗的答應了跟朱浩簽訂聘請合同,他幫助朱浩做科研工作,朱浩付給薪水,暫定期限為兩年。
德國人給朱浩的印象一向是忠誠嚴謹,所以朱浩並不擔心這洋鬼子吃裏扒外。平白的得了一個人才,朱大少心情好的不得了,放開肚皮跟希曼拚起了酒量,結果加上李東倆人才把希曼灌倒,自己也被喝得趴在地上,累得劉家叔侄連拉帶背的把這三人弄下酒樓,找了輛大車運迴府裏。
來了洋人,在府裏也引起了轟動,整個朱府除了朱壽鎰、朱穎夫婦因為長年經商的原因見過西洋人,其他人都沒見過,紛紛來看熱鬧,見這大塊頭的洋人為人憨厚,又是少爺的客人,都紛紛的表達善意。
朱浩把自己廂房的隔壁辟了出來給希曼居住,房子有兩間,還可以當實驗室。希曼別的事不懂,他的漢語水平跟其他人也說不上話,便遵照合同專心的搞起了研究,這令朱浩非常滿意,德國人就是嚴謹啊。他又挑了幾個頗為聰明又忠誠可靠的的年輕工匠給他當助手,實際上是跟他學東西。而自己一有空便跟希曼一起討論科學,當然都是在後世看來最簡單的自然知識,什麽望遠鏡、火柴、玻璃等等,希曼也每每驚歎於這位年輕老板的才華。
投入到科研的希曼並沒有想到,這一紙合同竟讓他把此後的全部人生都奉獻給了中國,做出了大量的成果,後來人對朱浩的慧眼識珠和兩人的跨國友誼也頗為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