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楊鎬真的是沒想到,自己所策劃的戰略在嶽翔看來竟是破綻處處,逐條的被批駁,但是偏偏這嶽翔所說的還是有幾分道理。可惡的是鄒儲賢那幫清河將官,竟然把自己騙了一個結實,原以為是班忠勇的將士,沒想到竟是這般齷齪不堪。有道是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由這幫人統帶,這普通的下層兵丁們早就不知道被他們糟蹋什麽樣子了。
自己好好的計劃,眼看最終卻敗壞在這班**無能的家夥手中,楊鎬感到就像精心製作了一道佳肴,最後卻發現上麵停了一隻蒼蠅一樣,感到懊喪惱怒,卻又無可奈何。
難不成自己好容易東山再起,來到遼東還要被這群家夥擺布不成?難道自己就隻能指望這群無能的飯桶?難道就這樣放任這種事下去?難道少了他們這臭雞蛋,老子還不**蛋糕了?!難道我堂堂的經略大臣,還治不了這樣一幫人?
“哼!本帥就不信了,難道他們便殺不得不成?難道殺了他們,這清河城還要反了天不成?不知天高地厚,就算是這關外,也是大明的國土,行的也是大明的國法!”
楊鎬情緒一激動,拍桌子唿的一下站了起來,結果桌子上的茶碗掉落,摔碎在地上發出清脆的響聲。門外站崗的錦衣衛聽到響動,立刻有兩人躥進屋內,眼見沒什麽事情,才躬身施禮,問楊鎬有何吩咐,楊鎬不耐煩地揮揮手打發他們出去,也覺得自己失態,才又端坐迴椅子上。
“大人息怒,這種事情由來已久,已成軍中的積弊,斷不是殺一兩個人便能解決的。曆朝曆代,哪朝軍中沒有各種各樣的弊端……”
“哼,那本帥便視而不見不成?軍隊為何物?乃是國家倚仗的柱石!現在軍中竟成了這樣子,若不再加整頓,難道就看著它腐爛到死嗎?!本帥以前不知就罷了,現在知道了,若是不管便是失職。此事早晚要做,早一日亡羊補牢總好過開打了才後悔!況且遼東乃是京師屏藩,東拒建虜,西拒蒙古,地位緊要,若是此地的邊軍都爛了,那京師怕是永無寧日了。”
“大人所言甚是,隻不過時機還不甚對頭,此刻建虜連連進逼,正是靠這些將官用命之時,還沒開打便先斬自家將領,軍心必亂。這些人久在遼東,所部兵丁猶如私兵,老婆孩子都在身邊,逼急了帶著家當叛逃也不是不可能啊。遼東兵丁欠餉以久,糊口都成問題,哪個人有心真的上陣去拚命打仗?當官的出事兒,他們不散夥才怪。大人適才所言,我可以很明確的迴答,遼東的官場已經是自成體係,要說造反,說不定真的會有人造反。遼東乃是咱們大明兵變次數最多的地方,當年高淮就是被兵變整下的台,大人逼的太急,保不準真的有人會鋌而走險。”
“真是無法無天了,這兵丁乃是大明的兵丁,乃是國家的軍隊,如何成了他們的私兵?有本官在這裏坐鎮,我就不信有什麽人敢如何犯上作亂!”
“大人,說句難聽的話,咱們這些做將官的認識你,下麵的那些兵丁們大字不識一筐,他們又認得你是誰?當兵吃糧,吃糧當兵,這些兵丁們來當兵本身就是糊口,他們隻知道誰給他們發糧餉他們就聽誰的,大人雖是朝廷重臣,若是沒辦法給他們一口飽飯吃,隻舀軍令強壓他們餓著肚子去拚命,誰人會服?一二人不聽號令,大人或可用重刑罰懲治之;若是全軍上下人人都不聽號令,大人難道還能把他們都殺了?”
“如何會全軍上下人人都不聽號令?難道兵丁們都不知道國法不成?軍中軍令如山,軍令一下,便是刀山火海也要向前闖!那容得他們討價還價。當真是聞所未聞,難道這遼東的軍隊平日裏便是這般操練的不成?這將領帶兵便是這般帶得不成?”
楊鎬越聽越覺得不成話,眼睛不由得睜圓了。而嶽翔則是麵色如常,現世的人包括楊鎬在內都屬於當局者迷,都還沉醉在堂堂中華大國的驕傲之中,對於某些事情還不知道或者知道了卻下意識的不願意相信。而他則知道後世的曆史,屬於一個旁觀者,當然知道明王朝末期的時候軍隊的情況是如何的。
那是一種真正的令人感到毫無希望的窮途末路的感覺,有點類似於後來的中國球迷對於中國國足的那種感受。
“正是如此,大人或許覺得駭人聽聞,但是在這遼東關外,軍隊全都是這般帶的。這些兵丁原先都是各地的普通百姓或者無賴閑漢,到軍中混日子的,他們哪裏懂得什麽報效朝廷?而遼東地處邊關,戰火頻繁,一不留神便要性命不保,隻有讓他們看到利益所在,才會心甘情願的跟著你幹活,否則早就當了逃兵了。”
嶽翔這話楊鎬倒不算不知道,軍中吃空餉乃是當官撈錢的不二法門,即便是當年威震遼東的李家軍之中,這種現象也是相當的普遍。逃兵的現象各個地方的都有,遼東這種危險之地就更不用說了。
他以前覺得自己也算是知兵的人,認為軍隊裏那一套他也懂,沒什麽希奇的。但是今天聽了嶽翔的話,竟然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他突然感覺到,軍事原來並不想自己想得那樣簡單,這裏麵竟有如此多的台麵下的道道,自己竟然一無所知。而這些“潛規則”平時看不出什麽要緊,到了關鍵時刻竟然能產生這麽大的影響,而且影響的這麽明顯。
但是嶽翔還沒說完。
“況且朝廷欠餉,他們衣食無著落,平日裏隻有依靠上麵當官的給他們張羅一些活計,差派一些雜役,掙一口粗糧才能勉強度日,長官對他們來說便如衣食父母一般,早成了上下一心。說句大逆不道的話,他們是隻知道有長官,不知道有天子朝廷。長官的話對他們來說便如聖旨一般,大人初來乍到,手中無兵鎮不住局麵,袋中無糧收束不了人心,隻憑一張嘴,您覺得下麵那些大字不識的老粗兵丁們會聽您的?”
楊鎬的臉色陣青陣白,但是好在以前是見過陣的,膽量畢竟不同於一般的文官,陰沉著臉硬挺著不認輸。
“不聽也得聽!軍中的法紀若是這般難以約束,還打什麽仗!?隻待從中調理這些亂七八糟的事都要忙不過來了,何謂令行禁止,何謂軍法無情?若是指望這般烏合之眾,如何掃平建虜?處理這種事,便是要快刀斬亂麻,有道是人無頭不走,把領頭的給收拾了,我就不信下麵的人還能鬧得起來。”
“快刀斬亂麻?大人說得好,隻不過現下已經晚了。若是建虜起兵之前,大人自然無此顧慮。現在女真韃子隨時西進,正是人心惶惶之際,而這些兵丁們常年駐守此民風剽悍之地,就算是再不濟,那砍人殺生是看慣了的,您真的當殺一兩個人能嚇得住他們不成?長期以來形成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改得好的,這些人無法無天慣了,大人殺了他們的長官,等於斷了他們在軍中的生路,不生二心才是怪事。萬一激起內亂,建虜趁虛而入,豈不是壞了大事。”
“這麽說,我就還是動他不得了?難道我就坐視著這些人繼續這般胡來下去,一味的姑息不成?難道我堂堂的經略大臣,就舀這些人沒辦法?我就不信這個邪!”
“大人,恕我直言,現如今,您還就真得不能動他們。關內的大軍一天不出關,您一天就得靠著遼東本地的兵馬。況且現在的遼東各城,差不多全都是這種情況,兵為將有。從上到下、從兵到官已經成為了相互依賴的命運共同體,若是為等閑事就翻臉的話,弊大於利。說白了,遼東這裏包括清河在內,就是一幫軍閥在這裏給朝廷守邊。他們吃著內地的官兵不曾吃過的苦,朝廷自然也會遷就他們一些。這種事延續了幾十年了,若是陡然對此事發難,恐怕引起的結果是大人所不願意看到的。”
楊鎬乃是官場老將,宦海沉浮幾十年,懂得什麽叫做妥協。自己現在要人沒人,要錢沒錢,遼東的真實情況也是才從嶽翔的口中得知,仔細想想若是一意孤行意氣用事,弄不好真的會因小失大。
但是他自己也不知道關內的援軍到底還要磨蹭多久,兵部的公文早就如雪片般不停的往外麵發,預定調兵的各省各道還是磨磨蹭蹭,而朝廷內的閣臣們也對征遼各持己見,戰和都還沒弄明白,一會兒大吵大嚷緊催慢催,一會兒又偃旗息鼓沒消息了。楊鎬甚至覺得要照這個速度,弄不好等到明年這大軍也集結不完。
這一場征遼之戰乃是自己翻身的本錢,乃是自己重新進入朝廷中樞的跳板,為了自己的前程和聲譽,這一仗必須打。他甚至想如果能讓朝廷意識到事態的危機,建虜再發動一次進攻陷落一座城池也可以接受,至少能讓那些主和的家夥們看清楚努爾哈赤的真麵目。
但是眼前的形勢也真是不容樂觀,外麵強敵虎視,自己人內部又有這麽多的問題,他現在真覺得自己是處在內憂外患之中,一天天的在苦熬。
難道自己真的就是隻能和這樣一群烏合之眾打交道嗎?這樣的兵就算給我十萬,又能有何作為?
“那以你觀之,清河城內是否有可用之兵?難道全都是這般烏合之眾不成?”楊鎬說這話的時候竟似自言自語一樣。
“迴大帥的話,那倒也不一定。世上無不可用之兵,隻有不可用之將,凡事也沒有絕對。這些兵丁們看似吊兒郎當,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股血氣藏著。若能將這股血性引導出來,便是惰兵也能悍不畏死。當年北宋南渡,宋軍卻能一改先前積弱之麵貌,抗金抗元百十年,卻是為何?隻因他們找到了適合他們的戰場。而縱橫中原的北方鐵騎在江南卻屢屢碰壁,蓋因環境的影響削弱了他們的勇氣。”
“哼哼,說來說去,你還是繞到了那老一套上麵了。你是說隻有憑城據守,這些兵丁們才能發揮出他們的勇氣是吧?一到了城外,就由大蟲變綿羊了?說到底,你自己也是不讚成本帥的計劃,是不是?”
“迴大帥,下官是覺得此計欠妥,遼東善野戰的隊伍已經被建虜打光了,現在剩下的隻有物盡其用讓他們守住現有的城池。在城裏麵他們的膽子還是大些,況且他們的身家妻子都在城內,有這層幹係在,想來也是肯拚命的。派到鴉鶻關,他們的心卻還留在清河城,一旦有什麽風吹草動,不跑還等什麽?”
“聽聞城內各家大戶的家丁義勇都頗為驍勇,你的三百家丁也都隨你戰死在山羊峪堡,足見其忠義。難道這支力量也無法動用麽?”
“大人還是莫打這些人的主意,各家的家丁說好聽點是報效國家,其實都是來投機想鑽空子撈好處的。雖然各給了官職,但是各家是各家的,都還是聽原來的家主的話。想讓他們出力,沒好處根本不可能。況且他們的家宅也在城內,更不可能長期離城。他們這才叫真正的私兵,凡事都是以各家的利益為先的。似下官這等舍得舀老本去拚的人,真是鳳毛麟角。”
“官兵也不行,私兵也不行,難道就這般什麽都不做?本帥有顧忌,我就不信他們沒有顧忌。我就不信他們真的敢和本帥撕破臉,如你所說,他們的身家性命都在我大明這一方,他們若是想搞什麽事,也得考慮考慮以後吧。”
“若是以前,自然是如大人所說。但是現在,眼前現成的例子在那兒擺著,難保沒人心裏有別的念頭。撫順已經出了一個李永芳,聽說還頗得建虜的重用,連自己的孫女都嫁給了他,官至副將。別的人若是覺得走投無路,難保不有樣學樣。”
“李永芳……”楊鎬聽到這個名字不由的臉色一沉,“這等貪生怕死的叛徒,本帥早晚生擒了他,將他明正典刑。”
“大人,建虜乃是頑匪,等閑的手段是擺不平他的。唯今之計,隻有加快催大軍出關,隻要援兵進了遼東,大人想要如何整頓官場也能鎮得住局勢,如何排兵布陣如何攻守也能布置自如,現在實在是不宜輕舉妄動。”
說了半天,嶽翔覺得自己想要說的話到底是說完了。說老實話,他覺得保住清河城對他自己有好處。他無時無刻不在想如何擺脫楊鎬的控製,他現在已經認清了現實,自己孤身一人,根本不可能和楊鎬做什麽對抗,力量對比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於那個獻出去的寶藏,他不認命也不行。
但是他要防著楊鎬卸磨殺驢,盡管有那個監軍太監在,但是誰知道他和楊鎬之間有沒有什麽秘密的交易存在,這些人翻臉就和翻書一樣快,把寶押在他們的身上,那才真是要死無葬身之地。
在這種情勢下,一切都隻能靠自己。
“哼哼,說得好,不宜輕舉妄動。我到現在才想明白,若是我的計劃成功,對你隻怕是要大大的不利吧,難怪你這般賣力的反對。”楊鎬沉吟了一會兒,突然冷笑了起來。
“大人此話是從何說起,下官得蒙大人抬舉,入經略行轅辦差,如此大恩早已是銘刻肺腑。下官所言的一切都是出自為大人設身處地的打算。卻不知下官有何幹係利害在裏麵?大人所言請恕下官愚昧,實在是聽不懂。”
嶽翔此刻一改剛才的桀驁形象,口稱下官,又表現得好象個規規矩矩的下屬一般,隻不過心中卻是歎了一聲,心想楊鎬到底是楊鎬,有些事情他還真是能想到的。
“休要在這裏裝樣子,你當本帥不知道,你是怕本帥卸磨殺驢吧。對你來說,隻怕是希望朝廷大軍永遠出不了關才是最好。本帥之計若成,必然帶人前去安樂州開啟寶藏,若是沒有,自然是要舀你祭旗。若是有,你卻怕本帥食言自肥,是也不是?”
嶽翔站那兒依然保持著作揖的礀態沒說話,但是看臉上的表情顯然已經是默認了。
“所以你自然是希望清河駐軍不要主動惹事,好讓本帥永遠沒機會去找到你所說的藏寶地點。若是沒機會找到,則大軍無錢糧供應,行動隻會更慢。援軍不到,則本帥必定無法展開手腳,你就還有利用價值。這就又迴到了原點,真個是好算計。”
“大人若要這樣想,下官也沒辦法。既然大人把話給說開了,下官也就打開天窗說亮話,沒錯,下官確實害怕大人出爾反爾。以大人的身份權勢,收拾我簡直是易如反掌,我跟本連招架的機會都沒有。”
“你不是自持有監軍給你撐腰麽?”
“那些弘陽教的人靠不住的,我對他們的話也是虛與委蛇而已。我又不信他們的渾圓老祖,他們憑什麽真心來幫我,也不過是利用我而已。”
“哼哼,你看得到是清楚。看來本帥終究是小看了你,不過既然你如此說,看來你想擺脫本帥的控製還要等一段時間了。”
“大人所慮者不過是清河和寶藏而已,這與下官的目的並不衝突,若是大人放心的話,下官倒有一計,可使兩全齊美。清河之兵仍可按計劃牽製建虜,使其無力北上葉赫,大人也可放心前去挖寶,不必擔心危險。”
“哦,何計?”
“任命我為清河主將。”嶽翔雙手抱拳,倒身下拜。
本書首發。
您的留言哪怕隻是一個(*^__^*),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
</p>
楊鎬真的是沒想到,自己所策劃的戰略在嶽翔看來竟是破綻處處,逐條的被批駁,但是偏偏這嶽翔所說的還是有幾分道理。可惡的是鄒儲賢那幫清河將官,竟然把自己騙了一個結實,原以為是班忠勇的將士,沒想到竟是這般齷齪不堪。有道是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由這幫人統帶,這普通的下層兵丁們早就不知道被他們糟蹋什麽樣子了。
自己好好的計劃,眼看最終卻敗壞在這班**無能的家夥手中,楊鎬感到就像精心製作了一道佳肴,最後卻發現上麵停了一隻蒼蠅一樣,感到懊喪惱怒,卻又無可奈何。
難不成自己好容易東山再起,來到遼東還要被這群家夥擺布不成?難道自己就隻能指望這群無能的飯桶?難道就這樣放任這種事下去?難道少了他們這臭雞蛋,老子還不**蛋糕了?!難道我堂堂的經略大臣,還治不了這樣一幫人?
“哼!本帥就不信了,難道他們便殺不得不成?難道殺了他們,這清河城還要反了天不成?不知天高地厚,就算是這關外,也是大明的國土,行的也是大明的國法!”
楊鎬情緒一激動,拍桌子唿的一下站了起來,結果桌子上的茶碗掉落,摔碎在地上發出清脆的響聲。門外站崗的錦衣衛聽到響動,立刻有兩人躥進屋內,眼見沒什麽事情,才躬身施禮,問楊鎬有何吩咐,楊鎬不耐煩地揮揮手打發他們出去,也覺得自己失態,才又端坐迴椅子上。
“大人息怒,這種事情由來已久,已成軍中的積弊,斷不是殺一兩個人便能解決的。曆朝曆代,哪朝軍中沒有各種各樣的弊端……”
“哼,那本帥便視而不見不成?軍隊為何物?乃是國家倚仗的柱石!現在軍中竟成了這樣子,若不再加整頓,難道就看著它腐爛到死嗎?!本帥以前不知就罷了,現在知道了,若是不管便是失職。此事早晚要做,早一日亡羊補牢總好過開打了才後悔!況且遼東乃是京師屏藩,東拒建虜,西拒蒙古,地位緊要,若是此地的邊軍都爛了,那京師怕是永無寧日了。”
“大人所言甚是,隻不過時機還不甚對頭,此刻建虜連連進逼,正是靠這些將官用命之時,還沒開打便先斬自家將領,軍心必亂。這些人久在遼東,所部兵丁猶如私兵,老婆孩子都在身邊,逼急了帶著家當叛逃也不是不可能啊。遼東兵丁欠餉以久,糊口都成問題,哪個人有心真的上陣去拚命打仗?當官的出事兒,他們不散夥才怪。大人適才所言,我可以很明確的迴答,遼東的官場已經是自成體係,要說造反,說不定真的會有人造反。遼東乃是咱們大明兵變次數最多的地方,當年高淮就是被兵變整下的台,大人逼的太急,保不準真的有人會鋌而走險。”
“真是無法無天了,這兵丁乃是大明的兵丁,乃是國家的軍隊,如何成了他們的私兵?有本官在這裏坐鎮,我就不信有什麽人敢如何犯上作亂!”
“大人,說句難聽的話,咱們這些做將官的認識你,下麵的那些兵丁們大字不識一筐,他們又認得你是誰?當兵吃糧,吃糧當兵,這些兵丁們來當兵本身就是糊口,他們隻知道誰給他們發糧餉他們就聽誰的,大人雖是朝廷重臣,若是沒辦法給他們一口飽飯吃,隻舀軍令強壓他們餓著肚子去拚命,誰人會服?一二人不聽號令,大人或可用重刑罰懲治之;若是全軍上下人人都不聽號令,大人難道還能把他們都殺了?”
“如何會全軍上下人人都不聽號令?難道兵丁們都不知道國法不成?軍中軍令如山,軍令一下,便是刀山火海也要向前闖!那容得他們討價還價。當真是聞所未聞,難道這遼東的軍隊平日裏便是這般操練的不成?這將領帶兵便是這般帶得不成?”
楊鎬越聽越覺得不成話,眼睛不由得睜圓了。而嶽翔則是麵色如常,現世的人包括楊鎬在內都屬於當局者迷,都還沉醉在堂堂中華大國的驕傲之中,對於某些事情還不知道或者知道了卻下意識的不願意相信。而他則知道後世的曆史,屬於一個旁觀者,當然知道明王朝末期的時候軍隊的情況是如何的。
那是一種真正的令人感到毫無希望的窮途末路的感覺,有點類似於後來的中國球迷對於中國國足的那種感受。
“正是如此,大人或許覺得駭人聽聞,但是在這遼東關外,軍隊全都是這般帶的。這些兵丁原先都是各地的普通百姓或者無賴閑漢,到軍中混日子的,他們哪裏懂得什麽報效朝廷?而遼東地處邊關,戰火頻繁,一不留神便要性命不保,隻有讓他們看到利益所在,才會心甘情願的跟著你幹活,否則早就當了逃兵了。”
嶽翔這話楊鎬倒不算不知道,軍中吃空餉乃是當官撈錢的不二法門,即便是當年威震遼東的李家軍之中,這種現象也是相當的普遍。逃兵的現象各個地方的都有,遼東這種危險之地就更不用說了。
他以前覺得自己也算是知兵的人,認為軍隊裏那一套他也懂,沒什麽希奇的。但是今天聽了嶽翔的話,竟然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他突然感覺到,軍事原來並不想自己想得那樣簡單,這裏麵竟有如此多的台麵下的道道,自己竟然一無所知。而這些“潛規則”平時看不出什麽要緊,到了關鍵時刻竟然能產生這麽大的影響,而且影響的這麽明顯。
但是嶽翔還沒說完。
“況且朝廷欠餉,他們衣食無著落,平日裏隻有依靠上麵當官的給他們張羅一些活計,差派一些雜役,掙一口粗糧才能勉強度日,長官對他們來說便如衣食父母一般,早成了上下一心。說句大逆不道的話,他們是隻知道有長官,不知道有天子朝廷。長官的話對他們來說便如聖旨一般,大人初來乍到,手中無兵鎮不住局麵,袋中無糧收束不了人心,隻憑一張嘴,您覺得下麵那些大字不識的老粗兵丁們會聽您的?”
楊鎬的臉色陣青陣白,但是好在以前是見過陣的,膽量畢竟不同於一般的文官,陰沉著臉硬挺著不認輸。
“不聽也得聽!軍中的法紀若是這般難以約束,還打什麽仗!?隻待從中調理這些亂七八糟的事都要忙不過來了,何謂令行禁止,何謂軍法無情?若是指望這般烏合之眾,如何掃平建虜?處理這種事,便是要快刀斬亂麻,有道是人無頭不走,把領頭的給收拾了,我就不信下麵的人還能鬧得起來。”
“快刀斬亂麻?大人說得好,隻不過現下已經晚了。若是建虜起兵之前,大人自然無此顧慮。現在女真韃子隨時西進,正是人心惶惶之際,而這些兵丁們常年駐守此民風剽悍之地,就算是再不濟,那砍人殺生是看慣了的,您真的當殺一兩個人能嚇得住他們不成?長期以來形成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改得好的,這些人無法無天慣了,大人殺了他們的長官,等於斷了他們在軍中的生路,不生二心才是怪事。萬一激起內亂,建虜趁虛而入,豈不是壞了大事。”
“這麽說,我就還是動他不得了?難道我就坐視著這些人繼續這般胡來下去,一味的姑息不成?難道我堂堂的經略大臣,就舀這些人沒辦法?我就不信這個邪!”
“大人,恕我直言,現如今,您還就真得不能動他們。關內的大軍一天不出關,您一天就得靠著遼東本地的兵馬。況且現在的遼東各城,差不多全都是這種情況,兵為將有。從上到下、從兵到官已經成為了相互依賴的命運共同體,若是為等閑事就翻臉的話,弊大於利。說白了,遼東這裏包括清河在內,就是一幫軍閥在這裏給朝廷守邊。他們吃著內地的官兵不曾吃過的苦,朝廷自然也會遷就他們一些。這種事延續了幾十年了,若是陡然對此事發難,恐怕引起的結果是大人所不願意看到的。”
楊鎬乃是官場老將,宦海沉浮幾十年,懂得什麽叫做妥協。自己現在要人沒人,要錢沒錢,遼東的真實情況也是才從嶽翔的口中得知,仔細想想若是一意孤行意氣用事,弄不好真的會因小失大。
但是他自己也不知道關內的援軍到底還要磨蹭多久,兵部的公文早就如雪片般不停的往外麵發,預定調兵的各省各道還是磨磨蹭蹭,而朝廷內的閣臣們也對征遼各持己見,戰和都還沒弄明白,一會兒大吵大嚷緊催慢催,一會兒又偃旗息鼓沒消息了。楊鎬甚至覺得要照這個速度,弄不好等到明年這大軍也集結不完。
這一場征遼之戰乃是自己翻身的本錢,乃是自己重新進入朝廷中樞的跳板,為了自己的前程和聲譽,這一仗必須打。他甚至想如果能讓朝廷意識到事態的危機,建虜再發動一次進攻陷落一座城池也可以接受,至少能讓那些主和的家夥們看清楚努爾哈赤的真麵目。
但是眼前的形勢也真是不容樂觀,外麵強敵虎視,自己人內部又有這麽多的問題,他現在真覺得自己是處在內憂外患之中,一天天的在苦熬。
難道自己真的就是隻能和這樣一群烏合之眾打交道嗎?這樣的兵就算給我十萬,又能有何作為?
“那以你觀之,清河城內是否有可用之兵?難道全都是這般烏合之眾不成?”楊鎬說這話的時候竟似自言自語一樣。
“迴大帥的話,那倒也不一定。世上無不可用之兵,隻有不可用之將,凡事也沒有絕對。這些兵丁們看似吊兒郎當,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股血氣藏著。若能將這股血性引導出來,便是惰兵也能悍不畏死。當年北宋南渡,宋軍卻能一改先前積弱之麵貌,抗金抗元百十年,卻是為何?隻因他們找到了適合他們的戰場。而縱橫中原的北方鐵騎在江南卻屢屢碰壁,蓋因環境的影響削弱了他們的勇氣。”
“哼哼,說來說去,你還是繞到了那老一套上麵了。你是說隻有憑城據守,這些兵丁們才能發揮出他們的勇氣是吧?一到了城外,就由大蟲變綿羊了?說到底,你自己也是不讚成本帥的計劃,是不是?”
“迴大帥,下官是覺得此計欠妥,遼東善野戰的隊伍已經被建虜打光了,現在剩下的隻有物盡其用讓他們守住現有的城池。在城裏麵他們的膽子還是大些,況且他們的身家妻子都在城內,有這層幹係在,想來也是肯拚命的。派到鴉鶻關,他們的心卻還留在清河城,一旦有什麽風吹草動,不跑還等什麽?”
“聽聞城內各家大戶的家丁義勇都頗為驍勇,你的三百家丁也都隨你戰死在山羊峪堡,足見其忠義。難道這支力量也無法動用麽?”
“大人還是莫打這些人的主意,各家的家丁說好聽點是報效國家,其實都是來投機想鑽空子撈好處的。雖然各給了官職,但是各家是各家的,都還是聽原來的家主的話。想讓他們出力,沒好處根本不可能。況且他們的家宅也在城內,更不可能長期離城。他們這才叫真正的私兵,凡事都是以各家的利益為先的。似下官這等舍得舀老本去拚的人,真是鳳毛麟角。”
“官兵也不行,私兵也不行,難道就這般什麽都不做?本帥有顧忌,我就不信他們沒有顧忌。我就不信他們真的敢和本帥撕破臉,如你所說,他們的身家性命都在我大明這一方,他們若是想搞什麽事,也得考慮考慮以後吧。”
“若是以前,自然是如大人所說。但是現在,眼前現成的例子在那兒擺著,難保沒人心裏有別的念頭。撫順已經出了一個李永芳,聽說還頗得建虜的重用,連自己的孫女都嫁給了他,官至副將。別的人若是覺得走投無路,難保不有樣學樣。”
“李永芳……”楊鎬聽到這個名字不由的臉色一沉,“這等貪生怕死的叛徒,本帥早晚生擒了他,將他明正典刑。”
“大人,建虜乃是頑匪,等閑的手段是擺不平他的。唯今之計,隻有加快催大軍出關,隻要援兵進了遼東,大人想要如何整頓官場也能鎮得住局勢,如何排兵布陣如何攻守也能布置自如,現在實在是不宜輕舉妄動。”
說了半天,嶽翔覺得自己想要說的話到底是說完了。說老實話,他覺得保住清河城對他自己有好處。他無時無刻不在想如何擺脫楊鎬的控製,他現在已經認清了現實,自己孤身一人,根本不可能和楊鎬做什麽對抗,力量對比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於那個獻出去的寶藏,他不認命也不行。
但是他要防著楊鎬卸磨殺驢,盡管有那個監軍太監在,但是誰知道他和楊鎬之間有沒有什麽秘密的交易存在,這些人翻臉就和翻書一樣快,把寶押在他們的身上,那才真是要死無葬身之地。
在這種情勢下,一切都隻能靠自己。
“哼哼,說得好,不宜輕舉妄動。我到現在才想明白,若是我的計劃成功,對你隻怕是要大大的不利吧,難怪你這般賣力的反對。”楊鎬沉吟了一會兒,突然冷笑了起來。
“大人此話是從何說起,下官得蒙大人抬舉,入經略行轅辦差,如此大恩早已是銘刻肺腑。下官所言的一切都是出自為大人設身處地的打算。卻不知下官有何幹係利害在裏麵?大人所言請恕下官愚昧,實在是聽不懂。”
嶽翔此刻一改剛才的桀驁形象,口稱下官,又表現得好象個規規矩矩的下屬一般,隻不過心中卻是歎了一聲,心想楊鎬到底是楊鎬,有些事情他還真是能想到的。
“休要在這裏裝樣子,你當本帥不知道,你是怕本帥卸磨殺驢吧。對你來說,隻怕是希望朝廷大軍永遠出不了關才是最好。本帥之計若成,必然帶人前去安樂州開啟寶藏,若是沒有,自然是要舀你祭旗。若是有,你卻怕本帥食言自肥,是也不是?”
嶽翔站那兒依然保持著作揖的礀態沒說話,但是看臉上的表情顯然已經是默認了。
“所以你自然是希望清河駐軍不要主動惹事,好讓本帥永遠沒機會去找到你所說的藏寶地點。若是沒機會找到,則大軍無錢糧供應,行動隻會更慢。援軍不到,則本帥必定無法展開手腳,你就還有利用價值。這就又迴到了原點,真個是好算計。”
“大人若要這樣想,下官也沒辦法。既然大人把話給說開了,下官也就打開天窗說亮話,沒錯,下官確實害怕大人出爾反爾。以大人的身份權勢,收拾我簡直是易如反掌,我跟本連招架的機會都沒有。”
“你不是自持有監軍給你撐腰麽?”
“那些弘陽教的人靠不住的,我對他們的話也是虛與委蛇而已。我又不信他們的渾圓老祖,他們憑什麽真心來幫我,也不過是利用我而已。”
“哼哼,你看得到是清楚。看來本帥終究是小看了你,不過既然你如此說,看來你想擺脫本帥的控製還要等一段時間了。”
“大人所慮者不過是清河和寶藏而已,這與下官的目的並不衝突,若是大人放心的話,下官倒有一計,可使兩全齊美。清河之兵仍可按計劃牽製建虜,使其無力北上葉赫,大人也可放心前去挖寶,不必擔心危險。”
“哦,何計?”
“任命我為清河主將。”嶽翔雙手抱拳,倒身下拜。
本書首發。
您的留言哪怕隻是一個(*^__^*),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