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大華寺在京城東門出去數十裏,顧嬌獨自一人,出了皇城,往大華寺去了。
她心中隱隱覺得,這大華寺,隻怕不簡單。
單說佛門淨地,竟然煉鬼,簡直駭人聽聞。
顧嬌雖然無心人間種種紛爭之事,但她也明白,事關皇帝子嗣,不可輕忽。
用這樣隱蔽的手段,把手伸進宮裏,殘害皇子後妃,可見背後之人勢力之大,連建武帝都未能察覺。
到底是後宮爭寵,還是有更大的圖謀,還不可說。
顧嬌覺得,應當不隻是爭寵。
若是單純後宮爭寵,讓麗妃的孩子生不下來也就罷了,何苦還將這母子二人都煉成鬼。
建武帝的後妃生下妖怪,往大了說,是可以動搖社稷國本的大事。有心之人若是得到機會,甚至可以皇帝無德之名,起兵造反。
往小了說,若是建武帝束手無策,隻能去找能人異士來解決此事,那他一直以來疏遠僧道,壓製神鬼學說的態度,也不得不變一變了。
甚至,替他解決此事的高僧,或是道長,必能一舉成名,揚眉吐氣。
建武帝也將因為此事,再不敢怠慢神佛。
當然,這些都隻是猜測。
顧嬌獨行在道路之上,邊走邊想。
那枚符,與當初在荒川河下人傀身上的極相似,僅細微之處有所不同。
難道說,荒川河下的人傀,跟麗妃的孩子,都是出自同一人的手法?
可這離得也太遠了。
顧嬌很難想象,一邊在京城害人,一邊還能放人傀在荒川河裏搶地盤,可若不是同一人所為,又怎麽解釋呢?
她抬頭往前看去。
一座金碧輝煌的廟宇,就在眼前了。
……
大華寺的華廣大師,已經做完了早課,此時正獨自坐在蒲團之上,默默誦經。
他手中的念珠渾圓光滑,從指間一顆一顆的滑過。
每數過一顆,就讓他的心重重一跳。
不妥,不妥!
為何如此心神不寧!
他睜開眼睛,深吸一口氣,站起身來。
這裏並不是正殿,而是華廣大師日常修行用的一間小小僧房,在大華寺的法門後頭,很有些偏。
他每天躲在這裏,也是有點兒鬧中取靜,平心修行的意思。
隻是今日不知為何,怎麽都不能靜下心來把日課做完。
按理說,出家人六根清淨,不應有煩惱之事才好。
若是總被妄念纏身,要修煉到什麽時候,才能修成正果呢。
華廣大師走出僧房,抬頭望望天空。
天還是一如既往的藍。
不知那位天神,什麽時候才有機緣再下界,給予自己更多的教誨呢?
他決定今日不再繼續,既然心神不寧,不如到前頭看看。
也許菩薩們寧靜平和的姿態,能讓自己心平氣和。
過了法門,就能看到前來進香的香客們,三三兩兩的,好些都是年輕的婦人,給菩薩燒過香後,也順帶在寺中略逛一逛,吃一頓齋飯,歇一歇,等到午後再迴轉。
有些更虔誠的,是要在寺中留宿的。
大華寺建得很大,大部分院子,是這幾年才擴建出來的,有成排的客房,布置得也舒適幹淨,專供前來燒香的娘子們歇息用。
坊間都說,大華寺求子特別靈驗。
因此來燒香的,以婦人居多。
有些小娘子,剛成婚不久,跟著阿家來給求子觀音上香,臉上還帶著絲絲羞澀,見了寺中僧人,都不肯抬頭。
有些年長的婦人,帶著自己的媳婦,看到緩步前來的華廣大師,忙躬身行禮,十分虔誠。
“見過華廣大師!菩薩保佑。”
年輕的小娘子也在後頭跟著行禮,誠惶誠恐。
華廣大師乃是大華寺的主持,乃是名聲在外的高僧。
婦人來大華寺燒過香,聽過經不算,更多的是想請安產符,或是華廣大師開過光的手串,佛珠迴去。
華廣大師德高望重,佛法造詣極深,他開過光的護身符,是一定能讓人得償所願的。
大家都這樣說,不由的人不信。
“阿彌陀佛!”
華廣大師微笑著唱個佛號,目送婆媳二人往求子觀音殿而去。
這二位裝扮華貴,想必是要請觀音像迴去的。
他收迴目光,再往前看去,突然眼神一凝。
不遠處的銀杏樹下,站著一位穿著黑衣的娘子,正獨自一人,繞著那棵樹打轉。
好奇怪的人。
華廣大師眯著眼,上下打量那娘子一番。
似是察覺有人在看她,那娘子停了下來,對著華廣大師,躬身行了一禮。
華廣大師便迴禮,口中唱了聲佛號,走過去問道:“施主這是在找什麽嗎?”
那娘子低著頭,垂著眼,似乎有些羞澀的模樣。
“我的一隻手釧丟了,我正在找。”
“施主的手釧是什麽樣子的?老衲讓諸位弟子,也一起幫著找一找?”
“不,不麻煩師傅們,奴自己找便是。”
那小娘子低著頭,聲如蚊呐。
興許是這小娘子太過害羞了,華廣大師想。
“那施主慢慢尋,若是實在找不到,也不要客氣,請僧人們一起尋便是。”
“是,多謝大師。”
華廣大師低頭對她笑了笑,轉身往正殿而去。
隔了這麽遠,也能看到前方青煙繚繞,正殿前方約莫半人高的大香爐內,密密麻麻,插滿了香,後頭再有人來都插不進去,隻得再去尋別的香爐。
一炷香一百文錢,每日光是香一件,大華寺可說是日進鬥金。
更別說那些求子心切的婦人們絕不可能隻買幾炷香,她們還要買平安符,買開了光的香囊,手釧,荷包,符籙等等,更有錢的,要請求子觀音迴去。
除了這些,還要給寺裏捐香火錢,一注注的,全是大財。
可惜如今不比當年,建武帝並不喜歡寺廟僧人,也不喜歡道館道士,因皇帝的喜好,京城中的達官貴人們,明麵上都不敢跟僧道過多來往,大華寺僅在婦人們口口相傳之中,略有些薄名,才沒有礙了貴人們的眼。
即便是不敢大肆宣揚,每日來寺中的人也絡繹不絕,香火繁盛,可見百姓們還是信奉菩薩的,若是建武帝憎惡僧道的態度能略緩一緩,大華寺定然會更進一步,不敢說比肩當年的天一觀,至少不會比遠在山南的圓覺寺差吧。
她心中隱隱覺得,這大華寺,隻怕不簡單。
單說佛門淨地,竟然煉鬼,簡直駭人聽聞。
顧嬌雖然無心人間種種紛爭之事,但她也明白,事關皇帝子嗣,不可輕忽。
用這樣隱蔽的手段,把手伸進宮裏,殘害皇子後妃,可見背後之人勢力之大,連建武帝都未能察覺。
到底是後宮爭寵,還是有更大的圖謀,還不可說。
顧嬌覺得,應當不隻是爭寵。
若是單純後宮爭寵,讓麗妃的孩子生不下來也就罷了,何苦還將這母子二人都煉成鬼。
建武帝的後妃生下妖怪,往大了說,是可以動搖社稷國本的大事。有心之人若是得到機會,甚至可以皇帝無德之名,起兵造反。
往小了說,若是建武帝束手無策,隻能去找能人異士來解決此事,那他一直以來疏遠僧道,壓製神鬼學說的態度,也不得不變一變了。
甚至,替他解決此事的高僧,或是道長,必能一舉成名,揚眉吐氣。
建武帝也將因為此事,再不敢怠慢神佛。
當然,這些都隻是猜測。
顧嬌獨行在道路之上,邊走邊想。
那枚符,與當初在荒川河下人傀身上的極相似,僅細微之處有所不同。
難道說,荒川河下的人傀,跟麗妃的孩子,都是出自同一人的手法?
可這離得也太遠了。
顧嬌很難想象,一邊在京城害人,一邊還能放人傀在荒川河裏搶地盤,可若不是同一人所為,又怎麽解釋呢?
她抬頭往前看去。
一座金碧輝煌的廟宇,就在眼前了。
……
大華寺的華廣大師,已經做完了早課,此時正獨自坐在蒲團之上,默默誦經。
他手中的念珠渾圓光滑,從指間一顆一顆的滑過。
每數過一顆,就讓他的心重重一跳。
不妥,不妥!
為何如此心神不寧!
他睜開眼睛,深吸一口氣,站起身來。
這裏並不是正殿,而是華廣大師日常修行用的一間小小僧房,在大華寺的法門後頭,很有些偏。
他每天躲在這裏,也是有點兒鬧中取靜,平心修行的意思。
隻是今日不知為何,怎麽都不能靜下心來把日課做完。
按理說,出家人六根清淨,不應有煩惱之事才好。
若是總被妄念纏身,要修煉到什麽時候,才能修成正果呢。
華廣大師走出僧房,抬頭望望天空。
天還是一如既往的藍。
不知那位天神,什麽時候才有機緣再下界,給予自己更多的教誨呢?
他決定今日不再繼續,既然心神不寧,不如到前頭看看。
也許菩薩們寧靜平和的姿態,能讓自己心平氣和。
過了法門,就能看到前來進香的香客們,三三兩兩的,好些都是年輕的婦人,給菩薩燒過香後,也順帶在寺中略逛一逛,吃一頓齋飯,歇一歇,等到午後再迴轉。
有些更虔誠的,是要在寺中留宿的。
大華寺建得很大,大部分院子,是這幾年才擴建出來的,有成排的客房,布置得也舒適幹淨,專供前來燒香的娘子們歇息用。
坊間都說,大華寺求子特別靈驗。
因此來燒香的,以婦人居多。
有些小娘子,剛成婚不久,跟著阿家來給求子觀音上香,臉上還帶著絲絲羞澀,見了寺中僧人,都不肯抬頭。
有些年長的婦人,帶著自己的媳婦,看到緩步前來的華廣大師,忙躬身行禮,十分虔誠。
“見過華廣大師!菩薩保佑。”
年輕的小娘子也在後頭跟著行禮,誠惶誠恐。
華廣大師乃是大華寺的主持,乃是名聲在外的高僧。
婦人來大華寺燒過香,聽過經不算,更多的是想請安產符,或是華廣大師開過光的手串,佛珠迴去。
華廣大師德高望重,佛法造詣極深,他開過光的護身符,是一定能讓人得償所願的。
大家都這樣說,不由的人不信。
“阿彌陀佛!”
華廣大師微笑著唱個佛號,目送婆媳二人往求子觀音殿而去。
這二位裝扮華貴,想必是要請觀音像迴去的。
他收迴目光,再往前看去,突然眼神一凝。
不遠處的銀杏樹下,站著一位穿著黑衣的娘子,正獨自一人,繞著那棵樹打轉。
好奇怪的人。
華廣大師眯著眼,上下打量那娘子一番。
似是察覺有人在看她,那娘子停了下來,對著華廣大師,躬身行了一禮。
華廣大師便迴禮,口中唱了聲佛號,走過去問道:“施主這是在找什麽嗎?”
那娘子低著頭,垂著眼,似乎有些羞澀的模樣。
“我的一隻手釧丟了,我正在找。”
“施主的手釧是什麽樣子的?老衲讓諸位弟子,也一起幫著找一找?”
“不,不麻煩師傅們,奴自己找便是。”
那小娘子低著頭,聲如蚊呐。
興許是這小娘子太過害羞了,華廣大師想。
“那施主慢慢尋,若是實在找不到,也不要客氣,請僧人們一起尋便是。”
“是,多謝大師。”
華廣大師低頭對她笑了笑,轉身往正殿而去。
隔了這麽遠,也能看到前方青煙繚繞,正殿前方約莫半人高的大香爐內,密密麻麻,插滿了香,後頭再有人來都插不進去,隻得再去尋別的香爐。
一炷香一百文錢,每日光是香一件,大華寺可說是日進鬥金。
更別說那些求子心切的婦人們絕不可能隻買幾炷香,她們還要買平安符,買開了光的香囊,手釧,荷包,符籙等等,更有錢的,要請求子觀音迴去。
除了這些,還要給寺裏捐香火錢,一注注的,全是大財。
可惜如今不比當年,建武帝並不喜歡寺廟僧人,也不喜歡道館道士,因皇帝的喜好,京城中的達官貴人們,明麵上都不敢跟僧道過多來往,大華寺僅在婦人們口口相傳之中,略有些薄名,才沒有礙了貴人們的眼。
即便是不敢大肆宣揚,每日來寺中的人也絡繹不絕,香火繁盛,可見百姓們還是信奉菩薩的,若是建武帝憎惡僧道的態度能略緩一緩,大華寺定然會更進一步,不敢說比肩當年的天一觀,至少不會比遠在山南的圓覺寺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