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十。
今日是新年開朝的第一日,諸位大臣身著朝服,端端正正立於大殿之上。
按照慣例,今日的議程主要是向皇帝問安,君臣之間閑聊些事關新年的事,至於正經朝事,等各自迴了衙門才開始陸續開辦。
因此,大夥心裏都還比較放鬆,即便是往日的對家,此刻也能難得地看得順眼。
皇帝坐在龍椅上,身子略微歪斜靠著軟墊。
昨晚和雲妃鬧得有些晚。
雲妃性子外放,瘋起來就沒個規矩,連累皇帝受了涼,此刻皇帝的頭隱隱作痛,隻想著趕緊結束朝會,迴寢宮再補個覺。
皇帝在上麵沒精打采,底下人的興致卻很高。
不知是誰,提起了北檀內亂的事。
北檀朝事向來是攝政王或沙把持,但隨著大公主或月掌控了通商之權,北檀各大世家不得不向她靠攏,以換取更大的利益。
如今的朝堂已是三七分治,或月占三分,或沙占七分。
雖然大權仍在或沙手裏,但或月但勢頭正盛,已隱隱出現壓製或沙的趨勢。
“臣看著,大公主的野心可不止於此,北檀曆來有女君的傳統,她這麽積極,隻怕和或沙一樣,也想著篡位吧。”
有人提議,“大周與北檀的商談向來是攝政王負責,若被大公主篡了權,隻怕兩國好不容易得來的平靜就此打破。”
“是啊,畢竟北檀的老皇帝死於……
那人停住了口,隻抬起眼皮悄悄打量著寧王。
北檀老皇帝真正的死因,知道的人並不多,大多數還是以為他喪生於寧王劍下。
寧王神色淡然,負手而立。
僅僅是一個背影,便讓那人不敢再多說。
另有人提議,“既然北檀內亂,咱們何不趁此機會出兵北上,一舉拿下北檀。”
說話的是一名文臣,話才說完就惹得另一邊的武將叱聲不滿。
當初蕭大將軍發急報入京,請命攻打北檀,就是這幫文臣,左一言右一語哄得陛下不敢出兵。
現在北檀逐漸恢複元氣,這個時候出兵,雖不見得沒有勝算,但想要將北檀收入囊中,不僅需要大量財力物力,而且必定會折損大批將士。
文臣動動嘴皮子,在前線就得有人拋頭顱灑熱血,背後就是成千上萬家庭的破碎。
“李大人難道忘了,去年咱們才和北檀簽訂了通商協議,短短半年不到咱們就要言而無信,這事兒被鄰國知道了,你覺得他們會如何作想?”
“人無信則不立,國無信則運衰。李大人難不成是想讓我大周被人唾棄,看不起嗎?還是想要逼得周圍的幾個小國聯合起來,抗我大周?”
說話的是寧王。
他平日說話還算溫和,但此刻的語氣卻極度冷冽,細聽之下還帶著慍怒。
他是上過前線的人,隻有真正經曆過生死,才會懂得惜命。
武將們看向寧王的眼神,充滿了感激和敬佩。
寧王三言兩語就將一頂大鍋扣在了李大人身上,嚇得李大人縮著頭站在人群中,再也不敢多說一個字了。
皇帝高高坐在龍椅上,冷眼看著底下的發生的事。
如今四海太平,下至黎民,上至君王,都沒人想要打仗。
皇帝隻覺得那個臣子蠢得要命,怎麽會說出這個提議。
不過,他現在沒什麽心情聽他們吵架,他今日要做一件大事,雖然心不甘情不願,卻也不得不做。
見皇帝沒說話,表情嚴肅,眾人都收斂了神色,噤聲而立。
此刻,另有一人站出身來,正是禦史台的程老禦史。
他輔佐過三代君王,在朝中頗有些威嚴。
“啟稟陛下,陛下軟禁太子多月,太子潛心思過,已足時月。若再將太子拘於東宮,恐人言四起,民心不穩,臣懇求陛下赦免太子,解除太子的禁足。”
大家都隻猜到太子定是犯了大錯,才會惹龍顏大怒,但無論如何打聽,都沒個確切的結論。
太子是廢是放,總得皇帝開口才行。
事情一拖就是幾個月,儲君之事絕非兒戲,若是尋常皇子倒也罷了,太子這麽不明不白被關著,不僅朝中大臣心生異想,民間的傳言也鬧得沸沸騰騰。
程禦史是純臣,又是老臣,也隻有他,才敢在皇帝麵前提這件事。
其實,程禦史並不在意太子最終的結局如何,他隻管輔佐君王,擁護大洲江山,若非事情已到了拖無可拖的地步,他也不會開口讓皇帝給個說法。
皇帝撐肘抵住額頭,闔眼歇了歇,緩緩開口。
“太子資質平庸,性情優柔,多年來雖得朕悉心教導,依舊無法擔起治國大任。太子德不配無,不堪儲君之位,朕已決定,重新設立儲君人選。”
此話一出,底下的人都明白了,皇帝這次是下定了決心要廢儲了。
廢儲之事,雖然大家都有猜測,但皇帝沒鬆口,眾人也隻是保持著觀望的態度。
沒想到,皇帝居然突然就提起來了,讓人一點準備也沒有。
程禦史微皺著眉頭,他也沒想到,自己提醒了一句皇帝,竟生出這麽大的變動來。
再細細一想,隻怕皇帝早有打算,隻是差一個由頭罷了。
眾人都垂頭站著,眼神卻忍不住左右瞟看。
儲君一變,就是變了半邊天。
有人擔心,有人惶恐,有人暗喜......
八皇子站在周桓身邊,拳頭緊握。
他心裏比誰都緊張,原以為等上十天半個月都沒關係,哪知道話題來得這麽突然。
他在心裏狠狠罵了一句程禦史。
早不提晚不提,非要卡在這種時候。
若有朝一日他得勢,必定第一個鏟除那個糟老頭子。
“父皇,”八皇子不得不站出來為太子說話,“太子性情敦厚,最是寬和,他常對兒臣說,這都是得父皇教導才有的品性。父皇常說,為君者,禁殺戮,收戾氣,心懷黎民,廣濟天下,方能長治久安。太子向來秉承此道,他身在儲君之位多年,雖比不得寧王上陣殺敵,功勳卓著,但自他輔政以來,好學上進,忠誠勤懇,從未忤逆過父皇,時刻以父皇為尊,就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
皇帝麵不改色,默默看著八皇子。
八皇子的意思,他明白。
字字句句都在說太子孝順寬厚,將寧王襯托得暴戾恣睢。
皇帝也不想啊,可太後手裏捏著遺詔,他不得不妥協。
八皇子說什麽,都是沒用的。
皇帝揮揮手,退下。
八皇子心頭一涼,沒料到皇帝的心意竟如此決絕。
他沒有把握,皇帝會選擇自己。
籌劃了這麽久,難道就要敗在今天了嗎。
他不甘心。
“陛下,有急報。”
陸公公弓著身子,腳步匆忙趕到皇帝身邊,俯身在他耳邊說了幾句話。
大臣們眼觀眼鼻觀鼻,都在暗自關注上頭的情況。
皇帝的身子微微晃動了幾下,臉色肉眼可見地沉下來。
雖不知發生了什麽事,大家都猜到定是大事。
能讓皇帝當眾變臉,這麽多年還是極為少見的。
眾人麵麵相覷,心裏七上八下都不得安寧,生怕有什麽壞事會牽扯到自己頭上。
皇帝沉默了半晌,開口將大理寺和禮部領頭的官員都派去了東宮。
“散朝。”
這場朝會就這麽莫名其妙結束了。
大臣們惴惴不安排著隊往外走,才出宮門,就見各府小廝忙著上前稟報。
這時候大家才知道,太子自裁於東宮。
今日是新年開朝的第一日,諸位大臣身著朝服,端端正正立於大殿之上。
按照慣例,今日的議程主要是向皇帝問安,君臣之間閑聊些事關新年的事,至於正經朝事,等各自迴了衙門才開始陸續開辦。
因此,大夥心裏都還比較放鬆,即便是往日的對家,此刻也能難得地看得順眼。
皇帝坐在龍椅上,身子略微歪斜靠著軟墊。
昨晚和雲妃鬧得有些晚。
雲妃性子外放,瘋起來就沒個規矩,連累皇帝受了涼,此刻皇帝的頭隱隱作痛,隻想著趕緊結束朝會,迴寢宮再補個覺。
皇帝在上麵沒精打采,底下人的興致卻很高。
不知是誰,提起了北檀內亂的事。
北檀朝事向來是攝政王或沙把持,但隨著大公主或月掌控了通商之權,北檀各大世家不得不向她靠攏,以換取更大的利益。
如今的朝堂已是三七分治,或月占三分,或沙占七分。
雖然大權仍在或沙手裏,但或月但勢頭正盛,已隱隱出現壓製或沙的趨勢。
“臣看著,大公主的野心可不止於此,北檀曆來有女君的傳統,她這麽積極,隻怕和或沙一樣,也想著篡位吧。”
有人提議,“大周與北檀的商談向來是攝政王負責,若被大公主篡了權,隻怕兩國好不容易得來的平靜就此打破。”
“是啊,畢竟北檀的老皇帝死於……
那人停住了口,隻抬起眼皮悄悄打量著寧王。
北檀老皇帝真正的死因,知道的人並不多,大多數還是以為他喪生於寧王劍下。
寧王神色淡然,負手而立。
僅僅是一個背影,便讓那人不敢再多說。
另有人提議,“既然北檀內亂,咱們何不趁此機會出兵北上,一舉拿下北檀。”
說話的是一名文臣,話才說完就惹得另一邊的武將叱聲不滿。
當初蕭大將軍發急報入京,請命攻打北檀,就是這幫文臣,左一言右一語哄得陛下不敢出兵。
現在北檀逐漸恢複元氣,這個時候出兵,雖不見得沒有勝算,但想要將北檀收入囊中,不僅需要大量財力物力,而且必定會折損大批將士。
文臣動動嘴皮子,在前線就得有人拋頭顱灑熱血,背後就是成千上萬家庭的破碎。
“李大人難道忘了,去年咱們才和北檀簽訂了通商協議,短短半年不到咱們就要言而無信,這事兒被鄰國知道了,你覺得他們會如何作想?”
“人無信則不立,國無信則運衰。李大人難不成是想讓我大周被人唾棄,看不起嗎?還是想要逼得周圍的幾個小國聯合起來,抗我大周?”
說話的是寧王。
他平日說話還算溫和,但此刻的語氣卻極度冷冽,細聽之下還帶著慍怒。
他是上過前線的人,隻有真正經曆過生死,才會懂得惜命。
武將們看向寧王的眼神,充滿了感激和敬佩。
寧王三言兩語就將一頂大鍋扣在了李大人身上,嚇得李大人縮著頭站在人群中,再也不敢多說一個字了。
皇帝高高坐在龍椅上,冷眼看著底下的發生的事。
如今四海太平,下至黎民,上至君王,都沒人想要打仗。
皇帝隻覺得那個臣子蠢得要命,怎麽會說出這個提議。
不過,他現在沒什麽心情聽他們吵架,他今日要做一件大事,雖然心不甘情不願,卻也不得不做。
見皇帝沒說話,表情嚴肅,眾人都收斂了神色,噤聲而立。
此刻,另有一人站出身來,正是禦史台的程老禦史。
他輔佐過三代君王,在朝中頗有些威嚴。
“啟稟陛下,陛下軟禁太子多月,太子潛心思過,已足時月。若再將太子拘於東宮,恐人言四起,民心不穩,臣懇求陛下赦免太子,解除太子的禁足。”
大家都隻猜到太子定是犯了大錯,才會惹龍顏大怒,但無論如何打聽,都沒個確切的結論。
太子是廢是放,總得皇帝開口才行。
事情一拖就是幾個月,儲君之事絕非兒戲,若是尋常皇子倒也罷了,太子這麽不明不白被關著,不僅朝中大臣心生異想,民間的傳言也鬧得沸沸騰騰。
程禦史是純臣,又是老臣,也隻有他,才敢在皇帝麵前提這件事。
其實,程禦史並不在意太子最終的結局如何,他隻管輔佐君王,擁護大洲江山,若非事情已到了拖無可拖的地步,他也不會開口讓皇帝給個說法。
皇帝撐肘抵住額頭,闔眼歇了歇,緩緩開口。
“太子資質平庸,性情優柔,多年來雖得朕悉心教導,依舊無法擔起治國大任。太子德不配無,不堪儲君之位,朕已決定,重新設立儲君人選。”
此話一出,底下的人都明白了,皇帝這次是下定了決心要廢儲了。
廢儲之事,雖然大家都有猜測,但皇帝沒鬆口,眾人也隻是保持著觀望的態度。
沒想到,皇帝居然突然就提起來了,讓人一點準備也沒有。
程禦史微皺著眉頭,他也沒想到,自己提醒了一句皇帝,竟生出這麽大的變動來。
再細細一想,隻怕皇帝早有打算,隻是差一個由頭罷了。
眾人都垂頭站著,眼神卻忍不住左右瞟看。
儲君一變,就是變了半邊天。
有人擔心,有人惶恐,有人暗喜......
八皇子站在周桓身邊,拳頭緊握。
他心裏比誰都緊張,原以為等上十天半個月都沒關係,哪知道話題來得這麽突然。
他在心裏狠狠罵了一句程禦史。
早不提晚不提,非要卡在這種時候。
若有朝一日他得勢,必定第一個鏟除那個糟老頭子。
“父皇,”八皇子不得不站出來為太子說話,“太子性情敦厚,最是寬和,他常對兒臣說,這都是得父皇教導才有的品性。父皇常說,為君者,禁殺戮,收戾氣,心懷黎民,廣濟天下,方能長治久安。太子向來秉承此道,他身在儲君之位多年,雖比不得寧王上陣殺敵,功勳卓著,但自他輔政以來,好學上進,忠誠勤懇,從未忤逆過父皇,時刻以父皇為尊,就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
皇帝麵不改色,默默看著八皇子。
八皇子的意思,他明白。
字字句句都在說太子孝順寬厚,將寧王襯托得暴戾恣睢。
皇帝也不想啊,可太後手裏捏著遺詔,他不得不妥協。
八皇子說什麽,都是沒用的。
皇帝揮揮手,退下。
八皇子心頭一涼,沒料到皇帝的心意竟如此決絕。
他沒有把握,皇帝會選擇自己。
籌劃了這麽久,難道就要敗在今天了嗎。
他不甘心。
“陛下,有急報。”
陸公公弓著身子,腳步匆忙趕到皇帝身邊,俯身在他耳邊說了幾句話。
大臣們眼觀眼鼻觀鼻,都在暗自關注上頭的情況。
皇帝的身子微微晃動了幾下,臉色肉眼可見地沉下來。
雖不知發生了什麽事,大家都猜到定是大事。
能讓皇帝當眾變臉,這麽多年還是極為少見的。
眾人麵麵相覷,心裏七上八下都不得安寧,生怕有什麽壞事會牽扯到自己頭上。
皇帝沉默了半晌,開口將大理寺和禮部領頭的官員都派去了東宮。
“散朝。”
這場朝會就這麽莫名其妙結束了。
大臣們惴惴不安排著隊往外走,才出宮門,就見各府小廝忙著上前稟報。
這時候大家才知道,太子自裁於東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