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大封六宮
穿越沈眉莊,擺脫甄嬛後成為贏家 作者:遠朝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今日皇後安排的這場賞花宴就這樣草草地散了,聽聞晚間弘時向皇後直言:
“兒臣絕不娶青櫻為福晉,若是皇額娘實在有意,兒臣最多給她一個侍妾的名分。”
宜修本還想再勸一勸,沒曾料到竟然被在景仁宮側殿的青櫻聽到了,她闖進內室,不知尊卑地大吵大鬧道:
“姑母當初再不濟也是個側福晉,如今我倒隻能當個沒名沒分的侍妾了,姑母當真是心疼我。
三阿哥不願意就罷了,何必叫我不顧廉恥地貼上去,我又不是沒有人要。
牆頭馬上搖香菇,一見知君雞蛋腸。四阿哥待我親如兄弟,必然會娶我,不叫我如此受辱的。”
皇後聽了這一番話,在景仁宮發了好大的脾氣,直罵青櫻太過愚蠢。
第二日卻又順了她的意,向皇上請旨,將青櫻指給了四阿哥。
這樣一個女子送到四阿哥身邊,成為熹妃的兒媳,也不知道是誰給誰添堵呢!
最終經過幾番波折,三阿哥和四阿哥的婚事一並定了下來。
三阿哥迎娶董鄂氏為福晉,是尚書席爾達的女兒。又挑選了兩個妾室,鍾氏和田氏。
四阿哥則被熹妃賜下了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之女,富察氏為福晉,烏拉那拉·青櫻為側福晉。
因著兩位阿哥的婚禮盛事,內務府上下張燈結彩,一片喜氣洋洋,將婚禮操辦得熱鬧非凡。
借著這喜慶的氛圍,雍正特意頒布旨意,恩賜大封六宮,以示皇恩浩蕩。
然而,沈眉兒身為貴妃,早已是後宮中除皇後外的第一人,此次加封對她而言,不過是錦上添花,並無實質變化。
若想晉位皇貴妃,一般說來隻有兩種情況。
一是貴妃薨逝以後,皇帝或者嗣皇帝推恩予以追諡,亦或是貴妃病重以後,用作“衝喜”之用的加封。
還有一種情況是皇後崩逝,中宮虛懸,或者無法正常執行皇後職權時,由“貴妃”晉升為“攝六宮事皇貴妃”,代行皇後職權,實際執掌後宮,用作冊封為繼後的過渡。
但太後尚在,是不會允許皇貴妃和皇後並存的,所以惠貴妃的位置不會動。
清朝後宮按例貴妃有二,妃位上目前有敬妃,端妃和熹妃,另外一位貴妃便會從她們三人中選擇。
端妃雖然侍奉皇上更早,但她膝下隻有朧月公主,不及有阿哥傍身的敬妃和熹妃,晉封的概率自然小一些。
其實雍正心中是更傾向於熹妃的。
不過皇後提了一句,甄家三姐妹都在宮中,且有了兩個主位娘娘,已是恩典過盛,實在是不宜再有封賞。
雍正也默許了皇後的說法,便晉敬妃為敬貴妃,和沈眉兒並尊。
左右七阿哥已經被排除在了儲君的核心權力圈外,有這樣一個有皇子卻寵愛不多的嬪妃占著高位,對於烏拉那拉氏來說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如此四妃上就有了兩個空缺,順嬪的位置是注定不會挪動的,雍正便將有公主的欣嬪,吉嬪和貞嬪納入了考慮範圍。
欣嬪的位分還是當初沈眉兒封惠妃時,一起晉的。
而吉嬪和貞嬪則是生下懷珍和怡佳時候封的,算起來也都有好幾年了。
實在是難以抉擇。
甄嬛於午睡後悠然轉醒,便攜了一隻朱紅雕花、精致異常的食盒,內裏裝著精心烹製的蓮葉羹與什錦冬果,款步邁向養心殿,意在探望皇上。
在這後宮之中,能時常踏入養心殿門檻的,唯有熹妃與貞嬪二人。前者步步為營,隻為博取聖寵;後者則慣用柔情蜜意,撒嬌賣乖。
而甄嬛今日之舉,實則是想在即將到來的六宮大封之時搶占先機。既然暫時無法插手後宮權柄,那便先從籠絡人心做起,也未嚐不可。
步入養心殿,甄嬛與雍正一番敘舊之後,嘴角勾起一抹溫婉笑意,輕聲道:
“真真是人遇喜事精神爽,瞧皇上您這滿麵紅光,便知兩位阿哥的婚事讓您心中大為歡喜。”
雍正聞言,亦是朗聲而笑:
“你是弘曆的額娘,兒媳娶得如此稱心,你豈有不樂之理?”
甄嬛起身,輕啟食盒,眼中閃爍著柔和的光芒,笑道:
“臣妾想著這午後時光漫長,皇上中午的禦膳想必豐盛油膩,加之因皇子大婚之事心情愉悅,定是大快朵頤了一番。
此刻或許會覺得腹中油膩,難以消化。
故而臣妾特地備下了這些清雅的點心,以供皇上品嚐,不知是否合您心意?”
此言一出,雍正心中大悅,執起甄嬛之手,一同坐下,道:
“你來得正是時候,朕一人枯坐批閱奏折,正覺乏味無比。”
甄嬛嘴角含笑,輕啟朱唇:
“蓮葉喻父,蓮花喻母,藕則象征子女。臣妾獻上這份點心,願皇上、宮中姐妹以及皇上的子孫們能夠永遠平安喜樂。”
恰在此時,殿外傳來兩聲細微卻清晰的叩門聲,在這寧靜的殿堂中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雍正略顯慵懶地問道:“何人在外?”
門外傳來小夏子恭敬的聲音:
“迴皇上,皇後娘娘遣剪秋姑姑前來詢問,關於冊封妃位之事,該如何定奪?”
雍正看著殿中的甄嬛,咋舌這皇後派人來的真不是時候,怎麽好當著其他嬪妃的麵兒去討論其他人的晉封。
便說道:“皇後操心,告訴剪秋,此事交由貴妃去擬定吧,擬好了拿給朕看看就是了。”
小夏子退了下去,甄嬛依在雍正身旁,和顏微笑:
“宮中妃位晉封是件大事,貴妃也不好擅作主張的,還是要看皇上的心意啊。”
雍正眸光一閃,似笑非笑地問道:
“熹妃有什麽主意啊?”
甄嬛盈盈淺笑,溫婉若春水:
“臣妾哪裏能有什麽主意,不過是覺得欣嬪育有大公主,身份與別人不同,妃位上自然要占上一席的。”
至於剩下一個,甄嬛心中迅速的思量著,吉嬪和貴妃交好,貞嬪因為和她長相相似,屢次和她作對。
這倆人無論是誰封妃,她都不是很情願。
於是她試探著問道:“小妹玉嬈如今也是僖嬪,不知皇上......”
“兒臣絕不娶青櫻為福晉,若是皇額娘實在有意,兒臣最多給她一個侍妾的名分。”
宜修本還想再勸一勸,沒曾料到竟然被在景仁宮側殿的青櫻聽到了,她闖進內室,不知尊卑地大吵大鬧道:
“姑母當初再不濟也是個側福晉,如今我倒隻能當個沒名沒分的侍妾了,姑母當真是心疼我。
三阿哥不願意就罷了,何必叫我不顧廉恥地貼上去,我又不是沒有人要。
牆頭馬上搖香菇,一見知君雞蛋腸。四阿哥待我親如兄弟,必然會娶我,不叫我如此受辱的。”
皇後聽了這一番話,在景仁宮發了好大的脾氣,直罵青櫻太過愚蠢。
第二日卻又順了她的意,向皇上請旨,將青櫻指給了四阿哥。
這樣一個女子送到四阿哥身邊,成為熹妃的兒媳,也不知道是誰給誰添堵呢!
最終經過幾番波折,三阿哥和四阿哥的婚事一並定了下來。
三阿哥迎娶董鄂氏為福晉,是尚書席爾達的女兒。又挑選了兩個妾室,鍾氏和田氏。
四阿哥則被熹妃賜下了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之女,富察氏為福晉,烏拉那拉·青櫻為側福晉。
因著兩位阿哥的婚禮盛事,內務府上下張燈結彩,一片喜氣洋洋,將婚禮操辦得熱鬧非凡。
借著這喜慶的氛圍,雍正特意頒布旨意,恩賜大封六宮,以示皇恩浩蕩。
然而,沈眉兒身為貴妃,早已是後宮中除皇後外的第一人,此次加封對她而言,不過是錦上添花,並無實質變化。
若想晉位皇貴妃,一般說來隻有兩種情況。
一是貴妃薨逝以後,皇帝或者嗣皇帝推恩予以追諡,亦或是貴妃病重以後,用作“衝喜”之用的加封。
還有一種情況是皇後崩逝,中宮虛懸,或者無法正常執行皇後職權時,由“貴妃”晉升為“攝六宮事皇貴妃”,代行皇後職權,實際執掌後宮,用作冊封為繼後的過渡。
但太後尚在,是不會允許皇貴妃和皇後並存的,所以惠貴妃的位置不會動。
清朝後宮按例貴妃有二,妃位上目前有敬妃,端妃和熹妃,另外一位貴妃便會從她們三人中選擇。
端妃雖然侍奉皇上更早,但她膝下隻有朧月公主,不及有阿哥傍身的敬妃和熹妃,晉封的概率自然小一些。
其實雍正心中是更傾向於熹妃的。
不過皇後提了一句,甄家三姐妹都在宮中,且有了兩個主位娘娘,已是恩典過盛,實在是不宜再有封賞。
雍正也默許了皇後的說法,便晉敬妃為敬貴妃,和沈眉兒並尊。
左右七阿哥已經被排除在了儲君的核心權力圈外,有這樣一個有皇子卻寵愛不多的嬪妃占著高位,對於烏拉那拉氏來說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如此四妃上就有了兩個空缺,順嬪的位置是注定不會挪動的,雍正便將有公主的欣嬪,吉嬪和貞嬪納入了考慮範圍。
欣嬪的位分還是當初沈眉兒封惠妃時,一起晉的。
而吉嬪和貞嬪則是生下懷珍和怡佳時候封的,算起來也都有好幾年了。
實在是難以抉擇。
甄嬛於午睡後悠然轉醒,便攜了一隻朱紅雕花、精致異常的食盒,內裏裝著精心烹製的蓮葉羹與什錦冬果,款步邁向養心殿,意在探望皇上。
在這後宮之中,能時常踏入養心殿門檻的,唯有熹妃與貞嬪二人。前者步步為營,隻為博取聖寵;後者則慣用柔情蜜意,撒嬌賣乖。
而甄嬛今日之舉,實則是想在即將到來的六宮大封之時搶占先機。既然暫時無法插手後宮權柄,那便先從籠絡人心做起,也未嚐不可。
步入養心殿,甄嬛與雍正一番敘舊之後,嘴角勾起一抹溫婉笑意,輕聲道:
“真真是人遇喜事精神爽,瞧皇上您這滿麵紅光,便知兩位阿哥的婚事讓您心中大為歡喜。”
雍正聞言,亦是朗聲而笑:
“你是弘曆的額娘,兒媳娶得如此稱心,你豈有不樂之理?”
甄嬛起身,輕啟食盒,眼中閃爍著柔和的光芒,笑道:
“臣妾想著這午後時光漫長,皇上中午的禦膳想必豐盛油膩,加之因皇子大婚之事心情愉悅,定是大快朵頤了一番。
此刻或許會覺得腹中油膩,難以消化。
故而臣妾特地備下了這些清雅的點心,以供皇上品嚐,不知是否合您心意?”
此言一出,雍正心中大悅,執起甄嬛之手,一同坐下,道:
“你來得正是時候,朕一人枯坐批閱奏折,正覺乏味無比。”
甄嬛嘴角含笑,輕啟朱唇:
“蓮葉喻父,蓮花喻母,藕則象征子女。臣妾獻上這份點心,願皇上、宮中姐妹以及皇上的子孫們能夠永遠平安喜樂。”
恰在此時,殿外傳來兩聲細微卻清晰的叩門聲,在這寧靜的殿堂中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雍正略顯慵懶地問道:“何人在外?”
門外傳來小夏子恭敬的聲音:
“迴皇上,皇後娘娘遣剪秋姑姑前來詢問,關於冊封妃位之事,該如何定奪?”
雍正看著殿中的甄嬛,咋舌這皇後派人來的真不是時候,怎麽好當著其他嬪妃的麵兒去討論其他人的晉封。
便說道:“皇後操心,告訴剪秋,此事交由貴妃去擬定吧,擬好了拿給朕看看就是了。”
小夏子退了下去,甄嬛依在雍正身旁,和顏微笑:
“宮中妃位晉封是件大事,貴妃也不好擅作主張的,還是要看皇上的心意啊。”
雍正眸光一閃,似笑非笑地問道:
“熹妃有什麽主意啊?”
甄嬛盈盈淺笑,溫婉若春水:
“臣妾哪裏能有什麽主意,不過是覺得欣嬪育有大公主,身份與別人不同,妃位上自然要占上一席的。”
至於剩下一個,甄嬛心中迅速的思量著,吉嬪和貴妃交好,貞嬪因為和她長相相似,屢次和她作對。
這倆人無論是誰封妃,她都不是很情願。
於是她試探著問道:“小妹玉嬈如今也是僖嬪,不知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