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寧三年春,司馬光的書房。


    \"大人,\"一位幕僚拿著厚厚的史料走進來,\"這是剛從各地收集來的史料,請過目。\"


    司馬光放下手中的朱筆,接過史料。自從去年被排擠出朝廷核心後,他就開始全身心投入《通鑒》的編纂工作。


    \"嗯,\"他翻看著史料,\"這些都很有價值。尤其是這份關於五代史的記載,填補了不少空白。\"


    \"大人日夜操勞,要注意身體啊,\"幕僚關切地說。


    司馬光擺擺手:\"這部《通鑒》關係重大,不能懈怠。曆史是麵鏡子,今人若不能從中吸取教訓,就會重蹈覆轍。\"


    說著,他看向窗外。春日的陽光灑在院中的梅樹上,但他的心卻很沉重。


    \"你看現在的新政,\"他歎息道,\"何嚐不是重複了曆史上的錯誤?王安石不讀史書,所以不明白強行改革的後果。\"


    正說著,劉攽匆匆走進來:\"大人,剛收到消息,王安石又下令清洗官員了!\"


    \"又來?\"司馬光皺眉,\"這次又要針對誰?\"


    \"主要是三司的官員,\"劉攽說,\"凡是反對新政的,都要調離。\"


    司馬光冷笑:\"他這是要趕盡殺絕啊!也好,讓我們看看,曆史會如何評判這一切。\"


    說著,他轉向書案,繼續編纂《通鑒》。在他看來,這部史書不僅是對過去的記錄,更是對當下的警示。


    \"大人,\"劉攽看著伏案工作的司馬光,\"您打算如何編排這部《通鑒》?\"


    司馬光放下筆:\"我準備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寫起,一直寫到五代後周。以編年體記載,重在彰顯治亂興衰的規律。\"


    \"這麽大的工程......\"


    \"是啊,\"司馬光說,\"所以我已經請了範祖禹、劉恕等人相助。這不僅是一部史書,更是一麵鏡子。讓後人能從中看到興衰成敗的道理。\"


    正說著,範祖禹帶著一摞史料走進來:\"大人,這是關於漢武帝時期的鹽鐵專營的資料。\"


    司馬光眼前一亮:\"正好!你知道嗎?王安石的新政,很多都是在模仿漢武帝時期的政策。但他卻不明白,當年那些政策最終帶來了什麽後果。\"


    \"是啊,\"範祖禹歎息,\"如今的青苗法、均輸法,不就是重蹈覆轍嗎?\"


    司馬光提筆在紙上寫道:\"夫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治國之道,在於鑒前事而知後事。\"


    \"大人說得極是,\"劉攽道,\"隻可惜王安石不讀史書,否則也不會......\"


    \"正因為如此,\"司馬光打斷他,\"我們更要把這部《通鑒》編好。讓後人能從曆史中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他站起身,踱步到窗前:\"你們看,王安石這次清洗三司官員,不就是在重複桑弘羊的老路嗎?當年漢武帝倚重桑弘羊,推行鹽鐵專營,表麵上國庫充盈,實則民力凋敝......\"


    \"所以大人要在《通鑒》中特別記載這段曆史?\"範祖禹問。


    \"不錯,\"司馬光點頭,\"曆史上的教訓,都要如實記載。讓後人能看到,強行改革最終會帶來什麽樣的後果。\"


    說著,他又迴到書案前,繼續編纂《通鑒》。在他看來,這不僅是一項學術工作,更是一種政治抗爭的方式。


    而此時的汴梁城內,王安石的新一輪清洗正在進行。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但誰又能說,它不是在重複著某些古老的軌跡?


    司馬光伏案疾書,仿佛要把所有的擔憂和期望,都寄托在這部鴻篇巨著中。


    \"大人,\"範祖禹翻看著史料,\"您看這段關於王莽改製的記載......\"


    司馬光放下筆:\"王莽的教訓最值得記載。他打著''改革''的旗號,行專權之實,最終釀成大禍。\"


    \"確實,\"劉攽接話,\"當年王莽也是以''古製''為名,推行新政,結果......\"


    \"所以這段曆史必須詳細記載,\"司馬光說,\"讓後人明白,改革不能違背人性,不能脫離實際。\"


    正說著,一位幕僚匆匆進來:\"大人,剛收到消息,王安石已經開始整頓學校係統了!\"


    \"哦?\"司馬光皺眉,\"怎麽整頓?\"


    \"說是要改革科舉製度,重新製定教材。凡是不符合新政理念的典籍,都要剔除出去。\"


    \"荒謬!\"司馬光拍案而起,\"他這是要斷絕後人讀史明理的機會!難怪要把蘇軾這樣的文人都趕出京城......\"


    他走到書架前,撫摸著那些珍貴的史籍:\"正因為如此,我們編纂《通鑒》的任務更顯重要。這不僅是一部史書,更是一份曆史的見證。\"


    範祖禹說:\"大人說得對。王安石可以改變當下,但他改變不了曆史的評判。\"


    \"來,\"司馬光迴到書案前,\"今天就把王莽改製這段寫完。要詳細記載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他提筆疾書:


    \"夫以改製為名,行專權之實,此乃曆代興亡之大忌。王莽不知民情,強行改製,終至身死國滅,此乃後世之鑒......\"


    窗外春光明媚,但書房內的氣氛卻異常凝重。這些埋首典籍的學者們深知,他們正在進行一場與時間賽跑的工作。


    而在汴梁城的另一端,王安石正在製定新的教育改革方案。兩種不同的曆史觀,正在這個時代展開激烈的碰撞。


    司馬光抬頭望向窗外的梅樹,喃喃自語:\"曆史會證明一切......\"


    \"大人,\"劉恕捧著一卷新整理的史料走進來,\"這是關於唐太宗貞觀之治的記載。\"


    司馬光接過史料,眼中閃過亮光:\"太宗能成就貞觀之治,就在於他善於納諫,懂得吸取曆史教訓。你看他與魏征的君臣對話,多麽令人深思......\"


    \"是啊,\"範祖禹感歎,\"如今的朝廷,卻是一味獨斷專行。\"


    司馬光提筆在紙上寫道:\"夫人主之道,在於廣開言路,集思廣益。若是獨信一人,偏聽偏信,則治道必失......\"


    說完,他又低頭繼續寫道:


    \"善觀今者必審視古,善觀古者必細察今......\"


    這一刻,他更加堅定了編纂《通鑒》的決心。這不僅是一部史書,更是一份留給後世的見證。


    司馬光繼續編纂《通鑒》,翻開一卷卷古籍。


    \"大人,\"範祖禹說,\"這裏有一段關於商鞅變法的記載很有意思。\"


    司馬光點頭:\"商鞅變法,表麵上讓秦國強大,實則傷了根本。重農抑商、連坐結黨,雖然短期見效,但最終傷了民心。\"


    \"是啊,\"劉攽感歎,\"秦國雖然統一天下,卻二世而亡。這不正是急功近利的教訓嗎?\"


    司馬光提筆寫道:\"治國之道,在於順應民心。違背人倫,強行改製,雖暫得誌,終必覆亡。\"


    \"大人,\"範祖禹說,\"您看這段關於唐太宗的記載......\"


    \"對,\"司馬光眼前一亮,\"貞觀之治最值得記載。唐太宗廣開言路、任用賢能,既改革弊政,又不傷根本。這才是真正的明君之道。\"


    他仔細記錄著:\"夫為政之要,在於知常達變。太宗虛心納諫,既革弊政,又不失祖宗之法,此乃千古之典範......\"


    正寫著,又一位幕僚進來:\"大人,聽說王安石準備改革科舉考題,要以新學取士了!\"


    \"果然,\"司馬光歎息,\"他是要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傳統啊。\"


    他站起身,踱步到窗前:\"我們祖先留下的典籍,都是千年智慧的結晶。今人當以謙虛之心研習,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哪能全盤否定?\"


    \"所以這部《通鑒》更要寫好,\"範祖禹說,\"讓後人能看到我們文明的根脈。\"


    司馬光點頭:\"正是。這不僅是一部史書,更是一份文明的傳承。來,我們繼續編纂......\"


    窗外春光依舊,書房內的學者們伏案疾書。他們深知,自己肩負著傳承中華文明的重任。


    而這部《通鑒》,將會成為照亮後世的一盞明燈。


    \"大人,\"劉攽又拿來一摞史料,\"這裏有一段關於北宋初年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記載。\"


    司馬光接過史料,仔細閱讀:\"這段很重要。趙匡胤知道,治國要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他用溫和的方式化解了武將們的兵權,既穩定了朝局,又給了武將們體麵。\"


    \"是啊,\"範祖禹說,\"不像現在,動不動就大開殺戒,搞得人心惶惶。\"


    司馬光提筆記錄:\"為政貴在以德服人。太祖皇帝以溫和手段化解軍權,既安天下,又全將帥顏麵,此乃大智慧也。\"


    正寫著,他突然想起什麽:\"你們知道嗎?當年範仲淹變法,也是采取漸進的方式。可惜......\"


    \"可惜什麽?\"幕僚們好奇地問。


    \"可惜他還是失敗了,\"司馬光歎息,\"但他留下了寶貴的經驗。改革要順應民心,要考慮各方利益,不能一味求快。這些都要在《通鑒》中詳細記載。\"


    他繼續寫道:\"夫治國如烹小鮮,火候太過則焦,不及則生。求變求新,當以循序漸進為要,此千古不易之道也。\"


    範祖禹看著這段文字,若有所思:\"大人的意思是說,改革不是不可以,但要把握分寸?\"


    \"正是,\"司馬光點頭,\"我們祖先留下的典章製度,都是經過千百年實踐檢驗的。要改革,也要在這個基礎上改良,而不是全盤否定。\"


    他站起身,看著滿屋的史籍:\"這些都是我們的根啊。王安石不讀史書,所以不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我們更要把這些智慧記錄下來,\"劉攽說,\"讓後人能夠明白其中的道理。\"


    司馬光重新坐下,繼續編纂:\"來,我們把這段關於趙匡胤的記載寫詳細些。要讓後人明白,治國之道,貴在以德服人。\"


    窗外,春風拂過梅樹,花瓣紛紛揚揚。這些在書房中埋首典籍的學者們,正在用他們的方式,守護著中華文明的根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俠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炎代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炎代碼並收藏大宋俠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