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餘在北春醫院住了半個月,孫平禹去看望過一次。老餘一見孫平禹,風霜雕刻的臉上就微微顫抖起來。
“好人不長命......”老餘拉著孫平禹的手,自責萬分,“這個世道配不上好人活著。”
孫平禹忍住悲傷,笑著拍拍老餘老樹皮一樣的手:“餘伯,都過去了。我父親隻是職責所在,不是救你也是救別人。他拿國家俸祿,受人民信任,應該為人民奉獻,這是他應該做的。您這麽多年守著大壩,您受苦了。”
老餘委屈地像個孩子,隻顧著抹眼淚,餘承舟看著老餘,看上去水泥一樣的糙漢子,其實也是肉長的。什麽偉大的老父親,山一般的父愛,都是藝術的想象和文化的建構。躺在病床上了,肉體凡胎都現了原形,疼了會哭,委屈了需要擁抱。
餘承舟覺得,對對錯錯,忽然在這一刻化為柔軟,胳膊上的疤痕不再是罪惡的銘記,隻是人生的一段經曆。餘承舟看著自己的父親,老餘,不過是一個可憐人,一個這個世間幹幹淨淨有限的普通人。
有人寫書,有人唱戲,有人舞蹈,有人作畫,都是表達。能表達會表達的人,是一種幸運,這個世間多的是寫也不會寫,唱且不成調,說還說不出,畫又畫不好的人。像老餘一樣水泥一般的人,千言萬語,都在沉默的眼淚裏。他們的眼淚和笑容一樣金貴,輕易不肯流露。他們的謝意與歉意一樣沉重,輕易不肯放下。
心裏亦有淚,不願流淚望著你。餘承舟腦海裏響起一句歌。
他背過身去,擦擦自己的眼角。
孫平禹拍拍餘承舟肩膀,把兩份材料交給他,然後大大張開雙臂,深深擁抱了一下餘承舟。
餘承舟知道,孫平禹是在向他告別,這一別,就不知道什麽時候才會相見了。
要走一刻,請不必諸多眷戀。餘承舟閉上了眼睛。
門輕輕關上。餘承舟心裏輕輕說,平禹,再見。
他打開手裏的材料,一份是老餘的退休材料,一份是老餘見義勇為證書。
餘承舟的眼淚簌簌打濕了文件上的字。
老餘出院後,跟著餘承舟去了滬州。四年後,老餘在藝術中心,曾經的魏家戲院,安詳去世。
餘承舟再次迴到瓦子屯,沒有吹吹打打,沒有陰陽先生,把老餘和不知名姓的母親儀式性地合葬在一起。
青草稻香合抱的瓦子屯墳地又多了幾個土包,大壩裏的水又湍湍急流。餘承舟默默走到石柱子墳前,一捧一捧給他小小的屋包蓋上新土,奠上一小瓶酒。
他席地而坐,看著四周有碑的無碑的丘陵溝壑,輕輕說:“石柱哥,不知道喬家人會不會記得偶爾給你修修房子。你要是需要什麽,你就來我的夢裏告訴我。”
太陽斜墜在大壩水平線上,餘承舟取上兩抔土,仔細裝在兩個小布袋裏,夜半星月升空之時,迴到了滬州。
他沒有驚動任何人,獨自進了香堂。藝術中心改造了多次,這個香堂餘承舟堅持要保留下來。
拿出準備好的木板,餘承舟仔細雕刻上幾個字,把兩個小布袋取出,仔仔細細埋在香爐裏,才長長舒一口氣。
現在,在塵世中所有牽掛都在這裏了。
餘承舟足足睡了兩天才起床,石鈞昌跑來好幾次都不忍心叫醒他。滬寧大學有位羅教授說是王城宜的舊相識,想來問問餘承舟能不能在藝術中心辦次展覽。石鈞昌拿不定主意,知道餘承舟近日疲憊,隻好拖延著迴複。
一見餘承舟走出房門,石鈞昌忙上前來問。餘承舟沉思片刻,對對時差,跟石鈞昌說,既然是城宜的舊相識,那他打電話問問。
餘承舟略一組織語言,然後撥通了王城宜的電話,沒過幾秒鍾,電話裏就響起驚喜的聲音:“承舟?好久不見!”
餘承舟笑著迴“好久不見”。一沉默,電話線裏就充滿尷尬。餘承舟馬上說:“城宜,滬寧大學有位教授說是你的舊相識,我來問問看,對方人怎麽樣。”
“哦?”王城宜有些好奇,“哪位教授?”
餘承舟簡短迴答:“姓羅。”
石鈞昌悄悄補充說“羅大虎”。
“羅大虎。”餘承舟衝石鈞昌點點頭。王城宜“哦”一聲,沒有立即說話。
餘承舟靜靜地等待王城宜的迴複,聽出她的遲疑,隱約想起多年前,王城宜出國前的麻煩事,於是問道:“城宜,這個姓羅的教授,是當年的那位教授嗎?”
王城宜歎口氣說:“是的承舟。父親在世時讓我去滬寧大學,說起來,這位羅教授也算幫過我。但抄襲這件事,竟然對他沒有影響,他竟然還在滬寧大學嗎?”
羅大虎的事,餘承舟不了解具體的內情,但近年來,不知道為什麽大學裏教授要找他辦展覽的人越來越多。餘承舟沒有上過大學,他原本對大學教授很是尊敬,但見得多了,教授們張口錢閉口錢,也算讓他大開眼界。
不光要辦展覽,就連戲劇也要主動過來演出。雖說這個藝術中心也得營利吃飯,但大學教授的名頭和水平並沒有為藝術中心增添多少吸引力。尤其是上一次,餘承舟想起來還覺得不可思議。
一位從瀛京調入滬州的教授,寫了出戲,說是由自己的學生出演,想借藝術中心的舞台。餘承舟和他把合同定了個七七八八,結果,宣傳海報剛一張貼,這位教授就被曝光和學生保持不正當關係,還不止一個學生。
網上的評論一下子引起了不小的抵製聲勢,有的甚至說藝術中心包庇抬舉無德教授。餘承舟果斷撤下這檔演出,但他對大學教授的印象也一落千丈。
餘承舟隻好誠實地說:“城宜,這位羅教授,我還沒有見到。但既然有前科,那我就去迴絕他就是。堂堂教授,教書育人,怎麽好抄襲晚輩後生的作品呢。你們藝術家把這個叫‘抄襲’,其實通俗說這就是‘偷’。平常的賊的‘偷’還可以大大方方承認,就是為了錢,這些教授倒好,還把這些稱為‘研究’‘藝術’。”
王城宜還沒有聽過餘承舟一口氣說這麽多話過,忍不住在電話裏笑起來:“承舟,你變了。老憤青了?”
餘承舟也笑起來,自覺話多有失,索性丟掉什麽羅教授,問道:“城宜,你在法國過得好嗎?大家呢,都好嗎?大藝術家,你倒是可以迴國辦一次畫展。”
王城宜的聲音裏都是心滿意足:“我很好,媽媽也很好,她每天陪chelsea出去玩,周圍的鄰居都很喜歡她。她把旗袍帶到法國,在我們這一條街區,她現在可是個不大不小的名人呢。說不定哪天,她就要俘獲一個外國帥哥。”
餘承舟完全相信田卿卿能夠成為“名人”,就算不是旗袍,光是她做菜的手藝,也足夠法國人驚奇一陣子的。
“我和roman認識了不少新朋友。”王城宜轉而問道:“承舟,法國的藝術品位和滬州不太一樣,如果你需要展覽,我和roman可以策劃幾場。當然,我對滬州的印象還停留在早些年的老古板裏。我總覺得,滬州的摩登過於懸浮。承舟,如果你有時間,歡迎你來法國看看。我記得,你......”
王城宜不知道該不該說,這麽多年過去了,承舟城堡的門鎖開了嗎?
餘承舟電話裏苦笑一下,馬上若無其事地說:“城宜,有機會的話我會去的。如果你願意迴滬州辦展覽,我一定盛情相迎。”
王城宜心懷感激地說:“謝謝你,承舟。如果我的畫展能夠給滬州帶去一點藝術的哲思,能夠讓多樣的人有共鳴,我一定迴去。”
王城宜為餘承舟和孫平禹感到可惜。如果他們也到法國來,那現在就是幸福甜蜜的戀人,可是,人生總不能重來。
兩個人掛斷電話,餘承舟讓石鈞昌迴絕了羅大虎,但王城宜的話,卻讓餘承舟第一次有了想做些什麽的念頭。
“滬州的摩登過於懸浮”。是啊。餘承舟慢慢走在巷口,想著王城宜的話。
自從魏建生去世,餘承舟往外跑得少了,戲院和文化館聯合初期,在盈利上有了提升,但是餘承舟總覺得提不起興致。四紋理、識窟門、金陵路都已經不再是他剛到滬州時候的樣子,到處是了無生趣的水泥牆磚,整齊劃一到讓人疲憊。
城宜要做什麽藝術的哲思呢?餘承舟望著高聳入天燈火通明的互聯網大樓,自問道。又是孑然一身了,餘生要做點什麽才好?
城區改造的噪音要趁人們入睡前消止,此時正在加緊施工。餘承舟皺著眉頭看著挖掘機緊張地左右轉動,盛夏的風沒有一絲涼意,讓人心裏好不煩躁。
藝術中心的客流量比戲院多了不少,可是來的客人好像專門是來拍照的一樣,真心坐下來看看戲的人到底有幾個,餘承舟沒有太大信心。魏建生生前總想保留戲院的特色,想來,他對前景也不無擔憂。
迎麵走來兩個男孩,同樣的圓寸發型,同款白色t恤,同款黑色短褲,同款白色板鞋。擦肩而過,餘承舟忍不住迴過頭悄悄注視著兩個年輕的背影。
半個月後,藝術中心在官方平台進行作品征集,名字就叫《密友》。
很快,藝術中心收到了各種各樣的投稿,秘密的朋友,親密的友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有的大笑,有的大哭,有的追憶,有的憧憬......王城宜為了支持餘承舟的活動,將她創作的《凡間》從法國寄來了滬州。
餘承舟著實忙了二十天,才把作品一一展出。《凡間》憑借在藝術領域的知名度,讓《密友》展覽備受關注。展覽現場設置了投票紙箋,參觀展覽的遊客絡繹不絕。餘承舟名聲大振。
藝術中心為得票最多的前十二名作者寄去禮物表示感謝,寧江大學華西全教授在參觀展覽時,對這次主題所呈現的視覺效果倍感興趣,因此邀請瀛京大學貝木加教授、餘承舟和十二位獲獎作者一起到寧江參加座談會。
劉青吾以一張和安之南的合照受到邀請,但劉青吾為著如何向喬增德請假犯了難。
為了躲開喬增德和孫平堯,劉青吾屏蔽了夫婦二人的電話,但是喬增德如果發消息說要談論文--雖然沒有一次是真的在談論文,劉青吾就沒有辦法不去。去寧江,一來一迴至少三天時間,劉青吾不敢保證,喬增德在這三天裏不會找她。
劉青吾剛讀博士第一年,參加藝科大學籃球比賽,球隊拿到第一名,她很高興。但喬增德知道後,馬上陰陽怪氣地說“不要整天像個運動員似的”,劉青吾從那以後,參加的所有非論文活動,她幾乎都會特意避開喬增德。
這一次,她同樣不想讓喬增德知道。平常的活動在瀛京,這次要離開瀛京,如果喬增德一定要找她過去,她就沒辦法及時趕迴來。但不請假還好,請了假反倒更讓喬增德抓住把柄。可如果讓喬增德知道她私自離校,劉青吾不知道喬增德會上綱上線到什麽程度。
活動時間在即,又是周末,劉青吾索性心一橫,詳細規劃了出行時間,可以趕在周一上午迴瀛京。
座談會很順利,劉青吾和安之南也很開心。劉青吾在現場聽到了華西全、貝木加的觀點,近距離見識到了真學者的風采和學識。他們觀點不同卻相互尊重,爭論激烈又妙趣橫生,劉青吾覺得這才是真正做學問的人的樣子。
和安之南告了別,劉青吾在迴瀛京的火車上一刻不停地趕著稿子,可火車剛駛進瀛京南站,喬增德的消息就發來了。
下了火車,劉青吾緊趕慢趕,還是比喬增德定好的時間晚了十分鍾。
喬增德抓到了劉青吾的小辮子,但完成論文初稿的劉青吾此時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
“好人不長命......”老餘拉著孫平禹的手,自責萬分,“這個世道配不上好人活著。”
孫平禹忍住悲傷,笑著拍拍老餘老樹皮一樣的手:“餘伯,都過去了。我父親隻是職責所在,不是救你也是救別人。他拿國家俸祿,受人民信任,應該為人民奉獻,這是他應該做的。您這麽多年守著大壩,您受苦了。”
老餘委屈地像個孩子,隻顧著抹眼淚,餘承舟看著老餘,看上去水泥一樣的糙漢子,其實也是肉長的。什麽偉大的老父親,山一般的父愛,都是藝術的想象和文化的建構。躺在病床上了,肉體凡胎都現了原形,疼了會哭,委屈了需要擁抱。
餘承舟覺得,對對錯錯,忽然在這一刻化為柔軟,胳膊上的疤痕不再是罪惡的銘記,隻是人生的一段經曆。餘承舟看著自己的父親,老餘,不過是一個可憐人,一個這個世間幹幹淨淨有限的普通人。
有人寫書,有人唱戲,有人舞蹈,有人作畫,都是表達。能表達會表達的人,是一種幸運,這個世間多的是寫也不會寫,唱且不成調,說還說不出,畫又畫不好的人。像老餘一樣水泥一般的人,千言萬語,都在沉默的眼淚裏。他們的眼淚和笑容一樣金貴,輕易不肯流露。他們的謝意與歉意一樣沉重,輕易不肯放下。
心裏亦有淚,不願流淚望著你。餘承舟腦海裏響起一句歌。
他背過身去,擦擦自己的眼角。
孫平禹拍拍餘承舟肩膀,把兩份材料交給他,然後大大張開雙臂,深深擁抱了一下餘承舟。
餘承舟知道,孫平禹是在向他告別,這一別,就不知道什麽時候才會相見了。
要走一刻,請不必諸多眷戀。餘承舟閉上了眼睛。
門輕輕關上。餘承舟心裏輕輕說,平禹,再見。
他打開手裏的材料,一份是老餘的退休材料,一份是老餘見義勇為證書。
餘承舟的眼淚簌簌打濕了文件上的字。
老餘出院後,跟著餘承舟去了滬州。四年後,老餘在藝術中心,曾經的魏家戲院,安詳去世。
餘承舟再次迴到瓦子屯,沒有吹吹打打,沒有陰陽先生,把老餘和不知名姓的母親儀式性地合葬在一起。
青草稻香合抱的瓦子屯墳地又多了幾個土包,大壩裏的水又湍湍急流。餘承舟默默走到石柱子墳前,一捧一捧給他小小的屋包蓋上新土,奠上一小瓶酒。
他席地而坐,看著四周有碑的無碑的丘陵溝壑,輕輕說:“石柱哥,不知道喬家人會不會記得偶爾給你修修房子。你要是需要什麽,你就來我的夢裏告訴我。”
太陽斜墜在大壩水平線上,餘承舟取上兩抔土,仔細裝在兩個小布袋裏,夜半星月升空之時,迴到了滬州。
他沒有驚動任何人,獨自進了香堂。藝術中心改造了多次,這個香堂餘承舟堅持要保留下來。
拿出準備好的木板,餘承舟仔細雕刻上幾個字,把兩個小布袋取出,仔仔細細埋在香爐裏,才長長舒一口氣。
現在,在塵世中所有牽掛都在這裏了。
餘承舟足足睡了兩天才起床,石鈞昌跑來好幾次都不忍心叫醒他。滬寧大學有位羅教授說是王城宜的舊相識,想來問問餘承舟能不能在藝術中心辦次展覽。石鈞昌拿不定主意,知道餘承舟近日疲憊,隻好拖延著迴複。
一見餘承舟走出房門,石鈞昌忙上前來問。餘承舟沉思片刻,對對時差,跟石鈞昌說,既然是城宜的舊相識,那他打電話問問。
餘承舟略一組織語言,然後撥通了王城宜的電話,沒過幾秒鍾,電話裏就響起驚喜的聲音:“承舟?好久不見!”
餘承舟笑著迴“好久不見”。一沉默,電話線裏就充滿尷尬。餘承舟馬上說:“城宜,滬寧大學有位教授說是你的舊相識,我來問問看,對方人怎麽樣。”
“哦?”王城宜有些好奇,“哪位教授?”
餘承舟簡短迴答:“姓羅。”
石鈞昌悄悄補充說“羅大虎”。
“羅大虎。”餘承舟衝石鈞昌點點頭。王城宜“哦”一聲,沒有立即說話。
餘承舟靜靜地等待王城宜的迴複,聽出她的遲疑,隱約想起多年前,王城宜出國前的麻煩事,於是問道:“城宜,這個姓羅的教授,是當年的那位教授嗎?”
王城宜歎口氣說:“是的承舟。父親在世時讓我去滬寧大學,說起來,這位羅教授也算幫過我。但抄襲這件事,竟然對他沒有影響,他竟然還在滬寧大學嗎?”
羅大虎的事,餘承舟不了解具體的內情,但近年來,不知道為什麽大學裏教授要找他辦展覽的人越來越多。餘承舟沒有上過大學,他原本對大學教授很是尊敬,但見得多了,教授們張口錢閉口錢,也算讓他大開眼界。
不光要辦展覽,就連戲劇也要主動過來演出。雖說這個藝術中心也得營利吃飯,但大學教授的名頭和水平並沒有為藝術中心增添多少吸引力。尤其是上一次,餘承舟想起來還覺得不可思議。
一位從瀛京調入滬州的教授,寫了出戲,說是由自己的學生出演,想借藝術中心的舞台。餘承舟和他把合同定了個七七八八,結果,宣傳海報剛一張貼,這位教授就被曝光和學生保持不正當關係,還不止一個學生。
網上的評論一下子引起了不小的抵製聲勢,有的甚至說藝術中心包庇抬舉無德教授。餘承舟果斷撤下這檔演出,但他對大學教授的印象也一落千丈。
餘承舟隻好誠實地說:“城宜,這位羅教授,我還沒有見到。但既然有前科,那我就去迴絕他就是。堂堂教授,教書育人,怎麽好抄襲晚輩後生的作品呢。你們藝術家把這個叫‘抄襲’,其實通俗說這就是‘偷’。平常的賊的‘偷’還可以大大方方承認,就是為了錢,這些教授倒好,還把這些稱為‘研究’‘藝術’。”
王城宜還沒有聽過餘承舟一口氣說這麽多話過,忍不住在電話裏笑起來:“承舟,你變了。老憤青了?”
餘承舟也笑起來,自覺話多有失,索性丟掉什麽羅教授,問道:“城宜,你在法國過得好嗎?大家呢,都好嗎?大藝術家,你倒是可以迴國辦一次畫展。”
王城宜的聲音裏都是心滿意足:“我很好,媽媽也很好,她每天陪chelsea出去玩,周圍的鄰居都很喜歡她。她把旗袍帶到法國,在我們這一條街區,她現在可是個不大不小的名人呢。說不定哪天,她就要俘獲一個外國帥哥。”
餘承舟完全相信田卿卿能夠成為“名人”,就算不是旗袍,光是她做菜的手藝,也足夠法國人驚奇一陣子的。
“我和roman認識了不少新朋友。”王城宜轉而問道:“承舟,法國的藝術品位和滬州不太一樣,如果你需要展覽,我和roman可以策劃幾場。當然,我對滬州的印象還停留在早些年的老古板裏。我總覺得,滬州的摩登過於懸浮。承舟,如果你有時間,歡迎你來法國看看。我記得,你......”
王城宜不知道該不該說,這麽多年過去了,承舟城堡的門鎖開了嗎?
餘承舟電話裏苦笑一下,馬上若無其事地說:“城宜,有機會的話我會去的。如果你願意迴滬州辦展覽,我一定盛情相迎。”
王城宜心懷感激地說:“謝謝你,承舟。如果我的畫展能夠給滬州帶去一點藝術的哲思,能夠讓多樣的人有共鳴,我一定迴去。”
王城宜為餘承舟和孫平禹感到可惜。如果他們也到法國來,那現在就是幸福甜蜜的戀人,可是,人生總不能重來。
兩個人掛斷電話,餘承舟讓石鈞昌迴絕了羅大虎,但王城宜的話,卻讓餘承舟第一次有了想做些什麽的念頭。
“滬州的摩登過於懸浮”。是啊。餘承舟慢慢走在巷口,想著王城宜的話。
自從魏建生去世,餘承舟往外跑得少了,戲院和文化館聯合初期,在盈利上有了提升,但是餘承舟總覺得提不起興致。四紋理、識窟門、金陵路都已經不再是他剛到滬州時候的樣子,到處是了無生趣的水泥牆磚,整齊劃一到讓人疲憊。
城宜要做什麽藝術的哲思呢?餘承舟望著高聳入天燈火通明的互聯網大樓,自問道。又是孑然一身了,餘生要做點什麽才好?
城區改造的噪音要趁人們入睡前消止,此時正在加緊施工。餘承舟皺著眉頭看著挖掘機緊張地左右轉動,盛夏的風沒有一絲涼意,讓人心裏好不煩躁。
藝術中心的客流量比戲院多了不少,可是來的客人好像專門是來拍照的一樣,真心坐下來看看戲的人到底有幾個,餘承舟沒有太大信心。魏建生生前總想保留戲院的特色,想來,他對前景也不無擔憂。
迎麵走來兩個男孩,同樣的圓寸發型,同款白色t恤,同款黑色短褲,同款白色板鞋。擦肩而過,餘承舟忍不住迴過頭悄悄注視著兩個年輕的背影。
半個月後,藝術中心在官方平台進行作品征集,名字就叫《密友》。
很快,藝術中心收到了各種各樣的投稿,秘密的朋友,親密的友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有的大笑,有的大哭,有的追憶,有的憧憬......王城宜為了支持餘承舟的活動,將她創作的《凡間》從法國寄來了滬州。
餘承舟著實忙了二十天,才把作品一一展出。《凡間》憑借在藝術領域的知名度,讓《密友》展覽備受關注。展覽現場設置了投票紙箋,參觀展覽的遊客絡繹不絕。餘承舟名聲大振。
藝術中心為得票最多的前十二名作者寄去禮物表示感謝,寧江大學華西全教授在參觀展覽時,對這次主題所呈現的視覺效果倍感興趣,因此邀請瀛京大學貝木加教授、餘承舟和十二位獲獎作者一起到寧江參加座談會。
劉青吾以一張和安之南的合照受到邀請,但劉青吾為著如何向喬增德請假犯了難。
為了躲開喬增德和孫平堯,劉青吾屏蔽了夫婦二人的電話,但是喬增德如果發消息說要談論文--雖然沒有一次是真的在談論文,劉青吾就沒有辦法不去。去寧江,一來一迴至少三天時間,劉青吾不敢保證,喬增德在這三天裏不會找她。
劉青吾剛讀博士第一年,參加藝科大學籃球比賽,球隊拿到第一名,她很高興。但喬增德知道後,馬上陰陽怪氣地說“不要整天像個運動員似的”,劉青吾從那以後,參加的所有非論文活動,她幾乎都會特意避開喬增德。
這一次,她同樣不想讓喬增德知道。平常的活動在瀛京,這次要離開瀛京,如果喬增德一定要找她過去,她就沒辦法及時趕迴來。但不請假還好,請了假反倒更讓喬增德抓住把柄。可如果讓喬增德知道她私自離校,劉青吾不知道喬增德會上綱上線到什麽程度。
活動時間在即,又是周末,劉青吾索性心一橫,詳細規劃了出行時間,可以趕在周一上午迴瀛京。
座談會很順利,劉青吾和安之南也很開心。劉青吾在現場聽到了華西全、貝木加的觀點,近距離見識到了真學者的風采和學識。他們觀點不同卻相互尊重,爭論激烈又妙趣橫生,劉青吾覺得這才是真正做學問的人的樣子。
和安之南告了別,劉青吾在迴瀛京的火車上一刻不停地趕著稿子,可火車剛駛進瀛京南站,喬增德的消息就發來了。
下了火車,劉青吾緊趕慢趕,還是比喬增德定好的時間晚了十分鍾。
喬增德抓到了劉青吾的小辮子,但完成論文初稿的劉青吾此時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