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如何正確教育出聽話的好孩子
末日性轉變成女孩的我可不會撒嬌 作者:茶葉君GB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美好的騙局連半天都持續不到,她甚至要的不是道歉而是諒解。
葉曉羽在他們眼裏就像是一個木偶,是屬於他們的私有財產,因為是他們製作出的木偶所以他們覺得木偶必須聽命於自己。
隻可惜葉曉羽不是木偶,她擁有自我意識,對於不喜歡的東西會表現出抗拒。
其實葉曉羽很不理解,自己的爺爺奶奶和外婆外公都是很慈祥的人,可是為什麽到了父母這裏他們卻不願意用和緩的語氣說話,曉羽並不奢望得到多少寵愛,她早就過了被抱在懷裏的年紀。
對熟悉的人用對陌生人的語氣說話不是一個好的表現,但這是葉曉羽希望見到的,父母對於自己的態度總是不耐煩的。
曉羽從來沒有見過外公,因為他還沒有出生外公就已經逝世了,不過外婆他是感受的真真切切,那種慈祥不是人上了年紀自發出現的,而是天生如此。
根據自己母親和各個親屬的口述都可以得知,外婆是出了名的善良,她對於任何人都抱有憐憫之心。
她很善良,但是並不懦弱,她曾經獨自一人去勸阻誤入歧途的殺人犯,因為她知道,那個人不是故意的,他是失手傷人。
親戚朋友全都阻攔她,害怕她受到傷害,但是她還是毅然決然的踏入了黑暗的房間。
最終也是不出意外的成功讓他懺悔並前去自首。
外婆總是如此,對於任何都是笑臉相迎,從母親和親戚口中也可以感受到他們非常崇拜外婆,並且想要成為像外婆一樣悲天憫人。
但是最終沒有人成功。
曉羽的奶奶也是一樣的慈祥心善,隻不過奶奶她性格太軟,雖然很不想說,但懦弱也是她的一個詞條。
她性子太軟弱了,但是這正符合舊時代對於女性的印象,她的思想比較封建,在家裏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懦弱的性格讓她始終都在看別人的眼色,所以看上去笨手笨腳,無論做什麽事都想要詢問其它人的意見,要不然就會手足無措。
自己的母親可以說是很討厭這個婆婆,母親一方麵想要婆婆照著她的想法做,但是又從不考慮老年人的思考速度,不肯給予很多指導,於是當婆婆低聲下氣的詢問下一步該怎麽做時,母親總是不耐煩的大吼大叫。
其實這也不能怪奶奶,她從小受到的教育都是逆來順受,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所以她在強勢的兒媳婦麵前會顯得局促不安。
別人的婆媳關係不和是因為雙方互不相讓,而這裏則是因為笨手笨腳的婆婆無法完成兒媳婦的任務。
她們經常會發生爭吵……應該叫單方麵挨罵,因為奶奶完全不敢頂嘴,在她眼裏自己沒有好好完成兒媳婦的任務,挨罵是應該的。
母親幾乎是這個家的唯一霸主,在她罵人的時候其他人隻敢低頭不語,因為敢頂嘴就會連帶著一起挨罵。
曉羽也嚐試過替奶奶說情,結局就是連帶著一起挨罵。
母親最經常罵曉羽的一句話就是:“像你奶奶一樣!”
這不是誇獎,而是辱罵。
“你就和你奶奶一樣癡呆,幹什麽都笨手笨腳。”
在這個家奶奶儼然是成為了反麵教材的典範,這位慈祥又懦弱的老人變成了不伶俐,笨手笨腳的代名詞。
沒有反抗,奶奶隻是低著頭,將一切傷心埋藏,她早已習慣了壓迫,失去了反抗之心。
這一情況持續到曉羽上了高中母親才收斂,或許是葉曉羽為了奶奶和母親大吵一架有了效果,又或者是意識到她這樣實在不尊重人。
但是無論怎麽說,這都是一個好消息。
迴到主題,葉曉羽在十六歲以前想不通為什麽自己的父母沒有變成和老輩一樣。
但是十六歲以前他出去打暑假工,僅僅是窺見社會的一角他就已經初步認識到社會的殘忍。
在葉曉羽小時候,雖然父母還是脾氣暴躁的人,但是遠沒有現在這樣殘暴。
他們那時候還會很有興致的帶著葉曉羽出去玩,一家人開開心心的。
葉曉羽喜歡父母帶他出去,哪怕隻是在外麵閑逛,父母也很樂意看見葉曉羽樂嗬嗬的可愛模樣。
以前葉曉羽是由爺爺奶奶帶大的,他整天和小夥伴一起在田野裏狂奔,疏忽了學習,導致成績很差勁。
於是父母就迴家把他帶到縣城裏。
也許是互相麵對麵導致相看兩相厭,又可能是小縣城的工資太少導致家庭負擔加重,又或者是葉曉羽進步太慢,將他們的耐心消磨殆盡。
還有就是以上條件都有,總之他們逐漸變得暴躁易怒,望子成龍但是急於求成。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生活的重壓讓他們難以忍受,但是身為最底層的普通人他們又無處發泄,而這時剛好看見了葉曉羽笨手笨腳的模樣。
於是乎,葉曉羽就成為了受氣包,所有的不愉快都可以發泄在他身上。
年幼的葉曉羽無力反抗,更無法發泄,內心的負麵情緒越積越多,終於……他閉上了嘴巴。
封閉了內心,身上總是透露出一股陰鬱,他或許是出現了心理問題吧?
父母會這樣想嗎?他們隻看見葉曉羽在外麵玩的不亦樂乎,完全沒有在家裏的死氣沉沉。
我們可是你父母,在外麵對其他人你笑嘻嘻一迴到家就死氣沉沉,我給你吃給你穿你還給我擺臉色?!
當場就不樂意了,他們也渴望看的一家人開開心心每一天的美好景象,但是你天天死氣沉沉沒點活力這哪裏有一家人的樣子,不知道的還以為我們虐待兒童。
所以,問題很明顯了,誰導致的家庭不和?反正不可能是父母,畢竟他們不少吃不少喝,至於你說打罵,那tm叫教育!
棍棒底下出孝子!
畢竟每一次打罵他們都是有理有據,全是葉曉羽有錯在先,難道犯了錯還要原諒嗎?要是原諒了他不得起飛啊!
再說了,打輕了不用管,打重了一瓶跌打損傷藥,至於打死了,他犯的錯都能到打死的地步那也隻能說他該死,當做生過孩子。
至於挨罵,挨罵會少兩塊肉嗎?這種一點傷害都沒有的東西上不了台麵,他們活這麽久也沒見誰被罵死的。
反正,不聽話就打!打了就聽話了。
要是打了還不聽話怎麽辦?打都沒用了其它方式怎麽可能有用,所以接著打!直到他害怕了,直到他道歉了,直到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了,直到他忍受不了開始跪地求饒了,這樣就成功了,第二天你就可以看見一個對你百依百順,甚至你咳一聲他都會抖一下的好孩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祖宗之法不可變!
什麽家暴?自己生的小孩不打留著過年啊?難不成他還敢報警不成?吃了我這麽多大米,打一頓怎麽了?
葉曉羽在他們眼裏就像是一個木偶,是屬於他們的私有財產,因為是他們製作出的木偶所以他們覺得木偶必須聽命於自己。
隻可惜葉曉羽不是木偶,她擁有自我意識,對於不喜歡的東西會表現出抗拒。
其實葉曉羽很不理解,自己的爺爺奶奶和外婆外公都是很慈祥的人,可是為什麽到了父母這裏他們卻不願意用和緩的語氣說話,曉羽並不奢望得到多少寵愛,她早就過了被抱在懷裏的年紀。
對熟悉的人用對陌生人的語氣說話不是一個好的表現,但這是葉曉羽希望見到的,父母對於自己的態度總是不耐煩的。
曉羽從來沒有見過外公,因為他還沒有出生外公就已經逝世了,不過外婆他是感受的真真切切,那種慈祥不是人上了年紀自發出現的,而是天生如此。
根據自己母親和各個親屬的口述都可以得知,外婆是出了名的善良,她對於任何人都抱有憐憫之心。
她很善良,但是並不懦弱,她曾經獨自一人去勸阻誤入歧途的殺人犯,因為她知道,那個人不是故意的,他是失手傷人。
親戚朋友全都阻攔她,害怕她受到傷害,但是她還是毅然決然的踏入了黑暗的房間。
最終也是不出意外的成功讓他懺悔並前去自首。
外婆總是如此,對於任何都是笑臉相迎,從母親和親戚口中也可以感受到他們非常崇拜外婆,並且想要成為像外婆一樣悲天憫人。
但是最終沒有人成功。
曉羽的奶奶也是一樣的慈祥心善,隻不過奶奶她性格太軟,雖然很不想說,但懦弱也是她的一個詞條。
她性子太軟弱了,但是這正符合舊時代對於女性的印象,她的思想比較封建,在家裏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懦弱的性格讓她始終都在看別人的眼色,所以看上去笨手笨腳,無論做什麽事都想要詢問其它人的意見,要不然就會手足無措。
自己的母親可以說是很討厭這個婆婆,母親一方麵想要婆婆照著她的想法做,但是又從不考慮老年人的思考速度,不肯給予很多指導,於是當婆婆低聲下氣的詢問下一步該怎麽做時,母親總是不耐煩的大吼大叫。
其實這也不能怪奶奶,她從小受到的教育都是逆來順受,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所以她在強勢的兒媳婦麵前會顯得局促不安。
別人的婆媳關係不和是因為雙方互不相讓,而這裏則是因為笨手笨腳的婆婆無法完成兒媳婦的任務。
她們經常會發生爭吵……應該叫單方麵挨罵,因為奶奶完全不敢頂嘴,在她眼裏自己沒有好好完成兒媳婦的任務,挨罵是應該的。
母親幾乎是這個家的唯一霸主,在她罵人的時候其他人隻敢低頭不語,因為敢頂嘴就會連帶著一起挨罵。
曉羽也嚐試過替奶奶說情,結局就是連帶著一起挨罵。
母親最經常罵曉羽的一句話就是:“像你奶奶一樣!”
這不是誇獎,而是辱罵。
“你就和你奶奶一樣癡呆,幹什麽都笨手笨腳。”
在這個家奶奶儼然是成為了反麵教材的典範,這位慈祥又懦弱的老人變成了不伶俐,笨手笨腳的代名詞。
沒有反抗,奶奶隻是低著頭,將一切傷心埋藏,她早已習慣了壓迫,失去了反抗之心。
這一情況持續到曉羽上了高中母親才收斂,或許是葉曉羽為了奶奶和母親大吵一架有了效果,又或者是意識到她這樣實在不尊重人。
但是無論怎麽說,這都是一個好消息。
迴到主題,葉曉羽在十六歲以前想不通為什麽自己的父母沒有變成和老輩一樣。
但是十六歲以前他出去打暑假工,僅僅是窺見社會的一角他就已經初步認識到社會的殘忍。
在葉曉羽小時候,雖然父母還是脾氣暴躁的人,但是遠沒有現在這樣殘暴。
他們那時候還會很有興致的帶著葉曉羽出去玩,一家人開開心心的。
葉曉羽喜歡父母帶他出去,哪怕隻是在外麵閑逛,父母也很樂意看見葉曉羽樂嗬嗬的可愛模樣。
以前葉曉羽是由爺爺奶奶帶大的,他整天和小夥伴一起在田野裏狂奔,疏忽了學習,導致成績很差勁。
於是父母就迴家把他帶到縣城裏。
也許是互相麵對麵導致相看兩相厭,又可能是小縣城的工資太少導致家庭負擔加重,又或者是葉曉羽進步太慢,將他們的耐心消磨殆盡。
還有就是以上條件都有,總之他們逐漸變得暴躁易怒,望子成龍但是急於求成。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生活的重壓讓他們難以忍受,但是身為最底層的普通人他們又無處發泄,而這時剛好看見了葉曉羽笨手笨腳的模樣。
於是乎,葉曉羽就成為了受氣包,所有的不愉快都可以發泄在他身上。
年幼的葉曉羽無力反抗,更無法發泄,內心的負麵情緒越積越多,終於……他閉上了嘴巴。
封閉了內心,身上總是透露出一股陰鬱,他或許是出現了心理問題吧?
父母會這樣想嗎?他們隻看見葉曉羽在外麵玩的不亦樂乎,完全沒有在家裏的死氣沉沉。
我們可是你父母,在外麵對其他人你笑嘻嘻一迴到家就死氣沉沉,我給你吃給你穿你還給我擺臉色?!
當場就不樂意了,他們也渴望看的一家人開開心心每一天的美好景象,但是你天天死氣沉沉沒點活力這哪裏有一家人的樣子,不知道的還以為我們虐待兒童。
所以,問題很明顯了,誰導致的家庭不和?反正不可能是父母,畢竟他們不少吃不少喝,至於你說打罵,那tm叫教育!
棍棒底下出孝子!
畢竟每一次打罵他們都是有理有據,全是葉曉羽有錯在先,難道犯了錯還要原諒嗎?要是原諒了他不得起飛啊!
再說了,打輕了不用管,打重了一瓶跌打損傷藥,至於打死了,他犯的錯都能到打死的地步那也隻能說他該死,當做生過孩子。
至於挨罵,挨罵會少兩塊肉嗎?這種一點傷害都沒有的東西上不了台麵,他們活這麽久也沒見誰被罵死的。
反正,不聽話就打!打了就聽話了。
要是打了還不聽話怎麽辦?打都沒用了其它方式怎麽可能有用,所以接著打!直到他害怕了,直到他道歉了,直到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了,直到他忍受不了開始跪地求饒了,這樣就成功了,第二天你就可以看見一個對你百依百順,甚至你咳一聲他都會抖一下的好孩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祖宗之法不可變!
什麽家暴?自己生的小孩不打留著過年啊?難不成他還敢報警不成?吃了我這麽多大米,打一頓怎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