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倒是心定了一點——那可能就是巧合?
別的考生隻是沒有引用這一句而已。
他便抬眼,問大臣們:「這十份答卷的名次,你們議定如何?」
前十的決定權完全歸屬皇帝,但大臣們也可以提供一些意見,供皇帝參考。
方學士是華蓋殿大學士,在內閣裏位次最前,最先發言,他把展見星的卷子排到了第三。第一給皇帝添堵的意思太明顯;第二此子文意雖穩,但有那一句在,自身鋒芒就畢露,不太適合榜眼這個位置;但也不能再低,再低就到二甲裏去了,達不到請皇帝自警的最佳效果。
探花就剛剛好。皇帝準不準再說,總之方學士深思熟慮之下,就這麽表態了。
其餘讀卷官們陸續也稟了自己的想法,殿試一般是糊名考試,但總共就這麽兩百來份卷子,大臣認字跡也能認出某些自家想推上去的人,各自意見便不盡相同,不過歸於展見星身上時,出現了驚人的一致。
一來方學士表態如此,等於是力保,二來其餘大臣們不少也有類似的考量,先帝在位雖短,但一改成祖氣象,執政又寬和,又肯納諫,君臣關係十分相得,輪到當今上位,也是英明神武,這個趨勢最好保持下去,廢後這樣為天下乃至後世都要指摘的一意孤行的聖意,不能再出現了。
皇帝沉默片刻,迴想了一下那日殿試裏看見的少年,不得不承認,就人來說,還真不愧是個翩翩探花郎,他的臣子們隔著糊名也點準了。
唯一的問題就是——他到底是不是挨罵了?
……
皇帝想了半天,不能決定,迴去乾清宮繼續長考。
已經正位中宮的汪皇後聞報,攜著三歲的皇長子前來為皇帝解愁。
皇帝快到三十歲才得子,對唯一的兒子還是很寵愛的,見到他在宮人的護持下,啪嗒著腳步跑過來,不由就露出了笑容:「大郎,慢些。」
「父皇。」皇長子朱英榕脆生生叫他,跑到跟前來,又騰挪著小肥腿要趴下行禮。
皇帝笑容更大,俯身一把把他拉起來,抱到膝上:「大郎今天都做什麽了?」
朱英榕扳著手指,一樣樣數給他聽:「父皇,我吃飯,和嬤嬤玩,母後教我背詩,帶我來看父皇。」
皇帝很感興趣地道:「哦,背什麽詩了?」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朱英榕亮著脆脆的小嗓子,一句一句流暢地背了出來,汪皇後站在一旁,露出了滿意的微笑,誇了一句:「大郎真聰明。大郎,你告訴父皇,這首詩是要教人什麽?」
「說母後待我好,我要孝順母後!」朱英榕大聲道。
皇帝麵上的笑意一怔。
朱英榕看見了,他以自己那份孩童自有的聰明解讀了一下,馬上補道:「我長大了,也孝順父皇,為父皇分憂!」
「嗯,大郎真乖。」皇帝摩挲了一下他圓溜溜的大腦袋,稱讚道。
汪皇後與皇帝情誼甚篤,卻看出來了皇帝有些心不在焉,她擺擺手,屏退了宮人,輕聲問道:「皇上,外朝又有煩心事了嗎?皇上還是保重身體為上,不要太操勞了,臣子們多著呢,有事,命他們集思廣議就是了。」
皇帝順口問:「那要是眾人意見都一致呢?」
汪皇後笑道:「臣妾所知淺薄,不敢妄議朝政,不過既然臣子們都這麽說,那想來是不錯的,皇上不如納諫便是。」
皇帝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他這裏看著是有事的樣子,汪皇後不好久留,帶著朱英榕又走了。
又一刻鍾後,內侍進來稟報:「皇上,前麵諸位學士尚書們還等著,伍老大人年紀大,已有些等不住了。」
皇帝驚醒,歎了口氣,站起身來:「朕知道了。」
……
殿試後第三日的早上。
殿試放榜非常快,按慣例,這一日就是放榜日了。
展見星呆滯立在長安門外,聽著奉命傳敕的舍人鏗鏘有力地一個個念著貢生名次,現在念的那些人裏已經沒有她了,因為她在第三個就被念了出來。
乍一聽到的時候,要不是許異和唐如琢一左一右地驚叫蹦跳出來,她幾乎疑心自己聽錯。
怎麽會這麽早?
怎麽會這麽前麵?
寫下那樣一篇文章的時候,她已經完全做好了被壓到三甲最後一名去的準備,但不要緊,隻要能中,在哪裏都是前程,都能做官做事,低一點又如何。
她隻是不想被禁錮迴那一道門裏去,想按照自己的意願切實做一點事,如此足矣。
但命運卻在這個時候忽然對她放送了一份寬容的大禮:她,是一甲探花了。
放榜後即領進士冠服,隔日再進宮,參加金殿傳臚儀式,等唱名完畢後,就是百姓們喜聞樂見的新科進士遊街誇官儀式,再隔一日,禮部設恩榮宴,也稱瓊林宴,賜宴諸進士。
一係列不間斷的活動讓整個京城的光彩都聚於進士們身上,這也是每一科進士們最榮耀的時候了,從前隻能在傳聞裏聽說的內閣諸學士、各部尚書等如今同聚一堂,近在咫尺,想搭話就可以搭話,這一種身份上的陡然飛躍感,令再矜重的人也難免生出些誌得意滿之感。
別的考生隻是沒有引用這一句而已。
他便抬眼,問大臣們:「這十份答卷的名次,你們議定如何?」
前十的決定權完全歸屬皇帝,但大臣們也可以提供一些意見,供皇帝參考。
方學士是華蓋殿大學士,在內閣裏位次最前,最先發言,他把展見星的卷子排到了第三。第一給皇帝添堵的意思太明顯;第二此子文意雖穩,但有那一句在,自身鋒芒就畢露,不太適合榜眼這個位置;但也不能再低,再低就到二甲裏去了,達不到請皇帝自警的最佳效果。
探花就剛剛好。皇帝準不準再說,總之方學士深思熟慮之下,就這麽表態了。
其餘讀卷官們陸續也稟了自己的想法,殿試一般是糊名考試,但總共就這麽兩百來份卷子,大臣認字跡也能認出某些自家想推上去的人,各自意見便不盡相同,不過歸於展見星身上時,出現了驚人的一致。
一來方學士表態如此,等於是力保,二來其餘大臣們不少也有類似的考量,先帝在位雖短,但一改成祖氣象,執政又寬和,又肯納諫,君臣關係十分相得,輪到當今上位,也是英明神武,這個趨勢最好保持下去,廢後這樣為天下乃至後世都要指摘的一意孤行的聖意,不能再出現了。
皇帝沉默片刻,迴想了一下那日殿試裏看見的少年,不得不承認,就人來說,還真不愧是個翩翩探花郎,他的臣子們隔著糊名也點準了。
唯一的問題就是——他到底是不是挨罵了?
……
皇帝想了半天,不能決定,迴去乾清宮繼續長考。
已經正位中宮的汪皇後聞報,攜著三歲的皇長子前來為皇帝解愁。
皇帝快到三十歲才得子,對唯一的兒子還是很寵愛的,見到他在宮人的護持下,啪嗒著腳步跑過來,不由就露出了笑容:「大郎,慢些。」
「父皇。」皇長子朱英榕脆生生叫他,跑到跟前來,又騰挪著小肥腿要趴下行禮。
皇帝笑容更大,俯身一把把他拉起來,抱到膝上:「大郎今天都做什麽了?」
朱英榕扳著手指,一樣樣數給他聽:「父皇,我吃飯,和嬤嬤玩,母後教我背詩,帶我來看父皇。」
皇帝很感興趣地道:「哦,背什麽詩了?」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朱英榕亮著脆脆的小嗓子,一句一句流暢地背了出來,汪皇後站在一旁,露出了滿意的微笑,誇了一句:「大郎真聰明。大郎,你告訴父皇,這首詩是要教人什麽?」
「說母後待我好,我要孝順母後!」朱英榕大聲道。
皇帝麵上的笑意一怔。
朱英榕看見了,他以自己那份孩童自有的聰明解讀了一下,馬上補道:「我長大了,也孝順父皇,為父皇分憂!」
「嗯,大郎真乖。」皇帝摩挲了一下他圓溜溜的大腦袋,稱讚道。
汪皇後與皇帝情誼甚篤,卻看出來了皇帝有些心不在焉,她擺擺手,屏退了宮人,輕聲問道:「皇上,外朝又有煩心事了嗎?皇上還是保重身體為上,不要太操勞了,臣子們多著呢,有事,命他們集思廣議就是了。」
皇帝順口問:「那要是眾人意見都一致呢?」
汪皇後笑道:「臣妾所知淺薄,不敢妄議朝政,不過既然臣子們都這麽說,那想來是不錯的,皇上不如納諫便是。」
皇帝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他這裏看著是有事的樣子,汪皇後不好久留,帶著朱英榕又走了。
又一刻鍾後,內侍進來稟報:「皇上,前麵諸位學士尚書們還等著,伍老大人年紀大,已有些等不住了。」
皇帝驚醒,歎了口氣,站起身來:「朕知道了。」
……
殿試後第三日的早上。
殿試放榜非常快,按慣例,這一日就是放榜日了。
展見星呆滯立在長安門外,聽著奉命傳敕的舍人鏗鏘有力地一個個念著貢生名次,現在念的那些人裏已經沒有她了,因為她在第三個就被念了出來。
乍一聽到的時候,要不是許異和唐如琢一左一右地驚叫蹦跳出來,她幾乎疑心自己聽錯。
怎麽會這麽早?
怎麽會這麽前麵?
寫下那樣一篇文章的時候,她已經完全做好了被壓到三甲最後一名去的準備,但不要緊,隻要能中,在哪裏都是前程,都能做官做事,低一點又如何。
她隻是不想被禁錮迴那一道門裏去,想按照自己的意願切實做一點事,如此足矣。
但命運卻在這個時候忽然對她放送了一份寬容的大禮:她,是一甲探花了。
放榜後即領進士冠服,隔日再進宮,參加金殿傳臚儀式,等唱名完畢後,就是百姓們喜聞樂見的新科進士遊街誇官儀式,再隔一日,禮部設恩榮宴,也稱瓊林宴,賜宴諸進士。
一係列不間斷的活動讓整個京城的光彩都聚於進士們身上,這也是每一科進士們最榮耀的時候了,從前隻能在傳聞裏聽說的內閣諸學士、各部尚書等如今同聚一堂,近在咫尺,想搭話就可以搭話,這一種身份上的陡然飛躍感,令再矜重的人也難免生出些誌得意滿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