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冊封
大明之我崇禎絕不上吊 作者:劍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崇禎帝等了那麽久,盼星星盼月亮,可終於算是等到了鄭芝龍,還有趙雲迴來,也是這個原因,今天倒也是像極了雙喜臨門,好不快哉。
而旁邊的大臣,自也是聽到了下頭侍衛稟告的話,一來二去,麵麵相覷,他們都在想,這鄭芝龍到達京師為何?而且,還受到了這皇帝的如此待見。
不過很快,他們就知道了所有事情,因為,在崇禎帝的三言兩語下頭,保和殿的外頭,這身披鎧甲的趙雲,帶著鄭芝龍祖輩三人,也是進入到了殿前。
“末將趙雲,奉陛下旨意,現在帶福建總兵鄭芝龍,順利返京!”
“好,好,辛苦您了,趙將軍!不過,這次南下,是否受了傷?”
“稟告陛下,末將並未受傷,鄭總兵等人,也為受到江北四鎮迫害,這也算是大明之幸事!”
“那就好了,趕緊的,賜座!”
崇禎帝聽到趙子龍說完,也是麵上的笑意更甚,如果說,這南下之行,讓自己的愛將受了傷勢,那麽想來,他都會有些痛心。
而現在,既然大家都相安無事,那麽便太好不過了,至於文武百官,在看到鄭芝龍以及他的小輩的那刻鍾,倒也是更加琢磨不透,這幾人上京的意義在哪。
半響過後,隻見崇禎帝忽然從位置上頭站了起來,拿起了手中的酒杯,環顧了一下四周。
“各位文臣興許不知道朕托付趙子龍將軍南下之事!今,朕接著大好的時光,倒也想和各位暢談一番,這南方以南京為據點的福王朱由崧,已經登基為皇,在江北四鎮的擁護下,更是屠戮我曹忠義之士,此等事情,甚是讓朕痛心!”
崇禎帝說話的時候,這下頭的人,已經是炸開鍋了,他們完完全全沒想到,這南京那邊居然自立,而且,還在江北四鎮的帶領下。
要知道,這江北四鎮,那可是大明的四大軍區,而鎮守在其處的將領,更是以驍勇善戰而聞名天下。
他們說起來,之前也守了不少大明皇帝的厚待,現在起兵造反,是不是有些忘恩負義了來!
那文武百官,聽聞這事情,無不捶胸頓足,氣不打一處來,那群起激憤的樣子,倒是像極了電視劇裏頭的樣子。
“陛下,臣覺得,江北四鎮這玩意,都不是什麽好人,我們應該等到來年春來之際,迅速南下,評定這一場南明的叛變!”
“是呀,老臣附議,如果有所留手,必然成為一大隱患,當年李自成等人便是如此,留下了他們幾個餘孽,隨後卷土重來,居然危及到了大明社稷!”
“你們說的,朕都知道,朕在這裏提說,隻不過是想告訴各位愛卿罷了。”
領頭說氣話的是明朝的軍營總督,李國幀,這個人,說實話,本事倒是沒有多少,當年誤國倒是挺厲害的。
之所以後來京師淪陷在李自成的闖王軍隊之中,多半,還有他的功勞。
如果說起這個人,算是紙上談兵的重點人物標本。
而在他說完的時候,這後頭的文武百官,附議的倒也不是不下十餘人,戶部尚書倪元璐,大理寺卿淩義渠,這群人紛紛都站起表述自己的觀點。
而這等場景,倒也是讓崇禎帝頗感欣慰,畢竟,在國家患難的時候,這群人總能夠把持住內心的立場,這倒是不失為大明肱股之臣。
但崇禎帝,比他們更加有主意,這年頭,如果靠著這群文武百官混飯吃,別說是南明政權,想來,就算是湖廣的左良玉,大明都沒有一戰之力。
而也是如此,崇禎在他們站起來敘述自己觀點的時候,也是笑著擺了擺手,讓各位文臣,先是坐迴了自己的位置上頭。
“各位愛卿,稍安勿躁,朕今天隻不過是稍微提說一下這南明獨立的事情,其餘,朕要說的,則是表彰一下福建總兵家眷在內的幾人。”
崇禎帝看著下頭的鄭芝龍,也是越看越喜歡,不得不說,這家夥,雖然年紀已經是過了四十,但作為老將軍,那身上的氣勢還在。
而且,在他身側的兩人,一個鄭成功,一個鄭元之,那都不是一般人,鄭成功麵容姣好,倒是像極了儒將,頗有風範,而鄭元之,不過兩歲孩提,此刻卻是鎮定自若,將門虎子,果然名不虛傳。
“陛下,末將等人身上並無功績,怕是受不得什麽嘉獎。”
“哎,爾等都是忠義之士,因為效忠大明,慘遭南明政權囚禁,這期間,還未有謀逆之心,在朕派遣趙雲將軍營救後,更是經曆九死一生,但即使如此,尚且毅然北上,這等忠心,怎麽配不上嘉獎?”
鄭芝龍之所以受到了囚禁,是因為當時崇禎帝派出了第一批人被發現,隨後受到了牽連,但是,鄭芝龍不清楚其中的原由。
畢竟,當時這第一批人,全死了,都未曾和鄭芝龍等人有過接觸。
也是因為這檔子事情,隨後崇禎帝也不明白其中經過詳情,才有了之後的美麗誤會。
不過,他說的,倒也是沒有錯的,鄭家滿門忠烈,一個個倒也是忠心大明政權,當年,清軍入關之後,鄭成功據守南方,瞧著大勢已去,也是憤懣而死。
你說,他不是大明的烈士,倒說不過去了。
為了這個表彰下頭的鄭芝龍一家人,群臣,也是沒有任何的異議。
“現在,朕封福建總兵鄭芝龍,為南安伯,各位愛卿,沒有異議吧?”
“臣附議,鄭總兵此等氣節,為人謳歌,南安伯,實至名歸!”
“是的,老臣也附議!”
“嗯,那就好,除此之外,朕還打算封趙雲將軍為定南伯,此次南下,九死一生,趙雲將軍能夠在徐州城,殺得七進七出,到也不虧為大明的頭號猛將,念其忠義,勇猛,此等封賞,也不為過分!”
“謝陛下!”
這兩人的同時晉封,倒也算是一等喜事,而鄭芝龍和趙雲,都聽聞這安排後,瞬間跪伏在地,非常感謝崇禎帝的安排。
而旁邊的大臣,自也是聽到了下頭侍衛稟告的話,一來二去,麵麵相覷,他們都在想,這鄭芝龍到達京師為何?而且,還受到了這皇帝的如此待見。
不過很快,他們就知道了所有事情,因為,在崇禎帝的三言兩語下頭,保和殿的外頭,這身披鎧甲的趙雲,帶著鄭芝龍祖輩三人,也是進入到了殿前。
“末將趙雲,奉陛下旨意,現在帶福建總兵鄭芝龍,順利返京!”
“好,好,辛苦您了,趙將軍!不過,這次南下,是否受了傷?”
“稟告陛下,末將並未受傷,鄭總兵等人,也為受到江北四鎮迫害,這也算是大明之幸事!”
“那就好了,趕緊的,賜座!”
崇禎帝聽到趙子龍說完,也是麵上的笑意更甚,如果說,這南下之行,讓自己的愛將受了傷勢,那麽想來,他都會有些痛心。
而現在,既然大家都相安無事,那麽便太好不過了,至於文武百官,在看到鄭芝龍以及他的小輩的那刻鍾,倒也是更加琢磨不透,這幾人上京的意義在哪。
半響過後,隻見崇禎帝忽然從位置上頭站了起來,拿起了手中的酒杯,環顧了一下四周。
“各位文臣興許不知道朕托付趙子龍將軍南下之事!今,朕接著大好的時光,倒也想和各位暢談一番,這南方以南京為據點的福王朱由崧,已經登基為皇,在江北四鎮的擁護下,更是屠戮我曹忠義之士,此等事情,甚是讓朕痛心!”
崇禎帝說話的時候,這下頭的人,已經是炸開鍋了,他們完完全全沒想到,這南京那邊居然自立,而且,還在江北四鎮的帶領下。
要知道,這江北四鎮,那可是大明的四大軍區,而鎮守在其處的將領,更是以驍勇善戰而聞名天下。
他們說起來,之前也守了不少大明皇帝的厚待,現在起兵造反,是不是有些忘恩負義了來!
那文武百官,聽聞這事情,無不捶胸頓足,氣不打一處來,那群起激憤的樣子,倒是像極了電視劇裏頭的樣子。
“陛下,臣覺得,江北四鎮這玩意,都不是什麽好人,我們應該等到來年春來之際,迅速南下,評定這一場南明的叛變!”
“是呀,老臣附議,如果有所留手,必然成為一大隱患,當年李自成等人便是如此,留下了他們幾個餘孽,隨後卷土重來,居然危及到了大明社稷!”
“你們說的,朕都知道,朕在這裏提說,隻不過是想告訴各位愛卿罷了。”
領頭說氣話的是明朝的軍營總督,李國幀,這個人,說實話,本事倒是沒有多少,當年誤國倒是挺厲害的。
之所以後來京師淪陷在李自成的闖王軍隊之中,多半,還有他的功勞。
如果說起這個人,算是紙上談兵的重點人物標本。
而在他說完的時候,這後頭的文武百官,附議的倒也不是不下十餘人,戶部尚書倪元璐,大理寺卿淩義渠,這群人紛紛都站起表述自己的觀點。
而這等場景,倒也是讓崇禎帝頗感欣慰,畢竟,在國家患難的時候,這群人總能夠把持住內心的立場,這倒是不失為大明肱股之臣。
但崇禎帝,比他們更加有主意,這年頭,如果靠著這群文武百官混飯吃,別說是南明政權,想來,就算是湖廣的左良玉,大明都沒有一戰之力。
而也是如此,崇禎在他們站起來敘述自己觀點的時候,也是笑著擺了擺手,讓各位文臣,先是坐迴了自己的位置上頭。
“各位愛卿,稍安勿躁,朕今天隻不過是稍微提說一下這南明獨立的事情,其餘,朕要說的,則是表彰一下福建總兵家眷在內的幾人。”
崇禎帝看著下頭的鄭芝龍,也是越看越喜歡,不得不說,這家夥,雖然年紀已經是過了四十,但作為老將軍,那身上的氣勢還在。
而且,在他身側的兩人,一個鄭成功,一個鄭元之,那都不是一般人,鄭成功麵容姣好,倒是像極了儒將,頗有風範,而鄭元之,不過兩歲孩提,此刻卻是鎮定自若,將門虎子,果然名不虛傳。
“陛下,末將等人身上並無功績,怕是受不得什麽嘉獎。”
“哎,爾等都是忠義之士,因為效忠大明,慘遭南明政權囚禁,這期間,還未有謀逆之心,在朕派遣趙雲將軍營救後,更是經曆九死一生,但即使如此,尚且毅然北上,這等忠心,怎麽配不上嘉獎?”
鄭芝龍之所以受到了囚禁,是因為當時崇禎帝派出了第一批人被發現,隨後受到了牽連,但是,鄭芝龍不清楚其中的原由。
畢竟,當時這第一批人,全死了,都未曾和鄭芝龍等人有過接觸。
也是因為這檔子事情,隨後崇禎帝也不明白其中經過詳情,才有了之後的美麗誤會。
不過,他說的,倒也是沒有錯的,鄭家滿門忠烈,一個個倒也是忠心大明政權,當年,清軍入關之後,鄭成功據守南方,瞧著大勢已去,也是憤懣而死。
你說,他不是大明的烈士,倒說不過去了。
為了這個表彰下頭的鄭芝龍一家人,群臣,也是沒有任何的異議。
“現在,朕封福建總兵鄭芝龍,為南安伯,各位愛卿,沒有異議吧?”
“臣附議,鄭總兵此等氣節,為人謳歌,南安伯,實至名歸!”
“是的,老臣也附議!”
“嗯,那就好,除此之外,朕還打算封趙雲將軍為定南伯,此次南下,九死一生,趙雲將軍能夠在徐州城,殺得七進七出,到也不虧為大明的頭號猛將,念其忠義,勇猛,此等封賞,也不為過分!”
“謝陛下!”
這兩人的同時晉封,倒也算是一等喜事,而鄭芝龍和趙雲,都聽聞這安排後,瞬間跪伏在地,非常感謝崇禎帝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