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丹妨。”楚質說道,也有種鬆了口與的感覺。衣咱方心果然不出所料的神色,心裏已經盤算清楚,隻要沈遼的請求別太誇張,遠出能力範圍,他都準備竭盡全力幫忙。
談到正事,沈括也隨之閉口不言,心裏卻暗暗尋思什麽時候再與楚質暢談,要知道他的知識麵實在是太過淵博,而且廣雜,也不太容易找個能聊得盡興的朋友。
這時代的文人士子的思想固然還沒有僵化,但是對於格物方麵的科學知識也不太感興趣,畢竟這與科舉無關,不會有多少人認真深究,像沈括這種對雜學有所研究的人,縱觀中國幾千年曆史,真的可謂是屈指可數。
猶豫了下,與沈括對望了眼,沈遼才吞吞吐吐說道:“請求有些冒昧,希望大人忽怪。”
“睿達,什麽時候也開始學做女兒態了,這可不像平時的你?”楚質輕笑起來:“有何事情盡管直言,以你我交情,難道還怕推辭不成。”
話都在這份上了,沈遼當然不會再繼續吱語下去,不過還是有些不好意思,清秀臉龐透出一絲微紅,抬頭看向楚質,語氣誠懇說道:“叔祖守期將過,準備入士為安,一切已經準備妥當,就是尚差”墓銘,”
楚質好像聽明白了,以為是想請自己幫忙寫一篇墓誌銘,不等沈遼說完,就一口應承說道:“沒有問題,隻要二位不嫌棄我文筆粗淺,我自然願意代筆為之。”
雖說在古代撰寫墓誌銘有許多的忌諱,一般是由逝者的親屬或好友幫寫的,而楚質兩者都不沾。且對於這方麵的知識也不怎麽了解,唯一仔細讀過的就是韓愈的那篇“祭十二郎”但那是祭文,不是墓誌銘,然而楚質卻相信,隻要給他點時間,東拚西湊,複製粘貼,鬥轉星移。泡製篇墓誌銘出來還是十分簡單的。
當然,這樣得來的文章,不用奢望可以優秀到流芳百世,但絕對不會太差,而且沒人看得出來文章有拚湊的痕跡,對此已經經驗豐富的楚質絕對有這個自信。
就當楚質想著墓誌銘應該從哪個方麵著手才能寫得煽情一些,將催人淚下的效果揮極至,或者應該怎麽讚美那從來就沒有見過的沈周時,卻忽略了沈遼與沈括的表情。
聽聞楚質的話,特別是見到他滿麵深思的模樣,兩人麵麵相覷,知道他會錯意了,頓時暗叫不好,怎麽辦?要不你來向他說明白,兩人看向對方的眼神開始無聲交流起來,你推我讓,閃爍出激烈的火花。
適時,楚質終於感覺他們之間的不對,一時半會也沒想其中原因,覺得有些莫明其妙,不由問道:“二位是否急著要此篇銘文?”說著心裏開始措辭怎麽樣才能推遲兩天,畢竟他可沒有那種在頃刻之間完成作文的才思天賦。
“不是”兩人急忙搖頭,有心向楚質說明情況,可是臉皮卻不夠厚,實在是開不了這個。口。
當局者迷,隱約察覺兩人的異常,但楚質卻沒有深思,隻是笑道:“既然如此,那容我構思兩日,成文之時再送來。”
“不必”沈遼憋聲說道,站了起來,俊臉脹得通紅,拱手躬身致歉,旁邊的沈括也是如此,仿佛做了什麽對不起楚質的事情,連連告罪起來。
“二位因何如此?”楚質連忙站起避讓,心中更加困惑。
總不能直說是你聽岔了,我沒求你寫墓誌銘之類的話吧,兩人對視片玄,最終覺得誤會還是遲早說開為好,免得等楚質真寫了篇文章過來,那時更加騎虎難下,豈不是成了存心落人麵子?
“大人才名譽滿天下,文筆粗淺著實走過謙之語。”恭維兩句,見到沈遼不願意做這個出頭鳥,無奈之下,沈括隻能站了出來,一臉為難,含含糊糊說道:“然而”隻是,,不過,,那個,墓銘,已,
。”
已什麽,就什麽,楚質眨著眼睛,好像聽明白了一些,卻不十分肯定,整體而言還是滿頭霧水,至於其他二人,也不敢真白相告,害怕楚質以為他們成心這樣,一時之間,書房裏氣氛變得有些怪異;
過了片刻,三人覺得再拖下去也不是迴事,楚質就要直接問下明白,而沈遼沈括也剛想坦白相告,冷不防從外麵闖出來一個仆役,將手裏捧著紙卷恭敬呈給楚質後,也沒說是什麽,徑直退了下去。
“這是何物?”楚質奇怪的問了句,雙手十分自然地輕輕展開紙卷,低頭一看,默讀了兩句,卻是一篇墓誌銘,驚訝之餘,也頓時有些明了二人的意思。
“大人恕罪,存中並非是求大人撰寫墓銘,而是”沈括看似很羞愧不安,低頭說道:“想大人將此文另行,譽錄。”
“景純,不怪他,這是我的主意。”旁邊的沈遼也開口說道:“這篇銘文是一位與沈家關係密切的長輩所寫,不可隨意更換
“既然如此,那為何要重新譽錄?”楚質弄不明白,這樣豈不是多此一舉嗎。
字不好。”兩人同聲道。
真的假的,就為了這個理由,害得自己會錯意,這兩個家夥該不會是故意誤導,讓自己出醜吧,楚質心中懷疑,低頭繼續觀看紙卷。
隻”錢塘沈公卒子括葬公錢塘龍居裏”
“沈氏自沈子逞以身屬社稷。書於《春秋》,、賢勞、功名,不曠於史,而武康之族,尤獨顯於天下。至公高祖始徙去,自為錢塘人。
,”公廉靜寬慎,貌和而內有守,春秋七十四,更十三官而不一掛於法。鄉黨故舊聞其歸則喜。喪哭之多哀,而無一人恨望者。”
銘曰:公生四方,bsp;nbsp;”有賈有鬆,有鬱其網。”萬世之藏;”
這篇祭文洋洋灑灑數百言,先是點明沈周是什麽時候逝世的,兒子沈括怎麽料理其後事,然後講明自己是受沈氏之托,所以才寫了這篇文章,第二段起,介紹了沈氏祖先的情況,又提到了沈周父母兄弟的官職。表明其家世,接著著重點明他一生的官職履曆及貢獻,又略提了下家庭,最後自然是讚美評價。
反正隻要看了這篇文章,對於沈周的生平事跡、家境情況都凡敵詳,且女風樸實丹華,內斂含蓄,有別幹同時代的一以刪躁華麗的駢文墓銘。
要知道宋初承晚唐五代的文風,文章柬弱浮豔有餘,剛健明快不足,韓愈和柳宗元開創的古文運動的成果沒能揚光大,當代文人士子行文都比較偏向頹靡、艱澀的文風。這是一種風尚流行,像那篇墓銘一樣平易樸素、暢達自然的文章的確少見。
別以為楚質不通古文,畢竟作文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隻要接觸多了,就會習慣成自然,不然他平時早就露餡了,當然,說通也太瞧得起他了,隻能說是懂而已,文章寫得很平實,就是直白的意思,也不用妄想達到流暢婉轉,章法曲折委婉的境界;
這也是何涉感到頭痛迷惑的問題,怎麽寫起詩詞來,楚質文思泉湧、冠絕天下,而文章卻那麽差勁,更另何涉奇怪的是,作文差也就罷了,但是分析起文章來卻頭頭是道,真是讓人難以理解,最後隻能感歎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
這篇墓銘也是如此,文章寫得非常好,然而這字的確不怎麽樣,也不能這樣說,捫心而言,文章作者的字還是可以的,結構修長緊聚,字勢端莊圓正,不過或許就是字體太正的緣故,缺少了些變化,就顯得生硬板滯。
且不說和已經頗具大家風範的楚質相比,就連沈遼的那筆清勁字體也比不上,這讓楚質多多少少感到有些安慰,文章不如人不要緊,自己起碼還有書法拿得出手。
沈括身為人子,為父在碑上求銘刻字那是本份,而且碑銘是刻出來給人看的,當然要精益求精,墓銘固然很好,可是他對那字卻稍微有點不滿意,問題在於,文章作者的水平就是這樣,總不能退迴讓人重寫吧。
最後當然是想到尋人代寫,然而沈括從小就跟隨父親輾轉各地,對於杭州的情況不怎了解,也不知道此地有何書法名人,自然隻有求助於沈遼。
然而,以沈遼清傲的性格,且本身的書法就造詣頗深,對於杭州所謂的書法名人根本就看不上眼,起初的時候,他本想自己動筆代寫的,但是考慮到文章作者是長輩,自己這樣做卻顯得有些貿然。
商討之後,也隻能接受沈括的意見,不過在請什麽人幫忙的問題上,沈遼卻有著自己的想法,要請就要請書法大家,至於那些連自己都不如的人,那就不必讓他們獻醜了。
沈括當然也認同沈遼的想法,但是問題在於,杭州之中,能稱之為書法大家的人少之又少,而且能讓沈遼心服口服的更是沒有幾個,這種情況下,羅列出來的名單自然被他…否決。
眼看葬期將至,而墓銘卻還沒有刻,兩人怎能不急,就要退而其次,準備將就一二之時,有人提醒了句,讓沈遼如夢初醒。
“若非,之言,差點忘記還有你”?”沈遼說道,與楚質相交日久。他豈能不知道楚質的書法造詣,嘴上沒有表示,其實心裏一直佩服有加,要知道自己還在臨貼學習之時,人家已經集百家之長,開創出自己的風格。
“區區小事。直言就是,何必吞吞吐吐的讓人誤會。”楚質笑道,言之下意非常明白?
說到底還是兩人麵薄,而且覺得以楚質的身份地位,請他做這種事情,好像有點瞧不起的意味,才含糊其辭的兜***。
明白楚質的意思,兩人自然心喜,不過在守喪期間卻不好表現出來。隻有連連施禮言謝,吩咐仆役端筆墨紙硯上來,親自洗筆鋪紙研墨。
享受了迴高規格待遇,心情很是舒爽,但是楚質也不好意思真要兩人伺候,接過沾滿墨汁顯得飽滿潤澤的毛筆,看了眼紙卷,默誦片刻,挽袖執筆,毫尖輕點,起筆輕按,收放自如,婉轉直下,一氣嗬成。
過了片剪,楚質屏氣收筆,望著自己的作品,隻見全篇行次緊密。少有空白,字行間錯落參差,頗有橫雨斜風之勢,盡得蕭散簡遠的意韻,便知道自己的書法又有不小的進步,迴頭還真得感謝老師何涉,要不是他隔三差五的催討功課,使得自己不敢懈怠,不要說有所進步,恐怕退步得連字都不成勢了。
“美而不妖,秀而不枯,妙絕。”沈遼還好些。而沈括卻是第一次見到楚質的書法,在旁欣賞了片刻,見他落筆,終於忍不住喝彩起來,
其實沈括對於楚質的書法還是有些遲疑的,隻不過他相信沈遼的推薦和眼光,而今也證明他的選擇沒錯,心中有點自得,在讚美楚質的同時,或許也是在間接誇讚自己。
而楚質的心情也十分的舒暢,要知道沈括晚年寫的夢溪筆談可是要流傳百世的,今日之事這麽重要,肯定會記錄下來,留名青史的滋味還是很爽的;
大肆歎讚半響,紙上墨跡已經幹透。見到二人未動,楚質就要幫他們把墓誌銘收拾起來時,卻聽沈括說道:“大人,還有個落款”
楚質自然明白,這個落款落的不是自己的名字,而是墓誌銘作者的名字,可是剛才紙卷上沒見,轉身就要詢問,卻見沈括已經拿起紙卷,翻開另一頁展呈給他看,目光落在紙上,楚質忍不住驚愕起來,
另外一頁還有幾行字,無非是安慰沈括等人不要傷心難過之類的話。這些並不重要,真正令楚質在意的是,文章尾處落款名字卻是王安石三字。
又是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還好楚質對此情況心中早有準備,知道自己身處這個,時代,早晚會與許多名士相見,瞬息恢複平靜,好奇問道:“卻不知這位是”
此時王安石的名聲還沒有顯,楚質裝做不認識才正常,而讓他感到奇怪的是,傳說之中的王安石,其書法似乎不咋樣,真是讓人”心情舒暢啊。
而且楚質的想法也沒有錯,曆史上的王安石,書法真正有所成就,是他被罷相還家的時候,清閑下來,以書法養心自娛,久了才算頗有造詣,而且練習的還是沈遼的字貼,至於現在,還在做官,忙於公務,不像楚質那麽有空,字體自然稱不上極佳。
談到正事,沈括也隨之閉口不言,心裏卻暗暗尋思什麽時候再與楚質暢談,要知道他的知識麵實在是太過淵博,而且廣雜,也不太容易找個能聊得盡興的朋友。
這時代的文人士子的思想固然還沒有僵化,但是對於格物方麵的科學知識也不太感興趣,畢竟這與科舉無關,不會有多少人認真深究,像沈括這種對雜學有所研究的人,縱觀中國幾千年曆史,真的可謂是屈指可數。
猶豫了下,與沈括對望了眼,沈遼才吞吞吐吐說道:“請求有些冒昧,希望大人忽怪。”
“睿達,什麽時候也開始學做女兒態了,這可不像平時的你?”楚質輕笑起來:“有何事情盡管直言,以你我交情,難道還怕推辭不成。”
話都在這份上了,沈遼當然不會再繼續吱語下去,不過還是有些不好意思,清秀臉龐透出一絲微紅,抬頭看向楚質,語氣誠懇說道:“叔祖守期將過,準備入士為安,一切已經準備妥當,就是尚差”墓銘,”
楚質好像聽明白了,以為是想請自己幫忙寫一篇墓誌銘,不等沈遼說完,就一口應承說道:“沒有問題,隻要二位不嫌棄我文筆粗淺,我自然願意代筆為之。”
雖說在古代撰寫墓誌銘有許多的忌諱,一般是由逝者的親屬或好友幫寫的,而楚質兩者都不沾。且對於這方麵的知識也不怎麽了解,唯一仔細讀過的就是韓愈的那篇“祭十二郎”但那是祭文,不是墓誌銘,然而楚質卻相信,隻要給他點時間,東拚西湊,複製粘貼,鬥轉星移。泡製篇墓誌銘出來還是十分簡單的。
當然,這樣得來的文章,不用奢望可以優秀到流芳百世,但絕對不會太差,而且沒人看得出來文章有拚湊的痕跡,對此已經經驗豐富的楚質絕對有這個自信。
就當楚質想著墓誌銘應該從哪個方麵著手才能寫得煽情一些,將催人淚下的效果揮極至,或者應該怎麽讚美那從來就沒有見過的沈周時,卻忽略了沈遼與沈括的表情。
聽聞楚質的話,特別是見到他滿麵深思的模樣,兩人麵麵相覷,知道他會錯意了,頓時暗叫不好,怎麽辦?要不你來向他說明白,兩人看向對方的眼神開始無聲交流起來,你推我讓,閃爍出激烈的火花。
適時,楚質終於感覺他們之間的不對,一時半會也沒想其中原因,覺得有些莫明其妙,不由問道:“二位是否急著要此篇銘文?”說著心裏開始措辭怎麽樣才能推遲兩天,畢竟他可沒有那種在頃刻之間完成作文的才思天賦。
“不是”兩人急忙搖頭,有心向楚質說明情況,可是臉皮卻不夠厚,實在是開不了這個。口。
當局者迷,隱約察覺兩人的異常,但楚質卻沒有深思,隻是笑道:“既然如此,那容我構思兩日,成文之時再送來。”
“不必”沈遼憋聲說道,站了起來,俊臉脹得通紅,拱手躬身致歉,旁邊的沈括也是如此,仿佛做了什麽對不起楚質的事情,連連告罪起來。
“二位因何如此?”楚質連忙站起避讓,心中更加困惑。
總不能直說是你聽岔了,我沒求你寫墓誌銘之類的話吧,兩人對視片玄,最終覺得誤會還是遲早說開為好,免得等楚質真寫了篇文章過來,那時更加騎虎難下,豈不是成了存心落人麵子?
“大人才名譽滿天下,文筆粗淺著實走過謙之語。”恭維兩句,見到沈遼不願意做這個出頭鳥,無奈之下,沈括隻能站了出來,一臉為難,含含糊糊說道:“然而”隻是,,不過,,那個,墓銘,已,
。”
已什麽,就什麽,楚質眨著眼睛,好像聽明白了一些,卻不十分肯定,整體而言還是滿頭霧水,至於其他二人,也不敢真白相告,害怕楚質以為他們成心這樣,一時之間,書房裏氣氛變得有些怪異;
過了片刻,三人覺得再拖下去也不是迴事,楚質就要直接問下明白,而沈遼沈括也剛想坦白相告,冷不防從外麵闖出來一個仆役,將手裏捧著紙卷恭敬呈給楚質後,也沒說是什麽,徑直退了下去。
“這是何物?”楚質奇怪的問了句,雙手十分自然地輕輕展開紙卷,低頭一看,默讀了兩句,卻是一篇墓誌銘,驚訝之餘,也頓時有些明了二人的意思。
“大人恕罪,存中並非是求大人撰寫墓銘,而是”沈括看似很羞愧不安,低頭說道:“想大人將此文另行,譽錄。”
“景純,不怪他,這是我的主意。”旁邊的沈遼也開口說道:“這篇銘文是一位與沈家關係密切的長輩所寫,不可隨意更換
“既然如此,那為何要重新譽錄?”楚質弄不明白,這樣豈不是多此一舉嗎。
字不好。”兩人同聲道。
真的假的,就為了這個理由,害得自己會錯意,這兩個家夥該不會是故意誤導,讓自己出醜吧,楚質心中懷疑,低頭繼續觀看紙卷。
隻”錢塘沈公卒子括葬公錢塘龍居裏”
“沈氏自沈子逞以身屬社稷。書於《春秋》,、賢勞、功名,不曠於史,而武康之族,尤獨顯於天下。至公高祖始徙去,自為錢塘人。
,”公廉靜寬慎,貌和而內有守,春秋七十四,更十三官而不一掛於法。鄉黨故舊聞其歸則喜。喪哭之多哀,而無一人恨望者。”
銘曰:公生四方,bsp;nbsp;”有賈有鬆,有鬱其網。”萬世之藏;”
這篇祭文洋洋灑灑數百言,先是點明沈周是什麽時候逝世的,兒子沈括怎麽料理其後事,然後講明自己是受沈氏之托,所以才寫了這篇文章,第二段起,介紹了沈氏祖先的情況,又提到了沈周父母兄弟的官職。表明其家世,接著著重點明他一生的官職履曆及貢獻,又略提了下家庭,最後自然是讚美評價。
反正隻要看了這篇文章,對於沈周的生平事跡、家境情況都凡敵詳,且女風樸實丹華,內斂含蓄,有別幹同時代的一以刪躁華麗的駢文墓銘。
要知道宋初承晚唐五代的文風,文章柬弱浮豔有餘,剛健明快不足,韓愈和柳宗元開創的古文運動的成果沒能揚光大,當代文人士子行文都比較偏向頹靡、艱澀的文風。這是一種風尚流行,像那篇墓銘一樣平易樸素、暢達自然的文章的確少見。
別以為楚質不通古文,畢竟作文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隻要接觸多了,就會習慣成自然,不然他平時早就露餡了,當然,說通也太瞧得起他了,隻能說是懂而已,文章寫得很平實,就是直白的意思,也不用妄想達到流暢婉轉,章法曲折委婉的境界;
這也是何涉感到頭痛迷惑的問題,怎麽寫起詩詞來,楚質文思泉湧、冠絕天下,而文章卻那麽差勁,更另何涉奇怪的是,作文差也就罷了,但是分析起文章來卻頭頭是道,真是讓人難以理解,最後隻能感歎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
這篇墓銘也是如此,文章寫得非常好,然而這字的確不怎麽樣,也不能這樣說,捫心而言,文章作者的字還是可以的,結構修長緊聚,字勢端莊圓正,不過或許就是字體太正的緣故,缺少了些變化,就顯得生硬板滯。
且不說和已經頗具大家風範的楚質相比,就連沈遼的那筆清勁字體也比不上,這讓楚質多多少少感到有些安慰,文章不如人不要緊,自己起碼還有書法拿得出手。
沈括身為人子,為父在碑上求銘刻字那是本份,而且碑銘是刻出來給人看的,當然要精益求精,墓銘固然很好,可是他對那字卻稍微有點不滿意,問題在於,文章作者的水平就是這樣,總不能退迴讓人重寫吧。
最後當然是想到尋人代寫,然而沈括從小就跟隨父親輾轉各地,對於杭州的情況不怎了解,也不知道此地有何書法名人,自然隻有求助於沈遼。
然而,以沈遼清傲的性格,且本身的書法就造詣頗深,對於杭州所謂的書法名人根本就看不上眼,起初的時候,他本想自己動筆代寫的,但是考慮到文章作者是長輩,自己這樣做卻顯得有些貿然。
商討之後,也隻能接受沈括的意見,不過在請什麽人幫忙的問題上,沈遼卻有著自己的想法,要請就要請書法大家,至於那些連自己都不如的人,那就不必讓他們獻醜了。
沈括當然也認同沈遼的想法,但是問題在於,杭州之中,能稱之為書法大家的人少之又少,而且能讓沈遼心服口服的更是沒有幾個,這種情況下,羅列出來的名單自然被他…否決。
眼看葬期將至,而墓銘卻還沒有刻,兩人怎能不急,就要退而其次,準備將就一二之時,有人提醒了句,讓沈遼如夢初醒。
“若非,之言,差點忘記還有你”?”沈遼說道,與楚質相交日久。他豈能不知道楚質的書法造詣,嘴上沒有表示,其實心裏一直佩服有加,要知道自己還在臨貼學習之時,人家已經集百家之長,開創出自己的風格。
“區區小事。直言就是,何必吞吞吐吐的讓人誤會。”楚質笑道,言之下意非常明白?
說到底還是兩人麵薄,而且覺得以楚質的身份地位,請他做這種事情,好像有點瞧不起的意味,才含糊其辭的兜***。
明白楚質的意思,兩人自然心喜,不過在守喪期間卻不好表現出來。隻有連連施禮言謝,吩咐仆役端筆墨紙硯上來,親自洗筆鋪紙研墨。
享受了迴高規格待遇,心情很是舒爽,但是楚質也不好意思真要兩人伺候,接過沾滿墨汁顯得飽滿潤澤的毛筆,看了眼紙卷,默誦片刻,挽袖執筆,毫尖輕點,起筆輕按,收放自如,婉轉直下,一氣嗬成。
過了片剪,楚質屏氣收筆,望著自己的作品,隻見全篇行次緊密。少有空白,字行間錯落參差,頗有橫雨斜風之勢,盡得蕭散簡遠的意韻,便知道自己的書法又有不小的進步,迴頭還真得感謝老師何涉,要不是他隔三差五的催討功課,使得自己不敢懈怠,不要說有所進步,恐怕退步得連字都不成勢了。
“美而不妖,秀而不枯,妙絕。”沈遼還好些。而沈括卻是第一次見到楚質的書法,在旁欣賞了片刻,見他落筆,終於忍不住喝彩起來,
其實沈括對於楚質的書法還是有些遲疑的,隻不過他相信沈遼的推薦和眼光,而今也證明他的選擇沒錯,心中有點自得,在讚美楚質的同時,或許也是在間接誇讚自己。
而楚質的心情也十分的舒暢,要知道沈括晚年寫的夢溪筆談可是要流傳百世的,今日之事這麽重要,肯定會記錄下來,留名青史的滋味還是很爽的;
大肆歎讚半響,紙上墨跡已經幹透。見到二人未動,楚質就要幫他們把墓誌銘收拾起來時,卻聽沈括說道:“大人,還有個落款”
楚質自然明白,這個落款落的不是自己的名字,而是墓誌銘作者的名字,可是剛才紙卷上沒見,轉身就要詢問,卻見沈括已經拿起紙卷,翻開另一頁展呈給他看,目光落在紙上,楚質忍不住驚愕起來,
另外一頁還有幾行字,無非是安慰沈括等人不要傷心難過之類的話。這些並不重要,真正令楚質在意的是,文章尾處落款名字卻是王安石三字。
又是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還好楚質對此情況心中早有準備,知道自己身處這個,時代,早晚會與許多名士相見,瞬息恢複平靜,好奇問道:“卻不知這位是”
此時王安石的名聲還沒有顯,楚質裝做不認識才正常,而讓他感到奇怪的是,傳說之中的王安石,其書法似乎不咋樣,真是讓人”心情舒暢啊。
而且楚質的想法也沒有錯,曆史上的王安石,書法真正有所成就,是他被罷相還家的時候,清閑下來,以書法養心自娛,久了才算頗有造詣,而且練習的還是沈遼的字貼,至於現在,還在做官,忙於公務,不像楚質那麽有空,字體自然稱不上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