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勤政愛民
宴罷,眾人紛紛散去,宴雖然名為餞行,但是沈遘卻不是今日出發,真正起程的時間是安排在次日清晨,問清楚具體的時間後,楚質也隨之告辭離去。
“睿達,剛才為何如此出言無狀。”將客人送走,在返迴家中的路上,沈遘輕聲說道,臉上也有幾分不悅之色,別人也就罷了,但是自己弟弟的聲音,沈遘無論如何也不會聽錯的。
“酒令,酒令,自然是令行禁止,不分地位高低,如果不遵照執行,那還有什麽情趣可言,幹脆別玩了。”沈遼滿不在乎道,大方承認剛才是自己開口讓楚質起舞的。
知道沈遼是存心的,反正事情已經過去,而且楚質也巧妙的化解了尷尬,在眾人麵前小試才華,沈遘也沒有興趣計較,微微搖頭,輕笑說道:“睿達,覺得如何?”
問得沒頭沒腦,沈遼卻聽懂了,沉默了下,淡聲說道:“不怎麽樣。”
典型的心服口不服,沈遘微笑說道:“睿達,景純可是很有誠意的,剛才還特意向我打聽你的情況呢,說要登門求教。”
“這兩日我沒空。”沈遼說道,冷笑了下,似乎意有所指:“況且,想必他也沒有這份閑心,新官上任三把火,衙門還有許多事情等著他處理呢。”
“糟糕,忘記提醒景純了。”沈遘聞言,臉色微變,就欲迴身去找楚質,卻給沈遼攔了下來。
“大哥,這事你不能管,慣例如此。”沈遼正容說道:“況且連這關都過不了,還談什麽治世安民。”
“話可不能這樣說,景純缺乏經驗,受些蒙蔽也是正常的。”沈遘說道。
“正因如此,你才不能管,給他吃些教訓,日後印象才深刻,不會犯同樣的錯誤。”沈遼輕聲道:“你我當年也不是這樣過來的嗎。”
沉吟了下,沈遘輕歎道:“希望他們莫要太過份了。”
宴會的縉紳士子們實在是太過熱情,每個人紛紛前來敬酒,楚質也覺得有一絲醉意,還好不用自己走路,直接坐在轎子中小憩起來,說實話,轎子固然平穩,但怎麽也有些搖晃的,與醉暈的感覺類似,飄飄然,楚質卻有幾分倦意,迷迷糊糊中,眼睛輕閉,進入似睡非睡的狀態之中。
“大人。”
耳邊傳來唿喚聲讓楚質醒了過來,舒展了下身體,發現轎子已經停了下來,從轎子的壁窗向外看去,卻是已到縣衙門前,為什麽不直接進去,楚質心中迷惑,掀簾下轎,卻發現縣衙門前聚集了一幫人,熙熙攘攘的,似乎有些熱鬧,有幾個衙役皂吏在維護秩序。
“怎麽迴事?”楚質皺眉問道。
“大人,這些都是前來報案鳴冤的百姓。”劉仁之連忙過來說道,目光似乎有些閃爍。
報案鳴冤,微楞了下,楚質心中冷笑,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自己還沒有把火點燃,就有人想給自己來個下馬威,真把自己當成什麽都不懂的士子書生了,剛剛上任第一日,自己還沒有懸牌放告,說要在什麽時候正式開始接收訴訟,哪裏會有人來報案。
不須要人提醒,楚質從後世的某些資料中了解知道,縣衙門裏吏員,最擅長的就是每逢新官上任時,唆使許多當地人前來告狀,而且案情冗雜繁複、似是而非,非把新官攪得頭昏腦脹才肯罷休,那以後這官員就對於此類事便生厭惡了,於是吏員們趁其懈怠,就把辦案的事權攬到了手裏,將官員架空。
吏員們之所以敢這樣做,說白了,就是吏員大多是當地豪富推選,世代盤踞地方衙門,早已裏外勾結成一氣,形成地頭蛇之類的勢力,然而那些被朝廷派到州縣裏來當官員的,因迴避製度,基本上全是外鄉人,上任之初連語言交流尚是障礙,哪談得上熟悉民情,好不容易幹到有點熟悉了,又得依官製調動,再派來的繼任者,一切又從頭開始循環。
仔細想想也就清楚了,人家吏職是世代相傳,而官員三年一換,自然而然的,在某些資深吏員看來,這州縣衙門的真正主人就是他們,上麵派來當官員的倒是過往客人,當然要給新任者點顏色,讓他明白為客之道,問題在於,這種事情楚質怎麽可能容忍得了。
“大人,都已近酉時,要不待明日再接案也不遲。”劉仁之在旁提議道。
“是啊,些微小事,將交小的們處理,到時候大人再過遍堂,簽押蓋印,上報州衙即可。”立時有人附和起來。
“本官受朝廷之托,治理地方,安撫百姓,豈能懈怠之。”楚質微笑說道:“書吏先去記錄百姓案狀,劉主簿,吩咐三班衙役升堂,待本官換好官袍,即時開堂問訊。”
“遵令。”幾個書吏低頭說道,嘴角掠出一絲異樣笑容,地位懸殊又怎麽樣,遲早要向我們求助,也不怪書吏那麽自信,說起來這又是古代官場的一大傳統,辦任何事情,都有一套繁瑣的程式,基本法令之外,應該援引或可資類推的成例有如汗牛充棟,科舉出身的進士書生,經史策論能講得頭頭是道,詩雲子曰可能背得滾瓜爛熟,可是少有能摸著這些門道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某官員接辦一件公事,這事情該依哪一條法令或哪一項規定去處理,在律令和會典等書籍中都找不到,萬一出點紕漏或被上司找出了岔子,輕則駁迴,重則訓斥,那不就成了吃不了兜著走。
這時就得設法找出以往出現過的成例套用,或者是相似的成例類推,以保萬無一失,可是究竟該找什麽成例,或者雖已知道,又究竟該從檔案庫裏的哪一架哪一格上去調取,那就隻有依靠熟悉縣衙情況的皂吏們了。
就在楚質返迴內宅換官服時,劉仁之悄聲警告幾個書吏道:“縣尊來頭不小,待會你們幾個別太過份了。”
“劉主簿這話是什麽意思,我們怎麽聽不明白。”某吏狡黠笑道。
“人家可是京裏的官宦子弟,若是讓他下不了台,失了麵子,倒黴的不僅是你們而已。”劉仁之輕哼了下,拂袖離去,按照楚質的吩咐,召集三班衙役,準備升堂審案。
身穿淡綠色官袍的緩步從堂帳外走入大堂上,昂首闊步,還真有幾分威嚴之氣,目光微微掃視,見縣衙各司書吏,衙役已經分列站齊迎接,楚質微微點頭以示滿意,隨之走到公案前的位置上坐下。
“恭迎大人。”一幫下屬官吏識趣行禮。
楚質輕輕點頭,第一次坐在公堂之上,感覺蠻新奇的,挺了挺胸,端正坐姿,目光微垂,卻見案上擺放著印包、簽筒、筆架、硯台、醒木,以及寫有“迴避”、“肅靜”等字樣的虎頭牌麵之類,其中各有妙用,在楚潛的言傳身授下,楚質自然不會感到陌生。
“劉主簿,狀子何在?”正事要緊,楚質扯了下衣袖,隨之偏頭問道,在古代,打官司告狀是要寫狀書的,不會寫也不要緊,縣衙有專門的書吏負責此事,而擊鼓喊冤法隻是在緊急情況下才使用,畢竟用嘴說的,遠遠沒有寫著那麽詳細,稍有應答失誤,便要挨上幾十大板,所以很少有膽敢輕易去敲它的人,
“請大人過目。”在右下首案台坐著的劉仁之連忙起身,將一疊厚厚的狀紙呈了上去。
“總共有多少件案子?”分量不輕嘛,楚質冷笑,麵上不動聲色,隨口問道:“事主可都在衙前等候?”
“共三十七件,事主皆在。”劉仁之輕聲說道。
古代的官衙不是現代的法院,一般在接到案子之後,能當聲判定的就即時解決,除非實在是沒有辦法立時決斷,才會選擇拖延,還是很講究效率的,畢竟百姓還要辛勤勞作,可沒有那麽多空閑時間在公堂裏耗著。
“牛丟了,找不著;錢丟了,懷疑是隔壁阿三偷的;有人在酒樓裏白吃白喝不給錢;孫七要造反。”楚質隨意瞄了幾眼狀書,發現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當然,楚質也清楚,或許在自己看來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是相對而言,對於百姓來說,那可是天大的事啊。
古代的時候,牛的地位可是崇高之極的,各朝律令明文規定,無故宰殺耕牛者是要坐牢的,而且百姓耕作田地絕對離不開它,如今丟失,心情肯定非常急慮,仔細的翻閱狀書,楚質將一些事關民生的案件先抽了出來,放在最前麵,至於像孫七要造反之類的,直接壓到最底下,明顯是捕風捉影的事情,居然也拿來上報,現在沒空理會,待會再仔細詢問。
“開堂,帶事主。”觀看片刻狀子,楚質已然心中有數,冷不防的抄起醒木用力一拍,啪的聲,讓堂下眾人心中一驚,還好長年在縣衙辦差,而且官員們都喜歡玩這手,官吏們也有了幾分免疫,聽到聲音,紛紛肅容挺立。
“升堂。”兩排衙役齊聲迴應,隨之敲起了整齊有序的驚堂棍。
幾個時辰過去了,堂中的書吏們從想看笑話的心理,轉變成為忍不住的驚訝,再到現在麻木欲淚的心情,真是有幾分跌宕起伏的感覺。
明知道官場黑暗,吏猾如油,楚質怎麽可能不提前防範,早在上任之前,已經向擅長吏治的長輩、師長請教過了,固然隻是隻學到幾分經驗,還未能完全融會貫通,但是應付起幾件民事案子,簡直就是遊刃有餘,絲毫沒有費半分力氣,丟牛的,問明情況,排除他人偷盜的可能,直接吩咐衙役到後山去尋找,白吃不給錢的,判其到酒樓幫工賺錢為自己贖身,林林總總,讓事主將事情原委說清楚,三兩下就可以寫判詞結案。
轉眼之間,十幾個案子全部處理完畢,才一個多小時而已,主要是有些事主,因為見官心怯,言語有些詞不達意,不然時間可能會縮得更加短,等到此事,滿堂的官吏,再也沒有人敢小瞧年紀輕輕的縣官大人。
本來以為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剩下的案子也很完完結的,然而卻不知道知縣大人到底怎麽了,一改之前的明察秋毫,睿智決斷,對於某件不值一提的小案子,反複盤問,讓事主複述了近百遍,才勉強似的弄明白了到底是怎麽迴事,可是過了片刻,似乎又忘記了,又重新再問過。
夏季的夜晚,可謂是月朗星稀,銀白色的清輝月光灑落大地,涼風習習,帶走了午時的炎熱,然而,公堂之上,一幫衙役書吏們卻感到昏昏欲睡,眼皮直打戰,有的幹脆低著頭,不時輕點,似乎在附和著縣官大人言語,當然,如果沒有那細細勻稱的鼻鼾聲,那就更加看不出破綻來了。
其實也不怪他們如此失禮,主要是如今已經是子夜時分,真正的夜靜更深,杭州可不比不夜之城的汴梁,這個時候城中的大部分人家已經熄燈休息,燈火通明的秦樓楚館,也要注意影響,當然不可能開到官衙的附近來,所以這個時候,縣衙前的街道靜悄悄的,沒有任何的聲音,反而縣衙中燈火輝煌的,隱隱約約傳來某些動靜,驚嚇了不少過往行人。
而且官吏們也沒有通宵達旦的習慣,就算有夜生活,也是與如花似玉在暖和的床上作些親密交流,而現在卻連坐的地方都沒有,還要重重複複的聽著那些已經聽了不下數百遍的話,能堅持沒有倦意的人,恐怕沒有幾個。
楚質就是其中之一,或者是飲了些淳酒,精神抖擻,命人送上茶湯,輕輕抿了口,越發顯得神采奕奕,就欲開口,還沒有發出聲音,卻聽堂下的事主機械似的迴答:“小的名叫丁五,要告那孫七謀反,迴大人的話,那是因為小的與他是鄰居,無意中聽到他們夫妻在吵架,言語之中,多有冒犯朝廷與官家之處。”
楚質愕然了下,立即明白,自己重複太多,事主已經知道自己下句要問什麽,不等自已問出來,就順著下去迴答,瞄了下公堂的情形,楚質微笑了下,順手抄起醒木猛拍。
一陣人仰馬翻,某些人驚醒過來,下意識的抹了下嘴巴,紛紛肅容站直,心中暗暗叫苦,這時候,任誰都清楚,知縣大人明顯是有意在拖延時間,不然已經是最後一個案子,卻詢問了近半個時辰還沒有結果。
哪有這樣斷案的,既不傳召被告,又不讓事主拿出有力證據來,隻是反複詢問,能有什麽結果,況且這案子根本不用審,誰都清楚,丁五隻是聽到人家夫妻吵架的內容中有不敬朝廷之處,在沒有錄音機的時代,隻要人家矢口否認,也沒有別的人證物證,誰也沒法證明他所言屬實,這樣的案子,其實根本不用審,官衙直接可以不予受理,還可以反過來定他一個誣蔑之罪。
快些結案吧,某些書吏心裏暗暗悲歎,也不是沒有人向縣尊大人提出過,夜已深更,可以暫時休堂,待明日再審,問題在於,人家卻不願意,而且理由十分的冠冕堂皇,字句不離朝廷、社稷、官家、治國、安民、不可鬆懈、百姓疾苦,勢比人強,況且人家才是縣衙之主,說什麽就是什麽了。
“劉主簿,此案你覺得應該如何判決啊?”楚質含笑問道。
“一切聽從縣尊作主,下官沒有異意。”劉仁之恭敬說道,眼眉之間,似有一縷笑意。
“既然如此,那就如此判決吧。”楚質微笑了下,執筆沾墨,在狀書上行雲流水的書寫起來,隨之將湖輕投迴筆筒中,起身拂袖而去,越過堂帳時,才傳來聲音:“退堂。”
“退堂。”一陣莫明其妙後,眾人才醒悟,連忙迴應喝道,聲音充滿解脫似的欣喜。
“夫妻反目,常事;兩鄰首告,生事;捕衙申報,多事;本縣不準,省事。真是妙不可言啊。”見楚質離去,劉仁之上前拿起楚質批示的狀書,吟誦起來,走下堂去,順手塞給縣衙錄事,輕笑說道:“收好,明日貼在衙外的牆上公示。”
想到剛才如釋重負而走的事主,很多人心中五味雜陳,這個時候,隻要是腦子有幾分機靈的皂吏,心裏都已經明白,為難新上任官員的慣例已經讓人家識破,而且還不動聲色的巧妙反將一軍,而且沒有當場點破吏員們的用心,給眾人留下顏麵。
某個書吏反應過來,連忙堆起笑臉說道:“主簿大人,剛才您說縣尊有些來頭,是不是知道什麽,還請賜教。”
“不用我說,明日自然會有人告訴你們。”劉仁之笑道,也踏著輕盈的步伐返迴官舍,心裏有些奇怪,這麽晚了,自己居然沒有絲毫睡意,難道說喝酒也能提神不成。
清晨,太陽還未出來,天際呈白茫茫的一片,有幾分寒意,杭州城外碼頭,眾人與沈遘作最後的敘別,與沈氏宗族的父老鄉親傷感的述說片刻,沈遘走到楚質旁邊,唇間掠過一絲笑意,輕聲道:“景純,半夜未眠,清晨起來居然還這麽有精神,真是讓人羨慕啊。”
“你知道了。”楚質微笑道。
“半個杭州城都靜悄悄的,就錢塘縣衙裏燈火通明,聽其動靜熱鬧之極,誰也吃不準是怎麽迴事,哪個不關心啊。”沈遘說道,眼睛裏盡是笑意。
“新官上任的,怎麽說也要做個勤政愛民的樣子給人看下吧,免得那些監察禦史奏我怠政,讓考課院記下一筆,影響我三年後的磨勘申請。”楚質嬉笑道。
兩人相視輕笑起來,過了片刻,沈遘才輕聲道:“景純,昨晚你做得固然不錯,但卻綿軟了些,對某些人,必須示之以威,不然他們是不會感其恩的。”
自幼跟隨父親在衙門裏生活,耳濡目染之下,沈遘對於吏道毫不陌生,熟悉衙門裏的門道路數,明白什麽時候應該要怎麽行事,才能震懾住某些滑吏。
“我何嚐不明白。”微微點頭,楚質輕歎道:“隻是縣衙裏的事情,一時半會還離不開他們,待睿達兄在衙裏坐鎮之後,有誰再敢犯事,我絕不輕饒。”
沈遘也覺得有理,再聊了片刻,最終與眾人揮手作別,登上了客船,不久之後就揚帆起程,船隻慢慢遠去,直到消失在天際,在江前凝視良久,楚質悠悠歎了口氣,收拾下心情,委婉謝絕送別縉紳士子的赴宴邀請,坐上轎輿,悠悠迴衙。
固然在縣衙裏住了兩日,但楚質還沒有算是真正的上任,還缺少一套儀式,所以返迴衙門之後,在劉仁之與眾吏員的提議下,楚質也沒有拒絕,欣然答應。
先穿上公服,向儀門禮拜,拜過儀門後,又拜衙神,接著走上大堂,換上朝服,往北麵跪下來,這叫叩謝聖恩,之後還要拜印,這是官場上的老傳統,畢竟有了這印把子便有了一切,然後脫下朝服換公服,把什麽宅神啦、灶神啦,一路路神祗全部祭到位,免得他們跟自己過不去,折騰了半天,腰酸背痛的,最後自然是享受屬員、書吏、差役們的參賀,儀式才算完成。
當然,興致上來之後,楚質自然要在自己的地盤上仔細巡察,凡是衙門裏的銀庫、料庫、糧倉等衙管庫房,都得對照前任留下的賬本,一一驗過,同時把監房、監押場所等都審查一遍,對照吏房呈交上來的各種書辦卯簿、差役卯簿等花名冊,讓他們輪流報到一遍,也算是自我介紹,而楚質正好借機認人,畢竟連自己的下屬姓名都不清楚,還真有些說不過去。
就這樣,一天又過去了,不過今日卻沒有案件要審訊,楚質也隨之懸牌放告,宣布後天開始,正式接收百姓的訴訟,之所以選擇後天,是因為明日楚質要到沈家去拜訪沈遼,畢竟書吏們的行為讓楚質感覺非常不爽,隻是這些人熟悉錢塘情況,而且與當地的豪富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也不好動他們,水至清無魚,難得糊塗的道理楚質也明白,所以想請個高人來坐鎮,讓皂吏們有所收斂。
宴罷,眾人紛紛散去,宴雖然名為餞行,但是沈遘卻不是今日出發,真正起程的時間是安排在次日清晨,問清楚具體的時間後,楚質也隨之告辭離去。
“睿達,剛才為何如此出言無狀。”將客人送走,在返迴家中的路上,沈遘輕聲說道,臉上也有幾分不悅之色,別人也就罷了,但是自己弟弟的聲音,沈遘無論如何也不會聽錯的。
“酒令,酒令,自然是令行禁止,不分地位高低,如果不遵照執行,那還有什麽情趣可言,幹脆別玩了。”沈遼滿不在乎道,大方承認剛才是自己開口讓楚質起舞的。
知道沈遼是存心的,反正事情已經過去,而且楚質也巧妙的化解了尷尬,在眾人麵前小試才華,沈遘也沒有興趣計較,微微搖頭,輕笑說道:“睿達,覺得如何?”
問得沒頭沒腦,沈遼卻聽懂了,沉默了下,淡聲說道:“不怎麽樣。”
典型的心服口不服,沈遘微笑說道:“睿達,景純可是很有誠意的,剛才還特意向我打聽你的情況呢,說要登門求教。”
“這兩日我沒空。”沈遼說道,冷笑了下,似乎意有所指:“況且,想必他也沒有這份閑心,新官上任三把火,衙門還有許多事情等著他處理呢。”
“糟糕,忘記提醒景純了。”沈遘聞言,臉色微變,就欲迴身去找楚質,卻給沈遼攔了下來。
“大哥,這事你不能管,慣例如此。”沈遼正容說道:“況且連這關都過不了,還談什麽治世安民。”
“話可不能這樣說,景純缺乏經驗,受些蒙蔽也是正常的。”沈遘說道。
“正因如此,你才不能管,給他吃些教訓,日後印象才深刻,不會犯同樣的錯誤。”沈遼輕聲道:“你我當年也不是這樣過來的嗎。”
沉吟了下,沈遘輕歎道:“希望他們莫要太過份了。”
宴會的縉紳士子們實在是太過熱情,每個人紛紛前來敬酒,楚質也覺得有一絲醉意,還好不用自己走路,直接坐在轎子中小憩起來,說實話,轎子固然平穩,但怎麽也有些搖晃的,與醉暈的感覺類似,飄飄然,楚質卻有幾分倦意,迷迷糊糊中,眼睛輕閉,進入似睡非睡的狀態之中。
“大人。”
耳邊傳來唿喚聲讓楚質醒了過來,舒展了下身體,發現轎子已經停了下來,從轎子的壁窗向外看去,卻是已到縣衙門前,為什麽不直接進去,楚質心中迷惑,掀簾下轎,卻發現縣衙門前聚集了一幫人,熙熙攘攘的,似乎有些熱鬧,有幾個衙役皂吏在維護秩序。
“怎麽迴事?”楚質皺眉問道。
“大人,這些都是前來報案鳴冤的百姓。”劉仁之連忙過來說道,目光似乎有些閃爍。
報案鳴冤,微楞了下,楚質心中冷笑,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自己還沒有把火點燃,就有人想給自己來個下馬威,真把自己當成什麽都不懂的士子書生了,剛剛上任第一日,自己還沒有懸牌放告,說要在什麽時候正式開始接收訴訟,哪裏會有人來報案。
不須要人提醒,楚質從後世的某些資料中了解知道,縣衙門裏吏員,最擅長的就是每逢新官上任時,唆使許多當地人前來告狀,而且案情冗雜繁複、似是而非,非把新官攪得頭昏腦脹才肯罷休,那以後這官員就對於此類事便生厭惡了,於是吏員們趁其懈怠,就把辦案的事權攬到了手裏,將官員架空。
吏員們之所以敢這樣做,說白了,就是吏員大多是當地豪富推選,世代盤踞地方衙門,早已裏外勾結成一氣,形成地頭蛇之類的勢力,然而那些被朝廷派到州縣裏來當官員的,因迴避製度,基本上全是外鄉人,上任之初連語言交流尚是障礙,哪談得上熟悉民情,好不容易幹到有點熟悉了,又得依官製調動,再派來的繼任者,一切又從頭開始循環。
仔細想想也就清楚了,人家吏職是世代相傳,而官員三年一換,自然而然的,在某些資深吏員看來,這州縣衙門的真正主人就是他們,上麵派來當官員的倒是過往客人,當然要給新任者點顏色,讓他明白為客之道,問題在於,這種事情楚質怎麽可能容忍得了。
“大人,都已近酉時,要不待明日再接案也不遲。”劉仁之在旁提議道。
“是啊,些微小事,將交小的們處理,到時候大人再過遍堂,簽押蓋印,上報州衙即可。”立時有人附和起來。
“本官受朝廷之托,治理地方,安撫百姓,豈能懈怠之。”楚質微笑說道:“書吏先去記錄百姓案狀,劉主簿,吩咐三班衙役升堂,待本官換好官袍,即時開堂問訊。”
“遵令。”幾個書吏低頭說道,嘴角掠出一絲異樣笑容,地位懸殊又怎麽樣,遲早要向我們求助,也不怪書吏那麽自信,說起來這又是古代官場的一大傳統,辦任何事情,都有一套繁瑣的程式,基本法令之外,應該援引或可資類推的成例有如汗牛充棟,科舉出身的進士書生,經史策論能講得頭頭是道,詩雲子曰可能背得滾瓜爛熟,可是少有能摸著這些門道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某官員接辦一件公事,這事情該依哪一條法令或哪一項規定去處理,在律令和會典等書籍中都找不到,萬一出點紕漏或被上司找出了岔子,輕則駁迴,重則訓斥,那不就成了吃不了兜著走。
這時就得設法找出以往出現過的成例套用,或者是相似的成例類推,以保萬無一失,可是究竟該找什麽成例,或者雖已知道,又究竟該從檔案庫裏的哪一架哪一格上去調取,那就隻有依靠熟悉縣衙情況的皂吏們了。
就在楚質返迴內宅換官服時,劉仁之悄聲警告幾個書吏道:“縣尊來頭不小,待會你們幾個別太過份了。”
“劉主簿這話是什麽意思,我們怎麽聽不明白。”某吏狡黠笑道。
“人家可是京裏的官宦子弟,若是讓他下不了台,失了麵子,倒黴的不僅是你們而已。”劉仁之輕哼了下,拂袖離去,按照楚質的吩咐,召集三班衙役,準備升堂審案。
身穿淡綠色官袍的緩步從堂帳外走入大堂上,昂首闊步,還真有幾分威嚴之氣,目光微微掃視,見縣衙各司書吏,衙役已經分列站齊迎接,楚質微微點頭以示滿意,隨之走到公案前的位置上坐下。
“恭迎大人。”一幫下屬官吏識趣行禮。
楚質輕輕點頭,第一次坐在公堂之上,感覺蠻新奇的,挺了挺胸,端正坐姿,目光微垂,卻見案上擺放著印包、簽筒、筆架、硯台、醒木,以及寫有“迴避”、“肅靜”等字樣的虎頭牌麵之類,其中各有妙用,在楚潛的言傳身授下,楚質自然不會感到陌生。
“劉主簿,狀子何在?”正事要緊,楚質扯了下衣袖,隨之偏頭問道,在古代,打官司告狀是要寫狀書的,不會寫也不要緊,縣衙有專門的書吏負責此事,而擊鼓喊冤法隻是在緊急情況下才使用,畢竟用嘴說的,遠遠沒有寫著那麽詳細,稍有應答失誤,便要挨上幾十大板,所以很少有膽敢輕易去敲它的人,
“請大人過目。”在右下首案台坐著的劉仁之連忙起身,將一疊厚厚的狀紙呈了上去。
“總共有多少件案子?”分量不輕嘛,楚質冷笑,麵上不動聲色,隨口問道:“事主可都在衙前等候?”
“共三十七件,事主皆在。”劉仁之輕聲說道。
古代的官衙不是現代的法院,一般在接到案子之後,能當聲判定的就即時解決,除非實在是沒有辦法立時決斷,才會選擇拖延,還是很講究效率的,畢竟百姓還要辛勤勞作,可沒有那麽多空閑時間在公堂裏耗著。
“牛丟了,找不著;錢丟了,懷疑是隔壁阿三偷的;有人在酒樓裏白吃白喝不給錢;孫七要造反。”楚質隨意瞄了幾眼狀書,發現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當然,楚質也清楚,或許在自己看來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是相對而言,對於百姓來說,那可是天大的事啊。
古代的時候,牛的地位可是崇高之極的,各朝律令明文規定,無故宰殺耕牛者是要坐牢的,而且百姓耕作田地絕對離不開它,如今丟失,心情肯定非常急慮,仔細的翻閱狀書,楚質將一些事關民生的案件先抽了出來,放在最前麵,至於像孫七要造反之類的,直接壓到最底下,明顯是捕風捉影的事情,居然也拿來上報,現在沒空理會,待會再仔細詢問。
“開堂,帶事主。”觀看片刻狀子,楚質已然心中有數,冷不防的抄起醒木用力一拍,啪的聲,讓堂下眾人心中一驚,還好長年在縣衙辦差,而且官員們都喜歡玩這手,官吏們也有了幾分免疫,聽到聲音,紛紛肅容挺立。
“升堂。”兩排衙役齊聲迴應,隨之敲起了整齊有序的驚堂棍。
幾個時辰過去了,堂中的書吏們從想看笑話的心理,轉變成為忍不住的驚訝,再到現在麻木欲淚的心情,真是有幾分跌宕起伏的感覺。
明知道官場黑暗,吏猾如油,楚質怎麽可能不提前防範,早在上任之前,已經向擅長吏治的長輩、師長請教過了,固然隻是隻學到幾分經驗,還未能完全融會貫通,但是應付起幾件民事案子,簡直就是遊刃有餘,絲毫沒有費半分力氣,丟牛的,問明情況,排除他人偷盜的可能,直接吩咐衙役到後山去尋找,白吃不給錢的,判其到酒樓幫工賺錢為自己贖身,林林總總,讓事主將事情原委說清楚,三兩下就可以寫判詞結案。
轉眼之間,十幾個案子全部處理完畢,才一個多小時而已,主要是有些事主,因為見官心怯,言語有些詞不達意,不然時間可能會縮得更加短,等到此事,滿堂的官吏,再也沒有人敢小瞧年紀輕輕的縣官大人。
本來以為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剩下的案子也很完完結的,然而卻不知道知縣大人到底怎麽了,一改之前的明察秋毫,睿智決斷,對於某件不值一提的小案子,反複盤問,讓事主複述了近百遍,才勉強似的弄明白了到底是怎麽迴事,可是過了片刻,似乎又忘記了,又重新再問過。
夏季的夜晚,可謂是月朗星稀,銀白色的清輝月光灑落大地,涼風習習,帶走了午時的炎熱,然而,公堂之上,一幫衙役書吏們卻感到昏昏欲睡,眼皮直打戰,有的幹脆低著頭,不時輕點,似乎在附和著縣官大人言語,當然,如果沒有那細細勻稱的鼻鼾聲,那就更加看不出破綻來了。
其實也不怪他們如此失禮,主要是如今已經是子夜時分,真正的夜靜更深,杭州可不比不夜之城的汴梁,這個時候城中的大部分人家已經熄燈休息,燈火通明的秦樓楚館,也要注意影響,當然不可能開到官衙的附近來,所以這個時候,縣衙前的街道靜悄悄的,沒有任何的聲音,反而縣衙中燈火輝煌的,隱隱約約傳來某些動靜,驚嚇了不少過往行人。
而且官吏們也沒有通宵達旦的習慣,就算有夜生活,也是與如花似玉在暖和的床上作些親密交流,而現在卻連坐的地方都沒有,還要重重複複的聽著那些已經聽了不下數百遍的話,能堅持沒有倦意的人,恐怕沒有幾個。
楚質就是其中之一,或者是飲了些淳酒,精神抖擻,命人送上茶湯,輕輕抿了口,越發顯得神采奕奕,就欲開口,還沒有發出聲音,卻聽堂下的事主機械似的迴答:“小的名叫丁五,要告那孫七謀反,迴大人的話,那是因為小的與他是鄰居,無意中聽到他們夫妻在吵架,言語之中,多有冒犯朝廷與官家之處。”
楚質愕然了下,立即明白,自己重複太多,事主已經知道自己下句要問什麽,不等自已問出來,就順著下去迴答,瞄了下公堂的情形,楚質微笑了下,順手抄起醒木猛拍。
一陣人仰馬翻,某些人驚醒過來,下意識的抹了下嘴巴,紛紛肅容站直,心中暗暗叫苦,這時候,任誰都清楚,知縣大人明顯是有意在拖延時間,不然已經是最後一個案子,卻詢問了近半個時辰還沒有結果。
哪有這樣斷案的,既不傳召被告,又不讓事主拿出有力證據來,隻是反複詢問,能有什麽結果,況且這案子根本不用審,誰都清楚,丁五隻是聽到人家夫妻吵架的內容中有不敬朝廷之處,在沒有錄音機的時代,隻要人家矢口否認,也沒有別的人證物證,誰也沒法證明他所言屬實,這樣的案子,其實根本不用審,官衙直接可以不予受理,還可以反過來定他一個誣蔑之罪。
快些結案吧,某些書吏心裏暗暗悲歎,也不是沒有人向縣尊大人提出過,夜已深更,可以暫時休堂,待明日再審,問題在於,人家卻不願意,而且理由十分的冠冕堂皇,字句不離朝廷、社稷、官家、治國、安民、不可鬆懈、百姓疾苦,勢比人強,況且人家才是縣衙之主,說什麽就是什麽了。
“劉主簿,此案你覺得應該如何判決啊?”楚質含笑問道。
“一切聽從縣尊作主,下官沒有異意。”劉仁之恭敬說道,眼眉之間,似有一縷笑意。
“既然如此,那就如此判決吧。”楚質微笑了下,執筆沾墨,在狀書上行雲流水的書寫起來,隨之將湖輕投迴筆筒中,起身拂袖而去,越過堂帳時,才傳來聲音:“退堂。”
“退堂。”一陣莫明其妙後,眾人才醒悟,連忙迴應喝道,聲音充滿解脫似的欣喜。
“夫妻反目,常事;兩鄰首告,生事;捕衙申報,多事;本縣不準,省事。真是妙不可言啊。”見楚質離去,劉仁之上前拿起楚質批示的狀書,吟誦起來,走下堂去,順手塞給縣衙錄事,輕笑說道:“收好,明日貼在衙外的牆上公示。”
想到剛才如釋重負而走的事主,很多人心中五味雜陳,這個時候,隻要是腦子有幾分機靈的皂吏,心裏都已經明白,為難新上任官員的慣例已經讓人家識破,而且還不動聲色的巧妙反將一軍,而且沒有當場點破吏員們的用心,給眾人留下顏麵。
某個書吏反應過來,連忙堆起笑臉說道:“主簿大人,剛才您說縣尊有些來頭,是不是知道什麽,還請賜教。”
“不用我說,明日自然會有人告訴你們。”劉仁之笑道,也踏著輕盈的步伐返迴官舍,心裏有些奇怪,這麽晚了,自己居然沒有絲毫睡意,難道說喝酒也能提神不成。
清晨,太陽還未出來,天際呈白茫茫的一片,有幾分寒意,杭州城外碼頭,眾人與沈遘作最後的敘別,與沈氏宗族的父老鄉親傷感的述說片刻,沈遘走到楚質旁邊,唇間掠過一絲笑意,輕聲道:“景純,半夜未眠,清晨起來居然還這麽有精神,真是讓人羨慕啊。”
“你知道了。”楚質微笑道。
“半個杭州城都靜悄悄的,就錢塘縣衙裏燈火通明,聽其動靜熱鬧之極,誰也吃不準是怎麽迴事,哪個不關心啊。”沈遘說道,眼睛裏盡是笑意。
“新官上任的,怎麽說也要做個勤政愛民的樣子給人看下吧,免得那些監察禦史奏我怠政,讓考課院記下一筆,影響我三年後的磨勘申請。”楚質嬉笑道。
兩人相視輕笑起來,過了片刻,沈遘才輕聲道:“景純,昨晚你做得固然不錯,但卻綿軟了些,對某些人,必須示之以威,不然他們是不會感其恩的。”
自幼跟隨父親在衙門裏生活,耳濡目染之下,沈遘對於吏道毫不陌生,熟悉衙門裏的門道路數,明白什麽時候應該要怎麽行事,才能震懾住某些滑吏。
“我何嚐不明白。”微微點頭,楚質輕歎道:“隻是縣衙裏的事情,一時半會還離不開他們,待睿達兄在衙裏坐鎮之後,有誰再敢犯事,我絕不輕饒。”
沈遘也覺得有理,再聊了片刻,最終與眾人揮手作別,登上了客船,不久之後就揚帆起程,船隻慢慢遠去,直到消失在天際,在江前凝視良久,楚質悠悠歎了口氣,收拾下心情,委婉謝絕送別縉紳士子的赴宴邀請,坐上轎輿,悠悠迴衙。
固然在縣衙裏住了兩日,但楚質還沒有算是真正的上任,還缺少一套儀式,所以返迴衙門之後,在劉仁之與眾吏員的提議下,楚質也沒有拒絕,欣然答應。
先穿上公服,向儀門禮拜,拜過儀門後,又拜衙神,接著走上大堂,換上朝服,往北麵跪下來,這叫叩謝聖恩,之後還要拜印,這是官場上的老傳統,畢竟有了這印把子便有了一切,然後脫下朝服換公服,把什麽宅神啦、灶神啦,一路路神祗全部祭到位,免得他們跟自己過不去,折騰了半天,腰酸背痛的,最後自然是享受屬員、書吏、差役們的參賀,儀式才算完成。
當然,興致上來之後,楚質自然要在自己的地盤上仔細巡察,凡是衙門裏的銀庫、料庫、糧倉等衙管庫房,都得對照前任留下的賬本,一一驗過,同時把監房、監押場所等都審查一遍,對照吏房呈交上來的各種書辦卯簿、差役卯簿等花名冊,讓他們輪流報到一遍,也算是自我介紹,而楚質正好借機認人,畢竟連自己的下屬姓名都不清楚,還真有些說不過去。
就這樣,一天又過去了,不過今日卻沒有案件要審訊,楚質也隨之懸牌放告,宣布後天開始,正式接收百姓的訴訟,之所以選擇後天,是因為明日楚質要到沈家去拜訪沈遼,畢竟書吏們的行為讓楚質感覺非常不爽,隻是這些人熟悉錢塘情況,而且與當地的豪富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也不好動他們,水至清無魚,難得糊塗的道理楚質也明白,所以想請個高人來坐鎮,讓皂吏們有所收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