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徐州主帥,換成了蕭子昭的老熟人蕭靖藝,奉命為使持節、都督南兗、兗、徐、青、冀五州諸軍事,領兗州刺史。於是撤去洛口左營,在浮山設立營寨,由左衛將軍昌義之、驃騎將軍、太子右衛率康長明統帥,以提防索虜的侵擾,又有北徐州太守張豹,率部兩萬餘人,配合張德繼;荊山大營則由輕車將軍蕭子明、南兗州大中正江蒨共同統帥。
至此,洛口、浮山、荊山三個大營皆以防守為要務,並且對所轄地界的堤壩進行修葺,清理河道的同時順帶著發動地方百姓,征糧納稅、挑選勞力。
每二十戶取五人,還有軍中的雜役冗從等人充當勞役,負責采石伐木,運送物資不說。
如此情景,在南兗州、北兗州和南徐州到處可見。
又有度支尚書王遷、臨川王長史陸明霞奉旨征粟斂穀,收布集絹。
直到末伏,陸續征得粟米七十萬石,另有瑣碎銀錢、珍寶器物各有所計。
就這樣,一邊築堰一邊補充人員物資,直到夏秋之交,已征得勞工二十餘萬人,築堰耗費銀錢已有數百萬。
康長明本就瘦弱的身軀,經曆這數月的折騰後,已是骨瘦如柴。
浮山大營裏,婢女麗兒像往常一樣,於傍晚遞過來一碗參湯。
康長明見狀微微點頭,便把湯碗放在了一邊。
此時營帳裏昌義之皺著眉頭,惡狠狠的瞪了那婢女一眼。
“你先下去吧。”
“是!”
麗兒前腳剛踏出營帳的門簾兒,昌義之便抱著肩膀湊了過來。
“長明兄終日勞神於築堰要務,迴帳後何不多多歇息,養養心神呢!”
康長明本沒在意,可餘光裏看見昌義之甚是嚴肅,要說關心自己也不至於這樣的態度吧。
再一想,剛才進來的是麗兒,看來這老兄是話裏有話了。
於是康長明“哦”了一聲。
見康長明不想正麵迴應,作為老弟兄的昌義之也就不跟他打馬虎眼了。
“那張豹狡猾奸詐之名早已傳遍三軍。”
“他既送來賤婢,說不定就是想做些什麽!”
“長明兄,你可要清醒些,莫要被他蒙蔽了!”
康長明聽後隻得無奈的搖了搖頭。
“義之兄所言,我自然會記在心上。”
“不過那張豹並無所求,你我二人......也不必為此勞神了。”
“哼!”
“此處沒有外人,我也不跟你打哈哈。”
昌義之盯著那碗參湯悶聲說道。
“我未曾讀過幾本書冊,不過我聽人說過,‘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兄既已年至五旬,那婢女又夜夜侍奉,兄又如何能消受呢!”
康長明聽後是哭笑不得。
“嗬嗬嗬,也就是義之兄你啊!”
“能在我康長明麵前直言不諱。”
昌義之見狀無奈的搖了搖頭不說。
“末將參見二位將軍!”
張豹於門口深深作揖致禮。
“是太守啊,快請入座吧!”
於是三人圍著桌案,坐在了胡床上。
“北徐境內征斂物資一事,進展如何了?”
康長明喝了一大口濃茶說道。
“奧,末將正是為了此事而來。”
“經過這兩月征斂采伐,北徐境內石料幾乎已采盡。”
“但大堰剛剛成型,高不過十丈,還需大量石木才能繼續修築啊。”
“那勞役呢?”
“迴將軍,北徐境內已征發了勞役九萬青壯,加之周邊郡縣,現已征得勞役二十餘萬人。”
“嗯,勞役倒是充足。”
“將軍所言甚是,隻不過如此一來,北徐境內萬畝良田,多半是荒廢了......”
康長明頓了頓,雖說在事前已經預見到了,但遠沒有現實中這樣困難。
如此下去,等不到冬天就要鬧饑荒了。
“還有一事,還請將軍定奪。”
“你且說來。”
“今日築堰時,有幾處繩索斷裂,致使二十人掉進了淮水之中。”
康、昌二人聽後沉默了一會兒,張豹見狀欠了欠身。
“如此情形,已不是偶然。”
“從一月前開始,幾乎每日都有工匠因築堰喪生。”
“末將差人記錄了一下,築堰已有七十五日,工匠、士卒、勞力共計亡故二百一十人,傷者共計百又八十七人。”
“之前死傷者皆按軍中律令,以戰死沙場之名對其家眷撫恤安置。”
“可是勞役中多有狡猾之徒,故意折傷或是摔傷,一來可以申領撫恤,二來可以迴到原籍。”
“末將擔心如此下去,那些勞役會爭相效仿。”
“以至於我築堰要務遙遙無期啊!”
昌義之聽後眉頭緊鎖。
“還有這種事?”
“那張太守何不仔細把關,從嚴處罰!”
隻見張豹滿臉無辜,搖了搖頭。
“誒!”
“昌將軍所言甚為有理。”
“可每日都有十數人死傷,我忙於征斂運送之事,實在是......分身乏術啊!”
“我看你是......”
昌義之瞪著大眼,一看就是想罵人了,幸好被康長明抬起來的手攔了一下。
隻見康長明對著張豹點了點頭。
“是我失察了,此事不能怪太守。”
“還請太守多多費心,把征斂錢糧、運送物資之事操辦妥當。”
“至於閑雜事務,我會再行安排。”
“多謝將軍體恤。”
“末將......末將還有一言。”
隻見張豹起身拱手。
康長明也沒多想,隻揚了揚手示意。
“太守請講。”
“末將本是奉旨協防荊山。”
“隻因浮山築堰人手短缺,如此便聽從將軍安排,來到此處接下了征斂事務。”
康長明點了點頭,以示肯定。
“末將鬥膽,請將軍上奏陛下,給末將求一個名分,末將......也不枉這一番勞苦了。”
昌義之聽後拄著大腿就要起來。
剛剛說什麽了,他張豹哪裏會有那樣的好心,他既送來婢女,定是有所求,沒想到這麽快就找上門了。
可是康長明卻微微笑了笑,腳底踢了下昌義之,把他按了下去。
“太守之功,我康長明必會銘記。”
“你放心,一旦大堰築成,我定會向陛下奏請,論功行賞!”
“如此,就謝過將軍了。”
張豹低頭拱手,又瞥了一眼盛著參湯的碗,退了出去。
“你瞧瞧!”
“我說什麽了!”
“我看這浮山大營裏,奸佞之首便是他張豹!”
康長明急忙擺手示意,又走到門口朝外邊瞧了瞧。
見張豹已走遠,康長明拉緊了布簾,這才走到了昌義之麵前。
“義之兄,你如何這般急躁啊!”
“浮山築堰乃關乎我南國興衰大業!我們人手不足亦是事實,若不用他張豹,我還能用誰呢!”
“可他分明就是在邀功,大堰還沒築成,他就等不及了。”
“若是大堰完工,恐怕他就會到京都請功了!”
“我戎馬半生,最痛恨之事便是爭功內鬥!”
“長明兄啊,你不會真被那婢女迷惑了吧!”
康長明一聽這話,頓時上了臉,可是又不能肆意發泄。
身為築堰都督,一切大事小情都要操心,隻因人手短缺,但任務重大。如果再把昌義之得罪了,就真的孤立無援了。
“你!”
“誒!”
康長明撫著胸口,癱坐在了胡床上。
昌義之見狀急忙靠了過去。
“你怎麽了?”
康長明滿臉痛苦,擺了擺手。
“一時心如刀絞......無甚大礙。”
“此症......已經纏了我半輩子......”
昌義之拄著桌案,悶著頭不再作聲。
此時大帳的後邊兒,有一個人起身掃了掃衣袖。
見裏麵沒了動靜,便悄悄地繞了出去。
不遠處一座低矮的帳篷裏,布簾兒掛到了一邊,一個婢女端出一盆髒水潑到了帳篷後邊的水溝裏。
“看來你在康將軍這裏,過得不錯啊!”
婢女被嚇了一跳,手中的陶盆也隨之掉在了地上。
“誰?”
婢女定睛看了看,這才驅身行禮。
“奴婢拜見太守......”
“我還以為你認不出我了呢!”
“奴婢不敢,奴婢......”
“小心隔牆有耳,你隨我來。”
於是婢女麗兒便跟著張豹來到了後邊的柴棚裏。
張豹轉身打量了一番。
看得麗兒寒毛都打著哆嗦。
“怎麽?你就這麽怕我嗎?”
“奴婢不敢,奴婢這條賤命是太守所救,奴婢定會舍身報答!”
“嗬嗬嗬,你記得就好!”
“既然你還記得,為何還要有意躲著我呢?”
“我告訴過你,要將那康長明一舉一動都記錄下來,如實向我稟告。”
“前幾日你還很是本分,怎麽這幾日,我什麽消息都沒有收到呢?”
“太守恕罪!”
“近日......近日軍中雜役多半去充了勞力。”
“奴婢也隻能奉將軍之令,來這裏幫忙。”
“故而......”
“嗬!”
“你不要忘了,我能給你什麽,就能拿迴來什麽!”
“你若壞了計劃,我定不會饒恕你!”
張豹說完,拂袖而去。
隻留麗兒在夜風中心神不安。
時間往迴撥一撥,卻說廷尉署的大獄南牆,新砌了一扇大窗戶。
微風拂過,桌案上的茶香四處飄蕩。
蕭綜依靠在木榻上,正沐浴著日光。
“小人參見殿下。”
門口,廷尉丞劉嗣芳低頭拱手。
“什麽事啊?”
蕭綜迷糊著眼,慵懶的迴道。
“小人代殿下抄寫了一千遍《孝經》,還請殿下過目。”
“哦?”
蕭綜接過謄抄的書冊,抬眼看了看他。
“劉廷尉倒是有心了。”
“不敢,不敢。”
“小人能為殿下代筆,乃榮幸之至。”
“嗬嗬嗬,你劉廷尉是我朝雅士之流。”
“寡人早有耳聞。”
“字跡如此清秀,亦是自創一派了。”
“小人才疏學淺,不敢在殿下麵前賣弄。”
“嗬嗬嗬......也罷。”
“這些日子,你忙前忙後,寡人都記在心上”
“小人不敢,能為殿下做事,小人求之不得。”
“嗬嗬嗬。”
“因你飽讀詩書,頗有才子風範,這才任了吏部郎。”
劉嗣芳聽了這句誇讚,忍不住露出了那口白牙來。
“不過......有人說你厭倦殿省事務,想要外任。”
“此事當真?”
蕭綜迴身看了看劉嗣芳。
隻見他“噗通”一下跪了下去。
“殿下英明。”
“小人不敢隱瞞。”
“隻因這殿省官職,多是沾親帶故之人。”
“小人出身寒微,雖受陛下恩澤,在省行事。”
“可終究抵不過那些有心之人。”
“故而小人不得不心懷憤慨,還望殿下......恕罪。”
看來這劉嗣芳是動了真格兒了,能把心裏話都說出來。
隻見蕭綜搔了搔下巴,再次看了看他。
“你與寡人本無甚瓜葛。”
“不過你能細心侍奉,也算是難得。”
“你既有外任之心,那麽寡人就扶你一把。”
劉嗣芳聽後喜出望外。
蕭綜這話真是敞亮,沒想到自己的小小心思真能應驗了。
都說做事看準時機,如今看來,一點不假。
“能得殿下垂青,小人雖死猶榮!”
“嗬嗬嗬,不要說得這麽極端。”
“眼下寡人就是個囚犯,雖有心收留你,但如此情形,恐怕難有作為了。”
聽了這話,劉嗣芳心裏涼了半截。
這孩子說了半天車軲轆話,沒一句實在東西。
天上一句地下一句的,難道是在耍著玩了?
“小人不求高官厚祿,隻願在殿下身旁執鞭墜馬,此生足矣!”
說完,一個響頭磕了下去。
“哈哈哈哈......”
“有趣!有趣!”
“哈哈哈哈......”
蕭綜把嘴咧到了耳朵根兒,笑得前仰後合。
劉嗣芳自知被戲弄了,隻得將腦袋紮在地上,一聲不吭。
過了一會兒,蕭綜攬袖起身。
“放心吧,我雖無權柄,但安排一個外任官職,還是綽綽有餘。”
“你且迴去,等我消息吧!”
“小人......叩謝殿下!”
劉嗣芳剛起身,門口便來了一眾寺人。
隻見俞三福左右瞧了瞧,忽被眼前射過來的陽光給晃了一下。
蕭綜原本是背著手,就著俞三福遮了下眼睛是空當,他急忙低身拱手。
“俞中使有禮了。”
劉嗣芳怔了一下,也跟著拱手作禮。
說是作禮,其實他是被蕭綜突如其來的輕言輕語的溫順勁兒給嚇住了,作出的應激反應。
“哎呦,殿下真是折煞老奴了。”
俞三福進了門,作禮迴應。
“蕭綜不敢,蕭綜乃是罪人一個,又怎敢受中使這般大禮呢。”
“這幾日我在這幽閉陋室之中虛心悔過。”
“冥冥之中,悟出了一個道理。”
“哦?”
“殿下有何高見?”
“誒!”
蕭綜仰首長歎!
“人活一世,貴在自知。”
“我已經想清楚了,出去之後,我要潛心修佛,每日為父皇和母後祈福。”
“我蕭綜身無所長,能得父皇恩澤關愛已是莫大福分。”
“我真是......悔不當初啊!”
蕭綜的音調可謂是悲痛萬分,說完便低頭抹著眼淚。
就連俞三福也被如此肺腑仁孝之言打動了。
於是抽出錦帕遞了過去。
“殿下既真心悔改,佛祖亦會保佑。”
“恕老奴直言,這幾日陛下身體欠安,殿下日後出了這大獄,可要記得過去探望一番才是啊。”
“什麽?父皇怎麽樣了?”
“是否還安好?”
俞三福聽後微微點了點頭。
“還請殿下放心,經過禦醫診治,陛下已無大礙了。”蕭綜聽後連連點頭迴應。
於是他攥著錦帕,將桌案上謄抄的《孝經》拿起了一本。
“此經字字入心,我已謄抄了千遍,又誦讀了萬次。”
“還請中使代我轉交給父皇,就說不孝兒子,知道錯了......”
俞三福心生憐憫,點頭示意。
“殿下放心,老奴定會轉呈陛下。”
如此,蕭綜把腰腹弓成九十度,拱手作禮,直到俞三福出了大獄的大門。
“殿下?殿下。”
“俞中使走了。”
被劉嗣芳這一叫,蕭綜才緩緩起身,憋得滿臉通紅。
“這扇木窗倒是深得我心,就是太小了,你不覺得熱嗎?”
劉嗣芳眨了眨眼,愣在原地不說。
勤政堂裏,皇帝剛剛服了湯藥,正在漱口。
俞三福邁著小碎步顛了過來。
“啟稟陛下,老奴適才已去過大獄了。”
“嗯。”
“他說了什麽嗎?”
“迴陛下,殿下已謄抄了千遍《孝經》,並誦讀了萬遍。”
“哦?”
“還知道誦讀......”
皇帝低聲嘀咕了一句。
“不僅如此,殿下還說,在大獄中悟出了一個道理。”
“什麽道理?”
“殿下說人貴在有自知之明,既身無所長,能得陛下恩澤關愛已是莫大福分了。”
“殿下還說,出獄後要潛心修佛,每日為陛下和淑媛娘娘祈福。”
皇帝聽後甚為驚訝,稍作思量後微微點了點頭。
“那你覺得,他是真心悔過了?”
俞三福抿了抿嘴唇兒,一邊給皇帝續了一杯茶,一邊微笑著。
“老奴不敢揣測殿下心中所想。”
“不過老奴看殿下滿眼血絲,身體也消瘦了大半。”
“如此情形,足見殿下悔過之心。”
“你真這麽認為?”
俞三福聽後低頭拱手。
“陛下恕罪,老奴隻是個凡夫俗子,實在看不出其他異樣了。”
“嗬嗬嗬,老東西。”
皇帝轉身盯著桌案看了許久,才微微點了點頭。
“去把這封詔令送到中書省吧。”
俞三福伸出雙手,指尖碰到了那張黃絹上,可皇帝卻頓了頓。
見此狀,俞三福隻得把頭埋得更深了。
所謂: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皇帝身為一國之君,若連一個毛頭孩子都容不下,又如何能容納天下呢!
再想想蕭綜,雖說他在郢州肆意胡來,但終究是拿了些銀錢,搶了民女也是因為他年輕,火力旺盛所致。
如今他上交了私藏的銀錢,又給了那些民女相應的身份,本質上並未造成什麽傷害。
即便是有,但他負荊請罪在先,於大獄中麵壁悔改了二十餘日在後,身體抱恙險些丟了小命,也算是一個深痛的教訓了。
至於雍州一事,蕭綜雖無支援之實,好在還有趕赴馳援之名。
至於老兄弟柳慶遠,斯人已去,長歌當哭。
身為開國將軍,馬革裹屍實為莫大榮耀。
若是蕭綜貿然發兵支援,他自己的小命能否保住還說不定。
作為父親,又怎麽忍心白發人送黑發人呢!
想到此處,皇帝放鬆了手指,那束黃絹順勢而下,落在了俞三福手中。
新橋的渡口,蕭辰立在岸邊。
婢女攙著玉漱,幾人望著船上的易瓊,揮手作別。
原來,皇帝的那封詔令裏,有兩個內容。
其中一個,便是著易瓊為馳銳將軍、散騎侍郎。
將軍的品階從九班升到了十一班。
看到這,不得不讓人想起九品十八班的官階順序。
可是啊,九品十八班那是正宗的品階。
而易瓊被任職的這種武將品階,可謂是高卑舛雜,因為它有二十四班之多。
不過對於易瓊來說並不在意,武將想要建立功勳,就是要去沙場作戰。
隻要有了上戰場的機會,一切都會成為可能。
此番行程,易瓊先要到郢州南郡拜見七殿下,再趕往大西北馳援鄱陽王。
多情自古傷離別,玉漱眼含熱淚,還有個把月就要臨產了,可易瓊卻不能在身旁守護。
而她心中深知,在家國大業,民族大義麵前,一切都要讓路。
所以灑脫揮手,直到戰艦消失在了河道盡頭......
有詩雲:
錦囊包裹墜棹櫓,清茶渾酒踏征途。
壯誌衝掠刀劍影,柔情淚灑清溪渡。
至此,洛口、浮山、荊山三個大營皆以防守為要務,並且對所轄地界的堤壩進行修葺,清理河道的同時順帶著發動地方百姓,征糧納稅、挑選勞力。
每二十戶取五人,還有軍中的雜役冗從等人充當勞役,負責采石伐木,運送物資不說。
如此情景,在南兗州、北兗州和南徐州到處可見。
又有度支尚書王遷、臨川王長史陸明霞奉旨征粟斂穀,收布集絹。
直到末伏,陸續征得粟米七十萬石,另有瑣碎銀錢、珍寶器物各有所計。
就這樣,一邊築堰一邊補充人員物資,直到夏秋之交,已征得勞工二十餘萬人,築堰耗費銀錢已有數百萬。
康長明本就瘦弱的身軀,經曆這數月的折騰後,已是骨瘦如柴。
浮山大營裏,婢女麗兒像往常一樣,於傍晚遞過來一碗參湯。
康長明見狀微微點頭,便把湯碗放在了一邊。
此時營帳裏昌義之皺著眉頭,惡狠狠的瞪了那婢女一眼。
“你先下去吧。”
“是!”
麗兒前腳剛踏出營帳的門簾兒,昌義之便抱著肩膀湊了過來。
“長明兄終日勞神於築堰要務,迴帳後何不多多歇息,養養心神呢!”
康長明本沒在意,可餘光裏看見昌義之甚是嚴肅,要說關心自己也不至於這樣的態度吧。
再一想,剛才進來的是麗兒,看來這老兄是話裏有話了。
於是康長明“哦”了一聲。
見康長明不想正麵迴應,作為老弟兄的昌義之也就不跟他打馬虎眼了。
“那張豹狡猾奸詐之名早已傳遍三軍。”
“他既送來賤婢,說不定就是想做些什麽!”
“長明兄,你可要清醒些,莫要被他蒙蔽了!”
康長明聽後隻得無奈的搖了搖頭。
“義之兄所言,我自然會記在心上。”
“不過那張豹並無所求,你我二人......也不必為此勞神了。”
“哼!”
“此處沒有外人,我也不跟你打哈哈。”
昌義之盯著那碗參湯悶聲說道。
“我未曾讀過幾本書冊,不過我聽人說過,‘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兄既已年至五旬,那婢女又夜夜侍奉,兄又如何能消受呢!”
康長明聽後是哭笑不得。
“嗬嗬嗬,也就是義之兄你啊!”
“能在我康長明麵前直言不諱。”
昌義之見狀無奈的搖了搖頭不說。
“末將參見二位將軍!”
張豹於門口深深作揖致禮。
“是太守啊,快請入座吧!”
於是三人圍著桌案,坐在了胡床上。
“北徐境內征斂物資一事,進展如何了?”
康長明喝了一大口濃茶說道。
“奧,末將正是為了此事而來。”
“經過這兩月征斂采伐,北徐境內石料幾乎已采盡。”
“但大堰剛剛成型,高不過十丈,還需大量石木才能繼續修築啊。”
“那勞役呢?”
“迴將軍,北徐境內已征發了勞役九萬青壯,加之周邊郡縣,現已征得勞役二十餘萬人。”
“嗯,勞役倒是充足。”
“將軍所言甚是,隻不過如此一來,北徐境內萬畝良田,多半是荒廢了......”
康長明頓了頓,雖說在事前已經預見到了,但遠沒有現實中這樣困難。
如此下去,等不到冬天就要鬧饑荒了。
“還有一事,還請將軍定奪。”
“你且說來。”
“今日築堰時,有幾處繩索斷裂,致使二十人掉進了淮水之中。”
康、昌二人聽後沉默了一會兒,張豹見狀欠了欠身。
“如此情形,已不是偶然。”
“從一月前開始,幾乎每日都有工匠因築堰喪生。”
“末將差人記錄了一下,築堰已有七十五日,工匠、士卒、勞力共計亡故二百一十人,傷者共計百又八十七人。”
“之前死傷者皆按軍中律令,以戰死沙場之名對其家眷撫恤安置。”
“可是勞役中多有狡猾之徒,故意折傷或是摔傷,一來可以申領撫恤,二來可以迴到原籍。”
“末將擔心如此下去,那些勞役會爭相效仿。”
“以至於我築堰要務遙遙無期啊!”
昌義之聽後眉頭緊鎖。
“還有這種事?”
“那張太守何不仔細把關,從嚴處罰!”
隻見張豹滿臉無辜,搖了搖頭。
“誒!”
“昌將軍所言甚為有理。”
“可每日都有十數人死傷,我忙於征斂運送之事,實在是......分身乏術啊!”
“我看你是......”
昌義之瞪著大眼,一看就是想罵人了,幸好被康長明抬起來的手攔了一下。
隻見康長明對著張豹點了點頭。
“是我失察了,此事不能怪太守。”
“還請太守多多費心,把征斂錢糧、運送物資之事操辦妥當。”
“至於閑雜事務,我會再行安排。”
“多謝將軍體恤。”
“末將......末將還有一言。”
隻見張豹起身拱手。
康長明也沒多想,隻揚了揚手示意。
“太守請講。”
“末將本是奉旨協防荊山。”
“隻因浮山築堰人手短缺,如此便聽從將軍安排,來到此處接下了征斂事務。”
康長明點了點頭,以示肯定。
“末將鬥膽,請將軍上奏陛下,給末將求一個名分,末將......也不枉這一番勞苦了。”
昌義之聽後拄著大腿就要起來。
剛剛說什麽了,他張豹哪裏會有那樣的好心,他既送來婢女,定是有所求,沒想到這麽快就找上門了。
可是康長明卻微微笑了笑,腳底踢了下昌義之,把他按了下去。
“太守之功,我康長明必會銘記。”
“你放心,一旦大堰築成,我定會向陛下奏請,論功行賞!”
“如此,就謝過將軍了。”
張豹低頭拱手,又瞥了一眼盛著參湯的碗,退了出去。
“你瞧瞧!”
“我說什麽了!”
“我看這浮山大營裏,奸佞之首便是他張豹!”
康長明急忙擺手示意,又走到門口朝外邊瞧了瞧。
見張豹已走遠,康長明拉緊了布簾,這才走到了昌義之麵前。
“義之兄,你如何這般急躁啊!”
“浮山築堰乃關乎我南國興衰大業!我們人手不足亦是事實,若不用他張豹,我還能用誰呢!”
“可他分明就是在邀功,大堰還沒築成,他就等不及了。”
“若是大堰完工,恐怕他就會到京都請功了!”
“我戎馬半生,最痛恨之事便是爭功內鬥!”
“長明兄啊,你不會真被那婢女迷惑了吧!”
康長明一聽這話,頓時上了臉,可是又不能肆意發泄。
身為築堰都督,一切大事小情都要操心,隻因人手短缺,但任務重大。如果再把昌義之得罪了,就真的孤立無援了。
“你!”
“誒!”
康長明撫著胸口,癱坐在了胡床上。
昌義之見狀急忙靠了過去。
“你怎麽了?”
康長明滿臉痛苦,擺了擺手。
“一時心如刀絞......無甚大礙。”
“此症......已經纏了我半輩子......”
昌義之拄著桌案,悶著頭不再作聲。
此時大帳的後邊兒,有一個人起身掃了掃衣袖。
見裏麵沒了動靜,便悄悄地繞了出去。
不遠處一座低矮的帳篷裏,布簾兒掛到了一邊,一個婢女端出一盆髒水潑到了帳篷後邊的水溝裏。
“看來你在康將軍這裏,過得不錯啊!”
婢女被嚇了一跳,手中的陶盆也隨之掉在了地上。
“誰?”
婢女定睛看了看,這才驅身行禮。
“奴婢拜見太守......”
“我還以為你認不出我了呢!”
“奴婢不敢,奴婢......”
“小心隔牆有耳,你隨我來。”
於是婢女麗兒便跟著張豹來到了後邊的柴棚裏。
張豹轉身打量了一番。
看得麗兒寒毛都打著哆嗦。
“怎麽?你就這麽怕我嗎?”
“奴婢不敢,奴婢這條賤命是太守所救,奴婢定會舍身報答!”
“嗬嗬嗬,你記得就好!”
“既然你還記得,為何還要有意躲著我呢?”
“我告訴過你,要將那康長明一舉一動都記錄下來,如實向我稟告。”
“前幾日你還很是本分,怎麽這幾日,我什麽消息都沒有收到呢?”
“太守恕罪!”
“近日......近日軍中雜役多半去充了勞力。”
“奴婢也隻能奉將軍之令,來這裏幫忙。”
“故而......”
“嗬!”
“你不要忘了,我能給你什麽,就能拿迴來什麽!”
“你若壞了計劃,我定不會饒恕你!”
張豹說完,拂袖而去。
隻留麗兒在夜風中心神不安。
時間往迴撥一撥,卻說廷尉署的大獄南牆,新砌了一扇大窗戶。
微風拂過,桌案上的茶香四處飄蕩。
蕭綜依靠在木榻上,正沐浴著日光。
“小人參見殿下。”
門口,廷尉丞劉嗣芳低頭拱手。
“什麽事啊?”
蕭綜迷糊著眼,慵懶的迴道。
“小人代殿下抄寫了一千遍《孝經》,還請殿下過目。”
“哦?”
蕭綜接過謄抄的書冊,抬眼看了看他。
“劉廷尉倒是有心了。”
“不敢,不敢。”
“小人能為殿下代筆,乃榮幸之至。”
“嗬嗬嗬,你劉廷尉是我朝雅士之流。”
“寡人早有耳聞。”
“字跡如此清秀,亦是自創一派了。”
“小人才疏學淺,不敢在殿下麵前賣弄。”
“嗬嗬嗬......也罷。”
“這些日子,你忙前忙後,寡人都記在心上”
“小人不敢,能為殿下做事,小人求之不得。”
“嗬嗬嗬。”
“因你飽讀詩書,頗有才子風範,這才任了吏部郎。”
劉嗣芳聽了這句誇讚,忍不住露出了那口白牙來。
“不過......有人說你厭倦殿省事務,想要外任。”
“此事當真?”
蕭綜迴身看了看劉嗣芳。
隻見他“噗通”一下跪了下去。
“殿下英明。”
“小人不敢隱瞞。”
“隻因這殿省官職,多是沾親帶故之人。”
“小人出身寒微,雖受陛下恩澤,在省行事。”
“可終究抵不過那些有心之人。”
“故而小人不得不心懷憤慨,還望殿下......恕罪。”
看來這劉嗣芳是動了真格兒了,能把心裏話都說出來。
隻見蕭綜搔了搔下巴,再次看了看他。
“你與寡人本無甚瓜葛。”
“不過你能細心侍奉,也算是難得。”
“你既有外任之心,那麽寡人就扶你一把。”
劉嗣芳聽後喜出望外。
蕭綜這話真是敞亮,沒想到自己的小小心思真能應驗了。
都說做事看準時機,如今看來,一點不假。
“能得殿下垂青,小人雖死猶榮!”
“嗬嗬嗬,不要說得這麽極端。”
“眼下寡人就是個囚犯,雖有心收留你,但如此情形,恐怕難有作為了。”
聽了這話,劉嗣芳心裏涼了半截。
這孩子說了半天車軲轆話,沒一句實在東西。
天上一句地下一句的,難道是在耍著玩了?
“小人不求高官厚祿,隻願在殿下身旁執鞭墜馬,此生足矣!”
說完,一個響頭磕了下去。
“哈哈哈哈......”
“有趣!有趣!”
“哈哈哈哈......”
蕭綜把嘴咧到了耳朵根兒,笑得前仰後合。
劉嗣芳自知被戲弄了,隻得將腦袋紮在地上,一聲不吭。
過了一會兒,蕭綜攬袖起身。
“放心吧,我雖無權柄,但安排一個外任官職,還是綽綽有餘。”
“你且迴去,等我消息吧!”
“小人......叩謝殿下!”
劉嗣芳剛起身,門口便來了一眾寺人。
隻見俞三福左右瞧了瞧,忽被眼前射過來的陽光給晃了一下。
蕭綜原本是背著手,就著俞三福遮了下眼睛是空當,他急忙低身拱手。
“俞中使有禮了。”
劉嗣芳怔了一下,也跟著拱手作禮。
說是作禮,其實他是被蕭綜突如其來的輕言輕語的溫順勁兒給嚇住了,作出的應激反應。
“哎呦,殿下真是折煞老奴了。”
俞三福進了門,作禮迴應。
“蕭綜不敢,蕭綜乃是罪人一個,又怎敢受中使這般大禮呢。”
“這幾日我在這幽閉陋室之中虛心悔過。”
“冥冥之中,悟出了一個道理。”
“哦?”
“殿下有何高見?”
“誒!”
蕭綜仰首長歎!
“人活一世,貴在自知。”
“我已經想清楚了,出去之後,我要潛心修佛,每日為父皇和母後祈福。”
“我蕭綜身無所長,能得父皇恩澤關愛已是莫大福分。”
“我真是......悔不當初啊!”
蕭綜的音調可謂是悲痛萬分,說完便低頭抹著眼淚。
就連俞三福也被如此肺腑仁孝之言打動了。
於是抽出錦帕遞了過去。
“殿下既真心悔改,佛祖亦會保佑。”
“恕老奴直言,這幾日陛下身體欠安,殿下日後出了這大獄,可要記得過去探望一番才是啊。”
“什麽?父皇怎麽樣了?”
“是否還安好?”
俞三福聽後微微點了點頭。
“還請殿下放心,經過禦醫診治,陛下已無大礙了。”蕭綜聽後連連點頭迴應。
於是他攥著錦帕,將桌案上謄抄的《孝經》拿起了一本。
“此經字字入心,我已謄抄了千遍,又誦讀了萬次。”
“還請中使代我轉交給父皇,就說不孝兒子,知道錯了......”
俞三福心生憐憫,點頭示意。
“殿下放心,老奴定會轉呈陛下。”
如此,蕭綜把腰腹弓成九十度,拱手作禮,直到俞三福出了大獄的大門。
“殿下?殿下。”
“俞中使走了。”
被劉嗣芳這一叫,蕭綜才緩緩起身,憋得滿臉通紅。
“這扇木窗倒是深得我心,就是太小了,你不覺得熱嗎?”
劉嗣芳眨了眨眼,愣在原地不說。
勤政堂裏,皇帝剛剛服了湯藥,正在漱口。
俞三福邁著小碎步顛了過來。
“啟稟陛下,老奴適才已去過大獄了。”
“嗯。”
“他說了什麽嗎?”
“迴陛下,殿下已謄抄了千遍《孝經》,並誦讀了萬遍。”
“哦?”
“還知道誦讀......”
皇帝低聲嘀咕了一句。
“不僅如此,殿下還說,在大獄中悟出了一個道理。”
“什麽道理?”
“殿下說人貴在有自知之明,既身無所長,能得陛下恩澤關愛已是莫大福分了。”
“殿下還說,出獄後要潛心修佛,每日為陛下和淑媛娘娘祈福。”
皇帝聽後甚為驚訝,稍作思量後微微點了點頭。
“那你覺得,他是真心悔過了?”
俞三福抿了抿嘴唇兒,一邊給皇帝續了一杯茶,一邊微笑著。
“老奴不敢揣測殿下心中所想。”
“不過老奴看殿下滿眼血絲,身體也消瘦了大半。”
“如此情形,足見殿下悔過之心。”
“你真這麽認為?”
俞三福聽後低頭拱手。
“陛下恕罪,老奴隻是個凡夫俗子,實在看不出其他異樣了。”
“嗬嗬嗬,老東西。”
皇帝轉身盯著桌案看了許久,才微微點了點頭。
“去把這封詔令送到中書省吧。”
俞三福伸出雙手,指尖碰到了那張黃絹上,可皇帝卻頓了頓。
見此狀,俞三福隻得把頭埋得更深了。
所謂: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皇帝身為一國之君,若連一個毛頭孩子都容不下,又如何能容納天下呢!
再想想蕭綜,雖說他在郢州肆意胡來,但終究是拿了些銀錢,搶了民女也是因為他年輕,火力旺盛所致。
如今他上交了私藏的銀錢,又給了那些民女相應的身份,本質上並未造成什麽傷害。
即便是有,但他負荊請罪在先,於大獄中麵壁悔改了二十餘日在後,身體抱恙險些丟了小命,也算是一個深痛的教訓了。
至於雍州一事,蕭綜雖無支援之實,好在還有趕赴馳援之名。
至於老兄弟柳慶遠,斯人已去,長歌當哭。
身為開國將軍,馬革裹屍實為莫大榮耀。
若是蕭綜貿然發兵支援,他自己的小命能否保住還說不定。
作為父親,又怎麽忍心白發人送黑發人呢!
想到此處,皇帝放鬆了手指,那束黃絹順勢而下,落在了俞三福手中。
新橋的渡口,蕭辰立在岸邊。
婢女攙著玉漱,幾人望著船上的易瓊,揮手作別。
原來,皇帝的那封詔令裏,有兩個內容。
其中一個,便是著易瓊為馳銳將軍、散騎侍郎。
將軍的品階從九班升到了十一班。
看到這,不得不讓人想起九品十八班的官階順序。
可是啊,九品十八班那是正宗的品階。
而易瓊被任職的這種武將品階,可謂是高卑舛雜,因為它有二十四班之多。
不過對於易瓊來說並不在意,武將想要建立功勳,就是要去沙場作戰。
隻要有了上戰場的機會,一切都會成為可能。
此番行程,易瓊先要到郢州南郡拜見七殿下,再趕往大西北馳援鄱陽王。
多情自古傷離別,玉漱眼含熱淚,還有個把月就要臨產了,可易瓊卻不能在身旁守護。
而她心中深知,在家國大業,民族大義麵前,一切都要讓路。
所以灑脫揮手,直到戰艦消失在了河道盡頭......
有詩雲:
錦囊包裹墜棹櫓,清茶渾酒踏征途。
壯誌衝掠刀劍影,柔情淚灑清溪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