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壽!把粥端過來!”


    蕭辰推開房門,喊了一聲。


    院子裏還有幾處雪痕,不過大麵兒上都是濕漉漉的。


    正午的陽光有些刺眼,蕭辰理了理衣裝,來到廂房敲了敲門。


    “嫂夫人,我煮了臘八粥,給你送來嚐嚐。”


    房門緩緩打開,隻見玉漱撫著大肚子,微笑著驅身行禮。


    “郎君費心了。”


    “哎呀,你這就見外了。”


    蕭辰將她攙起,辛壽端著一個木托盤走了過來。


    玉漱瞧了瞧那碗粥,臉上有些驚訝。


    “這粥如何是朱紅色了?”


    “是有什麽特別之處嗎?”


    蕭辰見狀微微笑了笑。


    “嫂夫人放心,沒什麽特別之處。”


    “粥之所以是紅色啊,是因為裏麵放了紅棗。”


    “我問過周開逸,今日是臘月初八,是法寶節。不過在我們那,就叫臘八節,要喝臘八粥。”


    “粥裏還有蓮子、杏仁。”


    “都是補氣補血之物。”


    “我也向徐太醫求證過了,這些東西對孕婦有好處。”


    玉漱聽後點了點頭。


    “有勞郎君了。”


    “沒事,你快嚐嚐。”


    “大哥不在這,我這當弟弟的也隻是盡力為之。”


    “要是想吃些什麽,就叫辛壽去買。”


    玉漱連連點頭示意。


    “郎君公務繁忙,我又不是不能活動,你不用如此費心了。”


    “沒事兒。”


    “嫂夫人快進屋吧,我得進宮一趟。”


    說著,蕭辰跨上一匹青馬,由幾個侍衛護送著來到了建康宮。


    勤政堂裏,臨川王和七殿下等人已順次列坐,互相傳閱著一張糙紙。


    蕭辰見狀就在門口找了個位置坐了下來。


    皇帝麵前的桌案上熏香繚繞,桌案前煮茶的銅釜咕嘟作響。


    幾乎一屋子的人,就這麽坐著,都不吱聲。


    沒一會兒,臨川王緩緩起身,拱手作禮。


    “陛下,北徐將士糧草不濟,臣弟心中十分擔憂。”


    “臣弟既得聖旨,理當及時運送糧草。原本想著籌備好車馬後再行接濟,可那日康長明將軍突然登門造訪,上門求糧。據他所說,北徐將士已食不果腹。”


    “因事態緊急,臣弟便將東府城十萬斛粟米托他運送了迴去。”


    “可蕭子昭表中所奏,說康長明隻帶了數十車腐爛麩糠迴營。”


    “為何如此異樣,臣就不得而知了!”


    此時蕭辰才接到前麵周開逸傳過來的那張糙紙,便是蕭子昭參奏康長明侵吞軍糧、中飽私囊的奏折。


    “朕記得,你自卸任北徐統帥一職後,便未曾讓他們在揚州轄域內征斂過糧草,說什麽江東夏秋大水,田野欠收。”


    “怎麽東府城又無端生出粟米來了!”


    “迴陛下,我所應允粟米,乃是陳年舊米,東府城為揚州治所,擔負拱衛京都之責,原本這些粟米是用作京都外城將士駐防之用。”


    “不過那些粟米已儲存了兩載有餘,再不用掉,恐怕真成了糟粕!”


    “東府城倉內還有今秋新米,京都若有需要,亦可及時補充。”


    “故而就將那些陳米撥給了康將軍。”


    “臣雖未允許他們在江東征收軍需補給,但這十萬斛粟米,足以支撐北徐八萬將士度過寒冬。”


    “可誰知康長明於押運途中,私自將軍需販賣,以公謀私,簡直是膽大包天!”


    “蕭子昭身為五州都督,參奏於他亦是情理之中,還請陛下降旨,依律處置康長明父子!”


    皇帝挑著眼皮瞥了一下臨川王,並未作聲。


    “陛下,南兗州大中正江蒨,上書奏報,他在康長明寢帳中發現了大量財物,初步估算,正與那十萬斛粟米價錢相當!”


    尚書右仆射袁昂,遞過來一封奏折。


    喜兒將奏折拿到皇帝麵前,可皇帝連看都沒看,隻是將目光投向了堂下。


    吏部尚書王柬見狀後起身拱手。


    “陛下,如今證據確鑿,子昭都督和靖藝刺史聯名參奏康長明,乃是盡一方將帥之責,還望陛下以大局為重,整肅朝綱,將康長明繩之以法!”


    兼職禦史中丞的司馬元素,緩緩起身拱手。


    “陛下,若證據屬實,按我朝律令,康長明當誅三族。不過他身為開國將軍,於戰場拚殺多年,明事理,識大體,對軍令國法已是爛熟於胸。”


    “如此,又怎會不知道私吞軍糧,是何後果呢!”


    “哦?司馬中丞此話何意?”


    “難道說是我們栽贓陷害不成!”


    王柬甩著衣袖,高聲嗬斥道。


    “元素並無此意!”


    “那你又如何袒護於康長明父子!”


    “身為禦史中丞,理應糾彈不法,整肅朝綱。”


    “而中丞此言,實在令人難以苟同!”


    “非我王柬不能容人,中丞如此,實難讓人不生疑惑!”


    “還是說......你與康長明有何私密關聯!”


    徐修仁聽後皺了皺眉,起身接過了話茬。


    “王尚書此言未免過激了些。”


    “殿上禦史之職,確為糾彈不法而設。”


    “然而僅憑幾份奏表,些許贓物,三言兩語便要將開國老將置於死地,如此,我聖主君威又如何能立於天下呢!”


    “你!大膽!”


    王柬抖著袖子,指著徐修仁的鼻子吼道。


    “聖主君威,當以嚴明律法而威震天下!”


    “而你卻借著議政之名,辱沒聖主,其罪可誅!”


    “陛下,徐令隻是就事論事,又如何會辱沒聖主呢。”


    周開逸站在徐修仁旁邊,拱手進言。


    “好了好了!”


    “讓你們商議彈劾之事,又如何要節外生枝呢!”


    皇帝悶罐子一般的聲音,在大堂內來迴折返激蕩,眾人也便坐迴了原位。


    “安成王,你是何想法啊?”


    皇帝的對七殿下的稱謂如此官方,顯然是用作提醒,想從他口中得到些什麽。


    隻見七殿下起身拱手。


    “陛下,夏秋之交,有北徐州諸位將軍聯名上表,參奏蕭靖藝濫用軍權一事,今日又是聯名上奏,參奏康長明。”


    “而前番參奏蕭靖藝,從結果來看,他並非像眾人所說那麽不堪。我南國法度嚴明,陛下以寬厚仁慈治天下,定不會汙蔑良將賢才,亦不會容忍奸佞之輩。”


    “至於此次彈劾,北徐諸將軍皆有署名,康將軍既有枉法之嫌,其影響甚重。”


    “故而臣以為,陛下何不再行敕令使節,趕往北徐,一來可查明真相,給諸位將軍一個交代;二來可勘察北徐補給和分兵之策實施情況。”


    “若是能得補充糧草之策,便是解決了北徐燃眉之急。”


    皇帝聽後點了點頭,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來。


    “說到北徐軍需給養,朕與袁尚書商議過應對之策,隻不過京都距洛口隔山越水,得不償失啊!”


    “袁卿,你同諸卿講一講吧。”


    “是。”


    “二位殿下,諸位臣工,陛下無時無刻不在憂慮北徐給養之事。而江東之地,今年夏秋連遇大水,使得穀物黴爛,各地多有欠收。”


    “如此一來,原本數十萬斛調稅也隻能收得一兩成。”


    “當前京都各倉,尚有存糧七十萬斛,雖說遠水難解近渴,不過敵我兩軍對峙,已成了長久之態。若此時一方撤軍,便如同將那淮水疆土拱手相讓了!”


    “所以為今之計,隻有將京都糧草撥付北徐,那麽前線戰事就會有轉機。”


    “然以官家舟車將糧草運到洛口,其造船花費,購置車馬,加之路途開銷,一切耗費已超出了所運糧草數倍有餘。”


    “所謂分兵,乃為喘息之策,實不能長久。”


    “而且從子昭將軍奏報中看,壽陽和周邊索虜對我軍分兵遊擊已有察覺,洛口三營亦因此折損了百餘人。”


    “故而如何迅速應對,方為當務之急!”


    袁昂說完,再次低身拱手。


    “適才彥達所諫,朕覺得可行啊。”


    “我們與其在這裏爭論不休,倒不如差人到北徐查探一番。”


    “孰是孰非,誰功誰過,事實自會給出解答!”


    “陛下英明!”


    “我等謹遵旨意。”


    眾人皆低頭拱手致意。


    皇帝稍稍的擺了擺手。


    “出使北徐,事關重大,有誰能擔此大任啊?”


    皇帝把目光投向了袁昂和王柬身上。


    這兩人不約而同的埋著頭,沒有接茬。


    王柬滿心的局促,心想這事兒可不能落在自己身上。


    試想,這個使節是去幹嘛的?


    明麵上是找證據,挖實情。


    然後呢,要是證據不足,讓那康長明翻了身倒是小事,臨川王的麵子可往哪放?


    今日朝廷之上自己的言語觀點,可是和六殿下提前商議好的,斷斷不能出什麽幺蛾子。


    此時的袁昂,心裏卻有那麽點兒動搖。


    畢竟自己和皇帝單獨商議過,如何往北徐州運糧才是重點,至於他康長明賣沒賣軍糧,那都是其次。


    要是能把運糧這事兒解決了,其他事情查不出來也沒什麽影響。


    可是啊,自己掌管著尚書省,朝廷有幾輛車馬、幾艘船隻心裏還是十分有數的。


    可謂是:有心殺賊,無力迴天。


    佛祖終究是沒站在自己這一邊兒啊!


    袁昂暗自傷神,低著頭繼續坐著。


    “咳......咳......”


    “陛下,既然事關重大,尋常人恐不能為之,還是咳......咳......”


    “臣弟去吧!”


    七殿下是連連咳嗽,憋的滿臉通紅。


    皇帝哪裏見得了這樣的場景。


    於是擺了擺手。


    “彥達從郢州迴來本就是為了安養心神,朕又如何能食言呢!”


    此時皇帝正了正身子,仰著下巴朝著堂下繼續踅摸著。


    “軍中有雲: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你們位居人臣,在京都都是貴胄之身。”


    “怎麽?朝廷有難,你們都想推卸責任嗎?”


    皇帝故意加重了音調,嚇得袁昂和王柬一哆嗦,而後再次將身子壓了下去。


    “蕭常侍?”


    蕭辰手裏拿著那張糙紙,正沉迷於文字之中。


    忽聽得一聲唿喚,身子猛的一激靈。


    “在......微臣在。”


    蕭辰起身拱手作禮。


    “朕見你若有所思,可是要毛遂自薦,再次出任使節呢?”


    啊?


    蕭辰咽了口唾沫,就差喊出來聲來。


    七殿下迴頭看了看蕭辰,眨了眨眼沒作聲。


    “臣......願......”


    “好!”


    沒等蕭辰說出第三個字,皇帝便拍著桌案叫好。


    “朕就知道,蕭卿向來忠義,你能挺身而出,朕心甚慰啊!”


    “你若能解北徐窘迫,便是我南國大功臣!”


    “位可列於開國肱骨!”


    “可是臣......”


    “臣斷不能自行前去......”


    “嗬嗬嗬,卿可放心。”


    “朕當擇良將與你同去。”


    “尚書中書兩省,即刻擬旨,沿途各地,務必要妥當安排,護蕭使節周全!”


    “領旨!”


    袁昂等人低頭拱手。


    午後,俞三福帶著一眾小寺人,親自來到了南閣。


    “聖諭!”


    屠老來不及放下背上的竹簍,連忙俯身跪地。


    “卿遣累卻粒,尚想清虛,山中閑靜,得性所樂,當善遂嘉誌也。若有所須,便可以聞。仍賜帛十匹,燭二十挺。月給上茯苓五斤,白蜜二鬥,以供服餌。”


    “先生,陛下特地差老奴前來為您餞行了。”


    俞三福眼淚汪汪,將黃絹遞了過去。


    “中使大病初愈,理應好生歇息,不成想還要勞煩中使親自前來,老朽心中甚為愧疚。”


    “先生快別這麽說,這深宮之中,除了聖主,老奴最為欽佩之人便是先生您了。”


    “能為先生踐行,乃是老奴之幸!”


    “嗬嗬嗬,中使言重了。陛下日理萬機,仍舊掛記著老朽,老朽自當銘記。”


    “誒!”


    “話雖這麽說,可先生這一走啊,陛下身邊又少了一位傾訴好友。”


    “這麽多年來,先生在南閣中盡曉天下事,多虧了先生,我南國才有這太平盛世啊。”


    “嗬嗬嗬,中使抬舉老朽了。”


    “我已如枯木,終究要歸於塵土。”


    “隻求在這最後時日,能留下些許念想吧。”


    於是二人深深拱手作禮不說。


    徐修仁府邸,幾人列坐。


    隻見徐修仁近乎於攙扶著蕭辰,當然這是他為了表示敬意。


    直到將蕭辰按在了裏麵最中央的憑幾上才收迴了手。


    “常侍休要推辭,屋舍簡陋,唯有此上位方能襯你!”


    蕭辰腦子裏仍舊沉浸在皇帝的無端敕令當中,此時還沒有緩過神兒來。


    “敬業,給常侍奉茶!”


    徐敬業,徐修仁的二兒子,於東宮任職太子舍人,掌管東宮書記。


    昏黃的茶湯冒著熱氣從釜中舀到了蕭辰麵前的茶杯裏。


    蕭辰被茶湯的熱氣熏的稍稍迴過了神兒,急忙起身拱手。


    “多謝郎君。”


    徐敬業放下木勺,深深作禮。


    “太子殿下經常提起先生,今日得見先生真顏,乃敬業之幸也!”


    蕭辰再次點了點頭,臉上仍舊茫茫然,不知所措。


    中書侍郎張士簡起身拱手。


    “常侍敢為人先,乃我等之楷模,然此番入北徐,不知常侍要從何處著手呢?”


    蕭辰看了看眼前這位,隻見他雙眼如縫,麵部扁平,拖著一束已墜到胸前的胡須,要是放在人群中,憑這屢胡子就很紮眼了。


    “從何處著手?”


    “我沒想過......”


    蕭辰稍稍搖了搖頭。


    “嗬嗬嗬,殿下對常侍敬重有加,殿下曾形容蕭常侍:其言威而不厲,其計奇而不奸。”


    “遇事不亂,乃是英雄本色!”


    蕭辰皺了皺眉頭,都火燒眉毛了,還跟我在這戴高帽,唱讚歌,這人誰啊!


    徐修仁見狀後急忙拍了拍張士簡的肩膀,示意他坐下。


    “此乃早年間鄱陽王友,先生張士簡也。”


    蕭辰聽到鄱陽王幾個字,心情倒是平靜了些,於是稍稍拱手示意。


    “常侍此去,如涉水火,我請你來便是想告訴你其中因由。”


    “朝廷裏之所以沒人應承此事,皆是懼怕臨川王之威。”


    “我這個中書令亦不例外啊!”


    “既如此,徐令可否指點一二?”


    蕭辰起身看著徐修仁。


    “嗯......”


    “恕我直言,你此去北徐,當以尋找運送糧草之法為要,至於康長明私吞糧草一事,斷不可一追到底。”


    “哦?徐令此話何意?”


    “嗬嗬嗬......其中玄機還需常侍你自行領會,不過徐某此言,乃是肺腑之語。我可不想你因此就斷送了仕途,甚至是性命啊!”


    徐修仁話說了一半兒,也是有其原因的。至於是何原因,現在還不是告訴蕭辰的時候。


    於是蕭辰端起茶杯,一飲而盡。


    “如此,蕭辰便謝過各位了。”


    晚間,蕭辰跑得滿身是汗,來到了南閣。


    大堂裏最後一盞燈光剛剛熄滅,蕭辰見狀急忙跑了進去。


    “屠老可在閣中?”


    小書童提著紙燈籠,稍作拱手。


    “先生剛剛迴房,常侍還是明日......”


    “哦,明日也沒機會了......”


    小書童喃喃自語著。


    “怎麽?屠老要出遠門嗎?”


    “常侍還不知道嗎?屠先生明日便要歸隱了。”


    “歸隱?”


    怎麽能歸隱呢!


    屠老要是走了,以後還指望誰給自己指點迷津了!


    蕭辰稍作思量,便跑向了樓梯。


    南閣第三層,蕭辰叩著房門。


    “屠先生,蕭辰深夜造訪,多有打擾了。”


    沒一會兒,隻見屠老披了一件棉袍,打開了房門。


    於是書童過來掌了燭火,拱手退去不說。


    “嗬嗬嗬,老朽本不想驚擾你們,可是郎君還是來了。”


    “看來你我甚是有緣啊!”


    “我們?”


    “難道還有別人嗎?”


    “是啊,午後公主來過。”


    “環兒?”


    “她來了怎麽沒告訴我一聲呢......”


    蕭辰嘟囔了一句。


    “郎君稍安,喜兒陪她一同來此,想必是丁貴嬪之意吧!”


    蕭辰無奈的歎了口氣,也隻得跪坐下來。


    “先生何故隱居呢?”


    “嗬嗬嗬,緣生緣滅,自有本源。”


    “昔日南國始平,朝廷綱紀荒廢,天下百業待興。”


    “我乃舊朝遺臣,聖主臨京,我未盡分毫之力。隻是陛下寬厚仁德,容我苟活於世罷了。”


    “老朽本就殘喘於郊外山林之間,無奈陛下多番盛情相邀,我已無顏婉拒,便來到了此處。”


    “如今南國,朝野中有俊賢良才,邊疆有忠義猛將,我老了,也是時候歸隱了......”


    “非要明日走嗎?先生可是有去處了?”


    “嗬嗬嗬,實不相瞞,我本於數日前便要離開,隻是這南閣書卷,多有殘破,如今謄抄典籍已有了人選,我便再無留戀了。”


    “雨雪風霜,世間難以逃避。”


    “棲身何處,全憑天意吧!”


    蕭辰聽後拉著眼皮,悶悶不樂。


    “可先生這一走,日後我要是再遇到困難,就沒人能詢問了。”


    “嗬嗬嗬,郎君此言差矣!”


    “聖賢弟子三千,修身習道皆在自身。”


    “更何況郎君行事向來灑脫,謀勇兼備,又有何懼呢!”


    “若郎君真遇到了困難,不妨學一學人臣之道。”


    “人臣之道?”


    “還請先生明示。”


    蕭辰稍作拱手示意。


    “嗬嗬嗬,人臣之道,其一便是揣摩聖意。”


    “聖意所指,便是臣子驅身所赴之處。”


    “揣摩聖意......您的意思是......”


    “郎君非尋常之輩,此中真意,還需慢慢體會才是啊。”


    “隻是南國之運,早有定數。”


    “縱使郎君有如神助,亦不可扭轉乾坤呐!”


    蕭辰越聽越迷糊。


    怎麽?這屠老是通神了嗎?


    如何就說定數這樣的話來了,好像他心裏早就知道結果了一樣。


    “敢問先生,南國是何命數呢?”


    隻見屠老仰首長歎。


    “嗬嗬嗬......”


    “夷甫任散誕,平叔坐談空。不意昭陽殿,化作單於宮。”


    蕭辰皺著眉頭,實在聽不懂。


    “臨別之際,老朽贈一祥物於郎君。”


    屠老說著,便從木盒裏拿出了一個深紅鋥亮的桃木刻的麋鹿來。


    “此物一雌一雄,乃天地陰陽之表。”


    “今日老朽便把這雄鹿贈與郎君。”


    蕭辰雙手接過禮物,深深作禮拜謝。


    “蕭辰以茶帶酒,為先生......踐行!”


    屠老看著他,微微笑著端起了茶杯。


    正是:


    一飲山河盡,寒鵲渡離人。


    十載榮辱事,從此不纏身。


    頂閣重塑命,南苑常蒙恩。


    作別在此時,前路無相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遺夢南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章雙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章雙城並收藏遺夢南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