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皇帝聽了七殿下的話,心中先是肯定,轉而不禁露出了難色,捋了捋胡須。


    “彥達啊,你剛從靜州歸來,身體尚未痊愈,身上擔子已經夠重了,作為兄長,我再不忍心......”


    “嗬嗬嗬。”


    七殿下淺笑了一聲。


    “能有皇兄這句話,臣弟就心安了。不過此事定要有人坐鎮才行,臣弟鬥膽自薦,我曾主事郢州,新政若由我主導,想必會更加順利些。”


    七殿下緩緩拱手,朝著陛下深深施禮。


    “你我即為手足,朝中大事有你坐鎮,我當然放心!”


    “既如此,彥達要多多注意身子啊。”


    此情此景,皇帝主打一個淚眼婆娑。


    “陛下,我還有一事請求。”


    蕭辰低頭拱手。


    “哦?你且說來。”


    “土地革新之事乃是南國要務,如今朝中諸多臣工對我尚有不滿,不是我遇事退縮,如果我參與其中,恐怕政策推進的阻力會更大,所以我想......待在幕後,給二位上官提建議,還望陛下批準。”


    蕭辰說完,幾人相視一笑。


    “如此也好,你若成就此事,朕定會重重賞賜。”


    “多謝陛下。”


    正午時分,幾人才各自散去。


    蕭辰出了紫光堂,獨自一人來到了南閣。


    “屠前輩,我來了。”


    蕭辰快步來到內堂喚道。


    “蕭郎君。”


    屠老微笑迎接著。


    “風箏呢?我想見嬛兒,還請前輩幫幫忙。”


    “嗬嗬嗬,郎君緣何如此急躁呢。”


    “我想明白了,再不放手一搏,恐怕會遺憾終生。”


    隻見屠老捋捋胡須,不得不佩服現在的年輕人,青澀、莽撞、有激情。


    於是書童撐起那支繡著仙鶴的大風箏,來迴的在空中盤旋。


    蕭辰早已迫不及待,跑到沁心橋頭觀望著。


    沒一會兒,隻見嬛兒身披一件裘袍走了過來。


    “嬛兒,是我,是我想見你......”


    看著麵前的蕭辰,嬛兒手裏的小火爐好像更加滾燙了一般,以至於來迴的搓弄著。


    嬛兒眼睛朝著蕭辰的兩側遊離,可周圍並沒有什麽吸引她注意的地方。


    “我......我......”


    “我那個......”


    “蕭侍郎有什麽話還請直說,園內濕寒,我就要迴去了。”


    蕭辰心裏的那張肉鼓砰砰作響,腦袋裏的東西好像也被震蕩掉了一般,周圍無比空蕩,空蕩的讓身體不受支配......


    “我喜歡你,不想讓你答應那個裴之禮。”


    “你在說什麽胡話?”


    嬛兒冷冷的看著蕭辰。


    “我......我想娶你。”


    蕭辰機械的向前跨了一步,緊緊的抱住了嬛兒。


    這一步,猶如跨過了一道鴻溝,一個斷崖,一條隔絕兩岸人相擁的河流。


    “我沒說胡話。”


    蕭辰在嬛兒的耳邊輕聲的重申著。


    “你就是在說胡話。”


    “因為我本就沒想過要答應他......”


    嬛兒淺淺的說道。


    “真的啊?”


    蕭辰撫著嬛兒的雙肩,從低穀到巔峰,就像是剛從地麵奔向了太空一般。


    “我還騙你不成!不過......”


    “不過什麽?”


    “不過我也沒說要嫁給你,少在那占我便宜......”


    嬛兒說著,便把手中的小火爐塞給了蕭辰,自己卻轉過頭去看著橋下的水塘。


    早間的空氣濕冷透骨,可到了中午,仿佛像換了人間一樣。


    “我想好了,等我把這次的新政做完,就去求陛下賜婚,把你許配給我,到時候有了父母之命,你就不會為難了吧!”


    “賊子......無恥!”


    “好啦,咱們去南閣裏說吧,外邊這麽冷。”


    “我才不去呢,怎麽,你還怕別人不知道啊?”


    嬛兒滿臉通紅,轉過身瞥了一眼蕭辰。


    於是蕭辰抬手合了合嬛兒的裘袍,進而低眉看著。


    “這裏風大,我們到那邊走走吧。”


    二人並著肩膀,走下沁心橋,到了一旁的桃林裏。


    “你又要出去嗎?”


    “應該吧,因為新政要做試點,隻有再去江夏郡,才能充分了解情況。”


    “哎你說,新政要是成功了,你父皇會不會賞我個大官做啊?”


    “哼!誰知道呢,你可是想得美。”


    “依我看,在你受賞之前啊,你還是先把自己這條小命保住吧!”


    “你負傷剛剛痊愈,怎麽父皇又要差你出去啊?難道朝廷裏真就沒有可用之人了嗎?”


    “哎,你看看,公主錯怪陛下了不是。”


    “那是因為什麽?”


    “新政本就是我提出來的,上次受傷是意外,陛下一心想為百姓謀福,隻是當今的朝廷裏除了七殿下幾個人,再沒別人願意做出改變,去實現他的想法了。”


    “而我呢,就不一樣了。”


    嬛兒聽後瞥了一眼。


    “你是番人,是登徒子,還有什麽不一樣......”


    “哎?你可不能這麽詆毀我啊......”


    蕭辰微微笑著,看了看環兒。


    “分明就是嘛,我哪裏詆毀你了。”


    嬛兒憋著笑迴道。


    “好吧好吧,您說什麽就是什麽,等我得個大官......”


    “答應我,要平安迴來,好嗎?”


    嬛兒打斷了蕭辰的吹噓,看著他的眼睛一臉嚴肅的說道。


    蕭辰見狀攬過嬛兒,輕撫著她黑亮的頭發。


    “我答應你,我不再是我自己,有了牽掛,就有了責任。”


    “放心吧。”


    蕭辰遞過手中的小火爐,又從懷裏掏出一個錦囊來。


    “這個給你。”


    嬛兒打開錦囊,是那隻晶瑩剔透的玉環。


    “你送我的吊墜我一直戴著,這支玉環我重新送給你。”


    “你知道嗎?當初我第一眼看到它的時候就想起了你,溫潤如玉,細膩柔和。”


    蕭辰將玉環搓了搓,戴在了嬛兒的手腕上。


    “今天比較冷,好像這玉環還有點不應景了......”


    說完,二人齊聲歡笑著朝南閣走去。


    勤政堂門外,鴻臚卿劉思貞快步疾走,來到了直閣將軍王神念麵前稍作拱手。


    “將軍神色斐然,愚弟有禮了。”


    “思貞客氣了,不知今日來此所為何事呢?”


    王神念迴禮。


    “午間有北國使者前來拜謁,故而思貞來此,奏請陛下。”


    “北國使者?”


    王神念稍稍皺了眉頭。


    “容我稟報一聲,還請思貞稍安。”


    沒一會兒,隻見王神念挺身出來,揚手示意。


    劉思貞再次拱手致意,進了勤政堂。


    “朕正要找北國討個說法,沒想到使者就來了!”


    “稟陛下,北國使者送來方物、禮器數十,意在南北交好。”


    “彼之禮器,與我南國媲之如何?”


    “臣所見過方物禮器雖無萬餘,亦有千百,然此使者所貢器物中,有些許形態奇異、質地精良者,且其中銘文字跡尚無人能辨別,對此諸臣工皆驚歎不已。”


    “哦?有此等事?”


    “臣不敢欺瞞陛下。”


    “看來他們是有意為之了,難道那索虜想要欺辱我南國不成!”


    “臣已將此事告知了朝中各署部臣工,直到微臣來時,尚無人能識得鮮卑文字。”


    皇帝聽後雖說臉上不開心,可心裏卻有些高興。


    要說鮮卑文,皇帝早就見識過,並且早在前朝雍州做刺史的時候就鑽研過鮮卑文,並親自翻譯了邊關截獲的諸多文牒,其語句通順,詞義貼切,當時看來,算得上小有所成,在當時的軍隊中頗受讚賞。


    而滿朝文武各有所長,平日裏都是他們進諫立功,自己除了儒釋道的要義領悟之外已經沒有什麽東西能拿的出手了,如果今日能當著文武百官的麵,翻譯出鮮卑古文,那麽在眾多臣子和外使麵前倒是個展示自我的絕佳機會。


    “你去把在朝各署衙臣工都叫到東堂殿,一起見見北使。”


    “自古以來,使者多善長縱辯之術,切莫丟了南國顏麵。”


    “是。”


    午後未初之時,東堂殿裏文武群臣列好隊伍,北國使者手執錦卷頷首行禮。


    “北國使者宋雲奉旨前來,吾主願與南國永結秦晉之好,罷邊關之兵,祈天下安定。”


    那宋雲頭戴青色長冠,身穿紅褐色長袍,外麵披著一件禦賜裘袍,腰懸白壁一副,手持使者節,腳下踏一雙翹首鹿皮長靴。


    說完,再次低身行禮。


    “北使一路勞頓,來人,賜座。”


    “是。”


    俞三福會意後差兩個小寺人搬來一張類似於小馬紮的胡床,放到了宋雲麵前。


    國子博士、太常卿陸佐公在一旁用言語敲打著使者宋雲:“北使即來南國,本應客隨主便,不過吾聞北國男子皆以馭馬馳騁為榮,此胡床多為腿足剛勁者用之,使者既為北國壯士,還請入座吧。”


    宋雲挺身立在一旁看了看陸佐公。


    要說在平日裏坐個胡床也沒什麽,隻是身為北國使者本應受到禮遇,誰成想南國皇帝卻當著這麽多人的麵讓自己坐在小馬紮上,顯然是為了羞辱自己。


    見麵前的人身著青衣朱裳,胸前繡著鳳凰,看樣子是個禮儀官,而之前迎接自己的是鴻臚卿劉思貞,想必這位便是與其地位相當的人了。


    於是宋雲微微一笑。


    “閣下言之有理,隻不過吾國向來崇古尚禮,亦深知迎使待客之道。閣下僅知北國崇尚武略,便以胡床待客,卻未曾見過北國大興禮儀之風,以君子之禮待人,而非番邦小國,行無禮之舉。”


    “我聞南國公卿皆為飽學之士,今觀閣下卻行如此粗俗之舉,所謂:‘管中窺豹,時見一斑’,宋某,實在難以苟同啊......”


    陸佐公聽後不禁臉色通紅,氣的甩起衣袖迴到了隊伍裏不說。


    劉思貞見狀朝著皇帝看了看,會意後向小寺人擺了擺手。


    “給北使請座。”


    沒一會兒,小寺人搬來錦麵木墩,又置下了一張錦墊。


    宋雲見狀便低頭拱手,攬衣坐了下來,雙腳放在錦墊上不說。


    “北使此番前來,意在與我南國交好,不知汝主誠意如何啊?”


    皇帝端坐著低聲問道。


    宋雲聽後起身拱手。


    “迴南國君上,吾主特送來北國方物、舊朝禮器數十。”


    說話間,門外幾個侍衛便將禮物抬了進來。


    劉思貞拿著禮品清單,遞給了俞三福。


    其中一座銅鼎最是顯眼,眾人的目光也便被它吸引了過去。


    “此鼎按舊朝禮製煉造,上有吾國鮮卑古文,乃是奉常親自謄刻,筆鋒蒼勁,如行雲流水。除北國高士外,有識此文者,吾未得見也。”


    “久聞南國多雅士,想必此古文亦不在話下。故而今日來此,特向諸公請教一二,還望諸公不吝賜教。”


    問題拋在半空之中,眾人聽後再沒了興致,隻得左右觀望著。


    皇帝見狀不禁咧起了嘴角。


    “諸位臣工,有誰......能識此銘文啊?”


    幾個國子博士緩步上前,仔細觀察了一番,不禁搖了搖頭。


    這一舉動,皇帝看在眼裏,是又悲又喜。


    話說這些貴族臣工一口一個索虜叫著,可人家的文字就在麵前,雖說是古文,但也不至於一個字都不認識吧。


    到頭來啊,還得是自己的博學多識才是真貨,能應對大局了。


    當此無人應聲之時,皇帝攬攬袍袖,準備大展身手......


    “稟陛下,臣願一試......”


    人群裏,一個三十出頭的青年人站了出來,進而俯身跪拜。


    仔細一看,正是廷尉丞、吏部郎劉嗣芳。


    因廷尉卿臧未真有要務去了丹陽郡,於是便由他代表廷尉署來到東堂殿聽命。


    “哦?劉丞請起。”


    “謝陛下。”


    皇帝見此,隻得端坐了迴去。


    隻見劉嗣芳大步上前,繞著銅鼎走了一圈,稍作思考後微微點了點頭。


    “襄陽侯濬自發蜀,兵不血刃,攻無堅城,入於石頭,破敵十數萬,定疆平吳,成統一大業,功勳甚偉。泰康二年臣華奉帝詔築此丁於靈應寺,傳世之功,流芳千古。”


    “不知在下所譯,是否得當乎?”


    “劉郎君經史滿腹,雲,佩服不已!”


    宋雲說罷,朝著劉嗣芳深深拱手,眾人也跟著讚歎不已。


    劉嗣芳還禮後微笑著迴到了隊列當中。


    皇帝見狀未免心有不平。


    雖說這劉嗣芳替朝廷長了臉麵,可卻掃了皇帝的雅興,而事已至此,作為一國之君,隻有陪笑罷了。


    “北使觀我南國臣子何如?”


    “朝廷雅士群集,君上文治武功,乃千古明君也。”


    聽了誇獎,包括皇上在內的人無不暢快淋漓。


    “北國與我修好,朕心甚悅。然汝之誠意隻此方物乎?”


    “非也,吾主聞南國君上潛心修佛,心中多有敬意,故而差小人送上此鼎,唯盼同修佛緣。”


    “此外吾主已下令從漢中、上津、始平三郡撤兵,如數歸還南國百姓和糧草。”


    “此文牘,乃是吾主親筆所寫。”


    皇帝一聽這話,不禁露出一抹微笑來。


    畢竟西部邊關時有戰事,那幾座城池頻繁易主,隨時被占領隨時奪迴來也不是什麽新鮮的事了。


    可如今索虜竟然如此溫和,想必是畏懼南國邊關將士的勇武了!


    俞三福接過書信遞了過來,皇帝隻掃了一眼,便放在了一旁。


    “朕聞汝主心性向佛,不知歸還城池之意,可是為佛祖感化乎?”


    宋雲低著頭連連皺眉,沒想到這位麵相慈祥的中年皇帝竟這般蹬鼻子上臉。


    “迴君上,吾主潛心修佛,意在與民休息,安定邊關,祈求蒼生潤澤,獲得永世安寧。”


    “吾久聞君上弘揚佛法、歌頌善德,乃是蒼生之造化,故而南國興盛,都城得以固若金湯,宮室得以華麗生輝。”


    聽到這皇帝不由得沾沾自喜,臉上自然溫和了許多。


    “然吾又聞南國郡縣仍有災民尚未安置,值此數九隆冬,恐朝不保夕矣!”


    “大膽!狂妄豎子,竟敢在我南國朝堂之上危言聳聽。”


    禦史中丞孫慶緒在一旁厲聲喝道。


    也許是平日裏檢舉督查百官成了習慣,但凡誰說了句不中聽的他便要上前嗬斥幾句。


    要說他本該在丹陽府中輔佐晉王,因其對晉王管的太過嚴苛,本是出於好心,可誰知晉王卻不領情,便差他到朝廷裏述職半月,於是孫慶緒便灰溜溜的跑了迴來不說。


    此時的南北兩國戰戰停停,使者往來更是無甚稀奇,今天和解明天便開戰,小打小鬧的戰鬥時常發生,兩國你來我往,樂此不疲。


    皇帝深知其中形勢,來了使者互相譏諷一番,也算是能解解心頭的不快,至於動真格兒的事情還不能輕舉妄動。


    於是皇帝抬手示意,孫慶緒見狀立在一旁不說。


    “北國對我民情如此了解,為何貴主不借機發難,擴張疆土呢?”


    皇帝輕聲挑釁道。


    “君上稍安,我聖主英明神武,雖有統一天下之誌,卻不懈於行鼠輩之舉。”


    “我北國文臣武將皆奉行古製,崇尚禮法,對鄰國番邦多有善舉。昔日我鮮卑叛亂異部窮居於饒樂水旁,是我聖主摒棄前嫌,驅身感化,將其收納為北國屬部;那柔然、吐穀渾兩邦雖頻繁騷擾,而我聖主胸懷天下,以德報怨,決心招降異族並教化之;時至今日,番邦朝貢者不勝例舉,遠番覲見者多如星火。”


    “我聖主明德慈愛,皇子博聞強識,今有意與南國聯姻,同修百年之好。”


    宋雲說完,再次低頭拱手。


    吳平候從隊列中朝著宋雲低頭拱手,而後輕聲說道:“北國有精兵良將,朝堂一派和氣,如此上下同心,不知使者所言是真是假呢?”


    “哦?不知閣下何意?”


    宋雲看了看麵前人說道。


    “嗬嗬嗬,使者稍安。”


    “我聽聞高陽王獨霸朝政,欲僭越君主,行不軌之事。”


    “使者怕不是隻會拾一些華麗之詞,在我南國朝堂裏逞強炫耀吧!”


    “就是,聽你誇誇其談,皆為一麵之詞,若真有意修好,還請拿出真心實意來!”


    孫慶緒挺身出來,繼續補刀。


    “蠻橫索虜,蠻化未開,多行無道之舉,為禍邊關,有何禮數可言!”


    “不習聖人之學,不尊孔孟之道,茹毛飲血,與獸雜居,豈敢同我南國相提並論!”


    一時間,唾沫星子肆意飛舞,宋雲也逐漸招架不住,由鴻臚卿劉思貞等人護著退出了朝堂不說。


    皇帝見狀想攔也攔不住,坐在一旁就這麽看著底下。


    “陛下,臣願領精兵五千,直取北國洛陽。”


    吳平候低身請命。


    “陛下,臣願率所部人馬揮師北上,拿下臨潼,收複失地。”


    建安王低身拱手。


    “臣等願為北伐先鋒!”


    西昌侯蕭靜藝俯身跪地。


    右衛將軍、都官尚書夏侯亶、左衛將軍昌義之、驃騎將軍康長明、雲騎將軍兼領直閣將軍馮巨基等諸多武將皆跪地請命。


    “諸卿之意,朕心悅之。”


    皇帝緩過神兒來,情意綿長的迴了一句。


    “區區一個北使算不得什麽,時日還長,朕自會給你們立功機會,諸位快請起吧。”


    見皇帝給了台階,眾人便起身迴到了隊列當中,隻有昌義之仍留在原地。


    “昌將軍,怎麽還不起身呢!”


    一旁的信武將軍馮巨基低聲喚道。


    誰知昌義之滿臉痛苦,一聲不吭。


    直到身邊的康長明看出了端倪,上前扶了一把,昌義之這才勉強起身。


    隻因那昌義之已近六十歲高齡,雖神情堅毅,但今天那個北使可把他氣的不輕,一時間跪倒在地竟無法起身了。


    至此,南國朝廷上下同心,痛罵索虜使者出了一口惡氣。


    至於是否真的用兵,還是兩說,畢竟放在天平上的時候,誰高誰低還真就說不準。


    正是:


    窮經皓首護君顏,劍戟刀槍破邊關。


    六甲老者長懷恨,飲馬淮水憶當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遺夢南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章雙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章雙城並收藏遺夢南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