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能使鬼推磨,還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迴呢?
對於如何在烏紗帽和救助百姓之間做選擇的問題,很顯然,郡縣官吏用後者之名選擇了前者。
如此一來,蕭辰的計策便是見到了成果。
蕭辰二人聽到消息後急忙迴到了臨海縣府衙,四郡的太守帶著縣令及主要官吏數十人擠滿了堂內,院子裏也站了很多人,一見到蕭辰都親切至極。
麵對朝廷派來的救災領導,眾人皆笑臉相對,況且蕭辰又派人登門送去了大禮,這一番操作下來,從太守到縣令都明白,幫了百姓便是在幫蕭辰,而幫助蕭辰,就是在幫助自己。
府衙中的氣氛異常和氣,於是蕭辰借著這股勁兒,便將兌換麩糠的任務安排了下去,又同幾個太守詢問了各個府衙的人員數量,以便安排救災事宜。
從送禮拉攏到眾人登門領命,用了五日。雖說這已經是蕭辰計劃中的極限時間,因為在這期間,受災最嚴重的長沙郡地區死傷的百姓已有數千人之多,這還是蕭辰和周開逸商量後,緊急將一萬石粟米分發過後的結果。
蕭辰修書一封,告訴七殿下這邊的情況,讓他放心。
又過了三日,各府衙便將兌換來的麩糠和人員名冊報了過來。
九萬石粟米按照一比四的比例,共兌換了三十六萬石的麩糠,各郡縣府衙的人力也聚集了五千餘眾。
蕭辰二人喜出望外,於是接著安排遷移事務,賑災物資由各個府衙就近發放,人員也就近投入到了救助災民的隊列中。而後又將韋將軍的水軍分成數十路,一邊參與救災一邊警惕著敵情,還能監視著各地官吏的落實情況。
雖說地方官吏在之前沒聽過蕭辰的名字,可他做的這件事兒可是敞亮。
幫了蕭辰便等於在朝中多了一個熟人,有蕭辰出具的文書作證,就算出了事情也是他來頂著,況且賑災發糧、遷移災民這樣的善事,老百姓知道後定會對自己感恩愛戴。如此一舉三得的事情,大小官吏恨不得不吃不喝,不舍晝夜連軸轉的在救災一線指導工作。
如此過去了兩個月有餘,到了深秋時節,西南諸郡的災情已基本得到了控製,而遷移到郢、江二州的百姓共有八萬餘人,到了安置的地點後由地方府衙出錢出力,搭建草舍、分派土地、編冊落戶,當地府衙按照計劃有序的進行著。
蕭辰這幾天陸續得到迴饋的文書,見各地百姓遷移事務井然有序,終於是鬆了一口氣。
於是理了理衣服準備洗個澡歇一歇。
而這樣的好消息還是立即告訴七殿下才好,便又坐了下來,提筆準備寫封書信。
忽見周開逸慌慌張張的跑了進來。
“不好了!”
蕭辰放下筆,起身迎了過去。
“怎麽了?出什麽事了嗎?”
“適才我接到朝廷發來急令,讓你速速迴京。”
“而且這裏還有一封書信。”
“什麽書信?”
“是......”
“是七殿下,他在漓水救災時染了病,已經昏迷了多日,正於靜州龍平縣府衙裏等著救治。”
“什麽?這是什麽時候的事?”
“從書信中看,已是兩日前了。”
這下蕭辰可遇到了難題,一邊朝廷令他迴京,一邊七殿下的生命岌岌可危。
到底何去何從,一時間腦子裏混亂不堪。
“不行,我得去找殿下。”蕭辰急迫的說道。
“侍郎且慢,我依照信中所言初步推斷,殿下怕是因漓水之地常年俾濕而受了濕邪,加之殿下本就身體虛弱,又連日操勞這才一病不起。”
“那該怎麽辦啊?”
蕭辰急得來迴踱步。
“我之前讀過一本《肘後備急方》,裏麵恰巧有治療濕邪之法,隻不過......我還沒有嚐試過。”
“那......那怎麽辦?”
蕭辰定坐下來看著周開逸說道。
“我想侍郎你還是要奉召迴京複命才是,但路上可以行得緩慢些。”
蕭辰接過詔令查看著。
“此話怎講呢?”
“想必朝中已對你拉攏賄賂州郡官吏之事有所掌握,所以你此去乃是兇多吉少。你可耽擱些時日再行動身,如此,也能為你自己爭取些時間,希望老天有眼,能讓我盡早醫治好殿下。”
周開逸一邊邁步思索,一邊說道。
“如果朝中真有人彈劾你,為今之計,也隻有七殿下能幫你解脫了!”
周開逸停下腳步,看著蕭辰。
“嗯。”
“這詔令上倒是沒寫那麽清楚,不過陛下既然下詔,定是事出有因,我們都要穩妥些才好。”
“既然如此,就按照你說的做吧!”
蕭辰拍著周開逸的肩膀說道。
“好,那我立即動身趕往靜州。”
“侍郎多多保重!”
“開逸兄......”
周開逸轉身看了看蕭辰。
“你也要多多保重......”
卻說臨川王正於吳興郡安養,忽然接到袁昂送來的書信,得知徐修仁等人奉旨前來督查救災事宜,於是急忙差遣吳興太守柳文暢於邗溝中段去迎接。
臨川王以“迎使”之名奉上了諸多珍寶器物,試圖拉攏京都來的三署官員。
徐修仁見狀後麵不改色,一並照單全收。
而後臨川王差人前往會稽郡,再次檢查預留的那幾個小縣的受災景象,盡可能的把災洪情況做的惡劣些。
又率眾於東遷縣列隊迎候來此檢查的隊伍。
六殿下見徐修仁身後有丹陽戍軍的旗子,可想而知,此次朝廷是要動真格的了。
徐修仁等人被半路迎下了船,乃是六殿下為了表示地主之誼,故而暫且將他們安置在了錢塘江邊。
“王弟遙祝陛下聖安!”
六殿下等人跪地行禮。
“殿下快快請起。”
徐修仁說完收起竹符。
“臣徐修仁拜見殿下!”徐修仁俯身跪地行禮。
“哎呀!徐令乃是朝廷使節,快快免禮!”
“修仁此行,多有打擾,還望殿下見諒!”
徐修仁說著又低頭拱手。
“徐令實在客氣,寡人見水麵上旌旗爍爍,不禁想起了當年北禦索虜情形,時間宛如白駒過隙啊,如今寡人已是兩鬢斑白了!”
“殿下說笑了,此次江南諸郡遭遇水患,正因殿下坐鎮才陸續得到平息,實乃豐功偉績也!”
“哎!徐令此話言之尚早了,會稽、臨海等郡尚有水患未除,寡人正在為糧食發愁啊。”
“先不說這個了,諸位公卿快裏麵請。”
六殿下揚手示意。
“殿下請!”
晚間的錢塘江微風陣陣,六殿下在岸邊的樓閣中設宴,為幾位上差接風洗塵,席間自有歌舞佐宴,女伎陪侍。
又差人送了諸多酒菜銀錢,犒勞船上的水軍。
徐修仁在席間多次提及救災的事情,都被六殿下以飲酒聽曲兒為由搪塞了過去。
入夜後眾人皆酩酊大醉,六殿下見狀後得意的起身而去不說。
次日晌午,守衛見京都來的幾位上差沒了蹤影,便跑來稟告。
六殿下聽後大驚失色,在堂內急的團團轉。
柳文暢見狀後上前低頭拱手。
“殿下稍安。”
“老臣聽聞徐修仁向來剛正不阿,行事端正,昨晚於宴席間卻見其縱酒放歌,悖逆禮教,臣雖有疑心,卻未敢冒然提醒。”
“你現在說,恐怕什麽都晚了!”六殿下歎息道。
“依老臣之見,此事尚有迴旋餘地。”
“哦?你有何計策?”
“殿下,各郡水患既已平息,殿下何不躬身再去巡查一番,一來可撫慰民心,二來又能讓三署臣工都看一看,殿下仍在為水患而操勞。再者還需將剩餘賑災錢糧以車馬盛之,運迴京都,以表殿下清廉正直之心!”
“如此,可保殿下無憂。”
六殿下聽後甚是無奈,可又沒有其他辦法,隻能點了點頭。
“肉都吃到嘴裏了,又要吐迴去!這個徐修仁!”
“如今您送迴錢糧,乃是主動之舉,陛下定不會為難,殿下切不可因小失大啊。”
柳文暢繼續補充道。
“些許銀錢事小,若是陛下因此對殿下您心存芥蒂,恐得不償失了。”
柳文暢所說很有道理。
換句話說,這次沒撈成,還有下次,可要是把皇帝給驚動了,以後他臨川王做什麽事都會被束縛。
“既如此......就依你之意去辦吧!”
此時,又接到會稽郡府衙送來的消息,隻說三署的幾位上差已經入城,而地方差役正在做救災的善後工作。
於是六殿下安排車駕,親自趕往會稽郡,又差人前往各郡,收拾殘局。
說來巧合,奏表裏說會稽郡受災最重。
而會稽山陰縣又離錢塘郡最近,徐修仁等人趕到會稽郡境內後便徑直去了山陰縣,隻見縣城的外圍都是被洪水淹過的痕跡,而到了鄉間,卻是另外一番景色。
見有諸多差役正在挖著溝渠,兩側道路也被朽木瓦礫堵塞了。
徐修仁一行人麵麵相覷,完全被眼前這情形給驚住了。
洪水來勢洶洶,房倒屋塌本是情理之中。可遍地的瓦礫、樹木皆是有序放置,就像沒來得及裝車的貨物一般,而且差役們又在挖溝渠,到底是在泄洪還是想引水呢?
徐修仁帶著疑問上前找了一個差役問道:“這位統領,此處水患不是已經退去了嗎?我看諸位還在此忙碌,這是為何呢?”
差役很是警惕,繃著臉並沒有給出解答。
“你們是何人?我們正忙著呢!沒工夫跟你閑談。”
徐修仁見狀,便從袖中掏出幾塊瑣碎銀錢遞了過去。
“某是一個小販,都說洪水退了,我才想著到此處做些營生,若洪水還未退去,我就趁早離開才是,還請上官行個方便。”
差役接過銀錢,臉上跟著和善了許多。
“誒!商販亦比我等自在啊!我勸你啊,也別在這山陰縣裏浪費時間了。”
“統領此話怎講?”
“一個月前這裏遭了洪災,雖說沒有往年嚴重,可老百姓啊也都跑到了那會稽山上躲災了。他們自力更生,很少與外界來往,你啊,怕是白跑一趟嘍。”
“原來如此!可我見這洪災已經退去了。”
“你們還......”徐修仁指了指溝渠說道。
“這你就有所不知了。雖說洪災早就退了,可那麽多賑災糧食還沒發完啊!聽聞京都要來人巡查,自然要做出個樣子來應對嘛。上麵有令,我們也是奉命行事罷了。”
“不知統領所言,是山陰縣令還是會稽太守之令呢?”
“那兩位啊?早已經死了,哎我說,你問這麽多幹什麽!”
“你到底是何人!”
差役挺身按住佩刀,瞪著麵前的幾人。
“哦哦,多謝統領,多謝統領,有勞了。”徐修仁連忙點了點頭,而後轉身離去。
既已驗證事實,幾人便前往會稽山去了。
等到臨川王來到會稽郡府衙,急忙差遣手下將幾個小縣正遭遇洪災的“樣子”恢複如初。可萬萬沒有想到徐修仁幾人的速度那麽快!
話說幾人沿著上山小路來到了會稽山,隻見山上有一處石柱,上麵刻著:采樵院
又走了一段路,眼前便是一個寬敞的大院子,裏麵有一排木屋茅舍,院子裏有一群孩童在嬉戲玩耍,幾個老婦人在一旁摘著野菜,另有諸多中年婦人在正往竹竿上晾曬著麻布衣裳。
幾人對視了一番,便朝著木屋裏走去。
正逢一個青年書生打扮的人迎麵走來。
“幾位貴客找誰?”
青年禮貌的問道。
徐修仁上前拱手。
“我們是京都商販,途經此處,聽聞山陰縣遭遇水患,災民都被接到了這會稽山上,便來此查看,欲幫襯些銀錢,不知這裏何人當家呢?”
“奧,幾位義士既是來此救扶百姓,我這就去後院向師父通報一聲。”
“小郎可否指路,我等自行前去就好。”
“也好,師父就在後山清風台上。”
“多謝了。”
如此,幾人拱手後從屋後的小路來到了後山。
此處茂竹修林,有鳥雀於枝頭作鳴,周圍的林間雲霧漫漫,宛如仙境一般。
穿過林子,便見到了一處寬敞的露天石台,旁邊有一處亭子,幾棵鬆柏在亭外矗立。
一個老者正在傳教一眾青年弟子武術招式,此人正是采樵三翁之首的劉業昌!
秘書丞張士簡正欲上前喚人,卻被徐修仁攔住,示意稍作等候。
休息的間隙,老者發現了身後的四人,便上前低頭拱手。
“幾位貴客久等了,還請到亭間小坐。”
幾人隨著老者到了涼亭裏,又有弟子端來一壺茶,順次續滿後離去。
“老前輩,我等是京都商人,路過此處時聽聞采樵院救扶百姓之事,故而來此拜訪,一來想留些銀錢救助百姓,二來可圓滿心中對采樵翁敬仰之情。”
樵翁聽完,露出了一抹微笑。
“嗬嗬嗬,采樵院本就源自百姓,如今百姓有難,我等又如何會袖手旁觀呢。至於幾位好意,老朽心領了。”
“老前輩莫不是信不過我們?”
“嗬嗬嗬,老朽並無此意。隻是老朽乃一介草民,國有興替、官有廉腐,又豈能被我等左右。貴人若能體恤百姓,懲治貪腐,我等自然傾心助之!”
幾人聽後不由得驚訝起來,剛見麵才沒一會兒,這是被認出來了嗎?
看來這位老人家絕非等閑之輩了。
於是徐修仁起身拱手。
“既然前輩如此坦率,在下也就直說了。”
徐修仁便向他交代了身份,又詢問了會稽郡實際的災情和縣令、太守被去職伏法的事情。
劉業昌便把前番的真實情況說與他聽,又將官府如何欺壓屠戮百姓的情況一並告訴了幾人。
徐修仁聽後不禁皺起了眉頭,半晌沒有作聲。
“那史懷借用朝臣之名屠戮百姓,還想借我之手去刺殺他,多虧了那位上官和張德繼將軍指點,不然,我還一直被蒙在鼓裏。”
“前輩可知那位上官姓名?”徐修仁追問道。
“是一個年輕人,名喚蕭辰,老夫險些錯殺了他啊!”
劉業昌滿臉愧疚。
“蕭辰?”
“貴人可認得他?”
劉業昌繼續說道。
徐修仁點了點頭。
“那位郎君儀表堂堂,遇事沉著冷靜,還說要施以新政來保障百姓安居樂業!如此看來,老朽不但錯怪了他,還險些傷害了一個好官,真是老糊塗啊!”
劉業昌說完連連搖頭。
劉業昌說的句句屬實,和蕭辰的言行也特別吻合。
而徐修仁心裏犯起了嘀咕:沒想到一個番人竟然能如此體恤百姓,看來之前朝廷裏那些傳言確實不可信了。
臨別之時,樵翁取來一個木盒還有一封書信,托付徐修仁帶給蕭辰以表歉意。
卻說六殿下趕到山陰縣時,正於城門外遇到了徐修仁一行人,心中不免恐慌,於是快步上前。
“修仁啊,你還真是個急性子,寡人想要和你們一同來此處巡查,沒想到啊,你們腳步輕快,自己卻先來了。”
徐修仁和張士簡聽後低頭拱手。
“陛下對江南災民十分牽掛,卑臣一時心急,想著要為百姓做點什麽,故而不辭而別,還請殿下恕罪。”
“哎!徐令不必自責,我等同食朝碌,理當體恤萬民,為陛下分憂。修仁愛民之舉,寡人實在是欽佩不已啊!”
“殿下過獎了!”
於是眾人便去往會稽郡的府衙裏稍坐。
此時的臨川王心裏急的不行,可臉上卻冷靜的很。
“修仁對此地狀況有何高見啊?”
“卑臣有一事不明。”
“哦?請講。”
“會稽太守和山陰縣令皆被莫名處置,恐與律令相悖,不知殿下可否知曉此事呢?”
“哦!你是說那兩個畜生啊!”
“那尹碩、史懷二人互相勾結、欺上瞞下,欲作受災假象以騙取賑災錢糧,寡人身為刺史,肩負巡查要務,對此等不法之行向來痛恨,故而將他們二人法辦了,此事山陰縣百姓和寡人帳下豹騎營馮源等人可以作證。”
徐修仁聽後點了點頭。
“當時情況緊急,不殺不足以泄民憤!況且那尹碩乃是畏罪自殺,寡人正欲進京向陛下當麵請罪!並將他們二人所藏賑災錢糧一同送往京都!”
“如此安排,徐令還有什麽疑慮嗎?”
六殿下耷拉著眼皮,臉上露出了些不爽的意思。
“殿下英武果敢,體恤愛民,適才卑臣多有唐突,還請殿下恕罪!”
徐修仁起身,低頭拱手。
“嗬嗬嗬,修仁言重了。修仁持節監督賑災事宜,乃是秉公辦事,寡人高興還來不及,又怎麽會怪罪於你呢!”
如此,眾人皆點頭致意。
第二天,徐修仁等人便隨著六殿下同乘千裏船趕往京都。
午後的東堂殿裏,眾臣於朝會上互相爭論的聲音充斥著每個角落。
“臧廷尉此時應該去往長沙郡拿人才是,又為何在此與諸位同僚爭辯呢!”
袁昂挺身立在朝堂中間看著臧未真說道。
“難不成臧廷尉因為蕭辰是編纂新政上官,你就要袒護他不成?”
“袁公不必在此冷嘲熱諷,蕭辰於荊、湘兩地救災成果大家都有目共睹,況且陛下已降旨傳他迴京,至於賄賂郡縣官員之事是否屬實,本尉自會依律嚴查。”
臧未真語氣堅定。
“哦?那我倒要看看,那蕭辰是真冤枉還是假清廉!”
袁昂捋了捋胡須退到一旁不說。
新任侍中的王柬上前說道:“陛下,聖旨已傳到長沙郡十日了,算算日子,蕭辰此時應該離京都不遠才對,可中書省並未接到沿途府衙奏報。臣擔心......”
“侍中擔心什麽?”陛下眯著眼問道。
“臣擔心蕭辰已畏罪潛逃,如此看來,陛下還要早些做決斷才是啊!”
眾人聽後一同附議,朝堂裏仿佛就沒有第二個聲音了。
皇帝見狀後心中氣憤不已,可一時間又無言以對,
都說人言可畏,這麽多朝廷重臣都統一了口徑,難不成真要把蕭辰作為替罪羔羊嗎?
正是:
一朝丟了勢,牆倒眾人推。
滿堂忠孝者,不問是與非。
朗晴喚雨雪,盈滿作虛虧。
災禍尤能安,人言甚可畏。
對於如何在烏紗帽和救助百姓之間做選擇的問題,很顯然,郡縣官吏用後者之名選擇了前者。
如此一來,蕭辰的計策便是見到了成果。
蕭辰二人聽到消息後急忙迴到了臨海縣府衙,四郡的太守帶著縣令及主要官吏數十人擠滿了堂內,院子裏也站了很多人,一見到蕭辰都親切至極。
麵對朝廷派來的救災領導,眾人皆笑臉相對,況且蕭辰又派人登門送去了大禮,這一番操作下來,從太守到縣令都明白,幫了百姓便是在幫蕭辰,而幫助蕭辰,就是在幫助自己。
府衙中的氣氛異常和氣,於是蕭辰借著這股勁兒,便將兌換麩糠的任務安排了下去,又同幾個太守詢問了各個府衙的人員數量,以便安排救災事宜。
從送禮拉攏到眾人登門領命,用了五日。雖說這已經是蕭辰計劃中的極限時間,因為在這期間,受災最嚴重的長沙郡地區死傷的百姓已有數千人之多,這還是蕭辰和周開逸商量後,緊急將一萬石粟米分發過後的結果。
蕭辰修書一封,告訴七殿下這邊的情況,讓他放心。
又過了三日,各府衙便將兌換來的麩糠和人員名冊報了過來。
九萬石粟米按照一比四的比例,共兌換了三十六萬石的麩糠,各郡縣府衙的人力也聚集了五千餘眾。
蕭辰二人喜出望外,於是接著安排遷移事務,賑災物資由各個府衙就近發放,人員也就近投入到了救助災民的隊列中。而後又將韋將軍的水軍分成數十路,一邊參與救災一邊警惕著敵情,還能監視著各地官吏的落實情況。
雖說地方官吏在之前沒聽過蕭辰的名字,可他做的這件事兒可是敞亮。
幫了蕭辰便等於在朝中多了一個熟人,有蕭辰出具的文書作證,就算出了事情也是他來頂著,況且賑災發糧、遷移災民這樣的善事,老百姓知道後定會對自己感恩愛戴。如此一舉三得的事情,大小官吏恨不得不吃不喝,不舍晝夜連軸轉的在救災一線指導工作。
如此過去了兩個月有餘,到了深秋時節,西南諸郡的災情已基本得到了控製,而遷移到郢、江二州的百姓共有八萬餘人,到了安置的地點後由地方府衙出錢出力,搭建草舍、分派土地、編冊落戶,當地府衙按照計劃有序的進行著。
蕭辰這幾天陸續得到迴饋的文書,見各地百姓遷移事務井然有序,終於是鬆了一口氣。
於是理了理衣服準備洗個澡歇一歇。
而這樣的好消息還是立即告訴七殿下才好,便又坐了下來,提筆準備寫封書信。
忽見周開逸慌慌張張的跑了進來。
“不好了!”
蕭辰放下筆,起身迎了過去。
“怎麽了?出什麽事了嗎?”
“適才我接到朝廷發來急令,讓你速速迴京。”
“而且這裏還有一封書信。”
“什麽書信?”
“是......”
“是七殿下,他在漓水救災時染了病,已經昏迷了多日,正於靜州龍平縣府衙裏等著救治。”
“什麽?這是什麽時候的事?”
“從書信中看,已是兩日前了。”
這下蕭辰可遇到了難題,一邊朝廷令他迴京,一邊七殿下的生命岌岌可危。
到底何去何從,一時間腦子裏混亂不堪。
“不行,我得去找殿下。”蕭辰急迫的說道。
“侍郎且慢,我依照信中所言初步推斷,殿下怕是因漓水之地常年俾濕而受了濕邪,加之殿下本就身體虛弱,又連日操勞這才一病不起。”
“那該怎麽辦啊?”
蕭辰急得來迴踱步。
“我之前讀過一本《肘後備急方》,裏麵恰巧有治療濕邪之法,隻不過......我還沒有嚐試過。”
“那......那怎麽辦?”
蕭辰定坐下來看著周開逸說道。
“我想侍郎你還是要奉召迴京複命才是,但路上可以行得緩慢些。”
蕭辰接過詔令查看著。
“此話怎講呢?”
“想必朝中已對你拉攏賄賂州郡官吏之事有所掌握,所以你此去乃是兇多吉少。你可耽擱些時日再行動身,如此,也能為你自己爭取些時間,希望老天有眼,能讓我盡早醫治好殿下。”
周開逸一邊邁步思索,一邊說道。
“如果朝中真有人彈劾你,為今之計,也隻有七殿下能幫你解脫了!”
周開逸停下腳步,看著蕭辰。
“嗯。”
“這詔令上倒是沒寫那麽清楚,不過陛下既然下詔,定是事出有因,我們都要穩妥些才好。”
“既然如此,就按照你說的做吧!”
蕭辰拍著周開逸的肩膀說道。
“好,那我立即動身趕往靜州。”
“侍郎多多保重!”
“開逸兄......”
周開逸轉身看了看蕭辰。
“你也要多多保重......”
卻說臨川王正於吳興郡安養,忽然接到袁昂送來的書信,得知徐修仁等人奉旨前來督查救災事宜,於是急忙差遣吳興太守柳文暢於邗溝中段去迎接。
臨川王以“迎使”之名奉上了諸多珍寶器物,試圖拉攏京都來的三署官員。
徐修仁見狀後麵不改色,一並照單全收。
而後臨川王差人前往會稽郡,再次檢查預留的那幾個小縣的受災景象,盡可能的把災洪情況做的惡劣些。
又率眾於東遷縣列隊迎候來此檢查的隊伍。
六殿下見徐修仁身後有丹陽戍軍的旗子,可想而知,此次朝廷是要動真格的了。
徐修仁等人被半路迎下了船,乃是六殿下為了表示地主之誼,故而暫且將他們安置在了錢塘江邊。
“王弟遙祝陛下聖安!”
六殿下等人跪地行禮。
“殿下快快請起。”
徐修仁說完收起竹符。
“臣徐修仁拜見殿下!”徐修仁俯身跪地行禮。
“哎呀!徐令乃是朝廷使節,快快免禮!”
“修仁此行,多有打擾,還望殿下見諒!”
徐修仁說著又低頭拱手。
“徐令實在客氣,寡人見水麵上旌旗爍爍,不禁想起了當年北禦索虜情形,時間宛如白駒過隙啊,如今寡人已是兩鬢斑白了!”
“殿下說笑了,此次江南諸郡遭遇水患,正因殿下坐鎮才陸續得到平息,實乃豐功偉績也!”
“哎!徐令此話言之尚早了,會稽、臨海等郡尚有水患未除,寡人正在為糧食發愁啊。”
“先不說這個了,諸位公卿快裏麵請。”
六殿下揚手示意。
“殿下請!”
晚間的錢塘江微風陣陣,六殿下在岸邊的樓閣中設宴,為幾位上差接風洗塵,席間自有歌舞佐宴,女伎陪侍。
又差人送了諸多酒菜銀錢,犒勞船上的水軍。
徐修仁在席間多次提及救災的事情,都被六殿下以飲酒聽曲兒為由搪塞了過去。
入夜後眾人皆酩酊大醉,六殿下見狀後得意的起身而去不說。
次日晌午,守衛見京都來的幾位上差沒了蹤影,便跑來稟告。
六殿下聽後大驚失色,在堂內急的團團轉。
柳文暢見狀後上前低頭拱手。
“殿下稍安。”
“老臣聽聞徐修仁向來剛正不阿,行事端正,昨晚於宴席間卻見其縱酒放歌,悖逆禮教,臣雖有疑心,卻未敢冒然提醒。”
“你現在說,恐怕什麽都晚了!”六殿下歎息道。
“依老臣之見,此事尚有迴旋餘地。”
“哦?你有何計策?”
“殿下,各郡水患既已平息,殿下何不躬身再去巡查一番,一來可撫慰民心,二來又能讓三署臣工都看一看,殿下仍在為水患而操勞。再者還需將剩餘賑災錢糧以車馬盛之,運迴京都,以表殿下清廉正直之心!”
“如此,可保殿下無憂。”
六殿下聽後甚是無奈,可又沒有其他辦法,隻能點了點頭。
“肉都吃到嘴裏了,又要吐迴去!這個徐修仁!”
“如今您送迴錢糧,乃是主動之舉,陛下定不會為難,殿下切不可因小失大啊。”
柳文暢繼續補充道。
“些許銀錢事小,若是陛下因此對殿下您心存芥蒂,恐得不償失了。”
柳文暢所說很有道理。
換句話說,這次沒撈成,還有下次,可要是把皇帝給驚動了,以後他臨川王做什麽事都會被束縛。
“既如此......就依你之意去辦吧!”
此時,又接到會稽郡府衙送來的消息,隻說三署的幾位上差已經入城,而地方差役正在做救災的善後工作。
於是六殿下安排車駕,親自趕往會稽郡,又差人前往各郡,收拾殘局。
說來巧合,奏表裏說會稽郡受災最重。
而會稽山陰縣又離錢塘郡最近,徐修仁等人趕到會稽郡境內後便徑直去了山陰縣,隻見縣城的外圍都是被洪水淹過的痕跡,而到了鄉間,卻是另外一番景色。
見有諸多差役正在挖著溝渠,兩側道路也被朽木瓦礫堵塞了。
徐修仁一行人麵麵相覷,完全被眼前這情形給驚住了。
洪水來勢洶洶,房倒屋塌本是情理之中。可遍地的瓦礫、樹木皆是有序放置,就像沒來得及裝車的貨物一般,而且差役們又在挖溝渠,到底是在泄洪還是想引水呢?
徐修仁帶著疑問上前找了一個差役問道:“這位統領,此處水患不是已經退去了嗎?我看諸位還在此忙碌,這是為何呢?”
差役很是警惕,繃著臉並沒有給出解答。
“你們是何人?我們正忙著呢!沒工夫跟你閑談。”
徐修仁見狀,便從袖中掏出幾塊瑣碎銀錢遞了過去。
“某是一個小販,都說洪水退了,我才想著到此處做些營生,若洪水還未退去,我就趁早離開才是,還請上官行個方便。”
差役接過銀錢,臉上跟著和善了許多。
“誒!商販亦比我等自在啊!我勸你啊,也別在這山陰縣裏浪費時間了。”
“統領此話怎講?”
“一個月前這裏遭了洪災,雖說沒有往年嚴重,可老百姓啊也都跑到了那會稽山上躲災了。他們自力更生,很少與外界來往,你啊,怕是白跑一趟嘍。”
“原來如此!可我見這洪災已經退去了。”
“你們還......”徐修仁指了指溝渠說道。
“這你就有所不知了。雖說洪災早就退了,可那麽多賑災糧食還沒發完啊!聽聞京都要來人巡查,自然要做出個樣子來應對嘛。上麵有令,我們也是奉命行事罷了。”
“不知統領所言,是山陰縣令還是會稽太守之令呢?”
“那兩位啊?早已經死了,哎我說,你問這麽多幹什麽!”
“你到底是何人!”
差役挺身按住佩刀,瞪著麵前的幾人。
“哦哦,多謝統領,多謝統領,有勞了。”徐修仁連忙點了點頭,而後轉身離去。
既已驗證事實,幾人便前往會稽山去了。
等到臨川王來到會稽郡府衙,急忙差遣手下將幾個小縣正遭遇洪災的“樣子”恢複如初。可萬萬沒有想到徐修仁幾人的速度那麽快!
話說幾人沿著上山小路來到了會稽山,隻見山上有一處石柱,上麵刻著:采樵院
又走了一段路,眼前便是一個寬敞的大院子,裏麵有一排木屋茅舍,院子裏有一群孩童在嬉戲玩耍,幾個老婦人在一旁摘著野菜,另有諸多中年婦人在正往竹竿上晾曬著麻布衣裳。
幾人對視了一番,便朝著木屋裏走去。
正逢一個青年書生打扮的人迎麵走來。
“幾位貴客找誰?”
青年禮貌的問道。
徐修仁上前拱手。
“我們是京都商販,途經此處,聽聞山陰縣遭遇水患,災民都被接到了這會稽山上,便來此查看,欲幫襯些銀錢,不知這裏何人當家呢?”
“奧,幾位義士既是來此救扶百姓,我這就去後院向師父通報一聲。”
“小郎可否指路,我等自行前去就好。”
“也好,師父就在後山清風台上。”
“多謝了。”
如此,幾人拱手後從屋後的小路來到了後山。
此處茂竹修林,有鳥雀於枝頭作鳴,周圍的林間雲霧漫漫,宛如仙境一般。
穿過林子,便見到了一處寬敞的露天石台,旁邊有一處亭子,幾棵鬆柏在亭外矗立。
一個老者正在傳教一眾青年弟子武術招式,此人正是采樵三翁之首的劉業昌!
秘書丞張士簡正欲上前喚人,卻被徐修仁攔住,示意稍作等候。
休息的間隙,老者發現了身後的四人,便上前低頭拱手。
“幾位貴客久等了,還請到亭間小坐。”
幾人隨著老者到了涼亭裏,又有弟子端來一壺茶,順次續滿後離去。
“老前輩,我等是京都商人,路過此處時聽聞采樵院救扶百姓之事,故而來此拜訪,一來想留些銀錢救助百姓,二來可圓滿心中對采樵翁敬仰之情。”
樵翁聽完,露出了一抹微笑。
“嗬嗬嗬,采樵院本就源自百姓,如今百姓有難,我等又如何會袖手旁觀呢。至於幾位好意,老朽心領了。”
“老前輩莫不是信不過我們?”
“嗬嗬嗬,老朽並無此意。隻是老朽乃一介草民,國有興替、官有廉腐,又豈能被我等左右。貴人若能體恤百姓,懲治貪腐,我等自然傾心助之!”
幾人聽後不由得驚訝起來,剛見麵才沒一會兒,這是被認出來了嗎?
看來這位老人家絕非等閑之輩了。
於是徐修仁起身拱手。
“既然前輩如此坦率,在下也就直說了。”
徐修仁便向他交代了身份,又詢問了會稽郡實際的災情和縣令、太守被去職伏法的事情。
劉業昌便把前番的真實情況說與他聽,又將官府如何欺壓屠戮百姓的情況一並告訴了幾人。
徐修仁聽後不禁皺起了眉頭,半晌沒有作聲。
“那史懷借用朝臣之名屠戮百姓,還想借我之手去刺殺他,多虧了那位上官和張德繼將軍指點,不然,我還一直被蒙在鼓裏。”
“前輩可知那位上官姓名?”徐修仁追問道。
“是一個年輕人,名喚蕭辰,老夫險些錯殺了他啊!”
劉業昌滿臉愧疚。
“蕭辰?”
“貴人可認得他?”
劉業昌繼續說道。
徐修仁點了點頭。
“那位郎君儀表堂堂,遇事沉著冷靜,還說要施以新政來保障百姓安居樂業!如此看來,老朽不但錯怪了他,還險些傷害了一個好官,真是老糊塗啊!”
劉業昌說完連連搖頭。
劉業昌說的句句屬實,和蕭辰的言行也特別吻合。
而徐修仁心裏犯起了嘀咕:沒想到一個番人竟然能如此體恤百姓,看來之前朝廷裏那些傳言確實不可信了。
臨別之時,樵翁取來一個木盒還有一封書信,托付徐修仁帶給蕭辰以表歉意。
卻說六殿下趕到山陰縣時,正於城門外遇到了徐修仁一行人,心中不免恐慌,於是快步上前。
“修仁啊,你還真是個急性子,寡人想要和你們一同來此處巡查,沒想到啊,你們腳步輕快,自己卻先來了。”
徐修仁和張士簡聽後低頭拱手。
“陛下對江南災民十分牽掛,卑臣一時心急,想著要為百姓做點什麽,故而不辭而別,還請殿下恕罪。”
“哎!徐令不必自責,我等同食朝碌,理當體恤萬民,為陛下分憂。修仁愛民之舉,寡人實在是欽佩不已啊!”
“殿下過獎了!”
於是眾人便去往會稽郡的府衙裏稍坐。
此時的臨川王心裏急的不行,可臉上卻冷靜的很。
“修仁對此地狀況有何高見啊?”
“卑臣有一事不明。”
“哦?請講。”
“會稽太守和山陰縣令皆被莫名處置,恐與律令相悖,不知殿下可否知曉此事呢?”
“哦!你是說那兩個畜生啊!”
“那尹碩、史懷二人互相勾結、欺上瞞下,欲作受災假象以騙取賑災錢糧,寡人身為刺史,肩負巡查要務,對此等不法之行向來痛恨,故而將他們二人法辦了,此事山陰縣百姓和寡人帳下豹騎營馮源等人可以作證。”
徐修仁聽後點了點頭。
“當時情況緊急,不殺不足以泄民憤!況且那尹碩乃是畏罪自殺,寡人正欲進京向陛下當麵請罪!並將他們二人所藏賑災錢糧一同送往京都!”
“如此安排,徐令還有什麽疑慮嗎?”
六殿下耷拉著眼皮,臉上露出了些不爽的意思。
“殿下英武果敢,體恤愛民,適才卑臣多有唐突,還請殿下恕罪!”
徐修仁起身,低頭拱手。
“嗬嗬嗬,修仁言重了。修仁持節監督賑災事宜,乃是秉公辦事,寡人高興還來不及,又怎麽會怪罪於你呢!”
如此,眾人皆點頭致意。
第二天,徐修仁等人便隨著六殿下同乘千裏船趕往京都。
午後的東堂殿裏,眾臣於朝會上互相爭論的聲音充斥著每個角落。
“臧廷尉此時應該去往長沙郡拿人才是,又為何在此與諸位同僚爭辯呢!”
袁昂挺身立在朝堂中間看著臧未真說道。
“難不成臧廷尉因為蕭辰是編纂新政上官,你就要袒護他不成?”
“袁公不必在此冷嘲熱諷,蕭辰於荊、湘兩地救災成果大家都有目共睹,況且陛下已降旨傳他迴京,至於賄賂郡縣官員之事是否屬實,本尉自會依律嚴查。”
臧未真語氣堅定。
“哦?那我倒要看看,那蕭辰是真冤枉還是假清廉!”
袁昂捋了捋胡須退到一旁不說。
新任侍中的王柬上前說道:“陛下,聖旨已傳到長沙郡十日了,算算日子,蕭辰此時應該離京都不遠才對,可中書省並未接到沿途府衙奏報。臣擔心......”
“侍中擔心什麽?”陛下眯著眼問道。
“臣擔心蕭辰已畏罪潛逃,如此看來,陛下還要早些做決斷才是啊!”
眾人聽後一同附議,朝堂裏仿佛就沒有第二個聲音了。
皇帝見狀後心中氣憤不已,可一時間又無言以對,
都說人言可畏,這麽多朝廷重臣都統一了口徑,難不成真要把蕭辰作為替罪羔羊嗎?
正是:
一朝丟了勢,牆倒眾人推。
滿堂忠孝者,不問是與非。
朗晴喚雨雪,盈滿作虛虧。
災禍尤能安,人言甚可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