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曆史上的那些事兒
我跨越空間時間借武器 作者:二百二十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家夥終於走了。”高仙芝長歎一口氣說道。
劉能看著他,出聲問道:“我看這個邊令誠還可以啊!莫非高節帥瞧不起邊令誠?”
“不是你說他會坑害我的嗎?”高仙芝一臉詫異地看著他問道。
劉能這才想起來,自己的確是說過這些話,不過在和邊令誠打過交到之後,劉能反而有些不敢相信史書上的記載了,於是出聲說道:“我的確是說過這話,不過那都是史書上記錄的。”
“既然是記錄進了正史,那就肯定錯不了。”高仙芝立刻說道。
劉能連忙勸道:“那可未必。”
“此話怎講?”高仙芝頓時奇怪了。
史書上記錄下來的,怎麽可能有問題。
劉能想了一下,出聲解釋道:“史書都是後朝給前朝修的,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統性,肯定會有所保留和刪改。”
“而史書又是文人所著,文人你也知道,添加一些自己的喜好也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兒。”
“我們那會兒有句話,叫盡信書不如無書,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高仙芝不由得笑道:“盡信書不如無書,這話倒是真的。”
接著又疑問道:“但是這話又沒讓你不信書,如果不信書的話,難道信那些市井之中的謠言不成?”
劉能強辯的性子又被提了起來,緩緩說道:“這麽說吧,秦皇殘暴,這應該是天下人的共識了吧?”
高仙芝點點頭。
秦皇殘暴不仁,焚書坑儒,隳名城、殺豪傑,這是記錄在史記和過秦論之中的,但凡是儒生,肯定都知道。
見他點頭,劉能接著說道:“不過後世對於他的評價可不是這樣的,我們後世尊稱他為祖龍。”
“至於焚書坑儒,焚的是詩書,因為天下剛定,需要的不是詩書,而是農夫。”
“坑儒也不是儒生,而是術士,是漢朝末年的大儒孔安國所著的《尚書序》中提到,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
“這純純就是在黑始皇帝了。”
“至於隳名城、殺豪傑,這不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嗎?一個人打下了一座城池,難道還留著原本統治那座城池的人嗎?不殺光了他們,怎麽從他們手中奪過權力呢?”
高仙芝聽得直發愣,不過他什麽都沒說,也沒有什麽好說的。
劉能的這套理論和儒家那一套理論相比,完全是擰著來的,不過問題是,劉能的理論聽起來更符合實際啊!
他高仙芝也是做過這種事情的,當年他平滅小勃律國的時候,不就是把親近吐蕃的小勃律國國王抓走了,然後再扶持一個親近大唐的國王嗎?這種事情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不過劉能卻以為他沒有理解,繼續開口舉例道:“沒理解?那我說一個最近的吧。就說隋煬帝楊廣。”
“大唐對於隋煬帝楊廣的評價肯定好不到哪裏去吧?陰謀奪帝、屠戮宗室、南遊江都耗費巨大、三征遼東損兵折將,幾乎所有皇帝不應該犯的錯,他幾乎都犯了個遍。”
高仙芝不由自主地點了點頭。
魏征魏鄭公所編撰的隋書裏麵就有提到過,高仙芝自然也是讀過這本書的。
劉能笑笑,繼續說道:“但是楊廣攻滅陳國,平定天下,又修築了東都洛陽,修建了通濟渠、邗溝、永濟渠和江南運河。”
“如果沒有他,就不會有如今的洛陽城,也不會有當今天下如此發達的水運係統。”
“所以後世對於他的評價是,他做的事情都是對的,隻不過他太過心急了一些,如果把這些事情的實施時間拉長一倍,那他就可以成為秦皇漢武那樣的明君了。”
高仙芝頓時目瞪口呆,聲音顫抖地問道:“你們後世為何要如此評價此人啊?”
劉能笑道:“這有什麽,你就說,如果他真的用一生去做這些事情的話,他會不會得到一個明君的名聲?”
高仙芝不由自主地點了點頭。
的確,楊廣做的這些事情都不是什麽著急的事兒,如果可以拉長一些時間的話,恐怕天下人不會起兵反叛,而是會紛紛稱頌吧?
不過高仙芝緊接著又搖了搖頭。
他反應了過來,自己是大唐的官員,怎麽能認為隋煬帝是個好皇帝呢?如果被人知道了,那他肯定是要被丟官罷職的。
他是個高句麗人,如果被人罷官去職了,那想要起複重來的機會都沒有。
劉能也看出來了他的尷尬,笑了笑繼續說道:“別的不說,就連堯舜禹都不是像文人記載的那樣。”
“堯舜禹也不是史書記錄的那樣?這不可能吧?”高仙芝頓時便被這個大瓜吸引開了注意力,出聲問道。
在他心目中,從小就被教育,堯舜禹是明君。
堯開創了帝王禪讓的先河,在位七十年,認為兒子丹朱不成器,於是便決定從民間尋找一位可以繼承自己位置的人,那個人就是舜。
甚至為了觀察他,堯還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讓兩個女兒觀其德,確認了舜的品德無憂之後,這才將帝位讓給了他。
舜繼承帝位二十年,在位期間兢兢業業,不過此時天下發生了大洪水,舜治水無果之後,便將帝位讓給了更會治水的大禹。
大禹則是率領天下臣民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曆經十三年,終於是治理好了洪水,不過此時他的身子也已經不太好了,於是便將位置傳給了自己看好的繼承人伯益,但是他一死,他的兒子啟就發兵擊敗了伯益,建立了夏王朝。
這種事情天下人皆知,怎麽可能會有問題?
哪想到劉能卻是淡淡搖頭道:“高節帥有所不知,在後世曾經出土過一些竹簡,經過研究之後發現是上古時期的史書,在裏麵明確記載了,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
高仙芝頓時震驚地瞪大了研究,問道:“什麽史書?”
劉能笑著說道:“那本史書原本的名字叫什麽,我們不知道,我們將之稱之為竹書紀年。”
“竹書紀年?為何與春秋上記載的完全不一樣?莫不是假的吧?”高仙芝立刻問道。
“那倒是不可能。”劉能搖搖頭道:“竹書紀年的成書時間是在先秦,時間肯定是要早於春秋的,古人沒有必要的話,是不會寫出一本假史書的。”
“那為何春秋記錄的堯舜禹是人人敬仰的聖君?”高仙芝繼續問道。
劉能笑著答道:“這當然是和儒家有關。”
“當年孔丘看到天下戰亂頻發,百姓生靈塗炭,於是便希望建立一個大同的世界,接著便提出了儒家,希望人人知禮,人人學禮,最好是學周禮,讓天下各國不再互相攻伐征戰。”
“為了說服其他人,這套理論之中必須要有一個或者幾個榜樣讓人學,經過考慮之後,他便選擇了堯舜禹來作為這些榜樣,所以才有了堯舜禹期間路不拾遺門不閉戶的事情發生。”
“後來經過了孟子、荀子和董仲舒等曆代先賢的補充發展,這才有了如今的儒學。”
高仙芝頓時沉默不語。
儒學的發展他當然知道,不過他卻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
不僅是他,全天下的人,除了專門研究儒學的那群人之外,剩下的人就根本沒有想過,儒學之中的理論是如何出現的,孔子又為什麽要提出這些理論。
其實這件事兒也不怪他,儒學講究的是師法先人,翻譯過來就是,先人是這麽做的,而且還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那麽後人也就不用考慮為什麽要這麽做,隻需要學習先人就可以了。
劉能笑著說道:“節帥不必深思什麽,我方才說的這些事情在後世都屬於百姓之間的閑聊,即便能辯出個是非對錯,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對於升官發財並沒有絲毫幫助。”
高仙芝聽他這麽說,立刻也放鬆了下來,笑著說道:“也是,知道了這些事情,非但對做官發財沒有絲毫幫助,甚至一不小心,還有可能引來麻煩。”
“隻是閑聊吹牛的話不會有任何問題,但是一旦認真起來,肯定會有一些腐儒糾纏上來,趕也不是,說也不是,平白增添了許多煩惱。”
劉能卻是笑著說道:“那倒不至於,如果真有人較真的話,那就問問他,子不語怪力亂神,可是董仲舒卻認為天人感應,這完全是相逆的,肯定有個人是錯的。”
“那麽,到底是孔子錯了呢?還是董仲舒錯了呢?”
高仙芝頓時啞然,半晌才道:“咱們還是不要說這個話題了吧,實在是......”
劉能知道他猶豫的是什麽。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之中不僅僅提出了天人感應,還有君權神授,這種事情他身為臣子的,實在不方便討論什麽。
於是,劉能站起身拱拱手,笑著說道:“天色已經晚了,我就不在這裏打擾節帥了。”
“別啊,還有戰事沒有商議呢!”高仙芝連忙阻止道。
劉能搖搖頭,迴答道:“戰事方麵的事情就暫時不要問我了,我又沒有從過軍,不懂指揮打仗的。”
劉能看著他,出聲問道:“我看這個邊令誠還可以啊!莫非高節帥瞧不起邊令誠?”
“不是你說他會坑害我的嗎?”高仙芝一臉詫異地看著他問道。
劉能這才想起來,自己的確是說過這些話,不過在和邊令誠打過交到之後,劉能反而有些不敢相信史書上的記載了,於是出聲說道:“我的確是說過這話,不過那都是史書上記錄的。”
“既然是記錄進了正史,那就肯定錯不了。”高仙芝立刻說道。
劉能連忙勸道:“那可未必。”
“此話怎講?”高仙芝頓時奇怪了。
史書上記錄下來的,怎麽可能有問題。
劉能想了一下,出聲解釋道:“史書都是後朝給前朝修的,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統性,肯定會有所保留和刪改。”
“而史書又是文人所著,文人你也知道,添加一些自己的喜好也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兒。”
“我們那會兒有句話,叫盡信書不如無書,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高仙芝不由得笑道:“盡信書不如無書,這話倒是真的。”
接著又疑問道:“但是這話又沒讓你不信書,如果不信書的話,難道信那些市井之中的謠言不成?”
劉能強辯的性子又被提了起來,緩緩說道:“這麽說吧,秦皇殘暴,這應該是天下人的共識了吧?”
高仙芝點點頭。
秦皇殘暴不仁,焚書坑儒,隳名城、殺豪傑,這是記錄在史記和過秦論之中的,但凡是儒生,肯定都知道。
見他點頭,劉能接著說道:“不過後世對於他的評價可不是這樣的,我們後世尊稱他為祖龍。”
“至於焚書坑儒,焚的是詩書,因為天下剛定,需要的不是詩書,而是農夫。”
“坑儒也不是儒生,而是術士,是漢朝末年的大儒孔安國所著的《尚書序》中提到,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
“這純純就是在黑始皇帝了。”
“至於隳名城、殺豪傑,這不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嗎?一個人打下了一座城池,難道還留著原本統治那座城池的人嗎?不殺光了他們,怎麽從他們手中奪過權力呢?”
高仙芝聽得直發愣,不過他什麽都沒說,也沒有什麽好說的。
劉能的這套理論和儒家那一套理論相比,完全是擰著來的,不過問題是,劉能的理論聽起來更符合實際啊!
他高仙芝也是做過這種事情的,當年他平滅小勃律國的時候,不就是把親近吐蕃的小勃律國國王抓走了,然後再扶持一個親近大唐的國王嗎?這種事情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不過劉能卻以為他沒有理解,繼續開口舉例道:“沒理解?那我說一個最近的吧。就說隋煬帝楊廣。”
“大唐對於隋煬帝楊廣的評價肯定好不到哪裏去吧?陰謀奪帝、屠戮宗室、南遊江都耗費巨大、三征遼東損兵折將,幾乎所有皇帝不應該犯的錯,他幾乎都犯了個遍。”
高仙芝不由自主地點了點頭。
魏征魏鄭公所編撰的隋書裏麵就有提到過,高仙芝自然也是讀過這本書的。
劉能笑笑,繼續說道:“但是楊廣攻滅陳國,平定天下,又修築了東都洛陽,修建了通濟渠、邗溝、永濟渠和江南運河。”
“如果沒有他,就不會有如今的洛陽城,也不會有當今天下如此發達的水運係統。”
“所以後世對於他的評價是,他做的事情都是對的,隻不過他太過心急了一些,如果把這些事情的實施時間拉長一倍,那他就可以成為秦皇漢武那樣的明君了。”
高仙芝頓時目瞪口呆,聲音顫抖地問道:“你們後世為何要如此評價此人啊?”
劉能笑道:“這有什麽,你就說,如果他真的用一生去做這些事情的話,他會不會得到一個明君的名聲?”
高仙芝不由自主地點了點頭。
的確,楊廣做的這些事情都不是什麽著急的事兒,如果可以拉長一些時間的話,恐怕天下人不會起兵反叛,而是會紛紛稱頌吧?
不過高仙芝緊接著又搖了搖頭。
他反應了過來,自己是大唐的官員,怎麽能認為隋煬帝是個好皇帝呢?如果被人知道了,那他肯定是要被丟官罷職的。
他是個高句麗人,如果被人罷官去職了,那想要起複重來的機會都沒有。
劉能也看出來了他的尷尬,笑了笑繼續說道:“別的不說,就連堯舜禹都不是像文人記載的那樣。”
“堯舜禹也不是史書記錄的那樣?這不可能吧?”高仙芝頓時便被這個大瓜吸引開了注意力,出聲問道。
在他心目中,從小就被教育,堯舜禹是明君。
堯開創了帝王禪讓的先河,在位七十年,認為兒子丹朱不成器,於是便決定從民間尋找一位可以繼承自己位置的人,那個人就是舜。
甚至為了觀察他,堯還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讓兩個女兒觀其德,確認了舜的品德無憂之後,這才將帝位讓給了他。
舜繼承帝位二十年,在位期間兢兢業業,不過此時天下發生了大洪水,舜治水無果之後,便將帝位讓給了更會治水的大禹。
大禹則是率領天下臣民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曆經十三年,終於是治理好了洪水,不過此時他的身子也已經不太好了,於是便將位置傳給了自己看好的繼承人伯益,但是他一死,他的兒子啟就發兵擊敗了伯益,建立了夏王朝。
這種事情天下人皆知,怎麽可能會有問題?
哪想到劉能卻是淡淡搖頭道:“高節帥有所不知,在後世曾經出土過一些竹簡,經過研究之後發現是上古時期的史書,在裏麵明確記載了,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
高仙芝頓時震驚地瞪大了研究,問道:“什麽史書?”
劉能笑著說道:“那本史書原本的名字叫什麽,我們不知道,我們將之稱之為竹書紀年。”
“竹書紀年?為何與春秋上記載的完全不一樣?莫不是假的吧?”高仙芝立刻問道。
“那倒是不可能。”劉能搖搖頭道:“竹書紀年的成書時間是在先秦,時間肯定是要早於春秋的,古人沒有必要的話,是不會寫出一本假史書的。”
“那為何春秋記錄的堯舜禹是人人敬仰的聖君?”高仙芝繼續問道。
劉能笑著答道:“這當然是和儒家有關。”
“當年孔丘看到天下戰亂頻發,百姓生靈塗炭,於是便希望建立一個大同的世界,接著便提出了儒家,希望人人知禮,人人學禮,最好是學周禮,讓天下各國不再互相攻伐征戰。”
“為了說服其他人,這套理論之中必須要有一個或者幾個榜樣讓人學,經過考慮之後,他便選擇了堯舜禹來作為這些榜樣,所以才有了堯舜禹期間路不拾遺門不閉戶的事情發生。”
“後來經過了孟子、荀子和董仲舒等曆代先賢的補充發展,這才有了如今的儒學。”
高仙芝頓時沉默不語。
儒學的發展他當然知道,不過他卻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
不僅是他,全天下的人,除了專門研究儒學的那群人之外,剩下的人就根本沒有想過,儒學之中的理論是如何出現的,孔子又為什麽要提出這些理論。
其實這件事兒也不怪他,儒學講究的是師法先人,翻譯過來就是,先人是這麽做的,而且還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那麽後人也就不用考慮為什麽要這麽做,隻需要學習先人就可以了。
劉能笑著說道:“節帥不必深思什麽,我方才說的這些事情在後世都屬於百姓之間的閑聊,即便能辯出個是非對錯,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對於升官發財並沒有絲毫幫助。”
高仙芝聽他這麽說,立刻也放鬆了下來,笑著說道:“也是,知道了這些事情,非但對做官發財沒有絲毫幫助,甚至一不小心,還有可能引來麻煩。”
“隻是閑聊吹牛的話不會有任何問題,但是一旦認真起來,肯定會有一些腐儒糾纏上來,趕也不是,說也不是,平白增添了許多煩惱。”
劉能卻是笑著說道:“那倒不至於,如果真有人較真的話,那就問問他,子不語怪力亂神,可是董仲舒卻認為天人感應,這完全是相逆的,肯定有個人是錯的。”
“那麽,到底是孔子錯了呢?還是董仲舒錯了呢?”
高仙芝頓時啞然,半晌才道:“咱們還是不要說這個話題了吧,實在是......”
劉能知道他猶豫的是什麽。
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之中不僅僅提出了天人感應,還有君權神授,這種事情他身為臣子的,實在不方便討論什麽。
於是,劉能站起身拱拱手,笑著說道:“天色已經晚了,我就不在這裏打擾節帥了。”
“別啊,還有戰事沒有商議呢!”高仙芝連忙阻止道。
劉能搖搖頭,迴答道:“戰事方麵的事情就暫時不要問我了,我又沒有從過軍,不懂指揮打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