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嶽飛的故事
我跨越空間時間借武器 作者:二百二十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能的第一個故事中所表達出來的東西就已經讓他心有警覺了。
首先,那時候朝廷的文武之爭已經激烈到不顧政務的程度了,狄青身為樞密使,朝廷第一武臣,文臣居然敢肆無忌憚地汙蔑他,這明顯不是一個正常的事情。
其次,那時候的皇帝也被文臣控製了,不管是怎麽控製的,但終歸是控製了,這對於他這位官家肯定是不願意看到的。
最後,按照劉能之前提到的靖康之變,大宋的北方明顯還是有強敵的,西北也有叛亂,在整個北方都有強敵威脅的情況下,這群文臣居然敢逼死一位護國棟梁,這已經是不臣之舉了,如果他們之中某個人手裏有了兵權,難免不會出現一個王莽一樣的人物。
如果大宋的未來是這樣的,那的確不是什麽好事。
無論什麽時候,臣子是絕對不能騎在皇帝頭上的,因為那意味著這個臣子,或者說這群臣子已經有了顛覆皇權的實力,而一個皇帝被人顛覆,會有什麽樣的下場,趙炅這位熟讀史記又親身經曆過亂世的人可是再了解不過了。
趙炅現在第一個想法就是把支持自己登基的宰相趙普解決掉,讓文臣再也沒有領袖,不過他並沒有這麽做,因為劉能還有第二個故事。
“現在說說第二個故事吧。”趙炅陰沉著臉吩咐道。
劉能微微向他行了個禮,緩緩說道:“第二個故事的主人公叫嶽飛,字鵬舉。”
“他出生時有大禽若鵠,飛鳴室上,故父母給他取名飛,字鵬舉。”
“少年時期,嶽飛為人沉厚寡言,常負氣節,喜讀《左氏春秋》及孫吳兵法,拜當時的箭術大師為徒,在其人病故之後,每逢初一、十五,都會親到墳上祭奠。”
“後來又拜槍術大師為徒,盡心學習槍法,等他學成出師之時,已經可以做到全縣無敵手的程度。”
“在他20歲的那年,朝廷敗於遼國,不得不在他的家鄉招募敢戰士以禦遼。”
“嶽飛擅長武藝,進入軍隊之後便立刻大展拳腳,以百騎擊敗數千叛賊,並且生俘賊首。”
“後來大遼被金滅掉,然後南侵,華北大地遍地烽火,太原失陷後,從太原突圍迴鄉的嶽飛看到了民生淒厲的慘狀,決定再次投軍。”
“不過此時他的母親已經年邁,妻兒力弱,在兵亂中難保安全,為了激勵嶽飛,他的母親親手在其背部刺上盡忠報國四個大字,這在後世也被傳為忠心報國的典範。”
“而這,隻是他的初露猙獰而已。”
劉能說得有些口渴,從旁邊拿起一碗茶水,也不管是誰的,直接便喝了一口,然後繼續說道:“靖康元年,嶽飛受上官之名,在偵查之時與金人遭遇,嶽飛殺死敵將,擊退金軍,而後又在滑州南的遭遇戰中,又以百騎殺敗金軍。”
“後來他奉命跟隨上官救援汴梁,雙方在開德府相遇,嶽飛參與十三戰,連戰連捷。”
“靖康二年,嶽飛隨軍轉戰曹州,他身先士卒,直貫敵陣,帶領步卒以白刃戰的方式擊敗全是騎兵的金軍。”
“不過此時的朝廷又將其劃撥給了另一位文官,而這位文官所考慮的卻隻是自保,完全沒有擊敗外地收複失地的想法。”
“兩個月後,金軍攻破汴梁,徽欽二帝被俘,靖康之難發生。”
“又一個月,當時的康王趙構在應天府繼位,雖然他啟用了堅決抗金的名臣李綱,卻對於消極避戰的文臣依舊信任,采納了他們的建議,南巡避禍。”
“當時隻有25歲的嶽飛聽聞此事,特意上疏,曰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吾素弱,宜乘其怠擊之。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複。”
“不過他此時隻不過是一個小官,而且還是武臣,立刻就被扣上了一個小臣越職,非所宜言的罪名,革除軍職、軍籍,逐出了軍營。”
“好在他抗金的決心並未動搖,渡河北上,奔赴抗金前線大名府,在當時的招撫使張所麾下效力。”
“由於嶽飛見識非凡、武藝高超,張所終於決定破格提拔他,先是“以白身借補修武郎”,繼而又升為統領,後又升為統製,分隸於名將王彥部下。”
“然而當時的官家趙構為了向金人乞和,有意打壓朝中的抗金力量,先是將堅決主張抗金的李綱被罷相,繼而張所也因從前曾彈劾投降派文臣而遭貶謫發配嶺南,最終死於貶途。”
“從此之後,嶽飛所在的王彥軍也成為了一支孤軍,很快被金人擊敗,不過嶽飛卻在突圍的過程中屢次擊敗金軍,殺死金軍將領一名,俘虜一名。”
“因為李綱的罷相,留守開封府的宗澤便成為了實際上的抗金負責人,嶽飛自然投奔到他的麾下從軍抗金。”
“建炎元年,金軍大舉入侵汜水關,嶽飛率五百騎擊敗金軍,保住了汜水關。”
“不過建炎二年,宗澤便因病而逝,嶽飛按宗澤生前的部署,率畢進等部將進駐西京河南府,保衛皇陵。”
“金軍來攻河南府,嶽飛在汜水關禦敵,再次擊敗金軍,而且在缺少糧草的情況下用計擊敗了金軍。”
“建炎三年,官家趙構移駕健康,杜充借“勤王”之名,準備放棄汴梁,前往建康,嶽飛不願南下,向杜充苦諫:中原地尺寸不可棄,今一舉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複取之,非捐數十萬眾不可得也,不過杜充不聽,汴梁隨後於次年二月陷落。”
“之後又經曆過一係列戰事,嶽飛看清了朝廷求和的想法,於是便主動離開,在北方獨自抗金。”
“不久之後,被官家信任的杜充投敵,宋軍紛紛潰散,嶽飛收攏潰軍,擊殺意欲投敵者,繼續抗金。”
“從此之後,嶽飛便正式開啟了他的無敵之旅。”
趙炅的眼神微眯,聽劉能說了這麽長時間,居然還沒有進入正題,那這位嶽飛嶽鵬舉得無敵到什麽程度啊。
隻聽劉能繼續說道:“建炎四年,官家趙構拋下健康,獨自乘船逃走,金軍攻破健康,大索而歸,經過常州時,嶽飛率軍從宜興趕來截擊,四戰皆捷,擒女真萬戶少主孛堇等十一人,並一直尾襲到鎮江府。”
“朝廷得知此事之後,便命他配合浙西製置使韓世忠,從左翼進擊金軍,伺機收複建康。”
“金軍的陸路被嶽飛截斷,便轉水路,結果被韓世忠死死圍困在水裏,若不是有奸細在,金軍將要全軍覆沒。”
“不過路上的戰事卻由嶽飛取得了大捷,金兵橫屍十五裏,成功收複了建康。”
“建炎四年八月,金軍再次大舉南下,圍攻楚州,嶽飛率一萬人馬救援,一月之內三戰三捷,不過卻因為寡不敵眾,不得不選擇撤軍,楚州也就此淪陷。”
“不久之後,由投降文臣劉豫建立的大齊成立,北方戰事趨緩,朝廷便將嶽飛調到南方平定叛亂。”
“嶽飛在洪州擊敗逆賊,射死前鋒大將,敗軍便退往筠州,嶽飛緊隨其後,又在筠州擊潰逆賊,俘虜八千,之後追擊至朱家山,又斬其部將,賊首率十萬人馬與官軍交戰,嶽飛大破逆賊,俘虜軍士兩萬,戰馬兩千,逆賊遂平。”
“另外一支五萬的叛軍,嶽飛更是用一封書信便勸降了他們。”
“平定了地方逆賊之後,嶽飛再次請旨北上,一舉收複了襄陽六郡,將襄漢地區打造成了一個聯係川陝,北圖中原的戰略要地。”
“有了北圖中原的戰略要地,嶽飛又請旨北伐,他的請求很快得到了允許,於是,嶽飛用兩個月時間,收複了商州全境和虢州的部分地區。”
“不過因為他是孤軍深入,最後不得不撤軍,這些地方在幾年之後再次淪入敵手。”
“商州和虢州的淪陷也驚動了偽帝劉豫,他聚集了二十萬大軍準備重奪此地,嶽飛設下計謀,一舉擊敗偽齊大軍擒獲偽齊將領數十人,俘數千人,馬三千匹,衣甲器仗無計其數,屍體填滿溪穀,擁墜入水而死者無算。”
“紹興七年,金軍廢掉偽齊皇帝劉豫,正式吞並北方,再次謀劃江南。”
“官家趙構畏懼金軍,打算和金人議和,同時提拔力主議和的文臣秦檜為丞相,並將秦檜派出去,以臣子之禮接受金人皇帝的詔書,奉表稱臣,承認宋為金的藩屬,接受金“賜給”的江南之地,並每年貢奉銀、絹各二十五萬兩、匹。”
“朝廷上下頓時輿論沸騰,不過趙構議和之心已決,將主戰派大臣如樞密副使王庶、樞密院編修胡銓等人全部罷或罷官貶謫,連支持議和的趙鼎也因不同意金人的劃界條款而被罷相,秦檜自此開始獨攬相位。”
“然後,大宋直到滅亡,也再也沒能遷都汴梁,收複中原。”
首先,那時候朝廷的文武之爭已經激烈到不顧政務的程度了,狄青身為樞密使,朝廷第一武臣,文臣居然敢肆無忌憚地汙蔑他,這明顯不是一個正常的事情。
其次,那時候的皇帝也被文臣控製了,不管是怎麽控製的,但終歸是控製了,這對於他這位官家肯定是不願意看到的。
最後,按照劉能之前提到的靖康之變,大宋的北方明顯還是有強敵的,西北也有叛亂,在整個北方都有強敵威脅的情況下,這群文臣居然敢逼死一位護國棟梁,這已經是不臣之舉了,如果他們之中某個人手裏有了兵權,難免不會出現一個王莽一樣的人物。
如果大宋的未來是這樣的,那的確不是什麽好事。
無論什麽時候,臣子是絕對不能騎在皇帝頭上的,因為那意味著這個臣子,或者說這群臣子已經有了顛覆皇權的實力,而一個皇帝被人顛覆,會有什麽樣的下場,趙炅這位熟讀史記又親身經曆過亂世的人可是再了解不過了。
趙炅現在第一個想法就是把支持自己登基的宰相趙普解決掉,讓文臣再也沒有領袖,不過他並沒有這麽做,因為劉能還有第二個故事。
“現在說說第二個故事吧。”趙炅陰沉著臉吩咐道。
劉能微微向他行了個禮,緩緩說道:“第二個故事的主人公叫嶽飛,字鵬舉。”
“他出生時有大禽若鵠,飛鳴室上,故父母給他取名飛,字鵬舉。”
“少年時期,嶽飛為人沉厚寡言,常負氣節,喜讀《左氏春秋》及孫吳兵法,拜當時的箭術大師為徒,在其人病故之後,每逢初一、十五,都會親到墳上祭奠。”
“後來又拜槍術大師為徒,盡心學習槍法,等他學成出師之時,已經可以做到全縣無敵手的程度。”
“在他20歲的那年,朝廷敗於遼國,不得不在他的家鄉招募敢戰士以禦遼。”
“嶽飛擅長武藝,進入軍隊之後便立刻大展拳腳,以百騎擊敗數千叛賊,並且生俘賊首。”
“後來大遼被金滅掉,然後南侵,華北大地遍地烽火,太原失陷後,從太原突圍迴鄉的嶽飛看到了民生淒厲的慘狀,決定再次投軍。”
“不過此時他的母親已經年邁,妻兒力弱,在兵亂中難保安全,為了激勵嶽飛,他的母親親手在其背部刺上盡忠報國四個大字,這在後世也被傳為忠心報國的典範。”
“而這,隻是他的初露猙獰而已。”
劉能說得有些口渴,從旁邊拿起一碗茶水,也不管是誰的,直接便喝了一口,然後繼續說道:“靖康元年,嶽飛受上官之名,在偵查之時與金人遭遇,嶽飛殺死敵將,擊退金軍,而後又在滑州南的遭遇戰中,又以百騎殺敗金軍。”
“後來他奉命跟隨上官救援汴梁,雙方在開德府相遇,嶽飛參與十三戰,連戰連捷。”
“靖康二年,嶽飛隨軍轉戰曹州,他身先士卒,直貫敵陣,帶領步卒以白刃戰的方式擊敗全是騎兵的金軍。”
“不過此時的朝廷又將其劃撥給了另一位文官,而這位文官所考慮的卻隻是自保,完全沒有擊敗外地收複失地的想法。”
“兩個月後,金軍攻破汴梁,徽欽二帝被俘,靖康之難發生。”
“又一個月,當時的康王趙構在應天府繼位,雖然他啟用了堅決抗金的名臣李綱,卻對於消極避戰的文臣依舊信任,采納了他們的建議,南巡避禍。”
“當時隻有25歲的嶽飛聽聞此事,特意上疏,曰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吾素弱,宜乘其怠擊之。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複。”
“不過他此時隻不過是一個小官,而且還是武臣,立刻就被扣上了一個小臣越職,非所宜言的罪名,革除軍職、軍籍,逐出了軍營。”
“好在他抗金的決心並未動搖,渡河北上,奔赴抗金前線大名府,在當時的招撫使張所麾下效力。”
“由於嶽飛見識非凡、武藝高超,張所終於決定破格提拔他,先是“以白身借補修武郎”,繼而又升為統領,後又升為統製,分隸於名將王彥部下。”
“然而當時的官家趙構為了向金人乞和,有意打壓朝中的抗金力量,先是將堅決主張抗金的李綱被罷相,繼而張所也因從前曾彈劾投降派文臣而遭貶謫發配嶺南,最終死於貶途。”
“從此之後,嶽飛所在的王彥軍也成為了一支孤軍,很快被金人擊敗,不過嶽飛卻在突圍的過程中屢次擊敗金軍,殺死金軍將領一名,俘虜一名。”
“因為李綱的罷相,留守開封府的宗澤便成為了實際上的抗金負責人,嶽飛自然投奔到他的麾下從軍抗金。”
“建炎元年,金軍大舉入侵汜水關,嶽飛率五百騎擊敗金軍,保住了汜水關。”
“不過建炎二年,宗澤便因病而逝,嶽飛按宗澤生前的部署,率畢進等部將進駐西京河南府,保衛皇陵。”
“金軍來攻河南府,嶽飛在汜水關禦敵,再次擊敗金軍,而且在缺少糧草的情況下用計擊敗了金軍。”
“建炎三年,官家趙構移駕健康,杜充借“勤王”之名,準備放棄汴梁,前往建康,嶽飛不願南下,向杜充苦諫:中原地尺寸不可棄,今一舉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複取之,非捐數十萬眾不可得也,不過杜充不聽,汴梁隨後於次年二月陷落。”
“之後又經曆過一係列戰事,嶽飛看清了朝廷求和的想法,於是便主動離開,在北方獨自抗金。”
“不久之後,被官家信任的杜充投敵,宋軍紛紛潰散,嶽飛收攏潰軍,擊殺意欲投敵者,繼續抗金。”
“從此之後,嶽飛便正式開啟了他的無敵之旅。”
趙炅的眼神微眯,聽劉能說了這麽長時間,居然還沒有進入正題,那這位嶽飛嶽鵬舉得無敵到什麽程度啊。
隻聽劉能繼續說道:“建炎四年,官家趙構拋下健康,獨自乘船逃走,金軍攻破健康,大索而歸,經過常州時,嶽飛率軍從宜興趕來截擊,四戰皆捷,擒女真萬戶少主孛堇等十一人,並一直尾襲到鎮江府。”
“朝廷得知此事之後,便命他配合浙西製置使韓世忠,從左翼進擊金軍,伺機收複建康。”
“金軍的陸路被嶽飛截斷,便轉水路,結果被韓世忠死死圍困在水裏,若不是有奸細在,金軍將要全軍覆沒。”
“不過路上的戰事卻由嶽飛取得了大捷,金兵橫屍十五裏,成功收複了建康。”
“建炎四年八月,金軍再次大舉南下,圍攻楚州,嶽飛率一萬人馬救援,一月之內三戰三捷,不過卻因為寡不敵眾,不得不選擇撤軍,楚州也就此淪陷。”
“不久之後,由投降文臣劉豫建立的大齊成立,北方戰事趨緩,朝廷便將嶽飛調到南方平定叛亂。”
“嶽飛在洪州擊敗逆賊,射死前鋒大將,敗軍便退往筠州,嶽飛緊隨其後,又在筠州擊潰逆賊,俘虜八千,之後追擊至朱家山,又斬其部將,賊首率十萬人馬與官軍交戰,嶽飛大破逆賊,俘虜軍士兩萬,戰馬兩千,逆賊遂平。”
“另外一支五萬的叛軍,嶽飛更是用一封書信便勸降了他們。”
“平定了地方逆賊之後,嶽飛再次請旨北上,一舉收複了襄陽六郡,將襄漢地區打造成了一個聯係川陝,北圖中原的戰略要地。”
“有了北圖中原的戰略要地,嶽飛又請旨北伐,他的請求很快得到了允許,於是,嶽飛用兩個月時間,收複了商州全境和虢州的部分地區。”
“不過因為他是孤軍深入,最後不得不撤軍,這些地方在幾年之後再次淪入敵手。”
“商州和虢州的淪陷也驚動了偽帝劉豫,他聚集了二十萬大軍準備重奪此地,嶽飛設下計謀,一舉擊敗偽齊大軍擒獲偽齊將領數十人,俘數千人,馬三千匹,衣甲器仗無計其數,屍體填滿溪穀,擁墜入水而死者無算。”
“紹興七年,金軍廢掉偽齊皇帝劉豫,正式吞並北方,再次謀劃江南。”
“官家趙構畏懼金軍,打算和金人議和,同時提拔力主議和的文臣秦檜為丞相,並將秦檜派出去,以臣子之禮接受金人皇帝的詔書,奉表稱臣,承認宋為金的藩屬,接受金“賜給”的江南之地,並每年貢奉銀、絹各二十五萬兩、匹。”
“朝廷上下頓時輿論沸騰,不過趙構議和之心已決,將主戰派大臣如樞密副使王庶、樞密院編修胡銓等人全部罷或罷官貶謫,連支持議和的趙鼎也因不同意金人的劃界條款而被罷相,秦檜自此開始獨攬相位。”
“然後,大宋直到滅亡,也再也沒能遷都汴梁,收複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