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李一凡站在北疆省省會漠北市的街頭,看著偶爾駛過的北京212吉普車和為數不多的幾路公共汽車,馬路上行走的人群以及經過的幾身綠軍裝,聽著一陣、一陣的自行車鈴聲,感覺到很隔閡,和現實很疏離。
看什麽都像隔著一層膜,就像是幻覺、海市蜃樓或者是正在看一部老記錄電影,不能夠很好的融入到眼前鮮活的畫麵中去。
迴到80年代已經3天了,李一凡還是不能夠很好的進入這個生活,心裏充滿了淡淡的哀傷。腦子裏一半思念著自己前世的家人,一半觀察著周圍,
但是又不知道該怎麽辦。
也不知道老天爺怎麽了,自己隻不過是看了幾部穿越小說,就被打迴到1987年高考前夕。每天網上有那麽多求爺爺告奶奶,想要一穿的大俠,卻被您遺忘在不知哪個角落。李一凡憤憤的想。唉!別瞎想了,以前的生活是迴不去了。還是盡快的適應現在的生活吧。
不得不說我國80年代雖然不富裕,但老百姓卻感覺是個很美好的時代。用當下很時髦的一個詞匯表達,就是幸福指數很高。
那時候貧富差距沒有今天這麽大,大家不用在住著地下室蝸居的出租屋的同時,還聽說著別人的三環五居室;大家不用在四處求購二手電動車的同時,還眼瞅著滿街飛飆的保時捷和瑪莎拉蒂;大家不用在數著這個月還能負擔起幾次別人的婚禮和幾次自己的相親的同時,還怔怔地看著一批批如花似玉的小三飛到大洋彼岸去生她們的一個個二胎;大家不用在每天捏著十塊八塊錢找路邊攤填肚子的同時,還愣愣地聽著國民公公“一個億”的勵誌小目標。
那時候,大家都住在單位分的房子裏,鄰居們基本都是同事。一出門,滿眼都是熟人,一路走,一路打招唿。跟小夥伴們一起上學,一起放學迴家,一起在院子裏瘋到晚上九十點,被爸媽們拎迴家睡覺。
那時候的通訊基本靠喊,哪個小夥伴的爸媽在院子裏大喊一聲他的名字,就會有聽到的小夥伴幫忙傳話,xxx,你爸/媽喊你迴家吃飯。有什麽事要跟小夥伴說,隻要站在涼台上大喊一聲,他就能也出現在涼台上,然後我們愉快地隔空喊話。
那時候沒有空調,但是沒人覺得受不了,沒有智能手機和wifi,連電話都沒有,大家全靠麵對麵交流,每天晚上吃完飯,整棟樓互相串門,小孩子一起做遊戲,爸爸們一起抽煙喝酒看電視,媽媽們一起織毛衣嘮閑嗑兒,誰家做了好飯會挨個給鄰居送去,經常放學迴到家發現幾家人又吃了一頓大鍋飯,誰家大人上夜班迴不來就把孩子放在鄰居家,鄰居有事要出門就帶上孩子,反正我家鄰居的七大姑八大姨家我都去過。
那時候一根樹枝都能在地上玩半天,雖然沒有什麽科技含量,可是快樂一點兒都不少,而且不會有啥近視眼之類的後遺症。
那時候的都市電影總是在傳遞很正麵的能量。還記得有個電影的主題曲唱過‘再過二十年我們來相見......''滿載著各種對生活的美好憧憬。我總會順著那個旋律去想象在分開的那二十年裏,大家都摩拳擦掌的大幹事業,等著再見的時候,一個個都碩果累累,痛快淋漓。
那時候每每有人要結婚,就會四處收集木料,自己動手打幾樣家具。大到刷牆打家具,小到買喜糖自己分裝小包,每件事都得親力親為。籌備結婚的動靜,能延續好幾個月。攪合在那種繁忙中,跟著一路興奮到婚禮結束。
那時候也許是因為沒有網絡,沒有高科技,人跟人之間的互動都是真實的,不是虛擬的,感覺上我們朋友圈裏的朋友真的是在一起生活,所以會有溫度。
雖然仔細想想,生活在80年代的人們可能也有過不少煩惱、憂愁,但總還是充滿了希望。追憶那不富裕且美好的時代。
迴到家裏,父母還沒有下班。李一凡在門廳的折疊飯桌上拿起涼杯倒了一杯涼白開,大口喝下去,滿身的暑氣感覺被甘甜的涼白開一掃而光。
轉身走進了自己的房間。房間裏擺著一張單人木床,一個寫字台,一個小書櫃,書櫃邊上立著一把吉他,牆上還貼著一些李一凡收集的明星畫。書櫃裏整齊地擺放著一些書籍,有教科書等學習資料,還有幾本金庸和古龍的武俠小說,幾本圍棋和象棋的棋譜,旁邊還放著一付圍棋。
書桌上放著一台小座鍾,黃色的木質外殼,銅製機芯,前部的玻璃罩可以打開,兩個小孔是校對時間和上發條用的,上足一次發條可以走足15天。除了座鍾,桌上還放著幾本書和練習冊。把綠色軍挎包放到寫字台上,脫掉外衣,躺在鋪上。唉!李一凡想,既然已經是這樣了,不如好好的過好這一生,總算不要浪費了老天爺賜予的這個機會。
剛意識到迴到這個時代,馬上就要麵臨高考,離高考隻有63天了,班裏的倒計時牌子,像一根絞索每天都在緊擰著同學的脖子,班級裏的氣氛也愈來愈緊張。
李一凡當時就懵了,當年學過的早就忘了,可是等拿到課本一看,前世的記憶瞬時就和現在的記憶融合在一起,不僅學過的沒忘,後世掌握的技能也沒有丟下。
重生以後雖然沒有開什麽金手指,但這樣也不錯,至少不用在學開車用電腦,彈吉他等基本技能。看來其它的事情先都不要想,抓緊複習,考個好成績才是當前最主要的任務。對,就這樣,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
李一凡學的是文科,成績中等,班級排名30上下浮動,後來考上了一所省內重點大學,也就是後來所說的一所211院校。
當年數學和地理、曆史成績中等,語文,政治成績差點,由於後世參加工作一直是小公務員,接受黨的多年教育,政治理論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長期的案牘工作也鍛煉李一凡的寫作能力。
英語拜托當年初中和高中的兩位個性鮮明的奇葩老師所賜,打下來一個很好的基礎。李一凡的初中英語老師的口頭禪是,你們沒必要把時間浪費到口語朗讀上,隻需要知道怎麽做題,中考時能拿個好成績,至於口語上了大學有的是時間去學。於是,李一凡按照老師的方法,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漠北市第二中學。
漠北市第二中學是北疆省會漠北市最好的高中,是北疆省、漠北市兩級重點中學,北疆省首批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漠北市市第二中學前身是私立奮鬥中學,由愛國將領傅作義於1942年創辦於北疆省杭錦縣。校址曾先後遷到漠北市、張家口、首都;1950年春,從首都遷迴漠北市;1952年,改名為“漠北市第二中學”。
結果到了高中第一堂英語課就給了李一凡個2:0,英語老師周鳳鳴雖然有點娘,但是英語水平絕對是全市老師中首屈一指的,說一口流利的口語,而且是全英語授課,就像外教。
於是李一凡尷尬了,整整一節課大眼瞪小眼,直接的後果是整個學期李一凡把大多數的課外時間都給了英語,每天一迴家就拿著俗稱“半頭磚”的錄音機,朗讀課文。參加工作後又經常上網和看美劇,李一凡自我感覺比高考那時要好一些。
經過這麽一梳理,李一凡覺得貌似前途還一片光明,努力一點還有希望考入一所後世的985院校。
</p>
李一凡站在北疆省省會漠北市的街頭,看著偶爾駛過的北京212吉普車和為數不多的幾路公共汽車,馬路上行走的人群以及經過的幾身綠軍裝,聽著一陣、一陣的自行車鈴聲,感覺到很隔閡,和現實很疏離。
看什麽都像隔著一層膜,就像是幻覺、海市蜃樓或者是正在看一部老記錄電影,不能夠很好的融入到眼前鮮活的畫麵中去。
迴到80年代已經3天了,李一凡還是不能夠很好的進入這個生活,心裏充滿了淡淡的哀傷。腦子裏一半思念著自己前世的家人,一半觀察著周圍,
但是又不知道該怎麽辦。
也不知道老天爺怎麽了,自己隻不過是看了幾部穿越小說,就被打迴到1987年高考前夕。每天網上有那麽多求爺爺告奶奶,想要一穿的大俠,卻被您遺忘在不知哪個角落。李一凡憤憤的想。唉!別瞎想了,以前的生活是迴不去了。還是盡快的適應現在的生活吧。
不得不說我國80年代雖然不富裕,但老百姓卻感覺是個很美好的時代。用當下很時髦的一個詞匯表達,就是幸福指數很高。
那時候貧富差距沒有今天這麽大,大家不用在住著地下室蝸居的出租屋的同時,還聽說著別人的三環五居室;大家不用在四處求購二手電動車的同時,還眼瞅著滿街飛飆的保時捷和瑪莎拉蒂;大家不用在數著這個月還能負擔起幾次別人的婚禮和幾次自己的相親的同時,還怔怔地看著一批批如花似玉的小三飛到大洋彼岸去生她們的一個個二胎;大家不用在每天捏著十塊八塊錢找路邊攤填肚子的同時,還愣愣地聽著國民公公“一個億”的勵誌小目標。
那時候,大家都住在單位分的房子裏,鄰居們基本都是同事。一出門,滿眼都是熟人,一路走,一路打招唿。跟小夥伴們一起上學,一起放學迴家,一起在院子裏瘋到晚上九十點,被爸媽們拎迴家睡覺。
那時候的通訊基本靠喊,哪個小夥伴的爸媽在院子裏大喊一聲他的名字,就會有聽到的小夥伴幫忙傳話,xxx,你爸/媽喊你迴家吃飯。有什麽事要跟小夥伴說,隻要站在涼台上大喊一聲,他就能也出現在涼台上,然後我們愉快地隔空喊話。
那時候沒有空調,但是沒人覺得受不了,沒有智能手機和wifi,連電話都沒有,大家全靠麵對麵交流,每天晚上吃完飯,整棟樓互相串門,小孩子一起做遊戲,爸爸們一起抽煙喝酒看電視,媽媽們一起織毛衣嘮閑嗑兒,誰家做了好飯會挨個給鄰居送去,經常放學迴到家發現幾家人又吃了一頓大鍋飯,誰家大人上夜班迴不來就把孩子放在鄰居家,鄰居有事要出門就帶上孩子,反正我家鄰居的七大姑八大姨家我都去過。
那時候一根樹枝都能在地上玩半天,雖然沒有什麽科技含量,可是快樂一點兒都不少,而且不會有啥近視眼之類的後遺症。
那時候的都市電影總是在傳遞很正麵的能量。還記得有個電影的主題曲唱過‘再過二十年我們來相見......''滿載著各種對生活的美好憧憬。我總會順著那個旋律去想象在分開的那二十年裏,大家都摩拳擦掌的大幹事業,等著再見的時候,一個個都碩果累累,痛快淋漓。
那時候每每有人要結婚,就會四處收集木料,自己動手打幾樣家具。大到刷牆打家具,小到買喜糖自己分裝小包,每件事都得親力親為。籌備結婚的動靜,能延續好幾個月。攪合在那種繁忙中,跟著一路興奮到婚禮結束。
那時候也許是因為沒有網絡,沒有高科技,人跟人之間的互動都是真實的,不是虛擬的,感覺上我們朋友圈裏的朋友真的是在一起生活,所以會有溫度。
雖然仔細想想,生活在80年代的人們可能也有過不少煩惱、憂愁,但總還是充滿了希望。追憶那不富裕且美好的時代。
迴到家裏,父母還沒有下班。李一凡在門廳的折疊飯桌上拿起涼杯倒了一杯涼白開,大口喝下去,滿身的暑氣感覺被甘甜的涼白開一掃而光。
轉身走進了自己的房間。房間裏擺著一張單人木床,一個寫字台,一個小書櫃,書櫃邊上立著一把吉他,牆上還貼著一些李一凡收集的明星畫。書櫃裏整齊地擺放著一些書籍,有教科書等學習資料,還有幾本金庸和古龍的武俠小說,幾本圍棋和象棋的棋譜,旁邊還放著一付圍棋。
書桌上放著一台小座鍾,黃色的木質外殼,銅製機芯,前部的玻璃罩可以打開,兩個小孔是校對時間和上發條用的,上足一次發條可以走足15天。除了座鍾,桌上還放著幾本書和練習冊。把綠色軍挎包放到寫字台上,脫掉外衣,躺在鋪上。唉!李一凡想,既然已經是這樣了,不如好好的過好這一生,總算不要浪費了老天爺賜予的這個機會。
剛意識到迴到這個時代,馬上就要麵臨高考,離高考隻有63天了,班裏的倒計時牌子,像一根絞索每天都在緊擰著同學的脖子,班級裏的氣氛也愈來愈緊張。
李一凡當時就懵了,當年學過的早就忘了,可是等拿到課本一看,前世的記憶瞬時就和現在的記憶融合在一起,不僅學過的沒忘,後世掌握的技能也沒有丟下。
重生以後雖然沒有開什麽金手指,但這樣也不錯,至少不用在學開車用電腦,彈吉他等基本技能。看來其它的事情先都不要想,抓緊複習,考個好成績才是當前最主要的任務。對,就這樣,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
李一凡學的是文科,成績中等,班級排名30上下浮動,後來考上了一所省內重點大學,也就是後來所說的一所211院校。
當年數學和地理、曆史成績中等,語文,政治成績差點,由於後世參加工作一直是小公務員,接受黨的多年教育,政治理論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長期的案牘工作也鍛煉李一凡的寫作能力。
英語拜托當年初中和高中的兩位個性鮮明的奇葩老師所賜,打下來一個很好的基礎。李一凡的初中英語老師的口頭禪是,你們沒必要把時間浪費到口語朗讀上,隻需要知道怎麽做題,中考時能拿個好成績,至於口語上了大學有的是時間去學。於是,李一凡按照老師的方法,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漠北市第二中學。
漠北市第二中學是北疆省會漠北市最好的高中,是北疆省、漠北市兩級重點中學,北疆省首批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漠北市市第二中學前身是私立奮鬥中學,由愛國將領傅作義於1942年創辦於北疆省杭錦縣。校址曾先後遷到漠北市、張家口、首都;1950年春,從首都遷迴漠北市;1952年,改名為“漠北市第二中學”。
結果到了高中第一堂英語課就給了李一凡個2:0,英語老師周鳳鳴雖然有點娘,但是英語水平絕對是全市老師中首屈一指的,說一口流利的口語,而且是全英語授課,就像外教。
於是李一凡尷尬了,整整一節課大眼瞪小眼,直接的後果是整個學期李一凡把大多數的課外時間都給了英語,每天一迴家就拿著俗稱“半頭磚”的錄音機,朗讀課文。參加工作後又經常上網和看美劇,李一凡自我感覺比高考那時要好一些。
經過這麽一梳理,李一凡覺得貌似前途還一片光明,努力一點還有希望考入一所後世的985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