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湛雖然不明所以,但也巴不得暫且先離開京城此地,待離開之後,再暗中潛迴來徹查。
如果性命都沒了,那麽一切都是虛的。
昭華帝已經不是當年的太子,自己與他又有那樣的嫌隙,明麵上相對上,自己根本不可能占到半點先機。
當下領旨謝恩,盧湛一天都不肯多停留,次日便安排喬小如母子母女先行離開,兩天之後,自己策馬領著一隊親兵侍衛追趕而去。
皇後的病依然由周老爺子看診著,實際上也就是龍小西看診。據龍小西暗示,皇後身體並無大礙,所謂的臥床不起,有一半是裝的……
盧湛離開京城的時候,也就更沒有什麽牽掛了。
盧湛並不知道的是,他之所以被封親王,賜蜀中封地,全是盧錦和的功勞。
自打那流言鋪天蓋地的來,昭華帝整個人陰沉了不少,終於登基之後,多年的壓在心頭的一塊大石頭落了地,從此天大地大他最大,再也沒有人能夠管的了他、再也不用擔心被廢黜,心理無限膨脹,驕傲自信自大得恨不得尾巴翹上天。
一邊是性子更陰沉幾分,一邊是無限自信驕傲、心裏膨脹,可想而知如今他的脾性變得多麽糟糕。
自大、狂妄、多疑、猜忌。
盧錦和敏銳的嗅到了不對,別看他一躍而成為新帝身邊的大紅人,人人爭相巴結,其實他心裏早已在默默斟酌著尋找後路。
他對太子原本就沒有什麽感情——還不如對喬小如的感情更深。
明知新帝忌諱盧湛,遲早會對盧湛下手——盧湛一旦倒黴,小如怎麽辦?他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她死。
當然,盧湛也不是個省油的燈,不會不知道新帝絕對容不下他、騰出手來就會對付他,他不會坐以待斃,或許是有把握帶著小如母子母女安然離開的。
可是,他還是不放心啊!
自新帝登基之後,他心裏便一直在琢磨著,該如何設法保全他們夫婦。
在盧錦和看來,雍和帝已經駕崩,一切的流言也好、猜忌也罷,全都塵埃落定了。新帝登基,這是板上釘釘的事實,沒有人可以更改,昭華帝也絕對容不得人更改。
先帝死的蹊蹺,這大家夥兒心裏都存著疑慮,可那又怎麽樣?誰敢去查?誰又有把握能查出什麽來?不過是送死罷了!
盧湛如果留在京城,隻怕會忍不住去查,那無疑是自尋死路。他們夫婦最好遠遠的離開京城,遠遠的離開了,便安全了。
因此,昭華帝因為三皇子攪合而對蕭家和三皇子動了殺心之後,盧錦和便知道機會來了。
盧錦和委婉勸說昭華帝,忠信郡王乃是他的左膀右臂,可算是為他立下了汗馬功勞,況且又是親戚,怎麽也當得封賜一個親王的爵位,如此,也好叫人都看看皇上是何等的宅心仁厚、待忠心耿耿的屬下何等用心……
一開始盧錦和提起盧湛的時候,昭華帝臉色都變了,是很不高興的。
若提這話的不是盧錦和,隻怕他就要出言嗬斥了。
他樂意給盧錦和三分麵子耐著性子聽他把話說完。
可待他說完之後,昭華帝心裏一動,便尋思上了。
老三那混蛋太可惡,朝堂上大放厥詞當麵質疑他、羞辱他,如今他已是皇帝,難不成還要忍下這口氣?那絕對不行!
所以,對老三,他是動了殺心。
但那畢竟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剛剛繼位便殺了弟弟,叫大臣們和天下百姓如何看他?他還想做個名垂千古的明君呢,而不是落得個“暴君”的惡名。
如果此時他冊封了盧湛為親王,豈不是正好顯示了自己是個明君、仁君、知恩圖報?
畢竟,在這種謠言滿天飛的情形下,自己還肯封盧湛為親王,那是何等的大度、何等胸懷?誰提起來不要誇讚一聲?
至於老三,哼,他不敬君上、大逆不道、與蕭家勾結魚肉百姓、橫行霸道,難道不應該受罰?
罷了,他不殺他便是,但這京城,他是別想待著了。這親王的爵位,他也別要了!將他狠狠的踩在泥裏,豈不是比殺了他更好?倒要看看他還如何神氣的起來?
父皇在世的時候不是總誇讚他聰明嗎?哼……
主意已定,昭華帝心裏暗爽,臉色也好看了幾分,笑著誇讚了盧錦和兩句。
盧錦和趁機又道:“如今京中太平,忠信郡王留在京中倒是有些浪費人才了,以微臣愚見,不如將他外放,更能為皇上分憂辦事,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昭華帝心裏一動,更覺得這話說到了心坎上。現在他是真的一點也不想看到盧湛——別說看了,光是想到他就讓人忍不住心裏煩惱煩躁起來。
倒不如索性先將他弄出京去,遠遠的打發走,一則眼不見為淨省得心煩,二則慢慢的京中眾人也會忘記那可笑的謠言。
不然,盧湛在京一日,隻要看見他,大家都會想起那謠言,想要忘記那得等到什麽時候?
不說別人,自己先就要被這事兒攪合得煩躁死。
先把他弄出京,等過個一二年,再要了他的命,保證一點兒水花也翻不起來!現在還不能殺他,現在他要是死了,自己的名聲也不好聽。
心裏打定了主意,昭華帝便笑道:“盧愛卿言之有理,依愛卿之見,將何處賜為封地更好呢?”
盧錦和來見昭華帝之前心裏早已有了計較,聽見昭華帝問,故作沉思片刻,便道:“蜀中刁民甚多,部落林立,多有蠻不講理者,郡王大才,想來——”
“唔,那就蜀中!此事便這麽定了!”昭華帝聽得頗為滿意,點了點頭。
雖然封了盧湛做親王,且給了封地,但他當然不可能給他很好的地方去享福。蜀中刁民甚多,部落林立,那正當合適……
古來便有詩雲:“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就讓他去走走這難於上青天的蜀道吧!
若是半道兒上死了,倒省了自己的事兒了……
如此,聖旨冷不丁的便下了,盧湛事先根本一點兒風聲都沒有聽到。
如果性命都沒了,那麽一切都是虛的。
昭華帝已經不是當年的太子,自己與他又有那樣的嫌隙,明麵上相對上,自己根本不可能占到半點先機。
當下領旨謝恩,盧湛一天都不肯多停留,次日便安排喬小如母子母女先行離開,兩天之後,自己策馬領著一隊親兵侍衛追趕而去。
皇後的病依然由周老爺子看診著,實際上也就是龍小西看診。據龍小西暗示,皇後身體並無大礙,所謂的臥床不起,有一半是裝的……
盧湛離開京城的時候,也就更沒有什麽牽掛了。
盧湛並不知道的是,他之所以被封親王,賜蜀中封地,全是盧錦和的功勞。
自打那流言鋪天蓋地的來,昭華帝整個人陰沉了不少,終於登基之後,多年的壓在心頭的一塊大石頭落了地,從此天大地大他最大,再也沒有人能夠管的了他、再也不用擔心被廢黜,心理無限膨脹,驕傲自信自大得恨不得尾巴翹上天。
一邊是性子更陰沉幾分,一邊是無限自信驕傲、心裏膨脹,可想而知如今他的脾性變得多麽糟糕。
自大、狂妄、多疑、猜忌。
盧錦和敏銳的嗅到了不對,別看他一躍而成為新帝身邊的大紅人,人人爭相巴結,其實他心裏早已在默默斟酌著尋找後路。
他對太子原本就沒有什麽感情——還不如對喬小如的感情更深。
明知新帝忌諱盧湛,遲早會對盧湛下手——盧湛一旦倒黴,小如怎麽辦?他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她死。
當然,盧湛也不是個省油的燈,不會不知道新帝絕對容不下他、騰出手來就會對付他,他不會坐以待斃,或許是有把握帶著小如母子母女安然離開的。
可是,他還是不放心啊!
自新帝登基之後,他心裏便一直在琢磨著,該如何設法保全他們夫婦。
在盧錦和看來,雍和帝已經駕崩,一切的流言也好、猜忌也罷,全都塵埃落定了。新帝登基,這是板上釘釘的事實,沒有人可以更改,昭華帝也絕對容不得人更改。
先帝死的蹊蹺,這大家夥兒心裏都存著疑慮,可那又怎麽樣?誰敢去查?誰又有把握能查出什麽來?不過是送死罷了!
盧湛如果留在京城,隻怕會忍不住去查,那無疑是自尋死路。他們夫婦最好遠遠的離開京城,遠遠的離開了,便安全了。
因此,昭華帝因為三皇子攪合而對蕭家和三皇子動了殺心之後,盧錦和便知道機會來了。
盧錦和委婉勸說昭華帝,忠信郡王乃是他的左膀右臂,可算是為他立下了汗馬功勞,況且又是親戚,怎麽也當得封賜一個親王的爵位,如此,也好叫人都看看皇上是何等的宅心仁厚、待忠心耿耿的屬下何等用心……
一開始盧錦和提起盧湛的時候,昭華帝臉色都變了,是很不高興的。
若提這話的不是盧錦和,隻怕他就要出言嗬斥了。
他樂意給盧錦和三分麵子耐著性子聽他把話說完。
可待他說完之後,昭華帝心裏一動,便尋思上了。
老三那混蛋太可惡,朝堂上大放厥詞當麵質疑他、羞辱他,如今他已是皇帝,難不成還要忍下這口氣?那絕對不行!
所以,對老三,他是動了殺心。
但那畢竟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剛剛繼位便殺了弟弟,叫大臣們和天下百姓如何看他?他還想做個名垂千古的明君呢,而不是落得個“暴君”的惡名。
如果此時他冊封了盧湛為親王,豈不是正好顯示了自己是個明君、仁君、知恩圖報?
畢竟,在這種謠言滿天飛的情形下,自己還肯封盧湛為親王,那是何等的大度、何等胸懷?誰提起來不要誇讚一聲?
至於老三,哼,他不敬君上、大逆不道、與蕭家勾結魚肉百姓、橫行霸道,難道不應該受罰?
罷了,他不殺他便是,但這京城,他是別想待著了。這親王的爵位,他也別要了!將他狠狠的踩在泥裏,豈不是比殺了他更好?倒要看看他還如何神氣的起來?
父皇在世的時候不是總誇讚他聰明嗎?哼……
主意已定,昭華帝心裏暗爽,臉色也好看了幾分,笑著誇讚了盧錦和兩句。
盧錦和趁機又道:“如今京中太平,忠信郡王留在京中倒是有些浪費人才了,以微臣愚見,不如將他外放,更能為皇上分憂辦事,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昭華帝心裏一動,更覺得這話說到了心坎上。現在他是真的一點也不想看到盧湛——別說看了,光是想到他就讓人忍不住心裏煩惱煩躁起來。
倒不如索性先將他弄出京去,遠遠的打發走,一則眼不見為淨省得心煩,二則慢慢的京中眾人也會忘記那可笑的謠言。
不然,盧湛在京一日,隻要看見他,大家都會想起那謠言,想要忘記那得等到什麽時候?
不說別人,自己先就要被這事兒攪合得煩躁死。
先把他弄出京,等過個一二年,再要了他的命,保證一點兒水花也翻不起來!現在還不能殺他,現在他要是死了,自己的名聲也不好聽。
心裏打定了主意,昭華帝便笑道:“盧愛卿言之有理,依愛卿之見,將何處賜為封地更好呢?”
盧錦和來見昭華帝之前心裏早已有了計較,聽見昭華帝問,故作沉思片刻,便道:“蜀中刁民甚多,部落林立,多有蠻不講理者,郡王大才,想來——”
“唔,那就蜀中!此事便這麽定了!”昭華帝聽得頗為滿意,點了點頭。
雖然封了盧湛做親王,且給了封地,但他當然不可能給他很好的地方去享福。蜀中刁民甚多,部落林立,那正當合適……
古來便有詩雲:“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就讓他去走走這難於上青天的蜀道吧!
若是半道兒上死了,倒省了自己的事兒了……
如此,聖旨冷不丁的便下了,盧湛事先根本一點兒風聲都沒有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