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子醒悟過來,也嚇得不輕,雖說自己可以娶側妃納妾,但正妻就隻有這一個。嫡子不是庶子可比的,若正妻於孕育子嗣方麵有問題,必定會令追隨自己的大臣們人心浮動,而再想要拉攏別的人才可就難了。
三皇子與蕭貴妃永遠都不會想到,他們的這一顧慮,令得無法察覺太子妃的報複,也令紀氏失去了最後的治療機會。
隨著大皇子離京,三皇子四皇子沉寂,京城中一時也難得的平靜了下來。
盧湛終於有空,順利的將喬小如母女帶出城別院上小住,悠閑了幾日。
直到七月份,黃河在太行南省好幾段堤岸決堤,衝垮摧毀了數處城鎮村莊,受災人數多達數百萬。
其中太行南省最大的城市鄭城亦發生水患,遭遇了巨大的災難。
百姓們失去家園,居無定所,一時間幾乎半個太行南省哀鴻遍野,慘不忍睹。
接到地方官加急快報,雍和帝心急如焚,連夜命大臣們進宮商量對策,次日天還沒亮,便有天使懷揣聖旨策馬飛奔鄭城,責令地方官開倉賑災,朝廷的賑災物資隨後就到……
此次受災百姓數量巨大,若不能得到妥當的善後與安置,極有可能釀成民變。再者,受災的都是自己的子民,雍和帝作為一名作風賢名的君主,也萬萬做不到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子民遭受災難而置之不理。
此次事關重大,雍和帝與眾臣商量之後,便決定派遣太子親自前往處置此事。
太子領旨,卻是暗暗叫苦。
這件差事如果做好了,不用說那是大大的一件功勞,可收攏民心,也體現了自己作為儲君的仁慈仁愛之心,更讓大臣們看到自己不但有一顆仁慈仁愛之心,更有辦好事的能力。
但是,事關半個太行南省,涉及災民數百萬,不算那些小村鎮,光是大城市都有四處,想要將此事處理好,哪有那麽容易?
黃河決堤幾乎年年都有,區別隻是某些年份嚴重些、某些年份沒有那麽嚴重罷了。
像今年這麽嚴重的,似乎近十年來都沒有過。
而即便往年不嚴重,這賑災的事兒想要處置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牽涉的人太多了,賑災的款子從朝廷發下去,能有三分之一用到災民身上就不錯了。
雍和帝不是不知道這等狀況,但他也沒法管,即便砍了一個兩個的頭,下一個去的還是一樣,總不能將所有人的頭全都砍了。
全都砍了,還有誰替朝廷辦事?
隻要沒有出大狀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作罷。
但今年情形不一樣,今年的災情太嚴重了,朝廷沒有那麽多的空閑銀子往下撥放,那麽必須保證至少七成以上的銀子得真正的用在災民身上。
所以,他才會決定派太子親自前去賑災,賑災款項由太子親自發放,也就杜絕了許多中間環節的層層盤剝。
可對於太子來說,事情卻不是那麽簡單易行的。
首先,國庫不是那麽充足,賑災銀兩緊巴巴的並不寬裕。銀子如何分配?怎樣發放?用在哪兒?都得有個章程。在兼顧公平的前提下,又要保證重災區、輕災區百姓們都得到妥善的安置。
災後通常伴生各種疾病,甚至是瘟疫,須得及時防治。
更兼橋梁道路損毀無數、房屋倒塌、百姓流離失所、大批流民造就了各種不安定的因素,搶劫、偷竊、打架鬥毆以及各種其他事件必定呈不知多少倍數發生,若不能得到及時的處理,難說不會釀成大禍……
這一樁樁一件件,必須麵麵俱到,其中有多繁瑣可想而知。太子光是想想,便覺頭都大了。
領了差事,迴到東宮,太子便憂心忡忡的火速將自己的幕僚班子與核心成員全都召集了起來,一同商量對策。
快馬加鞭辛苦一些,從京城倒太行南省最大的城市鄭城得六天的路程,明天早上,太子就得啟程。
眾人也沒有想到皇上今年竟然會派太子親自去處理此事,全都叫皇上打了個措手不及。
心裏無不暗暗腹誹。
若是以往有先例,那還好參考些,且也會早作準備。但冷不丁來這麽一下,又催逼得這麽急,雖說皇上旨意上明說讓太子到達鄭城之後可便宜行事,自行做主,但太子畢竟是儲君,不是君主,有些事也是不好做主的。
那麽就意味著至少在出發前,太子得將大致的方針策略向皇上稟報,以及請旨,細枝末葉的具體細節,倒是可以便宜行事。
但即便如此,時間上也太趕了啊!
眾人爭吵了半響,眼看著快到中午了,也沒有拿出什麽有用的方針策略來,太子急得嘴巴冒泡,喉嚨裏火燒火燎,滿肚子都是火。
一向來溫文儒雅的他也難得拍桌子發了迴脾氣,沉著臉將眾人喝斥了一番,命眾人暫且迴去,都好好想一想,下午務必一人拿出一套方案來,綜合起來討論討論……
眾人臉色都不太好看,心情幾許沉重,連聲答應,心情沉沉的迴家去了。
太子爺急,他們作為太子爺的心腹與幕僚何嚐不急?可是,他們能有什麽辦法?
他們隻是急,盧湛卻還加上鬱悶之極。
因為太子爺將他當成全能的了,向皇上請求,帶他同行,一塊前往鄭城賑災。
神奇的是,雍和帝略想了想之後,竟然同意了!
明明知道盧湛是個武將,他竟然同意太子爺帶他同行賑災了。
盧湛黑著臉,氣得想將太子痛罵一頓。
太子這根本沒安好心,擺明了拉他一起背鍋。
一旦出什麽問題,無論與他有沒有關係,必定是他站出來背鍋——不然,難不成是太子的責任而他反倒無辜?
因此這日上午眾人討論方案的時候,盡管盧湛也在,卻是從頭到尾都在沉默,一言不發。
原本他也沒什麽可說的,他根本不懂什麽賑災。他所理解的賑災,就是到了地方,將賑災銀子發下去,至於方方麵麵如何調度安排,他怎麽會知道?
三皇子與蕭貴妃永遠都不會想到,他們的這一顧慮,令得無法察覺太子妃的報複,也令紀氏失去了最後的治療機會。
隨著大皇子離京,三皇子四皇子沉寂,京城中一時也難得的平靜了下來。
盧湛終於有空,順利的將喬小如母女帶出城別院上小住,悠閑了幾日。
直到七月份,黃河在太行南省好幾段堤岸決堤,衝垮摧毀了數處城鎮村莊,受災人數多達數百萬。
其中太行南省最大的城市鄭城亦發生水患,遭遇了巨大的災難。
百姓們失去家園,居無定所,一時間幾乎半個太行南省哀鴻遍野,慘不忍睹。
接到地方官加急快報,雍和帝心急如焚,連夜命大臣們進宮商量對策,次日天還沒亮,便有天使懷揣聖旨策馬飛奔鄭城,責令地方官開倉賑災,朝廷的賑災物資隨後就到……
此次受災百姓數量巨大,若不能得到妥當的善後與安置,極有可能釀成民變。再者,受災的都是自己的子民,雍和帝作為一名作風賢名的君主,也萬萬做不到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子民遭受災難而置之不理。
此次事關重大,雍和帝與眾臣商量之後,便決定派遣太子親自前往處置此事。
太子領旨,卻是暗暗叫苦。
這件差事如果做好了,不用說那是大大的一件功勞,可收攏民心,也體現了自己作為儲君的仁慈仁愛之心,更讓大臣們看到自己不但有一顆仁慈仁愛之心,更有辦好事的能力。
但是,事關半個太行南省,涉及災民數百萬,不算那些小村鎮,光是大城市都有四處,想要將此事處理好,哪有那麽容易?
黃河決堤幾乎年年都有,區別隻是某些年份嚴重些、某些年份沒有那麽嚴重罷了。
像今年這麽嚴重的,似乎近十年來都沒有過。
而即便往年不嚴重,這賑災的事兒想要處置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牽涉的人太多了,賑災的款子從朝廷發下去,能有三分之一用到災民身上就不錯了。
雍和帝不是不知道這等狀況,但他也沒法管,即便砍了一個兩個的頭,下一個去的還是一樣,總不能將所有人的頭全都砍了。
全都砍了,還有誰替朝廷辦事?
隻要沒有出大狀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作罷。
但今年情形不一樣,今年的災情太嚴重了,朝廷沒有那麽多的空閑銀子往下撥放,那麽必須保證至少七成以上的銀子得真正的用在災民身上。
所以,他才會決定派太子親自前去賑災,賑災款項由太子親自發放,也就杜絕了許多中間環節的層層盤剝。
可對於太子來說,事情卻不是那麽簡單易行的。
首先,國庫不是那麽充足,賑災銀兩緊巴巴的並不寬裕。銀子如何分配?怎樣發放?用在哪兒?都得有個章程。在兼顧公平的前提下,又要保證重災區、輕災區百姓們都得到妥善的安置。
災後通常伴生各種疾病,甚至是瘟疫,須得及時防治。
更兼橋梁道路損毀無數、房屋倒塌、百姓流離失所、大批流民造就了各種不安定的因素,搶劫、偷竊、打架鬥毆以及各種其他事件必定呈不知多少倍數發生,若不能得到及時的處理,難說不會釀成大禍……
這一樁樁一件件,必須麵麵俱到,其中有多繁瑣可想而知。太子光是想想,便覺頭都大了。
領了差事,迴到東宮,太子便憂心忡忡的火速將自己的幕僚班子與核心成員全都召集了起來,一同商量對策。
快馬加鞭辛苦一些,從京城倒太行南省最大的城市鄭城得六天的路程,明天早上,太子就得啟程。
眾人也沒有想到皇上今年竟然會派太子親自去處理此事,全都叫皇上打了個措手不及。
心裏無不暗暗腹誹。
若是以往有先例,那還好參考些,且也會早作準備。但冷不丁來這麽一下,又催逼得這麽急,雖說皇上旨意上明說讓太子到達鄭城之後可便宜行事,自行做主,但太子畢竟是儲君,不是君主,有些事也是不好做主的。
那麽就意味著至少在出發前,太子得將大致的方針策略向皇上稟報,以及請旨,細枝末葉的具體細節,倒是可以便宜行事。
但即便如此,時間上也太趕了啊!
眾人爭吵了半響,眼看著快到中午了,也沒有拿出什麽有用的方針策略來,太子急得嘴巴冒泡,喉嚨裏火燒火燎,滿肚子都是火。
一向來溫文儒雅的他也難得拍桌子發了迴脾氣,沉著臉將眾人喝斥了一番,命眾人暫且迴去,都好好想一想,下午務必一人拿出一套方案來,綜合起來討論討論……
眾人臉色都不太好看,心情幾許沉重,連聲答應,心情沉沉的迴家去了。
太子爺急,他們作為太子爺的心腹與幕僚何嚐不急?可是,他們能有什麽辦法?
他們隻是急,盧湛卻還加上鬱悶之極。
因為太子爺將他當成全能的了,向皇上請求,帶他同行,一塊前往鄭城賑災。
神奇的是,雍和帝略想了想之後,竟然同意了!
明明知道盧湛是個武將,他竟然同意太子爺帶他同行賑災了。
盧湛黑著臉,氣得想將太子痛罵一頓。
太子這根本沒安好心,擺明了拉他一起背鍋。
一旦出什麽問題,無論與他有沒有關係,必定是他站出來背鍋——不然,難不成是太子的責任而他反倒無辜?
因此這日上午眾人討論方案的時候,盡管盧湛也在,卻是從頭到尾都在沉默,一言不發。
原本他也沒什麽可說的,他根本不懂什麽賑災。他所理解的賑災,就是到了地方,將賑災銀子發下去,至於方方麵麵如何調度安排,他怎麽會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