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辦法從頭順下來,那就從尾巴摸上去。
宋元啟找到了相冊裏他拍下來的兩人最後的對話內容,君弈晨求‘鯨落’不要傷害他的家人,‘鯨落’對此的迴應是,沒有他,他的孩子或許會更好,以及有人在前麵等他。
君弈晨的下一句話,質問的是何禮文的死。
他沒有迴答跟孩子有關的話,因為他知道孩子已經不在了,或者他的孩子就沒存在過。
那前一句當中,他所指的家人還能是誰,答案已經顯而易見了,他赴約的答案。
宋元啟歎了一口氣,迎著兩人的目光,緩緩開口,“他是為了他的家人,”想了想,又苦笑了一聲,“但更多的是為了他自己。”
一時之間,寧行舟覺得宋元啟說了,但又沒說,就像不知所雲又話裏有話,裏麵的彎彎繞繞讓他反應不過來。
錢萬裏反應過來了,淩厲地挑起了眉毛,“君弈晨的父母?”
“可能他在人生的最後關頭終於意識到了誰是真的愛他,”宋元啟淡淡地說,“既然他已經走投無路了,早晚會被抓,活著的人就讓他們少受點苦吧......”
仔細去想,如果非要給一個解釋的話,這個邏輯也能說通,殺人後屍體也不多經處理,就這樣半途而廢,畢竟他殺害妻子一家的事情東窗事發之後,一定會被警方逮捕,眼前兩件事當中,他已經坦然地接受了直接殺人帶來的結果。
問題在於另一件事的結果,他沒有接受,甚至拚上了性命完成了‘鯨落’的要求。
或許他想的是反正都一定會死,所以這個決定對他來說一定比生命更重要。
是出於關愛他的父母,還是他個人死後的名譽,已經無從得知了,結局已經呈現在眾人眼前。
推理進行到這一步,宋元啟感覺好像圓滿了,但又差很遠,這個答案很虛浮,就這麽飄在半空,少了一個能落地的秤砣拉著。
“你們這些推斷需要證據支持,”錢萬裏搖了搖手機說,“這裏差不多了,剛才局裏發來了君弈晨的住址,離這不遠。”
離開現場的時候,宋元啟注意到那盆栽701門前的蘆薈已經不見了,不知道是不是被警方當作證物帶走了。
寧行舟摟上宋元啟的肩膀,“看啥呢?”
宋元啟朝對門方向努了努嘴。
“誒我跟你說,我剛剛其實想過一種可能性,”寧行舟聲音壓得很低,隻有他們兩人才能看見,“君弈晨他老婆如果真出軌了,出軌對象會是誰......”
臨下樓梯,最後看一眼兩戶對麵的距離,宋元啟也低聲說,“你沒見他看監控的那個表情?”
“就是看了才覺得有問題,你別跟我說你不覺得有問題,”寧行舟語氣嚴肅,“普通人看到鄰居遇害能是那反應?”
“那也不像是看到情人遇害會出現的反應啊,”宋元啟辯駁,順手撓了撓發癢的腮幫子“我是覺得他的表情有問題,就好像他早就知道對門發生的事。”
寧行舟看著宋元啟把下巴撓紅了,“你別撓了,都紅了,再撓出血了,他不是出差了嗎,難不成監控視頻能遠程看見?”
“我這是冷空氣過敏,一進一出溫差太大了,”手上的動作沒停下的宋元啟一臉哀怨,“咱也沒證據,他一口死咬定反應慢,情緒波動不大,你能拿他怎麽辦?”
寧行舟不屑地一甩頭,“案件兇手明顯,手法明確,他的不在場證明足夠充分,不能拿他怎麽樣,等dna鑒定,孩子要真不是君弈晨的,那就找他要dna去。”
聽到這番話的宋元啟停住腳步,不安地看向寧行舟,“他要是跑了怎麽辦?”
旁邊的人把肩膀摟得更緊了,帶著他一起下樓梯,“你放寬心,他跑了就是心虛了,剛才身份證信息都登記過了,我還希望他跑呢,已經吩咐過盯緊他了。”
“什麽時候的事?”
一直走在前頭的錢萬裏聲音洪亮,“進現場之前,我就讓人盯緊他了,現在還在屋裏。”
宋元啟眼底閃過一絲詫異,“師傅,這你都能聽見?”
“你師父我隻是年紀大,不是耳背。”
三號樓單元門口被警戒線圍了起來,物業經理在一旁看著,除了住在單元的住戶之外,誰都不能進入。
警戒線外,小區的住戶們如同被磁鐵吸引一般,紛紛聚集而來,將現場圍得水泄不通。裏三層外三層的人群,如同層層疊疊的波浪,隨著每一個新的消息傳來而起伏不定。他們的臉上寫滿了好奇與興奮,仿佛這是一場難得的盛宴,不容錯過。
湊熱鬧的人們或交頭接耳,或指指點點,八卦的本性在這一刻暴露無遺。他們熱衷於探尋事情的真相,卻又不願深入其中,隻願站在外圍,以一副旁觀者的姿態,評頭論足,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窺探欲。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莫名的緊張與興奮,仿佛每個人都在期待著什麽大新聞的出現。他們或許並不真正關心事件的本質,隻是享受這種群體聚集帶來的氛圍和刺激。在這個熱鬧的場景中,人們的八卦之心得到了充分的滿足,而事件的真相,卻往往被淹沒在了一片嘈雜與喧囂之中。
穿過人群的時候,宋元啟聽到了有人提到了死人、兇宅和房價。
比起他人經曆的噩夢和苦難,人們更傾向於關心自己會得到或失去什麽。
在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人,在絕大部分的時間裏,其實都是默默的旁觀者。他們像是站在生活的舞台邊緣,靜靜地觀望著舞台上發生的一切。或許是因為害怕成為焦點,或許是因為習慣了低調,又或許隻是單純地享受這種觀察他人的樂趣。
他們看著別人的喜怒哀樂,聽著別人的悲歡離合,感受著他人的起起落落。他們或許會為舞台上的人鼓掌喝彩,或許會為他們的遭遇感到惋惜,但更多的時候,他們隻是靜靜地站在那裏,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和解讀著這個世界。
直到某一刻聚光燈打在他們的身上,他們才會知道,旁觀者入局,新的旁觀者誕生,依舊沒有人關心局裏的人,局外人也終有一天會成為局內人。
宋元啟找到了相冊裏他拍下來的兩人最後的對話內容,君弈晨求‘鯨落’不要傷害他的家人,‘鯨落’對此的迴應是,沒有他,他的孩子或許會更好,以及有人在前麵等他。
君弈晨的下一句話,質問的是何禮文的死。
他沒有迴答跟孩子有關的話,因為他知道孩子已經不在了,或者他的孩子就沒存在過。
那前一句當中,他所指的家人還能是誰,答案已經顯而易見了,他赴約的答案。
宋元啟歎了一口氣,迎著兩人的目光,緩緩開口,“他是為了他的家人,”想了想,又苦笑了一聲,“但更多的是為了他自己。”
一時之間,寧行舟覺得宋元啟說了,但又沒說,就像不知所雲又話裏有話,裏麵的彎彎繞繞讓他反應不過來。
錢萬裏反應過來了,淩厲地挑起了眉毛,“君弈晨的父母?”
“可能他在人生的最後關頭終於意識到了誰是真的愛他,”宋元啟淡淡地說,“既然他已經走投無路了,早晚會被抓,活著的人就讓他們少受點苦吧......”
仔細去想,如果非要給一個解釋的話,這個邏輯也能說通,殺人後屍體也不多經處理,就這樣半途而廢,畢竟他殺害妻子一家的事情東窗事發之後,一定會被警方逮捕,眼前兩件事當中,他已經坦然地接受了直接殺人帶來的結果。
問題在於另一件事的結果,他沒有接受,甚至拚上了性命完成了‘鯨落’的要求。
或許他想的是反正都一定會死,所以這個決定對他來說一定比生命更重要。
是出於關愛他的父母,還是他個人死後的名譽,已經無從得知了,結局已經呈現在眾人眼前。
推理進行到這一步,宋元啟感覺好像圓滿了,但又差很遠,這個答案很虛浮,就這麽飄在半空,少了一個能落地的秤砣拉著。
“你們這些推斷需要證據支持,”錢萬裏搖了搖手機說,“這裏差不多了,剛才局裏發來了君弈晨的住址,離這不遠。”
離開現場的時候,宋元啟注意到那盆栽701門前的蘆薈已經不見了,不知道是不是被警方當作證物帶走了。
寧行舟摟上宋元啟的肩膀,“看啥呢?”
宋元啟朝對門方向努了努嘴。
“誒我跟你說,我剛剛其實想過一種可能性,”寧行舟聲音壓得很低,隻有他們兩人才能看見,“君弈晨他老婆如果真出軌了,出軌對象會是誰......”
臨下樓梯,最後看一眼兩戶對麵的距離,宋元啟也低聲說,“你沒見他看監控的那個表情?”
“就是看了才覺得有問題,你別跟我說你不覺得有問題,”寧行舟語氣嚴肅,“普通人看到鄰居遇害能是那反應?”
“那也不像是看到情人遇害會出現的反應啊,”宋元啟辯駁,順手撓了撓發癢的腮幫子“我是覺得他的表情有問題,就好像他早就知道對門發生的事。”
寧行舟看著宋元啟把下巴撓紅了,“你別撓了,都紅了,再撓出血了,他不是出差了嗎,難不成監控視頻能遠程看見?”
“我這是冷空氣過敏,一進一出溫差太大了,”手上的動作沒停下的宋元啟一臉哀怨,“咱也沒證據,他一口死咬定反應慢,情緒波動不大,你能拿他怎麽辦?”
寧行舟不屑地一甩頭,“案件兇手明顯,手法明確,他的不在場證明足夠充分,不能拿他怎麽樣,等dna鑒定,孩子要真不是君弈晨的,那就找他要dna去。”
聽到這番話的宋元啟停住腳步,不安地看向寧行舟,“他要是跑了怎麽辦?”
旁邊的人把肩膀摟得更緊了,帶著他一起下樓梯,“你放寬心,他跑了就是心虛了,剛才身份證信息都登記過了,我還希望他跑呢,已經吩咐過盯緊他了。”
“什麽時候的事?”
一直走在前頭的錢萬裏聲音洪亮,“進現場之前,我就讓人盯緊他了,現在還在屋裏。”
宋元啟眼底閃過一絲詫異,“師傅,這你都能聽見?”
“你師父我隻是年紀大,不是耳背。”
三號樓單元門口被警戒線圍了起來,物業經理在一旁看著,除了住在單元的住戶之外,誰都不能進入。
警戒線外,小區的住戶們如同被磁鐵吸引一般,紛紛聚集而來,將現場圍得水泄不通。裏三層外三層的人群,如同層層疊疊的波浪,隨著每一個新的消息傳來而起伏不定。他們的臉上寫滿了好奇與興奮,仿佛這是一場難得的盛宴,不容錯過。
湊熱鬧的人們或交頭接耳,或指指點點,八卦的本性在這一刻暴露無遺。他們熱衷於探尋事情的真相,卻又不願深入其中,隻願站在外圍,以一副旁觀者的姿態,評頭論足,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窺探欲。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莫名的緊張與興奮,仿佛每個人都在期待著什麽大新聞的出現。他們或許並不真正關心事件的本質,隻是享受這種群體聚集帶來的氛圍和刺激。在這個熱鬧的場景中,人們的八卦之心得到了充分的滿足,而事件的真相,卻往往被淹沒在了一片嘈雜與喧囂之中。
穿過人群的時候,宋元啟聽到了有人提到了死人、兇宅和房價。
比起他人經曆的噩夢和苦難,人們更傾向於關心自己會得到或失去什麽。
在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人,在絕大部分的時間裏,其實都是默默的旁觀者。他們像是站在生活的舞台邊緣,靜靜地觀望著舞台上發生的一切。或許是因為害怕成為焦點,或許是因為習慣了低調,又或許隻是單純地享受這種觀察他人的樂趣。
他們看著別人的喜怒哀樂,聽著別人的悲歡離合,感受著他人的起起落落。他們或許會為舞台上的人鼓掌喝彩,或許會為他們的遭遇感到惋惜,但更多的時候,他們隻是靜靜地站在那裏,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和解讀著這個世界。
直到某一刻聚光燈打在他們的身上,他們才會知道,旁觀者入局,新的旁觀者誕生,依舊沒有人關心局裏的人,局外人也終有一天會成為局內人。